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医护理用腹部灸疗固定装置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2010052194.5

文献号 : CN110960418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王翠嫣王雅丽谭高峰赵莉张玲康俊英

申请人 : 河南省中医院(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医护理用腹部灸疗固定装置,以解决手动调整艾灸距离和易造成灼伤的问题,包括束紧带,束紧带上有固定装置,固定装置包括柱形座,柱形座的下端与束紧带连接,柱形座上有竖向贯通的通孔,柱形座下端有置于通孔内的载物环;柱形座上有置于柱形座外围并同轴滑动连接的升降座,升降座的下端有与升降座同轴转动连接的内齿圈;升降座上有开口朝下的同轴环形沉槽,环形沉槽内有多个齿轮,内齿圈与多个齿轮同时啮合;柱形座上有径向滑动贯穿柱形座与升降座的多个齿条,齿条与齿轮一一对应啮合;柱形座上有与齿条匹配的竖向让位槽,柱形座上有转动的旋钮,旋钮与升降座螺接;柱形座上有置于柱形座上方的导向筒,导向筒的下端有多个限位爪。

权利要求 :

1.一种中医护理用腹部灸疗固定装置,包括束紧带(1),束紧带(1)上有至少一个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装置包括柱形座(2),柱形座(2)的下端与束紧带(1)连接,柱形座(2)上有竖向贯通束紧带(1)和柱形座(2)的通孔(3),柱形座(2)下端有置于通孔(3)内的载物环(4);所述的柱形座(2)上有置于柱形座(2)外围并与柱形座(2)同轴滑动连接的升降座(5),升降座(5)的下端有置于升降座(5)外围并与升降座(5)同轴转动连接的内齿圈(6);所述的升降座(5)上有开口朝下并与升降座(5)同轴设置的环形沉槽(7),环形沉槽(7)内有圆周均布的多个可转动的齿轮(8),所述内齿圈(6)与多个齿轮(8)同时啮合;所述的柱形座(2)上有与所述齿轮(8)一一对应并径向滑动贯穿柱形座(2)与升降座(5)的多个齿条(9),齿条(9)与对应的齿轮(8)啮合;所述的柱形座(2)上有与齿条(9)匹配的竖向让位槽(10),柱形座(2)上有置于升降座(5)上方并与柱形座(2)同轴转动连接的旋钮(11),旋钮(11)与升降座(5)经螺纹连接;所述的柱形座(2)上有置于柱形座(2)上方的导向筒(12),导向筒(12)的下端有向内弯曲的多个限位爪(13);

柱形座(2)上方有置于导向筒(12)一侧的支撑板(16),支撑板(16)的下端与柱形座(2)连接,支撑板(16)的上端有与导向筒(12)同轴对应的半环(17),所述的半环(17)的内侧有与半环(17)同轴设置的环形圈(18),半环(17)的两端分别与环形圈(18)经第一转轴(19)铰接,两个所述第一转轴(19)同轴设置,所述的导向筒(12)置于环形圈(18)内侧并与环形圈(8)经两个第二转轴(20)铰接,所述的两个第二转轴(20)同轴设置且第二转轴(20)与第一转轴(19)相互垂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医护理用腹部灸疗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内齿圈(6)的下端有沉孔,沉孔内有卡箍(14),所述的卡箍(14)与升降座(5)箍紧固定连接,卡箍(14)与内齿圈(6)同轴转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医护理用腹部灸疗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柱形座(2)上有置于旋钮(11)上方并与柱形座(2)同轴转动连接的支撑环(15),所述的支撑板(16)的下端与支撑环(15)连接,支撑环(15)上有置于支撑板(16)对侧的配重块(2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中医护理用腹部灸疗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支撑板(16)的下端与支撑环(15)竖向插接。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一种中医护理用腹部灸疗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导向筒(12)内侧有圆周均布设置的多个螺旋导轨(22)。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一种中医护理用腹部灸疗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导向筒(12)的下部有置于限位爪(13)上方圆周均布设置的多个通气孔(23)。

7.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一种中医护理用腹部灸疗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限位爪(13)为向导向筒(12)外侧突出的弧形弯曲结构,限位爪(13)的下端置于导向筒(12)的内侧。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中医护理用腹部灸疗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配重块(21)与支撑环(15)沿支撑环(15)的轴线圆周阻尼滑动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医护理用腹部灸疗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束紧带(1)为粘带扣。

