移植机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910823039.6

文献号 : CN110870411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村并昌实大久保嘉彦山根畅宏东幸太田崎昭雄

申请人 : 井关农机株式会社

摘要 :

本发明提供移植机,能够不与升降连杆机构等干涉地自由地进行左右栽种装置的行间的调节。所述移植机将用于使栽种苗的栽种料斗(20a、20b)升降的升降部件(21)的后部侧能够转动地设置于连杆支架(210),在连杆支架(210)的后部侧形成切口部(221),将连结部件(209)配置于切口部(221),在连杆支架(210)设置调节支撑板(222),在调节支撑板(222)形成左右方向的长孔(224),将支撑栽种料斗(20a、20b)的料斗支架(225)与调节支撑板(222)连结,连结部件(209)构成为能够切换为,解除调节支撑板(222)和料斗支架(225)的连结而使栽种料斗(20a、20b)能够沿左右方向移动的状态和连结调节支撑板(222)和料斗支架(225)而将左右位置固定的状态。

权利要求 :

1.一种移植机,具备:供给苗的苗供给装置(43);栽种从该苗供给装置(43)供给的苗的左右的第一栽种料斗(20a)和第二栽种料斗(20b);以及使该左右的第一栽种料斗(20a)和第二栽种料斗(20b)分别升降的左右的升降机构(21),所述移植机的特征在于,

将该升降机构(21)的后部侧能够转动地设置于连杆支架(210),在该连杆支架(210)的机体后部侧形成侧视情况下为コ字形状的切口部(221),在该切口部(221)卡合侧视情况下为コ字形状的调节支撑板(222),构成为在所述切口部(221)与所述调节支撑板(222)的前后之间形成调整空间部(223),在所述调节支撑板(222)形成左右方向的长孔(224),使支撑所述左右的第一栽种料斗(20a)和第二栽种料斗(20b)的料斗支架(225)沿着所述调节支撑板(222)的机体后部侧配置,将连结部件(209)设置于所述调整空间部(223),所述连结部件(209)切换为,解除所述调节支撑板(222)和所述料斗支架(225)的连结而使所述左右的第一栽种料斗(20a)和第二栽种料斗(20b)能够各自沿左右方向移动的状态和连结所述调节支撑板(222)和所述料斗支架(225)而将所述左右的第一栽种料斗(20a)和第二栽种料斗(20b)各自的左右位置固定的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植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调节支撑板(222)的左右中央部位于左右的所述升降机构(21)的后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移植机,其特征在于,

左右的所述升降机构(21)包括上侧连杆臂(21a)和下侧连杆臂(21b),

在所述连杆支架(210)装配该上侧连杆臂(21a)的位置,比在所述连杆支架(210)装配该下侧的连杆臂(21b)的位置靠机体前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移植机,其特征在于,

设置对左右的所述升降机构(21)进行升降驱动的传动箱(26),设置使所述升降机构(21)上下转动的升降曲柄(215),该升降曲柄(215)构成为从该传动箱(26)接受驱动力而旋转,并且在所述升降机构(21)设置连结该升降曲柄(215)的连结板(216),所述连结板(216)与所述升降曲柄(215)的连结位置构成为在比所述升降机构(21)靠机体下侧进行连结,并且该连结板(216)位于比所述升降机构(21)靠机体内侧。

说明书 :

