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三区域分体可视防火电缆沟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911200496.6

文献号 : CN111049089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俞瑞茂宋宪得盖雪兰峰赵勇郑耀斌杨晓云郑鸿丽邱轩宇

申请人 :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山东智源电力设计咨询有限公司济南经纬电力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三区域分体可视防火电缆沟,涉及电力设施技术领域。具体包括电缆沟和设置于所述电缆沟上端开口处的上层盖板,所述电缆沟的底面上设置有防火隔墙,所述的防火隔墙和电缆沟的左、右侧壁之间分别设置有可视盖板,且所述的防火隔墙和可视盖板将所述电缆沟的内部空间分割为上层电缆沟、左下层电缆沟和右下层电缆沟。所述的上层电缆沟内设置有用于承托控制电缆的电缆支架,所述的左下层电缆沟和右下层电缆沟内分别设置有用于承托动力电缆的电缆支架。该电缆沟将动力和控制电缆明确分区,将双重化配置动力电缆明确分区,取消现场防火隔板的切割和安装,能利用电缆沟本身的结构来达到防火分隔的要求。

权利要求 :

1.一种三区域分体可视防火电缆沟,包括电缆沟和设置于所述电缆沟上端开口处的上层盖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缆沟的底面上设置有防火隔墙,所述的防火隔墙和电缆沟的左、右侧壁之间分别设置有可视盖板,且所述的防火隔墙和可视盖板将所述电缆沟的内部空间分割为上层电缆沟、左下层电缆沟和右下层电缆沟;

所述的上层电缆沟内设置有用于承托控制电缆的电缆支架,所述的左下层电缆沟和右下层电缆沟内分别设置有用于承托动力电缆的电缆支架;

所述左下层电缆沟和右下层电缆沟的外侧壁上分别设置有用于承托所述可视盖板的托板;

所述托板的上侧面上设置有第一定位凸台,所述防火隔墙上设置有第二定位凸台,所述的可视盖板被限制在所述的第一定位凸台和第二定位凸台之间;

所述的可视盖板上设置有滚轮组件,所述的滚轮组件从上往下依次包括固定座、折叠支架和滚轮,所述的折叠支架包括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上端与固定座相铰接,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下端通过第二铰接轴与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上端相铰接,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下端设置有滚轮,所述的防火隔墙上设置有沿左右方向贯穿所述防火隔墙的第一凹槽,所述的第一凹槽内固定设置有与所述的滚轮相配合的轨道;

所述的第二铰接轴上套设有用于阻碍折叠支架折叠的扭力弹簧,所述第二定位凸台的左、右侧面上分别设置有与向内侧延伸的第三凹槽,所述的第一定位凸台上转动设置有用于压紧所述可视盖板的挡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三区域分体可视防火电缆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托板上设置有用于容纳所述轨道的第二凹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三区域分体可视防火电缆沟,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的截面呈U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三区域分体可视防火电缆沟,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下层电缆沟和右下层电缆沟的底面上设置有导水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三区域分体可视防火电缆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火隔墙采用素混凝土制作而成,厚度为0.4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三区域分体可视防火电缆沟,其特征在于:位于上层电缆沟内的电缆支架分别设置于所述上层电缆沟的左、右侧壁上,位于左下层电缆沟和右下层电缆沟内的电缆之间分别设置于所述左下层电缆沟和右下层电缆沟的内侧壁上。

说明书 :

一种三区域分体可视防火电缆沟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电力设施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三区域分体可视防火电缆沟。

背景技术

[0002] 在实际的现场工程中,动力电缆与控制电缆不应混放、分布不均及堆积乱放,在动力电缆与控制电缆之间,应设置层间耐火隔板。这是因为动力电缆通过电流大而发热量较
大,与控制电缆混合敷设则会造成动力电缆着火将控制电缆引燃的问题,会造成整个变电
站的控制系统失去电源和控制信号,造成事故扩大,且由于电缆混合放置,不利于排查事故
原因。
[0003] 目前国内变电站所使用的电缆沟大多为单通道式电缆沟,内部电缆支架根据电缆沟尺寸可以分层、分侧布置。对于同一通道中数量较多的明敷电缆实施防火分隔方式,宜敷
设于耐火电缆槽盒内,也可敷设于同一侧支架的不同层或同一通道的两侧,但层间和两侧
间应设置防火封堵板材,其耐火极限不应低于2h。由于防火封堵板材需要现场切割安装,安
装工艺粗糙,板间的空隙较大。对于有防火性能要求较高的电缆沟,现场安装后难以达到目
标防火性能。
[0004] 另外,在实际的现场工程中,对于一些重要电源回路,需要双重化配置动力电缆,而混沟敷设的电缆沟无法将双重化电缆进行明确分区,不能在外部火势一定的情况下,保
护同通道双重化配置的电缆带电运行。且电缆沟盖板通常采用水泥预制板结构,重量较大,
不便于运维人员的掀开盖板,运维观察频率较低。
[0005] 最后,传统电缆沟中的防火隔板不便于安装和巡视。这是因为,防火板为非透明体,无法从外部直接观察到内部电缆的状况;另外,防火板多采用石棉材料,其材料本身的
性质决定了不能够进行多次拆装,否则安装孔会损坏,因此在扩建时,原防火隔板需要拆除
重新购买,重复利用率较低。

