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GNSS双天线的高铁桥墩变形监测的方法与装置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911365313.6

文献号 : CN111006578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王庆余学祥严超张昊张波许九靖

申请人 : 东南大学安徽理工大学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GNSS双天线的高铁桥墩变形监测的方法,通过利用两个天线的观测量,增加了GNSS卫星的可用性和改善了GNSS卫星的几何分布,而且从天线的冗余观测量可以很好地削弱主天线上的多路径效应,再利用两个天线间的几何关系这一约束条件,从而有效地提高了模糊度解算的可靠性,增加了模糊度固定的成功率。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基于GNSS双天线的高铁桥墩变形监测方法的装置,GNSS基准站用于GNSS定位中的差分参考站,为监测站设备提供差分数据,并通过通讯设备进行播发;GNSS双天线监测装置可接收GNSS基准站差分数据并进行差分定位,并以此来求解高铁桥墩的变形参数。

权利要求 :

1.一种基于GNSS双天线的高铁桥墩变形监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GNSS主天线和GNSS从天线分别安装在固定长度钢板的两端,并通过馈线分别与GNSS主接收机和GNSS从接收机相连接,并将钢板安装在高铁桥墩上;GNSS主天线和GNSS从天线在下面简称为主天线和从天线;GNSS基准站通过通讯链路向GNSS双天线发送差分改正数据,GNSS双天线接收差分改正数据并进行差分定位,并以此来监测高铁桥墩的步骤具体如下:步骤1、获取主天线R1和从天线R2的初始坐标(x1,y1,z1)、(x2,y2,z2),并确定主从天线之间的基线矢量 x1、y1、z1分别为主天线R1在WGS84坐标系下X轴、Y轴、Z轴上的初始坐标,x2、y2、z2分别为从天线R2在WGS84坐标系下X轴、Y轴、Z轴上的初始坐标;

步骤2、选择参考卫星:主天线R1和从天线R2均观测到的卫星记为SC,仅主天线R1观测到的卫星记为SM,仅从天线R2观测到的卫星记为SA;如果SC的数目≥2颗,则选择其中高度角最大的卫星作为参考卫星;如果SC的数目仅为1颗,则该卫星作为参考星;如果SC为0,则选择主天线R1观测到的卫星中高度角最大的卫星作为参考卫星;

步骤3、建立主天线R1观测方程:根据主天线R1观测到伪距和载波卫星观测值,与GNSS基准站B进行站间星间二次差分,建立主天线R1观测方程;

步骤4、利用主天线R1和从天线R2的初始坐标及其基线矢量 作为约束条件,将从天线R2的伪距和载波相位观测值转换到主天线R1的相位中心;若主天线R1和从天线R2均观测到的卫星SC=0颗时,则双天线RTK等效于两个RTK;

步骤5、观测方程线性化:主天线R1和从天线R2的近似坐标分别为将观测方程线性化,得到v=Hx‑l,W,v为观测值残差向量,H为系数矩阵,x为包括接收机坐标增量和载波双差模糊度的状态向量,l为观测值减去计算量,W为观测方程中模糊度未固定时的权阵, 分别为主天线R1在WGS84坐标系下X轴、Y轴、Z轴上的近似坐标,分别为从天线R2在WGS84坐标系下X轴、Y轴、Z轴上的近似坐标;

步骤6、利用最小二乘算法进对步骤5进行求解,得到浮点解 将模糊度参数的浮点解及其协方差阵代入LAMBDA算法,并判断 是否大于阈值,上标T为转置,ratio为评价模糊度是否固定的指标, 分别为由备选模糊度所得到次最小单位权方差和最小单位权方差;

步骤7、求解主天线R1和从天线R2的瞬时坐标:若ratio<阈值,则求得主天线R1坐标增量的浮点解 并得到主天线R1的瞬时坐标;根据主从天线之间的基线矢量 得从天线R2的瞬时坐标, 分别为WGS84坐标系下X轴、Y轴、Z轴上的坐标增量;若ratio≥阈值时,得到模糊度固定解,并回代线性中,得vf=Hfxf‑lf,Wf利用最小二乘算法进行求解,得到固定解 并得到主天线R1的瞬时坐标,再根据主从天线之间的基线矢量 得从天线R2的瞬时坐标,vf为观测值残差向量,Hf为系数矩阵,xf为只包含接收机坐标增量的状态向量,lf为观测值减去计算量,Wf为观测方程中模糊度已固定时的权阵;

步骤8、求解主天线R1变形量:根据主天线R1初始坐标分别为(x1,y1,z1)和主天线R1的瞬时坐标(X1,Y1,Z1),得到主天线R1的变形量(dx1,dy1,dz1),x1、y1、z1分别为主天线R1在WGS84坐标系下X轴、Y轴、Z轴上的初始坐标,X1、Y1 Z1分别为主天线R1在WGS84坐标系下X轴、Y轴、Z轴上的瞬时坐标,dx1 dy1、dz1分别为主天线R1在WGS84坐标系下X轴、Y轴、Z轴上的变形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GNSS双天线的高铁桥墩变形监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3中,主天线R1观测方程为:其中:上标i、j分别表示卫星i和参考卫星j;下标R1、B分别表示主天线R1和基准站B;

为双差因子;λ为载波波长;P为伪距观测值;ρ为站星之间的几何距离;e为包括多路径效应在内的伪距观测值噪声;Φ为载波相位观测值;N为载波相位整周模糊度;ε为包括多路径效应在内的载波相位观测值噪声; 表示主天线R1和基准站B在卫星i和参考卫星j上的伪距双差观测值; 表示主天线R1和基准站B在卫星i和参考卫星j上的卫地距双差值;

