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越橘苷的提取方法及越橘苷的应用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911417600.7

文献号 : CN111040006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尚建华罗晓东赵云丽

申请人 : 云南大学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对羟苯基‑6‑O‑反‑咖啡酰‑β‑D‑葡萄糖苷的提取方法,并公开了其在食品、保健品及药物领域的新用途。试验结果表明,对羟苯基‑6‑O‑反‑咖啡酰‑β‑D‑葡萄糖苷具有治疗肾病、痛风、抑郁、骨质疏松、肌萎缩侧索硬化症、脑损伤、前列腺增生及改善疲劳的作用,在防治各种因素引起的上述疾病的药物、食品或保健品的开发中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权利要求 :

1.一种越橘苷的提取方法,其特征在于,取樟叶越橘属植物材料粉碎后,加水煮沸提取,得提取浓缩液;将所述提取浓缩液用氯仿或乙醚萃取,得经萃取的提取液;将所述的经萃取的提取液用乙酸乙酯或丁醇萃取,回收有机溶剂,得萃取物;将所述的萃取物用热水溶解;冷却后放置至结晶析出对羟苯基‑6‑O‑反‑咖啡酰‑β‑D‑葡萄糖苷结晶。

2.一种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取方法提取的越橘苷在制备预防或者治疗肾病、痛风、抑郁、骨质疏松、肌萎缩侧索硬化症、脑损伤、前列腺增生以及抗疲劳的药物中的应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的药物中加入至少一种载体或助剂,制成包括有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提取的越橘苷的片剂、胶囊剂、颗粒剂、混悬剂、膏滋剂、茶剂或注射剂。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肾病为肾炎、肾综合征或肾衰,致病原因为家族遗传胶原蛋白缺陷、自体免疫疾病、血管炎。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抑郁为由精神刺激、躯体疾病、药物引起的抑郁和产后抑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引起抑郁的所述躯体疾病为糖尿病、脑卒中、心脏病、肺部疾病、内分泌代谢疾病和高热。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脑损伤为脑缺血性、脑出血性、外伤所致的脑损伤。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骨质疏松为原发性或继发性骨质疏松。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骨质疏松为由营养、内分泌和遗传因素所致的骨质疏松。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列腺增生为由内分泌、免疫、尿道、遗传、细菌或病毒感染所致的前列腺增生。

说明书 :

一种越橘苷的提取方法及越橘苷的应用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化学化工方法和健康产品(食品、保健品及药物)研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从越桔属(Vaccinium)植物中提取,特别是从樟叶越橘(Vaccinium dunalianum)植物
中提取对羟苯基‑6‑O‑反‑咖啡酰‑β‑D‑葡萄糖苷(越橘苷)的方法,以及越橘苷的多种生理
活性及其在食品、保健品及药物中的用途。

背景技术

[0002] 人类发展历史也是一部防病治病的斗争史。不同的疾病,给人类带来了不同程度的挑战,重大疾病的流行有时甚至会改写人类历史的进程。为克服各式疾病的挑战,人类在
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不断发现、积累和丰富获得健康的知识手段,增强抵御疾病的
能力,促进了人类生存和文明的延续。譬如,20世纪三四十年代以青霉素为代表的现代药出
现,在防治和预防疾病方面起到划时代作用。随着人类生产力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更
加关注自身机体的健康保健。从大自然获取物质基础满足这一需求仍是安全和快速的选
择。特别是那些已经为人类经验验证的生物资源:包含多种活性组分,从中不断提取、分离、
纯化并测试它们的生理活性,最终应用于健康产品(食品、保健品及药物)中,是现代食品工
业和制药工业发展的基础和主要途径,在治疗和预防各种疾病,增进公众健康、增加人类预
期寿命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0003] 杜鹃花科越橘属(Vaccinium)植物约300种,我国有47种,资源十分丰富。我们研究发现越橘苷(1‑O‑对羟基苯酚‑6‑O‑咖啡酰基葡萄糖苷)广泛存在于橘属(Vaccinium)植物
中,特别是在云南产樟叶越橘(Vaccinium dunalianum)中含量异常高,且其具有多种生理
活性,在健康产品中的应用开发前景巨大。现有技术主要以水或含水有机溶剂提取
(CN101066985,CN101085792,CN101104628,Phytochemistry,2008,69,3087‑3094),并经柱
层析或膜分离等复杂工艺获得。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越橘苷的提取方法,并公开了越橘苷在食品、药品和保健品领域中的新用途。
[0005] 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越橘苷的提取方法,取樟叶越橘属植物材料粉碎后,加水煮沸提取,得提取浓缩液;将所述提取浓缩液用氯仿或乙醚萃取,得经萃取的提取
液;将所述的经萃取的提取液用乙酸乙酯或丁醇萃取,回收有机溶剂,得萃取物;将所述的
萃取物用热水溶解;冷却后放置至结晶析出对羟苯基‑6‑O‑反‑咖啡酰‑β‑D‑葡萄糖苷结晶;
[0006] 本发明还提供了采用上述方法提取的越橘苷在制备预防或者治疗肾病、通风、抑郁、骨质疏松、肌萎缩侧索硬化症、脑损伤、前列腺增生以及抗疲劳的药物、食品或保健品中
的应用;其中,疲劳包括有体力劳动、脑力劳动、精神因素或疾病所致的疲劳;
[0007] 进一步的,在上述的药物、食品或保健品中加入至少一种载体或助剂,制成包括上述方法提取的越橘苷的片剂、胶囊剂、颗粒剂、混悬剂、膏滋剂、茶剂或注射剂;
[0008] 进一步的,所述的肾病为肾炎、肾综合征或肾衰,致病原因包括有病毒或细菌感染、家族遗传胶原蛋白缺陷、自体免疫疾病、血管炎、自身原发性或肿瘤;
[0009] 进一步的,所述的抑郁包括由精神刺激、躯体疾病、药物引起的抑郁和产后抑郁;其中,引起抑郁的所述躯体疾病包括有糖尿病、脑卒中、心脏病、肺部疾病、内分泌代谢疾病
和高热;
[0010] 进一步的,所述的脑损伤为脑神经损伤,包括有脑缺血性、脑出血性、外伤所致的脑损伤;
[0011] 进一步的,所述的骨质疏松为原发性或继发性骨质疏松,包括由营养、内分泌和遗传因素所致的骨质疏松;
[0012] 更进一步的,所述的前列腺增生包括由内分泌、免疫、尿道、遗传和细菌或病毒感染所致的前列腺增生;
