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竿及竿体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910899889.4

文献号 : CN110934115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谷口一真岩田壮司高原刚崎山晃

申请人 : 株式会社岛野

摘要 :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龟裂产生的钓竿及竿体。本发明的钓竿具备实心状的竿体,该竿体的竿胚(10)具备:实心体(30),其具有竿胚(10)全长的长度;和筒状的主层(31),其具有沿着竿体的中心线方向的强化纤维,并由形成于实心体(30)外侧的预浸料形成,主层(31)具有:纵纤维预浸料层(35),其由强化纤维沿着竿体的中心线方向的预浸料遍及主层(31)的全长而形成;和纺布预浸料层,其由包含强化纤维纺布的预浸料遍及主层(31)的全长而形成。

权利要求 :

1.一种钓竿,其具备实心状的竿体,该竿体的竿胚具备:实心体,其具有竿胚全长的长度;和筒状的主层,其由形成于实心体外侧的预浸料形成,以及交叉带层,所述交叉带层作为外层而形成于所述主层的外侧,所述交叉带层包括第一带状预浸料和第二带状预浸料,所述交叉带层通过将所述第一带状预浸料及所述第二带状预浸料分别隔开间隔地卷绕为螺旋状且以相互交叉的方式卷绕而形成;

主层具有:纵纤维预浸料层,其由强化纤维沿着竿体的中心线方向的预浸料遍及主层全长而形成;和纺布预浸料层,其由包含强化纤维纺布的预浸料遍及主层全长而形成;

其中,实心体具有:前部,其以规定的锥度向后侧扩径;和后部,其以比该前部的锥度小的锥度向后侧扩径或者直径固定;

纵纤维预浸料层与纺布预浸料层是由第一片材与第二片材贴合而成的层叠片材形成,且纵纤维预浸料层位于纺布预浸料层的外侧,其中,该第一片材的强化纤维沿着竿体的中心线方向,该第二片材由强化纤维纺布构成,且所述强化纤维纺布的交叉方向与所述交叉带层的交叉方向彼此不同;

由层叠片材形成的预浸料层是主层的最外的预浸料层,主层在由层叠片材形成的预浸料层的内侧具有一个或多个预浸料层,该一个或多个预浸料层由比主层全长短的预浸料形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钓竿,其中,

由比主层全长短的预浸料形成的一个或多个预浸料层的强化纤维沿着竿体的中心线方向。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钓竿,其中,

主层遍及实心体的全长而形成,当主层在纵纤维预浸料层及纺布预浸料层的内侧具有多个预浸料层时,所述多个预浸料层的后端部分别位于实心体的后端部,且多个预浸料层的前端部设为越靠外侧的预浸料层越位于前侧。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钓竿,其中,

纺布的强化纤维沿着竿体的中心线方向及竿体的周向。

5.一种钓竿,其具备:

实心状的第一竿体,其在前端部具有梢尖部,在后端部具有凸侧接合部;和中空状的第二竿体,其在前端部具有供第一竿体的凸侧接合部装卸自由地插入的凹侧接合部,在后端部具有竿尾部,第一竿体的竿胚具备:实心体,其具有竿胚全长的长度;和筒状的主层,其由形成于实心体外侧的预浸料形成,以及交叉带层,所述交叉带层作为外层而形成于所述主层的外侧;

所述交叉带层包括第一带状预浸料和第二带状预浸料,所述交叉带层通过将所述第一带状预浸料及所述第二带状预浸料分别隔开间隔地卷绕为螺旋状且以相互交叉的方式卷绕而形成,主层具有:纵纤维预浸料层,其由强化纤维沿着竿体的中心线方向的预浸料遍及主层全长而形成;和纺布预浸料层,其由包含强化纤维纺布的预浸料遍及主层全长而形成;

其中,实心体具有:前部,其以规定的锥度向后侧扩径;和后部,其以比该前部的锥度小的锥度向后侧扩径或者直径固定;

纵纤维预浸料层与纺布预浸料层是由第一片材与第二片材贴合而成的层叠片材形成,且纵纤维预浸料层位于纺布预浸料层的外侧,其中,该第一片材的强化纤维沿着竿体的中心线方向,该第二片材由强化纤维纺布构成,且所述强化纤维纺布的交叉方向与所述交叉带层的交叉方向彼此不同;

由层叠片材形成的预浸料层是主层的最外的预浸料层,主层在由层叠片材形成的预浸料层的内侧具有一个或多个预浸料层,该一个或多个预浸料层由比主层全长短的预浸料形成。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钓竿,其中,

