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心血管科室治疗用翻身辅助装置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911010614.7

文献号 : CN110897805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刘刚李秀莉李敏王聪

申请人 : 刘刚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心血管科室治疗用翻身辅助装置,包括床头主体、挡板、固定柱和微型电机,所述床头主体的右侧固定有床体主体,且床体主体的右端安装有床尾主体,并且床体主体的中间安装有橡胶连接块,所述橡胶连接块的后侧面固定有左支撑气囊垫,且橡胶连接块的前侧面安装有右支撑气囊垫,并且左支撑气囊垫的右侧设置有左丝杆,所述右支撑气囊垫的右侧安装有右丝杆,且左丝杆和右丝杆均安装在床尾主体的内部。该心血管科室治疗用翻身辅助装置左支撑气囊垫和右支撑气囊垫的高度均为35cm,通过将左支撑气囊垫或右支撑气囊垫内部的气体抽出,使得病人的一侧向下凹陷,因此使得病人的身体发生倾斜。

权利要求 :

1.一种心血管科室治疗用翻身辅助装置,包括床头主体(1)、挡板(6)、固定柱(10)和微型电机(19),其特征在于:所述床头主体(1)的右侧固定有床体主体(2),且床体主体(2)的右端安装有床尾主体(3),并且床体主体(2)的中间安装有橡胶连接块(23),所述橡胶连接块(23)的后侧面固定有左支撑气囊垫(4),且橡胶连接块(23)的前侧面安装有右支撑气囊垫(20),并且左支撑气囊垫(4)的右侧设置有左丝杆(8),所述右支撑气囊垫(20)的右侧安装有右丝杆(22),且左丝杆(8)和右丝杆(22)均安装在床尾主体(3)的内部,并且左丝杆(8)和右丝杆(22)的顶端内部均螺纹连接有固定柱(10),所述固定柱(10)的下方外侧设置有固定槽(11),且固定槽(11)固定设置在床尾主体(3)上,所述左支撑气囊垫(4)和右支撑气囊垫(20)的底端均通过第一连接管(16)和第二连接管(17)贯穿床体主体(2)与集气气囊(5)相连接,且集气气囊(5)的下方均安装有挤压板(7),并且挤压板(7)的前后两侧均设置有挡板(6),所述挡板(6)的顶端固定有床体主体(2),所述左丝杆(8)和右丝杆(22)的外侧均螺纹连接有挤压板(7),且左丝杆(8)和右丝杆(22)的下方左侧设置有半齿轮(15),并且半齿轮(15)的内部键连接有安装轴杆(18),所述半齿轮(15)为不完全齿轮,所述安装轴杆(18)的底端与微型电机(19)的输出端相连接,且微型电机(19)的底端外侧固定有固定块(14),并且固定块(14)的底端内部螺纹连接有螺纹杆(12),所述螺纹杆(12)的右端贯穿床尾主体(3),且床尾主体(3)的底端前侧面固定有按钮开关(13),所述左支撑气囊垫(4)和右支撑气囊垫(20)的外侧均固定有防护气囊(21),所述左丝杆(8)和右丝杆(22)均通过涡旋弹簧(9)与床尾主体(3)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心血管科室治疗用翻身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床体主体(2)的内部开设有安装通槽(201),且床体主体(2)的高度等于安装通槽(201)的高度,并且安装通槽(201)与第一连接管(16)和第二连接管(17)呈一一对应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心血管科室治疗用翻身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床尾主体(3)的底端内部开设有滑槽(301),且床尾主体(3)呈倒置“L”形状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心血管科室治疗用翻身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支撑气囊垫(4)与右支撑气囊垫(20)的形状尺寸相同,且左支撑气囊垫(4)与右支撑气囊垫(20)内部的空间均与防护气囊(21)内部的空间不相互连通,并且左支撑气囊垫(4)与右支撑气囊垫(20)内部的空间均通过第一连接管(16)和第二连接管(17)与集气气囊(5)内部的空间相连通,同时左支撑气囊垫(4)和右支撑气囊垫(20)与集气气囊(5)呈一一对应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心血管科室治疗用翻身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板(7)的左侧安装有左连接块(71),且左连接块(71)的内部贯穿有竖杆(72),并且竖杆(72)的上下两端均与床头主体(1)相连接,同时挤压板(7)的右侧安装有右连接块(73)。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心血管科室治疗用翻身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丝杆(8)和右丝杆(22)均呈“7”字形结构,且左丝杆(8)和右丝杆(22)的下方外侧均螺纹连接有右连接块(73),并且左丝杆(8)的下方外侧键连接有第一传动齿轮(81),同时左丝杆(8)的顶端内部开设有通孔(82),而且通孔(82)的内部螺纹连接有固定柱(10)。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心血管科室治疗用翻身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块(14)的底端内部开设有连接通槽(141),且连接通槽(141)的内部螺纹连接有螺纹杆(12),并且固定块(14)的底端外侧安装有滑块(142),同时滑块(142)与滑槽(301)为卡合滑动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心血管科室治疗用翻身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半齿轮(15)的直径大于第一传动齿轮(81)的直径,且半齿轮(15)通过固定块(14)与第一传动齿轮(81)构成滑动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心血管科室治疗用翻身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右丝杆(22)的下方外侧键连接有第二传动齿轮(221),且第二传动齿轮(221)的直径等于第一传动齿轮(81)的直径,并且传动齿轮(221)的纵向中心线与第一传动齿轮(81)的纵向中心线为平行设置。