[0013]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0014] 1、本发明通过实验研究发现樟叶越橘苷可通过减轻肾病大鼠胰岛素抵抗,抑制氧化应激、炎症因子及糖基化产物的生成,降低尿中mALB及24h总蛋白水平,纠正低蛋白血症
及高粘血症,从而改善肾功能及肾组织形态,对糖尿病肾病及肾病综合征发挥防治作用;通
过降低模型小鼠的血尿酸水平及抑制尿酸性足肿胀而起到防治痛风的作用;通过延长小鼠
游泳、转棒时间及中枢兴奋作用而发挥抗疲劳作用;通过抑制单胺氧化酶A、缩短小鼠悬尾
不动和被动游泳时间、对抗利血平所致的递质耗绝而具有防治抑郁作用;通过延长永久性
脑缺血小鼠生存期、减轻脑水肿及缺血/再灌注小鼠的脑梗面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通过
降低脑出血大鼠行为学评分及病侧区脑组织中的Hb含量、下调脑组织中促凋亡蛋白Bax,治
疗出血性脑卒中;通过降低脑外伤大鼠的行为学评分、减轻脑水肿及抑制脑组织中Na+、Ca2
+、去甲肾上腺素及肾上腺素的升高而起到神经保护作用;通过抗氧化、抑制兴奋性氨基酸
毒性、抑制脑缺血‑再灌大鼠神经细胞凋亡以及降低促凋亡蛋白和增加抗凋亡蛋白的表达
而减慢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的进程;通过提高血清雌激素、钙水平和子宫系数,降低血P水平,
从而增加骨密度、骨矿盐及股骨系数,对骨质疏松大鼠起到防治作用;通过抑制体内5‑a还
原酶、调整性激素水平及降低前列腺酸性磷酸酶的活性,对小鼠前列腺增生具有治疗作用;
樟叶越橘苷能针对以上发病机制进行干预,对上述疾病起到预防和治疗作用。
[0015] 2、现有技术领域在预防和治疗肾病、痛风、抑郁、骨质疏松、肌萎缩侧索硬化症、脑损伤(脑梗、脑出血、外伤)、前列腺增生及抗疲劳药物或食品、保健品中还没有樟越越橘苷
的用途技术的公开,本发明中樟越越橘苷在制备治疗上述疾病药物或食品、保健品等方面
具有新用途。本试验结果提示,樟越越橘苷对肾病、痛风、抑郁、骨质疏松、肌萎缩侧索硬化
症、神经保护(缺血性、出血性、外伤性脑损伤)、前列腺增生、疲劳起到预防和治疗作用,具
有潜在的应用开发价值。
[0016] 3、本发明的有效成分可以从植物中提取,所用药物价格便宜、容易获得,市场前景好。
[0017] 4、本发明提供的一种从越桔属植物中,特别是樟叶越橘植物材料中提取如上所述的对羟苯基‑6‑O‑反‑咖啡酰‑β‑D‑葡萄糖苷化合物的方法,该方法将所述的植物材料用水
煮提取、氯仿或乙醚萃取除去杂质、乙酸乙酯或丁醇萃取产品进行有效组合,避免了现有技
术中有机溶剂提取、柱层析或膜分离等复杂工艺,提高了产品的得率,减少生产步骤,显著
降低了生产成本。

具体实施方式

[0018]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
限定本发明。
[0019] 实施例1:一种越橘苷的提取方法,取樟叶越橘干燥叶样品粉碎,称取2kg,水煮4次,第一次加水20L,剩下三次每次加水8L,每次水煮2小时,合并水煮提取液,浓缩至5L,加
入1L氯仿萃取除去小极性杂质。水煮提取液加入2L乙酸乙酯萃取5次,合并乙酸乙酯萃取
液,蒸干。乙酸乙酯萃取物加入3L热水溶解,放置冷却,粗结晶析出,干燥得到对羟苯基‑6‑
O‑反‑咖啡酰‑β‑D‑葡萄糖苷158g,经HPLC检测,纯度达到90.3%;取粗结晶100g,加入500ml
纯净水加热溶解,冷却,重结晶,干燥得到对羟苯基‑6‑O‑反‑咖啡酰‑β‑D‑葡萄糖苷79g,经
HPLC检测,纯度达到95.1%。
[0020] 本实施例中,还可以根据需要重复结晶步骤,以获得纯度均大于95%的不同纯度的对羟苯基‑6‑O‑反‑咖啡酰‑β‑D‑葡萄糖苷。
[0021] 本实施例中所提供的提取方法,以越橘属干燥叶为样品,将水煮提取、氯仿或乙醚萃取除去杂质,乙酸乙酯或丁醇萃取产品进行有效组合,避免了现有技术中有机溶剂提取、
柱层析或膜分离等复杂工艺,提高了产品的得率,减少生产步骤,显著降低了生产成本。
[0022] 实施例2:一种越橘苷的提取方法,取樟叶越橘叶芽样品粉碎,称取1kg,水煮4次,第一次加水10L,其余每次加水5L,每次水煮3小时,合并水煮提取液,浓缩至3L,趁热加入1L
乙酸乙酯萃取3次,合并乙酸乙酯萃取液,蒸干。乙酸乙酯萃取物加入1L热水溶解,放置冷
却,粗结晶析出,干燥得到对羟苯基‑6‑O‑反‑咖啡酰‑β‑D‑葡萄糖苷203g,经HPLC检测,纯度
达到91.2%;取粗结晶100g,加入500ml纯净水加热溶解,冷却,重结晶,干燥得到对羟苯基‑
6‑O‑反‑咖啡酰‑β‑D‑葡萄糖苷86g,经HPLC检测,纯度达到96.3%。
[0023] 本实施例中所提供的提取方法以樟叶越橘叶芽为样品,将水煮提取、氯仿或乙醚萃取除去杂质,乙酸乙酯或丁醇萃取产品进行有效组合,避免了现有技术中有机溶剂提取、
柱层析或膜分离等复杂工艺,提高了产品的得率,减少生产步骤,显著降低了生产成本,并
且获得了纯度达到96.3%的对羟苯基‑6‑O‑反‑咖啡酰‑β‑D‑葡萄糖苷。
[0024] 实施例3:使用不同溶剂提取樟叶越橘(Vacciniumdunalianum)植物叶芽样品中的对羟苯基‑6‑O‑反‑咖啡酰‑β‑D‑葡萄糖苷。
[0025] 取樟叶越橘植物叶芽样品粉碎,称取2kg,平均分为4份,每份500g,分别使用表中4种溶剂,按照以下步骤提取:(1)分别加入1‑4号溶剂加热提取3次,其中第一次加入4L溶剂,
2‑3次每次加入2L溶剂,加热回流提取,合并提取液,蒸干,得到4种溶剂提取物,得率见下表
1;(2)4种不同溶剂得到的粗提物分别加入2L水,之后用1L乙酸乙酯萃取3次,合并乙酸乙酯
萃取液,蒸干,得到乙酸乙酯萃取物,得率见表1;(3)不同溶剂提取获得的乙酸乙酯萃取物
分别加入500mL热水溶解,放置冷却,粗结晶析出,干燥得到对羟苯基‑6‑O‑反‑咖啡酰‑β‑D‑
葡萄糖苷,经HPLC检测,得率及纯度见表1。
[0026] 表1对羟苯基‑6‑O‑反‑咖啡酰‑β‑D‑葡萄糖苷经HPLC检测的得率及纯度
[0027]
[0028] 实施例4:对羟苯基‑6‑O‑反‑咖啡酰‑β‑D‑葡萄糖苷对糖尿病肾病大鼠的影响
[0029] 动物来源:SPF级雄性SD大鼠,200~250g,昆明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生产许可证:SCXK(滇)K2015‑0002,发证机关:昆明市科学技术局。
[0030] 造模与分组:大鼠经高脂饲料喂养成高脂血症模型,在此基础上小剂量多次静脉注射链脲佐菌素,并继续喂饲高脂饲料,让其自然发展成糖尿病肾病模型。将Ⅱ型糖尿病大
鼠按血糖水平分为4组:模型对照、阳性对照依帕司他12mg/kg及越橘苷10、20mg/kg组,并另
设一正常对照组(喂普通饲料不造模),每组10只。各组动物每日按剂量灌胃给药1次,连续
10周,模型及正常对照组给予0.5%CMC‑Na。给药期结束测定各组空腹血糖、尿微量白蛋白、
24h尿蛋白及其它相关指标。
[0031] (1)对血糖水平的影响
[0032] 由表4‑1可见,正常大鼠给药期间血糖水平持续稳定,各时间点的测定结果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各造模动物组给药0周血糖水平基本相当,给药5周模型对照组血糖
水平持续增高,各给药组血糖均缓慢下降,其中阳性对照和越橘苷高剂量组血糖水平明显
低于模型组(P<0.05/0.01);给药10周所有给药组的血糖水平均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P<
0.05/0.01),表明越橘苷可明显降低Ⅱ型糖尿病肾病大鼠的血糖水平,其作用具有时间依
赖性。
[0033] 表4‑1对糖尿病肾病大鼠空腹血糖水平的影响
[0034]