第一竿体具备钓竿的全部钓线引导件,第二竿体具备轮座。

7.一种钓竿的竿体,其是实心状的竿体,其中,

竿体的竿胚具备:实心体,其具有竿胚全长的长度;和筒状的主层,其由形成于实心体外侧的预浸料形成,以及交叉带层,所述交叉带层作为外层而形成于所述主层的外侧;所述交叉带层包括第一带状预浸料和第二带状预浸料,所述交叉带层通过将所述第一带状预浸料及所述第二带状预浸料分别隔开间隔地卷绕为螺旋状且以相互交叉的方式卷绕而形成,主层具有:纵纤维预浸料层,其由强化纤维沿着竿体的中心线方向的预浸料遍及主层全长而形成;和纺布预浸料层,其由包含强化纤维纺布的预浸料遍及主层全长而形成;

其中,实心体具有:前部,其以规定的锥度向后侧扩径;和后部,其以比该前部的锥度小的锥度向后侧扩径或者直径固定;

纵纤维预浸料层与纺布预浸料层是由第一片材与第二片材贴合而成的层叠片材形成,且纵纤维预浸料层位于纺布预浸料层的外侧,其中,该第一片材的强化纤维沿着竿体的中心线方向,该第二片材由强化纤维纺布构成,且所述强化纤维纺布的交叉方向与所述交叉带层的交叉方向彼此不同;

由层叠片材形成的预浸料层是主层的最外的预浸料层,主层在由层叠片材形成的预浸料层的内侧具有一个或多个预浸料层,该一个或多个预浸料层由比主层全长短的预浸料形成。

说明书 :

钓竿及竿体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备实心状的竿体的钓竿及竿体。

背景技术

[0002] 下述专利文献1的钓竿在实心体的外侧卷绕预浸料。预浸料的强化纤维是沿着实心体中心线方向的所谓纵向纤维。该纵向纤维有效提高弯曲强度。另一方面,由于纵向纤维彼此之间是树脂,因此纵向纤维彼此之间容易产生龟裂。
[0003] 现有技术文献
[0004] 专利文献
[0005] 专利文献1:JP特开2001‑136869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6]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龟裂产生的钓竿及竿体。
[0007] 本发明所涉及的钓竿具备实心状的竿体,该竿体的竿胚具备:实心体,其具有竿胚全长的长度;和筒状的主层,其由形成于实心体外侧的预浸料形成,主层具有:纵纤维预浸料层,其由强化纤维沿着竿体的中心线方向的预浸料遍及主层全长而形成;和纺布预浸料层,其由包含强化纤维纺布的预浸料遍及主层全长而形成。
[0008] 将沿着竿体的中心线方向的强化纤维称为纵向纤维。上述钓竿的实心状的竿体的竿胚的主层具有:纵纤维预浸料层,其由纵向纤维的预浸料形成;和纺布预浸料层,其由强化纤维纺布的预浸料形成。纵纤维预浸料层与纺布预浸料层均遍及主层全长而形成。利用遍及主层全长形成的纵纤维预浸料层能够确保弯曲强度。并且,利用遍及主层全长形成的纺布预浸料层能够抑制纵向纤维彼此之间产生龟裂。
[0009] 尤其是,纵纤维预浸料层与纺布预浸料层优选利用由强化纤维沿着竿体的中心线方向的第一片材与包含强化纤维纺布的第二片材贴合而成的层叠片材来形成。像这样,通过使用层叠片材,能够容易地遍及主层全长地卷绕由强化纤维纺布形成的预浸料。此外,通过使用层叠片材,能够使纺布预浸料层与纵纤维预浸料层邻接。因此,能够利用邻接的纺布预浸料层来抑制纵纤维预浸料层产生龟裂。另外,若层叠片材部分地或遍及全长地卷绕超过一圈(1层),则能够进一步抑制纵纤维预浸料层产生龟裂,还能够抑制龟裂向内侧扩展。