表示主天线R1和基准站B在卫星i和参考卫星j上的伪距双差观测噪声; 表示主天线R1和基准站B在卫星i和参考卫星j上的载波双差观测值; 表示主天线R1和基准站B在卫星i和参考卫星j上的载波相位双差整周模糊度; 表示主天线R1和基准站B在卫星i和参考卫星j上的载波双差观测噪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GNSS双天线的高铁桥墩变形监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步骤4中,从天线R2的观测值转换到主天线R1相位中心的具体过程为:若SC≥2颗时,参考卫星为j包含于SC,并利用主天线R1和从天线R2的初始坐标及其基线矢量 作为约束条件,卫星i包含于SC,将从天线R2的伪距和载波相位观测值转换到主天线R1的相位中心,转换后的伪距和载波相位观测值为:

其中: |·|表示四舍五入取整, 为转换后的主天线R1和基准站B在卫星i和参考卫星j上的伪距双差观测值; 表示从天线R2和基准站B在卫星i和参考卫星j上的伪距双差观测值, 为转换的主天线R1、从天线R2与卫星i和参考卫星j的卫地距双差值, 为转换后的主天线R1和基准站B在卫星i和参考卫星j上的载波双差观测值, 为从天线R2和基准站B在卫星i和参考卫星j上的载波双差观测值,为转换的主天线R1、从天线R2与卫星i和参考卫星j的载波双差整周模糊度, 为从天线R2的近似坐标到卫星i坐标计算的天线到卫星的方向余弦, 为从天线R2的近似坐标到卫星j坐标计算的天线到卫星的方向余弦, 为主天线R1和从天线R2间的基线向量;

若SC=1颗时,参考卫星为j,j包含于SC,并利用主天线R1和从天线R2的初始坐标及其基线矢量 作为约束条件,卫星i不包含于SC,将从天线R2的伪距和载波相位观测值转换到主天线R1的相位中心,转换后的伪距和载波相位观测值为:若SC=0颗时,则双天线RTK等效于两个RTK;主天线R1的观测方程如步骤3中所示;从天线R2的站间星间二次差分观测方程为:

其中, 表示从天线R2和基准站B在卫星i和参考卫星j上的伪距双差观测值;

表示从天线R2和基准站B在卫星i和参考卫星j上的卫地距双差值; 表示从天线R2和基准站B在卫星i和参考卫星j上的伪距双差观测噪声; 表示从天线R2和基准站B在卫星i和参考卫星j上的载波双差观测值; 表示从天线R2和基准站B在卫星i和参考卫星j上的载波相位双差整周模糊度; 表示从天线R2和基准站B在卫星i和参考卫星j上的载波双差观测噪声。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GNSS双天线的高铁桥墩变形监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5中,

v=Hx‑l,W

其中,v为观测值残差向量;H为系数矩阵, A为坐标增量的系数矩阵,下标n1为仅主天线R1观测到的卫星SM,下标m2为仅从天线R2观测到的卫星SA,下标n2与m1是一致的,表示主天线R1和从天线R2均观测到的卫星SC,An1×3为SM卫星的坐标增量的系数矩阵,An2×3、Am1×3均为SC卫星的坐标增量的系数矩阵,Am2×3为SA卫星的坐标增量的系数矩阵,λ为载波波长,I为单位矩阵,0为零矩阵;x为包括接收机坐标增量和载波双差模糊度的状态向量, X3×1为接收机坐标增量, 表示载波相位双差整周模糊度,为SM卫星与参考卫星间的双差整周模糊度, 为SC卫星与参考卫星间的双差整周模糊度, 为SA卫星与参考卫星间的双差整周模糊度;l为观测值减去计算量,表示伪距双差观测值, 表示载波双差观测值, 表示伪距双差观测值噪声, 表示载波双差观测值噪声, 为转换后的伪距双差观测值, 表示转换后的载波双差观测值, 表示转换后的伪距双差观测值噪声, 表示转换后的载波双差观测值噪声, 均为主天线R1与基准站B观测到的卫星的伪距双差观测值,均为主天线R1与基准站B观测到的卫星的伪距双差观测值噪声,均为主天线R1与基准站B观测到的卫星的载波双差观测值,均为主天线R1与基准站B观测到的卫星的载波双差观测值噪声, 均为从天线R2与基准站B观测到的卫星的伪距双差观测值转换后的伪距双差观测值, 均为从天线R2与基准站B观测到的卫星的伪距双差观测值噪声转换后的伪距双差观测值噪声, 均为从天线R2与基准站B观测到的卫星的载波双差观测值转换后的载波双差观测值, 均为从天线R2与基准站B观测到的卫星的载波双差观测值噪声转换后的载波双差观测值噪声;W为观测方程中模糊度未固定时的权阵。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GNSS双天线的高铁桥墩变形监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7中,主天线R1和从天线R2的瞬时坐标求解的具体过程为:若ratio<阈值,主天线R1的坐标改正数为步骤6所得到的浮点解 则主天线R1的瞬时坐标为其中, 分别为WGS84坐标系下X轴、Y轴、Z轴上的坐标增量; 分别为主天线R1在WGS84坐标系下X轴、Y轴、Z轴上的近似坐标;X1、Y1Z1分别为主天线R1在WGS84坐标系下X轴、Y轴、Z轴上的瞬时坐标;

根据主从天线之间的基线矢量 得从天线R2的瞬时坐标为:其中,X2、Y2、Z2分别为从天线R2在WGS84坐标系下X轴、Y轴、Z轴上的瞬时坐标; 为主天线R1和从天线R2间的基线向量;

若ratio≥阈值时,令模糊度固定解为 为SM卫星与参考卫星间的双差整周模糊度固定解, 为SC卫星与参考卫星间的双差整周模糊度的固定解,为SA卫星与参考卫星间的双差整周模糊度的固定解,并带入线性方程,得:vf=Hfxf‑lf,Wf