说明书 :

一种心血管科室治疗用翻身辅助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医疗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心血管科室治疗用翻身辅助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医疗顾名思义是指医学领域所涉及到的一系列活动的统称,根据治疗的身体部位的不同,医疗又分为多个科室,心血管科室就是其中科室之一,心血管科室在对病人治疗护
理的过程中需要用到翻身辅助装置;
[0003] 1、市场上的翻身辅助装置大多是对床体进行改进创新的,将床体内部的板件通过翻转机构或是顶起机构进行翻转或是顶起工作,从而对病人的一侧身体进行翻身工作,这
样,不仅使得整个床体的结构复杂,制造成本较大,还会使得板件和被子与病人的身体进行
接触,不方便后期对翻转后的病人的身体进行擦拭和上药工作;
[0004] 2、其次,例如公告号为“CN104352315B”专利名为“一种具有辅助翻身功能的病人护理床”,通过设置的推顶机构和卷布机构对卷布进行拉动,使得卷布带动病人的身体进行
翻转,这样,会使得卷布与病人的身体相贴合,在卷布遮挡的作用下不方便对病人的身体和
患处进行观看,只能起到翻身的效果,实用性较低;
[0005] 所以我们提出了一种心血管科室治疗用翻身辅助装置,以便于解决上述中提出的问题。