说明书 :

一种中医护理用腹部灸疗固定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中医护理装置,特别是一种中医护理用腹部灸疗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艾灸是中医的传统疗法,需要针对不同病情对不同的部位实施灸疗,而灸疗时艾条与患者皮肤之间需保持一定的距离才能取得显著疗效,因此在艾灸治疗过程中,需要医
护人员手持艾条并随着艾条的不断燃烧而频繁地调整艾条位置,对医护人员的体力消耗较
大,疗效难以达到预期,稍有不慎还会造成皮肤灼伤等情况;针对这一情况,一些经验丰富
的中医常采用隔姜灸来代替手持艾灸,利用姜片将患者皮肤与捻制好的艾绒块进行隔离,
这种方法虽然减轻了医护人员的负担,但也存在一定缺陷:首先,艾绒块无法在姜片上稳固
静止,一旦患者体位变换或咳嗽等导致身体晃动时,极易使艾绒块倾倒于患者身体上,从而
造成烧伤,尤其是腹部、背部等患者自己无法看清的部位;其次,姜片或其他生物贴片均具
有一定的刺激性,容易使一些患者皮肤出现过敏症状,影响治疗体验。

发明内容

[0003] 针对上述情况,为弥补现有技术所存在的技术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中医护理用腹部灸疗固定装置,以解决现有灸疗方法难以掌握艾灸距离、依赖于医护人员的手动操作
和容易造成皮肤灼伤的问题。
[0004] 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包括水平设置的束紧带,束紧带上有至少一个固定装置,所述的固定装置包括轴线竖向设置的柱形座,柱形座的下端与束紧带连接,柱形座上有竖向
贯通束紧带和柱形座的通孔,柱形座下端有置于通孔内的载物环;所述的柱形座的下部有
置于柱形座外围并与柱形座同轴竖向滑动连接的升降座,升降座的下端有置于升降座外围
并与升降座同轴转动连接的内齿圈;所述的升降座上有开口朝下并与升降座同轴设置的环
形沉槽,环形沉槽内有沿环形沉槽的轴线圆周均布的多个轴线竖向设置的可转动的齿轮,
所述内齿圈与多个齿轮同时啮合;所述的柱形座上有与所述齿轮一一对应并径向滑动贯穿
柱形座与升降座的多个齿条,齿条置于内齿圈的上方并与对应的齿轮啮合,当内齿圈转动
时,齿条经齿轮的传动而产生径向滑动,从而适应不同大小的姜片等隔热材料;所述的柱形
座上有与齿条匹配的竖向让位槽,柱形座上有置于升降座上方并与柱形座同轴转动连接的
旋钮,旋钮的下端与升降座的上端经螺纹连接,当旋钮转动时,升降座经螺纹传动而产生竖
向滑动,从而带动齿条在让位槽内竖向滑动,以适应不同厚度的姜片或其他生物隔热片;所
述的柱形座上有同轴置于柱形座上方的导向筒,导向筒的下端有向内弯曲的多个限位爪,
用于保持艾条燃烧部位的高度。
[0005] 本发明可以进行艾条灸疗或隔姜灸疗,且可以保证患者身体晃动时艾条和艾绒块不会与患者皮肤产生直接接触,有效防止烧伤意外;进行艾条灸疗时,限位爪使得艾条可以
随着自身的燃烧而逐渐下滑而燃烧部位保持高度不变,保证了稳定有效的灸疗距离,不必
手动进行频繁调整;进行隔姜灸疗时,姜片等隔热材料不与患者皮肤直接接触,可有效避免
患者皮肤出现过敏症状而影响后续治疗,提高灸疗体验。

