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外体育健身旋转倒立机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2010146424.4

文献号 : CN111054034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李吴磊

申请人 : 河南工程学院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户外体育健身旋转倒立机,有效解决现有倒立机角度不易调节,结构复杂,操作繁琐,安全稳定性差的问题;解决技术方案包括底板,底板上端固定转轴,转轴转动配合转动环,转动环上端固定倒立板,转动环外侧设置蜗轮,底板上端转动配合设置有驱动轴,驱动轴上设置有与蜗轮啮合的蜗杆;蜗杆同轴固定连接有置于其左侧的螺杆,螺杆沿左右方向螺纹配合设置有滑动块,滑动块上端固定有顶杆,顶杆上端与倒立板下端接触,使得当滑动块朝向转轴方向移动时,顶起倒立板;底板上端设置有置于转轴右侧的两个抓手,驱动轴经由正反转电机驱动,正反转电机的两个正反转驱动开关分别设置于两个抓手的内侧;本发明转动稳定,安全性强,使用效果好。

权利要求 :

1.户外体育健身旋转倒立机,包括固定于地面上的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上端固定有转轴(2),所述转轴(2)转动配合设置有转动环(4),所述转动环(4)上端固定有倒立板(5),所述转动环(4)外侧设置有蜗轮(6),所述底板(1)上端沿左右方向转动配合设置有驱动轴(7),所述驱动轴(7)上设置有与蜗轮(6)啮合的蜗杆(8);

所述蜗杆(8)同轴固定连接有置于其左侧的螺杆(9),所述螺杆(9)沿左右方向螺纹配合设置有滑动块(10),所述滑动块(10)上端固定有顶杆(11),所述顶杆(11)上端与倒立板(5)下端接触,使得当滑动块(10)朝向转轴(2)方向移动时,顶起倒立板(5);

所述底板(1)上端设置有置于转轴(2)右侧的两个抓手(12),所述驱动轴(7)经由正反转电机(13)驱动,所述正反转电机(13)的两个正反转驱动开关分别设置于两个所述抓手(12)的内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户外体育健身旋转倒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倒立板(5)设置为两个,且两个所述倒立板(5)对称设置,所述驱动轴(7)上左右侧均设置有螺杆(9),两组所述螺杆(9)上的螺纹反向设置,且两组所述螺杆(9)均沿左右方向螺纹配合设置有滑动块(10),使得螺杆(9)转动时,两个所述滑动块(10)同时朝向中间或两侧移动;

