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筒反复复位笔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911359349.3

文献号 : CN111002739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余成鹏

申请人 : 杭州简弈科技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笔,特别涉及一种筒反复复位笔,包括前杆、后笔杆组件、笔芯、复位弹簧、调节内旋件和复位机芯;所述复位弹簧和笔芯皆位于前杆杆体内,所述复位弹簧具体卡于笔芯和前杆之间;上述复位弹簧、笔芯和复位机芯依次装入前杆内,所述笔芯尾端和复位机芯相抵触;所述复位机芯和前杆产生卡合,使其不易脱出前杆,从而组成正压弹力复位笔;所述正压弹力复位笔,其具有两种形态,即使用状态和不使用状态,通过后笔杆组件,可以直接改变其操作方式,为人们带来更加合理、科学、人性化的操作方式;并且具备自锁、快速更换笔芯、更好的外观和写姿矫正等优点。

权利要求 :

1.一种筒反复复位笔,包括前杆(1)、后笔杆组件、笔芯(4)、复位弹簧(41)、调节内旋件(47)和复位机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弹簧(41)和笔芯(4)的前部皆位于前杆(1)杆体内,所述复位弹簧(41)卡于笔芯(4)前部和前杆(1)前内侧之间;上述复位弹簧(41)、笔芯(4)和复位机芯依次装入前杆(1)内,所述笔芯(4)尾端和复位机芯相抵触;所述复位机芯和前杆(1)产生卡合,使其不易脱出前杆(1),从而组成正压弹力复位笔组件;

复位机芯至少由固定壳和内部位移装置组成,所述内部位移装置和固定壳之间至少具有两种位置关系稳定的形态变化;其具体位置形态变化为短配合和长配合,所述短配合时复位机芯固定壳底端到内部位移装置顶端的距离和长配合时复位机芯固定壳底端到内部位移装置顶端的距离的差值,等于笔芯(4)其露出和收入前杆(1)的差值;

使用状态时,则复位机芯处于短配合状态,则此时,内部位移装置离前杆(1)的出芯孔较近,其具体距离为笔芯(4)其总长减去使用状态笔芯(4)外露出芯孔的距离;

不使用状态时,则复位机芯处于长配合状态,则此时,内部位移装置离前杆(1)的出芯孔较近,其具体距离为笔芯(4)其总长加上不使用状态笔芯(4)笔尖隐藏于前杆(1)内时,距离出芯孔的距离;

所述复位机芯其另一端螺纹装配于调节内旋件(47)内;所述前杆(1)部分套接于后笔杆组件内;所述调节内旋件(47)螺纹装配于后笔杆组件的内部尾端;则所述后笔杆组件通过调节内旋件(47)和所述正压弹力复位笔组件之间完成装配;

使用时则可以通过手的虎口部分夹持住后笔杆组件,然后食指和中指夹持住前杆(1)的前端,压缩前杆(1)使其往虎口部分靠拢,复位机芯发生长短配合的切换,从而切换其正压弹力复位笔的配合形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筒反复复位笔,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杆(1)上设有自锁凹槽(11);所述自锁凹槽(11)由安装槽区(111)、自锁槽区(113)和直滑槽(114)组成;所述后笔杆组件上还设有自锁卡点(31);所述自锁卡点(31)通过安装槽区(111),快速进入自锁凹槽(11)内;所述直滑槽(114)其靠近自锁槽区(113)端为末端,而另一端则为前端;当使用状态时,则自锁卡点(31)位于靠近直滑槽(114)的前端处,但距离前端仍保持有一个足够复位机芯切换状态的距离,以便复位机芯状态的切换;当不使用时,则自锁卡点(31)位于靠近直滑槽(114)的末端,自锁卡点(31)和末端之间留有避免自锁卡点(31)误入自锁槽区(113)的防错间距;防错间距的距离保持在0.1 2mm之间。

~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筒反复复位笔,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笔杆组件由旋转中杆(2)和后笔筒(3)组成,所述后笔筒(3)和旋转中杆(2)相互可旋转套合;所述自锁卡点(31)位于后笔杆组件的后笔筒(3)上;所述前杆(1)上设有多个竹节外杆(12);所述竹节外杆(12)之间留有滑动间隙;而所述旋转中杆(2)的前端延伸设有与竹节外杆(12)数量一致的竹节内杆(21),所述竹节内杆(21)滑动配装于滑动间隙内,即竹节内杆(21)和竹节外杆(12)相交错排布接触;所述后笔筒(3)仍可相对于前杆(1)进行旋转,从而使得自锁卡点(31)仍可通过旋转,进出前杆(1)上的自锁槽区(11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筒反复复位笔,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机芯和前杆(1)之间还设有装配环(48)和固定环(49);所述装配环(48)固定于前杆(1)的尾部;所述固定环(49)固定于复位机芯的一端;所述装配环(48)或固定环(49)为磁体,装配环(48)和固定环(49)磁性相吸。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筒反复复位笔,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杆(1)上还设有与竹节外杆(12)数量一致的卡位竹节(13);所述卡位竹节(13)和竹节外杆(12)保持在同一水平线上;所述卡位竹节(13)和竹节外杆(12)之间还设有书写套(4c);

所述旋转中杆(2)其竹节内杆(21)的上端还设有虎口套(44);

所述前杆(1)的卡位竹节(13)的前端还设有夹持套(43);

所述夹持套(43)、虎口套(44)和书写套(4c)均分别采用硅胶、橡胶、树脂或纤维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混合的材料制成。

6.根据权利要求1 5任一所述的一种筒反复复位笔,其特征在于:

~

所述复位机芯包括滑动复位筒(51)和复位伸缩杆(52);所述滑动复位筒(51)等于上述固定壳;所述复位伸缩杆(52)等于上述内部位移装置;

所述滑动复位筒(51)两侧设有使用槽孔(512)和未使用槽孔(511),其筒内还设有配合内筒(514);所述滑动复位筒(51)上的使用槽孔(512)和未使用槽孔(511)之间还设有复位三角凸台(513);所述未使用槽孔(511)靠近使用槽孔(512)端还设有切换使用坡(5111);所述使用槽孔(512)靠近配合内筒(514)端还设有切换配合坡(5121);

所述复位伸缩杆(52)尾端设有外螺纹,所述外螺纹与调节内旋件(47)的内螺纹相配合,前端分别延伸设有两根配合杆(521)和若干根笔芯支撑杆(522);所述配合杆(521)的末端还设有卡合钩台(5211),所述两个卡合钩台(5211)其中一根上设有配合凹槽(5212),则另一根上设有配合卡点(5213);

所述卡合钩台(5211)位于未使用槽孔(511)时,则处于不使用状态,当通过外力挤压后笔杆组件和前杆(1)使其卡合钩台(5211),通过切换使用坡(5111)进入使用槽孔(512)时,则处于使用状态;当再通过外力挤压后笔杆组件和前杆(1);使其卡合钩台(5211)进入配合凹槽(5212)时,则所述配合凹槽(5212)和配合卡点(5213)同时进入配合内筒(514)后,则会相互卡合,当外力消失后,则卡合钩台(5211)经过使用槽孔(512)时,不会与之卡合;而通过使用槽孔(512)后,随后经过复位三角凸台(513)时,则所述配合凹槽(5212)和配合卡点(5213)的卡合被复位三角凸台(513)分离,此时,分离后的卡合钩台(5211)则可以进入未使用槽孔(511),使其恢复到不使用状态;

