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坐型车辆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811188566.6

文献号 : CN111038624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陈永伦

申请人 :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能防止对座部锁件的偷盗或恶作剧的跨坐型车辆。电池单元(13)以于车辆俯视下与座部锁定装置(12)重叠的方式配置于座部锁定装置(12)的下方,且配置于电池单元(13)的后方的车辆用电子控制装置(14)的上缘(14a)是以位于较座部锁定装置(12)的至少一部分靠上方的状态,向较电池单元(13)的上壁部(13a)靠上方突出而配置。其结果为,座部锁定装置(12)的后方及下方被车辆用电子控制装置(14)与电池单元(13)挡住,故而,难以从车辆的后方或下方等接近座部锁定装置(12),从而能防止对座部锁定装置(12)的偷盗或恶作剧等。

权利要求 :

1.一种跨坐型车辆,其特征在于具备:

左、右座部框架,其沿着车辆前后方向延伸;

储物箱,其具有向上方开放的开放部,且配置于上述左、右座部框架之间;

左后外壳部,其配置于较上述左座部框架及上述储物箱靠车辆左右方向的左方;

右后外壳部,其配置于较上述右座部框架及上述储物箱靠车辆左右方向的右方;

座部,其能相对于上述储物箱的上述开放部打开或关闭,且具有设置于后部而向下方延伸的座部扣件;

座部锁定装置,其具有锁定上述座部扣件的座部锁件及用以使上述座部锁件解锁的解锁操作构件;

电池单元,其配置于上述储物箱的车辆前后方向的后方;以及车辆用电子控制装置,其具有控制电路及驱动电路,且配置于上述电池单元的后方,上述驱动电路驱动被驱动装置,且发热量较上述控制电路大;且上述电池单元配置于上述座部锁定装置的下方,且于车辆俯视下与上述座部锁定装置重叠;

上述车辆用电子控制装置的上缘是以较上述电池单元的上壁部靠上方突出,且位于较座部锁定装置的至少一部分靠上方的状态配置;

上述跨坐型车辆进而包含间隔板,上述间隔板于车辆上下方向上,配置于较上述座部靠下方且较上述车辆用电子控制装置靠上方,并形成有可供上述座部扣件通过的开口;

上述开口位于较上述车辆用电子控制装置的上缘靠上方且上述座部锁定装置的上方,并于车辆俯视下与上述座部锁定装置重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跨坐型车辆,其中于车辆上下方向上,上述车辆用电子控制装置的上缘与上述电池单元的上缘的距离大于上述座部锁定装置的下缘与上述电池单元的上缘的距离。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跨坐型车辆,其中上述座部锁定装置的左缘与上述电池单元的左缘的车辆左右方向的距离及上述座部锁定装置的右缘与上述电池单元的右缘的车辆左右方向的距离均大于或等于上述座部锁定装置的下缘与上述电池单元的上缘的车辆上下方向的距离。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跨坐型车辆,其中上述电池单元包含收纳电池的电池箱,且

上述车辆用电子控制装置安装于上述电池箱的后壁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跨坐型车辆,其中于上述电池箱,设置有从上述电池箱的下部向后方延伸的牌照托架。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跨坐型车辆,其中于车辆后视下,上述车辆用电子控制装置的车辆左右方向的尺寸大于上述座部锁定装置的车辆左右方向的尺寸,且大于上述电池的车辆左右方向的尺寸。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跨坐型车辆,其中于上述车辆用电子控制装置中较上述电池箱的上缘于车辆上下方向上更高的部分,至少一部分的车辆左右方向的尺寸与上述电池箱的上述后壁部的车辆左右的尺寸大致相同。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跨坐型车辆,其中上述车辆用电子控制装置的上缘是以较上述电池单元的上壁部靠上方突出,且位于较解锁操作构件的至少一部分靠上方的状态配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跨坐型车辆,其中于上述储物箱的车辆前后方向的后方,进而具有安装于上述左、右座部框架的横向构件,且上述座部锁定装置设置于上述横向构件。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跨坐型车辆,其中于上述座部关闭时,在上述座部与上述储物箱的交界形成有间隙,且上述间隔板的上方空间连通于上述间隙,借此形成散热路径。

说明书 :

跨坐型车辆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跨坐型车辆,尤其涉及一种跨坐型车辆的座部锁定装置的防盗。

背景技术

[0002] 先前,关于跨坐型车辆,已知有将锁定座部的座部锁定装置配置于车辆的后部的构成。
[0003] 例如,于专利文献1的跨坐型车辆中,安装有座部锁定装置。于将座部关闭时,以座部锁件将设置于座部的后部而向下方延伸的座部扣件卡止并锁定,借此座部固定于车体。
[0004] 借此,在设置于座部的下方的储物箱的内部形成有闭锁空间。此外,于专利文献1的跨坐型车辆中,配置有容器状的遮蔽外壳,所述遮蔽外壳成为用以防止解锁操作构件从
槽脱离的压固件,且从后方覆盖座部锁件。借此,能防止解锁操作构件从槽脱出。
[0005] 另一方面,如专利文献2所述,已知有一种跨坐型车辆,其具有用以对车载电子零件以控制喷射器的燃料喷射量或时序等进行电子控制的控制电路,且于车辆的后部设置有
车辆用电子控制装置(控制器)。此外,于专利文献2中,车辆用电子控制装置由电池供给电力,故而,为缩短连结电池与车辆用电子控制装置间的电线,而揭示了将电池与车辆用电子控制装置邻接配置的构成。
[0006] 此外,近年来,作为搭载于车辆的车辆用电子控制装置,提出了兼具驱动电路及控制电路者,即所谓的启动发电机控制单元(Starting Generator Control Unit,SGCU)类型的车辆用电子控制装置,其中,驱动电路驱动电动马达,控制电路为驱动电动马达而控制驱动电路的开关动作,或控制车载电子零件。于此种SGCU类型的车辆用电子控制装置中,驱动电路由发热量较大的零件、例如场效晶体管(Field Effect Transistor,FET)等发热性元件构成,另一方面,控制电路由发热量较驱动电路小的零件构成。因此,比起专利文献2的先前的车辆用电子控制装置,SGCU类型的车辆用电子控制装置的体积更大,且整体的发热量
也更大。
[0007]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5-67249
[0008]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开2004-331069

