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直线轴承和电机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911076491.7

文献号 : CN110905917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陈志文卓祖德李庆陈东锁

申请人 : 珠海凯邦电机制造有限公司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直线轴承和电机,涉及电机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轴承工作面正好在接口处导致轴承摩擦大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直线轴承,是由轴承板材加工成型的圆柱状结构,轴承板材的中部形成为轴承承载区,轴承板材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润滑油路,并通过润滑油路为轴承承载区提供润滑。本发明的直线轴承,轴承板材的中部形成为轴承承载区,从而使轴承承载区是一个完整面,无接口,再通过设置于轴承板材两侧的润滑油路对轴承承载区提供润滑,从而使轴承承载区实现完全流体润滑,并无接口对润滑油产生扰动,还可减少直线轴承内部润滑油的震荡,减小直线轴承转动时的振动和摩擦,使直线轴承使用寿命大幅增加,噪音降低。

权利要求 :

1.一种直线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直线轴承是由轴承板材(1)加工成型的圆柱状结构,所述轴承板材(1)的中部形成为轴承承载区(11),所述轴承板材(1)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润滑油路(12),并通过所述润滑油路(12)为所述轴承承载区(11)提供润滑;其中,所述润滑油路(12)至少包括主供油油路(121)、第一辅助供油油路(122)和第二辅助供油油路(123),

所述第一辅助供油油路(122)和所述第二辅助供油油路(123)位于所述主供油油路(121)的两侧,并将所述主供油油路(121)向着为所述轴承承载区(11)的中部提供润滑油的方向设置,将所述第一辅助供油油路(122)和所述第二辅助供油油路(123)向着分别为所述轴承承载区(11)的两端提供润滑油的方向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线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板材(1)的两侧还分别设置有润滑油分配区(13)和进油口(14),其中,所述润滑油分配区(13)的一端与所述进油口(14)连接,所述润滑油分配区(13)的另一端与所述润滑油路(12)连接,并且所述润滑油路(12)的另一端与所述轴承承载区(11)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直线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板材(1)两侧的所述润滑油路(12)、所述润滑油分配区(13)和/或所述进油口(14)分别呈对称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直线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板材(1)为长方体结构,并且所述润滑油路(12)、所述润滑油分配区(13)和/或所述进油口(14)设置于所述轴承板材(1)长度较短的两侧。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直线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油口(14)位于成型后的所述直线轴承的轴承接口(15)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线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供油油路(121)、所述第一辅助供油油路(122)和所述第二辅助供油油路(123)形成为W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线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供油油路(121)形成为由进油端到出油端口径逐渐缩小的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线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辅助供油油路(122)和所述第二辅助供油油路(123)形成为由进油端到出油端口径不变的结构。

9.一种电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8之一所述的直线轴承。

说明书 :

一种直线轴承和电机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电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直线轴承和电机。

