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药制丸机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2010027352.1

文献号 : CN111135091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张兴刘小丽李山山屈长青崔亚东

申请人 : 阜阳师范大学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中药制丸机,其包括料斗、搅拌桨、搅拌轴、输送筒、螺旋轴、成型辊、三角形刮刀、过渡料管、两个齿轮和驱动机构;该三角形刮刀位于两个成型辊相切处的上方,该三角形刮刀两边分别与该两个成型辊相切;该过渡料管下端管口端面同时与该两个成型辊和三角形刮刀相切;该两个齿轮分别与两个成型辊同轴连接,该两个齿轮相互啮合;该驱动机构能驱动所述搅拌轴、螺旋轴和齿轮转动。本发明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两个成型辊的半球形凹槽成型后的药丸存在外形不一致、空心、缺料及不密实等质量不良问题,且不适用于中药在较干硬条件下制丸的技术问题。

权利要求 :

1.一种中药制丸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料斗(1),该料斗(1)下端具有落料口(1‑1);

搅拌桨(2),该搅拌桨(2)位于料斗(1)内;

搅拌轴(3),该搅拌轴(3)水平设置,该搅拌桨(2)与搅拌轴(3)同轴连接;

输送筒(4),该输送筒(4)水平设置,该输送筒(4)入料侧具有入料口(4‑1),该入料口(4‑1)与落料口(1‑1)连接,该输送筒(4)出料侧具有出料口(4‑2);

螺旋轴(5),该螺旋轴(5)可转动地设置在输送筒(4)内;

成型辊(6),该成型辊(6)位于该输送筒(4)下方,该成型辊(6)上设置半球形凹槽(6‑

1),该成型辊(6)具有两个且该两个成型辊(6)平行相切且对称分布;

三角形刮刀(7),该三角形刮刀(7)位于两个成型辊(6)相切处的上方,该三角形刮刀(7)的两侧角尖分别与该两个成型辊(6)相切;

过渡料管(8),该过渡料管(8)上端与该出料口(4‑2)连接,该过渡料管(8)下端管口端面同时与该两个成型辊(6)和该三角形刮刀(7)接触密封;

两个齿轮(9),该两个齿轮(9)分别与两个成型辊(6)同轴连接,该两个齿轮(9)相互啮合;

驱动机构(10),该驱动机构(10)与所述搅拌轴(3)、螺旋轴(5)和齿轮(9)连接,并同时能驱动所述搅拌轴(3)、螺旋轴(5)和齿轮(9)转动;

该过渡料管下端管口端面具有两个弧形切面,该两个弧形切面相对分布且分别与该两个成型辊面接触而密封配合;该过渡料管下端管口端面具有两个三角槽,该两个三角槽相对分布且与该三角形刮刀接触密封配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药制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10)包括电机(10‑

8)、主动轴(10‑1)、第一主动链轮(10‑2)、第一传动链条(10‑3)、第一从动链轮(10‑4)、第二主动链轮(10‑5)、第二传动链条(10‑6)和第二从动链轮(10‑7);

该电机(10‑8)输出端与主动轴(10‑1)连接,该主动轴(10‑1)与螺旋轴(5)同轴连接;

该第一主动链轮(10‑2)固套在主动轴(10‑1)上,该第一从动链轮(10‑4)固套在搅拌轴(3)上,该第一主动链轮(10‑2)通过第一传动链条(10‑3)与第一从动链轮(10‑4)连接;

该第二主动链轮(10‑5)固套在主动轴(10‑1)上,该第二从动链轮(10‑7)与齿轮(9)同轴连接,该第二主动链轮(10‑5)通过第二传动链条(10‑6)与第二从动链轮(10‑7)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中药制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料口(4‑2)具有多个,各所述出料口(4‑2)沿所述输送筒(4)轴向并排等间隔分布;

该过渡料管(8)与出料口(4‑2)数量相同且一一连接;

该成型辊(6)上沿其周向均匀分布有若干排半球形凹槽(6‑1),每排的半球形凹槽(6‑

1)与所述出料口(4‑2)数量相同且位置一一对应。

说明书 :

