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服装加工用布料处理装置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911281410.7

文献号 : CN110950131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章纬超

申请人 :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 :

一种服装加工用布料处理装置,包括底板,底板的顶面左侧通过第一支架安装前后方向的布辊,布辊的外周缠绕有布料,第一支架的前侧设有驱动布辊转动的第一动力装置,底板的顶面中部固定安装第二支架,第二支架的前面中部安装前后方向的第一转轴,第二支架还设有驱动第一转轴转动的第二动力装置,第一转轴的前侧外周呈环形等间距安装三个外端开口的第一套管。本发明采用第一电机驱动第二管转动的方式一固定针作为固定装置使得布料缠绕与辊芯外周,使得位于第一转轴下部的第一套管处于竖直状态,最下部的辊芯使得布料位于辊芯与底板顶面之间,能够有效的捋顺布料,防止在缠绕过程中发生折叠和不平整的现象,也能控制布料长度,能够按需分卷布料。

权利要求 :

1.一种服装加工用布料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1),底板(1)的顶面左侧通过第一支架(2)安装前后方向的布辊(3),布辊(3)的外周缠绕有布料,第一支架(2)的前侧设有驱动布辊(3)转动的第一动力装置,底板(1)的顶面中部固定安装第二支架(4),第二支架(4)的前面中部安装前后方向的第一转轴(5),第二支架(4)还设有驱动第一转轴(5)转动的第二动力装置,第一转轴(5)的前侧外周呈环形等间距安装三个外端开口的第一套管(6),相邻的第一套管(6)之间的夹角为120°,第一套管(6)内均设有与之密封接触配合的第一活塞杆(7),第一活塞杆(7)的外端均位于对应的第一套管(6)外部,相邻的两第一套管(6)之间通过弧形的第一连管(8)相通,第一套管(6)的前面均固定安装外端开口的与之平行的第二套管(9),第二套管(9)内均设有与之密封接触配合的第二活塞杆(10),第二活塞杆(10)均与对应的第二套管(9)同轴且能沿其轴向密封接触移动,第二活塞杆(10)的外端均位于对应的第二套管(9)外部,第一活塞杆(7)的外端均固定安装开口朝后的C型的第一管(11),第一管(11)靠近第一活塞杆(7)的水平端均封闭,第二活塞杆(10)的外端均固定连接对应的第一管(11),第一管(11)远离第一活塞杆(7)的水平端通过密封轴承安装前后方向的后端封闭的第二管(12),第二管(12)与第一管(11)内部相通,第一管(11)靠近对应的第一活塞杆(7)的水平部均开设第一通孔(13),第一通孔(13)与对应的第二套管(9)通过第二连管(14)相通,第二管(12)的后端开设前后方向的第五通孔(63),第二管(12)内前后两侧均设有与之密封接触配合的活塞(15),活塞(15)的后端均固定安装后大前小的楔形块(16),第二管(12)的前后两侧均开设一组呈环形等间距分布的数个第二通孔(17),第二通孔(17)均位于对应的活塞(15)后侧,第二通孔(17)内均设有针尖朝外的固定针(18),固定针(18)的针尖位于对应的第二通孔(17)内,固定针(18)的内端均为楔形,固定针(18)的内端均贯穿对应的第二通孔(17)与对应的楔形块(16)接触配合,固定针(18)的外周均套装第一弹簧(19),第一弹簧(19)的一端固定连接对应的固定针(18)的侧面,第一弹簧(19)的另一端均固定连接对应的第二通孔(17)的内端外侧,楔形块(16)的后侧均设有圆盘(20),圆盘(20)均通过数根连杆(21)固定连接第二管(12)的内壁,圆盘(20)与对应的楔形块(16)之间通过第二弹簧(22)连接;第二管(12)的前端均固定套装第一齿轮(23),第一管(11)后侧的竖向部均固定安装输出轴朝后的第一电机(24),第一电机(24)的输出轴均固定安装第二齿轮(25),第二齿轮(25)均与对应的第一齿轮(23)啮合配合,第二支架(4)的顶面前侧固定安装开口朝上的U型的进辊箱(26),进辊箱(26