所述驱动轴(7)上左右侧均设置有蜗杆(8),两个所述蜗杆(8)上的蜗纹反向设置,两个所述蜗杆(8)分别与两个所述倒立板(5)下端连接的蜗轮(6)啮合,使得蜗杆(8)转动时,两个所述蜗轮(6)同时朝向内侧或外侧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户外体育健身旋转倒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后侧的上端固定有侧板(14),所述倒立板(5)的后端固定有截面为“T”形的导块(15),所述侧板(14)沿倒立板(5)的运动轨迹方向开设有对应的导槽(16),所述导块(15)置于所述导槽(16)内,且与所述导槽(16)滑动配合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户外体育健身旋转倒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杆(11)上端转动配合设置有驱动轮(17),所述倒立板(5)的下端沿左右方向开设有驱动槽(18),所述驱动轮(17)置于所述驱动槽(18)内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户外体育健身旋转倒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倒立板(5)上设置有腿部固紧装置(19),所述腿部固紧装置(19)包括倒立板(5)端部设置的两个弧度槽(20),两个所述弧度槽(20)上端均沿左右方向滑动配合设置有卡板(21),两个所述卡板(21)的下端均固定有“T”形的滑块(22),所述弧度槽(20)上端沿左右方向均开设有与滑块(22)对应的滑槽(23),所述滑块(22)与滑槽(23)滑动配合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户外体育健身旋转倒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倒立板(5)上设置有躯体固紧装置(24),所述躯体固紧装置(24)包括倒立板(5)中间位置设置的两个弧形固紧板(25),两个所述弧形固紧板(25)与倒立板(5)转动配合设置,两个所述弧形固紧板(25)朝向相向位置转动时,能够与倒立板(5)一起形成封闭区。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户外体育健身旋转倒立机,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弧形固紧板(25)的外侧均与倒立板(5)经由第一弹簧(26)固定连接,两个所述弧形固紧板(25)的内侧端部均固定有贯穿延长至倒立板(5)下端的钢丝绳(27),两个所述钢丝绳(27)经由总钢丝绳(28)固定连接,所述底板(1)上端固定有第二弹簧(29),所述第二弹簧(29)与总钢丝绳(28)固定连接,使得所述倒立板(5)转动至与底板(1)呈四十五度夹角时,第二弹簧(29)被拉伸。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户外体育健身旋转倒立机,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卡板(21)下端均固定有贯穿倒立板(5)的连接杆(30),两个所述连接杆(30)的下端均固定有置于倒立板(5)底部的齿条(31),两个所述齿条(31)均啮合有齿轮(32),使得所述齿轮(32)转动时,与之啮合的所述齿条(31)移动继而带动卡板(21)移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户外体育健身旋转倒立机,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弧形固紧板(25)的转轴上端均同轴固定有第一皮带轮(33),所述齿轮(32)上端均同轴固定有第二皮带轮(34),所述第一皮带轮(33)与第二皮带轮(34)经由皮带(35)传动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户外体育健身旋转倒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倒立板(5)的内侧下端固定有两个弧形的肩部托板(36)。

说明书 :

户外体育健身旋转倒立机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体育健身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户外体育健身旋转倒立机。

背景技术

[0002] 人在日常生活、工作、学习、运动和娱乐中,几乎都是直立着身体进行的。人的骨骼、内脏和血液循环系统在地球引力的作用下,产生下坠的负重作用,易导致胃下垂、心血管和骨关节病变等疾病的产生。
[0003] 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通过实践研究表明,倒立能改变人体的生理位置,大量血液涌入大脑,扩张脑血管,增加大脑的血液流量,提高智力和反应能力可以治疗秃顶、眼花、白发、面部肌肉下垂、乳房松弛下垂、腹部肌肉松弛下垂、臀部肌肉下垂、治疗各种长期直立和劳累带来的疾病,特别是脑血管疾病。
[0004] 倒立即″拿大顶″,是男青年喜欢的一种娱乐活动,也是年轻人健身的最佳方式之一,其方法有三种:手倒立、头手倒立、肘倒立。这三种倒立方法对力量与动作的要求均较高,故只适合青年人采用。因此,相对于绝大部分中老年人和妇女进行倒立训练时,必须依靠辅助器材才能完成,因此,对于器材的安全稳定性和可操作性要求很高。
[0005] 现有技术中的倒立机按照其驱动靠背转动的动力不同分为电动式、气压式、液压式和手动式,由于电动式倒立机属于机电设备,需要严格的防水、防潮、防日晒,制作成本高,费用大,不适合户外安装使用;而气压式和液压式倒立机制不仅制作成本高,而且维修费用大,同样不适合户外安装使用;目前使用的手动式倒立机在调整倒立角度时,需要左右两手同时调整倒立角度控制器来实现倒立角度和固定倒立角度;使用者的体力强弱、手力的大小、操作熟练成度、都直接影响倒立健身器的使用效果和安全效果,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用户倒立健身结束后,需要恢复正常体位(直立),此时,仍需要通过用户手动操作,由于控制器结构复杂,操作繁琐,不方便操作,安全稳定性差;前期用户锻炼耗费了大量的体力,复位过程还需要付出同样的体力,丧失了娱乐性和应有的体验效果,故不适合中老年人和妇女进行户外倒立训练。
[0006]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一种户外体育健身旋转倒立机显得尤为重要。