[0010] 进而,优选地,由层叠片材形成的预浸料层是主层的最外的预浸料层,主层在由层叠片材形成的预浸料层的内侧具有一个或多个预浸料层,该一个或多个预浸料层由比主层全长短的预浸料形成。利用最外的预浸料层中的纺布预浸料层,能够有效地抑制竿体弯曲时容易在主层外周面产生的龟裂。此外,在由层叠片材形成的预浸料层的内侧具有一个或多个预浸料层,该一个或多个预浸料层由比主层全长短的预浸料形成,由此能够防止实心体变得过粗,而且能够使竿胚轻量化。
[0011] 进而,由比主层全长短的预浸料形成的一个或多个预浸料层的强化纤维优选沿着竿体的中心线方向。由比主层全长短的纵纤维预浸料而形成的一个或多个纵纤维预浸料层、及遍及主层全长形成的纵纤维预浸料层,能够容易地确保竿体的竿胚弯曲强度。并且,利用纺布预浸料层能够抑制纵向纤维彼此之间产生龟裂。
[0012] 进而,优选地,实心体具有:前部,其以规定锥度向后侧扩径;和后部,其以比该前部锥度小的锥度向后侧扩径或者直径固定,主层遍及实心体的全长而形成,主层在纵纤维预浸料层及纺布预浸料层的内侧具有多个预浸料层,该多个预浸料层由比主层全长短的预浸料形成,该多个预浸料层的后端部分别位于实心体的后端部,且多个预浸料层的前端部设为越靠外侧的预浸料层越位于前侧。通过将实心体的后部锥度设置为比前部锥度小,从而能够使实心体轻量化。并且,通过主层能够设定竿体的调性,尤其是通过主层能够容易地设定竿体的后部调性。此外,通过在纵纤维预浸料层及纺布预浸料层的内侧,将比主层全长短的预浸料作为实心体的主要部分为卷绕于后部,从而能够使竿胚后部的锥度逐渐接近前部的锥度。因此,能够美观地卷绕用于形成纵纤维预浸料层的预浸料与用于形成纺布预浸料层的预浸料。
[0013] 此外,纺布的强化纤维优选沿着竿体的中心线方向及竿体的周向,这样能够有效地抑制纵向纤维产生龟裂。
[0014] 此外,本发明所涉及的钓竿具备:实心状的第一竿体,其在前端部具有梢尖部,在后端部具有凸侧接合部;和中空状的第二竿体,其在前端部具有供第一竿体的凸侧接合部装卸自由地插入的凹侧接合部,在后端部具有竿尾部,第一竿体的竿胚具备:实心体,其具有竿胚全长的长度;和筒状的主层,其由形成于实心体外侧的预浸料形成,主层具有:纵纤维预浸料层,其由强化纤维沿着竿体的中心线方向的预浸料遍及主层全长而形成;和纺布预浸料层,其由包含强化纤维纺布的预浸料遍及主层全长而形成。
[0015] 具有该结构的钓竿由前侧的第一竿体和后侧的第二竿体这两个竿体形成。并且,通过将前侧的第一竿体设为实心状,能够获得具有韧性的调性,且通过将后侧的第二竿体设为中空状,能够防止钓竿变得过重从而实现轻量化。
[0016] 此外,优选地,第一竿体具备钓竿的全部钓线引导件,第二竿体具备轮座。通过第一竿体能够使手边附近具有韧性的调性,从而能够获得接近一体竿的调性。而且,通过将具备轮座的第二竿体设为中空状,能够使钓竿轻量化。进而,由于第一竿体具备全部钓线引导件,例如,也能够将其他规格的第一竿体安装于第二竿体进行使用。即,能够适当地组合第一竿体与第二竿体进行使用。
[0017] 此外,本发明所涉及的钓竿的竿体是实心状的竿体,竿体的竿胚具备:实心体,其具有竿胚全长的长度;和筒状的主层,其由形成于实心体外侧的预浸料形成,主层具有:纵纤维预浸料层,其由强化纤维沿着竿体的中心线方向的预浸料遍及主层全长而形成;和纺布预浸料层,其由包含强化纤维纺布的预浸料遍及主层全长而形成。
[0018] 发明的效果
[0019] 如上所述,利用遍及主层全长的纵纤维预浸料层能够确保弯曲强度,利用遍及主层全长的纺布预浸料层能够抑制纵向纤维间产生龟裂。