发明内容

[0009] [发明所欲解决的问题]
[0010] 于一般的跨坐型车辆中,解锁用的解锁缆线嵌入座部锁件的基底侧壁的缆线槽中。但缆线槽向后方开放,故而解锁缆线有可能从缆线槽向后方脱出。因此,知道座部锁件的配置位置者能通过车体间的间隙或孔,使用工具将解锁缆线(解锁操作构件)拔出或使之
失效。尤其是,有如下所述之虞,即,从能直接或间接接近座部锁件的角度,例如从车辆的后方或下方等,将细长的工具插入车辆的内部,沿着使解锁缆线从缆线槽向后方脱出的方向
推动解锁缆线,由此会发生解锁座部锁件的偷盗或恶作剧。
[0011] 为解决偷盗或恶作剧的上述课题,于专利文献1的跨坐型车辆中,配置有从后方覆盖座部锁件的遮蔽外壳,借此能防止解锁缆线从缆线槽脱出,故而认为有利于防止对座部
锁件的偷盗或恶作剧。
[0012] 但于上述专利文献1的车辆中,如果为防止对座部锁件的偷盗或恶作剧等而将从后方覆盖座部锁件的遮蔽外壳作为独立个体来形成,那么需要花工夫。例如,为覆盖座部锁件的整体,遮蔽外壳需以具有能收容座部锁件的凹部的方式形成,此外,为避免遮蔽外壳占据车辆的内部的较大空间,需结合座部锁件的外形来形成遮蔽外壳的表面,进而,也需要用以安装遮蔽外壳的安装孔、安装座或螺栓与螺帽等紧固零件。
[0013] 因此,本发明的发明人为消除需耗费诸多工夫的遮蔽外壳的缺点,而着眼于上述专利文献2的跨坐型车辆的后部的车辆用电子控制装置与电池的配置。于专利文献2的跨坐
型车辆中,车辆用电子控制装置与电池设置于车辆的后部,因此对其等能否作为保护同样
设置于车辆的后部且更靠前方的座部锁定装置的保护元件来发挥功能进行了研究。
[0014] 其结果是,想到如下方案,即,鉴于上述专利文献1,舍去需要诸多工夫的遮蔽外壳,而如专利文献2般,于座部锁定装置的后方,与车辆用电子控制装置邻接地,设置对车辆用电子控制装置供给电流的电池,借此,缩短连结两者的电线,并且,作为防止偷盗等的保护元件而设置。
[0015] 但本发明的发明人进一步研究发现:上述专利文献2的车辆用电子控制装置与电池收纳于一个后部收纳室,并且,以于后部收纳室中,车辆上下方向上的位置大致相同的方式配置。于将上述专利文献2的后部收纳室配置于上述专利文献1的座部锁件的下方的情形
时,无法防护从车辆的后方的不正当接近,另一方面,将其配置于后方的情形时,无法防护从车辆的下方的不正当接近,故而无法同时防护从车辆的后方及下方的不正当接近。因此,即便将专利文献2的车辆用电子控制装置与电池的配置应用于专利文献1,也无法确实地防
止对车辆的座部锁件的偷盗或恶作剧。
[0016] 本发明为鉴于上述状况而完成者,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舍去需耗费诸多工夫的遮蔽外壳,也能防止对座部锁件的偷盗或恶作剧的跨坐型车辆。
[0017] [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0018] 本发明人锐意研究的结果,认为:兼具驱动电动马达的驱动电路及控制车载电子零件的控制电路的SGCU类型的车辆用电子控制装置比起先前的车辆用电子控制装置,体积
更大,因此于避免偷盗或恶作剧等上具有优点。且发现:利用SGCU类型的车辆用电子控制装置的所述优点,及通过SGCU类型的车辆用电子控制装置与电池单元的配置关系,能防止对
座部锁件的偷盗或恶作剧等。即,本发明人想到了:只要考虑到SGCU类型的车辆用电子控制装置与电池单元的相对位置关系,而通过SGCU类型的车辆用电子控制装置与电池单元将座
部锁件充分遮蔽,便能防止通过对座部锁定装置的不正当解锁而造成的偷盗或恶作剧等。
[0019] 再者,于以下的本案发明的说明中,只要未特别加以明确解释,所谓“车辆用电子控制装置”便指兼具驱动电动马达的驱动电路及控制车载电子零件的控制电路的SGCU类型的车辆用电子控制装置。
[0020] 具体来说,为解决上述课题,可使用配置于储物箱的车辆前后方向的后方的电池单元及具备驱动电路和控制电路的SGCU类型的车辆用电子控制装置。将电池单元以于座部
锁定装置的下方,且使之于车辆俯视下与座部锁定装置重叠的方式配置。借此,防止从车辆的下方来接近。此外,将车辆用电子控制装置配置于电池单元的后方,并且使车辆用电子控制装置的上缘以较电池单元的上壁部靠上方突出,且位于较座部锁定装置的至少一部分靠
上方的状态配置。借此,防止从车辆的后方来接近。
[0021] 其结果为,即便不若专利文献1般设置作为独立个体的遮蔽外壳,也能形成难以接近座部锁定装置的状态,从而能通过车辆用电子控制装置与电池单元进行保护。因此,即便是知道座部锁件的配置位置者,也无法从车辆的后方或下方等,使用工具将解锁操作构件
(解锁缆线)拔出或使之失效,从而能防止偷盗或恶作剧等。因此,既能省去多余的遮蔽外
壳,又能防止偷盗或恶作剧。
[0022] 但本发明人发现:于车辆用电子控制装置的上缘是以位于较座部锁定装置的至少一部分靠上方的状态配置的情形时,会产生如下的新课题。
[0023] 上述构成的车辆用电子控制装置兼具控制电路与驱动电路。如上述说明般,控制电路控制驱动电路的动作,而相对地,驱动电路驱动被驱动装置,且一般由与搭载有FET等发热性元件的控制电路相比发热量更大的零件构成。因此,关于SGCU类型的车辆用电子控
制装置的配置,比起不具有驱动电路的先前的车辆用电子控制装置,更需充分考量散热性。
[0024] 然而,于一般的跨坐型车辆中,为防止在座部打开的状态下,座部锁定装置的周边的零件露出于外侧,导致美观性恶化,而于座部锁定装置的上方设置有间隔板。
[0025] 于车辆用电子控制装置的上缘是以位于较座部锁定装置的至少一部分靠上方的状态配置的情形时,车辆用电子控制装置的上方的散热空间被间隔板挡住而变小,因此有
对车辆用电子控制装置的散热性造成影响之虞。
[0026] 换句话说,于进行使用SGCU类型的车辆用电子控制装置以防止对座部锁件的偷盗或恶作剧等的配置的情形时,如何一面提高防盗性,一面尽量消除对SGCU类型的车辆用电
子控制装置的散热性造成的影响成为重要课题。因此,本发明人为解决SGCU类型的车辆用
电子控制装置的上方的散热空间变小所导致的散热性降低的衍生课题,进行了锐意研究。
[0027] 一般来说,于设置有间隔板的情形时,为让以向下方延伸的方式设置于座部的后部的座部扣件通过,会于所述间隔板设置有开口。因此,本发明人想到了:利用所述间隔板的开口,来解决由防盗性的提高所衍生的车辆用电子控制装置的散热性降低的问题。
[0028] 具体来说,跨坐型车辆进而包含间隔板,所述间隔板于车辆上下方向上,配置于较座部靠下方且较车辆用电子控制装置靠上方,并于间隔板形成有可供座部扣件通过的开口。此外,开口位于较车辆用电子控制装置的上缘靠上方且座部锁定装置的上方,并于车辆俯视下与座部锁定装置重叠。借此,于车辆用电子控制装置的上缘是以位于较电池单元的
上壁部靠上方的状态配置的情形时,车辆用电子控制装置接近于开口,故而,车辆用电子控制装置的热能经由所述开口,释放到间隔板的上方空间。
[0029] 借此,于座部关闭的状态下,车辆用电子控制装置的热能经由开口,释放到间隔板的上方与座部的下方的空间。具体来说,原本为防止对座部锁定装置的偷盗或恶作剧,而导致车辆用电子控制装置的上方的散热空间变小的课题,能通过利用形成于间隔板的上方与座部的下方的空间,来扩大散热空间而加以解决。即,于车辆用电子控制装置的上缘是以位于较座部锁定装置的至少一部分靠上方的状态配置的情形时,即便车辆用电子控制装置的
上方的散热空间变小了,也能利用形成于所述间隔板的上方与座部的下方的空间,来补足
车辆用电子控制装置的上方的散热空间,从而能解决车辆用电子控制装置的散热性降低的
课题。其结果,能提高防盗性,并且,即便车辆用电子控制装置的上方的散热空间有限,车辆用电子控制装置也能效率良好地散热。
[0030] 因此,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构成。
[0031] 本发明的第1实施形态的跨坐型车辆的要义在于具备:左、右座部框架,其沿着车辆前后方向延伸;储物箱,其具有向上方开放的开放部,且配置于上述左、右座部框架之间;
左后外壳部,其配置于较上述左座部框架及上述储物箱靠车辆左右方向的左方;右后外壳
部,其配置于较上述右座部框架及上述储物箱靠车辆左右方向的右方;座部,其能相对于上述储物箱的上述开放部而打开或关闭,且具有设置于后部而向下方延伸的座部扣件;座部
锁定装置,其具有锁定上述座部扣件的座部锁件及用以使上述座部锁件解锁的解锁操作构
件;电池单元,其配置于上述储物箱的车辆前后方向的后方;及车辆用电子控制装置,其具有控制电路及驱动电路,且配置于上述电池单元的后方,所述驱动电路驱动被驱动装置,且发热量较上述控制电路大;且上述电池单元配置于上述座部锁定装置的下方,且于车辆俯
视下与上述座部锁定装置重叠;上述车辆用电子控制装置的上缘是以较上述电池单元的上
