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终端支架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911414729.2

文献号 : CN110966508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林德利潘龙

申请人 : 深圳市蓝禾技术有限公司

摘要 :

一种移动终端支架,包括壳体、分别设置在壳体两侧的两个夹臂、设置在壳体下部的下拉臂、连杆组件、自动解锁装置和第一复位件;自动解锁装置包括滑动件;连杆组件连接在夹臂与滑动件之间,滑动件与下拉臂可脱离地连接;第一复位件设置在壳体与滑动件之间,并用于使滑动件复位;当滑动件与下拉臂连接、并跟随下拉臂下移时,滑动件通过连杆组件带动夹臂向壳体外移动;当滑动件与下拉臂脱离时,第一复位件驱动滑动件复位,滑动件通过连杆组件带动夹臂向壳体收拢。本发明提供的移动终端支架,用户单手操作即可完成移动终端的放置或取下动作,操作简单且流畅。

权利要求 :

1.一种移动终端支架,包括壳体(100),分别设置在壳体(100)两侧的两个夹臂(110),以及设置在壳体(100)下部的下拉臂(130),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支架还包括连杆组件(200)、自动解锁装置(300)和第一复位件(370);

所述自动解锁装置(300)包括滑动件(310);

所述连杆组件(200)连接在所述夹臂(110)与所述滑动件(310)之间,所述滑动件(310)与所述下拉臂(130)可脱离地连接;

所述第一复位件(370)设置在所述壳体(100)与所述滑动件(310)之间,并用于使所述滑动件(310)复位;

当所述滑动件(310)与所述下拉臂(130)连接、并跟随所述下拉臂(130)下移时,所述滑动件(310)通过所述连杆组件(200)带动所述夹臂(110)向壳体(100)外移动;

当所述滑动件(310)与所述下拉臂(130)脱离时,所述第一复位件(370)驱动所述滑动件(310)复位,所述滑动件(310)通过所述连杆组件(200)带动所述夹臂(110)向壳体(100)收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解锁装置(300)还包括锁扣件(330);所述下拉臂(130)包括竖向设置的底臂(131),所述锁扣件(330)设置在所述底臂(131)上并与所述底臂(131)转动连接;所述滑动件(310)滑动设置在所述壳体(100)内并位于所述底臂(131)的上方,所述滑动件(310)上设有第一卡扣(311),所述锁扣件(330)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卡扣(311)相配合的第二卡扣(331),所述第一卡扣(311)可脱离地与所述第二卡扣(331)扣合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终端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解锁装置(300)还包括触发按键(350),所述触发按键(350)的一端铰接在壳体(100)上,所述触发按键(350)的中部从所述壳体(100)露出,所述触发按键(350)的另一端设有与所述锁扣件(330)相抵靠的斜面结构(351),当所述触发按键(350)被按下时,所述斜面结构(351)推挤所述锁扣件(330)转动,使所述第二卡扣(331)与所述第一卡扣(311)脱离。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终端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组件(200)包括连接杆(210)和驱动杆(220),所述连接杆(210)的一端与壳体(100)的下端部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夹臂(110)的上端部转动连接,所述驱动杆(220)的一端与所述滑动件(310)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夹臂(110)的下端部转动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移动终端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210)和所述驱动杆(220)交叉设置,且所述连接杆(210)和所述驱动杆(220)之间设有限位滑动结构,所述限位滑动结构包括滑动连接的限位滑块和限位滑槽,所述限位滑块和所述限位滑槽其中之一设置在所述连接杆(210)上,所述限位滑块和所述限位滑槽其中之另一设置在所述驱动杆(220)上。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终端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支架还包括第二复位件(380),所述第二复位件(380)设置在所述壳体(100)与所述底臂(131)之间,用于使所述下拉臂(130)复位。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移动终端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复位件(370)为弹性元件或磁性元件,所述第二复位件(380)为弹性元件或磁性元件。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终端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00)包括前壳(101)和后壳(102),所述后壳(102)上设有第一滑槽(1021)和第二滑槽(1022),所述底臂(131)上设有第一滑轨(1311),所述滑动件(310)上设有第二滑轨(312),所述第一滑轨(1311)设置在所述第一滑槽(1021)内,所述第二滑轨(312)设置在所述第二滑槽(1022)内。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夹臂(110)包括夹紧件(111),以及与所述夹紧件(111)转动连接的翻转件(112);所述翻转件(112)与夹紧件(111)之间设有旋转轴(113)和套设在旋转轴(113)上的扭簧(114),所述扭簧(114)使所述翻转件(112)背离所述壳体(100)的前表面(100a)向外翻转。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移动终端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00)的前表面(100a)设有用于收纳翻转件(112)的收容槽(103);所述翻转件(112)与所述夹紧件(111)的连接侧设有凸起结构(115),在所述夹紧件(111)向所述壳体(100)移动靠近时,所述凸起结构(115)与所述壳体(100)的边缘(1011)接触,以使所述翻转件(112)朝所述壳体(100)的前表面(100a)翻转并收容到所述收容槽(103)。