[0035] 与对正常组相比:▲▲p<0.01;与模型组相比:*/**p<0.05/0.01。
[0036] (2)对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及胰岛素抵抗(IR)的影响
[0037] 由表4‑2可见,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对照组给药第5周FINS、IR明显升高(P<0.05/0.01),表明Ⅱ型糖尿病模型建立成功;与模型组相比,给药第5周除SZ低剂量仅有作
用趋势外,其余各组血清FINS、IR均明显降低,至第10周所有给药组FINS、IR均明显低于模
型组(P<0.05/0.01),表明SZ连续给药10周,可明显减轻Ⅱ型糖尿病模型大鼠的胰岛素抵
抗,其作用具有剂量和时间依赖性。
[0038] 表4‑2对模型大鼠空腹胰岛素水平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
[0039]
[0040]
[0041] 与对正常组相比:▲/▲▲p<0.05/0.01;与模型组相比:*/**p<0.05/0.01
[0042] (3)对尿中微量蛋白(mALB)及24h尿蛋白的影响
[0043] 表4‑3对模型大鼠尿中mALB及24h尿蛋白的影响
[0044]
[0045] 与正常组相比:▲/▲▲p<0.05/0.01;与模型组相比:*/**p<0.05/0.01
[0046] 由表4‑3可见,与正常动物相比,模型对照组给药第5周尿液中mALB明显升高(P<0.01),24h尿蛋白变化不明显,至给药第10周mALB和24h尿蛋白均明显升高(P<0.05/0.01),
表明Ⅱ型糖尿病持续5周即可出现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表现,10周糖尿病肾病明显;与模型组
相比,各给药组第5周mALB有明显降低(P<0.05),24h尿蛋白无明显变化;给药第10周,所有
给药组均能明显降低尿液中mALB及24小时尿蛋白(p<0.05/0.01),表明SZ连续给药10周可
明显减轻Ⅱ型糖尿病肾病大鼠的肾脏损伤,其作用具有时间依赖性。
[0047] (4)对肾脏功能的影响
[0048] 由表4‑4可见,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对照组给药第5周血清BUN及SCr明显升高(P<0.05)、CCr显着降低(P<0.01),至给药第10周各指标异常程度加重(P<0.05/0.01),表明
Ⅱ型糖尿病肾病模型建立成功。与模型组相比,各给药组第5周BUN及SCr均有不同程度的降
低,CCr有显着提高(P<0.05);给药第10周,所有给药组的SCr及BUN显着降低、CCr显着增高
(P<0.05/0.01),表明SZ连续给药10周,可明显保护糖尿病模型大鼠的肾脏功能,其作用具
有一定剂量和时间依赖性。
[0049] 表4‑4对模型大鼠肾脏功能的影响
[0050]
[0051] 与正常组相比:▲/▲▲p<0.05/0.01;与模型组相比:*/**p<0.05/0.01
[0052] (5)对氧化应激和炎症因子的影响
[0053] 由表4‑5可见,与正常动物相比,模型对照组给药第5周血清MDA、IL‑6及TNF‑α明显升高、SOD明显降低(P<0.05/0.01),至给药第10周各指标仍与正常组有明显差异(P<0.01),
表明Ⅱ型糖尿病肾病大鼠存在氧化应激及炎症因子的异常分泌。与模型组相比,各给药组
第5周的血清MDA、IL‑6及TNF‑α均有不同程度降低、SOD有不同程度升高;给药第10周,所有
给药均能明显降低MDA、IL‑6及TNF‑α,明显升高SOD,表明SZ连续给药10周,可明显对抗Ⅱ型
糖尿病肾病大鼠的氧化应激及炎症因子的异常分泌,其作用具有一定的剂量和时间依赖
性。
[0054] 表4‑5对模型大鼠氧化应激和炎症因子的影响
[0055]
[0056]
[0057] 与对正常组相比:▲/▲▲p<0.05/0.01;与模型组相比:*/**p<0.05/0.01
[0058] (6)对肾脏系数及肾组织中相关指标的影响
[0059] 由表4‑6可见,与正常动物相比,模型对照组动物给药10周肾脏系数及肾组织匀浆中的AR活性、MDA及AGEs水平显着升高(P<0.05/0.01),SOD活性明显下降(P<0.05),表明糖
尿病肾病大鼠肾组织存在氧化损伤及AGEs的堆积,其原因与组织中的AR水平升高有关;与
模型组相比,各给药组对肾脏系数、AR活性、MDA及AGEs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对SOD活
性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其中以阳性对照组和SZ高剂量组对各指标的改善作用最明显(P<
0.05/0.01),表明SZ连续给药10周,可明显减轻糖尿病肾病大鼠肾组织的氧化损伤,其机制
与抑制体内AR的活性有关。
[0060] 表4‑6对肾脏系数及肾组织中相关指标的影响
[0061]
[0062] 与正常组相比,▲/▲▲p<0.05/0.01;与模型组相比,*/**p<0.05/0.01
[0063] (7)对肾脏组织形态的影响
[0064] 解剖肉眼观察可见,正常动物双侧肾脏颜色鲜红、质地细腻、大小无明显异常;模型组动物肾脏比正常组明显增大、颜色暗红,部分质地粗糙,各给药组除质地比模型组有一
定改善外,其大小和颜色未见明显差异。
[0065] 由表4‑7可见,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肾组织损伤明显,表现在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轻度增厚,肾细小动脉内皮细胞轻度增生、基底膜增厚、脂质沉积,部分细胞
内糖原沉积,并伴有中度肾炎;各给药组均能不同程度改善模型动物的肾脏组织形态,以阳
性对照和SZ高剂量组作用最为明显,表明其对糖尿病肾病具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0066] 表4‑7对肾脏组织形态的改善(HE染色)
[0067]
[0068] 与正常组相比,▲▲p<0.01;与模型组相比,*p<0.05
[0069] 对羟苯基‑6‑O‑反‑咖啡酰‑β‑D‑葡萄糖苷含有酚羟基,具有较好的抗氧化作用,而肾脏是对氧化应激高度敏感的器官之一,活性氧的增多对肾脏有直接损伤作用,因此它对
肾病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0070] 实施例5:对阿霉素肾病大鼠的影响
[0071] 动物来源:SPF级雄性SD大鼠,200~250g,昆明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生产许可证:SCXK(滇)K2015‑0002,发证机关:昆明市科学技术局。
[0072] 造模与分组:选用尿蛋白检测为阴性的大鼠经尾静脉2次注射盐酸阿霉素,以造模14天24小时尿蛋白总量大于12mg为成模指标。将模型动物按尿蛋白水平均匀分为4组:模型
对照、阳性对照醋酸泼尼松5mg/kg及SZ10、20mg/kg组,同时另设一正常对照组。各组动物每
日按剂量灌胃给药1次,连续35天,对照及模型组给予0.5%CMC‑Na,容量均为10mL/kg。实验
期间动态测定24h尿蛋白水平,实验结束取血测定相关指标;脱颈椎处死动物,取双侧肾脏
称重,计算脏器系数,并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
[0073] (1)对24h尿蛋白的影响