发明内容

[0006]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心血管科室治疗用翻身辅助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提出的目前市场上传统的翻身辅助装置结构复杂,制造成本较大,同时在翻身的过程中
不方便对病人的身体或是患处进行观看和擦拭的问题。
[0007]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心血管科室治疗用翻身辅助装置,包括床头主体、挡板、固定柱和微型电机,所述床头主体的右侧固定有床体主体,且床体
主体的右端安装有床尾主体,并且床体主体的中间安装有橡胶连接块,所述橡胶连接块的
后侧面固定有左支撑气囊垫,且橡胶连接块的前侧面安装有右支撑气囊垫,并且左支撑气
囊垫的右侧设置有左丝杆,所述右支撑气囊垫的右侧安装有右丝杆,且左丝杆和右丝杆均
安装在床尾主体的内部,并且左丝杆和右丝杆的顶端内部均螺纹连接有固定柱,所述固定
柱的下方外侧设置有固定槽,且固定槽固定设置在床尾主体上,所述左支撑气囊垫和右支
撑气囊垫的底端均通过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贯穿床体主体与集气气囊相连接,且集气
气囊的下方均安装有挤压板,并且挤压板的前后两侧均设置有挡板,所述挡板的顶端固定
有床体主体,所述左丝杆和右丝杆的外侧均螺纹连接有挤压板,且左丝杆和右丝杆的下方
左侧设置有半齿轮,并且半齿轮的内部键连接有安装轴杆,所述半齿轮为不完全齿轮,所述
安装轴杆的底端与微型电机的输出端相连接,且微型电机的底端外侧固定有固定块,并且
固定块的底端内部螺纹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右端贯穿床尾主体,且床尾主体的底
端前侧面固定有按钮开关,所述左支撑气囊垫和右支撑气囊垫的外侧均固定有防护气囊,
所述左丝杆和右丝杆均通过涡旋弹簧与床尾主体相连接。
[0008] 优选的,所述床体主体的内部开设有安装通槽,且床体主体的高度等于安装通槽的高度,并且安装通槽与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呈一一对应设置。
[0009] 优选的,所述床尾主体的底端内部开设有滑槽,且床尾主体呈倒置“L”形状结构。
[0010] 优选的,所述左支撑气囊垫与右支撑气囊垫的形状尺寸相同,且左支撑气囊垫与右支撑气囊垫内部的空间均与防护气囊内部的空间不相互连通,并且左支撑气囊垫与右支
撑气囊垫内部的空间均通过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与集气气囊内部的空间相连通,同时
左支撑气囊垫和右支撑气囊垫与集气气囊呈一一对应设置。
[0011] 优选的,所述挤压板的左侧安装有左连接块,且左连接块的内部贯穿有竖杆,并且竖杆的上下两端均与床头主体相连接,同时挤压板的右侧安装有右连接块。
[0012] 优选的,所述左丝杆和右丝杆均呈“7”字形结构,且左丝杆和右丝杆的下方外侧均螺纹连接有右连接块,并且左丝杆的下方外侧键连接有第一传动齿轮,同时左丝杆的顶端
内部开设有通孔,而且通孔的内部螺纹连接有固定柱。
[0013] 优选的,所述固定块的底端内部开设有连接通槽,且连接通槽的内部螺纹连接有螺纹杆,并且固定块的底端外侧安装有滑块,同时滑块与滑槽为卡合滑动连接。
[0014] 优选的,所述半齿轮的直径大于第一传动齿轮的直径,且半齿轮通过固定块与第一传动齿轮构成滑动结构。
[0015] 优选的,所述右丝杆的下方外侧键连接有第二传动齿轮,且第二传动齿轮的直径等于第一传动齿轮的直径,并且传动齿轮的纵向中心线与第一传动齿轮的纵向中心线为平
行设置。
[0016]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心血管科室治疗用翻身辅助装置;
[0017] (1)设置有左支撑气囊垫和右支撑气囊垫,左支撑气囊垫和右支撑气囊垫之间通过橡胶连接块进行连接,左支撑气囊垫和右支撑气囊垫的高度均为35cm,通过将左支撑气
囊垫或右支撑气囊垫内部的气体抽出,使得病人的一侧向下凹陷,因此使得病人的身体发
生倾斜,同时通过外侧的防护气囊可对倾斜后的病人的身体进行防护,因此便于病人很好
的进行翻转,使得病人的另一侧向上倾斜的身体暴露出来,便于进行观看和擦拭等工作,操
作简单,结构简单;
[0018] (2)安装有半齿轮,半齿轮的直径大于第一传动齿轮和第二传动齿轮的直径,当半齿轮与第一传动齿轮和第二传动齿轮均啮合连接时,便于半齿轮分别带动第一传动齿轮和
第二传动齿轮进行旋转,由此使得第一传动齿轮和第二传动齿轮分别带动内部的左丝杆和
右丝杆进行旋转,同时在涡旋弹簧的配合下,使得左支撑气囊垫和右支撑气囊垫交错进行
充气和放气,因此便于连续性的对病人进行简单的翻身工作,当在翻身时需要进行擦拭和
上药工作时,这时可将半齿轮与第一传动齿轮和第二传动齿轮进行分离,手动操作左丝杆
和右丝杆进行翻身工作,以便于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提高整个辅助装置的实用性和使用
范围。