所述复位三角凸台(513)其两侧设有从底部到顶,逐渐递减的斜坡(5131);所述配合凹槽(5212)和配合卡点(5213)其具体分离位置,最佳位于使用槽孔(512)和未使用槽孔(511)之间;所述笔芯支撑杆(522)之间设有三角凸台滑动间隙,避免复位三角凸台(513)影响复位伸缩杆(52)在滑动复位筒(51)内滑动;而笔芯支撑杆(522)其长度长于配合杆(521),使其可以穿过切换配合坡(5121),和笔芯(4)的尾端产生抵触;为笔芯(4)提供支撑。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筒反复复位笔,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卡合钩台(5211)其中一个上设有第一磁配件(4a),另一个上设有第二磁配件(4b);所述第一磁配件(4a)和第二磁配件(4b)必定有一个为永磁体或具有磁性的物质制成,若另一个不为永磁体或具有磁性的物质制成,则由可被磁吸的物质制成;当卡合钩台(5211)进入配合内筒(514)后,则第一磁配件(4a)和第二磁配件(4b)会产生磁配合,而回落经过使用槽孔(512)时,不会与之卡合;而通过使用槽孔(512)后,随后经过复位三角凸台(513)时,则会被分离,从而进入未使用槽孔(511)。

8.根据权利要求1 5任一所述的一种筒反复复位笔,其特征在于:

~

所述复位机芯包括外部套环(61)、内旋件(62)、锁止件(63)和中心轴体(64);所述外部套环(61)等于上述固定壳;所述内旋件(62)、锁止件(63)和中心轴体(64)组合后形成内旋轴件,所述内旋轴件等于上述内部位移装置;

所述中心轴体(64)尾端设有外螺纹,所述外螺纹与调节内旋件(47)的内螺纹相配合,前端设有外径等于锁止件(63)外径的笔芯抵触台(643),中部设有契合环台(641),所述契合环台(641)被若干个切割间隙(642)分成多份;所述契合环台(641)其上端设有安装辅助坡(6411);所述外部套环(61)和内旋件(62)皆为中空套筒;所述外部套环(61)的内筒内设有1至多个内卡台(611);所述内旋件(62)表面设有与内卡台(611)数量一致的配合凹槽(621),所述配合凹槽(621)内还设有使用凸台(622);所述配合凹槽(621)前端设有锁止切入槽(6211);所述锁止件(63)上设有与锁止切入槽(6211)数量一致的延伸锁止凸台(631);

所述锁止件(63)在内卡台(611)通过锁止切入槽(6211)进入配合凹槽(621)后,通过延伸锁止凸台(631)封闭锁止切入槽(6211);防止内卡台(611)脱离配合凹槽(621)同时也防止内旋件(62)脱离外部套环(61);而当锁止件(63)卡入内旋件(62)后,再通过中心轴体(64)由锁止件(63)端,自下而上穿过与锁止件(63)组合后的内旋件(62),当契合环台(641)穿过内旋件(62)时,则会恢复原状,与内旋件(62)形成卡合,此时,整个复位机芯则组装完成;

所述配合凹槽(621)、使用凸台(622)和锁止件(63)之间形成的封闭环槽,通过功能不同划分为不使用静置区(6212)、使用滑槽(6215)、状态切换槽(6213)和恢复弯槽(6214);所述使用凸台(622)上设有切换滑坡(6221)和防脱凸台(6222);所述切换滑坡(6221)和防脱凸台(6222)之间形成使用静置槽(6223);所述内旋件(62)上还设有使用切换坡(623)和不使用切换坡(624);所述使用切换坡(623)和不使用切换坡(624)之间还设有止动限位台(625);

所述内卡台(611)位于不使用静置区(6212)时,则处于不使用状态,当通过外力挤压后笔杆组件和前杆(1)时,则内卡台(611)通过使用滑槽(6215)和使用切换坡(623)进入状态切换槽(6213)后,被止动限位台(625)阻挡,无法继续移动;此时,外力消失,则复位弹簧(41)会迫使内卡台(611)回落,而此时回落,则无法回到使用滑槽(6215),而是通过切换滑坡(6221)进入使用静置槽(6223);当内卡台(611)位于使用静置槽(6223)时,则此时处于使用状态;当通过再外力挤压后笔杆组件和前杆(1)时,则内卡台(611)再次进入状态切换槽(6213),通过不使用切换坡(624)进入恢复弯槽(6214);此时,外力消失,则复位弹簧(41)会再次迫使内卡台(611)回落,而此时回落,则无法回到状态切换槽(6213),而是通过恢复弯槽(6214)重新回到不使用静置区(6212);当外力再次产生,则重复上述操作。

9.根据权利要求1 5任一所述的一种筒反复复位笔,其特征在于:

~

所述复位机芯包括内套筒(71)、推进件(72)和旋转内芯(73);所述内套筒(71)等于上述固定壳;上述旋转内芯(73)等于上述内部位移装置;

所述内套筒(71)为中空套筒,且内部设有若干个支撑凸杆(711);所述支撑凸杆(711)的末端设有封闭环凸(712);所述支撑凸杆(711)之间还设有活动直槽(713)所述支撑凸杆(711)的前端设有转换坡(7111);所述推进件(72)尾端设有外螺纹,所述外螺纹与调节内旋件(47)的内螺纹相配合,前端设有与支撑凸杆(711)数量一致的滑块(721)和推进导向尖凸(722),所述推进导向尖凸(722)两侧设有推进导向坡(7221);所述旋转内芯(73)尾端设有两条不接触,留有间隙的契合凸台(732);所述契合凸台(732)的顶端还设有卡凸(7321),中端设有与支撑凸杆(711)数量一致的切换凸台(731),所述切换凸台(731)之间留有支撑间隙,所述支撑凸杆(711)滑动于支撑间隙中,所述切换凸台(731)上设有使用导向坡(7311)和脱卡导向坡(7312);所述使用导向坡(7311)和脱卡导向坡(7312)之间形成使用卡槽(733);所述推进件(72)内还设有防脱卡凸(723);所述旋转内芯(73)的前端与笔芯(4)的尾端相互抵触;

所述旋转内芯(73)通过契合凸台(732)和卡凸(7321)塞入推进件(72)内,所述卡凸(7321)通过防脱卡凸(723)后,不易脱离,则旋转内芯(73)和推进件(72)的组装完成;此时将组装后的旋转推进件,以内套筒(71)的封闭环凸(712)为上,自下而上的装入内套筒(71)内;