发明内容

[0007]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户外体育健身旋转倒立机,有效的解决了现有倒立机角度不易调节,结构复杂,操作繁琐,安全稳定性差,娱乐性和体验效果不好,不适合中老年人和妇女进行户外倒立训练,且安全装置固定和解锁复杂的问题。
[0008] 本发明包括固定于地面上的底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上端固定有转轴,所述转轴转动配合设置有转动环,所述转动环上端固定有倒立板,所述转动环外侧设置有蜗轮,所述底板上端沿左右方向转动配合设置有驱动轴,所述驱动轴上设置有与蜗轮啮合的蜗杆;
[0009] 所述蜗杆同轴固定连接有置于其左侧的螺杆,所述螺杆沿左右方向螺纹配合设置有滑动块,所述滑动块上端固定有顶杆,所述顶杆上端与倒立板下端接触,使得当滑动块朝向转轴方向移动时,顶起倒立板;
[0010] 所述底板上端设置有置于转轴右侧的两个抓手,所述驱动轴经由正反转电机驱动,所述正反转电机的两个正反转驱动开关分别设置于两个所述抓手的内侧。
[0011] 优选的,所述倒立板设置为两个,且两个所述倒立板对称设置,所述驱动轴上左右侧均设置有螺杆,两组所述螺杆上的螺纹反向设置,且两组所述螺杆均沿左右方向螺纹配合设置有滑动块,使得螺杆转动时,两个所述滑动块用时朝向中间或两侧移动;
[0012] 所述驱动轴上左右侧均设置有蜗杆,两个所述蜗杆上的蜗纹反向设置,两个所述蜗杆分别与两个所述倒立板下端连接的蜗轮啮合,使得蜗杆转动时,两个所述蜗轮用时朝向内侧或外侧转动。
[0013] 优选的,所述底板后侧的上端固定有侧板,所述倒立板的后端固定有截面为“T”形的导块,所述侧板沿倒立板的运动轨迹方向开设有对应的导槽,所述导块置于所述导槽内,且与所述导槽滑动配合设置。
[0014] 优选的,所述顶杆上端转动配合设置有驱动轮,所述倒立板的下端沿左右方向开设有驱动槽,所述驱动轮置于所述驱动槽内侧。
[0015] 优选的,所述倒立板上设置有腿部固紧装置,所述腿部固紧装置包括倒立板端部设置的两个弧度槽,两个所述弧度槽上端均沿左右方向滑动配合设置有卡板,两个所述卡板的下端均固定有“T”形的滑块,所述弧度槽上端沿左右方向均开设有与滑块对应的滑槽,所述滑块与滑槽滑动配合设置。
[0016] 优选的,所述倒立板上设置有躯体固紧装置,所述躯体固紧装置包括倒立板中间位置设置的两个弧形固紧板,两个所述弧形固紧板与倒立板转动配合设置,两个所述弧形固紧板朝向相向位置转动时,能够与倒立板一起形成封闭区。
[0017] 优选的,两个所述弧形固紧板的外侧均与倒立板经由第一弹簧固定连接,两个所述弧形固紧板的内侧端部均固定有贯穿延长至倒立板下端的钢丝绳,两个所述钢丝绳经由总钢丝绳固定连接,所述底板上端固定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与总钢丝绳固定连接,使得所述倒立板转动至与底板呈四十五度夹角时,第二弹簧被拉伸。
[0018] 优选的,两个所述卡板下端均固定有贯穿倒立板的连接杆,两个所述连接杆的下端均固定有置于倒立板底部的齿条,两个所述齿条均啮合有齿轮,使得所述齿轮转动时,与之啮合的所述齿条移动继而带动卡板移动。
[0019] 优选的,两个所述弧形固紧板的转轴上端均同轴固定有第一皮带轮,所述齿轮上端均同轴固定有第二皮带轮,所述第一皮带轮与第二皮带轮经由皮带传动连接。
[0020] 优选的,所述倒立板的内侧下端固定有两个弧形的肩部托板。
[0021] 本发明结构巧妙,实用性强,具有以下优点:
[0022] (1)本装置能够自由调节角度,克服了传统倒立机角度不易控制的弊端,使得装置的使用更为方便。
[0023] (2)本装置结构简单,采用双倒立板设计,使得装置左右两部分的其一损坏也不会影响装置的使用,大大的增强了装置的使用寿命。
[0024] (3)本装置的使用操作简单,方便各个年龄段的人群使用,不需要使用者具备很大的力气,装置的娱乐性更强,体验效果更好。
[0025] (4)本装置的安全性能强,稳定性好,采用腿部固紧装置和躯体固紧装置双保险,大大的增强了使用者的安全体验感。
[0026] (5)本装置在倒立过程中采用顶杆和蜗轮双保险,实现倒立板的转动,避免出现倒立板快速不稳定转动对使用者带来的危险。
[0027] (6)本装置在倒立过程中腿部固紧装置和躯体固紧装置完成对腿部和躯体的固紧,避免了传统装置固紧复杂的弊端;
[0028] 且本装置在使用者使用完毕的复原过程中,逐渐完成对使用者的自动解锁,避免传统装置解锁复杂的弊端。