)内摆放有数个呈竖向排列的管状的辊芯(27),辊芯(27)的内径大于第二管(12)的外径,辊芯(27)的后端固定安装铁块(28),进辊箱(26)的左侧固定安装与第一转轴(5)共圆心的弧形板(31),底板(1)的顶面中部固定安装第三支架(33),第三支架(33)的顶面前侧固定安装出辊箱(32),出辊箱(32)位于进辊箱(26)的右侧,第二支架(4)、第三支架(33)的顶面后侧均固定安装活动端朝前的第一液压杆(29),第一液压杆(29)的活动端均固定安装电磁铁(30),第二支架(4)对应的第一液压杆(29)与位于进辊箱(26)最下端的辊芯(27)同轴,出辊箱(32)的底面右侧固定安装活动端朝前的第二液压杆(34),第二液压杆(34)的活动端固定安装尖锐部朝前的隔断刀片(35),第一支架(2)的前面固定安装控制器(36),控制器(36)与电源连接,第一动力装置、第二动力装置、第一液压杆(29)、第二液压杆(34)、电磁铁(30)、第一电机(24)均分别与控制器(36)、电源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服装加工用布料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板(1)的顶面右侧固定安装第四支架(37),第四支架(37)的左侧铰接安装支撑板(38),支撑板(38)的底面固定安装斜板(39),斜板(39)的左侧开设两个呈上下分布的第三通孔(40),第三通孔(40)内靠近底板(1)中部的一侧均固定安装网孔板(41),位于斜板(39)下部的第三通孔(40)的右端外侧固定安装右侧密封的罩体(42),罩体(42)与位于斜板(39)下部的第三通孔(40)相通,罩体(42)的右侧开设第四通孔(43),第四通孔(43)的外端固定连接水蒸汽进气管(44)的一端,水蒸汽进气管(44)的另一端连接水蒸汽供给装置,位于斜板(39)上部的第三通孔(40)的右端外侧固定安装风机(45),第四支架(37)的左侧下部铰接安装斜向的活动端朝上的第三液压杆(46),第三液压杆(46)的活动端铰接连接支撑板(38)的右侧,支撑板(38)、斜板(39)的宽度大于布料的宽度,风机(45)、水蒸汽供给装置、第三液压杆(46)分别与电源连接,风机(45)、水蒸汽供给装置、第三液压杆(46)分别与控制器(36)。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服装加工用布料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板(1)顶面中部开设前后通透的条形透槽(47),条形透槽(47)的上端为倒圆角结构,条形透槽(47)位于第一转轴(5)的正下方,条形透槽(47)的左右侧壁之间轴承安装两组第二转轴(48),两组第二转轴(48)沿底板的水平中心线对称,每组第二转轴(48)包括数根呈前后等间距分布的第二转轴(48),第二转轴(48)的中部均固定安装滚轮(49),滚轮(49)的顶面与底板(1)的顶面齐平,每组第二转轴(48)的右侧均固定套装第一链轮(50),条形透槽(47)的前后两端外侧均固定输出轴朝左的第二电机(51),第二电机(51)的输出轴固定安装第二链轮(52),第二链轮(52)与对应的一组第一链轮(50)之间通过链条(53)连接,第二电机(51)分别与电源、控制器(36)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服装加工用布料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四支架(37)的左侧上部固定安装活动端朝左的电动伸缩杆(61),电动伸缩杆(61)的活动端铰接安装凹面朝下的弧形的压板(62),压板(62)的内侧能与辊芯(27)的外侧接触配合,电动伸缩杆(61)分别与电源、控制器(36)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服装加工用布料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动力装置包括第三电机(54)、第一带轮(55)、第二带轮(56),第一支架(2)的前侧固定安装输