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羊肚菌-鸡腿菇的混作栽培方法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911307461.2

文献号 : CN110972809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李勇樊继德史新敏赵永强张碧薇杨峰

申请人 : 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徐州甘薯研究中心)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一种羊肚菌‑鸡腿菇的混作栽培方法,包括步骤:1)选地、建棚;2)施肥、整地、建畦;3)播种鸡腿菇;4)播种羊肚菌;5)播种后的管理。本发明的混作栽培方法,可实现鸡腿菇和羊肚菌同时发菌、分期出菇,出过鸡腿菇的废料可直接被羊肚菌吸收利用,充分利用了我国有限的土地资源,节省了原料成本,缩短了生产周期,简化了种植程序,实现了羊肚菌、鸡腿菇的互利共生和增产增收,与现有羊肚菌、鸡腿菇单独栽培方法相比,本发明的羊肚菌和鸡腿菇生长期病虫害发生量分别减少30%和45%以上,羊肚菌原料生产成本减少80%以上,用工成本减少30%以上,羊肚菌产量提高8‑15%,鸡腿菇出菇期提前3‑5天,产量提高5‑10%。

权利要求 :

1.一种羊肚菌‑鸡腿菇的混作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选地、建棚:选择有机质含量丰富的壤土,建拱形棚,棚长20‑60m,宽4‑8m,高2‑2.5m,在棚上放遮光率55‑65%的遮阳网,遮阳网上放保温膜,膜上盖不透光遮阳毡毯,在棚下安装雾化喷淋补水管;

2)施肥、整地、建畦:每亩施钙镁磷肥25‑30kg、硫酸钾15‑20kg、硫酸锌1.5‑2kg、石灰

40‑50kg或草木灰80‑100kg,旋耕后建畦,畦宽1‑1.2m,在畦上向下挖15‑20cm并把底面整平,畦间留宽30‑35cm的操作沟;

3)播种鸡腿菇:把鸡腿菇培养袋脱袋后,卧式摆放在畦内,袋和袋之间间隔2‑3cm,上用细土覆盖,厚度为4‑8cm,并整平,鸡腿菇培养袋覆土时间为9月20日‑10月30日,之后雾化补水至土壤含水量基本饱和;

4)播种羊肚菌:在鸡腿菇培养袋覆土补水1‑2天后进行羊肚菌的播种,先把摆放鸡腿菇培养袋的畦表面覆土耙松,把羊肚菌菌种掰碎成花生米大小,按照75‑85kg/亩用种量把菌种均匀地撒播在畦面上,然后覆土厚度为0.5‑0.8cm,并补水至表面土壤相对湿度达65‑

68%;

5)播种后的管理:

①从鸡腿菇培养袋覆土之日起7‑12天,当鸡腿菇菌丝出现扭结、原基即将形成时,向畦面覆土,厚度为1.5‑3cm;

②羊肚菌播种后10‑12天,为羊肚菌放置营养袋,在营养袋一侧打30‑40个孔,孔直径为

1‑1.5mm,孔朝下扣在畦面上并压实,每平方米放2.5‑3袋;

③鸡腿菇培养袋覆土后11‑14天,原基大面积形成,待原基形成后2‑3天开始采收,共采收两批,从摆袋到第二批菇采收结束为期40‑45天;

④鸡腿菇出菇结束后,及时清理净菇脚及残次菇,并补水至表面土壤相对湿度达60‑

65%,用黑地膜覆盖畦面保湿越冬,于第二年1月25日‑2月5日,撤去棚上的毡毯、畦面地膜和营养袋,补水至土壤相对湿度达65‑70%,之后保持土壤湿度60‑70%,空间湿度80‑95%,地面温度3‑20℃,2月10日‑18日羊肚菌原基形成,3月20‑30日出菇结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羊肚菌‑鸡腿菇的混作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

5)中,按质量百分比计,营养袋配方为小麦62%、稻壳30%、草炭土6%、石膏1.5%、石灰

0.5%。

说明书 :