其中,vf为观测值残差向量;Hf为系数矩阵, A坐标增量的系数矩阵;xf为只包含接收机坐标增量的状态向量, Xf、Yf、Zf分别为在WGS84坐标系下X轴、Y轴、Z轴上的坐标增量;lf为观测值减去计算量, λ为载波波长,表示伪距双差观测值, 表示载波双差观测值, 表示伪距双差观测值噪声,表示载波双差观测值噪声, 为转换后的伪距双差观测值, 表示转换后的载波双差观测值, 表示转换后的伪距双差观测值噪声, 表示转换后的载波双差观测值噪声,均为主天线R1与基准站B观测到的卫星的伪距双差观测值, 均为主天线R1与基准站B观测到的卫星的伪距双差观测值噪声, 均为主天线R1与基准站B观测到的卫星的载波双差观测值, 均为主天线R1与基准站B观测到的卫星的载波双差观测值噪声, 均为从天线R2与基准站B观测到的卫星的伪距双差观测值转换后的伪距双差观测值, 均为从天线R2与基准站B观测到的卫星的伪距双差观测值噪声转换后的伪距双差观测值噪声, 均为从天线R2与基准站B观测到的卫星的载波双差观测值转换后的载波双差观测值, 均为从天线R2与基准站B观测到的卫星的载波双差观测值噪声转换后的载波双差观测值噪声;Wf为观测方程中模糊度已固定时权阵;

利用最小二乘算法进行求解,得到固定解

则主天线R1的瞬时坐标为

根据主从天线之间的基线矢量 得从天线R2的瞬时坐标为: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GNSS双天线的高铁桥墩变形监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8中,

其中:X1、Y1、Z1分别为主天线R1在WGS84坐标系下X轴、Y轴、Z轴上的瞬时坐标;x1、y1、z1分别为主天线R1在WGS84坐标系下X轴、Y轴、Z轴上的初始坐标;dx1、dy1、dz1分别为主天线R1在WGS84坐标系下X轴、Y轴、Z轴上的坐标增量。

7.基于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GNSS双天线的高铁桥墩变形监测方法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GNSS基准站和GNSS双天线监测装置,所述GNSS基准站用于GNSS定位中的差分参考站,为监测站设备提供差分数据,并通过通讯设备进行播发;所述GNSS双天线监测装置用于接收GNSS基准站差分数据并进行差分定位,并以此来监测高铁桥墩的变形参数。

说明书 :

一种基于GNSS双天线的高铁桥墩变形监测的方法与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高铁桥墩变形监测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基于GNSS双天线的高铁桥墩变形监测的方法与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我国高速铁路取得了飞速发展,截至2018年底高速铁路营业里程达到2.9万km以上,约占全球高速铁路营业里程的60%以上。预计到2020年,中国高速铁路路网规模将达到
3.0万km,覆盖80%以上的大城市。在高铁快运快速发展的同时,运营安全性要求进一步提
高。我国高速铁路系统具备运行速度快、发车间隔小、行车密度高、客运量大、正点率高等特
点,一旦安全无法保障,造成的损失将不可估量。
[0003] 我国幅员辽阔,领土地区横跨亚热带至亚寒带,地形及气候复杂多变,铁路线多位于山区、高架桥以及长隧道等复杂环境,如东北地区属典型温带季风气候,气温变化‑40℃
~+40℃;海南地处亚热带,温热潮湿;西北黄土高原,存在大面积湿陷性黄土;东部河网密
布,存在大量淤泥质软土。所以在新建道路时,着重考虑采用高速铁路桥梁的方案。高速铁
路的大范围建成,铁路沿线的施工建设影响着架空高铁桥梁的稳定性,也影响着高铁铁路
的运营安全,高铁桥墩防护工作显得刻不容缓。铁路运行及周边环境会对已经建成的高铁
建筑物产生一定的影响,而这种影响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根据已有的工程经验与计算予
以估算,但由于岩土工程技术复杂,所以工程实施过程中必须对可能受到影响的高铁桥墩
进行变形监测。通过对实测数据的现场分析、处理,及时向业主方、设计方、监理方提供分析
资料,对保证周边施工以及高铁的安全运营的安全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0004] 传统测量系统主要采用全站仪、加速度仪、激光干涉仪、位移传感器等设备,其缺点主要表现在:成本高,不利于大规模应用;不适合在大风、大雨等恶劣条件下监测,而这种
气候条件恰好是重点监测时段;无法进行多点实时和同步测量,也无法进行长时间的连续
测量;受大气湍流及大气折光影响,测角、测距精度变低。而GNSS技术在高铁桥墩变形监测
方面具有独特的优越性:(1)采样率高,目前GNSS接收机采样率已达到20Hz,甚至100Hz;(2)
自动化程度高,GNSS接收机的数据采集工作自动进行;(3)四维监测,高精度三维位移测量
和精度达30ns的时间信息;(4)全天候监测,GNSS接收机在任何时段都可接收到工作卫星信
号,风雪雨雾恶劣天气中亦能正常工作,易实现长期的连续监测。对于高精度动态定位中,
主要采用GNSS相对定位方法,特别是在短基线时,可以很好地消除或削弱相关性较强的误
差,使得GNSS‑RTK技术在高铁桥墩变形监测中有一定的应用。但由于高铁桥墩的特殊性质,
只能接收到部分GNSS卫星,造成了观测卫星几何分布较差,降低了GNSS卫星的可用性,而不
良环境条下,性能较好的接收机初始化时间也需要几分钟到十几分钟,性能差的接收机则
很难完成初始化工作。
[0005] 综上,目前常规RTK技术受桥墩遮挡影响,接收到的GNSS卫星数目较少,降低了GNSS卫星的可用性,且GNSS卫星几何空间分布较差,使得RTK初始化时间较长,模糊度固定
率较低。