[0074] 由表5‑1可见,给药期间正常对照组各时间点尿蛋白水平在正常范围内小幅波动,而模型组则持续增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各给药组尿蛋白水平呈缓慢下降,其中给药
14天阳性对照及SZ高剂量组下降明显(P<0.05/0.01),第28天至给药结束所有给药组的尿
蛋白水平均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P<0.05/0.01),表明SZ连续给药35天可明显降低阿霉素
病肾病大鼠的尿蛋白,其作用有剂量及时间依赖性。
[0075] 表5‑1对阿霉素肾病大鼠24h尿蛋白的影响( mg/24h)
[0076]
[0077] 与正常组相比:▲▲p<0.01;与模型组相比:*/**p<0.05/0.01
[0078] (2)对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0079] 由表5‑2可见,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动物血清TP及ALB显着下降,TC、TG、Cre及BUN明显升高,表明阿霉素肾病大鼠同时并发高脂血症、低蛋白血症和肾功能损伤;与模
型组相比,各给药组血清TP及ALB水平明显回升,TC、TG、Cre及BUN明显下降(P<0.05/0.01),
表明SZ连续给药35天可明显纠正阿霉素病肾病大鼠的低蛋白血症和高脂血症,并对肾脏功
能有一定保护作用。
[0080] 表5‑2对阿霉素肾病大鼠血清总蛋白及白蛋白的影响
[0081]
[0082] 与正常组相比:▲/▲▲p<0.05/0.01;与模型组相比:*/**p<0.05/0.01
[0083] (3)对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
[0084] 由表5‑3可见,模型组动物全血及血浆黏度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0.01),表明阿霉素肾病大鼠同时并发高粘血症;与模型组相比,阳性对照泼尼松可明显降低大鼠高切
‑1
(300s )全血黏度和血浆黏度(p<0.05/0.01),SZ两剂量组均能明显降低大鼠血浆黏度,其
中高剂量组还能明显降低高、中切的全血黏度(p<0.05/0.01),表明SZ连续给药35天可明显
减轻阿霉素病肾病大鼠的高粘血症,其作用具有剂量依赖性。
[0085] 表5‑3对阿霉素肾病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mPa.s)
[0086]
[0087] 与正常组相比:▲/▲▲p<0.05/0.01;与模型组相比:*/**p<0.05/0.01
[0088] (4)对肾脏系数及肾组织中炎症因子的影响
[0089] 由表5‑4可见,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肾脏系数、肾组织中IL‑1B、IL‑6及MDA显著增高、SOD显著下降(p<0.01);与模型组相比,各给药组均可明显降低肾脏系数及肾组织
中IL‑1B、IL‑6、MDA含量(p<0.05/0.01)、明显提高SOD水平,表明SZ连续给药35天可明显减
轻阿霉素肾病大鼠肾脏组织的氧化应激及炎症反应,其作用具有剂量依赖性。
[0090] 表5‑4对模型大鼠肾脏系数及肾组织中炎症因子的影响
[0091]
[0092] 与正常组相比,▲▲p<0.01;与模型组相比,*/**p<0.05/0.01
[0093] (5)对肾脏组织病理学的影响
[0094] 正常组大鼠肾组织未见明显异常;模型组大部分动物可见肾小球轻微病变,肾小管上皮细胞肿胀,大量蛋白管型,肾间质有灶性炎性细胞浸润;各给药组肾小球结构基本正
常,,肾小管上皮细胞肿胀程度减轻,蛋白管型少量,其中以SZ高剂量组尤为明显。
[0095] 实施例6:对高尿酸血症及痛风的影响
[0096] (1)对氧嗪酸钾致小鼠高尿酸血症的影响
[0097] 动物来源:SPF级雄性ICR小鼠,19~21g,昆明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生产许可证:SCXK(滇)K2015‑0002,发证机关:昆明市科学技术局。
[0098] 分组及给药:将动物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模型对照,阳性对照别嘌醇20mg/kg及SZ 10、20mg/kg剂量组。各组动物每日按剂量灌胃给药1次,连续7天,正常及模型对照给
予0.5%羧甲基纤维素钠,容积均为20mL/kg。末次给药后,腹腔注射氧嗪酸钾造成高尿酸血
症模型,取血测定血尿酸水平。
[0099] 由表6‑1可见,SZ两剂量组能明显降低氧嗪酸钾致高尿酸血症小鼠的血清尿酸水平,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差异显着(p<0.05)。
[0100] 表6‑1对氧嗪酸钾致小鼠高尿酸血症的影响
[0101]
[0102] 与对照组相比:▲▲p<0.01;与模型组比:*/**p<0.05/0.01
[0103] (2)对次黄嘌呤联合氧嗪酸钾致小鼠高尿酸血症的影响
[0104] 动物来源及分组给药同上。末次给药后,腹腔注射次黄嘌呤和氧嗪酸钾造成高尿酸血症模型,取血测定血清尿酸水平。
[0105] 表6‑2对次黄嘌呤联合氧嗪酸钾致小鼠高尿酸血症的影响
[0106]
[0107] 与对照相比:▲▲p<0.01;与模型组相比:**p<0.01
[0108] 由表6‑2可见,SZ高剂量及阳性对照组均能明显降低次黄嘌呤联合氧嗪酸钾所致高尿酸血症小鼠的血清尿酸水平,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1)。
[0109] (3)对酵母致小鼠高尿酸血症的影响
[0110] 动物来源同上。小鼠每日灌胃给予15g/kg酵母1周后,按体重随机分为5组:模型对照,阳性对照别嘌醇10mg/kg及SZ 10、20、40mg/kg三剂量组,另设不造模的正常对照组,每
组12只。除别嘌醇组仅于检测当日灌胃给药1次外,其余各组每日按剂量灌胃给药1次、连续
7天,正常、模型及阳性对照组前6天给予0.5%羧甲基纤维素钠,容积均为20mL/kg。给药期
间,造模动物每日继续灌胃给予15g/kg酵母维持模型。给药第7天,所有动物禁食不禁水
12h,末次给药后1h取血测定血清尿酸水平。
[0111] 表6‑3对酵母致小鼠高尿酸血症的影响
[0112]
[0113] 与对照相比:▲▲p<0.01;与模型组相比:*/**p<0.05/0.01
[0114] 由表6‑3可见,SZ三剂量及阳性对照组均能明显降低酵母致高尿酸血症小鼠的血清尿酸水平,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0.01)。
[0115] (4)对尿酸钠致小鼠痛风性关节炎的影响
[0116] 动物来源同上。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模型对照组、阳性对照吲哚美辛8mg/kg及SZ 10、20mg/kg组。各组动物每日按剂量灌胃给药1次,连续5天,正常及模型对照给予0.5%
羧甲基纤维素钠。末次给药后30min,于左足趾向踝关节方向皮下注射尿酸钠混悬液50uL/
只,致炎5h后脱颈椎处死动物,取双踝关节下称重,以两足的重量差异为肿胀度。
[0117] 表6‑4对尿酸钠致小鼠痛风性关节炎的影响
[0118]
[0119] 与对照相比:▲▲p<0.01;与模型组相比:**p<0.01*/**p<0.05/0.01