移植机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将苗向农田移植的移植机。

背景技术

[0002] 以往,已知一种由多个苗收纳体对从苗供给装置供给的苗进行栽种的苗移植机,是在左右能够二行栽的移植机(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以及2)。
[0003] 就上述的移植机而言,构成为能够沿着设置于升降连杆机构的连杆支架的、沿左右方向突出的调节杆移动栽种装置,并符合条件而设定适当的苗的左右间隔即所谓行间。
[0004] 现有技术文献
[0005] 专利文献
[0006] 专利文献1:日本授权专利第5348219号公报
[0007] 专利文献2:日本授权专利第5712461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8] 然而,专利文献1的移植机中,升降连杆机构位于限制栽种装置的左右移动、特别是向行间变窄的一侧的移动的位置,所以存在不能应对固定以上的狭窄行间的栽种作业的问题。
[0009] 另外,专利文献2的移植机中,栽种装置的移动机构是沿贯通升降连杆机构的调节杆向左右移动的结构,所以是不妨碍升降连杆机构运动的结构,但是若使其向行间变窄侧移动则左右移动机构彼此接触,所以存在不能应对在固定以上的狭窄行间的栽种作业的问题。
[0010] 本发明考虑上述的课题,目的在于提供不干涉升降连杆机构等而进行左右栽种装置的行间的调节的移植机。
[0011]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12] 方案1的发明为一种移植机,具备:供给苗的苗供给装置43;栽种从该苗供给装置43供给的苗的左右的第一栽种料斗20a和第二栽种料斗20b;以及使该左右的第一栽种料斗
20a和第二栽种料斗20b分别升降的左右的升降机构21,所述移植机的特征在于,将该升降机构21的后部侧能够转动地设置于连杆支架210,在该连杆支架210的机体后部侧形成侧视情况下为コ字形状的切口部221,在该切口部221卡合侧视情况下为コ字形状的调节支撑板
222,构成为在所述切口部221与所述调节支撑板222的前后之间形成调整空间部223,在所述调节支撑板222形成左右方向的长孔224,使支撑所述左右的第一栽种料斗20a和第二栽种料斗20b的料斗支架225沿着所述调节支撑板222的机体后部侧配置,将连结部件209设置于所述调整空间部223,所述连结部件209切换为,解除所述调节支撑板222和所述料斗支架
225的连结而使所述左右的第一栽种料斗20a和第二栽种料斗20b能够各自沿左右方向移动的状态和连结所述调节支撑板222和所述料斗支架225而将所述左右的第一栽种料斗20a和第二栽种料斗20b各自的左右位置固定的状态。
[0013] 方案2的发明在方案1的基础上,所述调节支撑板222的左右中央部位于左右的所述升降机构21的后部。
[0014] 方案3的发明在方案1或2的基础上,左右的所述升降机构21包括上侧连杆臂21a和下侧连杆臂21b,在所述连杆支架210装配该上侧连杆臂21a的位置,比在所述连杆支架210装配该下侧连杆臂21b的位置靠机体前侧。
[0015] 方案4的发明在方案1或2的基础上,设置对左右的所述升降机构21进行升降驱动的传动箱26,设置使所述升降机构21上下转动的升降曲柄215,该升降曲柄215构成为从该传动箱26接受驱动力而旋转,并且在所述升降机构21设置连结该升降曲柄215的连结板216,所述连结板216与所述升降曲柄215的连结位置构成为在比所述升降机构21靠机体下侧进行连结,并且该连结板216位于比所述升降机构21靠机体内侧。
[0016] 本发明具有如下效果。
[0017] 根据方案1的发明,通过利用连结部件209切换为使左右的第一栽种料斗20a和第二栽种料斗20b能够左右移动的状态和固定的状态,由此能够改变左右的第一栽种料斗20a和第二栽种料斗20b的各自的左右位置而调节苗彼此的株间,所以能够以适应苗的种类、栽培条件的株间进行作业。
[0018] 另外,通过在形成于侧视情况下为コ字形状的的切口部221与调节支撑板222的前后之间的调整空间部223设置连结部件209,能够利用调整空间部223的的空间来操作连结部件209,所以能够容易地切换左右的第一栽种料斗20a和第二栽种料斗20b的能够移动的状态和固定的状态,作业效率提高。
[0019] 另外,通过形成左右方向的长孔224,从而容易掌握移动料斗支架225的范围,所以能够防止料斗支架225从调节支撑板222的左右端部脱落,作业效率提高。
[0020] 根据方案2的发明,在方案1的发明的效果之外,通过使调节支撑板222的左右中央部位于升降机构21的后部,能够确保左右的第一栽种料斗20a和第二栽种料斗20b的左右位置的调节范围在左右方向上宽度较宽。
[0021] 另外,升降机构21不妨碍左右的第一栽种料斗20a和第二栽种料斗20b的左右移动,所以能够进一步确保左右的第一栽种料斗20a和第二栽种料斗20b的左右位置的调节范围较宽。
[0022] 根据方案3的发明,在方案1或2的发明的效果之外,在连杆支架210装配上侧连杆臂21a的位置比在连杆支架210上装配下侧连杆臂21b的位置更靠机体前侧,由此能够使左右的第一栽种料斗20a和第二栽种料斗20b在升降轨迹的上死点附近前倾,所以能够将供给的苗通过倾斜向左右的第一栽种料斗20a和第二栽种料斗20b的内侧下部引导,能够可靠地将苗栽种于农田。
[0023] 另外,能够使左右的第一栽种料斗20a和第二栽种料斗20b在升降轨迹的下死点附近从后倾姿势改变为前倾姿势,所以左右的第一栽种料斗20a和第二栽种料斗20b抑制在农田面形成孔的前后范围,能够防止栽种后的苗倒伏、或变为倾斜姿势,防止引起发育不良。
[0024] 根据方案4的发明,在方案1或2的发明的效果之外,将连结板216和升降曲柄215在比左右的升降机构21靠机体下侧连结,由此能够使重心靠下方,所以机体难以因部件的重量等而向前后倾斜,苗的栽种深度、栽种姿势稳定。
[0025] 另外,通过使连结板216位于比升降机构21更靠机体内侧,左右的升降机构21不会直接从升降曲柄215承受负载,实现左右的升降机构21的耐久性的提高。

