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挡辊装置和变速器装置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910806222.5

文献号 : CN110873183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斯特凡·卡普格奥尔格·布加特

申请人 : 麦格纳PT有限两合公司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变速器装置(16)的换挡设备(30)的换挡辊装置(32),所述变速器装置尤其用于机动车,所述换挡辊装置具有:换挡辊本体(34),所述换挡辊本体可围绕换挡辊轴(40)转动;和止挡装置(60),用于参考换挡辊本体(34)的转动位置,其中止挡装置(60)具有止挡元件(62),所述止挡元件构成为,使得所述止挡元件在第一参考位置中能够与壳体止挡(65)接触,其中所述止挡元件(62)可相对于换当辊本体(34)沿转动方向受限转动地支承。

权利要求 :

1.一种用于机动车的变速器装置(16)的换挡设备(30)的换挡辊装置(32),所述换挡辊装置具有:换挡辊本体(34)和止挡装置(60),所述换挡辊本体能围绕换挡辊轴(40)转动,所述止挡装置用于参考所述换挡辊本体(34)的转动位置,其中所述止挡装置(60)具有止挡元件(62),所述止挡元件构成为,使得所述止挡元件在第一参考位置中能够与壳体止挡(65)接触,其中所述止挡元件(62)能相对于所述换挡辊本体(34)沿转动方向受限转动地支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挡辊装置,其中所述止挡元件(62)相对于所述换挡辊本体(34)能在如下角度范围(α)上自由转动,所述角度范围小于357°。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挡辊装置,其中所述止挡元件(62)相对于所述换挡辊本体(34)能在如下角度范围(α)上自由转动,所述角度范围大于3°和小于37°。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挡辊装置,其中所述止挡元件(62)相对于所述换挡辊本体(34)能在如下角度范围(α)上自由转动,所述角度范围大于6°和小于35°。

5.根据权利要求2、 3或4所述的换挡辊装置,其中所述角度范围(α)大于等于所述壳体止挡(65)延伸的角度范围(β)。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挡辊装置,其中所述换挡辊本体(34)能自由转动地支承在换挡辊轴(40)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换挡辊装置,其中所述止挡元件(62)能自由转动地支承在所述换挡辊轴(40)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挡辊装置,其中所述止挡元件(62)能自由转动地支承在换挡辊轴(40)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挡辊装置,其中所述换挡辊本体(34)在端侧的区域中具有轴向的换挡辊凹部(64),所述止挡元件(62)的第一凸起(86)延伸进入到所述轴向的换挡辊凹部中,其中所述换挡辊凹部(64)在转动方向上比所述第一凸起(86)长,使得所述止挡元件(62)能相对于所述换挡辊本体(34)沿转动方向受限运动地支承。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换挡辊装置,其中所述止挡元件(62)具有第一止挡元件止挡面(66)和第二止挡元件止挡面(68),所述第一止挡元件止挡面和第二止挡元件止挡面沿转动方向以在1°至30°的范围中的角度(γ)彼此间隔开。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挡辊装置,其中所述止挡元件(62)具有第二凸起(88),所述第二凸起沿轴向方向突出并且所述第二凸起具有第三止挡元件止挡面(74)和第四止挡元件止挡面(76),所述第三止挡元件止挡面和第四止挡元件止挡面沿转动方向以在1°至30°的范围中的角度(γ)彼此间隔开。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换挡辊装置,其中所述止挡元件(62)具有第二凸起(88),其中所述第一凸起(86)和所述第二凸起(88)沿转动方向同样长,和/或其中所述第一凸起(86)和所述第二凸起(88)沿转动方向以错开范围(γ)错开,所述错开范围大于等于所述第一或第二凸起(86,88)沿转动方向的长度。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挡辊装置,其中所述止挡元件(62)轴向地支承在所述换挡辊本体(34)上。

14.一种用于机动车的变速器装置(16),所述变速器装置具有壳体(38)、用于切换挡位的换挡设备(30),其中所述换挡设备(30)具有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挡辊装置(32)。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变速器装置,其中所述壳体(38)具有壳体止挡(65),所述壳体止挡形成参考元件,所述参考元件具有两个沿转动方向错开设置的壳体止挡面(78,80),所述止挡元件(62)在第一参考位置中或在第二参考位置中止挡到所述壳体止挡面上。

说明书 :