出轴朝前的第三电机(54),第三电机(54)的输出轴固定安装第一带轮(55),布辊(3)前侧的转轴贯穿第一支架(2)位于外部,布辊(3)前侧转轴固定套装第二带轮(56),第二带轮(56)位于第一支架(2)前面,第一带轮(55)与第二带轮(56)之间通过皮带(57)连接,第三电机(54)分别与电源、控制器(36)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服装加工用布料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动力装置包括第四电机(58)、第三齿轮(59)、第四齿轮(60),第二支架(4)的后侧固定安装输出轴朝后的第四电机(58),第四电机(58)的输出轴固定安装第三齿轮(59),第一转轴(5)的后端贯穿第二支架(4)且与之轴承连接,第一转轴(5)的后端固定套装第四齿轮(60),第三齿轮(59)与第四齿轮(60)啮合配合,第四电机(58)分别与电源、控制器(36)连接。

说明书 :

一种服装加工用布料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服装布料加工设备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服装加工用布料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服装的生产与加工离不开布料,布料在生产出来时,大多为体积很大的布辊,但是在服装加工与生产过程中,体积大的布辊使用起来不方便,因此用到的布料大多是由大体积布辊分装成的体积小的原料布辊,而现有技术中对于大体积布辊的分卷大多是直接采用人工进行分卷,或是使用机器进行定量分卷,鲜少有能够按照需要进行不同长度布料的分卷设备,且现有技术在布料分卷过程中容易造成布料卷装不平整,造成布料褶皱。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提供一种服装加工用布料处理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缺陷。
[0004]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0005] 一种服装加工用布料处理装置,包括包括底板,底板的顶面左侧通过第一支架安装前后方向的布辊,布辊的外周缠绕有布料,第一支架的前侧设有驱动布辊转动的第一动力装置,底板的顶面中部固定安装第二支架,第二支架的前面中部安装前后方向的第一转轴,第二支架还设有驱动第一转轴转动的第二动力装置,第一转轴的前侧外周呈环形等间距安装三个外端开口的第一套管,相邻的第一套管之间的夹角为120°,第一套管内均设有与之密封接触配合的第一活塞杆,第一活塞杆的外端均位于对应的第一套管外部,相邻的两第一套管之间通过弧形的第一连管相通,第一套管的前面均固定安装外端开口的与之平行的第二套管,第二套管内均设有与之密封接触配合的第二活塞杆,第二活塞杆均与对应的第二套管同轴且能沿其轴向密封接触移动,第二活塞杆的外端均位于对应的第二套管外部,第一活塞杆的外端均固定安装开口朝后的C型的第一管,第一管靠近第一活塞杆的水平端均封闭,第二活塞杆的外端均固定连接对应的第一管,第一管远离第一活塞杆的水平端通过密封轴承安装前后方向的后端封闭的第二管,第二管与第一管内部相通,第一管靠近对应的第一活塞杆的水平部均开设第一通孔,第一通孔与对应的第二套管通过第二连管相通,第二管的后端开设前后方向的第五通孔,第二管内前后两侧均设有与之密封接触配合的活塞,活塞的后端均固定安装后大前小的楔形块,第二管的前后两侧均开设一组呈环形等间距分布的数个第二通孔,第二通孔均位于对应的活塞后侧,第二通孔内均设有针尖朝外的固定针,固定针的针尖位于对应的第二通孔内,固定针的内端均为楔形,固定针的内端均贯穿对应的第二通孔与对应的楔形块接触配合,固定针的外周均套装第一弹簧,第一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对应的固定针的侧面,第一弹簧的另一端均固定连接对应的第二通孔的内端外侧,楔形块的后侧均设有圆盘,圆盘均通过数根连杆固定连接第二管的内壁,圆盘与对