壁部靠上方突出,且位于较座部锁定装置的至少一部分靠上方的状态配置。
[0032] 根据上述本发明的第1实施形态,于跨坐型车辆中,包含:左、右座部框架,其沿着车辆前后方向延伸;储物箱,其具有向上方开放的开放部,且配置于上述左、右座部框架之间;左后外壳部,其配置于较上述左座部框架及上述储物箱靠车辆左右方向的左方;及右后外壳部,其配置于较上述右座部框架及上述储物箱靠车辆左右方向的右方。根据所述构成,形成有由储物箱与左、右后外壳部包围的车体后部外壳的内部空间。
[0033] 此外,于跨坐型车辆中,包含:座部,其能相对于上述储物箱的上述开放部而打开或关闭,且具有设置于后部而向下方延伸的座部扣件;及座部锁定装置,其具有锁定上述座部扣件的座部锁件及用以使上述座部锁件解锁的解锁操作构件。于跨坐型车辆中,进而具备:电池单元,其配置于上述储物箱的车辆前后方向的后方;及车辆用电子控制装置,其具有控制电路及驱动电路,且配置于上述电池单元的后方,所述驱动电路驱动被驱动装置,且发热量较上述控制电路大。根据所述构成,车辆用电子控制装置、座部锁定装置及电池箱配置于由储物箱与左、右后外壳部包围的车体后部外壳的内部空间。
[0034] 此外,上述电池单元配置于上述座部锁定装置的下方,且于车辆俯视下与上述座部锁定装置重叠;上述车辆用电子控制装置的上缘是以较上述电池单元的上壁部靠上方突
出,且位于较座部锁定装置的至少一部分靠上方的状态配置。
[0035] 根据上述构成,电池单元以于车辆俯视下与座部锁定装置重叠的方式配置于座部锁定装置的下方,且配置于电池单元的后方的车辆用电子控制装置的上缘是以位于较座部
锁定装置的至少一部分靠上方的状态,向较电池单元的上壁部靠上方突出而配置。其结果,座部锁定装置的后方及下方被车辆用电子控制装置与电池单元挡住,故而,难以从车辆的
后方或下方等接近座部锁定装置,从而能防止对座部锁定装置的偷盗或恶作剧等。
[0036] 此外,进而包含间隔板,所述间隔板于车辆上下方向上,配置于较上述座部靠下方且较上述车辆用电子控制装置靠上方,并形成有可供上述座部扣件通过的开口;上述开口位于较上述车辆用电子控制装置的上缘靠上方且上述座部锁定装置的上方,并于车辆俯视
下与上述座部锁定装置重叠。
[0037] 根据上述构成,能通过间隔板防止美观性的恶化。此外,车辆用电子控制装置接近于开口,故而,车辆用电子控制装置的热能经由所述开口,释放到间隔板的上方与座部的下方的空间。
[0038] 本发明的第2实施形态的跨坐型车辆的要义在于:于车辆上下方向上,上述车辆用电子控制装置的上缘与上述电池单元的上缘的距离大于上述座部锁定装置的下缘与上述
电池单元的上缘的距离。
[0039] 根据上述本发明的第2实施形态,于车辆上下方向上,车辆用电子控制装置的上缘与电池单元的上缘的距离大于座部锁定装置的下缘与电池单元的上缘的距离。因此,于座
部关闭的状态下,即便欲从车辆的后方或下方等,尤其是从车辆的下后方朝向上前方地接
近座部锁定装置的情形时,也会因座部锁定装置的至少一部分被车辆用电子控制装置挡
住,而难以不正当地接近座部锁定装置,从而能防止对座部锁定装置的偷盗或恶作剧等。
[0040] 本发明的第3实施形态的跨坐型车辆的要义在于:上述座部锁定装置的左缘与上述电池单元的左缘的车辆左右方向的距离及上述座部锁定装置的右缘与上述电池单元的
右缘的车辆左右方向的距离均大于或等于上述座部锁定装置的下缘与上述电池单元的上
缘的车辆上下方向的距离。
[0041] 根据上述本发明的第3实施形态,座部锁定装置的左缘与电池单元的左缘的车辆左右方向的距离及座部锁定装置的右缘与电池单元的右缘的车辆左右方向的距离均大于
或等于座部锁定装置的下缘与电池单元的上缘的车辆上下方向的距离。因此,于座部关闭
的状态下,即便欲从车辆的后方或下方等,尤其是从电池单元的车辆左右方向的左侧的下
方朝向右上方地接近座部锁定装置的情形时,也会因座部锁定装置的左缘与电池单元的左
缘的车辆左右方向的距离大于或等于座部锁定装置的下缘与电池单元的上缘的车辆上下
方向的距离,而难以接近座部锁定装置,从而能防止对座部锁定装置的偷盗或恶作剧等。此外,即便欲从电池单元的车辆左右方向的右侧的下方朝向左上方地接近座部锁定装置的情
形时,也会因座部锁定装置的右缘与电池单元的右缘的车辆左右方向的距离大于或等于座
部锁定装置的下缘与电池单元的上缘的车辆上下方向的距离,而难以接近座部锁定装置,
从而能防止对座部锁定装置的偷盗或恶作剧等。
[0042] 本发明的第4实施形态的跨坐型车辆的要义在于:上述电池单元包含收纳电池的电池箱,且上述车辆用电子控制装置安装于上述电池箱的后壁部。
[0043] 根据上述本发明的第4实施形态,电池单元包含收纳电池的电池箱,且车辆用电子控制装置安装于电池箱的后壁部。因此,电池单元进而具有电池箱,故而能遮蔽座部锁定装置的面积更大,由此,电池箱对座部锁定装置的保护性更高,从而能防止对座部锁定装置的偷盗或恶作剧等。此外,车辆用电子控制装置能容易且低成本地固定于电池单元的电池箱。
[0044] 本发明的第5实施形态的跨坐型车辆的要义在于:于上述电池箱,设置有从上述电池箱的下部向后方延伸的牌照托架。
[0045] 根据上述本发明的第5实施形态,于电池箱,设置有从电池箱的下部向后方延伸的牌照托架。因此,即便欲从车辆的下方朝向上方地接近座部锁定装置的情形时,也会因从电池箱的下部朝向后方形成有牌照托架,能阻断得以接近的通路的大部分,而更难以接近座
部锁定装置,从而能防止对座部锁定装置的偷盗或恶作剧等。
[0046] 本发明的第6实施形态的跨坐型车辆的要义在于:于车辆后视下,上述车辆用电子控制装置的车辆左右方向的尺寸大于上述座部锁定装置的车辆左右方向的尺寸,且大于上
述电池的车辆左右方向的尺寸。
[0047] 根据上述本发明的第6实施形态,于车辆后视下,车辆用电子控制装置的车辆左右方向的尺寸大于座部锁定装置的车辆左右方向的尺寸,且大于电池的车辆左右方向的尺
寸。因此,车辆用电子控制装置的车辆左右方向的尺寸大于座部锁定装置及电池的车辆左
右方向的尺寸,故而,难以从车辆用电子控制装置的车辆左右方向的两侧或车辆前后方向
的后方接近座部锁定装置,从而能防止对座部锁定装置的偷盗或恶作剧等。
[0048] 本发明的第7实施形态的跨坐型车辆的要义在于:关于上述车辆用电子控制装置中较上述电池箱的上缘于车辆上下方向上更高的部分,至少一部分的车辆左右方向的尺寸
与上述电池箱的上述后壁部的车辆左右的尺寸大致相同。
[0049] 根据上述本发明的第7实施形态,关于车辆用电子控制装置中较电池箱的上缘于车辆上下方向上更高的部分,至少一部分的车辆左右方向的尺寸与电池箱的后壁部的车辆
左右的尺寸大致相同。因此,能确保由车辆用电子控制装置的前方与电池箱的上方形成的
空间的大小,故而,难以从车辆用电子控制装置的车辆左右方向的两侧或车辆前后方向的
后方接近座部锁定装置,从而能防止对座部锁定装置的偷盗或恶作剧等。
[0050] 本发明的第8实施形态的跨坐型车辆的要义在于:上述车辆用电子控制装置的上缘是以较上述电池单元的上壁部靠上方突出,且位于较解锁操作构件的至少一部分靠上方
的状态配置。
[0051] 根据上述本发明的第8实施形态,车辆用电子控制装置的上缘是以较电池单元的上壁部靠上方突出,且位于较解锁操作构件的至少一部分靠上方的状态配置。因此,解锁操作构件的至少一部分被车辆用电子控制装置挡住。其结果,于座部关闭的状态下,即便欲从车辆的后方或下方等,尤其是从车辆的后方接近座部锁定装置的解锁操作构件的情形时,
也会因解锁操作构件的后方被车辆用电子控制装置挡住,而难以不正当地接近座部锁件,
从而能防止对座部锁定装置的偷盗或恶作剧等。
[0052] 本发明的第9实施形态的跨坐型车辆的要义在于:于上述储物箱的车辆前后方向的后方,进而具有安装于上述左、右座部框架的横向构件,且上述座部锁定装置设置于上述横向构件。
[0053] 根据上述本发明的第9实施形态,于储物箱的车辆前后方向的后方,进而具有安装于左、右座部框架的横向构件,且座部锁定装置设置于横向构件。因此,能将座部锁定装置对应于下方的电池单元的中心位置地设置于横向构件,故而,于电池单元的左右两侧,均难以从下方接近座部锁定装置,从而能防止对座部锁定装置的偷盗或恶作剧等。
[0054] 本发明的第10实施形态的跨坐型车辆的要义在于:于上述座部关闭时,在上述座部与上述储物箱的交界形成有间隙,且上述间隔板的上方空间连通于上述间隙,借此形成
散热路径。
[0055] 根据上述本发明的第10实施形态,于座部关闭时,在座部与储物箱的交界形成有间隙,且间隔板的上方空间连通于间隙,借此形成散热路径。因此,于车辆行驶过程中,从前方吹入的行驶风经由座部与储物箱的交界的间隙而导到开口之处,并于开口的上方形成朝
向后方的气流,故而,开口的下方的热与空气一并被往开口的上方吸入,并与行驶风一并排出到车辆的外部。其结果为,车辆用电子控制装置能效率良好地散热。