一种中药制丸机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制丸机。

背景技术

[0002] 药丸制丸机是小丸生产的主要设备,其已广泛应用于制药行业中。可参见图1,现有一种制丸机,其包括箱体,该箱体内可转动安装有两个成型辊,该成型辊上设置半球形凹
槽,该两个成型辊平行相切且对称分布,该箱体上安装有料斗,在工作时中药从料斗落入箱
体内,当该两个成型辊相对转动时箱体内中药会填充入半球形凹槽内,而当该两个成型辊
的半球形凹相切位置时,可实现成型一个球状的药丸,当该两个成型辊的半球形凹槽继续
转动而分开时药丸自动掉落。但是在使用时发现仍然存在以下不足并分析如下:由于中药
时直接掉落到箱体内,中药落料在箱体内后存在不连续、分布不均匀、存在空隙,松散不密
实,从而导致两个成型辊的半球形凹槽成型后的药丸存在外形不一致、空心、缺料及不密实
等质量不良问题。而且,当中药较干硬时问题更严重。

发明内容

[0003]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上述中的一个或多个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中药制丸机。
[0004]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中药制丸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料斗(1),该料斗(1)下端具有落料口(1‑1);搅拌桨(2),该搅拌桨(2)位于料斗(1)内;搅拌轴(3),该搅拌
轴(3)水平设置,该搅拌桨(2)与搅拌轴(3)同轴连接;
[0005] 输送筒(4),该输送筒(4)水平设置,该输送筒(4)入料侧具有入料口(4‑1),该入料口(4‑1)与落料口(1‑1)连接,该输送筒(4)出料侧具有出料口(4‑2);螺旋轴(5),该螺旋轴
(5)可转动地设置在输送筒(4)内;成型辊(6),该成型辊(6)位于该输送筒(4)下方,该成型
辊(6)上设置半球形凹槽(6‑1),该成型辊(6)具有两个且该两个成型辊(6)平行相切且对称
分布;三角形刮刀(7),该三角形刮刀(7)位于两个成型辊(6)相切处的上方,该三角形刮刀
(7)的两侧角尖分别与该两个成型辊(6)相切;过渡料管(8),该过渡料管(8)上端与该出料
口(4‑2)连接,该过渡料管(8)下端管口端面同时与该两个成型辊(6)和该三角形刮刀(7)接
触密封;两个齿轮(9),该两个齿轮(9)分别与两个成型辊(6)同轴连接,该两个齿轮(9)相互
啮合;驱动机构(10),该驱动机构(10)与所述搅拌轴(3)、螺旋轴(5)和齿轮(9)连接,并同时
能驱动所述搅拌轴(3)、螺旋轴(5)和齿轮(9)转动。
[0006] 优选地,所述驱动机构(10)包括电机(10‑8)、主动轴(10‑1)、第一主动链轮(10‑2)、第一传动链条(10‑3)、第一从动链轮(10‑4)、第二主动链轮(10‑5)、第二传动链条(10‑
6)和第二从动链轮(10‑7);该电机(10‑8)输出端与主动轴(10‑1)连接,该主动轴(10‑1)与