背景技术

[0002] 直线轴承是由长方体的板材,经成型后形成的圆柱形结构,其具有成本低、噪音低、承载力大等优点。相互接触的物体在动起来时,会在接触面间产生摩擦,若在接触面间
没有润滑,物体将很快磨损,无法使用。
[0003] 现有的直线轴承是由巴氏合金材料制成,在薄板的中间部位设置供油油路结构,如图1所示,并通过冷加工卷绕成形工艺做成圆柱状结构。直线轴承能在摩擦副中提供润滑
油,因而能实现其优异的性能。
[0004] 然而,现有的直线轴承,成型后存在接口,轴承工作面正好在接口处,导致转轴在转动时出现振动,引起噪音,并使直线轴承摩擦增大;同时受力面处接口的存在使润滑油在
此处产生扰动,使直线轴承不能形成完全流体润滑,直线轴承摩擦增大,使用寿命减少。另
一方面,现有直线轴承仅有两条供油油路,不能保证直线轴承中间部位供油,导致直线轴承
润滑不足,进一步使轴承摩擦加剧,轴承使用寿命减少。现有直线轴承在使用时常出现润滑
效果差、振动噪音大的问题,使得轴承使用寿命减少,进而影响电机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的其中一个目的是提出一种直线轴承和电机,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轴承工作面正好在接口处导致轴承摩擦大的技术问题。本发明优选技术方案所能产生的诸多技术效
果详见下文阐述。
[0006]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0007] 本发明的直线轴承,是由轴承板材加工成型的圆柱状结构,所述轴承板材的中部形成为轴承承载区,所述轴承板材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润滑油路,并通过所述润滑油路为所
述轴承承载区提供润滑。
[0008] 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轴承板材的两侧还分别设置有润滑油分配区和进油口,其中,所述润滑油分配区的一端与所述进油口连接,所述润滑油分配区的另一端与所述
润滑油路连接,并且所述润滑油路的另一端与所述轴承承载区连接。
[0009] 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轴承板材两侧的所述润滑油路、所述润滑油分配区和/或所述进油口分别呈对称设置。
[0010] 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轴承板材为长方体结构,并且所述润滑油路、所述润滑油分配区和/或所述进油口设置于所述轴承板材长度较短的两侧。
[0011] 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进油口位于成型后的所述直线轴承的轴承接口处。
[0012] 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润滑油路至少包括主供油油路、第一辅助供油油路和第二辅助供油油路,所述第一辅助供油油路和所述第二辅助供油油路位于所述主供油油
路的两侧,并将所述主供油油路向着为所述轴承承载区的中部提供润滑油的方向设置,将
所述第一辅助供油油路和所述第二辅助供油油路向着分别为所述轴承承载区的两端提供
润滑油的方向设置。
[0013] 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主供油油路、所述第一辅助供油油路和所述第二辅助供油油路形成为W形。
[0014] 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主供油油路形成为由进油端到出油端口径逐渐缩小的结构。
[0015] 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一辅助供油油路和所述第二辅助供油油路形成为由进油端到出油端口径不变的结构。
[0016] 本发明的电机,包括本发明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直线轴承。
[0017] 本发明提供的直线轴承和电机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技术效果:
[0018] 本发明的直线轴承,轴承板材的中部形成为轴承承载区,从而使轴承承载区是一个完整面,无接口,再通过设置于轴承板材两侧的润滑油路对轴承承载区提供润滑,从而使
轴承承载区实现完全流体润滑,并无接口对润滑油产生扰动,还可减少直线轴承内部润滑
油的震荡,减小直线轴承转动时的振动和摩擦,使直线轴承使用寿命大幅增加,噪音降低。
[0019] 因此,本发明的直线轴承,通过改变轴承承载区和润滑油路的设置位置,解决了现有直线轴承的轴承工作面正好在接口处,导致转轴在转动时出现振动,引起噪音,并使轴承
摩擦增大;同时受力面处接口的存在使润滑油在此处产生扰动,使轴承不能形成完全流体
润滑,轴承摩擦增大,使用寿命减少的问题。
[0020] 此外,本发明优选技术方案还可以产生如下技术效果:
[0021] 本发明优选技术方案通过主供油油路向轴承承载区的中部提供润滑油,通过第一辅助供油油路和第二辅助供油油路分别向轴承承载区的两端提供润滑油,可使整个轴承承
载区均获得润滑,解决了现有直线轴承仅有两条供油油路,不能保证直线轴承中间部位供
油,导致直线轴承润滑不足,使轴承摩擦加剧,轴承使用寿命减少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22]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
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
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3] 图1是现有直线轴承的展开示意图;
[0024] 图2是本发明直线轴承一个优选实施方式的展开示意图;
[0025] 图3是本发明直线轴承一个优选实施方式的截面图;
[0026] 图4是本发明直线轴承一个优选实施方式的第一立体图;
[0027] 图5是本发明直线轴承一个优选实施方式的第二立体图。
[0028] 图中:1-轴承板材;11-轴承承载区;12-润滑油路;13-润滑油分配区;14-进油口;15-轴承接口;121-主供油油路;122-第一辅助供油油路;123-第二辅助供油油路。