说明书 :

移动终端支架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手机配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移动终端支架。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个人移动终端设备的普及,以及个人移动终端设备的通信、导航、多媒体等功能的日益完善,使得个人移动终端设备正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用品。以手机为
例,当用户在驾车过程中需要使用手机导航指引行车方向时,通常作法是利用固定支架将
手机固定在视线前方,这样就可以在驾车的同时观看到手机显示窗口的导航内容。
[0003] 现有的固定支架包括仪表台吸盘式、前挡吸盘式、出风口悬挂式、磁性360度旋转式等等。但大部分固定支架在放置和取下移动终端设备时,都需要通过双手共同操作才能
完成,这就使得行车过程中存在了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支架,用户单手操作即可完成移动终端的放置或取下动作,操作简单且流畅。
[0005] 本发明提供的移动终端支架包括壳体、分别设置在壳体两侧的两个夹臂、设置在壳体下部的下拉臂、连杆组件、自动解锁装置和第一复位件;自动解锁装置包括滑动件;连
杆组件连接在夹臂与滑动件之间,滑动件与下拉臂可脱离地连接;第一复位件设置在壳体
与滑动件之间,并用于使滑动件复位;当滑动件与下拉臂连接、并跟随下拉臂下移时,滑动
件通过连杆组件带动夹臂向壳体外移动;当滑动件与下拉臂脱离时,第一复位件驱动滑动
件复位,滑动件通过连杆组件带动夹臂向壳体收拢。
[0006] 进一步地,自动解锁装置还包括锁扣件;下拉臂包括竖向设置的底臂,锁扣件设置在底臂上并与底臂转动连接;滑动件滑动设置在壳体内并位于底臂的上方,滑动件上设有
第一卡扣,锁扣件上设在与第一卡扣相配合的第二卡扣,第一卡扣可脱离地与第二卡扣扣
合连接。
[0007] 进一步地,自动解锁装置还包括触发按键,触发按键的一端铰接在壳体上,触发按键的中部从壳体露出,触发按键的另一端设有与锁扣件相抵靠的斜面结构,当触发按键被
按下时,斜面结构推挤锁扣件转动,使第二卡扣与第一卡扣脱离。
[0008] 进一步地,连杆组件包括连接杆和驱动杆,连接杆的一端与壳体的下端部转动连接、另一端与夹臂的上端部转动连接,驱动杆的一端与滑动件连接、另一端与夹臂的下端部
转动连接。
[0009] 进一步地,连接杆和驱动杆交叉设置,且连接杆和驱动杆之间设有限位滑动结构,限位滑动结构包括滑动连接的限位滑块和限位滑槽,限位滑块和限位滑槽其中之一设置在
连接杆上,限位滑块和限位滑槽其中之另一设置在驱动杆上。
[0010] 进一步地,移动终端支架还包括第二复位件,第二复位件设置在壳体与底臂之间,用于使下拉臂复位。
[0011] 进一步地,第一复位件为弹性元件或磁性元件,第二复位件为弹性元件或磁性元件。
[0012] 进一步地,壳体包括前壳和后壳,后壳上设有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底臂上设有第一滑轨,滑动件上设有第二滑轨,第一滑轨设置在第一滑槽内,第二滑轨设置在第二滑槽
内。
[0013] 进一步地,夹臂包括夹紧件,以及与夹紧件转动连接的翻转件;翻转件与夹紧件之间设有旋转轴和套设在旋转轴上的扭簧,扭簧使翻转件背离壳体的前表面向外翻转。
[0014] 进一步地,壳体的前表面设有用于收纳翻转件的收容槽;翻转件与夹紧件的连接侧设有凸起结构,在夹紧件向壳体移动靠近时,凸起结构与壳体的边缘接触,以使翻转件朝
壳体的前表面翻转并收容到收容槽。
[0015]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移动终端支架包括壳体、分别设置在壳体两侧的两个夹臂、设置在壳体下部的下拉臂、连杆组件、自动解锁装置和第一复位件;自动解锁装置包括滑动
件;连杆组件连接在夹臂与滑动件之间,滑动件与下拉臂可脱离地连接;第一复位件设置在
壳体与滑动件之间,并用于使滑动件复位;当滑动件与下拉臂连接、并跟随下拉臂下移时,
滑动件通过连杆组件带动夹臂向壳体外移动;当滑动件与下拉臂脱离时,第一复位件驱动
滑动件复位,滑动件通过连杆组件带动夹臂向壳体收拢。移动终端支架在使用过程中具有
关闭状态、两个夹臂打开到最大位置的状态和自动夹持状态。在关闭状态时,移动终端支架
保持一个较小的体积,不遮挡汽车出风口且整体美观。在两个夹臂打开到最大位置时,方便
用户单手放置移动终端,移动终端放置到位后再自动夹持,用户单手操作即可完成移动终
端的放置或取下动作,整个过程对用户而言操作简单且流畅。
[0016] 为使本发明的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描述。