发明内容

[0006] 针对上述为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三区域分体可视防火电缆沟,该电缆沟将动力和控制电缆明确分区,将双重化配置动力电缆明确分区,取消现场防火隔板的切割和安
装,能利用电缆沟本身的结构来达到防火分隔的要求,可视电缆沟盖板采用滑轨结构,既便
于电缆的敷设,又便于维护巡视。
[0007]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0008] 一种三区域分体可视防火电缆沟,包括电缆沟和设置于所述电缆沟上端开口处的上层盖板,所述电缆沟的底面上设置有防火隔墙,所述的防火隔墙和电缆沟的左、右侧壁之
间分别设置有可视盖板,且所述的防火隔墙和可视盖板将所述电缆沟的内部空间分割为上
层电缆沟、左下层电缆沟和右下层电缆沟;
[0009] 所述的上层电缆沟内设置有用于承托控制电缆的电缆支架,所述的左下层电缆沟和右下层电缆沟内分别设置有用于承托动力电缆的电缆支架;
[0010] 所述左下层电缆沟和右下层电缆沟的外侧壁上分别设置有用于承托所述可视盖板的托板;
[0011] 所述托板的上侧面上设置有第一定位凸台,所述防火隔墙上设置有第二定位凸台,所述的可视盖板被限制在所述的第一定位凸台和第二定位凸台之间;
[0012] 所述的可视盖板上设置有滚轮组件,所述的滚轮组件从上往下依次包括固定座、折叠支架和滚轮,所述的折叠支架包括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上端
与固定座相铰接,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下端通过第二铰接与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上端相铰接,
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下端设置有滚轮,所述的防火隔墙上设置有沿左右方向贯穿所述防火隔
墙的第一凹槽,所述的第一凹槽内固定设置有与所述的滚轮相配合的轨道;
[0013] 所述的第二铰接轴上套设有用于阻碍折叠支架折叠的扭力弹簧,所述第二定位凸台的左、右侧面上分别设置有与向内侧延伸的第三凹槽,所述的第一定位凸台上转动设置
有用于压紧所述可视盖板的挡板。
[0014] 进一步地,所述的托板上设置有用于容纳所述轨道的第二凹槽。
[0015] 进一步地,所述轨道的截面呈U型。
[0016] 进一步地,所述左下层电缆沟和右下层电缆沟的底面上设置有导水槽。
[0017] 进一步地,所述的防火隔墙采用素混凝土制作而成,厚度为0.4m。
[0018] 进一步地,位于上层电缆沟内的电缆支架分别设置于所述上层电缆沟的左、右侧壁上。位于左下层电缆沟和右下层电缆沟内的电缆之间分别设置于所述左下层电缆沟和右
下层电缆沟的内侧壁上。
[0019]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0020] 1、动力电缆、控制电缆敷设分区明确,取消现场防火板的切割作业,利用钢筋混凝土的本体结构来提高防火性能,提高混沟敷设的电缆沟防火隔离效果;下层采用滑动的可
视盖板,可不掀盖板进行巡视,也便于盖板的开启关合,有助于提高电缆的巡视维护频率,
及时发现问题。
[0021] 2、对电缆沟进行上下分层设计,根据动力和控制电缆数量的多少,进行上下区域的空间划分。上层放置控制电缆,下层放置动力电缆,下层电缆盖板采用耐火3h的防火玻
璃,减少动力电缆着火时对于控制电缆的影响,运维人员可在不下电缆沟的情况下巡视控
制和动力电缆。
[0022] 3、下层电缆沟采用左右分隔结构,一是中间采用防火墙,有效隔离双重化配置动力电缆;二是中间的防火墙作为运维人员的检修落地区域,方便敷设上层的控制电缆和下
层的动力电缆,减少对可视盖板的脚踏压力。
[0023] 4、可视盖板采用移动滑轨结构,一是降低启动重量,开启便捷;二是利用下层中间的防火墙作为可视盖板的落地承重墙,左右盖板滑动开启时,都可以向中间滑动,共同利用
中间的防火墙作为盖板的落地区域,节约空间,减少了电缆沟的建筑面积。
[0024] 5、下层电缆沟的底部设置导水槽,便于在下雨时导流雨水,不在电缆沟内积存雨水,减少潮湿、雨水浸泡环境对于电缆的影响。
[0025] 6、动力电缆直径较大,控制电缆直径较小,因此动力电缆需要较大的转弯半径。因此动力电缆放置在下层,可留有较大的转弯半径,便于电缆敷设。