螺旋轴(5)同轴连接;该第一主动链轮(10‑2)固套在主动轴(10‑1)上,该第一从动链轮(10‑
4)固套在搅拌轴(3)上,该第一主动链轮(10‑2)通过第一传动链条(10‑3)与第一从动链轮
(10‑4)连接;该第二主动链轮(10‑5)固套在主动轴(10‑1)上,该第二从动链轮(10‑7)与齿
轮(9)同轴连接,该第二主动链轮(10‑5)通过第二传动链条(10‑6)与第二从动链轮(10‑7)
连接。
[0007] 进一步地,所述出料口(4‑2)具有多个,各所述出料口(4‑2)沿所述输送筒(4)轴向并排等间隔分布;该过渡料管(8)与出料口(4‑2)数量相同且一一连接;该成型辊(6)上沿其
周向均匀分布有若干排半球形凹槽(6‑1),每排的半球形凹槽(6‑1)与所述出料口(4‑2)数
量相同且位置一一对应。
[0008]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0009] 第一,本发明由于该搅拌轴带动搅拌桨转动而实现对料斗内的中药搅拌,使其该料斗内的中药在制丸前混合均匀,同时该搅拌桨采用水平方式旋转搅拌,也能使料斗内的
中药搅动作用力下而自动从落料口下落到输送筒内,同时可避免该落料口处发生堵塞或落
料不连续的问题,进而实现连续供料,同时也为后续输送筒内实现密实均匀输送且挤压密
实注入两个成型辊上对应(即成对)的两个半球形凹槽内制丸而提供前提条件;
[0010] 第二,本发明由于三角形刮刀的两侧角尖分别与该两个成型辊相切,因此该两个成型辊在转动时该两个成型辊上相对的两个半球形凹槽在到达相切位置前被三角形刮刀
的两侧角尖所分别刮平,可避免中药残留在两个成型辊弧形外壁面上,以实现对两个成型
辊自清理,避免干结而影响转动到下一周时成型,同时可避免两个成型辊转于相切处中药
太多而会存在卡死问题;
[0011] 第三,本发明由于该过渡料管下端管口端面同时与该两个成型辊和该三角形刮刀接触密封,该过渡料管下端管口端面具有两个弧形切面,该两个弧形切面相对分布且分别
与该两个成型辊面接触而密封配合,该过渡料管下端管口端面具有两个三角槽,该两个三
角槽相对分布且与该三角形刮刀上接触密封配合,该三角形刮刀的两侧角尖分别与该两个
成型辊相切,这样该过渡料管内的中药被限定在由该两个成型辊外壁、三角形刮刀和过渡
料管下端管口端面所构成的密闭注入通道内,可实现密闭压力注入两个成型辊上待转动至
相切位置处的两个半球形凹槽内,使两个半球形凹槽(成对)内密实填满中药,同时可避免
密闭注入通道内的中药外泄而造成中药浪费、外泄清理难及卡死等一系列技术问题;
[0012] 第四,本发明可实现中药在料斗内被搅拌桨搅拌均匀并连续地进入输送筒内,再在输送筒内被搅拌轴转动而密实连续输送,后经过渡料管8密封地连续注入两个成型辊的
半球形凹槽内,而两个成型辊上成对的两个半球形凹槽转动到相切处合并而为球状药丸,
而由于中药经挤压作用并连续密实地注入成对的两个半球形凹槽而使成型后的药丸具有
外形一致、不空心、不缺料及密实等优点,同时当中药较干硬时也非常适用;
[0013] 第五,本发明由于输送筒上的各出料口、各过渡料管和成型辊上同一排的各半球形凹槽一一配合,这样可成倍提高生产效率,同时各过渡料管会单独密封工作,同时会单独
挤压注入,可避免中药外泄,且能保证同时工作的稳定和可靠性。