附图说明

[0029] 图1为本发明初始状态立体图示意图。
[0030] 图2为本发明初始状态剖视图示意图。
[0031] 图3为本发明使用状态立体图示意图。
[0032] 图4为本发明使用状态俯视图示意图。
[0033] 图5为本发明使用状态主视图示意图。
[0034] 图6为本发明倒立板立体图示意图。
[0035] 图7为本发明使用状态剖视图示意图。
[0036] 图8为本发明图7中A处放大图示意图。
[0037] 图9为本发明图3中B出放大图示意图。
[0038] 图10为本发明图5中C出放大图示意图。
[0039] 图11为本发明躯体固紧装置俯视图示意图。
[0040] 图12为本发明驱动轴处立体图示意图。
[0041] 附图标记:1、底板; 2、转轴;4、转动环;5、倒立板;6、蜗轮;7、驱动轴;8、蜗杆;9、螺杆;10、滑动块;11、顶杆;12、抓手; 13、正反转电机;14、侧板;15、导块;16、导槽;17、驱动轮;18、驱动槽;19、腿部固紧装置;20、弧度槽;21、卡板;22、滑块;23、滑槽;24、躯体固紧装置;25、弧形固紧板;26、第一弹簧;27、钢丝绳;28、总钢丝绳;29、第二弹簧;30、连接杆;31、齿条;32、齿轮;33、第一皮带轮;34、第二皮带轮;35、皮带; 36、肩部托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42] 有关本发明的前述及其他技术内容、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附图1至图12对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呈现。以下实施例中所提到的结构内容,均是以说明书附图为参考。
[0043] 下面将参照附图描述本发明的各示例性的实施例。
[0044] 实施例一,本发明为一种户外体育健身旋转倒立机,包括固定于地面上的底板1,请参阅图1和图三,底板1应当采用水泥固定或者防爆螺栓固定的方式固定在地面上,确保使用者的安全,所述底板1上端固定有转轴2,请参阅图1和图2,所述转轴2转动配合设置有转动环4,所述转动环4上端固定有倒立板5,所述转动环4外侧设置有蜗轮6,所述底板1上端沿左右方向转动配合设置有驱动轴7,所述驱动轴7上设置有与蜗轮6啮合的蜗杆8;
[0045] 当使用时,控制蜗杆8转动,当蜗杆8转动时,带动啮合的蜗轮6转动,继而蜗轮6带动上端固定的倒立板5转动,最终实现倒立板5由图1到图3的变化,由于倒立板5的转动角度仅仅需要在90度范围内,因此蜗轮6的齿采用半齿即可;
[0046] 由于蜗轮蜗杆具有自锁的特性,因此不会出现倒立板5角度不稳定的现象,大大的增强了使用者的体验感。
[0047] 为了保障倒立板5的转动更为稳定,请参阅图2,所述蜗杆8同轴固定连接有置于其左侧的螺杆9,所述螺杆9沿左右方向螺纹配合设置有滑动块10,所述滑动块10上端固定有顶杆11,所述顶杆11上端与倒立板5下端接触,使得当滑动块10朝向转轴2方向移动时,顶起倒立板5;
[0048] 所述底板1上端设置有置于转轴2右侧的两个抓手12,使用者使用时头部朝向内侧趴在倒立板5上,双手分别抓住两个抓手12,所述驱动轴7经由正反转电机13驱动,由于本装置是户外装置,因此正反转电机13的电源最好采用太阳能电源,所述正反转电机13的两个正反转驱动开关分别设置于两个所述抓手12的内侧,当使用者使用时,开启其中一个开关控制正反转电机正转或者反转,继而带动驱动轴7转动。