发明内容

[0006]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基于GNSS双天线的高铁桥墩变形监测的方法与装置,本发明增加了GNSS卫星的可用性和改善了GNSS卫星的
几何分布。
[0007]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8] 根据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基于GNSS双天线的高铁桥墩变形监测的方法,将GNSS主天线和GNSS从天线分别安装在固定长度钢板的两端,并通过馈线分别与GNSS主接收机和GNSS
从接收机相连接,并将钢板安装在高铁桥墩上;GNSS主天线和GNSS从天线在下面简称为主
天线和从天线;GNSS基准站通过通讯链路向GNSS双天线发送差分改正数据,GNSS双天线接
收差分改正数据并进行差分定位,并以此来监测高铁桥墩的步骤具体如下:
[0009] 步骤1、获取主天线R1和从天线R2的初始坐标(x1,y1,z1)、(x2,y2,z2),并确定主从天线之间的基线矢量 x1、y1、z1分别为主天线R1在WGS84坐标系下X轴、Y轴、Z轴上的初始坐
标,x2、y2、z2分别为从天线R2在WGS84坐标系下X轴、Y轴、Z轴上的初始坐标;
[0010] 步骤2、选择参考卫星:主天线R1和从天线R2均观测到的卫星记为SC,仅主天线R1观测到的卫星记为SM,仅从天线R2观测到的卫星记为SA;如果SC的数目≥2颗,则选择其中高
度角最大的卫星作为参考卫星;如果SC的数目仅为1颗,则该卫星作为参考星;如果SC为0,
则选择主天线R1观测到的卫星中高度角最大的卫星作为参考卫星;
[0011] 步骤3、建立主天线R1观测方程:根据主天线R1观测到伪距和载波卫星观测值,与GNSS基准站B进行站间星间二次差分,建立主天线R1观测方程;
[0012] 步骤4、利用主天线R1和从天线R2的初始坐标及其基线矢量 作为约束条件,将从天线R2的伪距和载波相位观测值转换到主天线R1的相位中心;若主天线R1和从天线R2均
观测到的卫星SC=0颗时,则双天线RTK等效于两个RTK;
[0013] 步骤5、观测方程线性化:主天线R1和从天线R2的近似坐标分别为将观测方程线性化,得到v=Hx‑l,P,v为观测值残差向量,H为系数矩阵,x为包括
接收机坐标增量和载波双差模糊度的状态向量,l为观测值减去计算量,P为权阵,
分别为主天线R1在WGS84坐标系下X轴、Y轴、Z轴上的近似坐标, 分别为
从天线R2在WGS84坐标系下X轴、Y轴、Z轴上的近似坐标;
[0014] 步骤6、利用最小二乘算法进对步骤5进行求解,得到浮点解 将模糊度参数的浮点解及其协方差阵代入LAMBDA算法,并判断 是否大于阈值,上
标T为转置,ratio为评价模糊度是否固定的指标, 分别为由备选模糊度所得到
次最小单位权方差和最小单位权方差;
[0015] 步骤7、求解主天线R1和从天线R2的瞬时坐标:若ratio<阈值,则求得主天线R1坐标增量的浮点解 并得到主天线R1的瞬时坐标;根据主从天线之间的基线矢量 得
从天线R2的瞬时坐标, 分别为WGS84坐标系下X轴、Y轴、Z轴上的坐标增量;若ratio
≥阈值时,得到模糊度固定解,并回代线性中,得vf=Hfxf‑lf,Pf利用最小二乘算法进行求
解,得到固定解 并得到主天线R1的瞬时坐标,再根据主从天线之间的
基线矢量 得到从天线R2的瞬时坐标,vf为观测值残差向量,Hf为系数矩阵,xf为只包含
接收机坐标增量的状态向量,lf为观测值减去计算量,Pf为权阵;
[0016] 步骤8、求解主天线R1变形量:根据主天线R1初始坐标分别为(x1,y1,z1)和主天线R1的瞬时坐标(X1,Y1,Z1),得到主天线R1的变形量(dx1,dy1,dz1),x1、y1、z1分别为主天线R1在
WGS84坐标系下X轴、Y轴、Z轴上的初始坐标,X1、Y1、Z1分别为主天线R1在WGS84坐标系下X轴、
Y轴、Z轴上的瞬时坐标,dx1 dy1、dz1分别为主天线R1在WGS84坐标系下X轴、Y轴、Z轴上的变
形量。
[0017] 作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基于GNSS双天线的高铁桥墩变形监测的方法进一步优化方案,在步骤3中,主天线R1观测方程为:
[0018]
[0019] 其中:上标i、j分别表示卫星i和参考卫星j;下标R1、B分别表示主天线R1和基准站B;▽Δ为双差因子;λ为载波波长;P为伪距观测值;ρ为站星之间的几何距离;e为包括多路
径效应在内的伪距观测值噪声;Φ为载波相位观测值;N为载波相位整周模糊度;ε为包括多
路径效应在内的载波相位观测值噪声; 表示主天线R1和基准站B在卫星i和参考卫星j
上的伪距双差观测值; 表示主天线R1和基准站B在卫星i和参考卫星j上的卫地距双差