附图说明

[0026] 图1是移植机的左视图。
[0027] 图2是移植机的右视图。
[0028] 图3是移植机的后视图。
[0029] 图4是移植机的俯视图。
[0030] 图5是表示升降机构和左右栽种料斗的行间调节机构的侧视图。
[0031] 图6是表示升降机构和左右栽种料斗的行间调节机构的俯视图。
[0032] 图7是表示升降机构和左右栽种料斗的行间调节机构的后视图。
[0033] 图8是表示升降机构和左右栽种料斗的行间调节机构的立体图。
[0034] 图9是表示栽种料斗的开闭机构的要部的后视图。
[0035] 图10中(a)是表示调节支撑板的要部的后视图,(b)是表示调节支撑板的要部的主视图。
[0036] 图中:20a—第一栽种料斗,20b—第二栽种料斗,21—升降机构,21a—上侧连杆臂,21b—下侧连杆臂,26—传动箱,43—苗供给装置,209—连结部件,210—连杆支架,215—升降曲柄,216—连结板,221—切口部,222—调节支撑板,224—长孔,225—料斗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0037]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0038] 图1是表示移植机10的左视图,图2是右视图,图3是后视图,图4是俯视图。
[0039] 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以配置有操纵手柄47的一侧为后侧,以其相反侧即配置有引擎41的一侧为前侧。而且,以朝向机体前侧的右手侧为右侧,以左手侧为左。
[0040] 本申请的移植机10具备:使机体能够前进行驶的行驶车体40;设置在行驶车体40的后部的操纵手柄47;向农田栽种苗的栽种装置42;以及向栽种装置42供给苗的苗供给装置43。
[0041] 行驶车体40具备:引擎41;通过传递引擎41的动力而驱动旋转的左右后轮44;以及在后轮44的前方转动自如的左右前轮45。
[0042] 在引擎41的后侧配置变速箱39,该变速箱39在左侧部具有朝向引擎41的左侧方延伸的箱部分,该箱部分与引擎41的左侧部连结,从而向变速箱39内的传动机构传递动力。
[0043] 在变速箱39的左右两侧部,转动自如地安装前后较长的行驶传动箱38的前部。具体来说,在行驶传动箱38的前部的机体内侧部,设置能够与行驶传动箱38一体旋转的旋转的车轴箱,将该车轴箱转动自如的装配于变速箱39的左右两侧部,将行驶传动箱38转动自如地设置为与变速箱39的左右两侧部对应。而且,在向该行驶传动箱38的后部侧方突出的后轮车轴12装配后轮44。
[0044] 在行驶传动箱38的前部的转动轴心位置,从变速箱39向左右两外侧方延伸出的车轮驱动轴的前端进入,途径变速箱39内的行驶变速传动部的行驶用的动力传递至行驶传动箱38内的传动机构。然后,行驶用的动力经由行驶传动箱38内的传动机构,传动至行驶传动箱38的后轮车轴12,后轮44驱动旋转。
[0045] 此外,通过设置在变速箱39内的左右各个侧离合器(未图示),能够分别切断左右后轮44的驱动。由此,在使机体回旋时,能够使成为回旋内侧的一侧的后轮44为非驱动状态而顺利地进行回旋。
[0046] 另外,在行驶传动箱38装配有以行驶传动箱38的前部侧为转动支点使后轮44上下的上下转动机构。具体来说,在行驶传动箱38向变速箱39的安装部一体地设置有向上方延伸的臂13,臂13与安装在固定于变速箱39的升降缸的活塞杆前端的连结体的左右两侧部连结。左右一方侧(右侧)由连结棒连结,另一方侧(左侧)由能够与机体的倾斜对应地进行伸缩工作的水平控制缸连结。
[0047] 若升降缸工作而使其活塞杆向机体后方突出,则左右臂13向后方转动,与此相伴地行驶传动箱38向下方转动,机体上升。相反地,若升降缸的活塞杆向机体前方移动而收入缸内,则左右臂13向前方转动,与此相伴地行驶传动箱38向上方转动,机体下降。
[0048] 该升降缸根据与田垄面接地而随着机体与田垄面的上下间隔的变动而进行动作的传感器14而进行工作。做成如下结构,传感器14的动作成为检测以机体的位置为基准的田垄上表面高度的动作,通过基于该传感器14的检测动作使机体与田垄上表面高度对应地成为设定高度的结构,升降缸工作。
