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幕墙的安装方法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911384927.9

文献号 : CN111042408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史贤刚付翔宇胡继利

申请人 : 安徽协鼎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层幕墙的安装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安装龙骨框架;步骤S2、安装横梁:通过多个螺栓将横梁的两端分别安装到龙骨框架的两侧;步骤S3、安装竖梁:先使多个竖梁与横梁卡接,然后通过横梁上的多组连接装置对多个竖梁进行固定;步骤S4、安装玻璃幕墙板:横梁、竖梁、龙骨框架的侧壁上分别设置有多个限位条,每个限位条的一侧安装有密封条;先使玻璃幕墙板与密封条抵接,然后通过固定装置对玻璃幕墙板进行固定;固定装置包括两个第一竖槽、两个压块以及驱动机构;通过驱动机构驱动两个压块移动,从而便可对玻璃幕墙板进行固定。本发明便于对玻璃幕墙板进行更换。

权利要求 :

1.一种多层幕墙的安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安装龙骨框架(2):通过在建筑混凝土结构(1)化学植筋、埋板以及角钢连接件对龙骨框架(2)进行安装;

步骤S2、安装横梁(21):通过多个螺栓(63)将横梁(21)的两端分别安装到龙骨框架(2)的两侧;

步骤S3、安装竖梁(22):先使多个竖梁(22)与横梁(21)卡接,然后通过横梁(21)上的多组连接装置(6)对多个竖梁(22)进行固定;

步骤S4、安装玻璃幕墙板(3):横梁(21)、竖梁(22)、龙骨框架(2)的侧壁上分别设置有多个限位条(23),每个所述限位条(23)靠近玻璃幕墙板(3)的一侧安装有密封条(24);先使玻璃幕墙板(3)与密封条(24)抵接,然后通过固定装置(4)对玻璃幕墙板(3)进行固定;所述固定装置(4)包括分别开设于两个竖梁(22)相对内侧的两个第一竖槽(41)、分别沿横梁(21)的长度方向滑移连接于两个第一竖槽(41)的两个压块(42)以及用于驱动两个压块(42)移动的驱动机构(5);通过驱动机构(5)驱动两个压块(42)移动,从而便可对玻璃幕墙板(3)进行固定;

所述步骤S4中,所述驱动机构(5)包括分别开设于两个竖梁(22)内的两个第二竖槽(51)、分别沿竖向滑移连接于两个第二竖槽(51)内的两个齿条(52)、转动连接于横梁(21)内的水平轴(53)以及安装于横梁(21)的侧壁用于驱动水平轴(53)转动的驱动组件(55);所述水平轴(53)的两端分别固接有齿轮(54),两个所述齿轮(54)分别与两个齿条(52)啮合;

所述齿条(52)与压块(42)之间沿竖向依次安装有多组用于驱动压块(42)移动的配合组件(56);

所述驱动组件(55)包括转动连接于横梁(21)的短轴(551)、固接于短轴(551)靠近水平轴(53)一端的蜗杆(552)以及套设固定于水平轴(53)的蜗轮(553);所述蜗杆(552)与蜗轮(553)相互啮合;所述短轴(551)远离水平轴(53)的一端插接有手轮(554);

所述手轮(554)靠近短轴(551)的一端固接有方形块(555),所述短轴(551)靠近手轮(554)的一端开设有用于供方形块(555)插接的方形槽(556);

所述方形槽(556)远离水平轴(53)的一端开设有沉槽(531),所述沉槽(531)的两侧分别开设有滑槽(532),两个所述滑槽(532)内分别沿横梁(21)的长度方向滑移连接有防护块(533),两个所述防护块(533)的相互远离端分别固接有第一弹簧(534),两个所述第一弹簧(534)的相互远离端分别固接于两个滑槽(532)的相互远离端;每个所述防护块(533)和方形块(555)的相对内侧分别设置有第一斜面(535),两个所述第一斜面(535)相匹配;

每组所述配合组件(56)包括固接于齿条(52)靠近压块(42)一侧的驱动块(561)、固接于压块(42)靠近齿条(52)一侧的水平块(562)以及分别设置于水平块(562)和驱动块(561)相对内侧的两个第二斜面(563);两个所述第二斜面(563)相匹配;