换挡辊装置和变速器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尤其用于机动车的变速器装置的换挡设备的换挡辊装置,所述换挡辊装置具有换挡辊本体,所述换挡辊本体可围绕换挡辊轴转动,并且具有用于参考
换挡辊本体的转动位置的止挡装置。
[0002] 此外,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机动车的变速器装置,所述变速器装置具有壳体、用于切换挡位的换挡设备,其中换挡设备具有所述类型的换挡辊装置。

背景技术

[0003] 用于变速器装置的换挡设备在现有技术中普遍已知。
[0004] 文献DE 196 55 083 B4公开一种变速器的换挡设备,所述换挡设备具有集成到变速器壳体中的换挡辊。离合器操作执行器与此单独地构成。
[0005] 此外从文献WO 97/02963 A中已知一种用于变速器和离合器的换挡设备,其中变速器操作和离合器操作借助于彼此分开构成的执行器进行。
[0006] 文献WO 02/066870 A1公开了一种变速器操作装置,其中一个传动级在另一传动级挂挡时自动地摘挡。
[0007] 文献WO 2015/149797 A1公开一种用于操作变速器的操作设备,所述操作设备具有可转动的辊元件,其中与所述辊元件抗扭地连接的参考元件与信号指示装置共同作用,
使得在信号指示装置和参考元件在辊元件的特定的转动位置中相对移动时,可产生位置信
号。位置信号可通过在特定的转动位置中改变驱动发动机的驱动力的机械阻力产生。
[0008] 文献DE 101 13 161 A1公开一种用于自动化的手动换挡变速器的调整装置。换挡辊可相对于固定至壳体的轴转动。在固定至壳体的轴上固定指状件,所述指状件接合到换
挡辊的端侧的凹陷部中。
[0009] 从文献EP 1 286 088 A1中已知,在换挡辊处固定磁环,所述磁环构成用于借助于适当的传感器对相应的换挡辊进行转动位置检测。
[0010] DE 10 2016 124 403 A1示出用于自动化的车辆变速器的换挡辊,所述换挡辊具有可围绕转动轴线转动的换挡辊本体,在所述换挡辊本体处构成有至少一个第一换挡轮
廓,所述换挡轮廓在换挡辊本体的环周部段之上延伸并且第一携动件能够作用于所述换挡
轮廓,所述第一携动件与机动车变速器的第一换挡离合器组相关联,其中第一换挡轮廓具
有第一挡位部段,所述第一挡位部段与第一换挡离合器组的第一换挡离合器位置相关联,
并且具有第二挡位部段,所述第二挡位部段与第一挡位部段以第一环周间距间隔开。
[0011] DE 692 16 375 T5示出一种用于运行变速器的设备,所述设备具有:换挡叉,所述换挡叉能够移动,以便选择性地改变变速器的传动比;转鼓,所述转鼓的外部面具有曲线轨
道,所述曲线轨道分别与凸轮挺杆共同作用,所述凸轮挺杆由相应的叉形的元件或杆支承;
液压转动驱动器,所述液压转动驱动器转动鼓;和用于驱动电液压线路的电子单元。在液压
转动驱动器和鼓之间设置有具有环绕变速器的乘法单元。
[0012] DE 10 2013 221 058 A1示出一种用于操作变速器的操作设备,以选择传动级和选择的传动级的挂挡或摘挡和/或以操作至少一个离合器,所述操作设备具有至少一个可
转动的辊元件,所述辊元件具有导轨,换挡叉的各一个接触元件接合到所述导轨中,以移置
换挡叉来选择和挂挡或摘挡变速器的传动级;和用于离合器操作机构的操作区域,用于操
作至少一个离合器。
[0013] 在一些换挡设备中存在传感装置,所述传感装置检测,在变速器装置中是否有挡位挂挡。因为挂挡的挡位通常对应于换挡辊的特定的转动位置,由此能够推断出转动位置。
然而只要例如在双离合器变速器中在子变速器中没有挡位挂挡,那么挡位传感装置不用于
换挡辊的转动位置检测。
[0014] 如上所述,为了参考,能够将旋转的端部止挡集成到换挡辊中。在此然而换挡辊的可转动性是受限的。宽度和实心的止挡部分地引人注意地降低换挡辊的可用的转动角度。
只要换挡辊装置要求超过360°的转动,那么参考以所述方式和方法是不可行的。
[0015] 通过变速器的杂化,出现对换挡设备的新的要求。例如存在如下要求,在变速器中接合的或集成的电机在静止状态中充电和/或放弃驻车锁止器。