应的楔形块之间通过第二弹簧连接;第二管的前端均固定套装第一齿轮,第一管后侧的竖向部均固定安装输出轴朝后的第一电机,第一电机的输出轴均固定安装第二齿轮,第二齿轮均与对应的第一齿轮啮合配合,第二支架的顶面前侧固定安装开口朝上的U型的进辊箱,进辊箱内摆放有数个呈竖向排列的管状的辊芯,辊芯的内径大于第二管的外径,辊芯的后端固定安装铁块,进辊箱的左侧固定安装与第一转轴共圆心的弧形板,底板的顶面中部固定安装第三支架,第三支架的顶面前侧固定安装出辊箱,出辊箱位于进辊箱的右侧,第二支架、第三支架的顶面后侧均固定安装活动端朝前的第一液压杆,第一液压杆的活动端均固定安装电磁铁,第二支架对应的第一液压杆与位于进辊箱最下端的辊芯同轴,出辊箱的底面右侧固定安装活动端朝前的第二液压杆,第二液压杆的活动端固定安装尖锐部朝前的隔断刀片,第一支架的前面固定安装控制器,控制器与电源连接,第一动力装置、第二动力装置、第一液压杆、第二液压杆、电磁铁、第一电机均分别与控制器、电源连接。
[0006] 如上所述的一种服装加工用布料处理装置,所述的底板的顶面右侧固定安装第四支架,第四支架的左侧铰接安装支撑板,支撑板的底面固定安装斜板,斜板的左侧开设两个呈上下分布的第三通孔,第三通孔内靠近底板中部的一侧均固定安装网孔板,位于斜板下部的第三通孔的右端外侧固定安装右侧密封的罩体,罩体与位于斜板下部的第三通孔相通,罩体的右侧开设第四通孔,第四通孔的外端固定连接水蒸汽进气管的一端,水蒸汽进气管的另一端连接水蒸汽供给装置,位于斜板上部的第三通孔的右端外侧固定安装风机,第四支架的左侧下部铰接安装斜向的活动端朝上的第三液压杆,第三液压杆的活动端铰接连接支撑板的右侧,支撑板、斜板的宽度大于布料的宽度,风机、水蒸汽供给装置、第三液压杆分别与电源、控制器连接。
[0007] 如上所述的一种服装加工用布料处理装置,所述的底板顶面中部开设前后通透的条形透槽,条形透槽的上端为倒圆角结构,条形透槽位于第一转轴的正下方,条形透槽的左右侧壁之间轴承安装两组第二转轴,两组第二转轴沿底板的水平中心线对称,每组第二转轴包括数根呈前后等间距分布的第二转轴,第二转轴的中部均固定安装滚轮,滚轮的顶面与底板的顶面齐平,每组第二转轴的右侧均固定套装第一链轮,条形透槽的前后两端外侧均固定输出轴朝左的第二电机,第二电机的输出轴固定安装第二链轮,第二链轮与对应的一组第一链轮之间通过链条连接,第二电机分别与电源、控制器连接。
[0008] 如上所述的一种服装加工用布料处理装置,所述的第四支架的左侧上部固定安装活动端朝左的电动伸缩杆,电动伸缩杆的活动端铰接安装凹面朝下的弧形的压板,压板的内侧能与辊芯的外侧接触配合,电动伸缩杆分别与电源、控制器连接。
[0009] 如上所述的一种服装加工用布料处理装置,所述的第一动力装置包括第三电机、第一带轮、第二带轮,第一支架的前侧固定安装输出轴朝前的第三电机,第三电机的输出轴固定安装第一带轮,布辊前侧的转轴贯穿第一支架位于外部,布辊前侧转轴固定套装第二带轮,第二带轮位于第一支架前面,第一带轮与第二带轮之间通过皮带连接,第三电机分别与电源、控制器连接。
[0010] 如上所述的一种服装加工用布料处理装置,所述的第二动力装置包括第四电机、第三齿轮、第四齿轮,第二支架的后侧固定安装输出轴朝后的第四电机,第四电机的输出轴固定安装第三齿轮,第一转轴的后端贯穿第二支架且与之轴承连接,第一转轴的后端固定套装第四齿轮,第三齿轮与第四齿轮啮合配合,第四电机分别与电源、控制器连接。
[0011] 本发明的优点是:本发明适用于服装用大体积布料的分卷,在投入使用前,三根第一活塞杆的外端位于同一圆弧上,初始状态如图1所示,三根第二管的外周均套装有辊芯,在控制器的控制下,第二动力装置驱动第一转轴转动,使得一根第一活塞杆对应的辊芯外侧与弧形板的内侧接触配合,另一根第一活塞杆对应的辊芯与底板顶面接触使得对应的第一套管向内侧压缩,由于三根第一套管之间通过第一连管连通,从而使得右侧的第一套管内的空气增多,从而使得对应的第一活塞杆向外侧伸长,第一活塞杆的伸长推动对应的第一管向外侧移动,同时使得对应的第二活塞杆随之向外侧移动,由于第一管与第二套管通过第二连管连接,使得对应的第一管内的空气进入第二套管内,同时第二管内的活塞均向前移动,楔形块对应的活塞随之向前移动,楔形块对应的第二弹簧伸长,由于固定针的内端与对应的楔形块接触配合,楔形块