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宽温域传热介质及其制备方法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911368951.3

文献号 : CN111073609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张泽忠杨志海孙占德吴海飞胡玮玮

申请人 : 陶普斯化学科技(北京)有限公司陶普斯化学科技(东光)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宽温域传热介质及其制备方法,属于传热介质技术领域,传热介质的原料包括烃类、抗氧化剂、清洁剂、纳米金属粉、改性石墨烯、稳定剂、分散剂。该传热介质,通过原料之间的协同作用,提高了传热介质的导热性能,强化传热效果,使传热介质具有良好的使用效果。在传热介质的制备中,采用超声处理,对团聚的纳米金属粉、改性石墨烯进行分散,使纳米金属粉、改性石墨烯稳定且均匀的散布在烃类中,而且在加入纳米金属粉、改性石墨烯之前,优先加入稳定剂、分散剂,提高纳米金属粉、改性石墨烯于烃类中的分散效果,提高传热介质的导热性能。

权利要求 :

1.一种宽温域传热介质,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数计,其原料包括烃类965‑985份、抗氧化剂1‑5份、清洁剂2‑7份、纳米金属粉5‑15份、改性石墨烯1‑5份、稳定剂1‑5份、分散剂3‑10份;

所述改性石墨烯采用以下方法制备:在温度为60‑70℃的条件下,在重量分数为3‑5%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纳米石墨烯,超声处理1‑3h,然后加入氯乙酸,搅拌处理30‑40min;之后逐滴加入螺环二醇,螺环二醇在10‑20min滴加完毕,继续搅拌40‑50min,离心过滤、干燥,得到改性石墨烯;

氢氧化钠溶液、纳米石墨烯、氯乙酸、螺环二醇的重量配比为(90‑100):(10‑15):(12‑

20):(20‑35);

所述纳米金属粉为铁粉、铝粉、铜粉、银粉中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纳米金属粉的平均粒径为5‑50nm,所述改性石墨烯的平均粒径为10‑80nm;

所述稳定剂为脂肪酸、烷基苯酚中的一种或两种;

所述分散剂是聚异丁烯双丁二酰亚胺、多烯基丁二酰亚胺中的一种或两种;

所述抗氧化剂包括硫磷丁辛基锌盐、2,6‑二叔丁基对甲酚、4‑辛基‑N‑(4‑辛基苯基)苯胺,硫磷丁辛基锌盐、2,6‑二叔丁基对甲酚、4‑辛基‑N‑(4‑辛基苯基)苯胺的重量配比为(2‑

3):(1‑2):(1‑2);

所述清洁剂为高碱值合成磺酸钙、中碱值合成磺酸钙、低碱值合成磺酸钙中的一种或几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宽温域传热介质,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数计,其原料包括烃类974份、抗氧化剂3.5份、清洁剂4.9份、纳米金属粉8.6份、改性石墨烯3.7份、稳定剂

2.5份、分散剂6.5份。

3.一种制备如权利要求1‑2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宽温域传热介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在惰性气体保护、真空度为0.08MPa的条件下,将烃类加热到140‑150℃,保温处理

1‑2h;

S2、在步骤S1中加入稳定剂、分散剂,搅拌处理30‑40min;

S3、在步骤S2中加入纳米金属粉、改性石墨烯,搅拌处理20‑30min,施加超声,超声处理

50‑60min;

S4、在步骤S3中加入抗氧化剂、清洁剂,搅拌处理20‑30min,降温至60℃,且加压至常压,继续搅拌处理10‑20min,降温至室温,得到传热介质。

说明书 :

一种宽温域传热介质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传热介质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它涉及一种宽温域传热介质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热能工程一直以来都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传热介质作为热能工程的一部分,其因不能工艺的需要体现出制冷或制热。传热介质一般需要进入反应釜的夹层中,通过热量交
换,实现对反应釜的制冷或制热。在对反应釜进行制热时,一般选用芳烃类或烷烃类传热介
质,这类传热介质虽然可以在较宽的温度范围内使用,但是由于传热介质中主要为芳烃或
烷烃,导热性能差。