附图说明

[0019] 图1为本发明主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0] 图2为本发明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1] 图3为本发明图1中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2] 图4为本发明图1中C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3] 图5为本发明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4] 图6为本发明图5中D‑D处右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5] 图7为本发明主视结构示意图;
[0026] 图8为本发明左丝杆与右丝杆连接俯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7] 图9为本发明涡旋弹簧主视结构示意图。
[0028] 图中:1、床头主体;2、床体主体;201、安装通槽;3、床尾主体;301、滑槽;4、左支撑气囊垫;5、集气气囊;6、挡板;7、挤压板;71、左连接块;72、竖杆;73、右连接块;8、左丝杆;
81、第一传动齿轮;82、通孔;9、涡旋弹簧;10、固定柱;11、固定槽;12、螺纹杆;13、按钮开关;
14、固定块;141、连接通槽;142、滑块;15、半齿轮;16、第一连接管;17、第二连接管;18、安装
轴杆;19、微型电机;20、右支撑气囊垫;21、防护气囊;22、右丝杆;221、第二传动齿轮;23、橡
胶连接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29]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
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
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30] 请参阅图1‑9,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心血管科室治疗用翻身辅助装置,包括床头主体1、床体主体2、床尾主体3、左支撑气囊垫4、集气气囊5、挡板6、挤压板7、左丝
杆8、涡旋弹簧9、固定柱10、固定槽11、螺纹杆12、按钮开关13、固定块14、半齿轮15、第一连
接管16、第二连接管17、安装轴杆18、微型电机19、右支撑气囊垫20、防护气囊21、右丝杆22
和橡胶连接块23,床头主体1的右侧固定有床体主体2,且床体主体2的右端安装有床尾主体
3,并且床体主体2的中间安装有橡胶连接块23,橡胶连接块23的后侧面固定有左支撑气囊
垫4,且橡胶连接块23的前侧面安装有右支撑气囊垫20,并且左支撑气囊垫4的右侧设置有
左丝杆8,右支撑气囊垫20的右侧安装有右丝杆22,且左丝杆8和右丝杆22均安装在床尾主
体3的内部,并且左丝杆8和右丝杆22的顶端内部均螺纹连接有固定柱10,固定柱10的下方
外侧设置有固定槽11,且固定槽11固定设置在床尾主体3上,左支撑气囊垫4和右支撑气囊
垫20的底端均通过第一连接管16和第二连接管17贯穿床体主体2与集气气囊5相连接,且集
气气囊5的下方均安装有挤压板7,并且挤压板7的前后两侧均设置有挡板6,挡板6的顶端固
定有床体主体2,左丝杆8和右丝杆22的外侧均螺纹连接有挤压板7,且左丝杆8和右丝杆22
的下方左侧设置有半齿轮15,并且半齿轮15的内部键连接有安装轴杆18,半齿轮15为不完
全齿轮,安装轴杆18的底端与微型电机19的输出端相连接,且微型电机19的底端外侧固定
有固定块14,并且固定块14的底端内部螺纹连接有螺纹杆12,螺纹杆12的右端贯穿床尾主
体3,且床尾主体3的底端前侧面固定有按钮开关13,左支撑气囊垫4和右支撑气囊垫20的外
侧均固定有防护气囊21,左丝杆8和右丝杆22均通过涡旋弹簧9与床尾主体3相连接;
[0031] 床体主体2的内部开设有安装通槽201,且床体主体2的高度等于安装通槽201的高度,并且安装通槽201与第一连接管16和第二连接管17呈一一对应设置,进而便于安装通槽
201对第一连接管16和第二连接管17进行安装;
[0032] 床尾主体3的底端内部开设有滑槽301,且床尾主体3呈倒置“L”形状结构,由此使得滑槽301能够对固定块14进行稳定的放置;
[0033] 左支撑气囊垫4与右支撑气囊垫20的形状尺寸相同,且左支撑气囊垫4与右支撑气囊垫20内部的空间均与防护气囊21内部的空间不相互连通,并且左支撑气囊垫4与右支撑
气囊垫20内部的空间均通过第一连接管16和第二连接管17与集气气囊5内部的空间相连
通,同时左支撑气囊垫4和右支撑气囊垫20与集气气囊5呈一一对应设置,进而便于左支撑
气囊垫4和右支撑气囊垫20交错放气对病人进行翻身工作;
[0034] 挤压板7的左侧安装有左连接块71,且左连接块71的内部贯穿有竖杆72,并且竖杆72的上下两端均与床头主体1相连接,同时挤压板7的右侧安装有右连接块73,通过左连接