[0049] 另外,构成为,若水平控制缸伸缩工作,则与其水平控制缸连结的左侧的臂13转动,仅使左侧的后轮44上下动,使机体向左右倾斜。该水平控制缸基于以左右水平为基准检测机体的左右倾斜的传感器的检测结果而工作,使机体左右水平。
[0050] 在引擎41下方的左右中央位置绕前后方向的轴心转动自如地安装的横框架16的左右两侧部,设置有沿上下较长的竖框架17。而且,左右前轮45旋转自如地设置在固定于该竖框架17的下端部侧方的前轮车轴18。由此,左右前轮45绕机体的左右中央的前后方向的轴心滚动自如。另外,以横框架16的左右两侧部为基准,能够上下调节地设置竖框架17,从而能够调节前轮45的高度。
[0051] 所述操纵手柄47设置在机体后部,位于比后轮44的后轮车轴12靠机体后侧。具体来说,设置在前端部固定于变速箱39的机体框架19的后端部。
[0052] 机体框架19在机体的左右中央向后方延伸,另外,从前后中间部向斜后上方延伸。
[0053] 操纵手柄47从机体框架19的后端部沿左右向后方延伸,使各后端部作为操纵手柄47的抓握部。
[0054] 栽种装置42具备:嘴状的多个栽种工具;使栽种工具升降至栽种工具的下端部成为比农田面靠上方的位置和比农田面靠下方的位置的升降机构21;以及开闭机构,其对栽种工具进行开闭,使其成为嘴状的栽种工具的下端部关闭而从上方接受苗并能够在内侧收纳苗的闭状态和栽种工具的下端部向左右打开而能够将收纳在内侧的苗向下方放出的开状态。
[0055] 如图1至图8所示,栽种装置42是将第一栽种料斗20a和第二栽种料斗20b沿左右排列配备的二行栽的结构。该第一栽种料斗20a、第二栽种料斗20b分别装配于在从变速箱39进行传动的传动箱26的左右两侧部设置的升降机构21。
[0056] 升降机构21由上侧连杆臂21a、下侧连杆臂21b构成,就该上侧连杆臂21a和下侧连杆臂21b而言,将前端部侧分别能够上下转动地装配于传动箱26,并且将后端部侧分别能够上下转动地装配于左右连杆支架210的左右间。上侧连杆臂21a的前端部设置在从能够旋转地装配于传动箱26的摆动旋转体211的旋转轴向外周缘部侧离开的位置,使通过升降机构21而上下动的第一栽种料斗20a和第二栽种料斗20b从前向后摆动。
[0057] 此外,传动箱26固定于下部固定在机体框架19的安装部件的上部。另外,第一栽种料斗20a和第二栽种料斗20b以及升降机构21的后端部侧在侧视情况下位于比左右后轮44的后端部靠机体后侧,各个机体外侧方成为没有其他部件的空间部。
[0058] 特别地,在摆动旋转体211装配上侧连杆臂21a的前端部的位置选为如下位置,在第一栽种料斗20a和第二栽种料斗20b的静轨迹中,在接受苗以后到下死点之间,使第一栽种料斗20a和第二栽种料斗20b从后倾姿势变化为相对于农田面大致垂直的姿势,并且当从下死点开始上升则从垂直的姿势变化为前倾姿势的位置。
[0059] 由此,在第一栽种料斗20a和第二栽种料斗20b的动轨迹中,能够缩短为栽种苗而向土中进入的时间、以及距离,所以能够使第一栽种料斗20a和第二栽种料斗20b所形成的栽种孔小,防止苗倾倒而打乱栽种姿势。
[0060] 另外,第一栽种料斗20a和第二栽种料斗20b上死点附近成为较大地前倾的姿势,由此能够使第一栽种料斗20a和第二栽种料斗20b的上端部靠近苗供给装置43的落下供给位置,所以能够防止苗没有供给到第一栽种料斗20a和第二栽种料斗20b内而产生缺株。
[0061] 而且,苗进行落下供给时的第一栽种料斗20a和第二栽种料斗20b为倾斜姿势,由此进入第一栽种料斗20a和第二栽种料斗20b内的苗能够从上部侧朝向下部侧滑落,所以防止第一栽种料斗20a和第二栽种料斗20b内的苗没有栽种于农田而产生缺株。
[0062] 此外,在所述摆动旋转体211与上侧连杆臂21a之间,配置有形成了多个圆弧形的调节长孔212a…的调节板212,通过在调节长孔212a…改变插入螺栓等固定部件的位置,能够调节第一栽种料斗20a和第二栽种料斗20b的前后倾斜角度。
[0063] 由此,能够配合苗的长度、栽种深度等作业条件将第一栽种料斗20a和第二栽种料斗20b的前后倾斜角度适当地调节,所以苗以适于发育的姿势、栽种深度被栽种,苗的发育良好。
[0064] 所述升降机构21的升降驱动力从设置得比所述摆动旋转体211的旋转轴靠机体后侧的升降驱动轴213传动。在该升降驱动轴213装配不规则圆形状的转动凸轮214,在该转动凸轮214与上侧连杆臂21a的左右间,设置使上侧连杆臂21a上下转动的升降曲柄215。此外,下侧连杆臂21b与上侧连杆臂21a连动而上下转动,升降机构21是平行连杆。