附图说明

[0056] 图1为本发明的跨坐型车辆1的左侧视图。
[0057] 图2为本发明的跨坐型车辆1的俯视图。
[0058] 图3为将后外壳部43省略后的跨坐型车辆1的后部的立体图。
[0059] 图4(a)为将车体外壳4省略后的状态的跨坐型车辆1的车辆后部的后视图,(b)为以虚线表示(a)的座部锁定装置12的后视图,(c)为将车体外壳4省略后的状态的跨坐型车
辆1的车辆后部的左侧视图,(d)是将(c)的挡住座部锁定装置12的零件省略后的状态的左
侧视图。
[0060] 图5(a)为将图3的座部6、储物箱10及间隔板15省略后的状态的跨坐型车辆1的后部的立体图,(b)为从左前方观察(a)时的立体图,(c)为(a)的左侧视图,(d)为(a)的俯视
图。
[0061] 图6为座部锁定装置12的后视图。
[0062] 图7(a)为车辆用电子控制装置14的立体图,(b)为将(a)的收容盒145省略后的状态的车辆用电子控制装置14的立体图。
[0063] 图8为座部锁定装置12、电池单元13的一部分及车辆用电子控制装置14的后视图。
[0064] 图9是以直角三角形表示距离W31(距离W32)与距离W2的长度关系的例示图。
[0065] 图10为图4(b)的座部打开的状态的跨坐型车辆1的车辆后部的后视图。
[0066] 图11为图4(d)的座部打开的状态的跨坐型车辆1的车辆后部的左侧视图。
[0067] 图12(a)为图10的俯视图,(b)为以虚线表示(a)的座部锁定装置12的俯视图。
[0068] 图13为图2的III-III线剖视图。
[0069] 图14为行驶风流经开口151的上方时的例示图。
[0070] 图15为图4(d)的II-II线剖视图。
[0071] 图16为表示本发明的跨坐型车辆1的电池单元13与车辆用电子控制装置14的配置位置的变化例的概略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72] 参照随附图式所示的实施形态,详细地对本发明的跨坐型车辆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跨坐型车辆1为摩托车的速克达车辆,但并不限于速克达车辆,对速克达型车辆以外的跨坐型车辆也可应用,如电动车辆、运动类型的摩托车、附踏板的轻型摩托车或全地形型车辆(All Terrain Vehicle,ATV)等四轮越野车等。此外,并不限于二轮车,也可为三轮车。
[0073] 于以下的说明中,前方、后方、左方、右方、上方、下方的方向分别表示从乘坐于跨坐型车辆1的骑乘者角度观察的车辆前方、车辆后方、车辆左右方向的左方、车辆左右方向的右方、上下方向的上方、上下方向的下方的方向。即,表示车辆后视下的车辆前方、车辆后方、车辆左右方向的左方、车辆左右方向的右方、上下方向的上方、上下方向的下方的方向。
[0074] 再者,图式中的“F”、“B”、“L”、“R”、“U”及“D”的文字标示分别表示“前方”、“后方”、“左方”、“右方”、“上方”及“下方”。
[0075] <车辆整体>
[0076] 首先,参照图1、2,对本实施形态的跨坐型车辆1的整体构造进行概述。图1为跨坐型车辆1的左侧视图,图2为跨坐型车辆的俯视图。于图1中,以虚线表示出了车体框架2及车辆后部的一部分的内部构造,于图2中,以虚线表示出了车体框架2等。
[0077] 图1、2所示的跨坐型车辆1为所谓“弯梁型”的跨坐型车辆。如图1、2所示,跨坐型车辆1包含车体框架2、转向机构3、车体外壳4、前轮5、座部6、后轮7、储物箱10(参照图3)、座部锁定装置12、电池单元13、车辆用电子控制装置14。
[0078] 车体框架2包含头管21、前框架部22、后框架部23。头管21插入且可旋动地支持有转向机构3的转向轴31,并朝向前方往斜下方延伸。前框架部22通过熔接等连接于头管21,并朝向后方往斜下方延伸,位于较前轮5靠后方。后框架部23熔接于前框架部22的下部,并朝向后方延伸,而从下方支持座部6。如图2所示,后框架部23包含沿着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左座部框架23L与右座部框架23R。
[0079] 于转向机构3的上部,设置有供骑乘者操作的把手8。于转向机构3的下部,设置有前叉9。前轮5通过配设于前叉9的下端,而可旋动地支持于转向机构3的下部。前轮5通过骑乘者操作把手8,能以相对于在车辆左右方向的中央沿着前后方向延伸的车辆的中央线M1
(参照图2)而左右偏向的方式旋动。前叉9具有悬架机构,通过悬架机构的伸缩而吸收冲击。
随着前叉9的悬架机构伸缩,前轮5于上下方向上移动。
[0080] 如图1所示,于车体框架2的后框架部23,配置有动力单元PU。于动力单元PU的上方,配置有座部6。于座部6的下方且左后外壳部432L与右后外壳部432R之间,配置有储物箱
10。如图1-3所示,储物箱10(图3)由左座部框架23L与右座部框架23R支持,且侧方被左后外壳部432L与右后外壳部432R覆盖。储物箱10向上方开放,且通过座部6而打开或关闭。座部6能通过前端部的以铰链(未图示)为中心向后方侧的旋动而打开或关闭,且关闭时通过座部
锁定装置12加以锁定。所述锁定状态能通过未图示的钥匙操作等解锁操作而解锁。骑乘者
以骑坐于座部6的骑坐部并将脚放置于置脚部的上表面的姿势,操纵转向机构3而驾驶跨坐
型车辆1。
[0081] <车体外壳整体>
[0082] 如图1所示,车体外壳4包含前外壳部41、把手外壳部42、后外壳部43、脚踏板部44。于把手外壳部42,配置有头灯单元。此外,把手外壳部42配置于较前外壳部41靠上方,以包围把手8的方式形成。
[0083] 如图1所示,后外壳部43配置于车辆后部。后外壳部43配设在位于座部6的下方的储物箱10的周边。于前外壳部41与后外壳部43之间,配设有作为置脚部的低地板的脚踏板
部44,以供骑乘者放置脚。后外壳部43包含:前侧后外壳部431,其从脚踏板部44的后端向后方且上方延伸;左后外壳部432L,其位于储物箱10的左方;右后外壳部432R,其位于储物箱
10的右方;及后侧后外壳部433,其位于储物箱10的后方。后侧后外壳部433例如可仅为外壳构件,也可为具备驻车灯、尾灯、方向指示灯等的后灯组合单元,又可为包含后灯组合单元的外壳构件。
[0084] 如图2所示,后侧后外壳部433的左缘连接于左后外壳部432L。后侧后外壳部433的右缘连接于右后外壳部432R。如图2、3所示,左后外壳部432L于车辆左右方向上,位于左座部框架23L的左侧,右后外壳部432R于车辆左右方向上,位于右座部框架23R的右侧。储物箱
10配置于左座部框架23L与右座部框架23R之间。由前侧后外壳部431、左后外壳部432L、右后外壳部432R及后侧后外壳部433,形成车体后部外壳的内部空间IS。此外,左座部框架
23L、右座部框架23R、储物箱10等位于车体后部外壳的内部空间IS。
[0085] 此外,如图1所示,脚踏板部44从与前外壳部41的下端的连接部大致水平地向后方延伸,并与后外壳部43连接。借此,于车辆侧视下,在前外壳部41与后外壳部43之间且脚踏板部44的上方,形成有于车辆左右方向上开放的置脚空间。再者,置脚部的形状并不限于低地板的脚踏板部44的构成。
[0086] <车体后部外壳的内部空间>
[0087] 图3为将后外壳部43省略后的跨坐型车辆1的后部的立体图。如图3所示,储物箱10位于左座部框架23L与右座部框架23R之间。于座部6关闭的状态下,座部6位于储物箱10的
上方。储物箱10具有向上方开放的开放部101(参照图11、12(a))。于储物箱10的内部,形成有能收容安全帽等相对较大行李的收容空间SS(参照图12(a))。通过开放部101而向收容空
间SS(参照图12(a))放入行李或从收容空间SS取出行李。于座部6的后部,设置有向下方延
伸的座部扣件61(参照图4(c)、4(d))。座部扣件61通过座部锁定装置12而锁定,以此保护收容空间SS内的行李。
[0088] 如图2、3所示,于左座部框架23L及右座部框架23R的后部,进而设置有横向构件11。横向构件11以跨接左座部框架23L与右座部框架23R的方式设置于储物箱10的后方,并
将左座部框架23L与右座部框架23R连结。横向构件11也可与左座部框架23L及右座部框架
23R形成为一体。也可不设置横向构件11,而形成为使左座部框架23L及右座部框架23R的后部相互连结。此外,横向构件11也可于车辆左右方向上,从左座部框架23L到右座部框架23R连续地形成,又可以分别从左座部框架23L及右座部框架23R的后部向车辆的中央线M1(参
照图2)延伸但互不连接的方式,形成左横向构件与右横向构件。横向构件11例如通过熔接
而固定于左座部框架23L与右座部框架23R。横向构件11与座部框架的固定方法并不限于熔
接,也可为利用螺栓加以固定等其它方法。
[0089] 图4(a)是将车体外壳4省略后的状态的跨坐型车辆1的车辆后部的后视图,图4(b)是以虚线表示图4(a)的座部锁定装置12的后视图。图4(c)是将车体外壳4省略后的状态的
跨坐型车辆1的车辆后部的左侧视图,图4(d)是将图4(c)的挡住座部锁定装置12的零件省
略后的状态的左侧视图。图5(a)为将图3的座部6、储物箱10及图10的间隔板15省略后的状
态的跨坐型车辆1的后部的立体图,图5(b)是从左前方观察图5(a)时的立体图,图5(c)为图
5(a)的左侧视图,图5(d)为图5(a)的俯视图。
[0090] 如图3、4(a)、4(b)、4(c)、4(d)所示,于储物箱10的后方,设置有座部锁定装置12。座部锁定装置12设置于横向构件11。于本实施形态中,座部锁定装置12通过螺栓等紧固构
件设置于横向构件11。但只要能将座部锁定装置12固定于横向构件11,那么可为任意紧固
方式。此外,于横向构件11形成末端不连接的左横向构件与右横向构件的情形时,座部锁定装置12也可设置为其左侧及右侧分别固定于左横向构件及右横向构件的末端。于不设置横
向构件11的情形时,座部锁定装置12也可设置于左座部框架23L及右座部框架23R的后部或
其它零件。
[0091] <座部锁定装置>
[0092] 图6为座部锁定装置12的后视图。如图5(a)、6所示,座部锁定装置12包含:底板121,其固定于横向构件11;及辅助板122,其于车辆前后方向上隔开间隔与底板121平行地对向。如所述图所示,座部锁定装置12进而包含:座部锁件123,其能相对于底板121而旋动,且用于锁定座部扣件61(参照图4(c)、4(d));挡板124,其使座部锁件123的旋动停止;及解锁操作构件126,其用以使座部锁件123解锁。
[0093] 如图6所示,底板121形成有引导座部扣件61的主导槽121a。同样地,辅助板122形成有引导座部扣件61的副导槽122a。主导槽121a及副导槽122a向上打开,从座部锁件123的厚度方向观察,相互重合。
[0094] 如图6所示,座部锁件123包含锁定座部扣件61的锁件部123b。锁件部123b形成有保持座部扣件61的C字状的保持槽123c。座部锁件123能于座部锁件123的锁件部123b锁定
座部扣件61的锁定位置与解除座部扣件61的锁定的解锁位置之间旋动。
[0095] 如图6所示,座部锁定装置12进而包含拉伸弹簧125。拉伸弹簧125安装于座部锁件123及挡板124。在座部锁件123位于锁定位置的状态下,拉伸弹簧125被向伸长方向拉伸,而弹性变形。因此,在座部锁件123位于锁定位置的状态下,座部锁件123被拉伸弹簧125往解锁位置的方向拉伸。
[0096] 在座部锁件123位于解锁位置的状态下,锁件部123b的保持槽123c向上打开。于所述状态下,如果座部6的后部落下(如果座部6配置于关闭位置),那么座部锁件123被座部扣件61向下按压。借此,座部锁件123向啮合方向旋转,座部锁件123的啮合部(未图示)与挡板
