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螺栓表面精细化处理系统及其处理方法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911281451.6

文献号 : CN110899047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梅列文梅小文袁佑斌陈飞王飞燕

申请人 : 湖北明道新能源风电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螺栓表面精细化处理系统及其处理方法,包括底板、U型架、气缸、夹持装置、驱动装置和两个处理装置,所述的底板上安装有U型架,U型架内设有夹持装置,夹持装置与底板之间连有气缸,U型架的上方设有驱动装置,驱动装置下端的左右两侧安装有两个处理装置。本发明可以解决由于海绵的吸收能力较强,通过人工蘸防锈油的方式不能控制油量,在涂油的过程中可能由于蘸油量过多导致部分油液沿着U型螺栓杆滑落,造成油液浪费的同时污染了U型螺栓杆的杆端,人工涂油效率较慢,单次只能对U型螺栓杆的一端进行上油,且上油的区域不能得到控制等难题。

权利要求 :

1.一种螺栓表面精细化处理系统,包括底板(1)、U型架(2)、气缸(3)、夹持装置(4)、驱动装置(5)和两个处理装置(6),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板(1)上安装有U型架(2),U型架(2)内设有夹持装置(4),夹持装置(4)与底板(1)之间连有气缸(3),U型架(2)的上方设有驱动装置(5),驱动装置(5)下端的左右两侧安装有两个处理装置(6);

所述的夹持装置(4)包括夹持框(41)、压制架(42)、两个定位件(43)和增阻块(44),夹持框(41)的内部设有压制架(42),压制架(42)与夹持框(41)之间通过两个定位件(43)连接,压制架(42)的下端安装有增阻块(44);

所述的驱动装置(5)包括电机(51)、两个转轴(52)和传送带(53),两个转轴(52)之间通过传送带(53)连接,转轴(52)通过轴承与U型架(2)的上端连接,位于U型架(2)的上端左侧的转轴(52)上端与电机(51)的输出轴连接,电机(51)安装在U型架(2)上;

所述的处理装置(6)包括转动筒(61)、环形腔(62)、转动顶盘(63)、工作槽(64)、两个涂油单元(65)和两个进出机构(66),转动筒(61)的上端与转轴(52)的下端连接,转动筒(61)的中部开设有工作槽(64),转动筒(61)的内部开设有环形腔(62),且工作槽(64)位于环形腔(62)的内部,工作槽(64)的内部上端设有转动顶盘(63),工作槽(64)内部的左右两端安装有两个涂油单元(65),涂油单元(65)的下端设有进出机构(66);

所述的环形腔(62)的外侧堵塞有密封块,转动顶盘(63)的上端通过轴承与转动筒(61)连接,转动顶盘(63)的下端设有橡胶材质的环形盘,且环形盘上涂有防锈油;

所述的涂油单元(65)包括固定框(651)、伸缩管(652)、吸油涂抹块(653)、伸缩杆(654)、开口槽(655)和进出槽(656),固定框(651)安装在工作槽(64)内壁上,固定框(651)内部与吸油涂抹块(653)之间通过伸缩杆(654)连接,固定框(651)边缘与吸油涂抹块(653)边缘连接有伸缩管(652),伸缩管(652)的下端开设有开口槽(655),固定框(651)的下端开设有进出槽(656),固定框(651)、伸缩管(652)与吸油涂抹块(653)之间形成挤压腔;

所述的进出机构(66)包括堵塞块(661)、复位弹簧(662)、受压杆(663)和挤压杆(664),堵塞块(661)通过滑动配合的方式与进出槽(656)的中部连接,堵塞块(661)与进出槽(656)下端连有复位弹簧(662),堵塞块(661)的内端与受压杆(663)外端贴合,受压杆(663)通过滑动配合的方式与进出槽(656)的内端连接,开口槽(655)内安装有挤压杆(66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螺栓表面精细化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夹持框(41)通过滑动配合的方式与U型架(2)连接,定位件(43)的下端与夹持框(41)之间通过螺纹配合连接,定位件(43)的上端设有手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螺栓表面精细化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增阻块(44)为弧形结构的橡胶块,且增阻块(44)的内部设有气腔,增阻块(44)的下端均匀开设有气孔,且气腔与气孔之间为连通关系。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螺栓表面精细化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吸油涂抹块(653)由塑料板以及海绵块组成,塑料板的内侧与海绵块连接,海绵块的下端由外向内为逐渐向上倾斜的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螺栓表面精细化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吸油涂抹块(653)为弧形结构,吸油涂抹块(653)上均匀开设有挤压孔,挤压孔的内端贴附有海绵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螺栓表面精细化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堵塞块(661)的内端面从上往下为逐渐向外倾斜的结构,受压杆(663)的外端通过销轴设有滚轮,且滚轮紧贴在堵塞块(661)的内端面上。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螺栓表面精细化处理系统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螺栓表面精细化处理系统的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注油:往环形腔(62)内注入防锈油;