一种羊肚菌‑鸡腿菇的混作栽培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羊肚菌‑鸡腿菇的混作栽培方法,属于栽培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 羊肚菌(Morchella spp.),真菌学分类属盘菌目,羊肚菌科,羊肚菌属,是一种珍稀食用菌品种,具有较高的食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在欧美各国极为畅销,是我国重要的传
统出口食用菌品种之一。传统上,因技术限制,羊肚菌无法人工种植,一直是依靠采集和利
用有限的野生资源。由于市场需求的迅速增加和价格的不断飙升,羊肚菌引起了全球范围
的高度关注,羊肚菌科研工作者和爱好者为实现羊肚菌人工驯化栽培进行了长期研究和栽
培试验。直至2012年前后,才在我国实现小规模商业化栽培。经过几年的快速发展,到2018
年,全国羊肚菌栽培面积已达8万亩左右。
[0003] 鸡腿菇是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大面积推广的一种适应力极强的草腐粪生土生食用菌高产品种。由于鸡腿菇具有原料来源广、成本低、产量高、抗病虫能力强、易于栽培、
生产周期短、投资回收快、市场畅销好、售价高等优点,近年来生产规模迅速扩大,是我国的
主要经济作物和特色农产品之一,在我国河南、山东、江苏、浙江、上海等很多地区,鸡腿菇
是食用菌主要推广品种之一,成为很多地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首选品种,目前我国栽培
面积超过66.67万公顷,占世界栽培总面积的62%以上,显示了很好的发展前景。
[0004] 羊肚菌属低温型食用菌品种,发菌温度8‑22℃,出菇温度3‑18℃。鸡腿菇属恒温结实性中温型菇类,菌丝安全生长温度为10~26℃,子实体发生温度为12~20℃。我国现有的
羊肚菌和鸡腿菇栽培方法为单独栽培,栽培土地租金和用工成本较高,病虫害也较严重,影
响了羊肚菌和鸡腿菇栽培的整体经济效益。

发明内容

[0005]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羊肚菌‑鸡腿菇的混作栽培方法,利用羊肚菌和鸡腿菇栽培的发菌温度、湿度和土壤酸碱度大体一致性、营养互补性和共生
性特点,进行羊肚菌‑鸡腿菇混作栽培。
[0006]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一种羊肚菌‑鸡腿菇的混作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7] 1)选地、建棚:选择有机质含量丰富的壤土,建拱形棚,棚长20‑60m,宽4‑8m,高2‑2.5m,在棚上放遮光率55‑65%的遮阳网,遮阳网上放保温膜,膜上盖不透光遮阳毡毯,在棚
下安装雾化喷淋补水管;
[0008] 2)施肥、整地、建畦:每亩施钙镁磷肥25‑30kg、硫酸钾15‑20kg、硫酸锌1.5‑2kg、石灰40‑50kg或草木灰80‑100kg,旋耕后建畦,畦宽1‑1.2m,在畦上向下挖15‑20cm并把底面整
平,畦间留宽30‑35cm的操作沟;
[0009] 3)播种鸡腿菇:把鸡腿菇培养袋脱袋后,卧式摆放在畦内,袋和袋之间间隔2‑3cm,上用细土覆盖,厚度为4‑8cm,并整平,鸡腿菇培养袋覆土时间为9月20日‑10月30日,之后雾
化补水至土壤含水量基本饱和;
[0010] 4)播种羊肚菌:在鸡腿菇培养袋覆土补水1‑2天后进行羊肚菌的播种,先把摆放鸡腿菇培养袋的畦表面覆土耙松,把羊肚菌菌种掰碎成花生米大小,按照75‑85kg/亩用种量
把菌种均匀地撒播在畦面上,然后覆土厚度为0.5‑0.8cm,并补水至表面土壤相对湿度达
65‑68%;
[0011] 5)播种后的管理:
[0012] ①从鸡腿菇培养袋覆土之日起7‑12天,当鸡腿菇菌丝出现扭结、原基即将形成时,向畦面覆土,厚度为1.5‑3cm;
[0013] ②羊肚菌播种后10‑12天,为羊肚菌放置营养袋,在营养袋一侧打30‑40个孔,孔直径为1‑1.5mm,孔朝下扣在畦面上并压实,每平方米放2.5‑3袋;
[0014] ③鸡腿菇培养袋覆土后11‑14天,原基大面积形成,待原基形成后2‑3天开始采收,共采收两批,从摆袋到第二批菇采收结束为期40‑45天;
[0015] ④鸡腿菇出菇结束后,及时清理净菇脚及残次菇,并补水至表面土壤相对湿度达60‑65%,用黑地膜覆盖畦面保湿越冬,于第二年1月25日‑2月5日,撤去棚上的毡毯、畦面地
膜和营养袋,补水至土壤相对湿度达65‑70%,之后保持土壤湿度60‑70%,空间湿度80‑
95%,地面温度3‑20℃,2月10日‑18日羊肚菌原基形成,3月20‑30日出菇结束。
[0016] 作为改进,按质量百分比计,营养袋配方为小麦62%、稻壳30%、草炭土6%、石膏1.5%、石灰0.5%。
[0017] 本发明提供的混作栽培方法,可实现鸡腿菇和羊肚菌同时发菌、分期出菇,出过鸡腿菇的废料可直接被羊肚菌吸收利用,充分利用了我国有限的土地资源,节省了原料成本,
缩短了生产周期,简化了种植程序,实现了羊肚菌、鸡腿菇的互利共生和增产增收,与现有
羊肚菌、鸡腿菇单独栽培方法相比,本发明的羊肚菌和鸡腿菇生长期病虫害发生量分别减
少30%和45%以上,羊肚菌原料生产成本减少80%以上,用工成本减少30%以上,羊肚菌产
量提高8‑15%,鸡腿菇出菇期提前3‑5天,产量提高5‑10%。