值; 表示主天线R1和基准站B在卫星i和参考卫星j上的伪距双差观测噪声; 表示
主天线R1和基准站B在卫星i和参考卫星j上的载波双差观测值; 表示主天线R1和基准
站B在卫星i和参考卫星j上的载波相位双差整周模糊度; 表示主天线R1和基准站B在
卫星i和参考卫星j上的载波双差观测噪声。
[0020] 作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基于GNSS双天线的高铁桥墩变形监测的方法进一步优化方案,
[0021] 在步骤4中,从天线R2的观测值转换到主天线R1相位中心的具体过程为:若SC≥2颗时,参考卫星为j包含于SC,并利用主天线R1和从天线R2的初始坐标及其基线矢量 作为约
束条件,卫星i包含于SC,将从天线R2的伪距和载波相位观测值转换到主天线R1的相位中心,
转换后的伪距和载波相位观测值为:
[0022]
[0023] 其中: |·|表示四舍五入取整, 为转换后的主天线R1和基准站B在卫星i和参考卫星j上的伪距双差观测值; 表示从天线R2和基准站B在
卫星i和参考卫星j上的伪距双差观测值, 为转换的主天线R1、从天线R2与卫星i和参
考卫星j的卫地距双差值, 为转换后的主天线R1和基准站B在卫星i和参考卫星j上的
载波双差观测值, 为从天线R2和基准站B在卫星i和参考卫星j上的载波双差观测值,
为转换的主天线R1、从天线R2与卫星i和参考卫星j的载波双差整周模糊度, 为从天
线R2的近似坐标到卫星i坐标计算的天线到卫星的方向余弦, 为从天线R2的近似坐标到卫
星j坐标计算的天线到卫星的方向余弦, 为主天线R1和从天线R2间的基线向量;
[0024] 若SC=1颗时,参考卫星为j,j包含于SC,并利用主天线R1和从天线R2的初始坐标及其基线矢量 作为约束条件,卫星i不包含于SC,将从天线R2的伪距和载波相位观测值转
换到主天线R1的相位中心,转换后的伪距和载波相位观测值为:
[0025]
[0026] 若SC=0颗时,则双天线RTK等效于两个RTK;主天线R1的观测方程如步骤3中所示;从天线R2的站间星间二次差分观测方程为:
[0027]
[0028] 其中, 表示从天线R2和基准站B在卫星i和参考卫星j上的伪距双差观测值;表示从天线R2和基准站B在卫星i和参考卫星j上的卫地距双差值; 表示从天线R2
和基准站B在卫星i和参考卫星j上的伪距双差观测噪声; 表示从天线R2和基准站B在
卫星i和参考卫星j上的载波双差观测值; 表示从天线R2和基准站B在卫星i和参考卫
星j上的载波相位双差整周模糊度; 表示从天线R2和基准站B在卫星i和参考卫星j上
的载波双差观测噪声。
[0029] 作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基于GNSS双天线的高铁桥墩变形监测的方法进一步优化方案,在步骤5中,
[0030] v=Hx‑l,P
[0031] 其中,v为观测值残差向量;H为系数矩阵, A为坐标增量的系数矩阵,下标n1为仅主天线R1观测到的卫星SM,下标m2为仅从天线R2观测到的卫星SA,下
标n2与m1是一致的,表示主天线R1和从天线R2均观测到的卫星SC,An1×3为SM卫星的坐标增量
的系数矩阵,An2×3、Am1×3均为SC卫星的坐标增量的系数矩阵,Am2×3为SA卫星的坐标增量的系
数矩阵,λ为载波波长,I为单位矩阵,0为零矩阵;x为包括接收机坐标增量和载波双差模糊
度的状态向量, X3×1为接收机坐标增量,▽ΔN表示载波相位双差整周模糊
度,▽ΔNn1×n1为SM卫星与参考卫星间的双差整周模糊度,▽ΔNn2×n2为SC卫星与参考卫星间
的双差整周模糊度,▽ΔNm2×m2为SA卫星与参考卫星间的双差整周模糊度;l为观测值减去
计算量, ▽ΔP表示伪距双差观测值,▽ΔΦ表示载波双差观测值,▽
Δe表示伪距双差观测值噪声,▽Δε表示载波双差观测值噪声, 为转换后的伪距双差
观测值, 表示转换后的载波双差观测值, 表示转换后的伪距双差观测值噪声,
表示转换后的载波双差观测值噪声,▽ΔPn1B、▽ΔPn2B均为主天线R1与基准站B观测到的卫
星的伪距双差观测值,▽Δen1B、▽Δen2B均为主天线R1与基准站B观测到的卫星的伪距双差
观测值噪声,▽ΔΦn1B、▽ΔΦn2B均为主天线R1与基准站B观测到的卫星的载波双差观测
值,▽Δεn1B、▽Δεn2B均为主天线R1与基准站B观测到的卫星的载波双差观测值噪声,
[0032] 均为从天线R2与基准站B观测到的卫星的伪距双差观测值转换后的伪距双差观测值, 均为从天线R2与基准站B观测到的卫星的伪距双差观测值噪声转换后的
伪距双差观测值噪声, 均为从天线R2与基准站B观测到的卫星的载波双差
观测值转换后的载波双差观测值, 均为从天线R2与基准站B观测到的卫星的
载波双差观测值噪声转换后的载波双差观测值噪声;P为权阵。