发明内容

[0003]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一在于提供一种宽温域传热介质,通过原料之间的协同作用,提高了传热介质的导热性能,强化传热效果,使传热介质具有良好的
使用效果。
[0004] 本发明的目的二在于提供一种制备上述宽温域传热介质的方法,通过对原料进行超声处理,对团聚的纳米金属粉、改性石墨烯进行分散,使纳米金属粉、改性石墨烯稳定且
均匀的散布在烃类中,而且在加入纳米金属粉、改性石墨烯之前,优先加入稳定剂、分散剂,
提高纳米金属粉、改性石墨烯于烃类中的分散效果,提高传热介质的导热性能。
[0005] 本发明的上述发明目的一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0006] 一种宽温域传热介质,按重量份数计,其原料包括烃类965‑985份、抗氧化剂1‑5份、清洁剂2‑7份、纳米金属粉5‑15份、改性石墨烯1‑5份、稳定剂1‑5份、分散剂3‑10份。
[0007]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原料中加入纳米金属粉、改性石墨烯,并通过两者之间的协同作用,以及原料之间的协同作用,不仅可以在较宽的温度范围内使用,而且提高了传
热介质的导热性能,强化传热效果,使传热介质具有良好的使用效果。
[0008] 较优选地,按重量份数计,其原料包括烃类974份、抗氧化剂3.5份、清洁剂4.9份、纳米金属粉8.6份、改性石墨烯3.7份、稳定剂2.5份、分散剂6.5份。
[0009]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传热介质的原料进一步优化,进一步提高传热介质的导热性能。
[0010] 较优选地,所述纳米金属粉为铁粉、铝粉、铜粉、银粉中的一种或几种。
[0011]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纳米金属粉不仅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能,而且还可以在烃类中进行随机布朗运动,增加传热介质内部的微扰动,同时在传热介质内形成微对流,降低
传热介质于反应釜夹层表面形成层流的情况,并提高传热介质的导热系数。
[0012] 较优选地,所述纳米金属粉的平均粒径为5‑50nm,所述改性石墨烯的平均粒径为10‑80nm。
[0013]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纳米金属粉的粒径、改性石墨烯的粒径过大时,纳米金属粉、改性石墨烯在烃类中随机布朗运动引起的扰动较小,而且纳米金属粉、改性石墨烯可
能出现堆积在反应釜夹层表面的情况发生,严重时在反应釜夹层表面结块,影响反应釜的
导热性能。在纳米金属粉的粒径、改性石墨烯的粒径过小时,不仅增加传热介质的生产成
本,而且在纳米金属粉、改性石墨烯加入时,会产生大量扬尘,造成浪费。
[0014] 较优选地,所述稳定剂为脂肪酸、烷基苯酚中的一种或两种。
[0015] 较优选地,所述分散剂是聚异丁烯双丁二酰亚胺、多烯基丁二酰亚胺中的一种或两种。
[0016]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稳定剂、分散剂进一步优化,分散剂不仅能够使纳米金属粉、改性石墨烯均匀的分散在烃类中,而且还可以降低传热介质中的固体杂质于反应釜
夹层的表面形成积碳,稳定剂提高了分散剂的使用效果,同时还降低了传热介质的表面张
力,提高传热介质的流动性。
[0017] 较优选地,所述改性石墨烯采用以下方法制备:在温度为60‑70℃的条件下,在重量分数为3‑5%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纳米石墨烯,超声处理1‑3h,然后加入氯乙酸,搅拌
处理30‑40min;之后逐滴加入螺环二醇,螺环二醇在10‑20min滴加完毕,继续搅拌40‑
50min,离心过滤、干燥,得到改性石墨烯;氢氧化钠溶液、纳米石墨烯、氯乙酸、螺环二醇的
重量配比为(90‑100):(10‑15):(12‑20):(20‑35)。
[0018]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首先将石墨烯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并对石墨烯的表面进行修饰,增加石墨烯表面的羟基,然后加入氯乙酸,石墨烯表面的羟基转换为羧基,之后