当处于不使用状态时,所述切换凸台(731)位于活动直槽(713)内;则通过挤压推进件(72),则推进导向坡(7221)会持续抵触使用导向坡(7311),此时,使用导向坡(7311)和推进导向坡(7221)为半接触状态,并且迫使旋转内芯(73)不断上移,则当切换凸台(731)脱离活动直槽(713)的配合范围后,所述使用导向坡(7311)则和推进导向坡(7221)完全配合,则迫使旋转内芯(73)发生一定幅度的自转,从而使得使用导向坡(7311)又和转换坡(7111)发生了半接触,当松开对推进件(72)的挤压时,受到复位弹簧(41)的作用力会导致旋转内芯(73)复位,但此时使用导向坡(7311)已经和转换坡(7111)发生了半接触,故而,会直接导致旋转内芯(73)进一步自旋,从而切换凸台(731)卡于支撑凸杆(711)的顶端,则此时为短配合状态,即为使用状态,笔芯(4)的笔尖保持露出前杆(1)的状态,而此时,若再通过挤压推进件(72),则此刻的推进导向坡(7221)会持续抵触脱卡导向坡(7312),此时,推进导向坡(7221)和脱卡导向坡(7312)之间为半接触状态,并且迫使旋转内芯(73)不断上移,则当切换凸台(731)脱离活动直槽(713)的配合范围后,所述脱卡导向坡(7312)则和推进导向坡(7221)完全配合,则迫使旋转内芯(73)发生一定幅度的自转,从而使得使用导向坡(7311)脱离了转换坡(7111)的抵触,而脱卡导向坡(7312)又和转换坡(7111)发生了半接触,当松开对推进件(72)的挤压时,受到复位弹簧(41)的作用力会导致推进件(72)复位,但此时脱卡导向坡(7312)已经和转换坡(7111)发生了半接触,故而,会直接导致旋转内芯(73)进一步自旋,从而切换凸台(731)脱离了和支撑凸杆(711)的抵触,再次滑入了活动直槽(713)内,则此时为长配合状态,即为不使用状态,笔芯尖保持收回在前杆(1)内的状态。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筒反复复位笔,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套筒(71)和调节内旋件(47)之间还设有推动弹簧(74);所述推动弹簧用于使其后笔杆组件和正压弹力复位笔分离。

说明书 :