附图说明

[0006] 图1为本发明的主视图。
[0007] 图2为本发明的轴测图。
[0008] 图3为本发明中固定装置的截面剖视图。
[0009] 图4为本发明中图3的A‑A剖视图。
[0010] 图5为本发明的图3中B部分的放大图。
[0011] 图6为本发明中固定装置的轴测图。
[0012] 图7为本发明中固定装置的轴测剖视图。
[0013] 图8为本发明中固定装置进行艾条固定后的工作状态图。
[0014] 图9为本发明中固定装置进行艾条固定后的立体示意图。
[0015] 图10为本发明中固定装置进行隔姜灸疗时的工作状态图。
[0016] 图11为本发明中固定装置进行隔姜灸疗时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18] 由图1至图11给出,本发明包括水平设置的束紧带1,束紧带1上有至少一个固定装置,所述的固定装置包括轴线竖向设置的柱形座2,柱形座2的下端与束紧带1连接,柱形座2
上有竖向贯通束紧带1和柱形座2的通孔3,柱形座2下端有置于通孔3内的载物环4,用于放
置姜片26或其他生物隔热片,避免姜片26等隔热材料与人体直接接触产生的刺激感;所述
的柱形座2的下部有置于束紧带1上方暨柱形座2外围并与柱形座2同轴竖向滑动连接的升
降座5,升降座5的下端有置于升降座5外围并与升降座5同轴转动连接的内齿圈6;所述的升
降座5上有开口朝下并与升降座5同轴设置的环形沉槽7,环形沉槽7内有沿环形沉槽7的轴
线圆周均布的多个轴线竖向设置的可转动的齿轮8,所述内齿圈6的齿部置于环形沉槽7内
并与多个齿轮8同时啮合;所述的柱形座2上有与所述齿轮8一一对应并径向滑动贯穿柱形
座2与升降座5的多个齿条9,齿条9置于内齿圈6的上方并与对应的齿轮8啮合,当内齿圈6转
动时,齿条9经齿轮8的传动而产生径向滑动,从而适应不同大小的姜片26等隔热材料,以确
保对姜片26等隔热材料形成竖直方向的有效阻挡;所述的柱形座2上有与齿条9匹配的竖向
让位槽10,柱形座2上有置于升降座5上方并与柱形座2同轴转动连接的旋钮11,旋钮11的下
端与升降座5的上端经螺纹连接,当旋钮11转动时,升降座5经螺纹传动而产生竖向滑动,从
而带动齿条9在让位槽10内竖向滑动,以适应不同厚度的姜片26或其他生物隔热片,确保将
姜片26等隔热材料压紧固定于载物环4上;所述的柱形座2上有同轴置于柱形座2上方的导
向筒12,导向筒12的下端有向内弯曲的多个限位爪13,导向筒12用于放置艾条25,限位爪13
可将艾条25下端的燃烧部外侧卡止,使艾条25保持在预设的高度,随着艾条25下端的不断
燃烧,艾条25随之下滑,但其下端始终置于限位爪13所限定的高度,从而保证相对稳定的艾
灸距离,不必人工频繁调整艾条25位置。
[0019] 进一步地,所述的内齿圈6的下端有与内齿圈6同轴设置的沉孔,沉孔内有卡箍14,所述的卡箍14与升降座5箍紧固定连接,卡箍14与内齿圈6同轴转动连接,构成升降座5与内
齿圈6同轴转动的结构,卡箍可使升降座5与内齿圈6之间只产生转动而不产生竖向相对位
移,从而保证内齿圈6转动时对齿条9的实时有效控制。
[0020] 进一步地,所述的柱形座2上方有置于导向筒12一侧的支撑板16,支撑板16的下端与柱形座2连接,支撑板16的上端有与导向筒12同轴对应的半环17,所述的半环17的内侧有
与半环17同轴设置的环形圈18,半环17的两端分别与环形圈18经径向设置的第一转轴19铰
接,两个所述第一转轴19同轴设置,所述的导向筒12置于环形圈18内侧并与环形圈8经两个
径向设置的第二转轴20铰接,所述的两个第二转轴20同轴设置且第二转轴20与第一转轴19
相互垂直,也即导向筒12与半环17经环形圈18、第一转轴19和第二转轴20实现了十字万向
铰接,当半环17的轴向偏转时,导向筒12在自身重力作用下产生相应的偏转以保持轴向竖
直。
[0021] 进一步地,所述的柱形座2上有置于旋钮11上方并与柱形座2同轴转动连接的支撑环15,所述的支撑板16的下端与支撑环15连接,支撑环15上有置于支撑板16对侧的配重块
21以实现支撑环15的偏心转动,当柱形座2的轴向偏移时,支撑环15在配重块21的重力产生
的偏心作用下转动,使支撑板16始终置于支撑环15上的高点位置,避免对导向筒12的轴向