发明内容

[0016] 在所述背景下,本发明的目的是,实现一种换挡辊装置以及一种变速器装置,其中至少部分地减少现有技术中的问题,并且优选地,在其他方面给定的布置和/或给定的临界
条件下,换挡辊装置能够提供相对于现有技术增大的转动角度范围。
[0017] 上述目的通过用于尤其用于机动车的变速器装置的换挡设备的换挡辊装置来实现,所述换挡辊装置具有换挡辊本体,所述换挡辊本体可围绕换挡辊轴转动,并且具有用于
参考换挡辊本体的转动位置的止挡装置,其中止挡装置具有止挡元件,所述止挡元件构成
为,使得所述止挡元件在第一参考位置中能够与参考元件接触,其中止挡元件可相对于换
挡辊本体沿转动方向受限转动地支承。
[0018] 此外,上述目的通过用于机动车的变速器装置来实现,所述变速器装置具有壳体,具有用于切换挡位的换挡设备,其中换挡设备具有根据本发明的类型的换挡辊装置。
[0019] 根据本发明的换挡辊装置通过止挡元件相对于换挡辊本体的相对可转动性能够实现,能够增大换挡辊本体的最大的转动角度。
[0020] 在已知的换挡辊装置中,所述换挡辊装置具有固定地与换挡辊本体连接的止挡,通过360°减去止挡元件的环周角度并且减去参考元件的环周角度得到换挡辊本体的最大
的可转动性,所述参考元件例如能够是固定至壳体的元件,如壳体止挡。在此,最大的转动
角度在现有技术中在例如止挡元件在35°上延伸并且壳体止挡同样延伸35°时仅可以为
290°。
[0021] 在根据本发明的换挡辊装置中,与此相对地换挡辊本体的最大的可转动性能够以如下角度增大:止挡元件以所述角度相对于换挡辊本体沿转动方向受限转动地支承。
[0022] 由此可能的是,将要求的附加功能通过增大相对可转动性集成到换挡辊装置中,尤其通过提供换挡辊本体的其他专用的转动位置,以设计特定的功能。这换言之能够表示,
能够避免换挡辊本体的周长的增大。因此,可能必要时提供附加的功能:包装‑中立,其中优
选地,能够避免外围设备(换挡辊驱动器,换挡叉,壳体等)的改变。
[0023]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换挡辊本体具有两个止挡面,所述止挡面沿环周方向或转动方向彼此错开,更确切地说在如下角度范围之上,所述角度范围大于止挡元件沿环周方向
的角度延伸或长度。
[0024] 提供止挡装置能够实现参考换挡辊本体的转动位置,例如即使在如下情况下也如此:换挡辊本体处于转动位置中,所述转动位置对应于变速器装置的空挡位置,当例如经由
挡位传感器装置不可能间接测量换挡辊本体的转动位置的转动角度时。
[0025] 最大转动角度αMAX能够如下计算:
[0026] αMAX=(360°‑αG‑αA)+(αS‑αA)
[0027] 其中αG是壳体的止挡的环周角度,其中αA是止挡元件的环周角度,并且其中αS是在换挡辊本体的两个止挡面之间的环周角度。
[0028] 假设,角度αA和αG分别为35°,并且角度αS为325°,那么最大的转动角度为αMax=360°‑35°‑35°+325°‑35°=580°。
[0029] 止挡宽度根据材料选择也能够降低直至20°,使得得出360°‑20°‑20°+340°‑20°=640°的最大转动角度。
[0030] 因此,换挡辊本体的功能槽例如能够以直至640°环绕换挡辊本体延伸,即根据螺旋的方式延伸。
[0031] 因此所述目的完全实现。
[0032] 假设,止挡元件的角度延伸至少为3°,那么优选的是,止挡元件相对于换挡辊本体在如下角度范围之上可自由转动,所述角度范围大于3°和/或小于357°,尤其大于6°和小于
35°。
[0033] 尽管理论上在止挡元件和换挡辊本体之间的大的转动角度是可能的,但是在许多情况下优选的是,所述角度范围较小,尤其小于35°。由此,通常能够提供至少一个附加功能
(相对于相同尺寸的换挡辊本体和刚性的止挡元件)。
[0034] 此外有利的是,止挡元件相对于换挡辊本体可自由转动的角度范围大于或等于参考元件所延伸的角度范围。
[0035] 由此能够优化最大的自由的可转动性。
[0036] 整体上有利的是,换挡辊本体围绕换挡辊轴可自由转动地支承,和/或止挡元件围绕换挡辊轴或围绕所述换挡辊轴可自由转动地支承。
[0037] 通常在此能够考虑的是,换挡辊轴构成为支承销,所述支承销以固定至壳体的方式安装,其中换挡辊本体和/或止挡元件相对于所述固定至壳体的支承销可转动地支承,例