124的被啮合部(未图示)啮合。因此,座部锁件123配置于锁定位置,座部扣件61被座部锁件
123锁定。
[0097] 解锁操作构件126是以使挡板124向啮合解除方向旋转的方式构成。于本实施形态中,解锁操作构件126为解锁缆线。于挡板124,设置有用以配置解锁操作构件126的缆线安装部124b。如图6所示,缆线安装部124b设置于挡板124的右侧。于座部锁定装置12的挡板
124的缆线安装部124b,从右方连接有解锁操作构件126。所述解锁操作构件126朝向车体前方布线,且前端连接于操作杆(未图示)。通过使所述操作杆旋动,而将解锁操作构件126向图的右方拉伸,使挡板124向啮合解除方向旋转,从而使座部锁定装置12成为解锁状态,释放座部扣件61便能打开座部6。
[0098] 于本实施形态中,跨坐型车辆1形成为于车体右侧操作操作杆,且解锁操作构件126设置于座部锁定装置12的右侧。但也可配设于相反侧。
[0099] 于本实施形态中,解锁操作构件126是机械式的装置,解锁操作构件126构成为通过解锁缆线或导线等传递构件将骑乘者的操作传递到挡板124。此外,解锁操作构件126也
可为具备电磁致动器及控制装置的电气式的装置,其中,电磁致动器产生使挡板124向解除方向旋转的动力,控制装置遵照骑乘者的操作控制电磁致动器。
[0100] <电池单元>
[0101] 如图3、4所示,电池单元13配置于储物箱10的车辆前后方向的后方。电池单元13位于左座部框架23L的后部与右座部框架23R的后部之间。电池单元13位于横向构件11的下方。如图4(c)、4(d)、5(b)所示,电池单元13包含电池131、及收纳电池131的电池箱132。如图
5(b)所示,电池箱132设置为将上部固定于横向构件11。于横向构件11形成末端不连接的左横向构件与右横向构件的情形时,电池箱132也可设置为上部分别固定于左横向构件与右
横向构件。于不设置横向构件11的情形时,电池箱132也可设置为将上部固定于左座部框架
23L或/及右座部框架23R。
[0102] 如图5(b)所示,电池箱132具有向前方开放的开放部133及收纳电池131的电池收纳空间BS。电池箱132的开放部133与储物箱10对向。电池箱132的开放部133也可向其它方
向开放。电池箱132也可以包围电池131的整体的方式形成为箱状。电池箱132也可形成为能支持电池131的框架状。电池箱132只要能以可支持电池131的方式收纳电池131,那么可为
任意形态。
[0103] <车辆用电子控制装置>
[0104] 图7(a)是车辆用电子控制装置14的立体图,图7(b)是将图7(a)的收容盒145省略后的状态的车辆用电子控制装置14的立体图。如图7(a)、7(b)所示,车辆用电子控制装置14包含衬底144及收容衬底144的收容盒145。衬底144包含:第1安装面144a,其供安装驱动电路141、控制电路142及连接器146;以及第2安装面144b,其为第1安装面144a的背面,供安装多个电子零件(未图示)。衬底144较典型为玻璃环氧衬底等电路衬底。收容盒145较典型为
树脂制成。
[0105] 驱动电路141具有多个发热性元件141a与多个背高零件141b,且通过形成于衬底144并省略了图示的电气配线与控制电路142连接。再者,驱动电路141中也包含发热性元件
141a及背高零件141b以外的构成零件,但于图中省略了记载。
[0106] 发热性元件141a由通过焊接等安装于衬底144的第1安装面144a的特定区域且较典型为FET等的开关元件构成,通过遵照来自控制电路142的控制信号驱动被驱动装置时执
行开关动作而发热。此外,在马达于所述作动中作为发电机经由发热性元件141a对电池单
元13充电的情形时,发热性元件141a也发热。于所述情形时,发热性元件141a的发热量显著高于执行开关动作所产生的发热量,故而需对车辆用电子控制装置14的散热性予以充分考
量。
[0107] 背高零件141b较典型为由电解电容器等电容器构成,于衬底144的第1安装面144a上,配置于较发热性元件141a靠控制电路142侧。
[0108] 控制电路142具有通过焊接等安装于衬底144的第1安装面144a的特定区域的典型为电子控制单元(Electronic Control Unit,ECU)等的运算处理装置。控制电路142控制发热性元件141a的开关动作等。控制电路142是与发热性元件141a相比,其动作时的发热量较小者。再者,控制电路142中也包含运算处理装置以外的构成零件,但于图中省略了记载。
[0109] 如图7(a)、7(b)所示,收容盒145具有:上壁部145e,其位于衬底144的第1安装面144a侧;及下壁部145f,其位于衬底144的第2安装面144b侧。收容盒145形成为一端具有向外部开放的开口部145a的袋状,且从开口部145a向外部突出有连接器146的一部分。
[0110] 如图4(d)所示,车辆用电子控制装置14配置为收容盒145的上壁部145e朝向后方,并且连接器146的嵌合部146a朝向下方。但收容盒145的上壁部145e也可朝向前方,连接器
146的嵌合部146a也可朝向上方、左方或右方。车辆用电子控制装置14只要能将电气配线连接于连接器146,那么可朝向任意方向而配置。
[0111] 如图7(a)所示,于收容盒145的上壁部145e具有突出壁部145g,所述突出壁部145g呈现宛如背高零件141b的外形形状的外形形状,并且于其内部收容背高零件141b。于驱动
电路141中,背高零件141b是以较发热性元件141a靠控制电路142侧的方式配置于衬底144,因此,突出壁部145g同样地形成于偏向控制电路142的侧。如图4(a)、4(b)所示,车辆用电子控制装置14以突出壁部145g偏向车辆的中央线M1(参照图2)的车辆左右方向的一侧的方式
配置于电池单元13的后方。但车辆用电子控制装置14也可以突出壁部145g与车辆的中央线
M1重叠的方式配置于电池单元13的后方。
[0112] 如图7(b)所示,连接器146具有供对象侧连接器C(参照图4(a)、4(b))嵌合的凹部即嵌合部146a及连接端子(未图示)。连接器146通过连接端子焊接于衬底144,而安装于衬
底144的第1安装面144a。连接端子的一端插入并焊接到形成于衬底144上且省略了图示的
贯通孔,另一端能电性连接于对象侧连接器的端子C。
[0113] <座部锁定装置与电池单元的位置关系>
[0114] 如图5(c)所示,于车辆前后方向上,电池单元13的前缘13e位于较座部锁定装置12的前缘12e靠前方,电池单元13的后缘13f位于较座部锁定装置12的后缘12d靠后方。
[0115] 如图5(d)所示,于车辆俯视下,电池单元13配置于座部锁定装置12的下方,并且与座部锁定装置12重叠。于车辆俯视下,电池单元13是以与座部锁定装置12的整体重叠的方式配置。如图5(d)所示,于车辆俯视下,在车辆左右方向上,电池单元13的左缘13c位于较座部锁定装置12的左缘12b靠左方。电池单元13的右缘13d位于较座部锁定装置12的右缘12c
靠右方。
[0116] 如图5(c)所示,于车辆侧视下,在车辆前后方向上,电池箱132的前缘132b位于较座部锁定装置12的前缘12e靠前方。于本实施形态中,电池箱132的前缘132b位于较横向构
件11与设置于横向构件11的座部锁定装置12靠前方。但电池箱132的前缘132b也可不位于
较横向构件11靠前方,而可在车辆前后方向上位于与横向构件11大致相同的位置。此外,如图5(c)所示,于车辆前后方向上,电池箱132的后壁部132a位于较座部锁定装置12的后缘
12d靠后方。即,于本实施形态中,座部锁定装置12在车辆前后方向上,配置于电池单元13的电池箱132的前缘132b与后壁部132a之间。此外,如图5(d)所示,于车辆俯视下,在车辆左右方向上,座部锁定装置12配置于电池箱132的左缘132c与右缘132d之间。
[0117] 如图5(c)所示,于车辆前后方向上,电池131的前缘131a位于较座部锁定装置12靠前方。此外,于本实施形态中,在车辆前后方向上,电池131的后缘131b位于与座部锁定装置
12的后缘12d大致相同的位置。但电池131的后缘131b也可位于较座部锁定装置12的后缘
12d靠后方,又可位于较座部锁定装置12的后缘12d靠前方。
[0118] <座部锁定装置与车辆用电子控制装置的位置关系>
[0119] 此外,如图4(b)、4(d)所示,车辆用电子控制装置14的上缘14a是以位于较座部锁定装置12的至少一部分靠上方的状态配置。车辆用电子控制装置14的上缘14a是以位于较
座部锁定装置12的下缘12a靠上方的状态配置。较佳为上缘14a是以位于较座部锁定装置12
的解锁操作构件126的至少一部分靠上方的状态配置。优选为上缘14a是以位于较座部锁定
装置12的座部锁件123的整体靠上方的状态配置。进而优选为上缘14a是以位于较座部锁定
装置12的整体靠上方的状态配置。
[0120] 如图4(d)所示,于车辆后视下,在车辆上下方向上,车辆用电子控制装置14是以与座部锁定装置12重叠的方式配置。如图4(d)所示,于车辆后视下,在车辆上下方向上,车辆用电子控制装置14是以与座部锁定装置12的下部重叠的方式配置。如图4(d)所示,于车辆后视下,在车辆上下方向上,车辆用电子控制装置14是以与座部锁定装置12的挡板124重叠的方式配置。
[0121] 此外,车辆用电子控制装置14的上缘14a也可配置于较拉伸弹簧125的至少一部分靠上方,又可配置于较拉伸弹簧125的整体靠上方。此外,车辆用电子控制装置14的上缘14a也可配置于较缆线安装部124b的至少一部分靠上方,又可配置于较缆线安装部124b的整体
靠上方。此外,车辆用电子控制装置14的上缘14a也可配置于较锁件部123b的至少一部分靠上方,又可配置于较锁件部123b的整体靠上方。
[0122] <电池单元与车辆用电子控制装置的位置关系>
[0123] 如图4(d)所示,车辆用电子控制装置14配置于电池单元13的后方。于本实施形态中,车辆用电子控制装置14设置于电池箱132的后壁部132a。如图7(a)所示,于收容盒145的侧壁部145b,与收容盒145一体地形成有从其向外侧突出的撑件145c。此外,如图4(b)、4(c)所示,于电池箱132的后壁部132a,与车辆用电子控制装置14的收容盒145的撑件145c对应
地形成有沿着车辆左右方向延伸的撑件134a。于本实施形态中,车辆用电子控制装置14是
通过将车辆用电子控制装置14的撑件145c利用螺栓等紧固构件紧固于电池单元13的撑件
134a,而安装并固定于电池箱132的后壁部132a。
[0124] 但车辆用电子控制装置14也可以固定于其它零件的方式配置于电池单元13的后方。车辆用电子控制装置14也可以抵接于电池单元13的后部的方式配置。车辆用电子控制
装置14也可以将收容盒145的上壁部145e或下壁部145f抵接于电池单元13的后部的方式配
置,又可以将车辆用电子控制装置14的一部分抵接于电池单元13的后部的方式配置。车辆
用电子控制装置14可无间隙地配置于电池单元13的后部,也可留有间隙地配置于电池单元
13的后部。
[0125] 此外,如图4(a)与4(b)所示,于本实施形态中,车辆用电子控制装置14是以于车辆后视下,在车辆上下方向上与电池单元13重叠的方式配置。此外,如图4(a)所示,车辆用电子控制装置14是以于车辆后视下,在车辆上下方向上与电池箱132重叠的方式配置。
[0126] 如图5(c)所示,于车辆侧视下,在车辆上下方向上,车辆用电子控制装置14的上缘14a是以较电池单元13的上壁部13a靠上方突出的方式配置。此外,车辆用电子控制装置14
的下缘14d位于较电池单元13的上壁部13a(上缘)靠下方且较电池单元13的下壁部(下缘)
靠上方。此外,车辆用电子控制装置14的下缘14d位于较电池箱132的上缘132e靠下方且较