[0033] 作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基于GNSS双天线的高铁桥墩变形监测的方法进一步优化方案,在步骤7中,主天线R1和从天线R2的瞬时坐标求解的具体过程为:若ratio<阈值,主天
线R1的坐标改正数为步骤6所得到的浮点解 则主天线R1的瞬时坐标为
[0034]
[0035] 其中, 分别为WGS84坐标系下X轴、Y轴、Z轴上的坐标增量; 分别为主天线R1在WGS84坐标系下X轴、Y轴、Z轴上的近似坐标;X1、Y1、Z1分别为主天线R1在WGS84
坐标系下X轴、Y轴、Z轴上的瞬时坐标;
[0036] 根据主从天线之间的基线矢量 得从天线R2的瞬时坐标为:
[0037]
[0038] 其中,X2、Y2、Z2分别为从天线R2在WGS84坐标系下X轴、Y轴、Z轴上的瞬时坐标;为主天线R1和从天线R2间的基线向量;
[0039] 若ratio≥阈值时,令模糊度固定解为 ▽ΔNn′1×n1为SM卫星与参考卫星间的双差整周模糊度固定解,▽ΔNn′2×n2为SC卫星与参考卫星间的双差整周模糊度的固定
解,▽ΔN′m2×m2为SA卫星与参考卫星间的双差整周模糊度的固定解,并带入线性方程,得:
[0040] vf=Hfxf‑lf,Pf
[0041] 其中,vf为观测值残差向量;Hf为系数矩阵, A坐标增量的系数矩阵;xf为只包含接收机坐标增量的状态向量, Xf、Yf、Zf分别为在WGS84坐标系下X轴、Y
轴、Z轴上的坐标增量;lf为观测值减去计算量, λ为载波波
长,▽ΔP表示伪距双差观测值,▽ΔΦ表示载波双差观测值,▽Δe表示伪距双差观测值噪
声,▽Δε表示载波双差观测值噪声, 为转换后的伪距双差观测值, 表示转换后的
载波双差观测值, 表示转换后的伪距双差观测值噪声, 表示转换后的载波双差观测
值噪声,▽ΔPn1B、▽ΔPn2B均为主天线R1与基准站B观测到的卫星的伪距双差观测值,▽Δ
en1B、▽Δen2B均为主天线R1与基准站B观测到的卫星的伪距双差观测值噪声,▽ΔΦn1B、▽
ΔΦn2B均为主天线R1与基准站B观测到的卫星的载波双差观测值,▽Δεn1B、▽Δεn2B均为主
天线R1与基准站B观测到的卫星的载波双差观测值噪声, 均为从天线R2与基
准站B观测到的卫星的伪距双差观测值转换后的伪距双差观测值, 均为从天
线R2与基准站B观测到的卫星的伪距双差观测值噪声转换后的伪距双差观测值噪声,
均为从天线R2与基准站B观测到的卫星的载波双差观测值转换后的载波双
差观测值, 均为从天线R2与基准站B观测到的卫星的载波双差观测值噪声转
换后的载波双差观测值噪声;Pf为权阵;
[0042] 利用最小二乘算法进行求解,得到固定解
[0043]
[0044] 则主天线R1的瞬时坐标为
[0045]
[0046] 根据主从天线之间的基线矢量 得从天线R2的瞬时坐标为:
[0047]
[0048] 作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基于GNSS双天线的高铁桥墩变形监测的方法进一步优化方案,在步骤8中,
[0049]
[0050] 其中:X1、Y1、Z1分别为主天线R1在WGS84坐标系下X轴、Y轴、Z轴上的瞬时坐标;x1、y1、z1分别为主天线R1在WGS84坐标系下X轴、Y轴、Z轴上的初始坐标;dx1、dy1、dz1分别为主天
线R1在WGS84坐标系下X轴、Y轴、Z轴上的坐标增量。
[0051] 基于上述的一种基于GNSS双天线的高铁桥墩变形监测方法的装置,包括GNSS基准站和GNSS双天线监测装置,所述GNSS基准站用于GNSS定位中的差分参考站,为监测站设备
提供差分数据,并通过通讯设备进行播发;所述GNSS双天线监测装置用于接收GNSS基准站
差分数据并进行差分定位,并以此来监测高铁桥墩的变形参数。
[0052] 作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基于GNSS双天线的高铁桥墩变形监测方法的装置进一步优化方案,GNSS双天线监测装置由一个GNSS主天线和一个GNSS从天线以及一个固定长度的
钢板组成。
[0053] 作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基于GNSS双天线的高铁桥墩变形监测方法的装置进一步优化方案,GNSS双天线监测装置包括一个GNSS主天线、一个GNSS主接收机、一个GNSS从天
线、一个GNSS从接收机、一个固定长度的连接钢板和若干馈线。
[0054] 本发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0055] (1)GNSS高精度定位的一个关键问题是模糊度的正确解算,而通过增加约束条件,可提高解算模糊度的可靠性;
[0056] (2)本发明利用两个天线的观测量,可增加GNSS卫星的可用性和改善GNSS卫星的几何空间分布,且从天线的冗余观测量能减弱主天线上的多径效应。