S2、夹持:取出压制架(42),将单个U型螺栓杆放入到夹持框(41)内,重新卡入压制架(42)并通过定位件(43)对其锁紧定位,U型螺栓杆夹持完毕;

S3、通过气缸(3)带动夹持完毕的U性螺栓杆上升直到其螺纹部分进入到工作槽(64)内,吸油涂抹块(653)受压后向外侧移动使得挤压腔内的防锈油挤入到吸油涂抹块(653)内;

S4、防锈处理:通过驱动装置(5)带动两个转动筒(61)转动,使得吸入防锈油的吸油涂抹块(653)对U性螺栓杆的螺纹部分进行环绕擦拭涂油。

说明书 :

一种螺栓表面精细化处理系统及其处理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螺栓表面处理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螺栓表面精细化处理系统及其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U型螺栓杆的形状是呈U字型,两边都有螺纹且都可以和螺帽相结合,U型螺栓大多数时候都是用在固定管状态、片状物,比较常见的是用在固定水管、汽车板簧、建筑安装和车辆船舶等上面。
[0003] 在对U型螺栓杆的上端套丝后需要对该处进行表面处理,从而起到防锈的效果,传统的表面处理通常需要人员手持海绵蘸上防锈油对螺纹部分进行涂油处理,但是,传统的表面处理在操作中常常会遇到一些问题:
[0004] 1、由于海绵的吸收能力较强,通过人工蘸防锈油的方式不能控制油量,在涂油的过程中可能由于蘸油量过多导致部分油液沿着U型螺栓杆滑落,造成油液浪费的同时污染了U型螺栓杆的杆端;、人工涂油效率较慢,单次只能对U型螺栓杆的一端进行上油,且上油的区域不能得到控制。