向前移动从而推动对应的固定针沿对应的第二通孔向外侧移动,此时位于右侧的第一套管对应的所有的固定针的针尖均刺过对应的辊芯位于外部,工作人员将布辊布料的首端经过位于下部的辊芯再缠绕在右侧的辊芯外周,同时右侧辊芯对应的固定针将刺过布料将其固定;在使用时,第一动力装置驱动布辊向底板右侧输送布料,第二动力装置驱动第一转轴转动,使得位于第一转轴下部的第一套管处于竖直状态,如图8所示,位于第一转轴下部的第一活塞杆沿对应的第一套管处于最大收缩状态,此时位于第一转轴右侧的第一活塞杆沿对应的第一套管处于最大伸长状态,同理位于第一转轴右侧的第一活塞杆对应的所有的固定针处于最大伸长状态,布料处于拉直状态,此时第一转轴停止转动,位于第一转轴右侧的第一活塞杆对应的第一电机工作,第一电机的转动驱动对应的第二管随之转动,同时使得对应的辊芯随之转动,从而使得布料缠绕与辊芯外周,布料缠绕完成后,第一电机停止工作,第二动力装置驱动第一转轴继续转动,当第一转轴带动其缠绕好布料的辊芯转动至出辊箱前面时,如图9所示,第一转轴停止转动,此时所有的第一活塞杆对应的辊芯均位于底板上方且不与其接触,三根第一套管对应的第一活塞杆的伸长长度一致,由于楔形块的后端通过第二弹簧连接对应的圆盘,在第二弹簧的弹力作用下以及对应的第二活塞杆均恢复原状,使得对应的活塞也回复原位,同时使得所有的固定针的针尖均收回至第二通孔,此时第二液压杆向前伸长,割断刀片随之向前移动,将位于前侧的布料隔断,同时位于出辊箱后侧的第一液压杆向前移动,且第一液压杆对应的电磁铁通电,电磁铁将缠绕完布料的辊芯对应的铁块吸附,第一液压杆在往回收缩,从而拉动缠绕完布料的辊芯随之向后移动至出辊箱内,工作人员将出辊箱内缠绕完布料的辊芯转移即可,同时隔断的布料在重力的作用下掉落至位于第一转轴最下方的辊芯上部,此时第一转轴继续转动,布辊停止输送布料,使得位于第一转轴上部的第一套管处于竖直状态,如图10所示,位于第一转轴上部的第一套管对应的第二管转动至进辊箱的正前方,进辊箱后侧的第一液压杆向前伸长,将进辊箱内最下部的辊芯向前推动套装与第二管外周,第一转轴继续转动,当第一转轴转动至初始状态时,由于之前隔断的布料的首端覆盖在位于第一转轴右侧的辊芯的上方,随着第一转轴的转动,位于第一转轴右侧的第一活塞杆向外侧伸长同时位于第一转轴左侧下部的第一活塞杆收缩,使得布料被拉扯,隔断布料的首端向位于第一转轴右侧的辊芯靠近,但是在第一转轴转动的同时位于第一转轴右侧的辊芯对应的第二管内的固定针逐渐向外侧伸出,从而在第一转轴转动的过程中,固定针能够将隔断布料的首端再次固定于位于第一转轴右侧的辊芯外周,从而重复上述过程,重复将布辊外周的布料分卷缠绕在辊芯的外周,同时重复进行出辊和进辊操作,同时工作人员可以根据需要的布料长度控制第一电机的工作时间,从而控制缠绕在辊芯外周的布料的长度;本发明设计合理,设计巧妙,采用第一转轴的转动调节三根第一套管所对应的第一活塞杆的伸长长度,从而来控制固定针的状态,从而对辊芯进行固定,同时本发明采用第一电机驱动第二管转动的方式一固定针作为固定装置使得布料缠绕与辊芯外周,且在缠绕布料的过程中,使得位于第一转轴下部的第一套管处于竖直状态,最下部的辊芯使得布料位于辊芯与底板顶面之间,能够有效的捋顺布料,防止在缠绕过程中发生折叠和不平整的现象,同时本发明可以通过控制第一电机的工作时间,从而控制缠绕在辊芯外周的布料的长度,能够按需分卷布料,且操作简单,省时省力,工作效率高。

附图说明

[0012]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3]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0014] 图2是图10A向视图的放大图;
[0015] 图3是图1Ⅰ局部的放大图;
[0016] 图4是图9B向视图的放大图;
[0017] 图5是图2Ⅱ局部肥放大图;
[0018] 图6是图1Ⅲ局部的放大图;
[0019] 图7是图6C向视图的放大图;
[0020] 图8是本发明的第一使用状态图;
[0021] 图9是本发明的第二使用状态图;