[0049] 本实施例在具体使用时,首先使用者趴在倒立板5上,双手分别抓住两个抓手12,此时使用者手动开启驱动开关控制正反转电机13转动,继而带动驱动轴7转动,当驱动轴7转动时,带动蜗杆8和螺杆9转动;
[0050] 当蜗杆8转动时,带动啮合的蜗轮6转动,继而蜗轮6带动上端固定的倒立板5转动,最终实现倒立板5由图1到图3的变化,与之同步进行的是,螺杆9转动时带动滑动块10沿左右方向移动,此时滑动块10朝向转轴2方向移动,继而通过所述滑动块10上端的顶杆11顶起倒立板5;
[0051] 在使用者倒立的过程中,采用顶杆11顶起和蜗杆8驱动蜗轮6转动的双重措施,实现倒立板5的转动,最终实现了转动板5由图1到图3的变化,避免出现倒立板6快速不稳定转动对使用者带来的危险;
[0052] 当使用者使用完毕后,仅需开启另一个开关控制正反转电机反向转动,继而带动驱动轴7方向转动,带动蜗杆8和螺杆9反向转动;
[0053] 继而蜗轮6带动上端固定的倒立板5反向转动恢复初始状态,最终实现倒立板5由图3到图1的变化,与之同步进行的是,螺杆9转动时带动滑动块10沿左右方向移动,此时滑动块10朝向外侧方向移动,继而倒立板5可缓缓放下恢复初始状态。
[0054] 实施例二,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请参阅图1和图3,为使得使用者能够更好的倒立运动,所述倒立板5设置为两个,且两个所述倒立板5对称设置,所述驱动轴7上左右侧均设置有螺杆9,两组所述螺杆9上的螺纹反向设置,且两组所述螺杆9均沿左右方向螺纹配合设置有滑动块10,使得螺杆9转动时,两个所述滑动块10同时朝向中间或两侧移动;
[0055] 所述驱动轴7上左右侧均设置有蜗杆8,两个所述蜗杆8上的蜗纹反向设置,两个所述蜗杆8分别与两个所述倒立板5下端连接的蜗轮6啮合,使得蜗杆8转动时,两个所述蜗轮6用时朝向内侧或外侧转动。
[0056] 本实施例在具体使用时,使用者可选取任一倒立板5进行倒立锻炼,当使用者趴在任意一个倒立板5上端时,如同实施例一的操作方式,继而实现如图1到图3的变化,最终实现倒立,此时的使用者置于两个倒立板5之间,保障了使用者倒立状态的稳定性,即使偏向两侧也不会侧翻,两侧的倒立板5辅助倒立;
[0057] 且装置左右两部分的其一损坏也不会影响装置的使用,大大的增强了装置的使用寿命。
[0058] 实施例三,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为使得倒立板5的转动更为稳定安全,请参阅图1、图2和图6,所述底板1后侧的上端固定有侧板14,所述倒立板5的后端固定有截面为“T”形的导块15,所述侧板14沿倒立板5的运动轨迹方向开设有对应的导槽16,所述导块15置于所述导槽16内,且与所述导槽16滑动配合设置,当倒立板5转动时,导块15始终置于导槽16的内部,确保了倒立板5转动的稳定性。
[0059] 实施例四,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为使得顶杆11能够更好的顶起倒立板5,且使得倒立板5的升起更为平稳,请参阅图2,所述顶杆11上端转动配合设置有驱动轮17,所述倒立板5的下端沿左右方向开设有驱动槽18,所述驱动轮17置于所述驱动槽18内侧。
