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机器人本体用I/O电缆检测的气泡检测器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911098364.7

文献号 : CN111006710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余静成黄晓军杨树声

申请人 : 安徽尚纬电缆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涉及针对机器人本体用I/O电缆检测的气泡检测器,包括检测架,所述检测架上沿同一中心线依次设有用于电缆检测前预先校准定位的导向U形板、用于检测电缆是否存在气泡的检测筒;所述导向U形板上设有用于将电缆上存在的气泡去除以便修复加工的气泡去除装置。本发明通过设置检测筒对电缆进行气泡检测并将电缆上所有的气泡阻挡在检测筒和导向U形板之间,将所有的气泡集中在一处,再通过可移动的破皮刀将电缆表皮划破使气体放出;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专用性较强,结构简单易于操作,减少了多次去除气泡过程,降低了后期修复加工的成本,检测效率以及检测效果得到了提高,且可适用于多种规格尺寸的电缆检测。

权利要求 :

1.针对机器人本体用I/O电缆检测的气泡检测器,包括检测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架(1)上沿同一中心线依次设有用于电缆检测前预先校准定位的导向U形板(2)、用于检测电缆是否存在气泡的检测筒;

所述导向U形板(2)上设有用于将电缆上存在的气泡去除以便修复加工的气泡去除装置;

所述检测筒由相互铰接且相互卡合形成一个用于检测电缆是否存在气泡的闭合环形筒状的第一半圆形筒板(3)、第二半圆形筒板(4)构成;

所述气泡去除装置包括分布在导向U形板(2)两侧且沿其长度方向滑动的升降机构及导向杆(8)、位于导向U形板(2)中部上方且与升降机构及导向杆(8)对应连接的破皮刀(10),所述导向U形板(2)上设有带动升降机构及导向杆(8)移动的气缸(1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对机器人本体用I/O电缆检测的气泡检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半圆形筒板(3)、第二半圆形筒板(4)的卡合端部设有相适配的卡合凹槽(3a)和卡合凸块(41),其卡合端部处沿长度方向设有用于连接固定的螺纹连接孔(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对机器人本体用I/O电缆检测的气泡检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架(1)上且位于第一半圆形筒板(3)、第二半圆形筒板(4)旋转一侧的下方各自设有起到支撑作用的弧形支撑座(6)。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对机器人本体用I/O电缆检测的气泡检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构包括沿导向U形板(2)长度方向滑动的移板(7)、设置在移板(7)上带动破皮刀(10)升降的丝杠(11)以及用于支撑丝杠(11)转动的侧板(14),所述丝杠(11)下端部连接有旋转电机(12),所述侧板(14)上设有与导向杆(8)连接的连接杆(15)。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针对机器人本体用I/O电缆检测的气泡检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16)上设有与丝杠(11)及侧板(14)连接的推杆(17)。

说明书 :

针对机器人本体用I/O电缆检测的气泡检测器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电缆生产加工技术领域,具体为针对机器人本体用I/O电缆检测的气泡检测器。

背景技术

[0002] 电缆通常是由几根或几组导线绞合而成的类似绳索的电缆,每组导线之间相互绝缘,并常围绕着一根中心扭成,整个外面包有高度绝缘的覆盖层以及屏蔽层,其作用是将电
力或信息从一处传输到另一处。电缆在生产过程中,是由内向外进行生产加工的,先进行导
体的制作,再在导体外一层层地加上绝缘层、屏蔽层、防护层等等,越是特殊场所的电缆,叠
加的层数越多以及结构越复杂。
[0003] 其中机器人本体所用的I/O电缆因其使用的特殊性,要求具备抗拉耐扭转;因此,机器人本体所用的I/O电缆的结构复杂和叠加层数多。而由于电缆生产过程中层叠的复杂
性,内部容易留有气体,若有气泡存在,则会造成鼓包现象,会导致电缆的厚度不均匀,影响
电缆质量。因此,机器人本体所用的I/O电缆在生产完成后,需要进行质量检测,对于存在有
气泡的机器人本体所用的I/O电缆,会先将气泡去除,再对其进行加工修复。现有市面上还
没有专用的电缆气泡检测装置,常用的检测方式是通过人为地进行观察,每发现一处气泡
时就会去除,因此,电缆表面往往会有多处去除气泡时留下的疤痕,大大增加了后期修复加
工的时间和成本;另外,人工检测的方式不仅检测效率低,费时费力,而且检测效果不高。