具体实施方式

[0029]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
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
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发明所保护的范围。
[0030] 下面结合附图2~5对本实施例的直线轴承和电机进行详细说明。
[0031] 本实施例的直线轴承是由轴承板材1加工成型的圆柱状结构。图2示出了本实施例直线轴承一个优选实施方式的展开示意图。如图2所示,轴承板材1的中部形成为轴承承载
区11,轴承板材1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润滑油路12,并通过润滑油路12为轴承承载区11提供润
滑。轴承承载区11的位置如图2中方框所示,润滑油路12的位置如图2中圆圈所示。
[0032] 本实施例的直线轴承,轴承板材1的中部形成为轴承承载区11,从而使轴承承载区11是一个完整面,无接口,再通过设置于轴承板材1两侧的润滑油路12对轴承承载区11提供
润滑,从而使轴承承载区11实现完全流体润滑,并无接口对润滑油产生扰动,还可减少直线
轴承内部润滑油的震荡,减小直线轴承转动时的振动和摩擦,使直线轴承使用寿命大幅增
加,噪音降低。
[0033] 因此,本实施例提供的直线轴承,通过改变轴承承载区11和润滑油路12的设置位置,解决了现有直线轴承的轴承工作面正好在接口处,导致转轴在转动时出现振动,引起噪
音,并使轴承摩擦增大;同时受力面处接口的存在使润滑油在此处产生扰动,使轴承不能形
成完全流体润滑,轴承摩擦增大,使用寿命减少的问题。
[0034] 此外,本实施例的直线轴承,还具有结构简单、容易生产、成本低的特点。
[0035] 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轴承板材1的两侧还分别设置有润滑油分配区13和进油口14,如图2所示。优选的,润滑油分配区13的一端与进油口14连接,润滑油分配区13的另一
端与润滑油路12连接,并且润滑油路12的另一端与轴承承载区11连接。直线轴承工作时,润
滑油由进油口14进入到润滑油分配区13,并经润滑油路12向轴承承载区11供油。
[0036] 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轴承板材1两侧的润滑油路12、润滑油分配区13和/或进油口14分别呈对称设置,如图2所示。优选的,轴承板材1为长方体结构,并且润滑油路12、润
滑油分配区13和/或进油口14设置于轴承板材1长度较短的两侧。优选的,进油口14位于成
型后的直线轴承的轴承接口15处。
[0037] 本实施例优选技术方案在直线轴承成型前,将润滑油路12、润滑油分配区13和/或进油口14由整体分成对称的两半,分别设置在轴承板材1的两侧,如图2所示,使轴承工作位
置由接口部位移至中间部位,从而使轴承承载区11是一个完整面,无接口,减少直线轴承内
部润滑油的震荡,减小直线轴承转动时的振动和摩擦。
[0038] 本实施例优选技术方案的直线轴承,经过冷加工成型工艺做成圆柱形的轴承,如图3~5所示。成型后的直线轴承的轴承接口15位于进油口14处,将进油口14和轴承接口15
同时设计在直线轴承的同一位置处,有利于使直线轴承的实际工作区域形成完整的光滑面
域,即:使轴承承载区11形成完整的光滑面域,完整光滑的工作区域有利于直线轴承形成完
全流体润滑状态,并减小工作时由接口的冲击而引起直线轴承振动所产生的噪音,极大的
提高了直线轴承的使用寿命。即本实施例优选技术方案的直线轴承可解决现有直线轴承因
有接口的冲击,产生振动引起噪音和润滑油震荡引起润滑油膜破坏的问题。