附图说明

[0017] 图1是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移动终端支架在关闭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0018] 图2是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移动终端支架在打开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0019] 图3是将图2中移动终端支架的前壳拆分出来后的结构示意图。
[0020] 图4是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移动终端支架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0021] 图5是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移动终端支架另一个视角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0022] 图6是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移动终端支架的夹臂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0023] 图7是移动终端支架的夹臂的翻转件从整个移动终端支架拆分出来后的结构示意图。
[0024] 图8是移动终端支架的滑动件、锁扣件、下拉臂、第一复位件和第二复位件的组合结构示意图。
[0025] 图9是图8的另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为达成预定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发明提出的定位结构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
说明如后。
[0027] 有关本发明的前述及其它技术内容、特点及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图的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呈现。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的说明,当可对本发明为达成预定目的
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得以更加深入且具体的了解,然而所附图仅是提供参考与说明之
用,并非用来对本发明加以限制。
[0028]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4,移动终端支架包括壳体100,分别设置在壳体100两侧的两个夹臂110,以及设置在壳体100下部的下拉臂130。移动终端支架还包括连杆组件200、自动
解锁装置300和第一复位件370。
[0029] 自动解锁装置300包括滑动件310;连杆组件200连接在夹臂110与滑动件310之间,滑动件310与下拉臂130可脱离地连接;第一复位件370设置在壳体100与滑动件310之间,并
用于使滑动件310复位;当滑动件310与下拉臂130连接、并跟随下拉臂130下移时,滑动件
310通过连杆组件200带动夹臂110向壳体100外移动;当滑动件310与下拉臂130脱离时,第
一复位件370驱动滑动件310复位,滑动件310通过连杆组件200带动夹臂110向壳体100收
拢。
[0030] 具体地,壳体100包括前壳101和后壳102,前壳101和后壳102盖合后形成容纳空间用于收纳连杆组件200、自动解锁装置300、第一复位件370和部分的下拉臂130。
[0031] 两个夹臂110均通过连杆组件200与滑动件310在壳体100内连接,当移动终端放到下拉臂130并向下推压时,与下拉臂130连接的滑动件310跟随下拉臂130下移并通过连杆组
件200带动两个夹臂110往壳体100外移动,使得两个夹臂110相对壳体100向外移动而张开,
便于放置移动终端。
[0032] 两个夹臂110的结构相同并呈镜像对称设置。每个夹臂110包括竖向设置的夹紧件111,以及与该夹紧件111转动连接的翻转件112。具体地,如图6所示,翻转件112与夹紧件
111之间设有旋转轴113和套设在旋转轴113上的扭簧114,扭簧114提供一弹力使得翻转件
112能够背离壳体100的前表面100a向外翻转,从而使夹臂110向外移动到一定程度时,翻转
件112会自动翻开。
[0033] 进一步的,翻转件112的内侧还设有弹性防滑垫1121,弹性防滑垫1121例如是胶垫,可防止被挟持的移动终端滑出,同时也可起缓冲作用。
[0034] 下拉臂130包括竖向设置的底臂131和与该底臂131相连的支撑板132,底臂131可伸缩地位于壳体100内,支撑板132连接在底臂131的下端部并露出用于支撑移动终端。滑动
件310位于底臂131的上方与底臂131可脱离连接。
[0035] 连杆组件200包括连接杆210和驱动杆220。连接杆210的一端与壳体100的后壳102的下端部转动连接、另一端与夹紧件111的上端部转动连接。驱动杆220的一端与自动解锁
装置300转动连接、另一端与夹紧件111的下端部转动连接。
[0036] 连接杆210和驱动杆220呈“X”形交叉设置。进一步地,连接杆210和驱动杆220之间设有限位滑动结构(图未绘示),限位滑动结构包括滑动连接的限位滑块和限位滑槽,限位
滑块和限位滑槽其中之一设置在连接杆210上,限位滑块和限位滑槽其中之另一设置在驱
动杆220上。
[0037] 进一步的,如图7所示,翻转件112与夹紧件111的连接侧设有凸起结构115,壳体100上设有用于收纳翻转件112的收容槽103,当连杆组件200带动夹紧件111向壳体100移动
靠近时,翻转件112的凸起结构115与壳体100的边缘1011接触,凸起结构115迫使翻转件112
朝壳体100的前表面100a翻转,从而收容到收容槽103内,实现自动收纳。