附图说明

[0014] 图1是现有一种中药制丸机的结构示意图。
[0015] 图2是本发明一种中药制丸机本发明的主视图。
[0016] 图3是图2中A‑A的剖面图。
[0017] 图4是过渡料管的主视图。
[0018] 图5是过渡料管的立体图。
[0019] 图6是两个成型辊、三角形刮刀和两个齿轮之间的装配图。
[0020] 图7是三角形刮刀的立体图。
[0021] 图8是料斗、搅拌桨、搅拌轴、输送筒与驱动机构之间的装配图。
[0022] 图9是螺旋轴的立体图。
[0023] 图10是图3的工作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0025] 可参见图2‑10,一种中药制丸机,其包括料斗1、搅拌桨2、搅拌轴3、输送筒4、螺旋轴5、两个成型辊6、三角形刮刀7、过渡料管8、两个齿轮9和驱动机构10。
[0026] 可参见图2和8,该料斗1下端具有落料口1‑1。
[0027] 优选地,可参见图2和8,该料斗1为斗状,利于料斗1内中药重力下落。
[0028] 可参见图2和8,该搅拌桨2位于料斗1内;
[0029] 具体地,可参见图2和8,该搅拌轴3水平设置,该搅拌轴3两端与料斗1两侧壁可转动连接。可参见图2和8,该搅拌桨2固套在搅拌轴3中部上而实现同轴连接。
[0030] 优选地,可参见图2和8,该搅拌桨2具有两个且沿搅拌轴3轴向间隔分布。
[0031] 可参见图2和8,该输送筒4水平设置,该输送筒4入料侧(即图2中右侧)具有入料口4‑1,该入料口4‑1与落料口1‑1连接,该输送筒4出料侧(即图2中左侧)具有出料口4‑2。
[0032] 可参见图2和8,该螺旋轴5可转动地设置在输送筒4内;具体地,该螺旋轴5两端与输送筒4两端可转动连接。
[0033] 当该螺旋轴5转动时该输送筒4入料侧内中药可被密实输送到该输送筒4出料侧。
[0034] 具体地,可参见图9,该螺旋轴5上具有螺旋叶片5‑1。
[0035] 具体地,可参见图2、3和6,该两个成型辊6前后分别而水平地位于该输送筒4下方,该成型辊6上设置半球形凹槽6‑1,该两个成型辊6平行相切且对称分布。
[0036] 具体地,可参见图2、3和6,该输送筒4下方设置有箱体11,该两个成型辊6可转动地安装在箱体11内,该箱体11底部具有药丸下落出口11‑1。
[0037] 具体地,可参见图3和6,该三角形刮刀7位于两个成型辊6相切处的上方,该三角形刮刀7的两侧(图3中的水平两侧)角尖分别与该两个成型辊6相切;
[0038] 该过渡料管8上端与该出料口4‑2密封套接,该过渡料管8下端管口端面同时与该两个成型辊6和该三角形刮刀7接触密封。
[0039] 具体地,可参见图3‑5,该过渡料管8下端管口端面具有两个弧形切面8‑1,该两个弧形切面8‑1相对分布且分别与该两个成型辊6面接触而密封配合。
[0040] 具体地,可参见图3‑5,该过渡料管8下端管口端面具有两个三角槽8‑2,该两个三角槽8‑2相对分布且与该三角形刮刀7上接触密封配合。
[0041] 可参见图6,该两个齿轮9分别与两个成型辊6同轴连接,该两个齿轮9相互啮合连接,该两个齿轮9传动比为1。
[0042] 该驱动机构10与所述搅拌轴3、螺旋轴5和齿轮9连接,并同时能驱动所述搅拌轴3、螺旋轴5和齿轮9转动。
[0043] 优选地,所述驱动机构10包括电机10‑8、主动轴10‑1、第一主动链轮10‑2、第一传动链条10‑3、第一从动链轮10‑4、第二主动链轮10‑5、第二传动链条10‑6和第二从动链轮
10‑7;该电机10‑8输出端与主动轴10‑1连接,该主动轴10‑2与螺旋轴5同轴连接;该第一主
动链轮10‑2固套在主动轴10‑2上,该第一从动链轮10‑4固套在搅拌轴3上,该第一主动链轮
10‑2通过第一传动链条10‑3与第一从动链轮10‑4连接;该第二主动链轮10‑5固套在主动轴
10‑2上,该第二从动链轮10‑7与齿轮9同轴连接,该第二主动链轮10‑5通过第二传动链条
10‑6与第二从动链轮10‑7连接。
[0044] 当该电机10‑8工作时,该电机10‑8驱动主动轴10‑1转动,该主动轴10‑1带动第一主动链轮10‑2和第二主动链轮10‑5转动,而第一主动链轮10‑2通过第一传动链条10‑3带动
第一从动链轮10‑4转动。
[0045] 而该搅拌轴3与第一从动链轮10‑4同轴转动,而该搅拌轴3带动搅拌桨2转动而实现对料斗1内的中药搅拌,使其该料斗1内的中药在制丸前混合均匀,同时该搅拌桨2采用水
平方式旋转搅拌,也能使料斗1内的中药搅动作用力下而自动从落料口1‑1下落到输送筒4
内,同时可避免该落料口1‑1处发生堵塞或落料不连续的问题,进而实现连续供料,也为后
续输送筒4内实现密实均匀输送且挤压密实注入两个成型辊上对应(即成对)的两个半球形
凹槽内制丸而提供前提条件。