附图说明

[0026] 图1为本发明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7] 图2为图1中A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8] 图3为图1中B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9] 图4为可视盖板安装结构的俯视图;
[0030] 图5为图4中的A‑A剖视图;
[0031] 图6为图5中C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32] 图7为可视盖板开启过程的示意图;
[0033] 图8为可视盖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4] 图9为图8中D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35] 图中:1‑电缆沟,11‑上层电缆沟,12‑左下层电缆沟,13‑右下层电缆沟,2‑防火隔墙,21‑第二定位凸台,211‑第三凹槽,22‑第一凹槽,3‑可视盖板,4‑上层盖板,5‑托板,51‑
第一定位凸台,511‑挡板,512‑膨胀螺栓,6‑电缆支架,7‑导水槽,8‑滚轮组件,81‑固定座,
82‑第一支撑杆,83‑第二支撑杆,84‑滚轮,85‑扭力弹簧,86‑第二铰接轴,9‑轨道。

具体实施方式

[0036] 为了方便描述,现以电缆沟的长度方向为前后方向,以电缆沟的宽度方向为左右方向,以前后方向为纵向,以左右方向为横向。
[0037] 如图1所示,一种三区域分体可视防火电缆沟包括电缆沟1,所述电缆沟1的上端开口处沿前后方向设置有多块用于封闭所述电缆沟1的上层盖板4。所述电缆沟1的底面的中
部设置有一沿前后方向延伸的防火隔墙2,且所述的防火隔墙2将所述电缆沟1的下部空间
分割成左、右两部分。所述的防火隔墙2和电缆沟1的左、右侧壁之间沿前后方向分别设置有
多块可视盖板3,且所述的防火隔墙2和可视盖板3将所述电缆沟1的内部空间分割为三部
分,分别为上层电缆沟11、左下层电缆沟12和右下层电缆沟13。
[0038] 作为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中所述的上层盖板4采用水泥预制板。所述的防火隔墙2采用素混凝土制作而成,厚度为0.4m,耐火极限可以达到12h,有效避免双回路供电
的动力电缆着火时的相互影响,起到极强的防火分隔效果。
[0039] 所述的上层电缆沟11、左下层电缆沟12和右下层电缆沟13内分别设置有电缆支架6,其中位于所述上层电缆沟11内的电缆支架6用于承托控制电缆,位于左下层电缆沟12和
右下层电缆沟13内的电缆支架6用于承托动力电缆。
[0040] 作为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中位于上层电缆沟11内的电缆支架6分别通过锚筋固定设置于所述上层电缆沟11的左、右侧壁上。位于左下层电缆沟12和右下层电缆沟
13内的电缆之间分别通过锚筋固定设置于所述左下层电缆沟12和右下层电缆沟13的内侧
壁(以左下层电缆沟12和右下层电缆沟13相对的一侧为内侧)上。
[0041] 如图1所示,所述左下层电缆沟12和右下层电缆沟13的外侧壁上分别设置有用于承托所述可视盖板3的托板5。在这里,所述的托板5可以采用水泥预制板,也可以作为沟体
的一部分,即在挖沟时预留托板5这一部分。若将托板5设计为沟体的一部分,为了提高托板
5的强度,所述托板5的下侧面要延伸至电缆沟1的底部,即整个电缆沟1的截面为上宽下窄
的结构,这样会压缩左下层电缆沟12和右下层电缆沟13的空间。为此,作为一种更优的实施
方式,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托板5采用水泥预制板。
[0042] 进一步地,为了为了限制可视盖板3在左右方向的自由度,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托板5的上侧面上设置有第一定位凸台51,所述防火隔墙2上设置有第二定位凸台21,所述
的可视盖板3被限制在所述的第一定位凸台51和第二定位凸台21之间。作为一种具体实施