电池箱132的下缘132f靠上方。
[0127] 于本实施形态中,如图5(c)所示,车辆用电子控制装置14的收容盒145的车辆上下方向上的中心位置C位于较电池单元13的上壁部13a靠下方。但中心位置C也可位于与电池
单元13的上壁部13a相同的高度,又可位于较电池单元13的上壁部13a靠上方。
[0128] 此外,如图5(c)所示,于车辆侧视下,在车辆上下方向上,车辆用电子控制装置14的上缘14a位于较电池131的上缘131c靠上方。车辆用电子控制装置14的下缘14d位于较电池131的上缘131c靠下方且较电池131的下缘131d靠上方。但车辆用电子控制装置14的下缘
14d也可位于较电池131的上缘131c靠上方。此外,于本实施形态中,如图5(c)所示,车辆用电子控制装置14的收容盒145的车辆上下方向上的中心位置C位于较电池131的上缘131c靠
上方。但中心位置C也可位于与电池131的上缘131c相同的高度,又可位于较电池131的上缘
131c靠下方。
[0129] 如图5(d)所示,于车辆俯视下,在车辆前后方向上,车辆用电子控制装置14与电池单元13邻接而配置。电池单元13的后缘13f是以与车辆用电子控制装置14的前缘14e对向的方式配置。于本实施形态中,如图5(d)所示,在车辆俯视下,车辆用电子控制装置14不与电池单元13重叠。但车辆用电子控制装置14也可与电池单元13的一部分重叠。
[0130] <座部锁定装置、电池单元及车辆用电子控制装置的位置关系>
[0131] 图8为座部锁定装置12、电池单元13的一部分及车辆用电子控制装置14的后视图。再者,于图8中,以虚线表示出了座部锁定装置12与电池单元13的被车辆用电子控制装置14挡住的部分。
[0132] 如图8所示,于车辆后视下,在车辆上下方向上,车辆用电子控制装置14的上缘14a与电池单元13的上壁部13a的距离W1大于座部锁定装置12的下缘12a与电池单元13的上壁部13a的距离W2。即,成为W1>W2的关系,较佳为距离W1大于距离W2的1.5倍,即,为W1>1.5×W2的关系,优选为距离W1大于距离W2的2倍,即,为W1>2×W2的关系。
[0133] 如图8所示,于车辆后视下,座部锁定装置12的左缘12b与电池单元13的左缘13c(撑件134a除外,以下同样如此)的车辆左右方向的距离W31大于或等于座部锁定装置12的
下缘12a与电池单元13的上壁部13a的车辆上下方向的距离W2。即,为W31≧W2的关系,较佳为W31>W2的关系。如图8所示,于车辆后视下,座部锁定装置12的右缘12c与电池单元13的右缘13d(撑件134a除外,以下同样如此)的车辆左右方向的距离W32大于或等于座部锁定装置
12的下缘12a与电池单元13的上壁部13a的车辆上下方向的距离W2。即,为W32≧W2的关系,较佳为W32>W2的关系。
[0134] 图9是以直角三角形表示距离W31(距离W32)与距离W2的长度关系的例示图。如图9所示,于将距离W31(距离W32)与距离W2分别设为夹着直角的2边的情形时,距离W31(距离
W32)的对角为角度θ31(θ32),距离W2的对角为角度θ2。角度θ31(θ32)大于或等于角度θ2。即,为θ31(θ32)≧θ2的关系,较佳为θ31(θ32)>θ2的关系,优选为角度θ31(θ32)大于角度θ2的1.5倍,即,为θ31(θ32)>1.5×θ2的关系,进而优选为角度θ31(θ32)大于角度θ2的2倍,即,为θ31(θ32)>2×θ2的关系。
[0135] 如图8所示,于车辆后视下,车辆用电子控制装置14的车辆左右方向的尺寸W4(撑件145c除外,以下同样如此)大于座部锁定装置12的车辆左右方向的尺寸W5。即,成为W4>W5的关系。此外,于车辆后视下,车辆用电子控制装置14的车辆左右方向的尺寸W4大于或等于电池单元13的电池131的车辆左右方向的尺寸W6。即,为W4≧W6的关系,优选为W4>W6的关
系。此外,车辆用电子控制装置14的车辆左右方向的尺寸W4也可与电池箱132的后壁部132a的车辆左右方向的尺寸W7大致相同,又可大于电池箱132的后壁部132a的车辆左右方向的
尺寸W7。车辆用电子控制装置14的车辆左右方向的尺寸W4也可大于电池单元13的整体的车
辆左右方向的尺寸。
[0136] 如图4(c)、4(d)所示,于电池单元13,设置有牌照托架16。于电池单元13的电池箱132,设置有从电池箱132的下部向后方延伸的牌照托架16。于本实施形态中,牌照托架16从电池箱132的后壁部132a向后方且下方延伸,并与电池箱132形成为一体。牌照托架16也可
形成为从电池箱132的壁面的任意位置延伸。牌照托架16也可与电池箱132不同体地形成。
于本实施形态中,牌照托架16配置于车辆用电子控制装置14的下方,于车辆前后方向上,位于较车辆用电子控制装置14的后缘14f靠后方。
[0137] 如图5(c)所示,牌照托架16位于较座部锁定装置12的后缘12d靠后方。牌照托架16位于较座部锁定装置12的下缘12a靠下方。此外,牌照托架16位于较车辆用电子控制装置14的下缘14d靠下方。如图5(c)所示,牌照托架16的后缘16a配置于较车辆用电子控制装置14
的后缘14f靠后方。于本实施中,牌照托架16是从电池箱132的后壁部132a向后方且下方延
伸,故而,即便于车辆用电子控制装置14与电池单元13之间留有间隙地进行配置,也能利用牌照托架16将可从车辆下方接近座部锁定装置12的通路阻断。因此,通过牌照托架16,能将可接近座部锁定装置12的通路的大部分阻断,故而能进一步防止对座部锁定装置12的偷盗
或恶作剧等。
[0138] 如图8所示,于车辆后视下,车辆用电子控制装置14具有:第1部分14b,其于车辆上下方向上,较电池单元13的上壁部13a高;及第2部分14c,其于车辆上下方向上,较电池单元13的上壁部13a低。第1部分14b的至少一部分的车辆左右方向的尺寸与电池箱132的后壁部
132a的车辆左右方向的尺寸W7大致相同。此外,如图8所示,包括撑件134a在内的电池箱132的车辆左右方向的尺寸大于第1部分14b的车辆左右方向的尺寸。
[0139] 进而,如图8所示,于车辆后视下,电池单元13的电池131的车辆左右方向的尺寸W6大于座部锁定装置12的车辆左右方向的尺寸W5。即,成为W6>W5的关系。此外,于车辆后视下,电池箱132的后壁部132a的车辆左右方向的尺寸W7大于座部锁定装置12的车辆左右方向的尺寸W5。即,成为W7>W5的关系。
[0140] <间隔板>
[0141] 图10为图4(b)的座部打开的状态的跨坐型车辆1的车辆后部的后视图。图11为图4(d)的座部打开的状态的跨坐型车辆1的车辆后部的左侧视图。图12(a)为图10的俯视图,图
12(b)为以虚线表示图12(a)的座部锁定装置12的被挡住的部分的俯视图。图13为图2的
III-III线剖视图,图14为行驶风流经开口151的上方时的例示图,图15为图4(d)的II-II线剖视图。再者,于图12(a)、12(b)中,为凸显开口151与辅助开口151d,而于间隔板15的开口
151与辅助开口151d的周边标上了影线。
[0142] 如图11、13所示,于车辆上下方向上,在较座部6靠下方且较车辆用电子控制装置14靠上方,配置有间隔板15。于本实施形态中,间隔板15以储物箱10的后壁部102的上缘部
102a向后方突出的方式,与储物箱10形成为一体。间隔板15也可与储物箱10不同体地作为1个零件而形成。此外,间隔板15也可以从后外壳部43的后侧后外壳部433(参照图1)向前方
突出的方式,与后外壳部43形成为一体。此外,间隔板15也可与例如左后外壳部432L、右后外壳部432R、左座部框架23L或右座部框架23R等形成为一体。
[0143] 如图12(a)、12(b)所示,间隔板15于使座部6打开或关闭时供座部扣件61通过的部分形成有开口151。于本实施形态中,开口151是于上下方向上贯通的贯通孔。开口151可为其周围全部封闭的孔,也可为部分开放的缺口。例如,于间隔板15与储物箱10形成为一体的情形时,也可为:以于车辆俯视下不挡住座部锁定装置12的方式,从储物箱10的后壁部102的上缘部102a向后方突出,且于车辆俯视下呈“C”字形状地形成间隔板15与间隔板15的开口151。同样地,于间隔板15与后外壳部43形成为一体的情形时,也可为:以于车辆俯视下不挡住座部锁定装置12的方式,且于车辆俯视下呈“C”字形状地,形成间隔板15与间隔板15的开口151。
[0144] 如图13所示,间隔板15的开口151位于较车辆用电子控制装置14的上缘14a靠上方。间隔板15的开口151位于座部锁定装置12的上方。如图12(a)、12(b)所示,间隔板15的开口151于车辆俯视下与座部锁定装置12重叠。更具体来说,间隔板15的开口151于车辆俯视
下与座部锁定装置12的主导槽121a及副导槽122a重叠。
[0145] 如图11所示,于车辆用电子控制装置14的上方,形成有用以供车辆用电子控制装置14散热的散热空间DS。如图13所示,散热空间DS是车辆用电子控制装置14的上方的被后
侧后外壳部433与间隔板15包围的空间。从车辆用电子控制装置14散发的热经由车辆用电
子控制装置14的收容盒145,释放到车辆用电子控制装置14的上方的散热空间DS。于车辆用电子控制装置14的上缘14a是以位于较座部锁定装置12的至少一部分靠上方的状态配置的
情形时,与位于较座部锁定装置12靠下方的状态相比,散热空间DS变小,因此有另外产生散热性降低的课题之虞。
[0146] 如图11、13所示,于座部6关闭的状态下,在间隔板15的上方与座部6的下方,形成有空间DS'。空间DS'为间隔板15的上方的在座部6关闭的状态下被座部6的下表面包围的空间。
[0147] 散热空间DS经由间隔板15的开口151与空间DS'连通。因车辆用电子控制装置14配置于电池单元13的后方,并且其上缘14a是以位于较座部锁定装置12的至少一部分靠上方
的状态配置,故而,车辆用电子控制装置14的上方的散热空间DS与电池单元13相比,更接近于间隔板15。此外,如图11与13所示,散热空间DS经由间隔板15的开口151与间隔板15的上方的空间DS'连通。
[0148] 再者,车辆用电子控制装置14也可以上缘14a朝向间隔板15的开口151往前方倾斜的方式配置。于车辆用电子控制装置14的上缘14a,也可形成散热片,散热片可形成为朝向间隔板15的开口151延伸。
[0149] 如图13、15所示,于座部6关闭的状态下,在座部6与间隔板15的交界,形成有由于零件组装所形成的间隙G。同样地,于座部6关闭的状态下,在座部6与储物箱10的交界,也形成有由于零件组装所形成的间隙(未图示)。于车辆在路面上行驶时,行驶风从骑乘者的前方随意吹拂。行驶风如果流入形成于座部6与储物箱10的交界的间隙,那么沿着座部6与储
物箱10的交界或座部6的下表面而导到间隔板15的上方。具体来说,流入形成于座部6与储
物箱10的交界的间隙的行驶风沿着左后外壳部432L与右后外壳部432R的表面及座部6的下
表面流向后方而导向间隔板15的上方。此外,如图15所示,流入位于座部6与间隔板15的交界的间隙G的行驶风也导向间隔板15的上方。
[0150] 如图14所示,行驶风于间隔板15的开口151的上方形成朝向后方的气流。流经间隔板15的上方的行驶风的压力变小。与此相对地,处于间隔板15的下方的热空气的压力变得
较处于间隔板15的下方的行驶风大。因此,压力相对较大的热空气经由开口151,被吸入压力相对较小的行驶风中,而与行驶风一并被带走。带走热空气的行驶风例如经由形成于座
部6与间隔板15的交界的间隙G(参照图13、15)排出到车辆的外部。
[0151] 此外,如图12(a)所示,于本实施形态中,开口151于车辆俯视下形成为“T”字形状。如图12(b)所示,开口151具有沿着车辆左右方向延伸的开口前侧151b及沿着车辆前后方向