[0022] 图10是本发明的第三使用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24] 一种服装加工用布料处理装置,如图所示,包括底板1,底板1的顶面左侧通过第一支架2安装前后方向的布辊3,布辊3的外周缠绕有布料,第一支架2的前侧设有驱动布辊3转动的第一动力装置,底板1的顶面中部固定安装第二支架4,第二支架4的前面中部安装前后方向的第一转轴5,第二支架4还设有驱动第一转轴5转动的第二动力装置,第一转轴5的前侧外周呈环形等间距安装三个外端开口的第一套管6,相邻的第一套管6之间的夹角为120°,第一套管6内均设有与之密封接触配合的第一活塞杆7,第一活塞杆7的外端均位于对应的第一套管6外部,相邻的两第一套管6之间通过弧形的第一连管8相通,第一套管6的前面均固定安装外端开口的与之平行的第二套管9,第二套管9内均设有与之密封接触配合的第二活塞杆10,第二活塞杆10均与对应的第二套管9同轴且能沿其轴向密封接触移动,第二活塞杆10的外端均位于对应的第二套管9外部,第一活塞杆7的外端均固定安装开口朝后的C型的第一管11,第一管11靠近第一活塞杆7的水平端均封闭,第二活塞杆10的外端均固定连接对应的第一管11,第一管11远离第一活塞杆7的水平端通过密封轴承安装前后方向的后端封闭的第二管12,第二管12与第一管11内部相通,第一管11靠近对应的第一活塞杆7的水平部均开设第一通孔13,第一通孔13与对应的第二套管9通过第二连管14相通,第二管12的后端开设前后方向的第五通孔63,第二管12内前后两侧均设有与之密封接触配合的活塞
15,活塞15的后端均固定安装后大前小的楔形块16,第二管12的前后两侧均开设一组呈环形等间距分布的数个第二通孔17,第二通孔17均位于对应的活塞15后侧,第二通孔17内均设有针尖朝外的固定针18,固定针18的针尖位于对应的第二通孔17内,固定针18的内端均为楔形,固定针18的内端均贯穿对应的第二通孔17与对应的楔形块16接触配合,固定针18的外周均套装第一弹簧19,第一弹簧19的一端固定连接对应的固定针18的侧面,第一弹簧
19的另一端均固定连接对应的第二通孔17的内端外侧,楔形块16的后侧均设有圆盘20,圆盘20均通过数根连杆21固定连接第二管12的内壁,圆盘20与对应的楔形块16之间通过第二弹簧22连接;第二管12的前端均固定套装第一齿轮23,第一管11后侧的竖向部均固定安装输出轴朝后的第一电机24,第一电机24的输出轴均固定安装第二齿轮25,第二齿轮25均与对应的第一齿轮23啮合配合,第二支架4的顶面前侧固定安装开口朝上的U型的进辊箱26,进辊箱26内摆放有数个呈竖向排列的管状的辊芯27,辊芯27的内径大于第二管12的外径,辊芯27的后端固定安装铁块28,进辊箱26的左侧固定安装与第一转轴5共圆心的弧形板31,底板1的顶面中部固定安装第三支架33,第三支架33的顶面前侧固定安装出辊箱32,出辊箱
32位于进辊箱26的右侧,第二支架4、第三支架33的顶面后侧均固定安装活动端朝前的第一液压杆29,第一液压杆29的活动端均固定安装电磁铁30,第二支架4对应的第一液压杆29与位于进辊箱26最下端的辊芯27同轴,出辊箱32的底面右侧固定安装活动端朝前的第二液压杆34,第二液压杆34的活动端固定安装尖锐部朝前的隔断刀片35,第一支架2的前面固定安装控制器36,控制器36与电源连接,第一动力装置、第二动力装置、第一液压杆29、第二液压杆34、电磁铁30、第一电机24均分别与控制器36、电源连接。本发明适用于服装用大体积布料的分卷,在投入使用前,三根第一活塞杆7的外端位于同一圆弧上,初始状态如图1所示,三根第二管12的外周均套装有辊芯27,在控制器36的控制下,第二动力装置驱动第一转轴5转动,使得一根第一活塞杆7对应的辊芯27外侧与弧形板31的内侧接触配合,另一根第一活塞杆7对应的辊芯27与底板1顶面接触使得对应的第一套管6向内侧压缩,由于三根第一套管6之间通过第一连管8连通,从而使得右侧的第一套管6内的空气增多,从而使得对应的第一活塞杆7向外侧伸长,第一活塞杆7的伸长推动对应的第一管11向外侧移动,同时使得对应的第二活塞杆10随之向外侧移动,由于第一管11与第二套管6通过第二连管14连接,使得对应的第一管11内的空气进入第二套管9内,同时第二管13内的活塞15均向前移动,楔形块
16对应的活塞15随之向前移动,楔形块16对应的第二弹簧22伸长,由于固定针18的内端与对应的楔形块16接触配合,楔形块16向前移动从而推动对应的固定针18沿对应的第二通孔