发明内容

[0005]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6] 本发明可以解决由于海绵的吸收能力较强,通过人工蘸防锈油的方式不能控制油量,在涂油的过程中可能由于蘸油量过多导致部分油液沿着U型螺栓杆滑落,造成油液浪费的同时污染了U型螺栓杆的杆端,人工涂油效率较慢,单次只能对U型螺栓杆的一端进行上油,且上油的区域不能得到控制等难题。
[0007] (二)技术方案
[0008]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螺栓表面精细化处理系统,包括底板、U型架、气缸、夹持装置、驱动装置和两个处理装置,所述的底板上安装有U型架,U型架内设有夹持装置,夹持装置与底板之间连有气缸,U型架的上方设有驱动装置,驱动装置下端的左右两侧安装有两个处理装置。
[0009] 所述的夹持装置包括夹持框、压制架、两个定位件和增阻块,夹持框的内部设有压制架,压制架与夹持框之间通过两个定位件连接,压制架的下端安装有增阻块,具体工作时,取出压制架,将单个U型螺栓杆放入到夹持框内,重新卡入压制架并通过定位件对其锁紧定位,增阻块对U型螺栓杆的中部起到进一步压制限位的作用。
[0010] 所述的驱动装置包括电机、两个转轴和传送带,两个转轴之间通过传送带连接,转轴通过轴承与U型架的上端连接,位于U型架的上端左侧的转轴上端与电机的输出轴连接,电机安装在U型架上,具体工作时,在传送带的联动下,通过电机带动两个转轴同向转动。
[0011] 所述的处理装置包括转动筒、环形腔、转动顶盘、工作槽、两个涂油单元和两个进出机构,转动筒的上端与转轴的下端连接,转动筒的中部开设有工作槽,转动筒的内部开设有环形腔,且工作槽位于环形腔的内部,工作槽的内部上端设有转动顶盘,工作槽内部的左右两端安装有两个涂油单元,涂油单元的下端设有进出机构,具体工作时,通过气缸带动夹持后的U型螺栓杆上升直到其头部顶在转动顶盘上,通过两个涂油单元对U型螺栓杆的两个螺纹部分进行表面涂油,进出机构的设置控制防锈油进入挤压腔内,通过对油量的控制使得单次涂油的油液使用量较为均匀且量少,避免了油液浪费以及污染杆端的情况,套筒式的转动抹油使得U型螺栓杆的涂油范围得到控制。
[0012] 所述的涂油单元包括固定框、伸缩管、吸油涂抹块、伸缩杆、开口槽和进出槽,固定框安装在工作槽内壁上,固定框内部与吸油涂抹块之间通过伸缩杆连接,固定框边缘与吸油涂抹块边缘连接有伸缩管,伸缩管的下端开设有开口槽,固定框的下端开设有进出槽,固定框、伸缩管与吸油涂抹块之间形成挤压腔。
[0013] 所述的进出机构包括堵塞块、复位弹簧、受压杆和挤压杆,堵塞块通过滑动配合的方式与进出槽的中部连接,堵塞块与进出槽下端连有复位弹簧,堵塞块的内端与受压杆外端贴合,受压杆通过滑动配合的方式与进出槽的内端连接,开口槽内安装有挤压杆。
[0014] 具体工作时,U型螺栓杆进入到工作槽后,吸油涂抹块受压外移,挤压杆同步移动从而挤压受压杆,堵塞块受压上升从而将进出槽堵塞,吸油涂抹块外移的同时将挤压腔内的防锈油挤入到吸油涂抹块并被吸收,通过驱动装置带动转动筒,从而带动吸入防锈油的吸油涂抹块对U型螺栓杆的螺纹部分进行旋转抹油,抹油后,通过气缸带动U性螺栓杆下降,吸油涂抹块复位内缩,堵塞块复位下降,进出槽可通过,且吸油涂抹块内缩的同时起到了一定的吸力,从而将防锈油吸入到挤压腔内,加快了防锈油注入到挤压腔的效率。
[0015] 优选的,所述的夹持框通过滑动配合的方式与U型架连接,定位件的下端与夹持框之间通过螺纹配合连接,定位件的上端设有手柄。
[0016] 优选的,所述的增阻块为弧形结构的橡胶块,且增阻块的内部设有气腔,增阻块的下端均匀开设有气孔,且气腔与气孔之间为连通关系。
[0017] 优选的,所述的环形腔的外侧堵塞有密封块,转动顶盘的上端通过轴承与转动筒连接,转动顶盘的下端设有橡胶材质的环形盘,且环形盘上涂有防锈油。
[0018] 优选的,所述的吸油涂抹块由塑料板以及海绵块组成,塑料板的内侧与海绵块连接,海绵块的下端由外向内为逐渐向上倾斜的结构。
[0019] 优选的,所述的吸油涂抹块为弧形结构,吸油涂抹块上均匀开设有挤压孔,挤压孔的内端贴附有海绵头。
[0020] 优选的,所述的堵塞块的内端面从上往下为逐渐向外倾斜的结构,受压杆的外端通过销轴设有滚轮,且滚轮紧贴在堵塞块的内端面上。
[0021] 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螺栓表面精细化处理系统的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2] S1、注油:往环形腔内注入防锈油;
[0023] S2、夹持:取出压制架,将单个U型螺栓杆放入到夹持框内,重新卡入压制架并通过定位件对其锁紧定位,U型螺栓杆夹持完毕;
[0024] S3、通过气缸带动夹持完毕的U性螺栓杆上升直到其螺纹部分进入到工作槽内,吸油涂抹块受压后向外侧移动使得挤压腔内的防锈油挤入到吸油涂抹块内;
[0025] S4、防锈处理:通过驱动装置带动两个转动筒转动,使得吸入防锈油的吸油涂抹块对U性螺栓杆的螺纹部分进行环绕擦拭涂油。
[0026] (三)有益效果
[0027] 1、本发明所述的一种螺栓表面精细化处理系统及其处理方法,本发明采用双头式的涂油方式,提高了上油效率,通过对油量的控制使得单次涂油的油液使用量较为均匀且量少,避免了油液浪费以及污染杆端的情况,套筒式的转动抹油使得U型螺栓杆的涂油范围得到控制;
[0028] 2、本发明所述的一种螺栓表面精细化处理系统及其处理方法,本发明所述的涂油单元通过将挤压腔的防锈油挤入到吸油涂抹块内,通过旋转式的擦拭运动,对螺纹部分进行上油,且海绵头的设置可深入到螺纹内部,提高了上油率;
[0029] 3、本发明所述的一种螺栓表面精细化处理系统及其处理方法,本发明所述的进出机构控制单次吸油涂抹块吸收防锈油的油量,当吸油涂抹块吸收防锈油时,堵塞块受压上升对进出槽密封堵塞,避免了从挤压腔内吸收油液时仍往内注入新的油液,单次的油液量得到控制,避免了油液浪费的情况。