延伸的开口后侧151c。如图12(a)所示,从开口前侧151b露出有横向构件11,从开口后侧
151c露出有座部锁定装置12。
[0152] 如图12(a)所示,于本实施形态中,在车辆俯视下,于车辆左右方向上,开口前侧151b的尺寸大于座部锁定装置的尺寸W5。但开口前侧151b的尺寸也可与尺寸W5大致相同,
又可小于座部锁定装置12的尺寸W5。此外,如图12(a)所示,于车辆俯视下,在车辆左右方向上,开口后侧151c的尺寸大于座部锁定装置12的主导槽121a及副导槽122a的尺寸,且小于
底板121及辅助板122的尺寸。
[0153] <车辆用电子控制装置与间隔板的位置关系>
[0154] 如图12(a)所示,于车辆俯视下,间隔板15是以与车辆用电子控制装置的一部分重叠的方式配置。间隔板15也可以与车辆用电子控制装置的整体重叠的方式配置。此外,如图
12(a)所示,于车辆俯视下,在车辆前后方向上,间隔板15的后缘15a位于较车辆用电子控制装置14的前缘14e靠后方。此外,如图12(a)所示,于车辆俯视下,在车辆前后方向上,间隔板
15的后缘15a位于较车辆用电子控制装置14的后缘14f靠前方。但间隔板15的后缘15a也可
位于与车辆用电子控制装置14的后缘14f大致相同的位置,又可位于较车辆用电子控制装
置14的后缘14f靠后方。此外,于本实施形态中,如图12(a)所示,于车辆俯视下,间隔板15的后缘15a位于较收容盒145的突出壁部145g靠前方。但间隔板15的后缘15a也可与收容盒145
的突出壁部145g重叠,又可位于较收容盒145的突出壁部145g靠后方。
[0155] 此外,如图12(a)所示,于本实施形态中,在车辆俯视下,于车辆左右方向上,间隔板15的尺寸大于车辆用电子控制装置14的尺寸W4。但是,间隔板15的左右方向的尺寸也可与尺寸W4大致相同,又可小于尺寸W4。
[0156] 此外,如图12(a)所示,于车辆俯视下,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开口151位于较车辆用电子控制装置14靠前方。但开口151也可与车辆用电子控制装置14的一部分重叠。即,于车辆俯视下,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开口151的后缘151a位于较车辆用电子控制装置14的前缘14e靠前方。但后缘151a也可位于与前缘14e大致相同的位置,又可位于较前缘14e靠后方。
此外,开口151的后缘151a也可位于车辆用电子控制装置14的收容盒145的突出壁部145g,
又可位于较车辆用电子控制装置14的后缘14f靠后方。
[0157] 此外,如图12(a)、12(b)所示,于本实施形态中,在间隔板15设置有辅助开口151d。辅助开口151d配置于间隔板15的偏向车辆用电子控制装置14的位置。此外,开口151的后缘
151a也可与辅助开口151d连通。辅助开口151d与开口151同样地,能将间隔板15的下方的散热空间DS的热导向间隔板15的上方与座部6的下方的空间DS'。借此,车辆用电子控制装置
14能效率良好地散热。
[0158] 此外,如图11所示,车辆用电子控制装置14的上缘14a是以比起电池单元13的上壁部13a,更接近于间隔板15的开口151的方式配置。具体来说,如图11所示,车辆用电子控制装置14的上缘14a与间隔板15的开口151的车辆上下方向的距离小于电池单元13的上壁部
13a与间隔板15的开口151的车辆上下方向的距离。
[0159] 此外,如图11所示,于车辆上下方向上,车辆用电子控制装置14的上缘14a位于电池单元13的上壁部13a与间隔板15的开口151之间。此外,于本实施形态中,在车辆上下方向上,车辆用电子控制装置14的上缘14a配置于电池单元13的上壁部13a与间隔板15的开口
151之间的偏向间隔板15的开口151的侧。即,于车辆上下方向上,车辆用电子控制装置14的上缘14a与间隔板15的开口151的车辆上下方向的距离小于车辆用电子控制装置14的上缘
14a与电池单元13的上壁部13a的车辆上下方向的距离。
[0160] <实施方面的效果>
[0161] (1)
[0162] 如上所述,本实施形态的跨坐型车辆1具备:左、右座部框架23L、23R,其沿着车辆前后方向延伸;储物箱10,其具有向上方开放的开放部101,且配置于左、右座部框架23L、23R之间;左后外壳部432L,其配置于较左座部框架23L及储物箱10靠车辆左右方向的左方;
右后外壳部432R,其配置于较右座部框架23R及储物箱10靠车辆左右方向的右方;座部6,其能相对于储物箱10的开放部101而打开或关闭,且具有设置于后部而向下方延伸的座部扣
件61;座部锁定装置12,其具有锁定座部扣件61的座部锁件123及用以使座部锁件123解锁
的解锁操作构件126;电池单元13,其配置于储物箱10的车辆前后方向的后方;及车辆用电子控制装置14,其具有控制电路142及驱动电路141,且配置于电池单元13的后方,所述驱动电路141驱动被驱动装置,且发热量较控制电路142大;且电池单元13配置于座部锁定装置
12的下方,且于车辆俯视下与座部锁定装置12重叠;车辆用电子控制装置14的上缘14a是以较电池单元13的上壁部13a靠上方突出,且位于较座部锁定装置12的至少一部分靠上方的
状态配置。
[0163] 于本实施形态的跨坐型车辆1中,如图1、2所示,包含:左、右座部框架23L、23R,其沿着车辆前后方向延伸;储物箱10,其具有向上方开放的开放部101,且配置于左、右座部框架23L、23R之间;左后外壳部432L,其配置于较左座部框架23L及储物箱10靠车辆左右方向的左方;及右后外壳部432R,其配置于较右座部框架23R及储物箱10靠车辆左右方向的右方。根据所述构成,形成有由储物箱10与左、右后外壳部432L、432R包围的车体后部外壳的内部空间IS。
[0164] 此外,于本实施形态的跨坐型车辆1中,如图1、3所示,包含:座部6,其能相对于储物箱10的开放部101而打开或关闭,且具有设置于后部而向下方延伸的座部扣件61;及座部锁定装置12,其具有锁定座部扣件61的座部锁件123、及用以使座部锁件123解锁的解锁操作构件126。于跨坐型车辆1中,进而具备:电池单元13,其配置于储物箱10的车辆前后方向的后方;及车辆用电子控制装置14,其具有控制电路142及驱动电路141,且配置于电池单元
13的后方,所述驱动电路141驱动被驱动装置,且发热量较控制电路142大。根据所述构成,车辆用电子控制装置14、座部锁定装置12及电池单元13配置于由储物箱10与左、右后外壳
部432L、432R包围的车体后部外壳的内部空间IS。
[0165] 此外,如图3与11所示,电池单元13配置于座部锁定装置12的下方,且于车辆俯视下与座部锁定装置12重叠;车辆用电子控制装置14的上缘14a是以较电池单元13的上壁部
13a靠上方突出,且位于较座部锁定装置12的至少一部分靠上方的状态配置。
[0166] 根据上述构成,电池单元13以于车辆俯视下与座部锁定装置12重叠的方式配置于座部锁定装置12的下方,且配置于电池单元13的后方的车辆用电子控制装置14的上缘14a
是以位于较座部锁定装置12的至少一部分靠上方的状态,向较电池单元13的上壁部13a靠
上方突出而配置。其结果为,座部锁定装置12的后方及下方被车辆用电子控制装置14与电
池单元13挡住,故而,难以从车辆的后方或下方等接近座部锁定装置12,从而能防止对座部锁定装置12的偷盗或恶作剧等。
[0167] 此外,如图3与11所示,进而包含间隔板,所述间隔板于车辆上下方向上,配置于较座部6靠下方且较车辆用电子控制装置14靠上方,并形成有可供座部扣件61通过的开口151;开口151位于较车辆用电子控制装置14的上缘14a靠上方且座部锁定装置12的上方,并于车辆俯视下与座部锁定装置12重叠。
[0168] 根据上述构成,能通过间隔板防止美观性的恶化。此外,车辆用电子控制装置14接近于开口151,故而,车辆用电子控制装置14的热能经由所述开口151,释放到间隔板15的上方与座部6的下方的空间DS'。
[0169] (2)
[0170] 此外,于本实施形态的跨坐型车辆1的一个较佳形态中,要义在于:于车辆上下方向上,车辆用电子控制装置14的上缘14a与电池单元13的上壁部13a的距离W1大于座部锁定
装置12的下缘12a与电池单元13的上壁部13a的距离W2。
[0171] 根据本实施形态,如图8所示,于车辆上下方向上,车辆用电子控制装置14的上缘14a与电池单元13的上壁部13a的距离W1大于座部锁定装置12的下缘12a与电池单元13的上
壁部13a的距离W2。因此,于座部6关闭的状态下,即便欲从车辆的后方或下方等,尤其是从车辆的下后方朝向上前方地接近座部锁定装置12的情形时,也会因座部锁定装置12的至少
一部分被车辆用电子控制装置14挡住,而难以不正当地接近座部锁定装置12,从而能防止
对座部锁定装置12的偷盗或恶作剧等。
[0172] (3)
[0173] 此外,于本实施形态的跨坐型车辆1的一个较佳形态中,要义在于:座部锁定装置12的左缘12b与电池单元13的左缘13c的车辆左右方向的距离W31及座部锁定装置12的右缘
12c与电池单元13的右缘13d的车辆左右方向的距离W32均大于或等于座部锁定装置12的下
缘12a与电池单元13的上壁部13a的车辆上下方向的距离W2。
[0174] 根据本实施形态,如图8所示,座部锁定装置12的左缘12b与电池单元13的左缘13c的车辆左右方向的距离W31及座部锁定装置12的右缘12c与电池单元13的右缘13d的车辆左
右方向的距离W32均大于或等于座部锁定装置12的下缘12a与电池单元13的上壁部13a的车
辆上下方向的距离W2。因此,于座部6关闭的状态下,即便欲从车辆的后方或下方等,尤其是从电池单元13的车辆左右方向的左侧的下方朝向右上方地接近座部锁定装置12的情形时,
也会因座部锁定装置12的左缘12b与电池单元13的左缘13c的车辆左右方向的距离W31大于
或等于座部锁定装置12的下缘12a与电池单元13的上壁部13a的车辆上下方向的距离W2,而
难以接近座部锁定装置12,从而能防止对座部锁定装置12的偷盗或恶作剧等。此外,即便欲从电池单元13的车辆左右方向的右侧的下方朝向左上方地接近座部锁定装置12的情形时,
也会因座部锁定装置12的右缘12c与电池单元13的右缘13d的车辆左右方向的距离W32大于
或等于座部锁定装置12的下缘12a与电池单元13的上壁部13a的车辆上下方向的距离W2,而
难以接近座部锁定装置12,从而能防止对座部锁定装置12的偷盗或恶作剧等。
[0175] (4)
[0176] 此外,于本实施形态的跨坐型车辆1的一个较佳形态中,要义在于:电池单元13包含收纳电池131的电池箱132,且车辆用电子控制装置14安装于电池箱132的后壁部132a。
[0177] 根据本实施形态,如图5(b)所示,电池单元13包含收纳电池131的电池箱132,且车辆用电子控制装置14安装于电池箱132的后壁部132a。因此,电池单元13进而具有电池箱132,故而能遮蔽座部锁定装置12的面积更大,由此,电池箱132对座部锁定装置12的保护性更高,从而能防止对座部锁定装置12的偷盗或恶作剧等。此外,车辆用电子控制装置14能容易且低成本地固定于电池单元13的电池箱132。
[0178] (5)
[0179] 此外,于本实施形态的跨坐型车辆1的一个较佳形态中,要义在于:于电池箱132,设置有从电池箱132的下部向后方延伸的牌照托架16。
[0180] 根据本实施形态,如图4(c)、4(d)所示,于电池箱132,设置有从电池箱132的下部向后方延伸的牌照托架16。因此,即便欲从车辆的下方朝向上方地接近座部锁定装置12的情形时,也会因从电池箱132的下部朝向后方形成有牌照托架16,能阻断得以接近的通路的大部分,而更难以接近座部锁定装置12,从而能防止对座部锁定装置12的偷盗或恶作剧等。