[0120] 由表6‑4可见,SZ两剂量及阳性对照组均能明显抑制尿酸钠致小鼠痛风性关节肿胀,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差异显着(p<0.05/0.01)。
[0121] 实施例7:抗疲劳作用研究
[0122] (1)对小鼠负重游泳时间的影响
[0123] 动物来源:SPF级雄性ICR小鼠,18~20g,昆明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生产许可证:SCXK(滇)K2015‑0002,发证机关:昆明市科学技术局。
[0124] 分组及方法:将动物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阳性对照三七力康片200mg/kg及SZ 20、40mg/kg组。各组动物每日按剂量灌胃给药1次,连续7天,对照组给予0.5%羧甲基纤维
素钠。末次给药后30min,给小鼠按5%体重于尾部负重铅丝,放入水温28±1℃、水深50cm的
游泳箱中游泳,用秒表记录自游泳开始至死亡的时间为小鼠负重游泳时间。
[0125] 表7‑1对小鼠负重游泳时间的影响
[0126]
[0127] 与对照组相比:*/**p<0.05/0.01
[0128] 由表7‑1可见,SZ两剂量及阳性对照组连续灌胃给药7天,均能明显延长小鼠的负重游泳的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着(P<0.05/0.01)。
[0129] (2)对小鼠转棒时间的影响
[0130] 动物来源同上。将在转棒仪上训练合格的小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阳性对照三七力康片200mg/kg组及SZ 10、20、40mg/k组。各组动物每日按剂量灌胃给药1次,连续7
天。末次给药后30min,将小鼠置于转棒仪上,测定和记录各鼠3次因肌肉疲劳无力从转棒仪
上坠落下来的潜伏时间为抗疲劳时间。
[0131] 表7‑2对小鼠转棒时间的影响
[0132]
[0133] 与对照组相比:*/**p<0.05/0.01
[0134] 由表7‑2可见,SZ高中剂量及阳性对照连续灌胃给药7天,均能明显延长小鼠的转棒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着(P<0.01)。
[0135] (3)对小鼠自发活动的影响
[0136] 动物来源同上。将动物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阳性对照安定2mg/kg及SZ 10、20、40mg/kg组。除安定组仅于检测当日灌胃给药1次外,其余各组动物每日按剂量灌胃给药1
次,连续3天。末次给药后30min,采用自发活动箱(上海吉量科技有限公司)进行自发活动检
测。
[0137] 表7‑3对小鼠自发活动的影响
[0138]
[0139] 与对照组相比:*/**p<0.05/0.01
[0140] 由表7‑3可见,小鼠连续灌胃给药3天,SZ三剂量均可明显增加小鼠的自发活动,而阳性对照安定则明显抑制小鼠自发活动,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着(P<0.05/0.01),提示SZ有
一定中枢兴奋作用。
[0141] (4)对阈剂量戊巴比妥钠致小鼠睡眠时间的影响
[0142] 动物来源同上。将动物随机分为4组:空白对照、阳性对照安定2mg/kg及SZ 10、20mg/kg组。除安定组仅于检测当日灌胃给药1次外,其余各组动物每日按剂量灌胃给药1
次,连续3天。给药末次后30min,进行实验检测。
[0143] 表7‑4对阈剂量戊巴比妥钠致小鼠睡眠时间的影响
[0144]
[0145] 与对照组相比:*/**p<0.05/0.01
[0146] 由表7‑4可见,阳性对照安定可明显缩短小鼠睡眠的潜伏期、延长睡眠持续时间;SZ两剂量能明显延长阈剂量戊巴比妥钠致小鼠睡眠的潜伏期、缩短睡眠持续时间,与对照
组相比差异显着(P<0.05/0.01),提示SZ对中枢抑制有对抗作用。
[0147] 实施例8:抗抑郁作用研究
[0148] (1)对单胺氧化酶A(MAO‑A)的影响
[0149] 实验设标准对照组、空白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及SZ不同剂量组。用纯水将样品溶解,使其在体系中的浓度为10mM,加入各试剂后进行测定,每个浓度做3孔重复,通过公式计
算抑制率。将SZ按浓度梯度设置,以待测样品的摩尔浓度对数与相应酶抑制率作非线性回
归方程得该样品抑制单胺氧化酶A(MAO‑A)的IC50值。
[0150] 抑制率(%)=(VmeanDMSO‑Vmean样品)/VmeanDMSO×100%,
[0151] 表8‑1对单胺氧化酶A(MAO‑A)的影响
[0152]
[0153] 由表8‑1可见,SZ体外对单胺氧化酶A(MAO‑A)有明显抑制作用,其IC50值为5.906μM。(2)对悬尾小鼠不动时间的影响
[0154] 动物来源:SPF级雄性ICR小鼠,19~21g,昆明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生产许可证:SCXK(滇)K2015‑0002,发证机关:昆明市科学技术局。
[0155] 分组及方法:动物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阳性对照盐酸氯米帕明50mg/kg及SZ10、20mg/k组。除阳性对照组仅于检测当日灌胃给药1次外,其余各组动物每日按剂量灌
胃给药1次,连续3天,对照组给予0.5%羧甲基纤维素钠。末次给药后30min,进行实验检测。
[0156] 表8‑2对悬尾小鼠不动时间的影响
[0157]
[0158] 与对照组比:*p<0.05
[0159] 由表8‑2可见,所有给药组均能不同程度缩短悬尾小鼠的不动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着(p<0.05)
[0160] (3)对被动游泳小鼠不动时间的影响
[0161] 动物、分组及给药同上。给药末次后30min,进行实验检测。
[0162] 表8‑3对被动游泳小鼠不动时间的影响
[0163]
[0164] 与对照组相比:*/**p<0.05/0.01
[0165] 由表8‑3可见,所有给药组均能明显缩短被动游泳小鼠的不动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着(p<0.05/0.01)。
[0166] (4)对利血平致小鼠递质耗竭的影响
[0167] 动物来源、分组及给药同上。给药末次后30min,进行实验检测。
[0168] 表8‑4对利血平致小鼠递质耗竭的影响
[0169]
[0170] 与对照组相比:▲▲p<0.01;与模型组相比:*/**p<0.05/0.01
[0171] 由表8‑4可见,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小鼠眼睑评分显着升高、体温显着下降;与模型组相比,所有给药组均能不同程度拮抗利血平引起的小鼠体温下降和眼脸下垂(p<0.05/
0.01),提示SZ对小鼠因递质耗竭所致的抑郁有明显对抗作用。
[0172] 实施例9:对缺血性脑卒中的保护作用研究
[0173] (1)对永久性脑缺血(PMCAO)小鼠生存期的影响
[0174] 动物来源:SPF级雄性ICR小鼠,26~30g,昆明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生产许可证:SCXK(滇)K2015‑0002,发证机关:昆明市科学技术局。
[0175] 分组及方法:线栓法。以4%水合氯醛腹腔注射麻醉动物,手术分离和结扎右侧颈总动脉近心端及颈外动脉,在颈总动脉分叉处切口,插入直径为0.128mm的尼龙线8~10mm