保持产生阻挡;当患者身体突然发生姿势变化使柱形座2产生轴向偏移时,导向筒12保持轴
向不变,则导向筒12与柱形座2之间产生轴线偏移,即导向筒12的下端向柱形座2的外侧摆
动,根据实际情况对导向筒12的下端和柱形座2的内径进行设置,可使导向筒12与柱形座2
之间不产生干涉,而由于配重块21及时产生偏移使支撑板16让位,则导向筒12与柱形座2之
间的轴向偏移角度不受限制,可达到直角以上,即使患者突然起身站立,导向筒12依然可保
持竖向状态,其实际产生的技术效果是:当患者体位突然变化时,导向筒12的下端及时远离
原来位置即远离灸疗位置和患者皮肤,且患者体位变化越大,导向筒12下端的远离距离越
远,从而保证艾条25不会意外滑落而对患者造成烫伤或烧伤等,也可避免艾条25反向滑出
掉落而造成火灾隐患。
[0022] 进一步地,所述的支撑板16的下端与支撑环15竖向滑动插接,当切换灸疗方式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将支撑板16与支撑环15插接或分离,从而利用导向筒12进行艾条25灸疗
或将导向筒12拆除以更方便地实施隔姜灸等近距灸疗。
[0023] 进一步地,所述的导向筒12内侧有圆周均布设置的多个螺旋导轨22,当艾条25在导向筒12内下滑时,受螺旋导轨22的导向作用而产生小幅转动,从而使限位爪13与艾条25
下端的接触位置产生圆周方向的变化,避免限位爪13始终接触竖向对应的同侧位置,导致
该位置燃烧不充分并产生炭状硬化而影响艾条25的正常下滑,进而影响灸疗效果。
[0024] 进一步地,所述的导向筒12的下部有置于限位爪13上方圆周均布设置的多个通气孔23,用于散热和散烟,避免烟雾沿导向筒12内侧向上流动而造成艾条25外部的提前硬化,
影响后期使用。
[0025] 进一步地,所述的限位爪13为向导向筒12外侧突出的弧形弯曲结构,限位爪13的下端置于导向筒12的内侧,限位爪13的突出部不与艾条25接触,可以确保艾条25燃烧处的
根部位置与外界空气保持良好接触,使艾条25持续充分燃烧,不会出现燃烧不完全或局部
缺氧熄灭的情况,保证灸疗的预期效果。
[0026] 进一步地,所述的配重块21与支撑环15沿支撑环15的轴线圆周阻尼滑动连接,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可以根据患者体位调节配重块21的位置,使配重块21更好地响应患者身
体可能出现的姿势变化,以确保艾条25与患者的及时远离,避免烧伤等意外事故。
[0027] 进一步地,所述的束紧带1为粘带扣。
[0028] 进一步地,所述的内齿圈6的外缘有防滑凹槽24,以便于对内齿圈6进行拨动。
[0029] 本发明使用时,利用束紧带1将固定装置束紧于患者腹部,并使固定装置与需要灸疗的穴位对应即可;进行艾条灸疗时,将艾条25点燃后放入导向筒12即可;进行隔姜灸疗
时,转动内齿圈6使齿条9离心滑动以便于将姜片26或其他生物贴片置于载物环4上,放置好
姜片26后,转动旋钮11调节齿条9的高度并转动内齿圈6使齿条9向心滑动,从而使齿条9的
内端部将姜片26压紧固定,而后将捻制好的艾绒块27置于姜片26上点燃即可。
[0030] 当患者体位变换等导致身体晃动时,艾条25受到导向筒12的约束和限位爪13的阻挡而不会下滑,艾绒块27出现错位时也会受到柱形座2的阻挡而不会直接倾倒于患者身体
上,从而避免了烧伤意外的发生。
[0031] 本发明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切换不同的使用方法,以适应艾条灸疗或隔姜灸疗,且可以保证患者身体晃动时艾条和艾绒块不会与患者皮肤产生直接接触,有效防止烧伤意
外;利用本发明进行艾条灸疗时,限位爪的限位使得艾条高度稳定,并可使艾条随着自身的
燃烧而逐渐下滑时燃烧部位保持高度不变,配合螺旋导轨产生的自转可以达到更好的使用
效果,保证了稳定有效的灸疗距离,不必手动进行频繁调整,减轻了医护人员的负担;利用
本发明进行隔姜灸疗时,姜片等隔热材料不与患者皮肤直接接触,可有效避免患者皮肤出
现过敏症状而影响后续治疗,提高灸疗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