[0038] 自动解锁装置300用于移动终端支架在放置移动终端后,触发对两个夹臂110的解锁,使两个夹臂110在弹力作用下向壳体100方向收拢以夹持到移动终端的两侧对该移动终
端进行固定。
[0039] 请一并参阅图3至图5、图8、图9,自动解锁装置300包括滑动件310、锁扣件330和触发按键350。锁扣件330设置在下拉臂130的底臂131上并与底臂131转动连接,触发按键350
设置在前壳101上。滑动件310的上端左右两侧各设有一个铰接部313,驱动杆220的一端铰
接在该铰接部313上与该滑动件310连接。
[0040] 锁扣件330与底臂131转动连接,且锁扣件330与底臂131之间设有弹簧(图未绘示)。
[0041] 滑动件310可脱离地与锁扣件330扣合连接。具体地,在滑动件310上设有第一卡扣311,在锁扣件330上设在与第一卡扣311相配合的第二卡扣331,第一卡扣311与第二卡扣
331之间可相互扣合或相互脱离,即第一卡扣31可脱离地与第二卡扣331扣合连接。
[0042] 触发按键350的一端铰接在壳体100的前壳101上、另一端抵靠在锁扣件330上。在触发按键350上施加外力时,触发按键350使第二卡扣331与第一卡扣311分离进而使滑动件
310与锁扣件330解锁。
[0043] 具体地,触发按键350的上端部通过一转轴和设置在该转轴上的扭簧铰接在壳体100的前壳101上,前壳101上设的供触发按键350中部从壳体100的前表面100a露出的孔、以
及容纳触发按键350上下两端的槽。触发按键350的下端部设有与锁扣件330相抵靠的斜面
结构351,当下拉臂130移动到最大位置时,斜面结构351与锁扣件330正对,当触发按键350
被按下时,斜面结构351推挤锁扣件330转动,使第二卡扣331与第一卡扣311脱离,进而锁扣
件330与滑动件310脱离。优选地,锁扣件330上设有与斜面结构351配合的倾斜面,使得锁扣
件330能够被更轻易地推挤转动。
[0044] 第一复位件370设置在壳体100与滑动件310之间,第一复位件370为弹性元件或磁性元件。本实施例中,第一复位件370为弹性元件,第一复位件370的一端固定在壳体100的
后壳102的上端部、另一端与滑动件310固定连接。滑动件310与锁扣件330脱离后,滑动件
310在第一复位件370的作用下向上移动复位,进而带动连杆组件200驱动两个夹臂110向壳
体100收拢以夹紧放置在中间的移动终端。
[0045] 其它实施例中,第一复位件370也以是磁性元件。例如在壳体100上的上下位置设置两个磁性件,而滑动件310上再设一个磁性件,其中,壳体上侧的磁性件与滑动件310的磁
性件相吸,壳体下侧的磁性件与滑动件310的磁性件则相互排斥。
[0046] 进一步地,下拉臂130的上方还设有第二复位件380。第二复位件380设置在壳体100与底臂131之间,用于使下拉臂130复位。本实施例中,第二复位件380为弹性元件,第二
复位件380的一端固定在壳体100的后壳102的上端部、另一端与下拉臂130的底臂131固定
连接。在用户拿取移动终端后,底臂131依靠第二复位件380向上移动复位,使锁扣件330重
新与滑动件310扣合。
[0047] 其它实施例中,第二复位件380也以是磁性元件。例如在壳体100上的上下位置设置两个磁性件,而下拉臂130上再设一个磁性件,其中,壳体上侧的磁性件与下拉臂130的磁
性件相吸,壳体下侧的磁性件与下拉臂130的磁性件则相互排斥。
[0048] 进一步地,后壳102上设有第一滑槽1021和第二滑槽1022,下拉臂130的底臂131上设有第一滑轨1311,滑动件310上设有第二滑轨312,其中,第一滑轨1311设置在第一滑槽
1021内,第二滑轨312设置在第二滑槽1022内。通过滑槽和滑轨的配合实现限位滑动,避免
滑动件310和下拉臂130晃动。
[0049] 本发明的移动终端支架具有三种状态,即关闭状态、两个夹臂110打开到最大位置的状态和自动解锁装置300的触发按键350被按下之后两个夹臂110向壳体100收拢的自动
夹持状态。在关闭状态时,移动终端支架保持一个较小的体积,不遮挡汽车出风口且整体美
观。两个夹臂110打开到最大位置时,方便用户单手放置移动终端,移动终端放置到位后再
自动夹持,用户单手操作即可完成移动终端的放置或取下动作,整个过程对用户而言操作
简单且流畅。
[0050]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
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
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
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限
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
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0051]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
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
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
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0052]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发明已以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
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所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
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
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