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凝器组件及其控制方法和回油组件及空调器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911267186.6

文献号 : CN111059801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贺智辉周宇钟瑞兴刘贤权周堂

申请人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 :

本申请提供一种冷凝器组件,包括:冷凝器本体和回油结构,回油结构包括分离室和引流组件;分离室设置于冷凝器本体的内部;分离室用于对冷媒与润滑油的混合液进行分离;引流组件用于引导冷媒与润滑油的混合液进入分离室,并引导分离后的油液流向油箱,且引导分离后的冷媒回流至制冷系统。根据本申请的冷凝器组件,利用冷凝器本体中的高温气体与分离室中的油与冷媒的混合物换热,使得润滑油与冷媒的分离更彻底,且冷媒在分离室中进行蒸发,不会降低油箱温度,影响润滑油效果。

权利要求 :

1.一种冷凝器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冷凝器本体(5)和回油结构;所述回油结构包括分离室(1)和引流组件;所述分离室(1)设置于所述冷凝器本体(5)的内部;所述分离室(1)用于对冷媒与润滑油的混合液进行分离;所述冷凝器本体(5)中的高温气体与所述分离室(1)中冷媒与润滑油的混合液进行换热;所述引流组件用于引导冷媒与润滑油的混合液进入所述分离室(1),并引导分离后的油液流向油箱(7),且引导分离后的冷媒回流至制冷系统;

所述引流组件还包括第一引射装置(9),所述第一引射装置(9)连通冷凝器本体(5)与所述分离室(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凝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组件还包括:进液通道(2),所述进液通道(2)用于连通所述分离室(1)与蒸发器(6),所述进液通道(2)用于引导所述蒸发器(6)中冷媒与润滑油的混合液进入所述分离室(1);

回气通道(3),所述回气通道(3)用于连通所述分离室(1)与所述蒸发器(6),所述回气通道(3)用于引导分离后的冷媒回流至所述蒸发器(6);

和回油通道(4);所述回油通道(4)用于连通所述分离室(1)与油箱(7),所述回油通道(4)用于引导分离后的润滑油流入所述油箱(7)。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凝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组件还包括第二引射装置(8),所述第二引射装置(8)连通冷凝器本体(5)与所述油箱(7)。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冷凝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组件还包括第一控制阀(91);所述第一控制阀(91)与所述第一引射装置(9)相连接,所述第一控制阀(91)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引射装置(9)的开闭;

和/或,所述引流组件还包括第二控制阀(81),所述第二控制阀(81)与所述第二引射装置(8)相连接,所述第二控制阀(81)用于控制所述第二引射装置(8)的开闭。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冷凝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组件还包括第一控制阀(91);所述第一控制阀(91)设置于所述进液通道(2)上,用于控制所述进液通道(2)的通断;

和/或,所述引流组件还包括第二控制阀(81),所述第二控制阀(81)设置于所述回油通道(4)上,用于控制所述回油通道(4)的通断。

6.一种如权利要求 1‑5任一项所述冷凝器组件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获取冷凝器本体(5)的状态;

根据获取的冷凝器本体(5)的状态控制回油结构的开闭;

当冷凝器本体(5)的状态为工作状态时,控制回油结构打开。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冷凝器组件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检测分离室(1)内润滑油的量G测;

根据所述分离室(1)内润滑油的量G测与第一预设量G1预和第二预设量G2预的关系控制回油结构的工作模式。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冷凝器组件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分离室(1)内润滑油的量G测与第一预设量G1预和第二预设量G2预的关系控制回油结构的工作模式的步骤包括:

当G测≧G1预时,控制回油结构进入回油模式;

当G测

当G测≦G2预时,控制回油结构进入进液模式;其中G2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冷凝器组件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当回油结构在回油模式时,控制第一控制阀(91)打开,回油通道(4)连通所述分离室(1)与油箱(7);

和/或,当回油结构在进液模式时,控制第二控制阀(81)打开,当引流组件还包括进液通道(2)时,所述进液通道(2)连通所述分离室(1)与蒸发器(6)。

10.一种回油组件,包括冷凝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器组件为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冷凝器组件;所述回油组件还包括蒸发器(6)和油箱(7),所述蒸发器通过引流组件与分离室(1)连通;所述油箱(7)通过引流组件与分离室(1)连通;所述引流组件引导蒸发器(6)中的冷媒与润滑油的混合液进入所述分离室(1),并引导分离后的油液流向油箱(7),且引导分离后的冷媒回流至制冷系统。

11.一种空调器,包括回油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油组件为权利要求10中所述的回油组件。

说明书 :