[0060] 实施例五,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为使得使用者的安全得到大大的保障,请参阅图1、图3和图9,所述倒立板5上设置有腿部固紧装置19,所述腿部固紧装置19包括倒立板5端部设置的两个弧度槽20,两个所述弧度槽20上端均沿左右方向滑动配合设置有卡板21,两个所述卡板21的下端均固定有“T”形的滑块22,所述弧度槽20上端沿左右方向均开设有与滑块22对应的滑槽23,所述滑块22与滑槽23滑动配合设置;
[0061] 本实施例在具体使用时,首先使用者将双腿的两个脚腕处分别置于两个弧度槽20内部,继而通过移动卡板21将两个脚腕固紧在弧度槽20内部,此处可将弧度槽20内部设置为橡胶材质,确保使用者的两脚不会通过卡板21与弧度槽20形成的封闭区,继而实现了对使用者的初步固紧。
[0062] 实施例六,在实施例五的基础上,为使得使用者的安全得到更大的保障,请参阅图11,所述倒立板5上设置有躯体固紧装置24,所述躯体固紧装置24包括倒立板5中间位置设置的两个弧形固紧板25,两个所述弧形固紧板25与倒立板5转动配合设置,两个所述弧形固紧板25朝向相向位置转动时,能够与倒立板5一起形成封闭区。
[0063] 实施例七,在实施例六的基础上,为使得弧形固紧板25更好的完成对使用者的固紧作用,请参阅图3、图5和图11,两个所述弧形固紧板25的外侧均与倒立板5经由第一弹簧26固定连接,两个所述弧形固紧板25的内侧端部均固定有贯穿延长至倒立板5下端的钢丝绳27,两个所述钢丝绳27经由总钢丝绳28固定连接,所述底板1上端固定有第二弹簧29,所述第二弹簧29与总钢丝绳27固定连接,使得所述倒立板5转动至与底板1呈四十五度夹角时,第二弹簧29被拉伸;
[0064] 本实施例在具体使用时,首先初始状态两个所述弧形固紧板25张开,使用者置于两个弧形固紧板25与倒立板5之间,倒立板5转动至45度时,此时使用者的躯体有朝向内侧反转的趋势,此时钢丝绳27和总钢丝绳28绷紧,继而两个钢丝绳7开始拉动两个弧形固紧板25朝向使用者方向转动闭合,继而第二弹簧29被拉伸(如图3和图11所示),由于第二弹簧29被拉伸,在弹簧的弹力作用下,迫使两个钢丝绳7拉动两个弧形固紧板25朝向使用者方向拉动,实现了对使用者的固紧作用,此时的第一弹簧26被拉伸,此处的第一弹簧26仅仅起到装置复位的作用,其弹力远远小于第二弹簧29,此时使用者即使有朝向内侧反转的趋势,却需要克服第二弹簧29的弹簧弹力作用,继而将使用者的躯体固紧;
[0065] 当使用者使用完毕后,随着倒立板5的反转,此时的第二弹簧29逐渐恢复初始状态,且在第一弹簧26的恢复力作用下,两个所述弧形固紧板25恢复初始的张开状态,使用者无需进行解锁固紧。
[0066] 实施例八,在实施例七的基础上,为使得腿部固紧装置19更好的完成,两个所述卡板21下端均固定有贯穿倒立板5的连接杆30,两个所述连接杆30的下端均固定有置于倒立板5底部的齿条31,两个所述齿条31均啮合有齿轮32,使得所述齿轮32转动时,与之啮合的所述齿条31移动继而带动卡板21移动。