[0039] 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润滑油路12至少包括主供油油路121、第一辅助供油油路122和第二辅助供油油路123,如图2所示。优选的,第一辅助供油油路122和第二辅助供油油
路123位于主供油油路121的两侧,并将主供油油路121向着为轴承承载区11的中部提供润
滑油的方向设置,将第一辅助供油油路122和第二辅助供油油路123向着分别为轴承承载区
11的两端提供润滑油的方向设置。更优选的,主供油油路121、第一辅助供油油路122和第二
辅助供油油路123形成为W形,如图2或图5所示。
[0040] 本实施例优选技术方案通过主供油油路121向轴承承载区11的中部提供润滑油,通过第一辅助供油油路122和第二辅助供油油路123分别向轴承承载区11的两端提供润滑
油,可使整个轴承承载区11均获得润滑,解决了现有直线轴承仅有两条供油油路,不能保证
直线轴承中间部位供油,导致直线轴承润滑不足,使轴承摩擦加剧,轴承使用寿命减少的问
题。
[0041] 另一方面,在直线轴承的润滑过程中,直线轴承内部的润滑油从供油油路流到直线轴承后,将从直线轴承的两个端面流出,使直线轴承的润滑油存在端泄的现象,导致直线
轴承的两个端面部位润滑油膜形成困难,润滑较差。因此,本实施例优选技术方案通过设置
分别向轴承承载区11的两端提供润滑油的第一辅助供油油路122和第二辅助供油油路123,
对直线轴承两个端面部位进行润滑油的补充,解决了现有直线轴承因存在端泄现象,导致
直线轴承的两个端面部位润滑油膜形成困难,润滑较差的问题。
[0042] 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主供油油路121形成为由进油端到出油端口径逐渐缩小的结构。即主供油油路121为一端大一端小的喇叭形结构。第一辅助供油油路122和第二辅
助供油油路123形成为由进油端到出油端口径不变的结构。本实施例优选技术方案所说的
进油端是指靠近进油口14的一端,出油端是指靠近轴承承载区11的一端。
[0043] 本实施例优选技术方案的主供油油路121形成为由进油端到出油端口径逐渐缩小的结构,主供油油路121开口较大的一端与润滑油分配区13连接,以使主供油油路121分配
到更多的润滑油,开口较小的一端与轴承承载区11连接,可使主供油油路121的末端获得一
定的油压,使轴承承载区11更容易形成润滑油膜,从而解决现有直线轴承的中间部位供油
不足的问题。
[0044] 本实施例优选技术方案通过上述对润滑油路12的改进,可使直线轴承的各个部位获得良好的润滑,改变传统轴承结构中间部位供油不足的问题。而直线轴承的中间部位实
际上也是直线轴承的主要受力部位,此处能否形成良好的完全流体润滑的状态,将直接影
响到轴承的寿命。因此,本实施例优选技术方案采用W形供油油路结构后,可使直线轴承的
中间部位得到良好的润滑,并可使直线轴承的两个端部得到润滑油的补充,减少轴承端面
端泄对润滑的影响,从而使整个轴承得到良好的润滑。
[0045] 即本实施例优选技术方案在直线轴承内部与转轴接触的工作面上设置润滑油路12,将润滑油路12设置为W形三条供油油路的结构,其中中间一条主供油油路121设计成一
端大一端小的喇叭口形状,两个端部的第一辅助供油油路122和第二辅助供油油路123设计
大小不变的平行状,此结构形式能将润滑油在轴承内部分布均匀,特别是能使轴承主要受
力的中间部位获得良好的润滑。
[0046] 本实施例的电机,包括本实施例任一技术方案的直线轴承。本实施例的电机,由于使用了本实施例任一技术方案的直线轴承,可使直线轴承获得良好的润滑,减小振动噪音,
使用寿命提高,进而可提高电机的使用寿命,解决了现有直线轴承在使用时常出现润滑效
果差、振动噪音大的问题,使得轴承使用寿命减少,进而影响电机使用寿命的问题。
[0047]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
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