[0065] 就所述升降曲柄215而言,将一端装配于从转动凸轮214朝向机体外侧的转动轴,将另一端装配于设置在上侧连杆臂21a的机体内侧的连结板216,使第一栽种料斗20a和第二栽种料斗20b的轨迹适合苗的栽种、以及从苗供给装置43的苗的接受。
[0066] 此外,连结板216从上侧连杆臂21a朝向机体下方突出,将下端部配置得比下侧连杆臂21b的上端部乃至上端部稍靠上方,在连结板216的下端部附近装配升降曲柄215的另一端部。
[0067] 根据上述结构,将升降曲柄215配置得靠机体下方,所以重心变得靠机体下部,由此机体难以向前后方向倾斜,苗的栽种深度、栽种姿势稳定。
[0068] 另外,通过将升降曲柄215的另一端部装配于连结板216,上侧连杆臂21a成为不会直接从升降曲柄215承受负载的结构,所以上侧连杆臂21a的耐久性提高。
[0069] 如上所述,施加的负载因升降动作而小,所以上侧连杆臂21a以及下侧连杆臂21b可以由中空的角管构成。若上侧连杆臂21a以及下侧连杆臂21b轻量,则通过升降曲柄215、转动凸轮214而传递至传动箱26的负载变小,所以传动箱26的耐久性也提高。
[0070] 另外,不会因重量而使上升速度变得过慢、下降速度变得过快,第一栽种料斗20a和第二栽种料斗20b的升降轨迹稳定,苗的栽种姿势、栽种深度稳定,发育变得良好。
[0071] 再有,通过在传动箱26和升降机构21的左右间配置转动凸轮214、升降曲柄215以及连结板216,上侧连杆臂21a以及下侧连杆臂21b成为上下转动时不干涉的结构,所以上侧连杆臂21a和下侧连杆臂21b双方都能够为直线状,能够使结构简化、维持强度。
[0072] 此外,为了使第一栽种料斗20a和第二栽种料斗20b的升降以及前后倾动更适于苗的栽种,使上侧连杆臂21a和下侧连杆臂21b的前后长度不同。本申请中,构成为使上侧连杆臂21a比下侧连杆臂21b短。
[0073] 上侧连杆臂21a和下侧连杆臂21b的后端部如上所述地空开上下间隔地装配在左右连杆支架210的左右间,此时,使上侧连杆臂21a的装配位置比下侧连杆臂21b的装配位置更靠机体前侧。
[0074] 由此,在第一栽种料斗20a和第二栽种料斗20b上升至上死点附近时,上侧连杆臂21a和下侧连杆臂21b的后端部侧的支点间距离变长,第一栽种料斗20a和第二栽种料斗20b的前后摆动量被抑制得较小,所以苗供给装置43的落下供给位置附近第一栽种料斗20a和第二栽种料斗20b上侧的前后位置量难以变化,减少接受苗的损失。
[0075] 另外,在第一栽种料斗20a和第二栽种料斗20b上升至下死点附近时,上侧连杆臂21a和下侧连杆臂21b的后端部侧的支点间距离变短,第一栽种料斗20a和第二栽种料斗20b的前后摆动量变大,所以能够使第一栽种料斗20a和第二栽种料斗20b从后倾姿势改变为前倾姿势,防止第一栽种料斗20a和第二栽种料斗20b与苗接触而使苗倒伏、受伤。
[0076] 在所述下侧连杆臂21b的前端部,能够前后转动地装配有开闭臂218,该开闭臂在上端部侧装配开闭线220,该开闭线220使开闭机构工作,该开闭机构使第一栽种料斗20a和第二栽种料斗20b配合升降位置而进行开闭。在该开闭臂218的上部后侧设置在所述摆动旋转体211的直径在一定以上的部分通过时接触的接触辊219。
[0077] 若摆动旋转体211接触则开闭臂218向前方转动而拉伸开闭线220,由此第一栽种料斗20a和第二栽种料斗20b将关闭,若摆动旋转体211不接触则开闭臂218向后方转动而开闭线220松缓,第一栽种料斗20a和第二栽种料斗20b将打开。
[0078] 此外,第一栽种料斗20a和第二栽种料斗20b的打开在从下降途中栽种苗而开始上升期间,关闭是在栽种苗而开始上升之后接受苗并再次下降期间。
[0079] 在所述左右料斗支架225的后部侧分别形成有向机体后侧开口的コ字形状的切口部221。在该切口部221的上部以及下部,料斗支架225的结构体向机体后方突出。
[0080] 而且,如图5以及图10所示,在所述左右料斗支架225的后部,设置侧视情况下机体前侧开口的コ字形状的调节支撑板222。在该调节支撑板222的上下的突出部222a空开与左右料斗支架225的左右间隔大致相同间隔的分别形成左右方向的切槽222b…,在该切槽222b…分别插入并装配料斗支架225。此时,在切口部221与调节支撑板222的前后间,形成有侧视情况下为四角形的调整空间部223。