加入螺环二醇,螺环二醇和石墨烯表面的羧基发生类酯化反应,并使螺环二醇包覆在石墨
烯的表面,得到改性石墨烯,不仅使改性石墨烯均匀分布在烃类中,而且降低纳米金属粉、
改性石墨烯之间出现团聚的情况,还提高了传热介质的导热系数。
[0019] 较优选地,所述抗氧化剂包括硫磷丁辛基锌盐、2,6‑二叔丁基对甲酚、4‑辛基‑N‑(4‑辛基苯基)苯胺,硫磷丁辛基锌盐、2,6‑二叔丁基对甲酚、4‑辛基‑N‑(4‑辛基苯基)苯胺
的重量配比为(2‑3):(1‑2):(1‑2)。
[0020]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传热介质因外界因素发生氧化时,磷丁辛基锌盐、2,6‑二叔丁基对甲酚、4‑辛基‑N‑(4‑辛基苯基)苯胺优先被氧化,降低烃类因氧化于反应釜夹层
的表面出现积碳的情况发生,而且硫磷丁辛基锌盐还具有良好的防腐效果,并提高传热介
质的防腐性能。
[0021] 较优选地,所述清洁剂为高碱值合成磺酸钙、中碱值合成磺酸钙、低碱值合成磺酸钙中的一种或几种。
[0022]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清洁剂进行优化,降低传热介质于反应釜夹层的表面出现积碳的情况,提高传热介质的使用效果。
[0023] 本发明的上述发明目的二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0024] 一种制备上述宽温域传热介质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25] S1、在惰性气体保护、真空度为0.08MPa的条件下,将烃类加热到140‑150℃,保温处理1‑2h;
[0026] S2、在步骤S1中加入稳定剂、分散剂,搅拌处理30‑40min;
[0027] S3、在步骤S2中加入纳米金属粉、改性石墨烯,搅拌处理20‑30min,施加超声,超声处理50‑60min;
[0028] S4、在步骤S3中加入抗氧化剂、清洁剂,搅拌处理20‑30min,降温至60℃,且加压至常压,继续搅拌处理10‑20min,降温至室温,得到传热介质
[0029]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首先对烃类进行加热,除去烃类中的轻质组分,增加烃类的纯度,然后加入稳定剂、分散剂,稳定剂、分散剂均匀分布在烃类中,之后加入纳米金属
粉、改性石墨烯,降低纳米金属粉、改性石墨烯因加入烃类中时出现团聚的情况,便于纳米
金属粉、改性石墨烯的分散,采用超声处理,对团聚的纳米金属粉、改性石墨烯进行分散,使
纳米金属粉、改性石墨烯稳定且均匀的散布在烃类中,提高传热介质的导热系数,也提高了
传热介质储存、使用的稳定性。
[0030]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31] 第一、本发明的宽温域传热介质,通过原料之间的协同作用,提高了传热介质的导热性能,强化传热效果,使传热介质具有良好的使用效果。
[0032] 第二、在传热介质的原料中加入纳米金属粉、改性石墨烯,纳米金属粉、改性石墨烯不仅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而且还使传热介质的液体结构变化为液‑固结构,使传热介质内
部形成微对流,同时纳米金属粉、改性石墨烯分别稳定且均匀的分布在烃类中,纳米金属
粉、改性石墨烯在烃类中受到范德华力、相互碰撞阻力、重力、浮力等,加强了传热介质内部
的微扰动,降低传热介质于反应釜夹层的表面形成层流的情况,增加传热介质的导热系数,
使传热介质具有良好的使用效果。
[0033] 第三、通过对石墨烯进行改性,增加了石墨烯表面的羧基,并使螺环二醇和石墨烯表面的羧基发生类酯化反应,使螺环二醇包覆在石墨烯的表面,不仅使改性石墨烯均匀分
布在烃类中,而且降低纳米金属粉、改性石墨烯之间出现团聚的情况,还提高了传热介质的
导热系数。
[0034] 第四、本发明的制备宽温域传热介质的方法,通过对原料进行超声处理,对团聚的纳米金属粉、改性石墨烯进行分散,使纳米金属粉、改性石墨烯稳定且均匀的散布在烃类
中,而且在加入纳米金属粉、改性石墨烯之前,优先加入稳定剂、分散剂,提高纳米金属粉、
改性石墨烯于烃类中的分散效果,提高传热介质的导热性能。