一种筒反复复位笔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笔,特别涉及一种筒反复复位笔。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市面上的笔具种类繁多,外观也各有千秋;而人们主要使用的还是带盖笔和按压笔;主要因为,其结构设计稳定,使用便捷;而其他新型笔虽然被设计出来,但在便捷性;舒适性和稳定性等方面还是不如这两款主要笔型;虽然目前按压笔的操作方式,已经非常的简单了,并且,操作稳定;但是,我们就算选择目前操作方式,最为快捷的按压笔而言,其操作方式仍然需要两三个动作,具体如下:
[0003] 若拿起的姿势是写字状态,则:1、需要先旋转笔,使其大拇指对着摁钮;2、然后下摁;3、再旋转笔,变回正常写字姿势;若拿起的姿势是摁压状态,则:1、直接下摁,2、旋转笔,变回正常写字姿势;首先,上述方法,都离不开旋转笔,而旋转笔耗费的时间大约在1 2秒,~按照正常的操作速度,最少需要2秒以上的时间;其次,拿起直接就是摁压状态,对笔的摆放要求很高;在拿起的过程,手指需要多次调整姿势。同时,现在的笔不具备自锁功能,长距离和长时间携带是容易油墨污染背包;而且更换笔芯较为不便,需要旋转很多圈,方可更换。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的发明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笔具上述的问题,提供一种筒反复复位笔和一种全新的笔具的操作方式。
[0005]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0006] 一种筒反复复位笔,包括前杆、后笔杆组件、笔芯、复位弹簧、调节内旋件和复位机芯;所述复位弹簧和笔芯的前部皆位于前杆杆体内,所述复位弹簧卡于笔芯前部和前杆前内侧之间;上述复位弹簧、笔芯和复位机芯依次装入前杆内,所述笔芯尾端和复位机芯相抵触;所述复位机芯和前杆产生卡合,使其不易脱出前杆,从而组成正压弹力复位笔组件;复位机芯至少由固定壳和内部位移装置组成,所述内部位移装置和固定壳之间至少具有两种位置关系稳定的形态变化;其具体位置形态变化为短配合和长配合,所述短配合时复位机芯固定壳底端到内部位移装置顶端的距离和长配合时复位机芯固定壳底端到内部位移装置顶端的距离的差值,等于笔芯其露出和收入前杆的差值;使用状态时,则复位机芯处于短配合状态,则此时,内部位移装置离前杆的出芯孔较近,其具体距离为笔芯其总长减去使用状态笔芯外露出芯孔的距离;不使用状态时,则复位机芯处于长配合状态,则此时,内部位移装置离前杆的出芯孔较近,其具体距离为笔芯其总长加上不使用状态笔芯笔尖隐藏于前杆内时,距离出芯孔的距离;所述复位机芯其另一端螺纹装配于调节内旋件内;所述前杆部分套接于后笔杆组件内;所述调节内旋件螺纹装配于后笔杆组件的内部尾端;则所述后笔杆组件通过调节内旋件和所述正压弹力复位笔组件之间完成装配;使用时则可以通过手的虎口部分夹持住后笔杆组件,然后食指和中指夹持住前杆的前端,压缩前杆使其往虎口部分靠拢,复位机芯发生长短配合的切换,从而切换其正压弹力复位笔的配合形态。
[0007] 作为优选:前杆上设有自锁凹槽;自锁凹槽由安装槽区、自锁槽区和直滑槽组成;后笔杆组件上还设有自锁卡点;自锁卡点通过安装槽区,快速进入自锁凹槽内;直滑槽其靠近自锁槽区端为末端,而另一端则为前端;当使用状态时,则自锁卡点位于靠近直滑槽的前端处,但距离前端仍保持有一个足够复位机芯切换状态的距离,以便复位机芯状态的切换;
当不使用时,则自锁卡点位于靠近直滑槽的末端,但距离末端仍保持0.1 2mm的距离;避免~
自锁卡点误入自锁槽区。
[0008] 作为优选:后笔杆组件由旋转中杆和后笔筒组成,后笔筒和旋转中杆相互套合,使其不可分离,但可自由旋转;自锁卡点具体位于后笔杆组件的后笔筒上;前杆上设有若干个竹节外杆;竹节外杆之间留有滑动间隙;而旋转中杆的前端延伸设有与竹节外杆数量一致的竹节内杆,竹节内杆滑动于滑动间隙内,使其和竹节外杆交错排布接触;且确保后笔筒仍可相对于前杆进行任意旋转,从而使得自锁卡点仍可通过旋转,进出前杆上的自锁槽区。
[0009] 作为优选:复位机芯和前杆之间还设有装配环和固定环;装配环固定于前杆的尾部;固定环固定于复位机芯的一端;装配环和固定环必定有一个为永磁体或具有磁性的物质制成,若另一个不为永磁体或具有磁性的物质制成,则由可被磁吸的物质制成;且通过装配环和固定环吸附装配后,装配环和固定环相互吸附,上下分离需要外力,使得复位机芯整体相对于前杆更加流畅的旋转。
[0010] 作为优选:前杆上还设有与竹节外杆数量一致的卡位竹节;卡位竹节和竹节外杆保持在同一水平线上;卡位竹节和竹节外杆之间还设有书写套;旋转中杆其竹节内杆的上端还设有虎口套;前杆的卡位竹节的前端还设有夹持套;夹持套、虎口套和书写套采用硅胶、橡胶、树脂、合成材料、纤维、复合材料或新型材料制成。
[0011] 作为优选:复位机芯包括滑动复位筒和复位伸缩杆;滑动复位筒等于上述固定壳;复位伸缩杆等于上述内部位移装置;
[0012] 滑动复位筒两侧设有使用槽孔和未使用槽孔,其筒内还设有配合内筒;滑动复位筒上的使用槽孔和未使用槽孔之间还设有复位三角凸台;未使用槽孔靠近使用槽孔端还设有切换使用坡;使用槽孔靠近配合内筒端还设有切换配合坡;
[0013] 复位伸缩杆尾端设有外螺纹,外螺纹与调节内旋件的内螺纹相配合,前端分别延伸设有两根配合杆和若干根笔芯支撑杆;配合杆的末端还设有卡合钩台,两个卡合钩台其中一根上设有配合凹槽,则另一根上设有配合卡点;
[0014] 卡合钩台位于未使用槽孔时,则处于不使用状态,当通过外力挤压后笔杆组件和前杆使其卡合钩台,通过切换使用坡进入使用槽孔时,则处于使用状态;当再通过外力挤压后笔杆组件和前杆;使其卡合钩台进入配合凹槽时,则配合凹槽和配合卡点同时进入配合内筒后,则会相互卡合,当外力消失后,则卡合钩台经过使用槽孔时,不会与之卡合;而通过使用槽孔后,随后经过复位三角凸台时,则配合凹槽和配合卡点的卡合被复位三角凸台分离,此时,分离后的卡合钩台则可以进入未使用槽孔,使其恢复到不使用状态;
[0015] 复位三角凸台其两侧设有从底部到顶,逐渐递减的斜坡;可以更好的帮助配合凹槽和配合卡点的卡合被复位三角凸台分离;配合凹槽和配合卡点其具体分离位置,最佳位于使用槽孔和未使用槽孔之间;笔芯支撑杆之间设有三角凸台滑动间隙,避免复位三角凸台影响复位伸缩杆在滑动复位筒内滑动;而笔芯支撑杆其长度长于配合杆,使其可以穿过切换配合坡,和笔芯的尾端产生抵触;为笔芯提供支撑。