[0067] 本实施例在具体使用时,首先使用者将双腿的两个脚腕处分别置于两个弧度槽20内部,继而通过驱动齿轮32转动,此时与之啮合的所述齿条31移动继而带动卡板21移动,继而将两个脚腕固紧在弧度槽20内部,确保使用者的两脚不会通过卡板21与弧度槽20形成的封闭区,继而实现了对使用者的初步固紧。
[0068] 实施例九,在实施例八的基础上,为使得使用者更方便的完成对自身的固紧以及使用后的解锁固紧,请参阅图9和图10,两个所述弧形固紧板25的转轴上端均同轴固定有第一皮带轮33,所述齿轮32上端均同轴固定有第二皮带轮34,所述第一皮带轮33与第二皮带轮34经由皮带35传动连接;
[0069] 本实施例在具体使用时,首先初始状态两个所述弧形固紧板25张开、两个卡板21均未封闭弧度槽20,使用者置于两个弧形固紧板25与倒立板5之间,将双腿的两个脚腕处分别置于两个弧度槽20内部;
[0070] 当倒立板5转动至45度时,此时使用者的躯体有朝向内侧反转的趋势,此时钢丝绳27和总钢丝绳28绷紧,继而两个钢丝绳7开始拉动两个弧形固紧板25朝向使用者方向转动闭合,继而第二弹簧29被拉伸(如图3和图11所示),由于第二弹簧29被拉伸,在弹簧的弹力作用下,迫使两个钢丝绳7拉动两个弧形固紧板25朝向使用者方向拉动,实现了对使用者的固紧作用,此时的第一弹簧26被拉伸,此处的第一弹簧26仅仅起到装置复位的作用,其弹力远远小于第二弹簧29,此时使用者即使有朝向内侧反转的趋势,却需要克服第二弹簧29的弹簧弹力作用,继而将使用者的躯体固紧;
[0071] 与之同步进行的是,当两个弧形固紧板25转动时,两个所述弧形固紧板25的转轴带动同轴固定的第一皮带轮33转动,第一皮带轮33经由皮带35传动后带动第二皮带轮34转动,第二皮带轮34带动同轴的齿轮32转动,齿轮32转动时与之啮合的齿条31移动继而带动卡板21移动,继而将两个脚腕固紧在弧度槽20内部,确保使用者的两脚不会通过卡板21与弧度槽20形成的封闭区,继而实现了对使用者的初步固紧;
[0072] 当使用者使用完毕后,随着倒立板5的反转,此时的第二弹簧29逐渐恢复初始状态,且在第一弹簧26的恢复力作用下,两个所述弧形固紧板25恢复初始的张开状态,两个所述弧形固紧板25转动恢复初始的张开状态的同时,最终带动两个卡板21完成了恢复初始状态,继而实现解锁固紧,使得本装置使用者无需进行解锁固紧,更为方便。
[0073] 实施例十,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为了减少使用者对弧形固紧板25的张力,确保安全性,请参阅图6,所述倒立板5的下端固定有两个弧形的肩部托板36,当使用者使用时,尤其是处于倒立状态时,两肩部由肩部托板36承载力,此时使用者头部位于两个肩部托板36之间。
[0074] 本装置在具体使用时,首先使用者趴在倒立板5上,双手分别抓住两个抓手12,初始状态两个所述弧形固紧板25张开、两个卡板21均未封闭弧度槽20,使用者躯体置于两个弧形固紧板25与倒立板5之间,将双腿的两个脚腕处分别置于两个弧度槽20内部;
[0075] 此时使用者手动开启驱动开关控制正反转电机13转动,继而带动驱动轴7转动,当驱动轴7转动时,带动蜗杆8和螺杆9转动;
[0076] 当蜗杆8转动时,带动啮合的蜗轮6转动,继而蜗轮6带动上端固定的倒立板5转动,最终实现倒立板5由图1到图3的变化,与之同步进行的是,螺杆9转动时带动滑动块10沿左右方向移动,此时滑动块10朝向转轴2方向移动,继而通过所述滑动块10上端的顶杆11顶起倒立板5;