方式,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定位凸台51的外侧面(以两托板5相对的一侧为内侧)与所述托
板5的外侧面重合。
[0043] 进一步地,如图8所示,所述可视盖板3下侧面的前、后两侧分别设置有至少两个滚轮组件8。如图9所示,所述的滚轮组件8从上往下依次包括固定座81、第一支撑杆82、第二支
撑杆83和滚轮84。所述的固定座81包括座板和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设置于所述座板上的耳
板。所述的座板与所述的可视盖板3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82的上端通过第一铰接轴与
所述固定座81的耳板相铰接。所述第一支撑杆82的下端通过第二铰接与所述第二支撑杆83
的上端相铰接,所述的第一支撑杆82和第二支撑杆83共同形成了折叠支架。所述第二支撑
杆83的下端设置有滚轮84。
[0044] 如图4和图5所示,所述的防火隔墙2上沿前后方向平行布置有多条沿左右方向贯穿所述防火隔墙2的第一凹槽22,所述的第一凹槽22内固定设置有截面呈U型的轨道9,所述
的滚轮84可在所述的轨道9内滚动,从而实现可是盖板的开启和移动。
[0045] 作为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中所述的轨道9由槽钢制作而成。
[0046] 这样,当需要开启可视盖板3时,如图7所示,首先向上拉动可视盖板3,直至所述可视盖板3的下侧面移动至所述第二定位凸台21的上方,然后横向移动可视盖板3,从而打开
左下层电缆沟12或右下层电缆沟13。
[0047] 进一步地,为了提高轨道9的受力合理性,如图3所示,所述的托板5上设置有用于容纳所述轨道9的第二凹槽。
[0048] 优选的,所述轨道9的两端分别抵靠在所述左下层电缆沟12和右下层电缆沟13的外侧壁上。
[0049] 进一步地,为了进一步提高操作的便捷性,所述的第二铰接轴86上套设有用于阻碍折叠支架折叠的扭力弹簧85,且在扭力弹簧85的弹力作用下,所述可视盖板3的下侧面位
于所述第二定位凸台21的上方。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第二定位凸台21的左侧面和右侧面
上分别设置有向内侧延伸的第三凹槽211,且所述第三凹槽211的下侧面与所述防火隔墙2
的上侧面平齐。所述的第一定位凸台51上设置有用于压紧所述可视盖板3的挡板511,且所
述的挡板511与设置于所述第一定位凸台51上的转轴相铰接。优选的,所述的转轴为固定设
置于所述第一定位凸台51上的膨胀螺栓512。
[0050] 这样,当需要开启可视盖板3时,首先转动挡板511,使挡板511脱离可视盖板3,然后向外侧(以远离防火隔墙2的一侧为外侧)拉动可视盖板3,直至所述的可视盖板3脱离第
三凹槽211。此时可视盖板3处于自由状态,并在扭力弹簧85的作用下向上移动,当所述的可
视盖板3停止移动时,所述可视盖板3的下侧面位于所述第二定位凸台21的上方(这可以通
过选择扭力弹簧85的劲度系数来实现)。然后横向拉动可视盖板3即可。在这一过程不需要
操作人员一直向上拉动可视盖板3,操作方便。
[0051] 当需要关闭可视盖板3时,首先横向移动可视盖板3至左下层电缆沟12或右下层电缆沟13的上方,然后下压可视盖板3,直至可视盖板3的下侧面贴紧防火隔墙2的上侧面。然
后在保持下压力的前提下向内侧推动可视盖板3,使可视盖板3的内端插入到第二凹槽内。
然后转动挡板511,使挡板511压紧在可视盖板3上即可。
[0052] 作为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如图6和图9所示,所述的第一支撑杆82和第二支撑杆83的截面均呈U型,所述的扭力弹簧85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杆82和第二支撑杆83的U型结构的内
部,且所述扭力弹簧85的两个受力脚在扭力弹簧85的弹力作用下分别压紧在所述第一支撑
杆82和第二支撑杆83的腹板上。
[0053] 进一步地,所述左下层电缆沟12和右下层电缆沟13的底面上设置有导水槽7,便于在下雨时导流雨水,不在电缆沟1内积存雨水,减少潮湿、雨水浸泡环境对于电缆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