具体实施方式

[0035]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36] 表1实施例中传热介质的各原料含量(单位:kg)
[0037]实施例 1 2 3 4 5
烃类 965 980 974 970 985
抗氧化剂 5 3 3.5 4 1
清洁剂 7 3.6 4.9 2 5.3
纳米金属粉 11.5 6.2 8.6 15 5
改性石墨烯 2.7 4.2 3.7 5 1
稳定剂 5 1 2.5 3.6 2.1
分散剂 10 4.8 6.5 8.2 3
[0038] 实施例1
[0039] 一种宽温域传热介质,其原料配比见表1。
[0040] S1、在氮气保护、真空度为0.08MPa的条件下,将十二烷基苯加热到145℃,保温处理1.5h,除去对称烷基苯中的水和轻质组分;
[0041] S2、在步骤S1中加入脂肪酸ZIS‑9036、聚异丁烯双丁二酰亚胺T155,搅拌处理30min;
[0042] S3、在步骤S2中加入纳米铁粉、改性石墨烯,纳米铁粉的平均粒径为40nm,改性石墨烯的平均粒径为25nm,搅拌处理20min,施加超声,超声处理50min;
[0043] S4、在步骤S3中加入抗氧化剂、中碱值合成磺酸钙T105,搅拌处理20min,降温至60℃,且加压至常压,继续搅拌处理10min,降温至室温,得到传热介质。
[0044] 其中,抗氧化剂包括硫磷丁辛基锌盐T202、2,6‑二叔丁基对甲酚、4‑辛基‑N‑(4‑辛基苯基)苯胺,硫磷丁辛基锌盐、2,6‑二叔丁基对甲酚、4‑辛基‑N‑(4‑辛基苯基)苯胺的重量
配比为2.5:1:2。
[0045] 其中,改性石墨烯采用以下方法制备:在温度为70℃的条件下,在重量分数为3%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纳米石墨烯,超声处理1h,然后加入氯乙酸,搅拌处理30min;之后逐
滴加入螺环二醇,螺环二醇在10min滴加完毕,继续搅拌40min,离心过滤、干燥,得到改性石
墨烯;氢氧化钠溶液、纳米石墨烯、氯乙酸、螺环二醇的重量配比为90:10:12:20。
[0046] 实施例2
[0047] 一种宽温域传热介质,其原料配比见表1。
[0048] S1、在氮气保护、真空度为0.08MPa的条件下,将异丙苯加热到140℃,保温处理2h,除去对称烷基苯中的水和轻质组分;
[0049] S2、在步骤S1中加入脂肪酸ZIS‑9036、多烯基丁二酰亚胺T155A,搅拌处理35min;
[0050] S3、在步骤S2中加入纳米铝粉、改性石墨烯,纳米铝粉的平均粒径为30nm,改性石墨烯的平均粒径为60nm,搅拌处理30min,施加超声,超声处理60min;
[0051] S4、在步骤S3中加入抗氧化剂、低碱值合成磺酸钙T104,搅拌处理30min,降温至60℃,且加压至常压,继续搅拌处理20min,降温至室温,得到传热介质。
[0052] 其中,抗氧化剂包括硫磷丁辛基锌盐T202、2,6‑二叔丁基对甲酚、4‑辛基‑N‑(4‑辛基苯基)苯胺,硫磷丁辛基锌盐、2,6‑二叔丁基对甲酚、4‑辛基‑N‑(4‑辛基苯基)苯胺的重量
配比为3:2:2。
[0053] 其中,改性石墨烯采用以下方法制备:在温度为65℃的条件下,在重量分数为5%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纳米石墨烯,超声处理3h,然后加入氯乙酸,搅拌处理40min;之后逐
滴加入螺环二醇,螺环二醇在20min滴加完毕,继续搅拌50min,离心过滤、干燥,得到改性石
墨烯;氢氧化钠溶液、纳米石墨烯、氯乙酸、螺环二醇的重量配比为100:15:20:35。
[0054] 实施例3
[0055] 一种宽温域传热介质,其原料配比见表1。