附图说明

[0030]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0031] 图1是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2] 图2是本发明的局部剖视图;
[0033] 图3是本发明处理装置的第一剖视图(从上往下看);
[0034] 图4是本发明处理装置的第二剖视图(从前往后看);
[0035] 图5是本发明图2的X向局部放大图;
[0036] 图6是本发明图4的Y向局部放大图;
[0037] 图7是本发明对U型螺栓杆的夹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8] 下面参考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说明。在此过程中,为确保说明的明确性和便利性,我们可能对图示中线条的宽度或构成要素的大小进行夸张的标示。
[0039] 另外,下文中的用语基于本发明中的功能而定义,可以根据使用者、运用者的意图或惯例而不同。因此,这些用语基于本说明书的全部内容进行定义。
[0040] 如图1至图7所示,一种螺栓表面精细化处理系统,包括底板1、U型架2、气缸3、夹持装置4、驱动装置5和两个处理装置6,所述的底板1上安装有U型架2,U型架2内设有夹持装置4,夹持装置4与底板1之间连有气缸3,U型架2的上方设有驱动装置5,驱动装置5下端的左右两侧安装有两个处理装置6。
[0041] 所述的夹持装置4包括夹持框41、压制架42、两个定位件43和增阻块44,夹持框41的内部设有压制架42,压制架42与夹持框41之间通过两个定位件43连接,压制架42的下端安装有增阻块44,具体工作时,取出压制架42,将单个U型螺栓杆放入到夹持框41内,重新卡入压制架42并通过定位件43对其锁紧定位,增阻块44对U型螺栓杆的中部起到进一步压制限位的作用。
[0042] 所述的驱动装置5包括电机51、两个转轴52和传送带53,两个转轴52之间通过传送带53连接,转轴52通过轴承与U型架2的上端连接,位于U型架2的上端左侧的转轴52上端与电机51的输出轴连接,电机51安装在U型架2上,具体工作时,在传送带53的联动下,通过电机51带动两个转轴52同向转动。
[0043] 所述的处理装置6包括转动筒61、环形腔62、转动顶盘63、工作槽64、两个涂油单元65和两个进出机构66,转动筒61的上端与转轴52的下端连接,转动筒61的中部开设有工作槽64,转动筒61的内部开设有环形腔62,且工作槽64位于环形腔62的内部,工作槽64的内部上端设有转动顶盘63,工作槽64内部的左右两端安装有两个涂油单元65,涂油单元65的下端设有进出机构66,具体工作时,通过气缸3带动夹持后的U型螺栓杆上升直到其头部顶在转动顶盘63上,通过两个涂油单元65对U型螺栓杆的两个螺纹部分进行表面涂油,进出机构
66的设置控制防锈油进入挤压腔内,通过对油量的控制使得单次涂油的油液使用量较为均匀且量少,避免了油液浪费以及污染杆端的情况,套筒式的转动抹油使得U型螺栓杆的涂油范围得到控制。
[0044] 所述的涂油单元65包括固定框651、伸缩管652、吸油涂抹块653、伸缩杆654、开口槽655和进出槽656,固定框651安装在工作槽64内壁上,固定框651内部与吸油涂抹块653之间通过伸缩杆654连接,固定框651边缘与吸油涂抹块653边缘连接有伸缩管652,伸缩管652的下端开设有开口槽655,固定框651的下端开设有进出槽656,固定框651、伸缩管652与吸油涂抹块653之间形成挤压腔。