所述第二竖槽(51)内安装有用于驱动水平块(562)复位的第一复位组件(57),所述第一复位组件(57)包括开设于第二竖槽(51)内的第一水平槽(571)、沿横梁(21)的长度方向滑移连接于第一水平槽(571)的滑套(572)、固接于第一水平槽(571)内的导杆(573)以及套接于导杆(573)的第二弹簧(574);所述滑套(572)沿横梁(21)的长度方向滑移连接于导杆(573),并且所述滑套(572)固接于水平块(562);所述第二弹簧(574)的一端固接于滑套(572)靠近压块(42)的一侧,另一端固接于第一水平槽(571)靠近压块(42)的一端内壁;所述压块(42)靠近玻璃幕墙板(3)的一侧开设有豁口(42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幕墙的安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中,对应所述竖梁(22)在横梁(21)上开设有让位槽(211),所述让位槽(211)靠近竖梁(22)的一侧固接有卡块(212),所述竖梁(22)靠近横梁(21)的一侧开设有用于供卡块(212)卡接的卡槽(221),每组所述连接装置(6)包括开设于横梁(21)一侧的安装槽(61)、固接于安装槽(61)远离玻璃幕墙板(3)一侧的固定块(62)、转动连接于固定块(62)的螺栓(63)、沿卡块(212)的轴向滑移连接于安装槽(61)且螺纹连接于螺栓(63)的推块(64)以及开设于让位槽(211)一侧且与安装槽(61)连通的第二水平槽(65);所述第二水平槽(65)内沿横梁(21)的长度方向滑移连接有插块(66),所述竖梁(22)靠近插块(66)的一侧开设有用于供插块(66)插接的插槽(67);所述推块(64)和插块(66)的相对内侧分别设置有第三斜面(68),两个所述第三斜面(68)相匹配;所述第二水平槽(65)内安装有用于驱动插块(66)复位的第二复位组件(69)。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层幕墙的安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复位组件(69)包括开设于第二水平槽(65)内的第三水平槽(691)、沿横梁(21)的长度方向滑移连接于第三水平槽(691)的滑块(692)以及固接于滑块(692)靠近卡块(212)一侧的第三弹簧(693);所述第三弹簧(693)远离滑块(692)的一端固接于第三水平槽(691)靠近卡块(212)的一端内壁。

说明书 :

多层幕墙的安装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幕墙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多层幕墙的安装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多层幕墙基于隔音、降噪、保温、增加装饰效果的目的,对以往单层玻璃幕墙、铝板幕墙、石材幕墙进行综合改进,通过不同类型幕墙的组合,以增强外立面效果以及节能效
果。
[0003] 现有技术可参考授权公告号为CN109386077A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文件,其公开了一种多层幕墙的安装方法,本方法通过在建筑混凝土结构化学植筋及埋板、角钢连接件设
置竖向铝型材龙骨,竖向铝型材龙骨表面设置横向铝型材龙骨;横向铝型材龙骨表面设置
扣盖,隐框玻璃幕墙设于相邻横向铝型材龙骨之间并且通过扣盖固定;通过在建筑混凝土
结构植筋和角钢连接件设置镀锌方管主梁并伸出隐框玻璃幕墙,在镀锌方管主梁表面安装
镀锌方管次梁,镀锌方管次梁表面设置铝角码横梁并安装铝方通格栅;在镀锌方管主梁及
次梁上焊接实心圆台形碳钢转接件,实心圆台形碳钢转接件端面焊接不锈钢接驳爪,通过
不锈钢接驳爪的接驳头设置点式玻璃幕墙。本方法解决多层幕墙的节点连接问题,确保多
层幕墙安装的可靠性,提高了安装施工效率。
[0004]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上述隐框玻璃幕墙通过扣盖进行固定,而扣盖处于建筑混凝土结构的外部,当隐框玻璃幕墙发生损坏时,不便对隐框玻璃幕墙进行
更换。