发明内容

[0004]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针对机器人本体用I/O电缆检测的气泡检测器。
[0005]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6] 针对机器人本体用I/O电缆检测的气泡检测器,包括检测架,所述检测架上沿同一中心线依次设有用于电缆检测前预先校准定位的导向U形板、用于检测电缆是否存在气泡
的检测筒;
[0007] 所述导向U形板上设有用于将电缆上存在的气泡去除以便修复加工的气泡去除装置。
[0008] 进一步地,所述检测筒由相互铰接且相互卡合形成一个用于检测电缆是否存在气泡的闭合环形筒状的第一半圆形筒板、第二半圆形筒板构成。
[0009]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半圆形筒板、第二半圆形筒板的卡合端部设有相适配的卡合凹槽和卡合凸块,其卡合端部处沿长度方向设有用于连接固定的螺纹连接孔。
[0010] 进一步地,所述检测架上且位于第一半圆形筒板、第二半圆形筒板旋转一侧的下方各自设有起到支撑作用的弧形支撑座。
[0011] 进一步地,所述气泡去除装置包括分布在导向U形板两侧且沿其长度方向滑动的升降机构及导向杆、位于导向U形板中部上方且与升降机构及导向杆对应连接的破皮刀,所
述导向U形板上设有带动升降机构及导向杆移动的气缸。
[0012] 进一步地,所述升降机构包括沿导向U形板长度方向滑动的移板、设置在移板上带动破皮刀升降的丝杠以及用于支撑丝杠转动的侧板,所述丝杠下端部连接有旋转电机,所
述侧板上设有与导向杆连接的连接杆。
[0013] 进一步地,所述气缸上设有与丝杠及侧板连接的推杆。
[0014]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0015] 本发明通过设置检测筒对电缆进行气泡检测并将电缆上所有的气泡阻挡在检测筒和导向U形板之间,将所有的气泡集中在一处,再通过可移动的破皮刀将电缆表皮划破使
气体放出;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专用性较强,结构简单易于操作,减少了多次去除气
泡过程,降低了后期修复加工的成本,检测效率以及检测效果得到了提高,且可适用于多种
规格尺寸的电缆检测。