[0045] 所述的进出机构66包括堵塞块661、复位弹簧662、受压杆663和挤压杆664,堵塞块661通过滑动配合的方式与进出槽656的中部连接,堵塞块661与进出槽656下端连有复位弹簧662,堵塞块661的内端与受压杆663外端贴合,受压杆663通过滑动配合的方式与进出槽
656的内端连接,开口槽655内安装有挤压杆664。
[0046] 具体工作时,U型螺栓杆进入到工作槽64后,吸油涂抹块653受压外移,挤压杆664同步移动从而挤压受压杆663,堵塞块661受压上升从而将进出槽656堵塞,吸油涂抹块653外移的同时将挤压腔内的防锈油挤入到吸油涂抹块653并被吸收,通过驱动装置5带动转动筒61,从而带动吸入防锈油的吸油涂抹块653对U型螺栓杆的螺纹部分进行旋转抹油,抹油后,通过气缸3带动U性螺栓杆下降,吸油涂抹块653复位内缩,堵塞块661复位下降,进出槽656可通过,且吸油涂抹块653内缩的同时起到了一定的吸力,从而将防锈油吸入到挤压腔内,加快了防锈油注入到挤压腔的效率。
[0047] 所述的夹持框41通过滑动配合的方式与U型架2连接,定位件43的下端与夹持框41之间通过螺纹配合连接,定位件43的上端设有手柄,方便了人员转动。
[0048] 所述的增阻块44为弧形结构的橡胶块,且增阻块44的内部设有气腔,增阻块44的下端均匀开设有气孔,且气腔与气孔之间为连通关系,起到增加了与U型螺栓杆贴合程度以及可出气的作用。
[0049] 所述的环形腔62的外侧堵塞有密封块,可从该处对环形腔62内注入防锈油,转动顶盘63的上端通过轴承与转动筒61连接,避免了转动筒61转动时带动转动顶盘63转动的情况,转动顶盘63的下端设有橡胶材质的环形盘,且环形盘上涂有防锈油,对U型螺栓杆顶部起到抹油的情况。
[0050] 所述的吸油涂抹块653由塑料板以及海绵块组成,塑料板的设置增加了吸油涂抹块653的硬度,塑料板的内侧与海绵块连接,海绵块的下端由外向内为逐渐向上倾斜的结构,确保了U型螺栓杆上升时不会将海绵块下端向上顶起而揭开的情况。
[0051] 所述的吸油涂抹块653为弧形结构,吸油涂抹块653上均匀开设有挤压孔,方便了防锈油进入到海绵块内,挤压孔的内端贴附有海绵头,海绵头可进一步进入到螺纹部分的更深层涂油。
[0052] 所述的堵塞块661的内端面从上往下为逐渐向外倾斜的结构,减小了挤压的难度,受压杆663的外端通过销轴设有滚轮,减小了挤压的难度,且滚轮紧贴在堵塞块661的内端面上。
[0053] 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螺栓表面精细化处理系统的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54] S1、注油:往环形腔62内注入防锈油;
[0055] S2、夹持:取出压制架42,将单个U型螺栓杆放入到夹持框41内,重新卡入压制架42并通过定位件43对其锁紧定位,U型螺栓杆夹持完毕;
[0056] S3、通过气缸3带动夹持完毕的U性螺栓杆上升直到其螺纹部分进入到工作槽64内,吸油涂抹块653受压后向外侧移动使得挤压腔内的防锈油挤入到吸油涂抹块653内;
[0057] S4、防锈处理:通过驱动装置5带动两个转动筒61转动,使得吸入防锈油的吸油涂抹块653对U性螺栓杆的螺纹部分进行环绕擦拭涂油。
[0058]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