[0056] S1、在氮气保护、真空度为0.08MPa的条件下,将十二烷基苯加热到145℃,保温处理1.5h,除去对称烷基苯中的水和轻质组分;
[0057] S2、在步骤S1中加入3‑十五烷基苯酚、多烯基丁二酰亚胺T155A,搅拌处理35min;
[0058] S3、在步骤S2中加入纳米铝粉、改性石墨烯,纳米铝粉的平均粒径为25nm,改性石墨烯的平均粒径为30nm,搅拌处理25min,施加超声,超声处理55min;
[0059] S4、在步骤S3中加入抗氧化剂、中碱值合成磺酸钙T105,搅拌处理25min,降温至60℃,且加压至常压,继续搅拌处理15min,降温至室温,得到传热介质。
[0060] 其中,抗氧化剂包括硫磷丁辛基锌盐T202、2,6‑二叔丁基对甲酚、4‑辛基‑N‑(4‑辛基苯基)苯胺,硫磷丁辛基锌盐、2,6‑二叔丁基对甲酚、4‑辛基‑N‑(4‑辛基苯基)苯胺的重量
配比为2.5:1.5:1.5。
[0061] 其中,改性石墨烯采用以下方法制备:在温度为65℃的条件下,在重量分数为4%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纳米石墨烯,超声处理2h,然后加入氯乙酸,搅拌处理35min;之后逐
滴加入螺环二醇,螺环二醇在15min滴加完毕,继续搅拌45min,离心过滤、干燥,得到改性石
墨烯;氢氧化钠溶液、纳米石墨烯、氯乙酸、螺环二醇的重量配比为95:13:16:30。
[0062] 实施例4
[0063] 一种宽温域传热介质,其原料配比见表1。
[0064] S1、在氮气保护、真空度为0.08MPa的条件下,将正构十二烷烃加热到150℃,保温处理1h,除去对称烷基苯中的水和轻质组分;
[0065] S2、在步骤S1中加入3‑十五烷基苯酚、双烯基丁二酰亚胺T152,搅拌处理30min;
[0066] S3、在步骤S2中加入纳米银粉、改性石墨烯,纳米银粉的平均粒径为5nm,改性石墨烯的平均粒径为80nm,搅拌处理30min,施加超声,超声处理60min;
[0067] S4、在步骤S3中加入抗氧化剂、高碱值合成磺酸钙T106,搅拌处理30min,降温至60℃,且加压至常压,继续搅拌处理20min,降温至室温,得到传热介质。
[0068] 其中,抗氧化剂包括硫磷丁辛基锌盐T202、2,6‑二叔丁基对甲酚、4‑辛基‑N‑(4‑辛基苯基)苯胺,硫磷丁辛基锌盐、2,6‑二叔丁基对甲酚、4‑辛基‑N‑(4‑辛基苯基)苯胺的重量
配比为2:1.5:1。
[0069] 其中,改性石墨烯采用以下方法制备:在温度为60℃的条件下,在重量分数为4%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纳米石墨烯,超声处理3h,然后加入氯乙酸,搅拌处理40min;之后逐
滴加入螺环二醇,螺环二醇在10min滴加完毕,继续搅拌40min,离心过滤、干燥,得到改性石
墨烯;氢氧化钠溶液、纳米石墨烯、氯乙酸、螺环二醇的重量配比为95:13:16:25。
[0070] 实施例5
[0071] 一种宽温域传热介质,其原料配比见表1。
[0072] S1、在氮气保护、真空度为0.08MPa的条件下,将戊基环乙烷加热到150℃,保温处理1h,除去对称烷基苯中的水和轻质组分;
[0073] S2、在步骤S1中加入烷基苯酚二硫化物RPS‑710、双烯基丁二酰亚胺T152,搅拌处理40min;
[0074] S3、在步骤S2中加入纳米铜粉、改性石墨烯,纳米铜粉的平均粒径为50nm,改性石墨烯的平均粒径为10nm,搅拌处理20min,施加超声,超声处理50min;
[0075] S4、在步骤S3中加入抗氧化剂、高碱值合成磺酸钙T106,搅拌处理20min,降温至60℃,且加压至常压,继续搅拌处理10min,降温至室温,得到传热介质。