如经由适当的轴承装置。
[0038] 替选地能够考虑的是,换挡辊本体固定地与支承轴连接,所述支承轴可转动地经由轴承装置支承在壳体上,其中止挡元件例如同样相对于壳体可转动地支承,然而也能够
可转动地在这种支承轴上支承。
[0039] 最后也能够考虑的是,止挡元件仅在换挡辊本体上支承,更确切地说能沿转动方向受限地转动。全部这些替选方案应由表达方式“围绕换挡辊轴可自由转动地支承”包括。
[0040] 根据另一整体上优选的实施方式,换挡辊本体在端侧的区域中具有轴向的换挡辊凹部,止挡元件的第一凸起延伸进入到所述轴向的换挡辊凹部中,其中换挡辊凹部沿转动
方向或沿环周方向长于第一凸起(或沿环周方向与第一凸起相比在更大的角度范围上延
伸),使得止挡元件可相对于换挡辊本体沿转动方向受限移动地支承。
[0041] 换挡辊凹部优选地在如下环周长度上延伸,所述环周长度对应于第一凸起的环周长度加上附加的例如为3°至357°的转动角度。
[0042] 通过换挡辊凹部,能够构造简单地实现止挡元件相对于换挡辊本体的相对受限的可转动性。
[0043] 根据另一优选的实施方式,止挡元件具有第一止挡元件止挡面和第二止挡元件止挡面,它们在环周方向上以在1°至30°的范围中的角度彼此间隔开。
[0044] 尤其优选地,第一止挡元件止挡面和第二止挡元件止挡面形成止挡元件的第一凸起的沿环周方向彼此间隔开的面。
[0045] 根据另一优选的实施方式,止挡元件具有第二凸起,所述第二凸起沿轴向方向突出并且所述第二凸起具有第三止挡元件止挡面和第四止挡元件止挡面,它们沿转动方向以
在1°至30°的范围中的另一角度彼此间隔开。
[0046] 优选地,第三止挡元件止挡面和第四止挡元件止挡面沿转动方向经由如下角度彼此间隔开,所述角度等于第一止挡元件止挡面和第二止挡元件止挡面沿环周方向彼此间隔
开的角度。
[0047] 第二凸起优选地沿轴向方向远离止挡元件的基本体延伸,更确切地说远离换挡辊本体并且朝向参考元件的可能的装置,尤其朝向壳体壁,在所述壳体壁上构成有如壳体止
挡的参考元件。
[0048] 此外优选的是,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沿转动方向同样长或者在相同的角度范围上延伸。对此替选地或附加地,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沿转动方向以错开范围错开,所述错开范
围大于等于第一或第二凸起沿转动方向的长度。
[0049] 通过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沿转动方向的错开,可能的是,止挡元件以基本上一致的厚度实现,使得能够得出生产方面的优点和/或关于整体强度的优点。
[0050] 根据另一优选的实施方式,止挡元件在换挡辊本体上轴向地支承。
[0051] 轴向支承在此优选地包含沿轴向方向的防丢功能,更确切地说优选沿两个轴向相反的方向。轴向支承在此不必实现传递力的功能,而是仅用于关于运输和安装的提高的功
能安全性。
[0052] 为了实现轴向支承,换挡辊本体能够具有径向槽,止挡元件的径向延伸的径向固定突出部接合到所述径向槽中。
[0053] 在根据本发明的变速器装置中有利的是,壳体具有壳体止挡,所述壳体止挡形成参考元件,所述参考元件具有两个沿转动方向错开地设置的壳体止挡面,止挡元件在第一
参考位置中或在第二参考位置中止挡到所述壳体止挡面上。
[0054] 壳体止挡例如能够构成为相对于换挡辊轴容纳部的径向的突出部。第一壳体止挡面在此优选地与第三止挡元件止挡面相关联,并且第二壳体止挡面优选与第四止挡元件止
挡面相关联。
[0055] 止挡元件例如能够是鲁棒的烧结金属元件。相对大的凸起的构成由此能够实现,尤其通过烧结。
[0056] 凸起的沿环周方向错开的布置简化烧结工艺。
[0057] 尽管在一些情况下能够实现可转动性的增大,本发明也能够实现壳体止挡沿环周方向的增大,这能够引起止挡功能的更高的鲁棒性。
[0058] 要理解的是,在上文中提到的和在下文中还阐述的特征不仅能够以分别给出的组合、而且也能够以其他组合或单独地使用,而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