[0081] 所述调节支撑板222位于左右中央部构成升降机构21的上侧连杆臂21a和下侧连杆臂21b的后方,并向左右方向突出大致相同长度,在位于机体后部的上下的壁面,沿着左右方向地形成行间调节用的长孔224。
[0082] 在该调节支撑板222的后部设置在机体后侧支撑第一栽种料斗20a和第二栽种料斗20b的料斗支架225。就该料斗支架225而言,将上部侧向机体前侧L字状地弯折而形成连接部,并且在左右两侧形成向机体后侧突出经由螺栓等连结部件209而与第一栽种料斗20a和第二栽种料斗20b连结的连结部。另外,在连接部的下方且比连结部靠上侧的上下方向的壁面,沿左右方向形成有一个或多个螺栓等连结部件209的安装孔(省略图示)。此外,料斗支架225在侧视为L字状的连接部沿着调节支撑板222的上侧和后部侧且行间调节用的长孔224和安装孔位于相同上下高度的状态下进行装配。由此,若拆下或松缓连结部件209,则料斗支架225能够沿调节支撑板222向左右方向滑动。
[0083] 在调节左右的第一栽种料斗20a和第二栽种料斗20b的左右栽种间隔即行间时,如上所述拆下或松缓连结部件209,使料斗支架225移动至调节支撑板222的左右宽度内的任意位置,再决定安装或拧紧连结部件209。
[0084] 此外,连结部件209经由料斗支架225的安装孔而插入,通过旋入或者拔出设置于调整空间部223侧的螺母,能够切换位置固定状态和行间调节状态。
[0085] 在上述的结构中,连结部件209进入行间调节用的长孔224内,连结部件209成为挡块防止料斗支架225从调节支撑板222的左右端部脱落。
[0086] 在具备左右的第一栽种料斗20a和第二栽种料斗20b的本申请的行间调节结构中,能够较大地确保左右调节支撑板222的左右间隔,由此在左右的第一栽种料斗20a和第二栽种料斗20b的行间成为最窄时即、使各料斗支架225移动至各调节支撑板222的机体内侧端部时,左右的第一栽种料斗20a和第二栽种料斗20b也不会彼此干涉。由此,能够将行间设定得比以往更窄,所以能够对应多样的作业条件。
[0087] 另外,通过将调节支撑板222设置在升降机构21的后部,能够防止调节支撑板222妨碍第一栽种料斗20a和第二栽种料斗20b的左右移动,所以能够遍及调节支撑板222的左右宽度地在更大范围内设定行间,再有能够对应多样的作业条件。
[0088] 另外,连杆支架210的前后间与调节支撑板222的开口部之间形成调整空间部223,由此作业者能够在左右后轮44的后侧且机体外侧的空间部拧紧或松缓螺母,所以能够有效地进行行间调节作业。
[0089] 此外,螺母的厚度在调整空间部223的前后宽度的一半以下,则能够在调节支撑板222的左右中央部即上侧连杆臂21a和下侧连杆臂21b的后方确保供螺母装卸用工具放入的作业空间,所以在调节支撑板222的左右宽度内不会出现不能固定第一栽种料斗20a和第二栽种料斗20b的位置,能够进行必要的行间设定。
[0090] 在上述的行间调节机构中,左右的第一栽种料斗20a和第二栽种料斗20b沿基本左右对称的方向移动。例如,在行间为70cm时,使左右的第一栽种料斗20a和第二栽种料斗20b向调节支撑板222的左右外侧端部分别,在行间为30cm时,使左右的第一栽种料斗20a和第二栽种料斗20b向调节支撑板222的左右内侧端部分别移动。其他的行间设定为可以移动至调节支撑板222的左右宽度内的任意的位置,但为了使行间设定为多少cm在视觉上容易理解,也可以在调节支撑板222设置指示器。
[0091] 然而,根据作物的种类、农田环境,可以在宽度宽的田垄进行比二行多的行例如四行栽种。在一个田垄一次往复进行四行栽种的情况下,使栽种位置向田垄的行进方向的左右一侧偏移,使左右的第一栽种料斗20a和第二栽种料斗20b一同向调节支撑板222的左右一侧偏靠也能够进行苗的栽种。由此,能够对应多样的作业条件。
[0092] 就所述第一栽种料斗20a和第二栽种料斗20b而言,在料斗支架225的上方使料斗罩226朝向机体后侧地覆盖,在机体后侧且左右两侧的上面进行切除而形成开放空间部。而且,在所述料斗支架225的后部侧的壁面与料斗罩226的后部侧的壁面的前后间分别设置左右转动支轴227,在该转动支轴227分别能够转动地装配转动臂228。该左右转动臂228的大部分从开放空间部向上方突出。