附图说明

[0020]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钓竿的分离状态的正视图;
[0021] 图2是表示该钓竿的连结状态的正视图;
[0022] 图3是表示该钓竿的第一竿体的竿胚的正视图;
[0023] 图4是表示该竿胚的主要部分立体图;
[0024] 图5是表示该竿胚的制造工序的正视图;
[0025]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的钓竿的第一竿体的竿胚的主要部分立体图;
[0026]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的钓竿的第一竿体的竿胚的制造工序的正视图;
[0027]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的钓竿的正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8] 以下,参照图1~图5来说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钓竿及竿体。本实施方式的钓竿是安装未图示的渔线轮进行使用的钓竿。渔线轮可以是双轴承渔线轮或单轴承渔线轮,也可以是纺车式渔线轮,在本实施方式中,为适合安装双轴承渔线轮进行使用的渔线轮。在使用状态下,双轴承渔线轮通常位于钓竿的上侧。钓竿具备多个钓线引导件3。钓线引导件3是位于竿胚的外侧的所谓的外导引式钓线引导件。在使用双轴承渔线轮时,通常在使用状态下钓线引导件3位于钓竿的上侧。另外,钓线引导件3在本实施方式中全部是粘接并固定于竿胚的固定导引件,但也可以包括能够相对于竿胚滑动且利用摩擦阻力而固定于规定位置的活动导引件(移动导引件)。钓竿可以用于各种对象鱼和用途,尤其适合垂钓。
[0029] 在图1及图2中示出了本实施方式的钓竿整体。钓竿的结构为任意,可以是一体竿、振出竿,本实施方式是两个插节的结构。本实施方式的钓竿由构成钓竿的前部的第一竿体1、和构成钓竿的后部的第二竿体2这两个竿体构成。图1表示将第一竿体1与第二竿体2分离的状态,图2表示将第一竿体1与第二竿体2相互连结而接合的状态。
[0030] 第一竿体1为实心状,第二竿体2为中空状。第一竿体1具备实心状的竿胚10,第二竿体2具备中空状的竿胚20。第一竿体1占据钓竿全长中的大部分长度,构成钓竿的主要部分。第一竿体1具有钓竿全长中至少超过一半的长度。即,第一竿体1比第二竿体2长。第一竿体1在前端部具有钓竿的梢尖部,在后端部具有用于与第二竿体2接合的凸侧接合部11。第二竿体2在前端部具有用于与第一竿体1接合的凹侧接合部21,在后端部具有钓竿的竿尾部。第一竿体1的凸侧接合部11装卸自由地插入第二竿体2的凹侧接合部21。第一竿体1与第二竿体2之间的接合方式为插节。因此,利用凸侧接合部11的外周面与凹侧接合部21的内周面之间的摩擦阻力,第一竿体1接合于第二竿体2的前侧。但,接合方式也可以有多种。
[0031] 第一竿体1具备钓竿的全部钓线引导件3。因此,第二竿体2不具备钓线引导件3。第二竿体2在其前端部附近具备轮座4。双轴承渔线轮安装于该轮座4。轮座4的结构任意,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下表面具有扳机5。轮座4为筒状,且直接安装于第二竿体2的竿胚20的外侧或者经由筒状间隔件粘接并固定于第二竿体2的竿胚20的外侧。此外,轮座4是在前侧具备移动罩6和用于使该移动罩6移动的螺母7的、所谓的前锁定结构的轮座4。在图1那样的分离状态下,可以从第二竿体2的前端部在前侧取下螺母7和移动罩6。
[0032] 第二竿体2在轮座4的后侧具备抓握部22、23。抓握部22、23例如由泡沫EVA或软木等抓握材料构成,并且粘接并固定于竿胚20的外侧。抓握部22、23设置于前后两个位置处,具有前侧的第一抓握部22及后侧的第二抓握部23。第一抓握部22位于轮座4的正后方。第二抓握部23与第一抓握部22隔开间隔并位于第一抓握部22后侧,并位于第二竿体2的后端部。另外,抓握部22、23也可以只有一个。第二竿体2的凹侧接合部21由竿胚20的前端部的规定长度区域构成。凹侧接合部21大部分位于轮座4的内侧。因此,第一竿体1在轮座4的内侧接合于第二竿体2。第二竿体2的竿胚20通过将预浸料卷绕于心轴而形成。
[0033] 图3中表示第一竿体1的竿胚10整体,图4中表示该竿胚10的局部立体图,图5中表示竿胚10的结构及其制造工序的概略。如图4所示,竿胚10具备:实心体30;筒状的主层31,其覆盖实心体30的外侧;交叉带层32,其作为外层而形成于该主层31的外侧;及涂装层34,其如双点划线所示形成于交叉带层32的外侧。
[0034] <实心体30>