冷凝器组件及其控制方法和回油组件及空调器

技术领域

[0001] 本申请属于空调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冷凝器组件及其控制方法和回油组件及空调器。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压缩机在运行时需要润滑油来润滑轴承,此时润滑油与冷媒直接接触,导致润滑油溶解在冷媒中,随冷媒进入到蒸发器,使得蒸发器的换热性能变差,整个制冷系统的
性能系数降低。而且压缩机长期运转使得润滑油不断地溶解到冷媒中,油箱中的油位下降,
压缩机缺少润滑油的润滑,将无法正常运行。因此,现有技术中通过一级引射器将蒸发器中
油与冷媒的混合物引射至压缩机吸气口,冷媒蒸发,与润滑油分离,再通过二级引射器将压
缩机吸气口留下的润滑油引射至油箱,完成回油,进而将蒸发器中的润滑油回入油箱。
[0003] 但是,压缩机吸气口温度低,冷媒不能完全蒸发,润滑油与冷媒不能完全分离,而且油与冷媒的混合物被引射至油箱,冷媒在油箱中蒸发吸收热量,导致油箱温度下降,润滑
油的润滑效果变差。
[0004]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能够使得润滑油与冷媒完全分离,且不降低油箱热量的冷凝器组件及其控制方法和回油组件及空调器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0005] 因此,本申请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冷凝器组件以及具有其的空调器,能够使得润滑油与冷媒完全分离,且不降低油箱热量。
[0006]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冷凝器组件,包括:冷凝器本体和回油结构,回油结构包括分离室和引流组件;分离室用于对冷媒与润滑油的混合液进行分离;引流组
件用于引导冷媒与润滑油的混合液进入分离室,并引导分离后的油液流向油箱,且引导分
离后的冷媒回流至制冷系统。
[0007] 优选地,引流组件还包括:
[0008] 进液通道,进液通道用于连通分离室与蒸发器,进液通道用于引导蒸发器中冷媒与润滑油的混合液进入分离室;
[0009] 回气通道,回气通道用于连通分离室与蒸发器,回气通道用于引导分离后的冷媒回流至蒸发器;
[0010] 和回油通道,回油通道用于连通分离室与油箱,回油通道用于引导分离后的润滑油流入油箱。
[0011] 优选地,引流组件还包括第一引射装置,第一引射装置连通冷凝器本体与分离室;
[0012] 和/或,引流组件还包括第二引射装置,第二引射装置连通冷凝器组件与油箱。
[0013] 优选地,引流组件还包括第一控制阀,第一控制阀与第一引射装置相连接,第一控制阀用于控制第一引射装置的开闭;
[0014] 和/或,引流组件还包括第二控制阀,第二控制阀与第二引射装置相连接,第二控制阀用于控制第二引射装置的开闭。
[0015] 优选地,引流组件还包括第一控制阀,第一控制阀设置于进液通道上,用于控制进液通道的通断;
[0016] 和/或,引流组件还包括第二控制阀,第二控制阀设置于回油通道上,用于控制回油通道的通断。
[0017] 根据本申请的再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冷凝器组件的控制方法,该冷凝器组件为上述的冷凝器组件,包括:
[0018] 获取冷凝器本体的状态;
[0019] 根据获取的冷凝器本体的状态控制回油结构的开闭;
[0020] 当冷凝器本体的状态为工作状态时,控制回油结构打开。
[0021] 优选地,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
[0022] 检测分离室内润滑油的量G测;
[0023] 根据分离室内润滑油的量G测与第一预设量G预和第二预设量G预的关系控制回油结构的工作模式。
[0024] 优选地,根据分离室内润滑油的量G测与第一预设量G预和第二预设量G预的关系控制回油结构的工作模式的步骤包括:
[0025] 当G测≧G预时,控制回油结构进入回油模式;
[0026] 当G测
[0027] 当G测≦G预时,控制回油结构进入进液模式;其中G预
[0028] 优选地,当回油结构在回油模式时,控制第一控制阀打开,回油通道连通所述分离室与油箱;
[0029] 和/或,当回油结构在进液模式时,控制第二控制阀打开,进液通道连通所述分离室与蒸发器。
[0030] 根据本申请的再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回油组件,包括冷凝器组件,冷凝器组件为上述的冷凝器组件;回油组件还包括蒸发器和油箱,蒸发器通过引流组件与分离室连通;油箱
通过引流组件与分离室连通;引流组件引导蒸发器中的冷媒与润滑油的混合液进入分离
室,并引导分离后的油液流向油箱,且引导分离后的冷媒回流至制冷系统。
[0031] 根据本申请的再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回油组件,该回油组件为上述的回油组件。
[0032] 本申请提供的冷凝器组件将分离室设置于冷凝器本体中,利用冷凝器本体的高温使得冷媒完全汽化,能够使得润滑油与冷媒完全分离,且冷媒是在分离室中进行蒸发汽化
的,从而不降低油箱热量。