具体实施方式

[0018]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是应该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制本发
明的范围。
[0019] 实施例1
[0020] 于2017‑2018年,在江苏徐州现代农业试验示范基地(徐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大庙村),采用本发明方法,栽培羊肚菌和鸡腿菇300㎡(6×50m)。
[0021] 具体步骤如下:
[0022] 1)选地、建棚:把园区现有拱形蔬菜大棚改建为出菇棚,拱形棚为镀锌管结构,棚长50m,棚宽6m,高2.5m,2017年10月11日,在棚上放遮光率60%的遮阳网,遮阳网上放一层8
丝厚大棚保温膜,在膜上加盖不透光厚遮阳毡毯,棚下靠近顶部设有两排雾化喷淋喷头,棚
周围有排水渠,棚内土壤类型为偏砂性壤土,土壤有机质含量为4.5%,前茬作物为早春辣
椒;
[0023] 在棚上加盖遮阳保温材料时,遮阳网放在最下层,有利于早春羊肚菌出菇时遮阳的同时能有效提升棚内温度,毡毯主要起避光作用,有利于培育色白、优质鸡腿菇,与传统
的遮阳网、草帘和遮阳被等比较,其兼具重量轻和遮光效果好等优势;
[0024] 2)施肥、整地、建畦:把棚内杂物清理干净后,根据棚内面积,施钙镁磷肥12kg、硫酸钾7kg、硫酸锌0.7kg、草木灰45kg,用旋耕机旋耕,之后建畦,畦宽1.2m,在畦上向下挖
18cm并把底面整平,畦间留35cm宽操作沟;
[0025] 3)播种鸡腿菇:2017年10月12日,把鸡腿菇培养袋脱袋后,卧式摆放在畦内,袋和袋之间间隔2cm,上用细土覆盖,厚度为5cm,并整平,之后打开雾化喷头补水至土壤含水量
基本饱和;
[0026] 鸡腿菇培养袋覆土栽培时间是根据棚内地温确定的,棚内地温基本在22℃以下时,有利于鸡腿菇出菇和羊肚菌菌丝培养,鸡腿菇覆土栽培过早容易受高温影响,影响菇的
产量和品质,也容易爆发总状炭角菌等竞争性杂菌,过迟会造成出菇后期温度不足,影响鸡
腿菇产量,也影响羊肚菌对鸡腿菇废料的吸收利用;
[0027] 4)播种羊肚菌:2017年10月13日,先用铁耙把摆放鸡腿菇培养袋的畦表面覆土耙松,把40kg羊肚菌菌种掰碎成花生米大小,均匀地撒播在畦面上,然后覆中粗土,覆土厚度
为0.6cm,并雾化补水至表面土壤相对湿度达到68%;
[0028] 羊肚菌播种前,把畦表面覆土耙松,利于羊肚菌菌丝向土壤深处生长,因之后鸡腿菇还需要二次覆土1.5‑3cm,故此时羊肚菌覆土不可太多,厚度以0.5‑0.8cm为宜;
[0029] 5)播种后的管理:羊肚菌‑鸡腿菇覆土、播种后的管理以保湿、避光为主,鸡腿菇出菇前,如出现畦面偏干,可向畦间沟内缓慢补水增湿,白天保持棚内黑暗环境,早晚各通风
半小时,具体的管理步骤如下:
[0030] ①2017年10月21日,发现鸡腿菇菌丝出现扭结、并有少量原基发生,取操作沟内的土,拍碎后覆在畦面上,覆土厚度为1.5cm,鸡腿菇二次覆土可提高菌丝活力,促进菌丝扭
结,增加出菇密度和产量;
[0031] ②2017年10月24日,为羊肚菌放置营养袋,放置时间过迟影响鸡腿菇出菇,营养袋的配方为:小麦62%、稻壳30%、草炭土6%、石膏1.5%、石灰0.5%,放置营养袋时,用自做
的钉板(3排,每排12个钉,钉直径为1.3mm)在营养袋一侧打36个孔,然后孔朝下扣在畦面上
并压实,每平方米放3袋,用36个孔的打孔法,比现有的划扣方法更有利后期废料收集,放营
养袋时把营养袋压实,让营养袋紧贴畦面,利于羊肚菌菌丝尽快进入营养袋,也利于营养袋
保湿;
[0032] ③2017年10月24日,鸡腿菇原基已基本全部形成,10月26日开始采收,11月25日第二批鸡腿菇出菇结束;
[0033] ④鸡腿菇出菇结束后,及时清理净菇脚及残次菇,并雾化补水至表面土壤相对湿度达到65%,之后用黑地膜覆盖畦面保湿越冬,2018年2月1日,撤去棚上的毡毯、畦面地膜