[0016] 作为优选:两个卡合钩台其中一个上设有第一磁配件,另一个上设有第二磁配件;第一磁配件和第二磁配件必定有一个为永磁体或具有磁性的物质制成,若另一个不为永磁体或具有磁性的物质制成,则由可被磁吸的物质制成;当卡合钩台进入配合内筒后,则第一磁配件和第二磁配件会产生磁配合,而回落经过使用槽孔时,不会与之卡合;而通过使用槽孔后,随后经过复位三角凸台时,则会被分离,从而进入未使用槽孔。
[0017] 作为优选:复位机芯包括外部套环、内旋件、锁止件和中心轴体;外部套环等于上述固定壳;内旋件、锁止件和中心轴体组合后形成内旋轴件,内旋轴件等于上述内部位移装置;中心轴体尾端设有外螺纹,外螺纹与调节内旋件的内螺纹相配合,前端设有外径等于锁止件外径的笔芯抵触台,中部设有契合环台,契合环台被若干个切割间隙分成多份;被切割后的契合环台则具有一定的形变能力,可以穿过内旋件;契合环台其上端设有安装辅助坡;以便于其穿过内旋件;外部套环和内旋件皆为中空套筒;外部套环的内筒内设有1至多个内卡台;内旋件表面设有与内卡台数量一致的配合凹槽,配合凹槽内还设有使用凸台;配合凹槽前端设有锁止切入槽;锁止件上设有与锁止切入槽数量一致的延伸锁止凸台;锁止件在内卡台通过锁止切入槽进入配合凹槽后,通过延伸锁止凸台封闭锁止切入槽;防止内卡台脱离配合凹槽同时也防止内旋件脱离外部套环;而当锁止件卡入内旋件后,再通过中心轴体由锁止件端,自下而上穿过与锁止件组合后的内旋件,当契合环台穿过内旋件时,则会恢复原状,与内旋件形成卡合,此时,整个复位机芯则组装完成;
[0018] 配合凹槽、使用凸台和锁止件之间形成的封闭环槽,通过功能不同划分为不使用静置区、使用滑槽、状态切换槽和恢复弯槽;使用凸台上设有切换滑坡和防脱凸台;切换滑坡和防脱凸台之间形成使用静置槽;内旋件上还设有使用切换坡和不使用切换坡;使用切换坡和不使用切换坡之间还设有止动限位台;
[0019] 内卡台位于不使用静置区时,则处于不使用状态,当通过外力挤压后笔杆组件和前杆时,则内卡台通过使用滑槽和使用切换坡进入状态切换槽后,被止动限位台阻挡,无法继续移动;此时,外力消失,则复位弹簧会迫使内卡台回落,而此时回落,则无法回到使用滑槽,而是通过切换滑坡进入使用静置槽;当内卡台位于使用静置槽时,则此时处于使用状态;当通过再外力挤压后笔杆组件和前杆时,则内卡台再次进入状态切换槽,通过不使用切换坡进入恢复弯槽;此时,外力消失,则复位弹簧会再次迫使内卡台回落,而此时回落,则无法回到状态切换槽,而是通过恢复弯槽重新回到不使用静置区;当外力再次产生,则重复上述操作。
[0020] 作为优选:复位机芯包括内套筒、推进件和旋转内芯;内套筒等于上述固定壳;上述旋转内芯73等于上述内部位移装置;
[0021] 内套筒为中空套筒,且内部设有若干个支撑凸杆;支撑凸杆的末端设有封闭环凸;支撑凸杆之间还设有活动直槽支撑凸杆的前端设有转换坡;推进件尾端设有外螺纹,外螺纹与调节内旋件的内螺纹相配合,前端设有与支撑凸杆数量一致的滑块和推进导向尖凸,推进导向尖凸两侧设有推进导向坡;旋转内芯尾端设有两条不接触,留有间隙的契合凸台;
契合凸台的顶端还设有卡凸,中端设有与支撑凸杆数量一致的切换凸台,切换凸台之间留有支撑间隙,支撑凸杆滑动于支撑间隙中,切换凸台上设有使用导向坡和脱卡导向坡;使用导向坡和脱卡导向坡之间形成使用卡槽;推进件内还设有防脱卡凸;旋转内芯的前端与笔芯的尾端相互抵触;旋转内芯通过契合凸台和卡凸塞入推进件内,卡凸通过防脱卡凸后,不易脱离,则旋转内芯和推进件的组装完成;此时将组装后的旋转推进件,以内套筒的封闭环凸为上,自下而上的装入内套筒内;
[0022] 当处于不使用状态时,切换凸台位于活动直槽内;则通过挤压推进件,则推进导向坡会持续抵触使用导向坡,此时,使用导向坡和推进导向坡为半接触状态,并且迫使旋转内芯不断上移,则当切换凸台脱离活动直槽的配合范围后,使用导向坡则和推进导向坡完全配合,则迫使旋转内芯发生一定幅度的自转,从而使得使用导向坡又和转换坡发生了半接触,当松开对推进件的挤压时,受到复位弹簧的作用力会导致旋转内芯复位,但此时使用导向坡已经和转换坡发生了半接触,故而,会直接导致旋转内芯进一步自旋,从而切换凸台卡于支撑凸杆的顶端,则此时为短配合状态,即为使用状态,笔芯的笔尖保持露出前杆的状态,
[0023] 而此时,若再通过挤压推进件,则此刻的推进导向坡会持续抵触脱卡导向坡,此时,推进导向坡和脱卡导向坡之间为半接触状态,并且迫使旋转内芯不断上移,则当切换凸台脱离活动直槽的配合范围后,脱卡导向坡则和推进导向坡完全配合,则迫使旋转内芯发生一定幅度的自转,从而使得使用导向坡脱离了转换坡的抵触,而脱卡导向坡又和转换坡发生了半接触,当松开对推进件的挤压时,受到复位弹簧的作用力会导致推进件复位,但此时脱卡导向坡已经和转换坡发生了半接触,故而,会直接导致旋转内芯进一步自旋,从而切换凸台脱离了和支撑凸杆的抵触,再次滑入了活动直槽内,则此时为长配合状态,即为不使用状态,笔芯尖保持收回在前杆内的状态。
[0024] 作为进一步优选:内套筒和调节内旋件之间还设有推动弹簧;推动弹簧用于使其后笔杆组件和正压弹力复位笔分离;因为,当切换凸台卡于支撑凸杆的顶端时,此时,推进件在活动直槽内处于任意上下活动状态,而推进件是后笔杆组件和正压弹力复位笔之间的连接纽带,当推进件处于任意上下活动状态时,则后笔杆组件和正压弹力复位笔之间会上下任意晃动,增加推动弹簧,则可防止后笔杆组件和正压弹力复位笔上下任意晃动,使其更具使用稳定性,贴合人们的使用需求。
[0025]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后笔杆组件的尾部还可增设尾盖和挂钩。
[0026] 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27] 一、提供更加人性化、便捷、稳定和科学的操作方式;
[0028] 二、具备自锁功能,可以达到锁住结构,便于携带的问题;
[0029] 三、更换笔芯更直接,拔出即可;
[0030] 四、具有更好的避震性,磁吸不怕震动导致笔具结构分离;
[0031] 五、具有多种复位机芯结构,使其操作的细节会根据复位机芯的不同而有所变化;可适应多数人群;
[0032] 六、采用更具人性化的竹节捏握外形,可以用于矫正握姿,当过度握前或握后,则会感觉不适,提醒人们改变书写的握姿;同时,提升外观,使其更具科技感。