17向外侧移动,此时位于右侧的第一套管6对应的所有的固定针18的针尖均刺过对应的辊芯27位于外部,工作人员将布辊3布料的首端经过位于下部的辊芯27再缠绕在右侧的辊芯
27外周,同时右侧辊芯27对应的固定针18将刺过布料将其固定;在使用时,第一动力装置驱动布辊3向底板1右侧输送布料,第二动力装置驱动第一转轴5转动,使得位于第一转轴5下部的第一套管6处于竖直状态,如图8所示,位于第一转轴5下部的第一活塞杆7沿对应的第一套管6处于最大收缩状态,此时位于第一转轴5右侧的第一活塞杆7沿对应的第一套管6处于最大伸长状态,同理位于第一转轴5右侧的第一活塞杆7对应的所有的固定针18处于最大伸长状态,布料处于拉直状态,此时第一转轴5停止转动,位于第一转轴5右侧的第一活塞杆
7对应的第一电机24工作,第一电机24的转动驱动对应的第二管12随之转动,同时使得对应的辊芯27随之转动,从而使得布料缠绕与辊芯27外周,布料缠绕完成后,第一电机24停止工作,第二动力装置驱动第一转轴5继续转动,当第一转轴5带动其缠绕好布料的辊芯27转动至出辊箱32前面时,如图9所示,第一转轴5停止转动,此时所有的第一活塞杆7对应的辊芯
27均位于底板1上方且不与其接触,三根第一套管6对应的第一活塞杆7的伸长长度一致,由于楔形块16的后端通过第二弹簧22连接对应的圆盘20,在第二弹簧22的弹力作用下以及对应的第二活塞杆10均恢复原状,使得对应的活塞15也回复原位,同时使得所有的固定针18的针尖均收回至第二通孔17,此时第二液压杆34向前伸长,割断刀片35随之向前移动,将位于前侧的布料隔断,同时位于出辊箱32后侧的第一液压杆29向前移动,且第一液压杆29对应的电磁铁30通电,电磁铁30将缠绕完布料的辊芯27对应的铁块31吸附,第一液压杆29在往回收缩,从而拉动缠绕完布料的辊芯27随之向后移动至出辊箱32内,工作人员将出辊箱
32内缠绕完布料的辊芯27转移即可,同时隔断的布料在重力的作用下掉落至位于第一转轴
5最下方的辊芯27上部,此时第一转轴5继续转动,布辊3停止输送布料,使得位于第一转轴5上部的第一套管6处于竖直状态,如图10所示,位于第一转轴5上部的第一套管6对应的第二管12转动至进辊箱26的正前方,进辊箱26后侧的第一液压杆29向前伸长,将进辊箱26内最下部的辊芯27向前推动套装与第二管12外周,第一转轴5继续转动,当第一转轴5转动至初始状态时,由于之前隔断的布料的首端覆盖在位于第一转轴5右侧的辊芯27的上方,随着第一转轴5的转动,位于第一转轴5右侧的第一活塞杆7向外侧伸长同时位于第一转轴5左侧下部的第一活塞杆7收缩,使得布料被拉扯,隔断布料的首端向位于第一转轴5右侧的辊芯27靠近,但是在第一转轴5转动的同时位于第一转轴5右侧的辊芯27对应的第二管12内的固定针18逐渐向外侧伸出,从而在第一转轴5转动的过程中,固定针18能够将隔断布料的首端再次固定于位于第一转轴5右侧的辊芯27外周,从而重复上述过程,重复将布辊3外周的布料分卷缠绕在辊芯27的外周,同时重复进行出辊和进辊操作,同时工作人员可以根据需要的布料长度控制第一电机24的工作时间,从而控制缠绕在辊芯27外周的布料的长度;本发明设计合理,设计巧妙,采用第一转轴5的转动调节三根第一套管6所对应的第一活塞杆7的伸长长度,从而来控制固定针18的状态,从而对辊芯27进行固定,同时本发明采用第一电机24驱动第二管12转动的方式一固定针18作为固定装置使得布料缠绕与辊芯27外周,且在缠绕布料的过程中,使得位于第一转轴5下部的第一套管6处于竖直状态,最下部的辊芯27使得布料位于辊芯27与底板1顶面之间,能够有效的捋顺布料,防止在缠绕过程中发生折叠和不平整的现象,同时本发明可以通过控制第一电机24的工作时间,从而控制缠绕在辊芯27外周的布料的长度,能够按需分卷布料,且操作简单,省时省力,工作效率高。
[0025] 具体而言,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底板1的顶面右侧固定安装第四支架37,第四支架37的左侧铰接安装支撑板38,支撑板38的底面固定安装斜板39,斜板39的左侧开设两个呈上下分布的第三通孔40,第三通孔40内靠近底板1中部的一侧均固定安装网孔板41,位于斜板39下部的第三通孔40的右端外侧固定安装右侧密封的罩体42,罩体42与位于斜板39下部的第三通孔40相通,罩体42的右侧开设第四通孔43,第四通孔43的外端固定连接水蒸汽进气管44的一端,水蒸汽进气管44的另一端连接水蒸汽供给装置,位于斜板39上部的第三通孔40的右端外侧固定安装风机45,第四支架37的左侧下部铰接安装斜向的活动端朝上的第三液压杆46,第三液压杆46的活动端铰接连接支撑板38的右侧,支撑板38、斜板39的宽度大于布料的宽度,风机45、水蒸汽供给装置、第三液压杆46分别与电源、控制器36连接。