附图说明

[0059] 本发明的实施例在附图中示出并且在下面的描述中详细阐述。附图示出:
[0060] 图1示出机动车的动力传动系的示意图,所述动力传动系具有变速器装置和根据本发明的换挡辊装置的一个示例性的实施方式;
[0061] 图2示出沿着图1中的线II‑II的示意剖面图;
[0062] 图3示出根据本发明的换挡辊装置的另一实施方式的示意立体分解图;
[0063] 图4示出根据本发明的换挡辊装置的另一实施方式的立体图;和
[0064] 图5示出图4的换挡辊装置的止挡元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65] 在图1中示意地示出用于机动车的动力传动系并且通常用10表示。动力传动系10具有驱动发动机12,所述驱动发动机能够通过内燃机或通过混合驱动单元形成。
[0066] 此外,动力传动系10通常包含离合器装置,所述离合器装置能够作为单离合器或双离合器实现。在输入端侧,离合器装置14与驱动发动机12连接。在输出端侧,离合器装置
14与用于设立多个挡位的变速器装置16连接,其中图1中的变速器装置16示意地作为中间
轴结构方式的分级变速器示出。变速器装置16的输出端与差动器18连接,借助于所述差动
器,驱动功率能够分配到驱动轮20L、20R上。
[0067] 变速器装置16为了设立不同的挡位具有多个换挡离合器,其中一个换挡离合器装置在图1中以换挡离合器组的形式示意地在24处示出。换挡离合器装置24替选地用于,将第
一或第二轮组(在图1中未详细示出)置于功率流中。换挡离合器装置24借助于换挡套筒26
换挡,使得一个轮组或另一轮组能够置于功率流中或者能够设立换挡辊装置的空挡位置。
[0068] 为了轴向移动从而切换换挡套筒26和可能变速器装置16的其他换挡离合器装置的其他换挡套筒,变速器装置16包含换挡设备30。换挡设备30作为换挡执行机构实现,使得
变速器装置16的挡位能够自动地更换。换挡设备30包含换挡辊装置32。换挡辊装置32具有
换挡辊本体34,所述换挡辊本体沿转动方向37环绕转动轴线36可转动地支承,更确切地说
相对于壳体38可转动。壳体38例如能够是变速器装置16的壳体。
[0069] 在壳体38上能够构成有一个或多个换挡辊轴容纳部39,在所述换挡辊轴容纳部中容纳有换挡辊轴40。换挡辊轴40例如能够构造成换挡辊转轴,所述换挡辊转轴经由未详细
示出的轴承装置可转动地支承在换挡辊轴容纳部39中。换挡辊轴40然而也能够通过固定至
壳体的支承销形成,所述支承销以固定至壳体的方式固定在换挡辊轴容纳部39中。
[0070]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换挡辊本体34经由换挡辊轴承装置42相对于换挡辊轴40可转动地支承。通常然而也能够考虑,换挡辊本体34固定地与换挡辊轴连接,所述换挡辊
轴又相对于壳体38可转动地支承。
[0071] 换挡辊本体34与驱动元件44连接,更确切地说在其轴向端侧上连接。驱动元件44例如能够通过齿轮形成,所述齿轮具有外齿部46。驱动元件44的外齿部46例如能够与换挡
辊马达50的驱动小齿轮48接合。换挡辊马达50例如能够是电动机。通过操控换挡辊马达50,
换挡辊本体34因此能够相对于壳体38旋转。
[0072] 在换挡辊本体34的外环周上构成有至少一个换挡辊槽52,然而也能够在其上构成有多个槽52。至少一个携动件54接合到换挡辊槽52中,所述携动件此外作用于换挡套筒26。
换挡辊本体34的转动在换挡辊槽52适当构成的情况下因此引起携动件54的轴向移位从而
引起换挡套筒26的轴向移位,这伴随着挡位的挂挡或摘挡。
[0073] 为了能够参考换挡辊本体34的转动位置,换挡辊装置32包含止挡装置60。止挡装置60具有止挡元件62,所述止挡元件构成为,使得其在第一参考位置中能够与参考元件接
触,尤其与壳体止挡65接触,其中止挡元件62可相对于换挡辊本体34沿转动方向受限转动
地支承。