块71和竖杆72的嵌套连接,便于对挤压板7稳定的进行支撑;
[0035] 左丝杆8和右丝杆22均呈“7”字形结构,且左丝杆8和右丝杆22的下方外侧均螺纹连接有右连接块73,并且左丝杆8的下方外侧键连接有第一传动齿轮81,同时左丝杆8的顶
端内部开设有通孔82,而且通孔82的内部螺纹连接有固定柱10,由此使得左丝杆8和右丝杆
22分别对左支撑气囊垫4和右支撑气囊垫20进行调节和控制;
[0036] 固定块14的底端内部开设有连接通槽141,且连接通槽141的内部螺纹连接有螺纹杆12,并且固定块14的底端外侧安装有滑块142,同时滑块142与滑槽301为卡合滑动连接,
以便于通过连接通槽141与螺纹杆12的螺纹连接带动固定块14进行移动;
[0037] 半齿轮15的直径大于第一传动齿轮81的直径,且半齿轮15通过固定块14与第一传动齿轮81构成滑动结构,通过半齿轮15的直径大于第一传动齿轮81的直径,便于半齿轮15
旋转半圈带动第一传动齿轮81旋转多圈;
[0038] 右丝杆22的下方外侧键连接有第二传动齿轮221,且第二传动齿轮221的直径等于第一传动齿轮81的直径,并且第二传动齿轮221的纵向中心线与第一传动齿轮81的纵向中
心线为平行设置,由此使得通过半齿轮15对第一传动齿轮81和第二传动齿轮221的控制来
对左丝杆8和右丝杆22进行控制。
[0039]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在使用该心血管科室治疗用翻身辅助装置时,首先,如附图1、附图5和附图7所示,将整个装置移动到工作区域内,到达工作区域后,工作人员将被子铺
设在左支撑气囊垫4和右支撑气囊垫20上,然后,病人便可躺在上面了,当需要对病人进行
翻身擦拭或是上药时,这时,如附图1‑2所示,将左丝杆8顶端内部通孔82内螺纹连接的固定
柱10向上进行旋转,使得固定柱10与对应的固定槽11进行分离,然后手动旋转左丝杆8,旋
转一段时间后,如上述所示,同理,再将固定柱10向下旋转插进固定槽11内进行固定,左丝
杆8在旋转时带动下方外侧螺纹连接的右连接块73进行下降,使得右连接块73带动挤压板7
进行向下移动,这时挤压板7左侧的左连接块71在竖杆72的外侧向下滑动,使得挤压板7稳
定的向下移动,挤压板7向下移动时,挤压板7上方的集气气囊5便进行膨胀,使得左支撑气
囊垫4内部的气体如附图3所示通过第二连接管17和第一连接管16进入到集气气囊5内,使
得左支撑气囊垫4向下瘪了;
[0040] 这时,如附图5所示,由于左支撑气囊垫4的最高点低于右支撑气囊垫20的最高点,使得病人的身体发生倾倒,这时,通过左支撑气囊垫4外侧的防护气囊21对病人倾倒的身体
进行防护,右支撑气囊垫20上方的病人的身体便向上倾斜,从而很好的对病人进行翻身工
作,同时通过右支撑气囊垫20的设置,便于将上方倾斜的病人的身体暴露出来,便于对病人
的身体进行擦拭,同时,如上述所示,同理对右丝杆22进行操作对右支撑气囊垫20进行调控
以便于对病人身体的另一侧进行翻转;
[0041] 当需要对病人进行连续翻身工作时,不需要进行擦拭时,先将左丝杆8内部的固定柱10与固定槽11分离,这时,如附图1和附图4所示,手动旋转螺纹杆12,螺纹杆12在旋转时
带动外侧螺纹连接的固定块14向右进行移动,这时,固定块14底端的滑块142在滑槽301内
稳定的滑动,固定块14带动安装轴杆18和半齿轮15向右移动,如附图8所示,使得半齿轮15
先与第一传动齿轮81进行啮合连接,然后,按动按钮开关13,启动微型电机19,微型电机19
的输出端带动安装轴杆18进行旋转,安装轴杆18在旋转时带动顶端外侧键连接的半齿轮15
进行旋转,使得半齿轮15带动第一传动齿轮81与左丝杆8进行旋转,然后,如上述所示,同
理,使得左丝杆8旋转时如附图6所示,以及上述所示,使得左支撑气囊垫4内部的气体进入
下方的集气气囊5内,便于对病人进行翻身,接着,当半齿轮15与第一传动齿轮81分离时,如
附图9所示,在涡旋弹簧9蓄力的作用下带动左丝杆8反向旋转,进而使得右连接块73带动挤
压板7向上移动对上方的集气气囊5进行挤压,使得左支撑气囊垫4进行膨胀,与此同时,半
齿轮15与第二传动齿轮221进行啮合连接时,这时,如附图1所示,将右丝杆22顶端内部的固
定柱10向上旋转与对应的固定槽11分离,然后,半齿轮15带动右丝杆22进行旋转,如上述所
示,右丝杆22在旋转时带动外侧的右连接块73和挤压板7向下移动,同理,使得右支撑气囊
垫20内部的气体进入到下方的集气气囊5内,因此使得右支撑气囊垫20上的身体向下倾斜,
由此,通过右支撑气囊垫20和左支撑气囊垫4交替进行放气,便于连续性的对病人进行翻
身,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从而完成一系列工作。
[0042]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
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
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