以阻断MCA血流,假手术组除不插线外其余均同模型组。将造模动物按体重循环分为5组:模
型对照组;依达拉奉10mg/kg组;SZ‑5、10、20mg/kg组,每组保证12只成模动物;另设假手术
组。造模后1小时,各组按剂量腹腔注射给药,容积均为20mL/kg。造模次日继续给药,1次/d,
连续8天,观察记录各组每只小鼠的存活时间,观察期结束仍存活者按8天(192h)计算,以下
式计算各组生存延长率。
[0176] 延长率=(给药组存活时间-模型存活时间)/模型组存活时间*100%
[0177] 表9‑1对PMCAO小鼠生存期的影响
[0178]
[0179] 与假手术组相比,▲▲p<0.01;与模型组相比,*/**p<0.05/0.01
[0180] 由表9‑1可见,SZ高中剂量及阳性对照组均能明显延长永久性脑缺血小鼠的生存期,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0.01)。
[0181] (2)对永久性脑缺血(PMCAO)小鼠脑水肿的影响
[0182] 动物来源、分组及造模方法同上。于造模后1h,各组动物分别按20mL/kg体重静脉注射给药,模型组和假手术组给予等容积氯化钠注射液。给药后24h取脑称重,并于60℃干
燥恒重,按干湿质量法计算脑含水率。
[0183] 脑含水率=(湿脑重-干脑恒重)/脑湿重×100%
[0184] 由表9‑2可见,SZ三剂量及阳性对照组均可明显减轻模型小鼠的脑水肿,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0.01)。
[0185] 表9‑2对PMCAO小鼠脑含水量的影响
[0186]
[0187]
[0188] 与假手术组相比,▲▲p<0.01;与模型组相比,*/**p<0.05/0.01
[0189] (3)对缺血/再灌注小鼠(tMCAO)脑梗面积的影响
[0190] 动物来源同上。采用线栓法造成小鼠大脑中动脉阻塞后,将造模动物分为5组:模型对照、阳性对照依达拉奉10mg/kg及SZ 5、10、20mg/kg组,剔除造模后6h内行为学评分不
成模或死亡的动物,保证每组12只成模动物,假手术组除不插线外其余均同模型组。造模后
1小时,各组按剂量尾静脉注射给药,并立即拔出尼龙线使其血流再通;再灌后6h于尾静脉
第2次注射给药,模型组及假手术组注射相同容积的氯化钠注射液,各组给药容积均为
20mL/kg。再灌注24h后,脱颈椎处死小鼠,取脑平均冠状分为4片,放于1.2%TTC溶液中,37
℃避光温育15min染色,梗死区不着色,正常脑组织染成红色,分别称量全脑重量和梗死部
分重量,计算脑梗百分率及抑制率。
[0191] 表9‑3对tMCAO小鼠脑梗面积的影响
[0192]
[0193] 与假手术组相比,▲▲P<0.01;与模型组相比*/**P<0.05/0.01
[0194] 由表9‑3可见,SZ三剂量及阳性对照组均可明显减小模型动物的脑梗面积,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0.01)。
[0195] 实施例10:对出血性脑卒中的保护作用研究
[0196] (1)对小胶质细胞吞噬功能的影响
[0197] 在超净工作台上,于无菌条件下将出生1天的SD乳鼠断头取脑,进行小胶质细胞原5
代培养。将生长良好的小胶质细胞以10个/mL的密度接种于96孔板内,待细胞贴壁过夜后,
换无血清细胞培养基,分组进行给药处理:溶媒对照、阳性对照尼莫地平、不同浓度的SZ。加
药30分钟后,再加入CFDA标记的红细胞,置37度、5%CO2的恒温培养箱内继续培养4h。然后
细胞用Hank’s液洗3遍,荧光显微镜下观察、拍照。
[0198] 表10‑1 SZ对小胶质细胞吞噬功能的影响
[0199]
[0200]
[0201] 与PBS组比较:*/**P<0.05/0.01
[0202] 由表10‑1可见,SZ在0.01‑100μg/mL剂量范围内均可明显增强小胶质细胞对红细胞的吞噬作用,以10μg/mL作用为最佳,阳性对照尼莫地平亦可增强小胶质细胞对红细胞的
吞噬作用,但作用较弱。
[0203] (2)对出血性脑卒中大鼠的影响
[0204] 动物来源:SPF级雄性SD大鼠,250~280g,昆明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生产许可证:SCXK(滇)K2015‑0002,发证机关:昆明市科学技术局。
[0205] 造模及分组:采用脑纹状体区注入自体动脉血方法。大鼠经腹腔注射水合氯醛麻醉后固定,头部消毒备皮,前囟正中纵形切口,于前囟点中线右侧旁开3.0mm、沿矢状面向后
1.5mm处用牙钻钻透颅骨,深及骨膜。抽取尾动脉不加抗凝剂的动脉血液约100μL。将针头垂
直于颅骨骨孔的方向,进针约6mm缓慢注入50μL自体动脉血液,骨蜡封闭颅骨骨孔,缝合手
术创口。将动物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阳性对照尼莫地平0.5mg/kg组及SZ 2、4、8mg/kg组,
每组10只。术后即刻按剂量于尾静脉注射给药,模型组给予氯化钠注射液,容积均为2mL/
kg,动物苏醒回笼饲养,并进行1、3、5天的行为学评分。每日静脉注射给药1次,连续5天,给
药结束取脑进行蛋白质印迹实验,观察病侧区域血肿大小(通过Hb量反应)、凋亡相关蛋白
Bcl‑2及Bax的表达情况。
[0206] A.对行为学的影响
[0207] 表10‑2对出血性脑卒中大鼠行为学的影响
[0208]
[0209]
[0210] 与对照组相比:▲▲p<0.01;与模型组相比:*/**p<0.05/0.01
[0211] 由表10‑2可见,除SZ低剂量组给药5天的作用接近统计学差异外,阳性对照及SZ三剂量组均能明显降低急性脑出血模型大鼠造模后3、5天的行为学评分,与模型组相比差异
显著(p<0.05/0.01)。
[0212] B.对脑组织血红蛋白(Hb)及Bax和Bcl‑2的影响
[0213] 表10‑3对模型大鼠病侧区域Hb、Bax和Bcl‑2表达的影响
[0214]
[0215] 与对照组相比:▲▲p<0.01;与模型组相比:*/**p<0.05/0.01
[0216] 由表10‑3可见,与假手术相比,模型组大鼠脑病侧区域Hb、Bax显著升高,Bcl‑2有下降趋势;与模型组相比,阳性对照及SZ三剂量组均可明显减少脑组织中Hb含量,不同程度
下调Bax蛋白及升高Bcl‑2表达,提示SZ对出血性脑卒中大鼠的保护作用与抑制出血及下调
脑组织中促凋亡蛋白Bax的表达有关。
[0217] 实施例11:对脑外伤神经保护作用的研究
[0218] 动物来源:SPF级雄性SD大鼠,240~280g,昆明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生产许可证:SCXK(滇)K2015‑0002,发证机关:昆明市科学技术局。
[0219] 造模及分组:实验设假手术组、模型组、阳性对照尼莫地平组及SZ 2、4、8mg/kg剂量组,每日尾静脉注射给药1次,连续5d。末次给药前,参照Feeney方法建立大鼠急性颅脑外
伤模型。大鼠经腹腔注射水合氯醛麻醉,击打造成左顶叶脑挫裂伤后,缝合头皮并进行末次
注射给药,待自然清醒后送回笼内,对照组动物开骨窗、不致伤。造模后6h及24h进行行为学
+ 2+
评分,取脑按干湿重法测定脑含水量及组织中Na、Ca 、NE及E水平。
[0220] (1)对模型大鼠行为学评分的影响
[0221] 表11‑1对脑外伤大鼠行为学的影响
[0222]
[0223]
[0224] 与对照组相比:▲▲p<0.01;与模型组相比:*/**p<0.05/0.01