附图说明

[0033]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立体图。
[0034]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主视图。
[0035]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前杆主视图。
[0036]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后笔杆组件立体剖面图。
[0037]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立体剖面图。
[0038] 图6为本发明图5的A处局部放大图。
[0039]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立体爆炸图。
[0040]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复位伸缩杆的剖面图。
[0041]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滑动复位筒的剖面图。
[0042]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立体剖面图。
[0043] 图11为本发明图10的B处局部放大图。
[0044]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立体爆炸图。
[0045]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复位机芯立体爆炸图。
[0046]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内旋件的主视图。
[0047] 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复位机芯主视图。
[0048] 图16为本发明实施例3的立体剖面图。
[0049] 图17为本发明图16的C处局部放大图。
[0050] 图18为本发明实施例3的立体爆炸图。
[0051] 图19为本发明实施例3的复位机芯立体爆炸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52]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
[0053] 实施例1:
[0054] 如图1 9所示的一种筒反复复位笔,包括前杆1、后笔杆组件、笔芯4、复位弹簧41、~调节内旋件47和复位机芯。上述复位弹簧41和笔芯4皆位于前杆1杆体内,上述复位弹簧41具体卡于笔芯4和前杆1之间。上述复位弹簧41、笔芯4和复位机芯依次装入前杆1内,上述笔芯4尾端和复位机芯相抵触。上述复位机芯和前杆1产生卡合,使其不易脱出前杆1,从而组成正压弹力复位笔。所述正压弹力复位笔,其具有两种形态,即使用状态和不使用状态,其具体区别、形态转化过程和形态变化原理如下:
[0055] 具体区别在于:使用状态,则笔芯4其笔尖,此时保持露出前杆1的状态。而不使用状态,则笔芯4其笔尖,此时隐藏于前杆1内。形态变化原理主要由复位机芯决定,而复位机芯其原理如下:复位机芯至少由固定壳和内部位移装置组成,上述内部位移装置和固定壳之间至少具有两种位置关系稳定的形态变化。其具体位置形态变化为短配合和长配合,上述短配合时复位机芯固定壳底端到内部位移装置顶端的距离和长配合时复位机芯固定壳底端到内部位移装置顶端的距离的差值,等于笔芯4其露出和收入前杆1的差值。
[0056] 形态转变过程:1、使用状态时,则复位机芯处于短配合状态,则此时,内部位移装置离前杆1的出芯孔较近,其具体距离为笔芯4其总长减去使用状态笔芯4外露出芯孔的距离。2、不使用状态时,则复位机芯处于长配合状态,则此时,内部位移装置离前杆1的出芯孔较近,其具体距离为笔芯4其总长加上不使用状态笔芯4笔尖隐藏于前杆1内时,距离出芯孔的距离。
[0057] 上述复位机芯其另一端螺纹装配于调节内旋件47内。上述前杆1部分套接于后笔杆组件内。上述调节内旋件47螺纹装配于后笔杆组件的内部尾端。则上述后笔杆组件通过调节内旋件47和上述正压弹力复位笔之间完成装配,使其可以反向操作。则可以通过手的虎口部分夹持住后笔杆组件,然后食指和中指夹持住前杆1的前端,使其往虎口部分靠拢,从而使其复位机芯发生长短配合的切换,从而切换其正压弹力复位笔的配合形态。
[0058] 为了使得笔具可以满足外出携带的要求,使其面对外出携带时,复杂多变的环境,更具稳定性;上述前杆1上设有自锁凹槽11。上述自锁凹槽11由安装槽区111、自锁槽区113和直滑槽114组成。上述后笔杆组件上还设有自锁卡点31。上述自锁卡点31通过安装槽区111,快速进入自锁凹槽11内。上述直滑槽114其靠近自锁槽区113端为末端,而另一端则为前端。当使用状态时,则自锁卡点31位于靠近直滑槽114的前端处,但距离前端仍保持有一个足够复位机芯切换状态的距离,以便复位机芯状态的切换。当不使用时,则自锁卡点31位于靠近直滑槽114的末端,但距离末端仍保持0.1 2mm的距离。避免自锁卡点31误入自锁槽~
区113。
[0059] 为了使其外观更具科技感,并且矫正握姿,让人们的握姿更具科学;上述后笔杆组件由旋转中杆2和后笔筒3组成,上述后笔筒3和旋转中杆2相互套合,使其不可分离,但可自由旋转。上述自锁卡点31具体位于后笔杆组件的后笔筒3上。上述前杆1上设有若干个竹节外杆12。上述竹节外杆12之间留有滑动间隙。而上述旋转中杆2的前端延伸设有与竹节外杆12数量一致的竹节内杆211,上述竹节内杆211滑动于滑动间隙内,使其和竹节外杆12交错排布接触。且确保后笔筒3仍可相对于前杆1进行任意旋转,从而使得自锁卡点31仍可通过旋转,进出前杆1上的自锁槽区113。
[0060] 为了快速更换笔芯,并且确保足够的稳定性,结构不易分离,还可更好的避震;上述复位机芯和前杆1之间还设有装配环48和固定环49。上述装配环48固定于前杆1的尾部。上述固定环49固定于复位机芯的一端。上述装配环48和固定环49必定有一个为永磁体或具有磁性的物质制成,若另一个不为永磁体或具有磁性的物质制成,则由可被磁吸的物质制成。且通过装配环48和固定环49吸附装配后,上述装配环48和固定环49相互吸附,上下分离需要外力,使得复位机芯整体相对于前杆更加流畅的旋转。
[0061] 为了提高其更好的舒适性,保护手部;上述前杆1上还设有与竹节外杆12数量一致的卡位竹节13。上述卡位竹节13和竹节外杆12保持在同一水平线上。上述卡位竹节13和竹节外杆12之间还设有书写套4c。
[0062] 上述旋转中杆2其竹节内杆21的上端还设有虎口套44。上述前杆1的卡位竹节13的前端还设有夹持套43。
[0063] 上述复位机芯包括滑动复位筒51和复位伸缩杆52。上述滑动复位筒51等于上述固定壳。上述复位伸缩杆52等于上述内部位移装置。
[0064] 上述滑动复位筒51两侧设有使用槽孔512和未使用槽孔511,其筒内还设有配合内筒514。上述滑动复位筒51上的使用槽孔512和未使用槽孔511之间还设有复位三角凸台513。上述未使用槽孔511靠近使用槽孔512端还设有切换使用坡5111。上述使用槽孔512靠近配合内筒514端还设有切换配合坡5121。
[0065] 上述复位伸缩杆52尾端设有外螺纹,上述外螺纹与调节内旋件47的内螺纹相配合,前端分别延伸设有两根配合杆521和若干根笔芯支撑杆522。上述配合杆521的末端还设有卡合钩台5211,上述两个卡合钩台5211其中一根上设有配合凹槽5212,则另一根上设有配合卡点5213。
[0066] 上述卡合钩台5211位于未使用槽孔511时,则处于不使用状态,当通过外力挤压后笔杆组件和前杆1使其卡合钩台5211,通过切换使用坡5111进入使用槽孔512时,则处于使用状态。当再通过外力挤压后笔杆组件和前杆1。使其卡合钩台5211进入配合凹槽5212时,则上述配合凹槽5212和配合卡点5213同时进入配合内筒514后,则会相互卡合,当外力消失后,则卡合钩台5211经过使用槽孔512时,不会与之卡合。而通过使用槽孔512后,随后经过复位三角凸台513时,则上述配合凹槽5212和配合卡点5213的卡合被复位三角凸台513分离,此时,分离后的卡合钩台5211则可以进入未使用槽孔511,使其恢复到不使用状态。