附图说明

[0057] 图1是本发明的基于GNSS双天线变形监测装置示意图。
[0058] 图2是本发明的基于GNSS双天线的高铁桥墩变形监测示意图。
[0059] 图3是本发明的基于GNSS双天线的高铁桥墩变形监测算法流程图。
[0060] 图4是本发明的基于GNSS双天线的观测到的GNSS卫星分类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61]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
[0062]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双天线的装置与方法,如图1所示。该方法通过利用两个天线的观测量,可增加GNSS卫星的可用性和改善GNSS卫星的几何空间分布,且从天线的冗余观测
量能减弱主天线上的多径效应,并增加两个天线间的几何关系这一约束条件,从而有效地
提高了模糊度解算的可靠性。
[0063] 1:GNSS双天线变形监测装置
[0064] 本发明提供一种GNSS双天线高铁桥墩变形监测装置,所述装置能够用于高铁桥墩的变形监测。其主要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GNSS基准站,所述GNSS基准站用于GNSS定位中的
差分参考站,为监测站设备提供差分数据,并通过通讯设备进行播发;GNSS双天线监测装
置,所述GNSS双天线监测装置包括一个GNSS主天线、一个GNSS主接收机、一个GNSS从天线、
一个GNSS从接收机、一个固定长度的连接钢板和馈线若干,可接收GNSS基准站差分数据并
进行差分定位,并以此来监测高铁桥墩的变形参数。
[0065] 2:GNSS双天线变形监测装置的安装
[0066] 将GNSS主天线和GNSS从天线分别安装在固定钢板的两端,并通过馈线分别与GNSS主接收机和GNSS从接收机相连接,并将钢板安装在高铁桥墩上,如图2所示。GNSS基准站通
过通讯链路向GNSS双天线发送差分改正数据,GNSS双天线接收差分改正数据,具体解算流
程如图3所示。
[0067] 3:主天线R1和从天线R2的初始坐标的获取
[0068] 利用前期GNSS观测数据以及全站仪等精密测量仪器,确定主天线R1和从天线R2的初始坐标分别为(x1,y1,z1)、(x2,y2,z2),并确定主从天线之间的基线矢量 x1、y1、z1分别
为主天线R1在WGS84坐标系下X轴、Y轴、Z轴上的初始坐标,x2、y2、z2分别为从天线R2在WGS84
坐标系下X轴、Y轴、Z轴上的初始坐标。
[0069] 4:参考卫星的选择
[0070] 主天线R1和从天线R2均可观测到的卫星记为SC(如图4中的S1和S2卫星),仅主天线R1可以观测到的卫星记为SM(如图4中的S3和S4卫星),仅从天线R2可以观测到的卫星记为SA
(如图4中的S5和S6卫星)。如果SC≥2颗,则选择SC中高度角最大的卫星作为参考卫星;如果
SC仅为1颗,则该卫星作为参考星;如果SC为0,则选择SM中高度角最大的卫星作为参考卫
星。
[0071] 5:主天线R1观测方程的建立
[0072] 对于GNSS基准站与主天线R1间距较短(即短基线),假设天线相位中心偏差、地球自转效应、相对论效应和潮汐效应等误差已通过模型改正,且忽略双差电离层延迟和对流
层延迟的影响,主天线R1的双差(站间星间二次差分)观测方程为:
[0073]
[0074] 其中:上标i、j分别表示卫星i和参考卫星j;下标R1、B分别表示主天线R1和基准站B;▽Δ为双差因子;P为伪距观测值;ρ为站星之间的几何距离;e为包括多路径效应在内的
伪距观测值噪声;λ为载波波长;Φ为载波相位观测值;N为载波相位整周模糊度;ε为包括多
路径效应在内的载波相位观测值噪声; 表示主天线R1和基准站B在卫星i和参考卫星j
上的伪距双差观测值; 表示主天线R1和基准站B在卫星i和参考卫星j上的卫地距双差
值; 表示主天线R1和基准站B在卫星i和参考卫星j上的伪距双差观测噪声; 表示
主天线R1和基准站B在卫星i和参考卫星j上的载波双差观测值; 表示主天线R1和基准
站B在卫星i和参考卫星j上的载波相位双差整周模糊度; 表示主天线R1和基准站B在
卫星i和参考卫星j上的载波双差观测噪声。
[0075] 6:将从天线R2的观测值转换到主天线R1的相位中心
[0076] 如上述5中所述,若SC≥2颗时,参考卫星为j(j包含于SC),并利用主天线R1和从天线R2的初始坐标及其基线矢量 作为约束条件,将从天线R2的伪距和载波相位观测值转换
到主天线R1的相位中心,转换后的伪距和载波相位观测值为(卫星i包含于SC):
[0077]
[0078] 其中: |·|表示四舍五入取整; 为转换后的主天线R1和基准站B在卫星i和参考卫星j上的伪距双差观测值; 表示从天线R2和基准站B在卫
星i和参考卫星j上的伪距双差观测值, 为转换的主天线R1、从天线R2与卫星i和参考
卫星j的卫地距双差值, 为转换后的主天线R1和基准站B在卫星i和参考卫星j上的载
波双差观测值, 为从天线R2和基准站B在卫星i和参考卫星j上的载波双差观测值,
为转换的主天线R1、从天线R2与卫星i和参考卫星j的载波双差整周模糊度, 为从天
线R2的近似坐标到卫星i坐标计算的天线到卫星的方向余弦,为从天线R2的近似坐标到卫
星j坐标计算的天线到卫星的方向余弦, 为主天线R1和从天线R2间的基线向量。
[0079] 若SC=1颗时,参考卫星为j(j包含于SC),并利用主天线R1和从天线R2的初始坐标及其基线矢量 作为约束条件,将从天线R2的伪距和载波相位观测值转换到主天线R1的
相位中心,转换后的伪距和载波相位观测值为(卫星i不包含于SC):
[0080]
[0081] 若SC=0颗时,则双天线RTK等效于两个常规RTK。主天线R1的观测方程如步骤3所示。对于从天线R2,GNSS基准站与从天线R2间距较短(即短基线),假设天线相位中心偏差、地
球自转效应、相对论效应和潮汐效应等误差已通过模型改正,且忽略双差电离层延迟和对
流层延迟的影响,从天线R2的双差(站间星间二次差分)观测方程为:
[0082]
[0083] 其中, 表示从天线R2和基准站B在卫星i和参考卫星j上的伪距双差观测值;表示从天线R2和基准站B在卫星i和参考卫星j上的卫地距双差值; 表示从天线R2
和基准站B在卫星i和参考卫星j上的伪距双差观测噪声; 表示从天线R2和基准站B在