附图说明

[0016]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0017] 图1为本发明的主视示意图;
[0018] 图2为本发明的俯视示意图;
[0019] 图3为图1中的A‑A剖视示意图;
[0020] 图4为图1中的B‑B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阐述。
[0022] 如图1至图4所示,针对机器人本体用I/O电缆检测的气泡检测器,包括检测架1,所述检测架1上从右向左沿同一中心线依次设有用于电缆检测前预先校准定位的导向U形板
2、用于检测电缆是否存在气泡的检测筒;所述导向U形板2上设有用于将电缆上存在的气泡
去除以便修复加工的气泡去除装置。
[0023] 如图1、图2以及图3所示,所述检测筒由相互铰接且相互卡合形成一个用于检测电缆是否存在气泡的闭合环形筒状的第一半圆形筒板3、第二半圆形筒板4构成;所述第一半
圆形筒板3、第二半圆形筒板4的卡合端部设有相适配的卡合凹槽3a和卡合凸块41,其卡合
端部处沿长度方向设有用于连接固定的螺纹连接孔5,所述螺纹连接孔5的作用是为了与螺
纹连接销配合,从而使第一半圆形筒板3、第二半圆形筒板4形成一个闭合的环形筒,这个环
形筒的直径与待测电缆的直径相适配,当电缆上没有气泡存在时,电缆能够从其穿过,当电
缆上存在气泡时,电缆从检测筒穿过时会将气泡阻挡在检测筒前,从而将气泡积累在检测
筒与导向U形板2之间的位置。
[0024] 另外,所述检测架1上且位于第一半圆形筒板3、第二半圆形筒板4旋转一侧的下方各自设有起到支撑作用的弧形支撑座6。
[0025] 如图1、图2以及图4所示,所述气泡去除装置包括分布在导向U形板2前后两侧且沿其长度方向滑动的升降机构及导向杆8、位于导向U形板2中部上方且与升降机构及导向杆8
对应连接的破皮刀10,所述导向U形板2的的前端面、后侧上端面上均沿导向U形板2长度方
向分布有导向滑轨18,所述升降机构及导向杆8对应安装在导向滑轨18上;所述破皮刀10上
设有刀架9,所述导向杆8上竖直方向上设有导向槽8a,所述刀架9一端安装在导向槽8a内,
一端与升降机构连接。
[0026] 如图4所示,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安装在前端面导向滑轨18上的移板7、竖直设置在移板7上的丝杠11以及侧板14,所述侧板14的上端部设有与导向杆8上端部连接的连接杆
15,所述丝杠11的下端部连接有旋转电机12,所述旋转电机12固定安装在移板7的底部,所
述丝杠11的上端部安装在位于侧板14上的轴承座内,以便丝杆11旋转;所述丝杠11上设有
与刀架9一端固定连接的丝杆滑块13;在丝杠11的带动及导向槽8a的导向下,所述破皮刀10
的高度能够任意调节,从而使得了破皮刀10可以贴着多种规格尺寸的电缆表面。
[0027] 所述导向U形板2的前侧上端面上沿导向U形板2长度方向分布有气缸16,所述气缸16上设有与丝杠11及侧板14连接的推杆17。
[0028] 当气泡被堆积在检测筒与导向U形板2之间时,此处位置的电缆会有鼓包,其表面会凸起,在气缸16的推动下,破皮刀10会作水平移动运动,从而将鼓包划破,使气体放出。
[0029] 基于上述,所述导向杆8通过连接杆15与侧板14连为一体,所述丝杠11以及侧板14固定安装在移板7上,所述推杆17与丝杠11及侧板14;所以当气缸16推动推杆17移动时,所
述移板7、导向杆8将会沿着各自对应的导向滑轨18移动,进而带动了破皮刀10的水平移动,
实现了将电缆表皮划破使电缆内的气体放出的过程。
[0030] 使用过程:
[0031] 未使用之前,检测筒处于打开状态,破皮刀10处于最上方位置,气缸16处于收缩状态。
[0032] 先将待测的机器人本体用I/O电缆从检测架1的右侧穿过导向U形板2放入第一半圆形筒板3、第二半圆形筒板4内,将待测的机器人本体用I/O电缆的一端固定夹紧在绕线装
置上,接着将第一半圆形筒板3、第二半圆形筒板4卡合,并将螺纹连接销拧入螺纹连接孔5
内,将第一半圆形筒板3、第二半圆形筒板4连接固定。
[0033] 启动绕线装置使待测的机器人本体用I/O电缆从右往左拉动盘绕,当机器人本体用I/O电缆上存在气泡时,所有的气泡都会被阻挡在检测筒与导向U形板2之间;当机器人本
体用I/O电缆检测完成后,启动旋电机12,丝杠11通过丝杠滑块13带动破皮刀10下降至破皮
刀10底部与机器人本体用I/O电缆表面贴合;接着,气缸16推动推杆17向左侧移动,破皮刀
10将凸起的鼓包划破,机器人本体用I/O电缆内的气体被放出。
[0034] 接着,打开检测筒,将检测后的机器人本体用I/O电缆取出,并对划破处的机器人本体用I/O电缆表面进行修复加工即可。
[0035] 本发明的好处在于,一方面能够针对地性对机器人本体用I/O电缆进行气泡检测,检测效果以及检测效率都有很大的提高,另一方面,将机器人本体用I/O电缆上的气泡集中
在一处后再去除,减少了对机器人本体用I/O电缆表皮的多处伤害,降低了后期修复加工的
成本。
[0036]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发明
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
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
物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