[0035] 实心体30为纤维强化树脂制,其强化纤维例如使用玻璃纤维或碳纤维,优选使用碳纤维。实心体30的强化纤维沿着实心体30的中心线方向,是所谓的纵向纤维。如图5所示,实心体30在本实施方式中为直径从前端部向后端部逐渐变大的锥形状,其锥度例如为2/1000~5/1000左右。实心体30的锥度遍及全长而固定,但也可以不固定。实心体30具有与竿胚10的全长对应的长度。
[0036] <主层31>
[0037] 主层31为筒状,遍及实心体30的全长而形成。因此,主层31遍及竿胚10的全长而形成。实心体30的全长被主层31覆盖,主层31的前端部位于实心体30的前端部30a,主层31的后端部位于实心体30的后端部30b。主层31的厚度是从前端部向后端部逐渐变厚。主层31由预浸料41、42、43形成。主层31遍及主层31的全长、即遍及竿胚10的全长而具有强化纤维为纵向纤维的纵纤维层。纵纤维层由多个纵纤维预浸料层构成,该多个纵纤维预浸料层由强化纤维为纵向纤维的多个纵纤维预浸料形成。
[0038] 主层31的后端部的预浸料41、42、43的总层数(整体卷绕数)比主层31的前端部的预浸料41、42、43的总层数多。主层31的前端部的预浸料41、42、43的总层数例如为1层(一圈),主层31的后端部的预浸料41、42、43的总层数为2层以上,例如2层~6层。
[0039] 具体来说,如图5所示,主层31由三个片材状的预浸料41、42、43构成。另外,图5中为了简化预浸料41、42、43而图示为三角形状,但各前端部41a、42a、43a优选具有规定的宽度而非尖锐状。预浸料41、42、43的前端部41a、42a、43a分别具有能够相当于1层的程度的宽度尺寸(周向尺寸)。多个预浸料41、42、43分别逐个地单独卷绕。因此,主层31具有将多个预浸料41、42、43分别单独卷绕而形成的多个预浸料层。构成主层31的预浸料41、42、43的个数、大小、形状、配置等为任意,在本实施方式中,主层31由三个预浸料41、42、43构成。
[0040] 在构成主层31的预浸料41、42、43中,越靠内侧者其在实心体30的中心线方向上的长度越短,越靠外侧者其在实心体30的中心线方向上的长度越长并向前侧延伸。主层31包括:第一预浸料层,其位于最内侧,由第一预浸料41形成;第二预浸料层,其位于第一预浸料层的外侧,由第二预浸料42形成;第三预浸料层,其位于第二预浸料层的外侧,由第三预浸料43形成。第三预浸料层是主层31的最外的预浸料层。
[0041] 各预浸料41、42、43的后端部41b、42b、43b相互对齐而位于实心体30的后端部30b。在各预浸料41、42、43的前端部41a、42a、43a中,越靠外侧者越位于前侧。第一预浸料41的长度最短,第二预浸料42比第一预浸料41长,第三预浸料43比第二预浸料42长。第三预浸料43具有与实心体30的全长对应的长度。第二预浸料42的前端部42a比第一预浸料41的前端部
41a更位于前侧。第三预浸料43的前端部43a比第二预浸料42的前端部42a更位于前侧,且位于实心体30的前端部30a。像这样,作为主层31的最外的预浸料层的第三预浸料层的后端部位于实心体30的后端部30b,其前端部位于实心体30的前端部30a。
[0042] 第一预浸料41及第二预浸料42的强化纤维例如为碳纤维,且为纵向纤维。因此,第一预浸料41与第二预浸料42均为纵纤维预浸料,由第一预浸料41形成的第一预浸料层及由[0043] 第二预浸料42形成的第二预浸料层均为纵纤维预浸料层。
[0044] 第三预浸料43是由第一片材51、第二片材52层叠而成的层叠片材。第一片材51与第二片材52为相同形状。第一片材51的强化纤维为纵向纤维,第一片材51为纵纤维预浸料。第一片材51的强化纤维优选为碳纤维。第二片材52的强化纤维由纺布形成,第二片材52为纺布预浸料。纺布是由沿着第一竿体1的中心线方向的纵向纤维、与沿着第一竿体1的周向的横向纤维相互纵横编织而成。纺布的强化纤维优选为玻璃纤维。作为层叠片材的第三预浸料43可以以第一片材51作为外侧的方式进行卷绕,也可以以第二片材52作为外侧的方式进行卷绕,在本实施方式中,是以第一片材51作为外侧的方式进行卷绕。因此,主层31的外周面、即主层31的最外侧表面整体由第三预浸料43的第一片材51形成,且主层31的最外侧表面整体由纵纤维预浸料层35构成。由作为层叠片材的第三预浸料43形成的第三预浸料层是由纵纤维预浸料层35(参照图4)与纺布预浸料层36(参照图6)层叠而成的结构,其中,该纵纤维预浸料层35由第一片材51形成,该纺布预浸料层36由第二片材52形成。此外,主层31中除了第二片材52以外的部分的强化纤维全部为纵向纤维,且优选全部为碳纤维。因此,主层31中,除了由第二片材52形成的纺布预浸料层36以外的部分全部为纵纤维预浸料层,该纵纤维预浸料层由纵向纤维是强化纤维的纵纤维预浸料形成。在本实施方式中,主层31的纵纤维层由第一预浸料层、第二预浸料层、及第三预浸料层中的纵纤维预浸料层35构成。