[0077] 当倒立板5转动至45度时,此时使用者的躯体有朝向内侧反转的趋势,此时钢丝绳27和总钢丝绳28绷紧,继而两个钢丝绳7开始拉动两个弧形固紧板25朝向使用者方向转动闭合,继而第二弹簧29被拉伸(如图3和图11所示),由于第二弹簧29被拉伸,在弹簧的弹力作用下,迫使两个钢丝绳7拉动两个弧形固紧板25朝向使用者方向拉动,实现了对使用者的固紧作用,此时的第一弹簧26被拉伸,此处的第一弹簧26仅仅起到装置复位的作用,其弹力远远小于第二弹簧29,此时使用者即使有朝向内侧反转的趋势,却需要克服第二弹簧29的弹簧弹力作用,继而将使用者的躯体固紧;
[0078] 与之同步进行的是,当两个弧形固紧板25转动时,两个所述弧形固紧板25的转轴带动同轴固定的第一皮带轮33转动,第一皮带轮33经由皮带35传动后带动第二皮带轮34转动,第二皮带轮34带动同轴的齿轮32转动,齿轮32转动时与之啮合的齿条31移动继而带动卡板21移动,继而将两个脚腕固紧在弧度槽20内部,确保使用者的两脚不会通过卡板21与弧度槽20形成的封闭区,继而实现了对使用者的初步固紧;
[0079] 在使用者倒立的过程中,采用顶杆11顶起和蜗杆8驱动蜗轮6转动的双重措施,实现倒立板5的转动,最终实现了转动板5由图1到图3的变化,避免出现倒立板6快速不稳定转动对使用者带来的危险;
[0080] 当使用者使用完毕后,仅需开启另一个开关控制正反转电机反向转动,继而带动驱动轴7方向转动,带动蜗杆8和螺杆9反向转动;
[0081] 随着倒立板5的反转,此时的第二弹簧29逐渐恢复初始状态,且在第一弹簧26的恢复力作用下,两个所述弧形固紧板25恢复初始的张开状态,两个所述弧形固紧板25转动恢复初始的张开状态的同时,最终带动两个卡板21完成了恢复初始状态,继而实现解锁固紧,使得本装置使用者无需进行解锁固紧,更为方便;
[0082] 蜗轮6带动上端固定的倒立板5反向转动恢复初始状态,最终实现倒立板5由图3到图1的变化,与之同步进行的是,螺杆9转动时带动滑动块10沿左右方向移动,此时滑动块10朝向外侧方向移动,继而倒立板5可缓缓放下恢复初始状态。
[0083] 本发明结构巧妙,实用性强,具有以下优点:
[0084] (1)本装置能够自由调节角度,克服了传统倒立机角度不易控制的弊端,使得装置的使用更为方便。
[0085] (2)本装置结构简单,采用双倒立板设计,使得装置左右两部分的其一损坏也不会影响装置的使用,大大的增强了装置的使用寿命。
[0086] (3)本装置的使用操作简单,方便各个年龄段的人群使用,不需要使用者具备很大的力气,装置的娱乐性更强,体验效果更好。
[0087] (4)本装置的安全性能强,稳定性好,采用腿部固紧装置和躯体固紧装置双保险,大大的增强了使用者的安全体验感。
[0088] (5)本装置在倒立过程中采用顶杆和蜗轮双保险,实现倒立板的转动,避免出现倒立板快速不稳定转动对使用者带来的危险。
[0089] (6)本装置在倒立过程中腿部固紧装置和躯体固紧装置完成对腿部和躯体的固紧,避免了传统装置固紧复杂的弊端;
[0090] 且本装置在使用者使用完毕的复原过程中,逐渐完成对使用者的自动解锁,避免传统装置解锁复杂的弊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