发明内容

[0005]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多层幕墙的安装方法,便于对玻璃幕墙板进行更换。
[0006] 本发明的上述发明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0007] 一种多层幕墙的安装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安装龙骨框架:通过在建筑混凝土结构化学植筋、埋板以及角钢连接件对龙骨框架进行安装;步骤S2、安装横梁:通过多
个螺栓将横梁的两端分别安装到龙骨框架的两侧;步骤S3、安装竖梁:先使多个竖梁与横梁
卡接,然后通过横梁上的多组连接装置对多个竖梁进行固定;步骤S4、安装玻璃幕墙板:横
梁、竖梁、龙骨框架的侧壁上分别设置有多个限位条,每个所述限位条靠近玻璃幕墙板的一
侧安装有密封条;先使玻璃幕墙板与密封条抵接,然后通过固定装置对玻璃幕墙板进行固
定;所述固定装置包括分别开设于两个竖梁相对内侧的两个第一竖槽、分别沿横梁的长度
方向滑移连接于两个第一竖槽的两个压块以及用于驱动两个压块移动的驱动机构;通过驱
动机构驱动两个压块移动,从而便可对玻璃幕墙板进行固定。
[0008]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对玻璃幕墙板进行固定时,通过驱动机构驱动两个压块相向移动,从而便可对玻璃幕墙板进行固定;当需要更换玻璃幕墙板时,通过驱动机
构松开两个压块,然后向竖梁内推动压块移动,接下来便可取下玻璃幕墙板;综上所述,通
过设置固定装置,便于对玻璃幕墙板进行更换。
[0009]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步骤S4中,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分别开设于两个竖梁内的两个第二竖槽、分别沿竖向滑移连接于两个第二竖槽内的两个齿
条、转动连接于横梁内的水平轴以及安装于横梁的侧壁用于驱动水平轴转动的驱动组件;
所述水平轴的两端分别固接有齿轮,两个所述齿轮分别与两个齿条啮合;所述齿条与压块
之间沿竖向依次安装有多组用于驱动压块移动的配合组件。
[0010]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驱动组件驱动水平轴转动,水平轴转动驱动两个齿轮转动,两个齿轮转动驱动两个齿条向上移动,此时两个压块在配合组件的作用下相向移
动;通过设置驱动机构,便于驱动两个压块相向移动。
[0011]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驱动组件包括转动连接于横梁的短轴、固接于短轴靠近水平轴一端的蜗杆以及套设固定于水平轴的蜗轮;所述蜗杆与蜗轮
相互啮合;所述短轴远离水平轴的一端插接有手轮。
[0012]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先通过移动手轮使手轮与短轴插接,然后通过转动手轮转动短轴,短轴转动带动蜗杆转动,蜗杆转动带动蜗轮转动,蜗轮转动驱动水平轴转动;通
过设置驱动组件,便于驱动水平轴转动。
[0013]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手轮靠近短轴的一端固接有方形块,所述短轴靠近手轮的一端开设有用于供方形块插接的方形槽。
[0014]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移动手轮使方形块与方形槽插接,从而便于对手轮进行拆装。
[0015]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方形槽远离水平轴的一端开设有沉槽,所述沉槽的两侧分别开设有滑槽,两个所述滑槽内分别沿横梁的长度方向滑移连接
有防护块,两个所述防护块的相互远离端分别固接有第一弹簧,两个所述第一弹簧的相互
远离端分别固接于两个滑槽的相互远离端;每个所述防护块和方形块的相对内侧分别设置
有第一斜面,两个所述第一斜面相匹配。
[0016]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移动手轮使方形块向靠近方形槽的方向移动,此时方形块在第一斜面的作用下驱动两个防护块相背移动,防护块移动对第一弹簧进行压缩,
此时第一弹簧处于被压缩状态;当方形块与方形槽插接后,此时两个防护块在第一弹簧的
作用下对方形块进行固定,从而便于手轮驱动短轴转动;当对玻璃幕墙板进行固定后,将手
轮拔出,此时两个防护块在第一弹簧的作用下复位,从而能够降低孩童或者他人误操作而
发生危险的可能性。