[0067] 上述复位三角凸台513其两侧设有从底部到顶,逐渐递减的斜坡5131。可以更好的帮助配合凹槽5212和配合卡点5213的卡合被复位三角凸台513分离。上述配合凹槽5212和配合卡点5213其具体分离位置,最佳位于使用槽孔512和未使用槽孔511之间。上述笔芯支撑杆522之间设有三角凸台滑动间隙,避免复位三角凸台513影响复位伸缩杆52在滑动复位筒51内滑动。而笔芯支撑杆522其长度长于配合杆521,使其可以穿过切换配合坡5121,和笔芯4的尾端产生抵触。为笔芯4提供支撑。上述两个卡合钩台5211其中一个上设有第一磁配件4a,另一个上设有第二磁配件4b。上述第一磁配件4a和第二磁配件4b必定有一个为永磁体或具有磁性的物质制成,若另一个不为永磁体或具有磁性的物质制成,则由可被磁吸的物质制成。当卡合钩台5211进入配合内筒514后,则第一磁配件4a和第二磁配件4b会产生磁配合,而回落经过使用槽孔512时,不会与之卡合。而通过使用槽孔512后,随后经过复位三角凸台513时,则会被分离,从而进入未使用槽孔511。
[0068] 实施例2:
[0069] 如图1 4和10 15所示的一种筒反复复位笔,包括前杆1、后笔杆组件、笔芯4、复位~ ~弹簧41、调节内旋件47和复位机芯。上述复位弹簧41和笔芯4皆位于前杆1杆体内,上述复位弹簧41具体卡于笔芯4和前杆1之间。上述复位弹簧41、笔芯4和复位机芯依次装入前杆1内,上述笔芯4尾端和复位机芯相抵触。上述复位机芯和前杆1产生卡合,使其不易脱出前杆1,从而组成正压弹力复位笔。上述正压弹力复位笔,其具有两种形态,即使用状态和不使用状态,其具体区别、形态转化过程和形态变化原理如下:
[0070] 具体区别在于:使用状态,则笔芯4其笔尖,此时保持露出前杆1的状态。而不使用状态,则笔芯4其笔尖,此时隐藏于前杆1内。形态变化原理主要由复位机芯决定,而复位机芯其原理如下:复位机芯至少由固定壳和内部位移装置组成,上述内部位移装置和固定壳之间至少具有两种位置关系稳定的形态变化。其具体位置形态变化为短配合和长配合,上述短配合时复位机芯固定壳底端到内部位移装置顶端的距离和长配合时复位机芯固定壳底端到内部位移装置顶端的距离的差值,等于笔芯4其露出和收入前杆1的差值。
[0071] 形态转变过程:使用状态时,则复位机芯处于短配合状态,则此时,内部位移装置离前杆1的出芯孔较近,其具体距离为笔芯4其总长减去使用状态笔芯4外露出芯孔的距离。不使用状态时,则复位机芯处于长配合状态,则此时,内部位移装置离前杆1的出芯孔较近,其具体距离为笔芯4其总长加上不使用状态笔芯4笔尖隐藏于前杆1内时,距离出芯孔的距离。上述复位机芯其另一端螺纹装配于调节内旋件47内。上述前杆1部分套接于后笔杆组件内。上述调节内旋件47螺纹装配于后笔杆组件的内部尾端。则上述后笔杆组件通过调节内旋件47和上述正压弹力复位笔之间完成装配,使其可以反向操作。则可以通过手的虎口部分夹持住后笔杆组件,然后食指和中指夹持住前杆1的前端,使其往虎口部分靠拢,从而使其复位机芯发生长短配合的切换,从而切换其正压弹力复位笔的配合形态。
[0072] 为了使得笔具可以满足外出携带的要求,使其面对外出携带时,复杂多变的环境,更具稳定性;上述前杆1上设有自锁凹槽11。上述自锁凹槽11由安装槽区111、自锁槽区113和直滑槽114组成。上述后笔杆组件上还设有自锁卡点31。上述自锁卡点31通过安装槽区111,快速进入自锁凹槽11内。上述直滑槽114其靠近自锁槽区113端为末端,而另一端则为前端。当使用状态时,则自锁卡点31位于靠近直滑槽114的前端处,但距离前端仍保持有一个足够复位机芯切换状态的距离,以便复位机芯状态的切换。当不使用时,则自锁卡点31位于靠近直滑槽114的末端,但距离末端仍保持0.1 2mm的距离。避免自锁卡点31误入自锁槽~
区113。
[0073] 为了使其外观更具科技感,并且矫正握姿,让人们的握姿更具科学;上述后笔杆组件由旋转中杆2和后笔筒3组成,上述后笔筒3和旋转中杆2相互套合,使其不可分离,但可自由旋转。上述自锁卡点31具体位于后笔杆组件的后笔筒3上。上述前杆1上设有若干个竹节外杆12。上述竹节外杆12之间留有滑动间隙。而上述旋转中杆2的前端延伸设有与竹节外杆12数量一致的竹节内杆211,上述竹节内杆211滑动于滑动间隙内,使其和竹节外杆12交错排布接触。且确保后笔筒3仍可相对于前杆1进行任意旋转,从而使得自锁卡点31仍可通过旋转,进出前杆1上的自锁槽区113。
[0074] 为了快速更换笔芯,并且确保足够的稳定性,结构不易分离,还可更好的避震;上述复位机芯和前杆1之间还设有装配环48和固定环49。上述装配环48固定于前杆1的尾部。上述固定环49固定于复位机芯的一端。上述装配环48和固定环49必定有一个为永磁体或具有磁性的物质制成,若另一个不为永磁体或具有磁性的物质制成,则由可被磁吸的物质制成。且通过装配环48和固定环49吸附装配后,上述装配环48和固定环49相互吸附,上下分离需要外力,使得复位机芯整体相对于前杆更加流畅的旋转。
[0075] 为了提高其更好的舒适性,保护手部;上述前杆1上还设有与竹节外杆12数量一致的卡位竹节13。上述卡位竹节13和竹节外杆12保持在同一水平线上。上述卡位竹节13和竹节外杆12之间还设有书写套4c。
[0076] 上述旋转中杆2其竹节内杆21的上端还设有虎口套44。
[0077] 上述前杆1的卡位竹节13的前端还设有夹持套43。
[0078] 上述复位机芯包括外部套环61、内旋件62、锁止件63和中心轴体64。上述外部套环61等于上述固定壳。上述内旋件62、锁止件63和中心轴体64组合后形成内旋轴件,上述内旋轴件等于上述内部位移装置。
[0079] 上述中心轴体64尾端设有外螺纹,上述外螺纹与调节内旋件47的内螺纹相配合,前端设有外径等于锁止件63外径的笔芯抵触台643,中部设有契合环台641,上述契合环台641被若干个切割间隙642分成多份。被切割后的契合环台641则具有一定的形变能力,可以穿过内旋件62。上述契合环台641其上端设有安装辅助坡6411。以便于其穿过内旋件62。上述外部套环61和内旋件62皆为中空套筒。上述外部套环61的内筒内设有1至多个内卡台
611。上述内旋件62表面设有与内卡台611数量一致的配合凹槽621,上述配合凹槽621内还设有使用凸台622。上述配合凹槽621前端设有锁止切入槽6211。上述锁止件63上设有与锁止切入槽6211数量一致的延伸锁止凸台631。上述锁止件63在内卡台611通过锁止切入槽
6211进入配合凹槽621后,通过延伸锁止凸台631封闭锁止切入槽6211。防止内卡台611脱离配合凹槽621同时也防止内旋件62脱离外部套环61。而当锁止件63卡入内旋件62后,再通过中心轴体64由锁止件63端,自下而上穿过与锁止件63组合后的内旋件62,当契合环台641穿过内旋件62时,则会恢复原状,与内旋件62形成卡合,此时,整个复位机芯则组装完成。
[0080] 上述配合凹槽621、使用凸台622和锁止件63之间形成的封闭环槽,通过功能不同划分为不使用静置区6212、使用滑槽6215、状态切换槽6213和恢复弯槽6214。上述使用凸台622上设有切换滑坡6221和防脱凸台6222。上述切换滑坡6221和防脱凸台6222之间形成使用静置槽6223。上述内旋件62上还设有使用切换坡623和不使用切换坡624。上述使用切换坡623和不使用切换坡624之间还设有止动限位台625。
[0081] 上述内卡台611位于不使用静置区6212时,则处于不使用状态,当通过外力挤压后笔杆组件和前杆1时,则内卡台611通过使用滑槽6215和使用切换坡623进入状态切换槽6213后,被止动限位台625阻挡,无法继续移动。此时,外力消失,则复位弹簧41会迫使内卡台611回落,而此时回落,则无法回到使用滑槽6215,而是通过切换滑坡6221进入使用静置槽6223。当内卡台611位于使用静置槽6223时,则此时处于使用状态。当通过再外力挤压后笔杆组件和前杆1时,则内卡台611再次进入状态切换槽6213,通过不使用切换坡624进入恢复弯槽6214。此时,外力消失,则复位弹簧41会再次迫使内卡台611回落,而此时回落,则无法回到状态切换槽6213,而是通过恢复弯槽6214重新回到不使用静置区6212。当外力再次产生,则重复上述操作。
[0082] 实施例3:
[0083] 如图1 4和16 19所示的一种筒反复复位笔,包括前杆1、后笔杆组件、笔芯4、复位~ ~弹簧41、调节内旋件47和复位机芯。上述复位弹簧41和笔芯4皆位于前杆1杆体内,上述复位弹簧41具体卡于笔芯4和前杆1之间。上述复位弹簧41、笔芯4和复位机芯依次装入前杆1内,上述笔芯4尾端和复位机芯相抵触。上述复位机芯和前杆1产生卡合,使其不易脱出前杆1,从而组成正压弹力复位笔。
[0084] 上述正压弹力复位笔,其具有两种形态,即使用状态和不使用状态,其具体区别、形态转化过程和形态变化原理如下:
[0085] 具体区别在于:使用状态,则笔芯4其笔尖,此时保持露出前杆1的状态。而不使用状态,则笔芯4其笔尖,此时隐藏于前杆1内。
[0086] 形态变化原理主要由复位机芯决定,而复位机芯其原理如下:
[0087] 复位机芯至少由固定壳和内部位移装置组成,上述内部位移装置和固定壳之间至少具有两种位置关系稳定的形态变化。其具体位置形态变化为短配合和长配合,上述短配合时复位机芯固定壳底端到内部位移装置顶端的距离和长配合时复位机芯固定壳底端到内部位移装置顶端的距离的差值,等于笔芯4其露出和收入前杆1的差值。