[0093] 该左右转动支轴227配置得比连杆支架210的切口部221、调节支撑板222更靠机体下侧。
[0094] 由此,能够将料斗支架225侧的转动支轴227配置在调节支撑板222的下部侧且能够不用与连杆支架210空开较大的前后间隔地配置,所以第一栽种料斗20a和第二栽种料斗20b的前后位置不会太过靠后,能够成为紧凑的结构。
[0095] 此外,在该转动臂228中,在机体外侧装配开闭线220的外线,在机体内侧连接内线,通过开闭线220的拉直与松缓来使左右转动臂228转动。
[0096] 另外,在所述左右转动支轴227分别能够左右转动地装配有コ字形状的开闭臂230,其在下部侧装配左右料斗固定件229。该开闭臂230为覆盖料斗固定件229的前后以及侧面的上方的形状,如图9所示,在前后面的上部侧分别形成有左右方向的凹凸沿上下方向交替啮合的齿轮部230a。是通过该齿轮部230a的啮合使开闭臂230的开闭时的转动量同步的结构,成为能够从第一栽种料斗20a和第二栽种料斗20b使苗不偏靠地开放的开度的结构。
[0097] 另外,在开闭臂230的前后面的机体下部侧,在左右分别设置支撑销232,在该左右支撑销232上,在基体的前侧或后侧分别配置使左右开闭臂230向相互接近的方向加力的弹簧233。
[0098] 另外,就所述料斗固定件229而言,在前后的上方将弯折的部分与开闭臂230的前后部连结,在前后方向的底部的各机体内侧部形成装配左右料斗结构体231的半圆形状的切口部(省略图示)。该左右料斗结构体231做成如下结构,在打开时越靠下端部侧越向左右方向较大地打开,并且在关闭时遍及上下地端面彼此大致均等地相接。另外,料斗结构体231的下端部附近形成板状,成为降低进入土中时的阻力的形状。
[0099] 再有,在所述料斗罩226形成于左右料斗结构体231的最上部大致相同直径乃至稍小的小径的开口部(省略图示),在该开口部装配将从苗供给装置43供给的苗向左右料斗结构体231的内部引导的导苗件234。此外,所述左右料斗结构体231的上端部的直径从上端部附近开始比下侧的直径大。
[0100] 该导苗件234中,比料斗罩226靠下侧大致相同直径,比料斗罩226靠上侧构成为越靠机体上侧直径越大,在侧视以及后视情况下为锥形状。
[0101] 通过导苗件234的上部侧为锥形状,上端侧的直径成为最大,所以即使苗落下供给的位置一定程度偏移也能够接住苗,防止第一栽种料斗20a和第二栽种料斗20b栽种苗存在损失。
[0102] 另外,使导苗件234的下部侧的直径与料斗结构体231的上端部的直径大致相同乃至比之稍小,由此不会在导苗件234于料斗结构体231之间产生间隙,所以能够可靠的交接苗。
[0103] 各苗收纳体22具有上下开口的筒状体和对该筒状体的下侧的开口部进行开闭的底盖,并相互连结为环状。
[0104] 移动机构在连结的各苗收纳体22通过左右的第一栽种料斗20a和第二栽种料斗20b的上方附近的状态下,以机体俯视为沿左右较长的长圆形状的环状的轨迹使连结了的苗收纳体22向左进行环绕运动。
[0105] 苗落下机构使苗收纳体22的底盖在与该苗收纳体22对应的、第一栽种料斗20a和第二栽种料斗20b的上方位置开放。
[0106] 在所述苗收纳体22的外周形成圆筒外周部,在其圆筒外周部设置从外侧转动自如地连接的卡合部(圆孔),形成多个连结两个苗收纳体22的连结体。而且,将该连结体地卡合部转动自如地连接于苗收纳体22的圆筒外周部,成为以该圆筒外周部为转动轴使相邻的苗收纳体22转动自如地连结的状态,做成将多个苗收纳体22相互连结的结构。即,苗收纳体22和连结体是如链圈一样连结的结构。
[0107] 由此,苗收纳体22不管是在直线地移动的直线状部分28还是圆弧状地移动的圆弧状部分29都不改变相邻的苗收纳体22的间隔,所以在从苗收纳体22向左右的第一栽种料斗20a和第二栽种料斗20b供给苗的部位,难以产生以苗收纳体22的左右的第一栽种料斗20a和第二栽种料斗20b为基准的位置偏移,苗供给恰当地进行,苗的栽种精度提高。
[0108] 苗供给装置43的移动机构将像链圈一样相互连结的苗收纳体22挂绕于设置在左右的链轮的外周的圆弧状切口部,由传动箱26内输出的动力使该左右链轮驱动旋转,由此使各苗收纳体22环绕运动。
[0109] 苗收纳体22进行环绕的环绕移动路径是具备俯视沿左右方向延伸的直线状部分28和利用链轮从直线状部分28向前侧或后侧圆弧状地弯曲的圆弧状部分29的长圆状,配置在左右后轮44的左右宽度的内侧。