在使用过程中,当第一电机24驱动第二管12转动使得辊芯27缠绕布料时,布料向上移动,在控制器36的控制下,第三液压杆46伸长,使得斜板39的左侧面与拉伸的布料右侧接触配合,同时水蒸汽供给装置向水蒸汽进气管44内输送水蒸汽,水蒸汽从斜板39下部的网孔板41喷向布料,从而将布料进行熨烫,同时布料向上移动,风机45通过斜板39上部的网孔板41将熨烫完的布料吹干,从而实现在布料分卷时对布料进行熨烫平整。
[0026] 具体的,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底板1顶面中部开设前后通透的条形透槽47,条形透槽47的上端为倒圆角结构,条形透槽47位于第一转轴5的正下方,条形透槽47的左右侧壁之间轴承安装两组第二转轴48,两组第二转轴48沿底板的水平中心线对称,每组第二转轴48包括数根呈前后等间距分布的第二转轴48,第二转轴48的中部均固定安装滚轮49,滚轮49的顶面与底板1的顶面齐平,每组第二转轴48的右侧均固定套装第一链轮50,条形透槽47的前后两端外侧均固定输出轴朝左的第二电机51,第二电机51的输出轴固定安装第二链轮52,第二链轮52与对应的一组第一链轮50之间通过链条53连接,第二电机51分别与电源、控制器36连接。当第一电机24驱动第二管12使得对应的辊芯27缠绕布料时,位于第一转轴5下部的第一套管6处于竖直状态,竖直的第一套管6对应的辊芯27使得布料与底板1顶面接触,同时滚轮49的顶面均与布料的外侧接触配合,同时在控制器36的控制下,第二电机51均开始工作,由于第二链轮52与对应的一组第一链轮50之间通过链条53连接,第二电机51的转动带动对应组的滚轮49向底板1的外侧转动,从而能够将与底板1接触的布料向两侧拉直平整。
[0027] 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第四支架37的左侧上部固定安装活动端朝左的电动伸缩杆61,电动伸缩杆61的活动端铰接安装凹面朝下的弧形的压板62,压板62的内侧能与辊芯27的外侧接触配合,电动伸缩杆61分别与电源、控制器36连接。在使用时,当第一电机24驱动第二管12使得对应的辊芯27缠绕布料时,压板62的内侧与辊芯27外侧接触配合,能够使得布料缠绕在辊芯27外侧更为紧凑平整。
[0028] 更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第一动力装置包括第三电机54、第一带轮55、第二带轮56,第一支架2的前侧固定安装输出轴朝前的第三电机54,第三电机54的输出轴固定安装第一带轮55,布辊3前侧的转轴贯穿第一支架2位于外部,布辊3前侧转轴固定套装第二带轮56,第二带轮56位于第一支架2前面,第一带轮55与第二带轮56之间通过皮带57连接,第三电机54分别与电源、控制器36连接。使用时,在控制器36的控制下,第三电机54转动,由于第一带轮55与第二带轮56之间通过皮带57连接,使得布辊3向右侧转动出布。
[0029] 更进一步的,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第二动力装置包括第四电机58、第三齿轮59、第四齿轮60,第二支架4的后侧固定安装输出轴朝后的第四电机58,第四电机58的输出轴固定安装第三齿轮59,第一转轴5的后端贯穿第二支架4且与之轴承连接,第一转轴5的后端固定套装第四齿轮60,第三齿轮59与第四齿轮60啮合配合,第四电机58分别与电源、控制器36连接。使用时,在控制器36的控制下,第四电机58转动,由于第三齿轮59与第四齿轮60啮合配合,第四电机58舞动第一转轴5转动。
[0030]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