卫星i和参考卫星j上的载波双差观测值; 表示从天线R2和基准站B在卫星i和参考卫
星j上的载波相位双差整周模糊度; 表示从天线R2和基准站B在卫星i和参考卫星j上
的载波双差观测噪声。
[0084] 7:观测方程线性化
[0085] 令主天线R1和从天线R2的近似坐标分别为 根据上述的3、4,将观测方程线性化,得:
[0086] v=Hx‑l,P
[0087] 其中:
[0088] 其中,v为观测值残差向量;H为系数矩阵, A为坐标增量的系数矩阵,下标n1为仅主天线R1观测到的卫星SM,下标m2为仅从天线R2观测到的卫星SA,下
标n2与m1是一致的,表示主天线R1和从天线R2均观测到的卫星SC,An1×3为SM卫星的坐标增量
的系数矩阵,An2×3、Am1×3均为SC卫星的坐标增量的系数矩阵,Am2×3为SA卫星的坐标增量的系
数矩阵,λ为载波波长,I为单位矩阵,0为零矩阵;x为包括接收机坐标增量和载波双差模糊
度的状态向量, X3×1为接收机坐标增量,▽ΔN表示载波相位双差整周模糊
度,▽ΔNn1×n1为SM卫星与参考卫星间的双差整周模糊度,▽ΔNn2×n2为SC卫星与参考卫星间
的双差整周模糊度,▽ΔNm2×m2为SA卫星与参考卫星间的双差整周模糊度;l为观测值减去
计算量, ▽ΔP表示伪距双差观测值,▽ΔΦ表示载波双差观测值,▽
Δe表示伪距双差观测值噪声,▽Δε表示载波双差观测值噪声, 为转换后的伪距双差
观测值, 表示转换后的载波双差观测值, 表示转换后的伪距双差观测值噪声,
表示转换后的载波双差观测值噪声,▽ΔPn1B、▽ΔPn2B均为主天线R1与基准站B观测到的卫
星的伪距双差观测值,▽Δen1B、▽Δen2B均为主天线R1与基准站B观测到的卫星的伪距双差
观测值噪声,▽ΔΦn1B、▽ΔΦn2B均为主天线R1与基准站B观测到的卫星的载波双差观测
值,▽Δεn1B、▽Δεn2B均为主天线R1与基准站B观测到的卫星的载波双差观测值噪声,
均为从天线R2与基准站B观测到的卫星的伪距双差观测值转换后的伪距双差
观测值, 均为从天线R2与基准站B观测到的卫星的伪距双差观测值噪声转换后
的伪距双差观测值噪声, 均为从天线R2与基准站B观测到的卫星的载波双
差观测值转换后的载波双差观测值, 均为从天线R2与基准站B观测到的卫星
的载波双差观测值噪声转换后的载波双差观测值噪声;P为权阵。
[0089] 8:载波双差模糊度固定
[0090] 将上述7中线性化得到的方程,利用最小二乘算法进行求解,得到浮点解:
[0091]
[0092] 其中:H为系数矩阵, 为包括接收机坐标增量和载波双差模糊度的状态向量,的浮点解,l为观测值减去计算量,上标T为转置。
[0093] 将模糊度参数的浮点解及其协方差阵代入LAMBDA算法,并判断 是否大于阈值,ratio为评价模糊度是否固定的指标, 分别为由备选模糊度所得到次最
小单位权方差和最小单位权方差。
[0094] 9:主天线R1和从天线R2的瞬时坐标的求解
[0095] 若ratio小于阈值,主天线R1的坐标改正数为上述8中所得到的浮点解 则主天线R1的瞬时坐标为
[0096]
[0097] 其中, 分别为WGS84坐标系下X轴、Y轴、Z轴上的坐标增量; 分别为主天线R1在WGS84坐标系下X轴、Y轴、Z轴上的近似坐标;X1、Y1、Z1分别为主天线R1在WGS84
坐标系下X轴、Y轴、Z轴上的瞬时坐标。
[0098] 根据主从天线之间的基线矢量 得从天线R2的瞬时坐标为:
[0099]
[0100] 其中,X2、Y2、Z2分别为从天线R2在WGS84坐标系下X轴、Y轴、Z轴上的瞬时坐标;为主天线R1和从天线R2间的基线向量。
[0101] 若ratio≥阈值时,令模糊度固定解为 ▽ΔNn′1×n1为SM卫星与参考卫星间的双差整周模糊度固定解,▽ΔNn′2×n2为SC卫星与参考卫星间的双差整周模糊度的固定
解,▽ΔN′m2×m2为SA卫星与参考卫星间的双差整周模糊度的固定解,并带入线性方程,得:
[0102] vf=Hfxf‑lf,Pf
[0103] 其中,vf为观测值残差向量;Hf为系数矩阵, A是坐标增量的系数矩阵;xf为只包含接收机坐标增量的状态向量, Xf、Yf、Zf分别为在WGS84坐标系下X轴、Y
轴、Z轴上的坐标增量;lf为观测值减去计算量, λ为载波波
长,▽ΔP表示伪距双差观测值,▽ΔΦ表示载波双差观测值,▽Δe表示伪距双差观测值噪
声,▽Δε表示载波双差观测值噪声, 为转换后的伪距双差观测值, 表示转换后的
载波双差观测值, 表示转换后的伪距双差观测值噪声, 表示转换后的载波双差观测
值噪声,▽ΔPn1B、▽ΔPn2B均为主天线R1与基准站B观测到的卫星的伪距双差观测值,▽Δ
en1B、▽Δen2B均为主天线R1与基准站B观测到的卫星的伪距双差观测值噪声,▽ΔΦn1B、▽
ΔΦn2B均为主天线R1与基准站B观测到的卫星的载波双差观测值,▽Δεn1B、▽Δεn2B均为主
天线R1与基准站B观测到的卫星的载波双差观测值噪声, 均为从天线R2与基
准站B观测到的卫星的伪距双差观测值转换后的伪距双差观测值, 均为从天
线R2与基准站B观测到的卫星的伪距双差观测值噪声转换后的伪距双差观测值噪声,
均为从天线R2与基准站B观测到的卫星的载波双差观测值转换后的载波双
差观测值, 均为从天线R2与基准站B观测到的卫星的载波双差观测值噪声转
换后的载波双差观测值噪声;Pf为权阵;
[0104] 利用最小二乘算法进行求解,得到固定解:
[0105]
[0106] 其中:上标T为转置。
[0107] 则主天线R1的瞬时坐标为
[0108]
[0109] 根据主从天线之间的基线矢量 得到从天线R2的瞬时坐标为:
[0110]
[0111] 10:主天线R1变形量求解
[0112] 根据主天线R1初始坐标分别为(x1,y1,z1)和主天线R1的瞬时坐标(X1,Y1,Z1),可以得到主天线R1的变形量(dx1,dy1,dz1):
[0113]
[0114] 其中:X1、Y1、Z1分别为主天线R1在WGS84坐标系下X轴、Y轴、Z轴上的瞬时坐标;x1、y1、z1分别为主天线R1在WGS84坐标系下X轴、Y轴、Z轴上的初始坐标;dx1、dy1、dz1分别为主天
线R1在WGS84坐标系下X轴、Y轴、Z轴上的坐标增量。
[0115]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
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