[0088] 形态转变过程:
[0089] 1、使用状态时,则复位机芯处于短配合状态,则此时,内部位移装置离前杆1的出芯孔较近,其具体距离为笔芯4其总长减去使用状态笔芯4外露出芯孔的距离。
[0090] 2、不使用状态时,则复位机芯处于长配合状态,则此时,内部位移装置离前杆1的出芯孔较近,其具体距离为笔芯4其总长加上不使用状态笔芯4笔尖隐藏于前杆1内时,距离出芯孔的距离。
[0091] 上述复位机芯其另一端螺纹装配于调节内旋件47内。上述前杆1部分套接于后笔杆组件内。上述调节内旋件47螺纹装配于后笔杆组件的内部尾端。则上述后笔杆组件通过调节内旋件47和上述正压弹力复位笔之间完成装配,使其可以反向操作。则可以通过手的虎口部分夹持住后笔杆组件,然后食指和中指夹持住前杆1的前端,使其往虎口部分靠拢,从而使其复位机芯发生长短配合的切换,从而切换其正压弹力复位笔的配合形态。
[0092] 为了使得笔具可以满足外出携带的要求,使其面对外出携带时,复杂多变的环境,更具稳定性;上述前杆1上设有自锁凹槽11。上述自锁凹槽11由安装槽区111、自锁槽区113和直滑槽114组成。上述后笔杆组件上还设有自锁卡点31。上述自锁卡点31通过安装槽区111,快速进入自锁凹槽11内。上述直滑槽114其靠近自锁槽区113端为末端,而另一端则为前端。当使用状态时,则自锁卡点31位于靠近直滑槽114的前端处,但距离前端仍保持有一个足够复位机芯切换状态的距离,以便复位机芯状态的切换。当不使用时,则自锁卡点31位于靠近直滑槽114的末端,但距离末端仍保持0.1 2mm的距离。避免自锁卡点31误入自锁槽~
区113。
[0093] 为了使其外观更具科技感,并且矫正握姿,让人们的握姿更具科学;上述后笔杆组件由旋转中杆2和后笔筒3组成,上述后笔筒3和旋转中杆2相互套合,使其不可分离,但可自由旋转。上述自锁卡点31具体位于后笔杆组件的后笔筒3上。上述前杆1上设有若干个竹节外杆12。上述竹节外杆12之间留有滑动间隙。而上述旋转中杆2的前端延伸设有与竹节外杆12数量一致的竹节内杆211,上述竹节内杆211滑动于滑动间隙内,使其和竹节外杆12交错排布接触。且确保后笔筒3仍可相对于前杆1进行任意旋转,从而使得自锁卡点31仍可通过旋转,进出前杆1上的自锁槽区113。
[0094] 为了快速更换笔芯,并且确保足够的稳定性,结构不易分离,还可更好的避震;上述复位机芯和前杆1之间还设有装配环48和固定环49。上述装配环48固定于前杆1的尾部。上述固定环49固定于复位机芯的一端。上述装配环48和固定环49必定有一个为永磁体或具有磁性的物质制成,若另一个不为永磁体或具有磁性的物质制成,则由可被磁吸的物质制成。且通过装配环48和固定环49吸附装配后,上述装配环48和固定环49相互吸附,上下分离需要外力,使得复位机芯整体相对于前杆更加流畅的旋转。
[0095] 为了提高其更好的舒适性,保护手部;上述前杆1上还设有与竹节外杆12数量一致的卡位竹节13。上述卡位竹节13和竹节外杆12保持在同一水平线上。上述卡位竹节13和竹节外杆12之间还设有书写套4c。
[0096] 上述旋转中杆2其竹节内杆21的上端还设有虎口套44。上述前杆1的卡位竹节13的前端还设有夹持套43。
[0097] 上述复位机芯包括内套筒71、推进件72和旋转内芯73。上述内套筒71等于上述固定壳。上述旋转内芯73等于上述内部位移装置。
[0098] 上述内套筒71为中空套筒,且内部设有若干个支撑凸杆711。上述支撑凸杆711的末端设有封闭环凸712。上述支撑凸杆711之间还设有活动直槽713上述支撑凸杆711的前端设有转换坡7111。上述推进件72尾端设有外螺纹,上述外螺纹与调节内旋件47的内螺纹相配合,前端设有与支撑凸杆711数量一致的滑块721和推进导向尖凸722,上述推进导向尖凸722两侧设有推进导向坡7221。上述旋转内芯73尾端设有两条不接触,留有间隙的契合凸台
732。上述契合凸台732的顶端还设有卡凸7321,中端设有与支撑凸杆711数量一致的切换凸台731,上述切换凸台731之间留有支撑间隙,上述支撑凸杆711滑动于支撑间隙中,上述切换凸台731上设有使用导向坡7311和脱卡导向坡7312。上述使用导向坡7311和脱卡导向坡
7312之间形成使用卡槽733。上述推进件72内还设有防脱卡凸723。上述旋转内芯73的前端与笔芯4的尾端相互抵触。
[0099] 上述旋转内芯73通过契合凸台732和卡凸7321塞入推进件72内,上述卡凸7321通过防脱卡凸723后,不易脱离,则旋转内芯73和推进件72的组装完成。此时将组装后的旋转推进件,以内套筒71的封闭环凸712为上,自下而上的装入内套筒71内。
[0100] 当处于不使用状态时,上述切换凸台731位于活动直槽713内。则通过挤压推进件72,则推进导向坡7221会持续抵触使用导向坡7311,此时,使用导向坡7311和推进导向坡
7221为半接触状态,并且迫使旋转内芯73不断上移,则当切换凸台731脱离活动直槽713的配合范围后,上述使用导向坡7311则和推进导向坡7221完全配合,则迫使旋转内芯73发生一定幅度的自转,从而使得使用导向坡7311又和转换坡7111发生了半接触,当松开对推进件72的挤压时,受到复位弹簧41的作用力会导致旋转内芯73复位,但此时使用导向坡7311已经和转换坡7111发生了半接触,故而,会直接导致旋转内芯73进一步自旋,从而切换凸台
731卡于支撑凸杆711的顶端,则此时为短配合状态,即为使用状态,笔芯4的笔尖保持露出前杆1的状态,
[0101] 而此时,若再通过挤压推进件72,则此刻的推进导向坡7221会持续抵触脱卡导向坡7312,此时,推进导向坡7221和脱卡导向坡7312之间为半接触状态,并且迫使旋转内芯73不断上移,则当切换凸台731脱离活动直槽713的配合范围后,上述脱卡导向坡7312则和推进导向坡7221完全配合,则迫使旋转内芯73发生一定幅度的自转,从而使得使用导向坡7311脱离了转换坡7111的抵触,而脱卡导向坡7312又和转换坡7111发生了半接触,当松开对推进件72的挤压时,受到复位弹簧41的作用力会导致推进件72复位,但此时脱卡导向坡
7312已经和转换坡7111发生了半接触,故而,会直接导致旋转内芯73进一步自旋,从而切换凸台731脱离了和支撑凸杆711的抵触,再次滑入了活动直槽713内,则此时为长配合状态,即为不使用状态,笔芯尖保持收回在前杆1内的状态。
[0102] 作为进一步优选:上述内套筒71和调节内旋件47之间还设有推动弹簧74。上述推动弹簧用于使其后笔杆组件和正压弹力复位笔分离。因为,当切换凸台731卡于支撑凸杆711的顶端时,此时,推进件72在活动直槽713内处于任意上下活动状态,而推进件72是后笔杆组件和正压弹力复位笔之间的连接纽带,当推进件72处于任意上下活动状态时,则后笔杆组件和正压弹力复位笔之间会上下任意晃动,增加推动弹簧74,则可防止后笔杆组件和正压弹力复位笔上下任意晃动,使其更具使用稳定性,贴合人们的使用需求。
[0103] 实施例具体区别说明:
[0104] 1、由于实施例3其使用状态时,其推进件会上下任意滑动,虽然通过推动弹簧,确保了后笔杆组件和正压弹力复位笔之间的稳定性,但也导致了无论处于使用状态和不使用状态,后笔杆组件和正压弹力复位笔之间的配合距离保持不变;故此,无论处于使用状态和不使用状态,实施例3的笔,从外观上看,不看笔芯的笔尖是否露出的话,其外观毫无变化;
[0105] 2、如1,实施例3相对于实施例1和实施例2,同等结构下,在无书写套时,其书写时可握的范围还会小于实施例1和实施例2;因为,实施例1和实施例2在使用状态时,其复位机芯为短距离状态,则外部后笔杆组件和正压弹力复位笔之间的距离也会发生缩短;则后笔杆组件和正压弹力复位笔之间的匹配度会更高,则竹节外杆和竹节内杆的匹配度也会更高,则可提供握的长度则会增大。
[0106] 3、实施例2和实施例3都必须依次拆解和组装;因为其结构皆为刚性设计,采用环环相套的模式;而实施例1则可以通过拔的方式,让复位机芯的滑动复位筒和复位伸缩杆分离,使其卡合弯台脱离未使用槽孔即可。
[0107] 进一步的补充:
[0108] 上述三个实施例,其后笔杆组件的尾部皆可增设尾盖46和挂钩45,所述挂钩45和后笔杆组件相互套接,上述尾盖46镶入后笔杆组件内,用于遮挡调节内旋件47,上述调节内旋件47可用于调节正压弹力复位笔和后笔杆组件之间的配合距离,即两者配合后的总长;当无书写套时,可用于调节竹节外杆和竹节内杆的配合程度,即手握部分的长度;还可调节外观效果。
[0109] 对于实施例3而言,还有便是调节正压弹力复位笔和调节内旋件之间的推动弹簧的弹力值,推动弹簧的长度越长,则正压弹力复位笔和后笔杆组件的挤压所需力度越小。
[0110]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