[0017]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每组所述配合组件包括固接于齿条靠近压块一侧的驱动块、固接于压块靠近齿条一侧的水平块以及分别设置于水平块和驱动块
相对内侧的两个第二斜面;两个所述第二斜面相匹配。
[0018]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齿条向上移动带动驱动块向上移动,此时驱动块在第二斜面的作用下驱动水平块移动,水平块移动带动压块移动;通过设置配合组件,便于驱动压
块移动。
[0019]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二竖槽内安装有用于驱动水平块复位的第一复位组件,所述第一复位组件包括开设于第二竖槽内的第一水平槽、沿横梁
的长度方向滑移连接于第一水平槽的滑套、固接于第一水平槽内的导杆以及套接于导杆的
第二弹簧;所述滑套沿横梁的长度方向滑移连接于导杆,并且所述滑套固接于水平块;所述
第二弹簧的一端固接于滑套靠近压块的一侧,另一端固接于第一水平槽靠近压块的一端内
壁;所述压块靠近玻璃幕墙板的一侧开设有豁口。
[0020]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水平块移动带动滑套移动,滑套移动对第二弹簧进行抵压,此时第二弹簧处于被压缩状态;当驱动块向下移动时,此时滑套在第二弹簧的作用下驱
动水平块复位,水平块复位带动压块复位;通过设置第一复位组件,便于驱动压块复位,从
而能够降低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0021]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步骤S3中,对应所述竖梁在横梁上开设有让位槽,所述让位槽靠近竖梁的一侧固接有卡块,所述竖梁靠近横梁的一侧开设
有用于供卡块卡接的卡槽,每组所述连接装置包括开设于横梁一侧的安装槽、固接于安装
槽远离玻璃幕墙板一侧的固定块、转动连接于固定块的螺栓、沿卡块的轴向滑移连接于安
装槽且螺纹连接于螺栓的推块以及开设于让位槽一侧且与安装槽连通的第二水平槽;所述
第二水平槽内沿横梁的长度方向滑移连接有插块,所述竖梁靠近插块的一侧开设有用于供
插块插接的插槽;所述推块和插块的相对内侧分别设置有第三斜面,两个所述第三斜面相
匹配;所述第二水平槽内安装有用于驱动插块复位的第二复位组件。
[0022]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移动竖梁使卡块与卡槽卡接,从而便可对竖梁进行预固定;接下来通过转动螺栓驱动推块移动,此时推块在第三斜面的作用下驱动插块移动,
这样可使插块与插槽插接,从而便可对竖梁进行限位;通过设置连接装置,便于使竖梁和横
梁固定连接。
[0023]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二复位组件包括开设于第二水平槽内的第三水平槽、沿横梁的长度方向滑移连接于第三水平槽的滑块以及固接于滑块靠
近卡块一侧的第三弹簧;所述第三弹簧远离滑块的一端固接于第三水平槽靠近卡块的一端
内壁。
[0024]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插块移动带动滑块移动,滑块移动对第三弹簧进行抵压,此时第三弹簧处于被压缩状态;当推块与插块发生分离后,此时滑块在第三弹簧的作用下
驱动插块复位;通过设置第二复位组件,便于驱动插块复位。
[0025] 综上所述,本发明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0026] 1.当需要对玻璃幕墙板进行固定时,通过驱动机构驱动两个压块相向移动,从而便可对玻璃幕墙板进行固定;当需要更换玻璃幕墙板时,通过驱动机构松开两个压块,然后
向竖梁内推动压块移动,接下来便可取下玻璃幕墙板;综上所述,通过设置固定装置,便于
对玻璃幕墙板进行更换;
[0027] 2.通过移动手轮使方形块向靠近方形槽的方向移动,此时方形块在第一斜面的作用下驱动两个防护块相背移动,防护块移动对第一弹簧进行压缩,此时第一弹簧处于被压
缩状态;当方形块与方形槽插接后,此时两个防护块在第一弹簧的作用下对方形块进行固
定,从而便于手轮驱动短轴转动;当对玻璃幕墙板进行固定后,将手轮拔出,此时两个防护
块在第一弹簧的作用下复位,从而能够降低孩童或者他人误操作而发生危险的可能性;
[0028] 3.通过移动竖梁使卡块与卡槽卡接,从而便可对竖梁进行预固定;接下来通过转动螺栓驱动推块移动,此时推块在第三斜面的作用下驱动插块移动,这样可使插块与插槽
插接,从而便可对竖梁进行限位;通过设置连接装置,便于使竖梁和横梁固定连接。