[0181] (6)
[0182] 此外,于本实施形态的跨坐型车辆1的一个较佳形态中,要义在于:于车辆后视下,车辆用电子控制装置14的车辆左右方向的尺寸W4大于座部锁定装置12的车辆左右方向的尺寸W5,且大于电池131的车辆左右方向的尺寸W6。
[0183] 根据本实施形态,如图8所示,于车辆后视下,车辆用电子控制装置14的车辆左右方向的尺寸W4大于座部锁定装置12的车辆左右方向的尺寸W5,且大于电池131的车辆左右
方向的尺寸W6。因此,车辆用电子控制装置14的车辆左右方向的尺寸W4大于座部锁定装置
12及电池的车辆左右方向的尺寸W5、W6,故而,难以从车辆用电子控制装置14的车辆左右方向的两侧或车辆前后方向的后方接近座部锁定装置12,从而能防止对座部锁定装置12的偷
盗或恶作剧等。
[0184] (7)
[0185] 此外,于本实施形态的跨坐型车辆1的一个较佳形态中,要义在于:关于车辆用电子控制装置14中较电池箱132的上缘于车辆上下方向上更高的部分,至少一部分的车辆左
右方向的尺寸与电池箱132的后壁部132a的车辆左右的尺寸W7大致相同。
[0186] 根据本实施形态,如图8所示,关于车辆用电子控制装置14中较电池箱132的上缘于车辆上下方向上更高的部分,至少一部分的车辆左右方向的尺寸与电池箱132的后壁部
132a的车辆左右的尺寸W7大致相同。因此,能确保由车辆用电子控制装置14的前方与电池
箱132的上方形成的空间的大小,故而,难以从车辆用电子控制装置14的车辆左右方向的两侧或车辆前后方向的后方接近座部锁定装置12,从而能防止对座部锁定装置12的偷盗或恶
作剧等。
[0187] (8)
[0188] 此外,于本实施形态的跨坐型车辆1的一个较佳形态中,要义在于:车辆用电子控制装置14的上缘14a是以较电池单元13的上壁部13a靠上方突出,且位于较解锁操作构件
126的至少一部分靠上方的状态配置。
[0189] 根据本实施形态,如图4(b)所示,车辆用电子控制装置14的上缘14a是以较电池单元13的上壁部13a靠上方突出,且位于较解锁操作构件126的至少一部分靠上方的状态配
置。因此,解锁操作构件126的至少一部分被车辆用电子控制装置14挡住。其结果为,于座部
6关闭的状态下,即便欲从车辆的后方或下方等,尤其是从车辆的后方接近座部锁定装置12的解锁操作构件126的情形时,也会因解锁操作构件126的后方被车辆用电子控制装置14挡
住,而难以不正当地接近座部锁定装置12,从而能防止对座部锁定装置12的偷盗或恶作剧
等。
[0190] (9)
[0191] 此外,于本实施形态的跨坐型车辆1的一个较佳形态中,要义在于:于储物箱10的车辆前后方向的后方,进而具有安装于左、右座部框架23L、23R的横向构件11,且座部锁定装置12设置于横向构件11。
[0192] 根据本实施形态,如图3、5(a)所示,于储物箱10的车辆前后方向的后方,进而具有安装于左、右座部框架23L、23R的横向构件11,且座部锁定装置12设置于横向构件11。因此,能将座部锁定装置12对应于下方的电池单元13的中心位置地设置于横向构件11,故而,于电池单元13的左右两侧,均难以从下方接近座部锁定装置12,从而能防止对座部锁定装置
12的偷盗或恶作剧等。
[0193] (10)
[0194] 此外,于本实施形态的跨坐型车辆1的一个较佳形态中,要义在于:于座部6关闭时,在座部6与储物箱10的交界形成有间隙,且间隔板15的上方空间连通于间隙,借此形成散热路径。
[0195] 根据本实施形态,如图13、14所示,于座部6关闭时,在座部6与储物箱10的交界形成有间隙,且间隔板15的上方空间连通于间隙,借此形成散热路径。因此,于车辆行驶过程中,从前方吹入的行驶风经由座部6与储物箱10的交界的间隙而导向开口151的处,并于开口151的上方形成朝向后方的气流,故而,开口151的下方的热与空气一并被往开口151的上方吸入,并与行驶风一并排出到车辆的外部。其结果,车辆用电子控制装置14能效率良好地散热。
[0196] <其它实施形态>
[0197]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形态进行了说明,但业者能基于上述本发明的教导,进行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的各种设计变更。因此,本发明应被保护的范围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形态,也包括于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书内进行的不脱离本发明的各种设计变更。
[0198] 图16是表示电池单元13与车辆用电子控制装置14的配置位置的变化例的概略图。于上述实施形态中,车辆用电子控制装置14的前缘14e是以与电池单元13的后缘13f对向的
方式配置。但车辆用电子控制装置14的前缘14e与电池单元13的后缘13f也可为于车辆侧视
下形成有角度而配置。于本变化例中,车辆用电子控制装置14的前缘14e与电池单元13的后缘13f是以相互垂直的方式配置。
[0199] 此外,本发明并不限于摩托车,对从动三轮车的方面的速克达型车辆也可应用。例如,也可具有2个前轮与1个后轮。再者,对速克达型车辆以外的跨坐型车辆也可应用,如电动车辆、运动类型的摩托车、附踏板的轻型摩托车或全地形型车辆(ATV)等四轮越野车等。电动车辆并不限于二轮车,也包括三轮车的方面。再者,于对电动车辆应用的情形时,动力单元并非发动机,而为马达。
[0200] 符号说明
[0201] 1          跨坐型车辆
[0202] 2          车体框架
[0203] 21         头管
[0204] 22         前框架部
[0205] 23         后框架部
[0206] 23L        左座部框架
[0207] 23R        右座部框架
[0208] 3          转向机构
[0209] 4          车体外壳
[0210] 41         前外壳部
[0211] 42         把手外壳部
[0212] 43         后外壳部
[0213] 431        前侧后外壳部
[0214] 432L       左后外壳部
[0215] 432R       右后外壳部
[0216] 433        后侧后外壳部
[0217] 44         脚踏板部
[0218] 5          前轮
[0219] 6          座部
[0220] 61         座部扣件
[0221] 7          后轮
[0222] 8          把手
[0223] 9          前叉
[0224] 10         储物箱
[0225] 101        开放部
[0226] 102        后壁部
[0227] 102a       上缘部
[0228] 11         横向构件
[0229] 12         座部锁定装置
[0230] 12a        下缘
[0231] 12b        左缘
[0232] 12c        右缘
[0233] 12d        后缘
[0234] 12e        前缘
[0235] 121        底板
[0236] 121a       主导槽
[0237] 122        辅助板
[0238] 122a       副导槽
[0239] 123        座部锁件
[0240] 123a       弹簧安装部
[0241] 123b       锁件部
[0242] 123c       保持槽
[0243] 124        挡板
[0244] 124a       弹簧安装部
[0245] 124b       缆线安装部
[0246] 125        拉伸弹簧
[0247] 126        解锁操作构件
[0248] 13         电池单元
[0249] 13a        上壁部
[0250] 13b        下壁部
[0251] 13c        左缘
[0252] 13d        右缘
[0253] 13e        前缘
[0254] 13f        后缘
[0255] 131        电池
[0256] 131a       前缘
[0257] 131b       后缘
[0258] 131c       上缘
[0259] 131d       下缘
[0260] 132        电池箱
[0261] 132a       后壁部
[0262] 132b       前缘
[0263] 132c       左缘
[0264] 132d       右缘
[0265] 132e       上缘
[0266] 132f       下缘
[0267] 133        开放部
[0268] 134a       撑件
[0269] 14         车辆用电子控制装置
[0270] 14a        上缘
[0271] 14b        第1部分
[0272] 14c        第2部分
[0273] 14d        下缘
[0274] 14e        前缘
[0275] 14f        后缘
[0276] 141        驱动电路
[0277] 141a       发热性元件
[0278] 141b       背高零件
[0279] 142        控制电路
[0280] 143        电子零件
[0281] 144        衬底
[0282] 144a       第1安装面
[0283] 144b       第2安装面
[0284] 145        收容盒
[0285] 145a       开口部
[0286] 145b       侧壁部
[0287] 145c       撑件
[0288] 145e       上壁部
[0289] 145f       下壁部
[0290] 145g       突出壁部
[0291] 146        连接器
[0292] 146a       连接器
[0293] 15         间隔板
[0294] 15a        后缘
[0295] 151        开口
[0296] 151a       后缘
[0297] 151b       开口前侧
[0298] 151c       开口后侧
[0299] 151d       辅助开口
[0300] 16         牌照托架
[0301] C          对象侧连接器
[0302] DS         散热空间
[0303] DS'        空间
[0304] IS         内部空间
[0305] PU         动力单元
[0306] SS         收容空间
[0307] W1         距离
[0308] W2         距离
[0309] W31、W32    距离
[0310] W4         尺寸
[0311] W5         尺寸
[0312] W6         尺寸
[0313] W7         尺寸
[0314] θ2         角度
[0315] θ31、θ32   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