[0225] 由表11‑1可见,SZ三剂量及阳性对照组均能明显降低脑外伤模型大鼠24h的行为学评分,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0.01)。
[0226] (2)对模型大鼠脑水肿的影响
[0227] 表11‑2对脑外伤大鼠脑含水量的影响
[0228]
[0229] 与假手术组相比,▲▲p<0.01;与模型组相比,*/**p<0.05/0.01
[0230] 由表11‑2可见,SZ三剂量及阳性对照组均能明显降低脑外伤模型大鼠的脑含水量,提示抑制脑水肿作用明显,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0.01)。
[0231] (3)对模型大鼠脑组织中Na+、Ca2+、NE及E水平的影响
[0232] 表11‑3对模型大鼠脑组织中Na+、Ca2+、NE及E水平的影响
[0233]
[0234] 与正常组相比,▲▲p<0.01;与模型组相比,*/**p<0.05/0.01
[0235] 由表11‑3可见,模型组大鼠脑组织中Na+、Ca2+、NE及E水平显著高于假手术组,SZ三+ 2+
剂量及阳性对照组均能明显降低脑外伤大鼠神经组织中Na 、Ca 的含量,对抗脑外伤所致
NE及E水平的升高。
[0236] 实施例12:对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的保护作用研究
[0237] (1)体外抗氧化作用
[0238] 采用体外试验体系考察SZ对O2-·、OH·、ABTS.+的清除能力及对总还原能力(TOC)的影响。
[0239] 对O2-·清除能力的影响:试验采用PMS‑NADH‑NBT体系,依次加入各反应试剂,混-
匀后置室温避光反应5min,以空白孔调零,于560nm处测定OD值,计算O2 ·清除率及IC50。
[0240] 对OH·清除能力的影响:试验采用POD‑AA‑Phenol显色法体系,依次加入各反应试剂,混匀后37℃反应10min,以空白孔调零,于505nm处测定OD值。
[0241] 对ABTS.+清除能力的影响:试验采用TEAC法,依次加入各反应试剂,混匀后室温避光反应10min,以空白孔调零,于734nm处测定OD值。
[0242] 对总还原能力(TOC)的影响:试验采用FeCl3还原法,依次加入各反应试剂,以空白3+ 2+
孔调零,于700nm处测定OD值。将使反应体系中1μM Fe 还原为Fe 的能力定义为1个还原单
3+ 2+
位,计算各受试物使反应体系中168.2μM碱性磷酸酶Fe 半数还原为Fe 的EC50。
[0243] 表12‑1体外抗氧化活性
[0244]
[0245] 由表12‑1可见,SZ清除O2-·的IC50为5.81μM,清除OH·的IC50为9.29μM,清除ABTS.+.
的IC50为5.12μM,对总还原能力的EC50为18.31μM。
[0246] (2)对兴奋性氨基酸的抑制
[0247] 采用SH‑SY5Y细胞(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分为:正常培养组、模型组、给药组和阳性对照组。细胞经药物处理后,除正常组和模型组外,各给药组先给予不同浓度受试物预处
理0.5h后,再与100mM谷氨酸孵育24h后,每孔加入5mg/mL MTT溶液,使其终浓度为0.5mg/
mL,在培养箱内继续培养4h,然后弃培养液,每孔加入200μLDMSO,在酶标仪上读取光密度OD
值(测定波长570nm)。计算细胞存活率。
[0248] 表12‑2对谷氨酸诱导SY5Y细胞兴奋毒性的影响
[0249]
[0250]
[0251] 与正常组相比:▲▲p<0.01;与模型组相比:*/**p<0.05/0.01
[0252] 由表12‑2可见,SZ在200、100μM浓度下能显著对抗谷氨酸诱导的神经毒性。
[0253] (3)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保护机制的研究
[0254] 动物来源:SPF级雄性SD大鼠,220~260g,昆明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生产许可证:SCXK(滇)K2015‑0002,发证机关:昆明市科学技术局。
[0255] 分组与方法:采用线栓法阻断右侧MCA所有血流,2小时后舌下静脉注射给药,并立即拔出尼龙线。在缺血同时给予10mg/kg的BrdU,再灌后24h,部分动物(每组8只)腹腔注射
水合氯醛麻醉后,以0.9%氯化钠注射液经升主动脉全身灌流,右心房剪口,至流出液无色,
再灌以4%多聚甲醛。灌流固定后取大脑于4%多聚甲醛中固定12‑16h。将固定好的脑进行
冰冻切片,置于冻存保护液中,‑20℃保存备用。采用Cleaved Caspase‑3和Ki‑67免疫组化
染色、TUNEL染色。另外部分动物(每组8只)直接取脑,‑80℃保存,采用免疫印迹实验考察
Bax及Bcl‑2的表达情况。
[0256] A.对神经元凋亡的影响
[0257] 表12‑3对脑缺血再灌后24h脑细胞凋亡的影响
[0258]
[0259] 与假手术组相比,▲▲p<0.01;与模型组相比,*/**p<0.05/0.01
[0260] 由表12‑3可见,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脑缺血‑再灌后24h,脑内TUNEL法染色标记的凋亡细胞及Cleaved Caspase‑3免疫阳性(Cleaved Caspase‑3‑ir)细胞增多(P<
0.01),SZ两剂量组均可明显减少脑内TUNEL法染色标记的凋亡细胞及Cleaved Caspase‑3
免疫阳性(Cleaved Caspase‑3‑ir)细胞(P<0.01/0.05)。
[0261] B.对神经元存活的影响
[0262] 表12‑4对脑缺血再灌后24h脑细胞增殖的影响
[0263]
[0264] 与假手术组相比,▲▲p<0.01;与模型组相比,*/**p<0.05/0.01
[0265] 由表12‑4可见,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动物脑缺血‑再灌24h后,脑内Ki67及BrdU水平显着增高(P<0.01),SZ两剂量组可明显减少脑组织中Ki67及的BrdU水平(P<0.05/
0.01)。C.对Bax及Bcl‑2表达的影响
[0266] 由表12‑5可见,与假手术相比,模型组动物脑缺血‑再灌24h后,脑内Bax显著升高,Bcl‑2显著下降(P<0.01);SZ两剂量组均可明显下调脑组织中Bax表达,显著升高Bcl‑2的表
达(P<0.05/0.01)。
[0267] 表12‑5对Bax及Bcl‑2表达的影响
[0268]
[0269] 与对照组相比:▲▲p<0.01;与模型组相比:*/**p<0.05/0.01
[0270] 实施例13:对骨质疏松症的影响
[0271] 动物来源:SPF级雌性SD大鼠,200~250g,昆明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生产许可证:SCXK(滇)K2015‑0002,发证机关:昆明市科学技术局。
[0272] 造模及分组:采用双侧卵巢切除术建立绝经后骨质疏松(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PMOP)大鼠模型。术后1周将模型动物按体重分组:模型对照、阳性对照戊酸
雌二醇1.0mg/kg及SZ10、20mg/kg组,同时另设假手术组。各组动物每日灌胃给药1次,模型
组给予0.5%羧甲基纤维素钠,容积均为10mL/kg,假手术组除不摘除卵巢外,其余与模型组
相同。连续给药12周后,采用美国Lunar‑DPXIQ双能X线吸收骨密度仪(DEXA)测定骨密度;取
血检测血清钙、磷、雌激素水平,取子宫和股骨称量脏器重量,计算脏器指数;制备骨组织切