附图说明

[0029] 图1为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30] 图2为实施例中凸显密封条的结构示意图;
[0031] 图3为实施例中凸显驱动机构的局部剖视图;
[0032] 图4为实施例中凸显方形槽的局部剖视图;
[0033] 图5为图3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0034] 图6为实施例中凸显连接装置的局部剖视图;
[0035] 图7为图6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0036] 图中,1、建筑混凝土结构;2、龙骨框架;21、横梁;211、让位槽;212、卡块;22、竖梁;221、卡槽;23、限位条;24、密封条;3、璃幕墙板;4、固定装置;41、第一竖槽;42、压块;421、豁
口;5、驱动机构;51、第二竖槽;52、齿条;53、水平轴;531、沉槽;532、滑槽;533、防护块;534、
第一弹簧;535、第一斜面;54、齿轮;55、驱动组件;551、短轴;552、蜗杆;553、蜗轮;554、手
轮;555、方形块;556、方形槽;56、配合组件;561、驱动块;562、水平块;563、第二斜面;57、第
一复位组件;571、第一水平槽;572、滑套;573、导杆;574、第二弹簧;6、连接装置;61、安装
槽;62、固定块;63、螺栓;64、推块;65、第二水平槽;66、插块;67、插槽;68、第三斜面;69、第
二复位组件;691、第三水平槽;692、滑块;693、第三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0037]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38] 如图1和图2所示,为本发明公开的一种多层幕墙的安装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39] 步骤S1、安装龙骨框架2:通过在建筑混凝土结构1化学植筋、埋板以及角钢连接件对龙骨框架2进行安装;
[0040] 步骤S2、安装横梁21:通过多个螺栓63将横梁21的两端分别安装到龙骨框架2的两侧;
[0041] 步骤S3、安装竖梁22:先使多个竖梁22与横梁21卡接,然后通过横梁21上的多组连接装置6对多个竖梁22进行固定;
[0042] 步骤S4、安装玻璃幕墙板3:横梁21、竖梁22、龙骨框架2的侧壁上分别设置有多个限位条23,每个限位条23靠近玻璃幕墙板3的一侧安装有密封条24;先使玻璃幕墙板3与密
封条24抵接,然后通过固定装置4对玻璃幕墙板3进行固定;固定装置4包括分别开设于两个
竖梁22相对内侧的两个第一竖槽41、分别沿横梁21的长度方向滑移连接于两个第一竖槽41
的两个压块42以及用于驱动两个压块42移动的驱动机构5;通过驱动机构5驱动两个压块42
移动,从而便可对玻璃幕墙板3进行固定。
[0043] 如图3和图4所示,步骤S4中,驱动机构5包括分别开设于两个竖梁22内的两个第二竖槽51、分别沿竖向滑移连接于两个第二竖槽51内的两个齿条52、通过轴承转动连接于横
梁21内的水平轴53以及安装于横梁21的侧壁用于驱动水平轴53转动的驱动组件55;水平轴
53的两端分别固接有齿轮54,两个齿轮54分别与两个齿条52啮合;齿条52与压块42之间沿
竖向依次安装有多组用于驱动压块42移动的配合组件56。通过驱动组件55驱动水平轴53转
动,水平轴53转动驱动两个齿轮54转动,两个齿轮54转动驱动两个齿条52向上移动,此时两
个压块42在配合组件56的作用下相向移动;通过设置驱动机构5,便于驱动两个压块42相向
移动。
[0044] 驱动组件55包括通过轴承转动连接于横梁21的短轴551、固接于短轴551靠近水平轴53一端的蜗杆552以及套设固定于水平轴53的蜗轮553;蜗杆552与蜗轮553相互啮合;短
轴551远离水平轴53的一端插接有手轮554,手轮554靠近短轴551的一端固接有方形块555,
短轴551靠近手轮554的一端开设有用于供方形块555插接的方形槽556。先通过移动手轮
554使手轮554与短轴551插接,然后通过转动手轮554转动短轴551,短轴551转动带动蜗杆
552转动,蜗杆552转动带动蜗轮553转动,蜗轮553转动驱动水平轴53转动;通过设置驱动组
件55,便于驱动水平轴53转动。
[0045] 方形槽556远离水平轴53的一端开设有沉槽531,沉槽531的两侧分别开设有滑槽532,两个滑槽532内分别沿横梁21的长度方向滑移连接有防护块533,两个防护块533的相