[0046] 而该主动轴10‑2与螺旋轴5同轴连接,因此该螺旋轴5带动输送筒4内中药旋转运动并朝向其出料口4‑2方向输送,而在旋转过程中可实现输送筒4内中药的密实输送并产生
一定挤压力,同时使中药为连续地从出料口4‑2挤压进入该渡料管8内并向下挤压而最终注
入该两个成型辊6上所分别对应的两个半球形凹槽6‑1内。
[0047] 而第二主动链轮10‑5通过第二传动链条10‑6带动第二从动链轮10‑7转动,而该第二主动链轮10‑5与齿轮9同轴连接而同轴转动,而两个齿轮9相互啮合连接而配合转动,该
两个齿轮9分别与两个成型辊6同轴连接,该两个成型辊6配合转动且保持相切。可参见图3,
当该两个成型辊6上所分别对应的两个半球形凹槽相对转动到相互相切处时该两个半球形
凹槽6‑1组合为一个完整球而制得球状药丸。而再继续转动时该两个半球形凹槽6‑1会分离
并打开而使其内球状药丸掉落。
[0048] 可参见图3和10,由于该三角形刮刀7位于两个成型辊6相切处的上方,该三角形刮刀7的两侧(图3中的水平两侧)角尖分别与该两个成型辊6相切,因此该两个成型辊6在转动
时,该两个成型辊6上成对的两个半球形凹槽6‑1在转到相切位置之前被三角形刮刀7的两
侧(图3中的水平两侧)角尖所分别刮平(与其成型辊6弧形外壁面平齐),可避免中药残留在
两个成型辊6弧形外壁面上,以实现对两个成型辊6外壁面自清理,避免干结而影响转动到
下一周时成型,同时可避免两个成型辊6转于相切处中药太多而会存在卡死问题(尤其当中
药较硬时问题更明显)。
[0049] 可参见图3和10,由于该过渡料管8下端管口端面同时与该两个成型辊6和该三角形刮刀7接触密封。该过渡料管8下端管口端面具有两个弧形切面8‑1,该两个弧形切面8‑1
相对分布且分别与该两个成型辊6面接触而密封配合,该过渡料管8下端管口端面具有两个
三角槽8‑2,该两个三角槽8‑2相对分布且与该三角形刮刀7上接触密封配合,该三角形刮刀
7的两侧(图3中的水平两侧)角尖分别与该两个成型辊6相切。从图3和图10可知,这样该过
渡料管8内的中药被限定在由该两个成型辊6、三角形刮刀7和过渡料管8下端管口端面所构
成的密闭注入通道N内,可实现密闭压力注入两个成型辊6上待转动至相切位置处的两个半
球形凹槽6‑1内,使两个半球形凹槽6‑1内密实填满中药,同时可避免密闭注入通道N内的中
药外泄而造成中药浪费、外泄清理难及卡死等一系列技术问题。
[0050] 由于两个成型辊上相对的两个半球形凹槽6‑1内密实填满中药,同时采用封闭挤压方式连续注入,因此该两个半球形凹槽6‑1转动到相切处成型后的药丸满足外形一致、不
空心、不缺料和密实等技术要求。而且当中药较干硬时也能满足生产要求。
[0051] 进一步地,所述出料口4‑2具有多个,各所述出料口4‑2沿所述输送筒4轴向并排等间隔分布;该过渡料管8与出料口4‑2数量相同且一一连接;该成型辊6上沿其周向均匀分布
有若干排半球形凹槽6‑1,每排的半球形凹槽6‑1与所述出料口4‑2数量相同且位置一一对
应。
[0052] 在本实施例中,参见图2,该出料口4‑2具有7个且沿所述输送筒4轴向并排等间隔分布。
[0053] 参见图2,该过渡料管8具有7个,该7个过渡料管8上端与7个出料口4‑2一一连接。
[0054] 参见图2,该成型辊6上沿其周向均匀分布有12排半球形凹槽6‑1,每排的半球形凹槽6‑1具有7个半球形凹槽6‑1,该7个半球形凹槽6‑1沿该成型辊6轴向并排等间隔分布且与
7个出料口4‑2位置一一对应。因此,当该两个成型辊6每一转动360/12°时可同时制成7个药
丸。这样可成倍提高生产效率。另外,由于该7个过渡料管8分别用于该7个半球形凹槽6‑1一
一注入中药,该7个所述过渡料管8会单独密封工作,同时会单独挤压注入,可避免中药外
泄,且能保证同时工作的稳定和可靠性。
[0055] 本发明可实现中药在料斗1内被搅拌桨2搅拌均匀并连续地进入输送筒4内,再在输送筒4内被搅拌轴3转动而密实连续输送,后经过渡料管8密封地连续注入两个成型辊的
半球形凹槽内,而两个成型辊上成对的两个半球形凹槽转动到相切处合并而为球状药丸,
而由于中药经挤压作用并连续密实地注入成对的两个半球形凹槽而使成型后的药丸具有
外形一致、不空心、不缺料及密实等优点,同时当中药较干硬时也适用。
[0056]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发明的构思作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
人员依本发明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
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