[0110] 另外,左右的第一栽种料斗20a和第二栽种料斗20b配置的比后轮车轴12靠机体后侧。
[0111] 苗供给装置43构成为配合左右的第一栽种料斗20a和第二栽种料斗20b地在苗收纳体22转一圈进行环绕移动地供给苗。
[0112] 第一栽种料斗20a和第二栽种料斗20b分别在第一落下供给位置31a以及第二落下供给位置31b,使苗从苗收纳体22落下供给。
[0113] 而且,是如下结构,与左右的第一栽种料斗20a和第二栽种料斗20b对应地分别设置有收纳落下供给的苗的苗收纳体22,仅在来到苗收纳体22所对应左右的第一栽种料斗20a和第二栽种料斗20b的上方时打开底盖,在非对应的左右的第一栽种料斗20a和第二栽种料斗20b的上方不打开底盖。
[0114] 即,仅在与第一栽种料斗20a对应的苗收纳体22来到第一落下供给位置31a时,仅在与第二栽种料斗20b对应的苗收纳体22来到第二落下供给位置31b时,各自的底盖打开而向对应的第一栽种料斗20a和第二栽种料斗20b供给苗。
[0115] 此外,第一落下供给位置31a以及第二落下供给位置31b在调节左右的第一栽种料斗20a和第二栽种料斗20b的行间时,能够移动到对应的位置。
[0116] 移动机构的工作周期与升降机构21的工作周期同步,与左右的第一栽种料斗20a和第二栽种料斗20b所对应的苗收纳体22配合地作为一个苗收纳体单元,并将该苗收纳体单元多个连结,由此苗收纳体22排列地通过左右的第一落下供给位置31a、第二落下供给位置31b,向左右的第一栽种料斗20a和第二栽种料斗20b供给苗。
[0117] 移植机10具备对左右的第一栽种料斗20a和第二栽种料斗20b所栽种的苗的周围进行培土滚压的培土滚压轮37,该培土滚压轮37对左右的第一栽种料斗20a和第二栽种料斗20b的苗栽种部位的后方附近进行滚压。
[0118] 另外,设置供向苗供给装置43补给苗的作业者就坐的座席46。具体来说,在处于苗供给装置43的前侧的机体左右中央位置朝后配置座席46。就坐于座席46的作业者朝向苗供给装置43的前侧部以向后侧姿势就坐,通过苗供给装置43的前侧部特别是苗收纳体22的环绕移动路径上的前侧的直线状部分28进行苗补给作业。
[0119] 在座席46的左右两侧且侧视机体时后轮车轴12的上方位置设置收纳向苗供给装置43补给的苗的预备苗架50。
[0120] 所述预备苗架50构成为,在向行驶车体40的机体外侧突出的载苗支柱的上部设置支撑固定件,在该支撑固定件设置能够切换为转动状态和非转动状态的载苗转动臂,在该载苗转动臂空开间隔地配置上下方向的苗架框架,并且在该苗架框架的同一面上,装配用于将收纳补充用的苗的苗箱、苗托架等容器载置的载置台的一侧端部。
[0121] 该载置台既可以沿上下方向仅设置一个,也可以空开不影响容器的取出的上下方向的间隔地配置多个。
[0122] 所述预备苗架50分别设置在行驶车体40的左右两侧,配合状况来在支撑固定件上使载苗转动臂转动。
[0123] 例如,在苗的栽种作业时,使载置台的长方向朝向机体前后方向,容易从载置台取出苗的容器、使清空的容器返回,由此能够使作业效率提高。
[0124] 另外,在该位置载置台位于行驶车体40的左右两侧,所以作业者容易掌握行驶车体40的可搭乘的部分的端部,能够防止脚从行驶车体40上滑出,姿势崩坏。
[0125] 另外,在作业者向行驶车体40乘降时,使载苗转动臂转动大约90度。
[0126] 由此,在行驶车体40的左右两侧形成乘降的空间部。
[0127] 另外,作业者也能够从行驶车体40的机体前侧乘降,若使载苗转动臂转动而成为苗架框架位于机体前侧、载置台位于机体后侧的状态,则作业者能够将苗架框架用作扶手,所以能够圆滑地进行向行驶车体40的乘降。
[0128] 另外,在向载置台存放苗的容器或将其取出时,若在机体后侧则没有妨碍容器的存放、取出的部件,所以作业效率提高。
[0129] 所述座席46向行驶车体40的安装在主视或后视情况下为コ字形状,横跨覆盖引擎41等的上方的机体罩的座席框架49中,装配于成为机体左右方向的部分的上部。该座席框架49的左右两侧的下端部连结于使左右行驶传动箱38向左右方向移动来改变左右后轮44的左右间隔的滑动部的框架(省略图示)。
[0130] 由此,座席框架49兼用作滑动部的构成部件,所以实现滑动部的强度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