和营养袋,补水至土壤相对湿度达到70%,之后保持土壤湿度60‑70%,空间湿度80‑95%,
地面温度3‑20℃,2月12日羊肚菌原基形成,2月19日采收第一批菇,至3月25日出菇结束。
[0034] 本次用羊肚菌‑鸡腿菇混作栽培方法栽培300㎡,鸡腿菇出菇期比常规栽培提前5天,共收鲜鸡腿菇5047kg,折合亩产11221kg,比常规鸡腿菇单独栽培产量提高8.7%;收鲜
羊肚菌49.5kg,折合亩产110kg,比对照产量提高11.7%,减少羊肚菌原料生产成本90%,整
体用工成本比单独栽培减少36%,羊肚菌主要虫害螨虫和菌蛆发生量减少46%,未见鸡腿
菇主要竞争性杂菌总状炭角菌发生。
[0035] 实施例2
[0036] 于2018‑2019年,在江苏常州笙绿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常州市新北区春江镇),采用本发明方法,栽培羊肚菌和鸡腿菇270㎡(5×54m)。
[0037] 具体步骤如下:
[0038] 1)选地、建棚:选择菜园壤土,周边无污染源,地势较高且周围有新建排灌渠,2018年10月8日开始建棚,棚为钢管拱形结构,棚长54m,宽5m,高2.2m,棚上放遮光率55%遮阳
网,遮阳网上放保温膜,膜上盖不透光遮阳毡毯,在棚下靠近棚顶10cm处安装有雾化喷管;
[0039] 2)施肥、整地、建畦:把棚内杂物清理干净后,每亩施钙镁磷肥25kg、硫酸钾18kg、硫酸锌1.5kg、草木灰100kg,旋耕后建畦,畦宽1m,在畦上向下挖16cm并把底面整平,畦间留
35cm宽操作沟;
[0040] 3)播种鸡腿菇:2018年10月9日,把鸡腿菇培养袋脱袋后,卧式摆放在畦内,袋和袋之间间隔2.5cm,上用细土覆盖,厚度为6cm,并整平,之后打开雾化喷管补水至土壤含水量
达到基本饱和;
[0041] 4)播种羊肚菌:2018年10月10日,先把摆放鸡腿菇培养袋的畦表面覆土耙松,羊肚菌菌种掰碎成花生米大小,按照75kg/亩均匀地撒播在畦面上,然后覆中粗土,覆土厚度为
0.7cm,并雾化补水至表面土壤相对湿度达到68%;
[0042] 5)播种后的管理:保持棚内避光环境,并根据棚内温度定时通风,具体的管理步骤如下:
[0043] ①2018年10月16日,发现鸡腿菇菌丝出现扭结、并有少量原基发生,取操作沟内的土,拍碎后覆在畦面上,覆土厚度为2cm;
[0044] ②2018年10月20日,为羊肚菌放置营养袋,营养袋的配方为:小麦62%、稻壳30%、草炭土6%、石膏1.5%、石灰0.5%,放置营养袋时,在营养袋侧面打40个孔,孔直径为
1.2mm,然后孔朝下扣在畦面上并压实,每平方米放2.7袋;
[0045] ③2018年10月20日,鸡腿菇原基已基本全部形成,10月22日开始采收,11月21日第二批鸡腿菇出菇结束;
[0046] ④鸡腿菇出菇结束后,及时清理净菇脚及残次菇,并雾化补水至表面土壤相对湿度达到65%,之后用黑地膜覆盖畦面保湿越冬,2019年1月28日,撤去棚上的毡毯、畦面地膜
和营养袋,补水至土壤相对湿度达到70%,之后保持土壤湿度60‑70%,空间湿度80‑95%,
地面温度3‑20℃,2月10日羊肚菌原基形成,2月17日采收第一批菇,至3月23日出菇结束。
[0047] 本次用羊肚菌‑鸡腿菇混作栽培方法栽培270㎡,鸡腿菇出菇期比常规栽培提前4天,共收鲜鸡腿菇4671kg,折合亩产11533kg,产量提高7.4%;收鲜羊肚菌57kg,折合亩产
141kg,比对照产量提高9.6%,减少羊肚菌原料生产成本85%,整体用工成本比单独栽培减
少40%,在病虫害调查中,2019年1月27日抽查本次混作栽培和对照栽培各3组共30袋营养
袋,每组(5袋)共发现螨虫数分别为7只和18只,混作栽培比单独羊肚菌栽培螨虫数减少
68.75%,未发现羊肚菌跳虫和鸡腿菇易发性病虫害。
[0048]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或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