[0045] 另外,各预浸料41、42、43的卷绕数任意,优选为一圈(1层)以上,更优选为超过一圈的卷绕数,可以是两圈(2层)或三圈(3层)。优选地,全长中至少后部为超过一圈的卷绕数。预浸料41、42、43的前端部41a、42a、43a的卷绕数分别为1层以上,预浸料41、42、43的后端部41b、42b、43b的卷绕数分别与前端部41a、42a、43a的卷绕数相同或比前端部41a、42a、43a的卷绕数多,可分别设为2层以上。因此,由三个预浸料41、42、43构成的本实施方式中,主层31的后端部的总卷绕数优选为3层以上,特别优选为6层以上。
[0046] <交叉带层32>
[0047] 交叉带层32遍及主层31的外周面的全长而形成。交叉带层32用于将主层31压向实心体30,将主层31的外周面的纵向纤维压向内侧。交叉带层32遍及竿胚10的全长而形成。如图4的放大立体图所示,交叉带层32是通过将第一带状预浸料61及第二带状预浸料62分别隔开间隔地卷绕为螺旋状且以相互交叉的方式卷绕而形成。
[0048] 第一带状预浸料61不重合地隔开间隔呈螺旋状卷绕于实心体30的外周面。第一带状预浸料61的间距为任意,相邻的第一带状预浸料61彼此的间隔为任意,例如相邻的第一带状预浸料61彼此的间隔大于第一带状预浸料61的宽度。
[0049] 第二带状预浸料62卷绕于第一带状预浸料61的外侧。第一带状预浸料61与第二带状预浸料62的相对于实心体30的中心线方向的导程角互为反方向。第一带状预浸料61与第二带状预浸料62合在一起呈X状。各自的导程角相对于实心体30的中心线例如为45度。如图4所示,主层31的强化纤维纺布的交叉方向与交叉带层32的交叉方向彼此不同,有相互倾斜的关系。第二带状预浸料62的间距与第一带状预浸料61的间距大致相同。在第一带状预浸料61及第二带状预浸料62中,其强化纤维沿着各预浸料61、62的长度方向而不中断地连续。
强化纤维例如为碳纤维。
[0050] 另外,强化纤维彼此之间含浸有合成树脂。因此,实心体30、主层31、交叉带层32中除了强化纤维外也存在合成树脂。含浸的合成树脂的种类有许多种,实心体30的合成树脂与预浸料41、42、43的合成树脂也可以互不相同。预浸料41、42、43的合成树脂与第一状预浸料61及第二带状预浸料62的合成树脂可以彼此相同。实心体30的合成树脂例如可以是不饱和聚酯树脂。预浸料41、42、43的合成树脂、第一带状预浸料61、及第二带状预浸料62的合成树脂例如可以是环氧树脂。
[0051] <凸侧接合部11>
[0052] 凸侧接合部11由竿胚10的后端部规定长度区域构成。凸侧接合部11的长度为任意,例如为数十毫米左右。在竿胚10的后端部规定长度区域卷绕辅助预浸料70而形成有辅助层33。辅助预浸料70卷绕于交叉带层32的外侧,辅助层33覆盖交叉带层32的外侧。辅助预浸料70的宽度与凸侧接合部11的长度对应。因此,辅助层33在竿胚10的全长中仅形成于凸侧接合部11。竿胚10的全长中在卷绕有辅助预浸料70的区域形成凸侧接合部11。辅助层33的外周面经研磨而成为规定的外径,由此形成凸侧接合部11的外周面,凸侧接合部11能够牢固地插入并固定于凹侧接合部21。另外,交叉带层32的一部分也可以从辅助层33的表面露出。
[0053] <涂装层34>
[0054] 涂装层34优选形成于竿胚10的整个外周面,但也可以仅形成于一部分。也可以在除凸侧接合部11以外的全部区域形成涂装层34。通过将涂装层34设置在交叉带层32上,从而能够使竿胚10的表面光滑。另外,也可以省略涂装层34。
[0055] 以上构成的钓竿由前侧的实心状第一竿体1、和后侧的中空状第二竿体2这两个竿体构成。由于前侧的第一竿体1为实心状,从而能够获得具有韧性的调性。此外,由于后侧的第二竿体2为中空状,从而能够防止钓竿过重,进而钓竿既具有韧性又能够轻量化。
[0056] 尤其是,第一竿体1构成钓竿的主要部分,在该第一竿体1上设置有钓竿的全部钓线引导件3,因此,棒部或其附近都能够容易获得具有韧性的调性。能够获得接近所谓一体竿的调性。进而,第一竿体1具备全部钓线引导件3,因此,例如也能够将其他规格的第一竿体1安装于第二竿体2进行使用。即,能够适当地组合第一竿体1与第二竿体2进行使用。而且,由于具备轮座4、第一抓握部22、及第二抓握部23的第二竿体2为中空状,因此,相较于一体竿,能够使钓竿轻量化。第二竿体2的凹侧接合部21位于筒状的轮座4的内侧,因此振动从第一竿体1的凸侧接合部11经由第二竿体2的凹侧接合部21及轮座4然后传递到手上。此外,由于第一竿体1延伸到握持轮座4的手的前侧的位置,因此手边附近也能够获得较大的弯曲调性。
[0057] 此外,在钓竿的主要部分、即具有超过钓竿一半的长度的第一竿体1中,在实心体30的外侧全长形成有主层31,因此,利用主层31能够确保弯曲强度,能够使实心体30变细且轻量化。尤其是,实心体30的强化纤维为纵向纤维,且主层31的强化纤维除了纺布外全部为纵向纤维,因此能够容易地确保第一竿体1的竿胚10的弯曲强度。此外,将实心体30的强化纤维与主层31的除纺布外的强化纤维均设为碳纤维,从而能够获得有韧性且有拉力的调性。