[0074] 止挡元件62借助在图1中未详细示出的第一凸起接合到换挡辊本体34的换挡辊凹部64中,其中换挡辊凹部64在换挡辊本体的轴向端侧的区域中构成,更确切地说优选在与
驱动元件44轴向相对置的端侧上构成。
[0075] 止挡元件62通常相对于换挡辊本体34可自由运动地支承。这能够通过如下方式进行:只要换挡辊轴40可转动地支承在壳体38上,止挡元件62抗扭地与换挡辊轴40连接。另一
方面,止挡元件62在例如所述换挡辊轴构成为固定至壳体的支承销时也能够可转动地支承
在换挡辊轴40上。通常也能够考虑的是,止挡元件62仅相对于换挡辊本体34可转动地支承
并且不支承在换挡辊轴40上。
[0076] 如在为在展开视图中的示意剖面的图2中示出的,壳体止挡65构成为相对于壳体38的径向的壳体壁轴向突出的部段。壳体止挡65在图1中示意地作为在壳体38的环形的轴
向槽中的轴向的或径向的突出部示出。
[0077] 止挡元件62的第一凸起接合到其中的换挡辊凹部64沿转动方向比第一凸起更长地构成,使得止挡元件相对于换挡辊本体可沿转动方向受限运动地支承。
[0078] 更确切地说,止挡元件62在第一凸起的区域中具有第一止挡元件止挡面66并且在第一凸起的沿环周方向相对置的一侧上具有第二止挡元件止挡面68。换挡辊凹部64沿环周
方向错开地具有第一换挡辊止挡面70和第二换挡辊止挡面72。换挡辊止挡面70、72与第一
和第二止挡元件止挡面66、68相比在较大的角度范围之上间隔开,使得止挡元件62沿转动
方向或环周方向在如下角度上相对于换挡辊本体34可自由运动地支承,所述角度在图2中
用α表示。第一止挡元件止挡面66和第二止挡元件止挡面68彼此间隔开的角度在图2中用β
示出。
[0079] 在轴向相对置的端部上,止挡元件62具有第二凸起,在所述第二凸起上构成有第三止挡元件止挡面74和第四止挡元件止挡面76。第三和第四止挡元件止挡面74、76能够以
与第一和第二止挡元件止挡面66、68相同的角度β彼此间隔开。
[0080] 壳体止挡65具有第一壳体止挡面78和第二壳体止挡面80,所述第一壳体止挡面和第二壳体止挡面沿环周方向彼此间隔开,优选地以如下角度间隔开,所述角度能够对应于
角度β。优选地,角度α大于等于角度β。
[0081] 与止挡元件62刚性地与换挡辊本体34连接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换挡辊本体34的最大转动角度以数值α增大,即以如下数值增大,止挡元件62以所述数值相对于换当辊本体34
可转动地支承。
[0082] 在图2中示出的第一参考位置中,第一止挡元件止挡面66贴靠在第一换挡辊止挡面70上,并且第三止挡元件止挡面74贴靠在第一壳体止挡面78上。由此,沿环周方向在壳体
38和换挡辊本体34之间设立形状配合,使得所述位置可用作为用于参考换挡辊本体的转动
位置的参考位置。
[0083] 从所述位置中,换挡辊能够沿唯一的方向转动,更确切地说直至第四止挡元件止挡面76止挡到第二壳体止挡面80上。这因此也造成止挡元件62的第一凸起在换挡辊凹部64
之内的翻转,使得第二止挡元件止挡面68与第二换挡辊止挡面72贴靠。换挡辊本体34的最
大转动角度因此为360°减去壳体止挡65的环周长度或环周角度。如果所述环周角度例如为
35°,那么换挡辊本体34能够转动360°‑35°=325°。在现有技术中,在假设壳体止挡65具有
相同的35°的环周宽度并且止挡元件62具有相同的35°的环周长度的条件下得出最大的可
转动性,最大的可能的转动角度为290°(360°‑2x35°=290°)。
[0084] 下面描述换挡辊装置的其他实施方式,所述其他实施方式关于构造和功能原理一般对应于图1和2的换挡辊装置32。相同的元件因此通过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下面主要阐
述区别。
[0085] 图3示出换挡辊装置32’,所述换挡辊装置具有换挡辊本体34’,所述换挡辊本体包含两个并排设置的换挡辊槽52。换挡辊轴40’构成为销,所述销能够相对于壳体可转动地支