片,HE染色后,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
[0273] (1)对全身骨密度及骨矿盐的影响
[0274] 表13‑1对骨质疏松大鼠全身骨密度和骨矿盐的影响
[0275]
[0276] 与对照组相比:▲p<0.05;与模型组相比:*/**p<0.05/0.01
[0277] 由表13‑1可见,与假手术相比,模型组动物全身骨密度及骨矿盐含量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除SZ低剂量对骨矿盐有增加趋势外,其余给药组连续灌胃给药12周,
均能明显增加模型动物的全身骨密度及骨矿盐含量(p<0.05/0.01)。
[0278] (2)对血清钙(Ca)、磷(P)及雌激素(E2)水平的影响
[0279] 表13‑2对骨质疏松大鼠血清钙、磷及雌激素水平的影响
[0280]
[0281] 与对照组相比:▲/▲▲p<0.05/0.01;与模型组相比:*/**p<0.05/0.01
[0282] 由表13‑2可见,与假手术相比,模型组动物血清钙及雌激素水平明显降低、磷明显升高(p<0.05/0.01);与模型组相比,除SZ低剂量有回升E2的趋势外,其余各给药组连续灌
胃给药12周,均能明显提升模型动物的血清Ca及E水平、降低P水平(p<0.05/0.01)。
[0283] (3)对血清碱性磷酸酶(ALP)的影响
[0284] 表13‑3对去卵巢致骨质疏松大鼠血清ALP的影响
[0285]
[0286]
[0287] 与假手术组相比,▲p<0.05;与模型组相比,*p<0.05
[0288] 由表13‑3可见,与假手术相比,模型组动物血清碱性磷酸酶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SZ两剂量组连续灌胃给药12周,均能明显降低模型动物血清中ALP的
水平(p<0.05)。
[0289] (4)对股骨及子宫系数的影响
[0290] 表13‑4对骨质疏松大鼠股骨及子宫系数的影响
[0291]
[0292] 与对照组相比:▲▲p<0.05/0.01;与模型组相比:*/**p<0.05/0.01
[0293] 由表13‑4可见,与假手术相比,模型组动物股骨系数及子宫系数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相比,SZ两剂量及阳性对照组连续灌胃给药12周,均能明显增加模型动物
的股骨及子宫系数(p<0.05/0.01)。
[0294] 实施例14:对前列腺增生的影响
[0295] 动物来源:SPF级雄性昆明种小鼠,24~28g,昆明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生产许可证:SCXK(滇)K2015‑0002,发证机关:昆明市科学技术局。
[0296] 造模及分组:采用皮下注射丙酸睾丸酮建立小鼠前列腺增生模型,造模7天后分为5组:模型、阳性对照非那雄胺1.0mg/kg及SZ5、10、20mg/kg组,另设正常对照组(不予任何处
理)。各组动物每日按剂量灌胃给药1次,并继续皮下注射丙酸睾酮(间隔4小时),模型对照
组给予0.5%羧甲基纤维素钠,连续28天。给药结束,取标本检测各相关指标变化情况。
[0297] (1)对模型动物前列腺指数的影响
[0298] 表14‑1对模型小鼠前列腺指数的影响
[0299]
[0300]
[0301] 与正常组相比:▲▲p<0.01;与模型组相比:*/**p<0.05/0.01
[0302] 由表14‑1可见,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动物前列腺指数明显增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阳性对照及SZ高剂量组均能明显降低模型动物的前列腺指数(P<0.05/0.01),SZ
中低剂量组仅有一定作用趋势(P﹥0.05)。
[0303] (2)对血清性激素水平的影响
[0304] 表14‑2对模型小鼠血清性激素水平的影响
[0305]
[0306] 与假手术组相比,▲▲p<0.01;与模型组相比,*/**p<0.05/0.01
[0307] 由表14‑2可见,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小鼠血清中E2水平明显升高、T明显降低(p<0.01),E2/T呈升高趋势;与模型组相比,除SZ低剂量组外,其余给药组均能明显降低模
型小鼠的血清E2和升高T水平(p<0.01/0.05),对E2/T有降低趋势。
[0308] (3)对血清PACP的影响
[0309] 表14‑3对模型小鼠血清PACP的影响
[0310]
[0311]
[0312] 与假手术组相比,▲▲p<0.01;与模型组相比,*/**p<0.05/0.01
[0313] 由表14‑3可见,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动物血清中前列腺酸性磷酸酶(PACP)活力明显升高(P<0.01);各给药组均能不同程度降低模型动物血清中PACP的水平,除SZ低剂
量组的作用接近统计学差异外,其余所有给药组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显着(p<0.05/0.01)。
[0314] (4)对肝匀浆中5α‑还原酶活力的影响
[0315] 表14‑4对模型小鼠肝脏中5α‑还原酶的影响
[0316]
[0317] 与假手术组相比,▲▲p<0.01;与模型组相比,*/**p<0.05/0.01
[0318] 由表14‑4可知,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动物肝脏匀浆中5α‑还原酶活力明显升高(P<0.01);各给药组均能不同程度降低模型动物肝脏中5α‑还原酶活性,除SZ低剂量组的作
用接近统计学差异外,其余所有给药组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0.01)。
[0319] (5)对前列腺组织普通光镜检查
[0320] 正常对照组:前列腺组织未见明显异常。前列腺腺腔大小一致,腺体排列紧密,腺腔无扩张,腺上皮呈单层柱状,腺体间可见间质,间质未见炎症细胞。
[0321] 模型对照组:前列腺腺腔大小不一,形态不一,排列稀疏,腺体缩小,前列腺呈结节状增生,部分上皮细胞呈高柱状,形成较多短乳头,间质少量炎细胞浸润。
[0322] 非那雄胺组:小鼠前列腺腺体缩小现象较模型组有明显改善,接近正常腺体。
[0323] SZ组:前列腺腺腔扩张不明显,增生腺上皮细胞数目明显少于模型组,腺体大小一致,排列整齐,腺体增生情况较模型组明显减轻,中剂量改善腺体增生程度最明显。
[0324] 尽管这里参照本发明的多个解释性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描述,但是,应该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设计出很多其他的修改和实施方式,这些修改和实施方式将落在本申
请公开的原则范围和精神之内。更具体地说,在本申请公开和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可以对主
题组合布局的组成部件和/或布局进行多种变型和改进。除了对组成部件和/或布局进行的
变形和改进外,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其他的用途也将是明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