[0058] 进而,第二预浸料42的前端部42a比第一预浸料41的前端部41a更位于前侧,第三预浸料43的前端部43a比第二预浸料42的前端部42a更位于前侧,因此当第一竿体1大幅弯曲时,利用第二预浸料层来防止第一预浸料层的前端部的剥离,利用第三预浸料层来防止第二预浸料层的前端部的剥离。并且,通过像这样越外侧的预浸料则越向前侧形成地越长,能够容易地确保第一竿体1的中间部至后端部的弯曲强度,而不会增大实心体30的锥度。
[0059] 并且,作为主层31的最外的预浸料层的第三预浸料层覆盖实心体30的全长,因此能够防止实心体30露出,还能够防止主层31的前端部从实心体30剥离。进而,通过主层31覆盖实心体30的全长,能够获得平滑的弯曲曲线。尤其是,第三预浸料层的纵纤维预浸料层35覆盖实心体30的全长,因此能够获得平滑的弯曲曲线,从而能够确保竿胚10的弯曲强度。此外,主层31的纵纤维层遍及全长而形成,纵纤维层的后端部的卷绕数比前端部的卷绕数多,且为2层以上,因此能够使实心体30变细且轻量化,而且能够确保必要的弯曲强度。利用多个纵纤维预浸料独立卷绕而形成的多个纵纤维预浸料层来构成主层31的纵纤维层,因此,容易将主层31的后端部的纵纤维层的卷绕数设置为多的卷绕数,利用主层31能够容易地确保强度,且能够实现轻量化。但,主层31的纵纤维层也可以由一个纵纤维预浸料形成。
[0060] 在第一竿体1中,纺布预浸料层36像绷带一样遍及主层31的全长而形成,因此能够抑制主层31的纵向纤维彼此之间的龟裂。纺布预浸料层36形成于作为主层31的最外层的第三预浸料层,因此,利用纺布预浸料层36能够有效地抑制第一竿体1弯曲时在外周面附近易产生的龟裂。尤其是,纺布的强化纤维是沿着第一竿体1的中心线的方向和第一竿体1的周向,因此能够有效地抑制纵向纤维间产生龟裂。并且,交叉带层32遍及全长地向内侧用力按压纵纤维预浸料层35及纺布预浸料层36,因此纺布预浸料层36对龟裂产生的抑制效果得到提高。
[0061] 此外,通过卷绕作为层叠片材的第三预浸料43而形成纵纤维预浸料层35和纺布预浸料层36,因此,能够容易地遍及主层全长而卷绕强化纤维纺布。此外,通过使用层叠片材,可以使纺布预浸料层36邻接纵纤维预浸料层35,能够利用邻接的纺布预浸料层36来抑制纵纤维预浸料层35产生龟裂。而且,层叠片材的至少后部卷绕超过一圈,卷绕数为2层以上时,2层以上的纺布预浸料层36能够抑制龟裂向内侧扩展。
[0062] 进而,由于在主层31的外侧遍及全长而形成有交叉带层32,因此也能够确保第一竿体1的抗扭强度。并且,在凸侧接合部11中,在交叉带层32的外侧设置有辅助层33,因此通过研磨辅助层33,能够容易地调整凸侧接合部11的外周面的尺寸。因此,即使交叉带层32形成至第一竿体1的后端部,也能够将凸侧接合部11牢固地插入并固定于凹侧接合部21。
[0063]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以第一片材51作为外侧的方式卷绕第三预浸料43,但也可以如图6所示,以第二片材52作为外侧的方式卷绕第三预浸料43。在此情况下,主层31的外周面、即最外侧表面整体由第二片材52形成,主层31的外周面由纺布预浸料层36构成。若将主层31的外周面设置为纺布预浸料层36,则其内侧的纵纤维预浸料层35被纺布预浸料层36覆盖,由此防止纵向纤维向外部露出。
[0064]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实心体30的锥度遍及全长且固定,但也可以是实心体30的锥度变化的结构。例如,如图7所示,实心体30也可以具备以规定的锥度向后侧扩径的前部80、和直径固定的后部81。通过将实心体30的后部81设为直径固定的直线形状,能够将实心体30轻量化,进而能够将第一竿体1进一步轻量化。并且,利用主层31能够调整竿胚10的后部的锥度,从而能够容易地设定第一竿体1的调性、尤其是第一竿体1的后部的调性。
[0065] 在图7的结构中,主层31包括:由第一预浸料41形成的第一预浸料层;由第二预浸料42形成的第二预浸料层;由第三预浸料43形成的第三预浸料层;以及由第四预浸料44形成的第四预浸料层。第一预浸料41、第二预浸料42以及第三预浸料43是纵纤维预浸料,第一预浸料层、第二预浸料层以及第三预浸料层是纵纤维预浸料层。第四预浸料44是层叠片材,第四预浸料层为主层31的最外的预浸料层。第四预浸料层是由第一片材51形成的纵纤维预浸料层与第二片材52形成的纺布预浸料层的层叠构造。在本实施方式中,利用第一预浸料层、第二预浸料层、第三预浸料层、以及第四预浸料层的纵纤维预浸料层来构成主层31的纵纤维层。