承。驱动元件44借助于未详细示出的螺丝固定在换挡辊本体34’的端侧上。换挡辊本体34’
经由两个轴向彼此间隔开的轴承套42a、42b相对于换挡辊轴40’可转动地支承。止挡元件
62’具有环形部段,借助于所述环行部段,止挡元件62’能够按压到换挡辊轴40’上。此外,止
挡元件62’具有第一凸起86,所述第一凸起接合到在图3中未详细示出的换挡辊凹部64中,
以及具有第二凸起88,所述第二凸起相对于止挡元件62’的环形部段沿与第一凸起86相对
置的轴向方向延伸。第二凸起88构成用于止挡到壳体止挡65上,类似于止挡元件62的在图2
中未详细示出的第二凸起。
[0086] 在图4和5中示出换挡辊装置32”的另一实施方式,所述换挡辊装置具有换挡辊本体34”,所述换挡辊本体包含唯一的换挡辊槽52。在一个轴向侧上固定有驱动元件44。在另
一轴向端侧上设置有止挡元件62”,所述止挡元件的第一凸起86接合到另一端侧上的换挡
辊凹部64”中。止挡元件62”能够借助于未详细示出的轴承套相对于换挡辊轴40”可转动地
支承,使得换挡辊轴40”也能够作为固定至壳体的轴实现。
[0087] 止挡元件62”在图5中以较大的精度示出。止挡元件62”包含环形部段82,所述环形部段能够推动到换挡辊轴40上。此外,止挡元件62”具有从环形部段82径向延伸的凸起部段
84,在所述凸起部段的径向端部上构成有第一凸起86和第二凸起88。第一凸起86构成用于
接合到换挡辊凹部64”中。第二凸起88在壳体止挡65中构成。可见的是,凸起86、88沿环周方
向以角度γ彼此错开。角度γ用于,避免在凸起的区域中的材料积聚,使得止挡元件62”可
良好地烧结。第一凸起86和第二凸起88沿环周方向的延伸在此能够基本上与角度γ相同。
此外,参考图2描述的角度α优选大于等于角度γ。
[0088] 止挡元件62”在环形部段82的与凸起部段84径向相对置的侧部上具有轴向固定突出部90,当止挡元件62”安装在换挡辊本体34”上时,所述轴向固定突出部接合到换挡辊本
体34’的未详细示出的径向槽中。轴向固定突出部90和径向槽的共同作用形成用于止挡元
件62”的轴向支承,所述轴向支承然而单纯用于更好的可运输性以及更好的可安装性,并且
尤其不必传递力。
[0089] 附图标记列表:
[0090] 10   动力传动系
[0091] 12   驱动发动机
[0092] 14   离合器装置
[0093] 16   变速器装置
[0094] 18   差动器
[0095] 20   驱动轮
[0096] 24   换挡离合器装置
[0097] 26   换挡套筒
[0098] 30   换挡设备
[0099] 32   换挡辊装置
[0100] 34   换挡辊本体
[0101] 36   转动轴线
[0102] 37   转动方向
[0103] 38   壳体
[0104] 39   换挡辊轴容纳部
[0105] 40   换挡辊轴
[0106] 42   换挡辊支承装置
[0107] 44   驱动元件
[0108] 46   齿部
[0109] 48   驱动小齿轮
[0110] 50   换挡辊马达
[0111] 52   (多个)换挡辊槽
[0112] 54   携动件
[0113] 60   止挡装置
[0114] 62   止挡元件
[0115] 64   换挡辊凹部
[0116] 65   壳体止挡
[0117] 66   第一止挡元件止挡面
[0118] 68   第二止挡元件止挡面
[0119] 70   第一换挡辊止挡面
[0120] 72   第二换挡辊止挡面
[0121] 74   第三止挡元件止挡面
[0122] 76   第四止挡元件止挡面
[0123] 78   第一壳体止挡面
[0124] 80   第二壳体止挡面
[0125] 82   环形部段
[0126] 84   凸起部段
[0127] 86   第一凸起
[0128] 88   第二凸起
[0129] 90   轴向固定突出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