附图说明

[0033]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冷凝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34]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冷凝器组件的主视图;
[0035]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冷凝器组件的左视图;
[0036]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冷凝器组件的俯视图。
[0037] 附图标记表示为:
[0038] 1、分离室;2、进液通道;3、回气通道;4、回油通道;5冷凝器本体;6、蒸发器;7、油箱;8、第二引射装置;81、第二控制阀;9、第一引射装置;91、第一控制阀。

具体实施方式

[0039] 结合参见图1所示,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一种冷凝器组件,包括:冷凝器本体5和回油结构,回油结构包括分离室1;分离室1设置于冷凝器本体5的内部;分离室1用于对冷媒
与润滑油的混合液进行分离;引流组件用于引导冷媒与润滑油的混合液进入分离室1,并引
导分离后的油液流向油箱7,且引导分离后的冷媒回流至制冷系统,本申请利用冷凝器本体
5中的高温气体与分离室1中的油与冷媒的混合物换热,使得润滑油与冷媒的分离更彻底,
且冷媒在分离室1中进行蒸发,不会降低油箱温度,影响润滑油效果。
[0040] 进一步地,引流组件还包括进液通道2、回气通道3和回油通道4,进液通道2用于连通分离室1与蒸发器6,进液通道2用于引导蒸发器6中冷媒与润滑油的混合液进入分离室1;
回气通道3用于连通分离室1与蒸发器6,回气通道3用于引导分离后的冷媒回流至蒸发器6;
回油通道4用于连通分离室1与油箱7,回油通道4用于引导分离后的润滑油流入油箱7,图1
中箭头方向为流体的流动方向,本申请可以使得润滑油和冷媒彻底分离,并且回流。
[0041] 进一步地,分离方式为蒸发分离。
[0042] 进一步地,引流组件还包括第一引射装置9,第一引射装置9连通冷凝器本体5与分离室1;引流组件还包括第二引射装置8,第二引射装置8连通冷凝器本体5与油箱7,当换热
系统工作时,利用了引射原理,将冷凝器本体5中出来的高压气体,其向低压侧流动,即当冷
凝器本体5中的高压气体经过第二引射装置8流入分离室1中时,同时因为第二引射装置8的
引射原因,蒸发器6出来的油和冷媒的混合物一起带着向低压侧的分离室中流动;同理,当
从冷凝器本体5中出来的高压气体经过第一引射装置9向油箱7中流时,因为第一引射装置9
的引射原因,使得分离室1中的润滑油向油箱中流动。
[0043] 进一步地,引流组件还包括第一控制阀91,第一控制阀91与第一引射装置9相连接,第一控制阀91用于控制第一引射装置9的开闭;和/或,引流组件还包括第二控制阀81,
第二控制阀81与第二引射装置8相连接,第二控制阀81用于控制第二引射装置8的开闭。
[0044] 进一步地,引流组件还包括第一控制阀91,第一控制阀91设置于进液通道2上,用于控制进液通道2的通断;和/或,引流组件还包括第二控制阀81,第二控制阀81设置于回油
通道4上,用于控制回油通道4的通断,首先,第二控制阀81打开,第一控制阀91关闭,冷凝器
本体5中的油与冷媒的混合物进入分离室1;当冷凝器本体5中的高温气态冷媒与分离室1中
油与冷媒的混合物进行充分换热,混合物中的冷媒吸收热量蒸发,与润滑油分离;蒸发后的
气态冷媒经过回气通道3回流至蒸发器6;与冷媒分离后的润滑油由于重力作用积留在分离
室1内,待一段时间过后,分离室1底部积留的润滑油达到一定量,关闭第二控制阀81,打通
过第一控制阀91和第二控制阀81,可以防止未完全分离的油与冷媒的混合物进入油箱7。
[0045] 进一步地,第一控制阀91为电磁阀;和/或,第二控制阀81为电磁阀。
[0046] 进一步地,分离室1上设置有第一回气孔,回气通道3通过第一回气孔与分离室1连通;分离室1上设置有进液孔,进液通道2通过进液孔与分离室1连通;分离室1上设置有第一
回油孔,回油通道4通过第一回油孔与分离室1连通;蒸发器6上设置有出液孔,进液通道2通
过出液孔与蒸发器6连通;蒸发器6上设置第二回气孔,回气通道3通过第二回气孔与蒸发器
6连通;冷凝器本体5上设置第一引射口,第一引射装置9通过第一引射口与冷凝器本体5连
通;冷凝器本体5上设置第二引射口,第二引射装置8通过第二引射口与冷凝器本体5连通;
油箱7上设置有第二回油孔,回油通道4通过第二回油孔与油箱7连通。