[0066] 第四预浸料层具有遍及实心体30的全长的长度。第一预浸料41的前端部41a位于实心体30的前部80与后部81的交界部82附近,详细来说,位于比交界部82略靠后侧。第二预浸料42的前端部42a位于比交界部82更前侧处。第三预浸料43的前端部43a位于比第二预浸料42的前端部42a更前侧处。像这样,作为最内侧的预浸料的第一预浸料41的前端部41a位于交界部82附近,其外侧的第二预浸料42的前端部42a位于比交界部82更前侧处,由此能够容易地将第一竿体1的竿胚10的后部81设为锥形状。此外,越靠外侧的预浸料则越长且其前端部越位于前侧,由此能够使竿胚10的后部的锥度逐渐接近前部的锥度,能够将第四预浸料44美观地卷绕。另外,实心体30的后部81也可以不为直线形状,实心体30的后部81也可以是以比前部80的锥度小的锥度向后侧扩径的锥形状。
[0067] 另外,由层叠片材形成最外的预浸料层中的纵纤维预浸料层和纺布预浸料层,但是也可以由单层预浸料分别单独地形成遍及主层31全长的纵纤维预浸料层和纺布预浸料层。在此情况下,遍及主层31全长的纵纤维预浸料层和纺布预浸料层优选相互邻接。
[0068]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由竿胚10的后端部规定长度区域构成第一竿体1的凸侧接合部11,但如图8所示,也可以由安装于竿胚10的后端部的套圈90构成第一竿体1的凸侧接合部11。图8示出了将凸侧接合部11设置为套圈90的结构的一例。在第一竿体1的竿胚10的后端部规定长度区域安装有套圈90。套圈90为前端开口、后端封口的筒状,安装并固定于竿胚10的外侧。套圈90的后端部构成为第一竿体1的后端部。在套圈90的前部的外侧设置有连结用的螺母91。在连结用的螺母91的前侧安装有抓握部92。将第一竿体1连结于第二竿体2时,将套圈90插入第二竿体2的凹侧接合部21,将套圈90的卡合槽90a卡合于设置于凹侧接合部21的内部的未图示的卡合销。然后,使连结用的螺母91螺合于第二竿体2的前端部的外螺纹部93,从而使第一竿体1接近并固定于第二竿体2。另外,第二竿体2的前端部的外螺纹部93也可以形成于例如轮座4。
[0069]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钓竿的全部钓线引导件3设置于第一竿体1,第二竿体2不具备钓线引导件3,但是,例如也可以在第二竿体2设置一个或多个钓线引导件3。此外,第一竿体1与第二竿体2的长度也可以大致相同。插节数也可以是三根以上。
[0070] 此外,主层31是遍及实心体30的全长而形成的,但主层31也可以不形成于实心体30的前端部30a和后端部30b。实心体30的全长中,也可以不在凸侧接合部11形成主层31而是在除凸侧接合部11以外的剩下的长度部分形成主层31。交叉带层32也可以不设置于主层
31的外周面全长。例如,可以为在凸侧接合部11上不形成交叉带层32的结构,也可以在除凸侧接合部11以外的主层31的全长形成交叉带层32。
[0071] 附图说明:
[0072] 1   第一竿体
[0073] 2   第二竿体
[0074] 3   钓线引导件
[0075] 4   轮座
[0076] 5   扳机
[0077] 6   移动罩
[0078] 7   螺母
[0079] 10  第一竿体的竿胚
[0080] 11  凸侧接合部
[0081] 20  第二竿体的竿胚
[0082] 21  凹侧接合部
[0083] 22  第一抓握部
[0084] 23  第二抓握部
[0085] 30  实心体
[0086] 30a 前端部
[0087] 30b 后端部
[0088] 31  主层
[0089] 32  交叉带层
[0090] 33  辅助层
[0091] 34  涂装层
[0092] 35  纵纤维预浸料层
[0093] 36  纺布预浸料层
[0094] 41  第一预浸料
[0095] 41a 前端部
[0096] 41b 后端部
[0097] 42  第二预浸料
[0098] 42a 前端部
[0099] 42b 后端部
[0100] 43  第三预浸料
[0101] 43a 前端部
[0102] 43b 后端部
[0103] 44  第四预浸料
[0104] 44a 前端部
[0105] 44b 后端部
[0106] 51  第一片材
[0107] 52  第二片材
[0108] 61  第一带状预浸料
[0109] 62  第二带状预浸料
[0110] 70  辅助预浸料
[0111] 80  实心体的前部
[0112] 81  实心体的后部
[0113] 82  交界部
[0114] 90  套圈
[0115] 90a 卡合槽
[0116] 91  连结用的螺母
[0117] 92  抓握部
[0118] 93  外螺纹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