互远离端分别固接有第一弹簧534,两个第一弹簧534的相互远离端分别固接于两个滑槽
532的相互远离端;每个防护块533和方形块555的相对内侧分别设置有第一斜面535,两个
第一斜面535相匹配。通过移动手轮554使方形块555向靠近方形槽556的方向移动,此时方
形块555在第一斜面535的作用下驱动两个防护块533相背移动,防护块533移动对第一弹簧
534进行压缩,此时第一弹簧534处于被压缩状态;当方形块555与方形槽556插接后,此时两
个防护块533在第一弹簧534的作用下对方形块555进行固定,从而便于手轮554驱动短轴
551转动;当对玻璃幕墙板3进行固定后,将手轮554拔出,此时两个防护块533在第一弹簧
534的作用下复位,从而能够降低孩童或者他人误操作而发生危险的可能性。
[0046] 每组配合组件56包括固接于齿条52靠近压块42一侧的驱动块561、固接于压块42靠近齿条52一侧的水平块562以及分别设置于水平块562和驱动块561相对内侧的两个第二
斜面563;两个第二斜面563相匹配。齿条52向上移动带动驱动块561向上移动,此时驱动块
561在第二斜面563的作用下驱动水平块562移动,水平块562移动带动压块42移动;通过设
置配合组件56,便于驱动压块42移动。
[0047] 如图3和图5所示,第二竖槽51内安装有用于驱动水平块562复位的第一复位组件57,第一复位组件57包括开设于第二竖槽51内的第一水平槽571、沿横梁21的长度方向滑移
连接于第一水平槽571的滑套572、固接于第一水平槽571内的导杆573以及套接于导杆573
的第二弹簧574;滑套572沿横梁21的长度方向滑移连接于导杆573,并且滑套572固接于水
平块562;第二弹簧574的一端固接于滑套572靠近压块42的一侧,另一端固接于第一水平槽
571靠近压块42的一端内壁;压块42靠近玻璃幕墙板3的一侧开设有豁口421。水平块562移
动带动滑套572移动,滑套572移动对第二弹簧574进行抵压,此时第二弹簧574处于被压缩
状态;当驱动块561向下移动时,此时滑套572在第二弹簧574的作用下驱动水平块562复位,
水平块562复位带动压块42复位;通过设置第一复位组件57,便于驱动压块42复位,从而能
够降低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0048] 如图6和图7所示,步骤S3中,对应竖梁22在横梁21上开设有让位槽211,让位槽211靠近竖梁22的一侧固接有卡块212,竖梁22靠近横梁21的一侧开设有用于供卡块212卡接的
卡槽221,每组连接装置6包括开设于横梁21一侧的安装槽61、固接于安装槽61远离玻璃幕
墙板3一侧的固定块62、通过轴承转动连接于固定块62的螺栓63、沿卡块212的轴向滑移连
接于安装槽61且螺纹连接于螺栓63的推块64以及开设于让位槽211一侧且与安装槽61连通
的第二水平槽65;第二水平槽65内沿横梁21的长度方向滑移连接有插块66,竖梁22靠近插
块66的一侧开设有用于供插块66插接的插槽67;推块64和插块66的相对内侧分别设置有第
三斜面68,两个第三斜面68相匹配;第二水平槽65内安装有用于驱动插块66复位的第二复
位组件69。通过移动竖梁22使卡块212与卡槽221卡接,从而便可对竖梁22进行预固定;接下
来通过转动螺栓63驱动推块64移动,此时推块64在第三斜面68的作用下驱动插块66移动,
这样可使插块66与插槽67插接,从而便可对竖梁22进行限位;通过设置连接装置6,便于使
竖梁22和横梁21固定连接。
[0049] 第二复位组件69包括开设于第二水平槽65内的第三水平槽691、沿横梁21的长度方向滑移连接于第三水平槽691的滑块692以及固接于滑块692靠近卡块212一侧的第三弹
簧693;第三弹簧693远离滑块692的一端固接于第三水平槽691靠近卡块212的一端内壁。插
块66移动带动滑块692移动,滑块692移动对第三弹簧693进行抵压,此时第三弹簧693处于
被压缩状态;当推块64与插块66发生分离后,此时滑块692在第三弹簧693的作用下驱动插
块66复位;通过设置第二复位组件69,便于驱动插块66复位。
[0050]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发明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
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