[0076] 其中,抗氧化剂包括硫磷丁辛基锌盐T202、2,6‑二叔丁基对甲酚、4‑辛基‑N‑(4‑辛基苯基)苯胺,硫磷丁辛基锌盐、2,6‑二叔丁基对甲酚、4‑辛基‑N‑(4‑辛基苯基)苯胺的重量
配比为3:2:1。
[0077] 其中,改性石墨烯采用以下方法制备:在温度为70℃的条件下,在重量分数为5%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纳米石墨烯,超声处理3h,然后加入氯乙酸,搅拌处理35min;之后逐
滴加入螺环二醇,螺环二醇在20min滴加完毕,继续搅拌50min,离心过滤、干燥,得到改性石
墨烯;氢氧化钠溶液、纳米石墨烯、氯乙酸、螺环二醇的重量配比为100:10:12:20。
[0078] 对比例1
[0079] 采用普通市售烃类类传热介质。
[0080] 对比例2
[0081] 本对比例和实施例3的区别之处在于,传热介质的原料中未添加纳米金属粉。
[0082] 对比例3
[0083] 本对比例和实施例3的区别之处在于,传热介质的原料中未添加改性石墨烯。
[0084] 对比例4
[0085] 本对比例和实施例3的区别之处在于,传热介质的原料中未添加纳米金属粉、改性石墨烯。
[0086] 对比例5
[0087] 本对比例和实施例3的区别之处在于,传热介质的原料中未添加改性石墨烯,但是传热介质的原料中添加未改性的石墨烯。
[0088] 对比例6
[0089] 本对比例和实施例3的区别之处在于,步骤S3中,未进行超声处理,且步骤S2中未加入稳定剂、分散剂,而在步骤S4中加入稳定剂、分散剂。
[0090] 将实施例1‑5和对比例1‑6得到的传热介质,进行下述性能检测,检测结果如表2所示。
[0091] 表2检测结果
[0092]
[0093] 从表2中可以看出,本发明制备的传热介质,通过原料之间的协同作用,传热介质在温度为‑82‑232℃的范围内使用,而且还提高了传热介质的导热系数,提高传热介质的使
用效果。
[0094] 通过对比实施例3和对比例1,可以看出,在温度为0‑100℃的条件下,普通市售的烃类类传热介质,其导热系数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逐渐降低,但是本发明的传热介质,其导热
系数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逐渐增加,在较高温度的条件下,使传热介质具有良好的使用效果。
[0095] 通过对比实施例3和对比例2‑4,可以看出,在传热介质中添加纳米金属粉、改性石墨烯,纳米金属粉、改性石墨烯不仅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能,而且纳米金属粉、改性石墨烯还
改变了烃类的传热过程,使传热介质内部形成微对流和微扰动,降低传热介质于反应釜夹
层的表面形成层流的情况,增加传热介质的导热系数,使传热介质具有良好的使用效果。再
通过对比实施例3和对比例5,可以看出,对石墨烯进行改性,使螺环二醇包覆在石墨烯的表
面,不仅使改性石墨烯均匀分布在烃类中,而且降低纳米金属粉、改性石墨烯之间出现团聚
的情况,还提高了传热介质的导热系数。
[0096] 通过对比实施例3和对比例6,可以看出,在加入纳米金属粉、改性石墨烯以后,进行超声处理,能够对团聚的纳米金属粉、改性石墨烯进行分散,优先加入稳定剂、分散剂,使
稳定剂、分散剂均匀的分布在烃类中,然后在加入纳米金属粉、改性石墨烯,降低纳米金属
粉、改性石墨烯因加入烃类中时出现团聚的情况,便于纳米金属粉、改性石墨烯的分散,并
提高纳米金属粉、改性石墨烯的使用效果,进一步提高传热介质的导热系数。
[0097]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
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