[0047] 进一步地,第一回气孔设置于分离室1的上部;第一回油孔设置于分离室1的底部;出液孔设置于蒸发器6的底部;进液孔设置于分离室1的顶部;第二回气孔设置于蒸发器6的
顶部;第一引射口设置于冷凝器本体5的顶端;第二引射口设置于冷凝器本体5的顶端;第二
回油孔设置于油箱7的顶部;第二回油孔设置于油箱7的顶部,可以避免因油箱7中油位高度
超过回油口高度而导致回油过程受到阻力,导致回油速度降低;第一回油孔设置于分离室1
的底部可以使得与冷媒分离之后,由于重力作用会积存在腔体内水平最低处的润滑油最大
限度地回收;出液孔设置于蒸发器6的底部,可以保证更彻底的从蒸发器6中取得油和冷媒
的混合液体;第一引射口和第二引射口设置于冷凝器本体5的顶端,可以保证取到高压气态
冷媒,可以更有好的起到引射作用。
[0048] 结合参见图2‑4所示,本申请还公开了一些实施例,分离室1的顶部与冷凝器本体5壳体的顶部重合,分离室1的底部与冷凝器本体5壳体的底部重合;
[0049] 进一步地,分离室1设置于冷凝器本体1中靠近压缩机排气口的位置;温度更高,使得油和冷媒分离的更快更彻底。
[0050] 进一步地,油箱7上设置有平衡管,平衡管与压缩机吸气口相连,用于平衡油箱压力,也让油箱7中的气态冷媒通过平衡管进入压缩机,重新回到制冷循环。
[0051]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冷凝器组件的控制方法,该冷凝器组件为上述的冷凝器组件,包括:
[0052] 获取冷凝器本体5的状态;
[0053] 根据获取的冷凝器本体5的状态控制回油结构的开闭;
[0054] 当冷凝器本体5的状态为工作状态时,控制回油结构打开,当冷凝器本体5工作时,打开回油结构,利用冷凝器本体5与分离室1中的压力差,使得冷媒自冷凝器本体1中流向分
离室1中,同时因为引射作用使得蒸发器6中的润滑油与冷媒的混合液流入分离室1中进行
蒸发分离;当混合液分离完全后,进行回油,同样的,利用冷凝器本体5与油箱7中的压力差
将冷凝器本体5中的冷媒流向油箱7,在引射作用下,使得分离室1底部的润滑油流向油箱7。
并且,因为回油过程利用了换热系统工作时蒸发器6与冷凝器本体5的压差作为动力源。回
油结构的工作过程仅使用了极少部分的冷媒作为流动介质,对换热系统的工作过程的影响
可忽略不计。
[0055] 进一步地,控制方法还包括:
[0056] 检测分离室1内润滑油的量G测;
[0057] 根据分离室1内润滑油的量G测与第一预设量G1预和第二预设量G2预的关系控制回油结构的工作模式。
[0058] 进一步地,根据分离室1内润滑油的量G测与第一预设量G1预和第二预设量G2预的关系控制回油结构的工作模式的步骤包括:
[0059] 当G测≧G1预时,控制回油结构进入回油模式;
[0060] 当G测
[0061] 当G测≦G2预时,控制回油结构进入进液模式;其中G2预内的冷媒与润滑油分离彻底,当分离室1内的润滑油足够多时,再开始进行回油模式,可以
防止未完全分离的油与冷媒的混合物不会进入油箱7。
[0062] 进一步地,控制回油结构进入回油模式的步骤包括:控制第二控制阀81关闭,控制第一控制阀91打开;
[0063] 控制回油结构进入进液模式的步骤包括:控制第二控制阀81打开,控制第一控制阀91关闭。
[0064] 进一步地,当回油结构在回油模式时,控制第一控制阀91打开,回油通道4连通分离室1与油箱7;
[0065] 和/或,当回油结构在进液模式时,控制第二控制阀81打开,进液通道2连通分离室1与蒸发器6。
[0066]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回油组件,包括冷凝器组件,冷凝器组件为上述的冷凝器组件;回油组件还包括蒸发器6和油箱7,蒸发器7通过引流组件与分离室1连通;油
箱7通过引流组件与分离室1连通;引流组件引导蒸发器6中的冷媒与润滑油的混合液进入
分离室1,并引导分离后的油液流向油箱7,且引导分离后的冷媒回流至制冷系统。
[0067]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空调器,包括回油组件,回油组件为上述的回油组件。
[0068]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在不冲突的前提下,上述各有利方式可以自由地组合、叠加。
[0069]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以上仅
是本申请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
请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申请的保
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