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有机硅改性聚醚-聚碳酸酯水性聚氨酯及其制备方法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2010026291.7

文献号 : CN111138623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范宏马中柱张先伟任杰

申请人 : 浙江大学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有机硅改性聚醚‑聚碳酸酯水性聚氨酯的制备方法,包括:(1)将环氧化合物、二氧化碳、起始剂、催化剂A与含环氧基硅烷偶联剂混合,经反应制备得到有机硅改性聚醚‑聚碳酸酯多元醇;起始剂选自多羟基小分子或多羟基聚合物;(2)将步骤(1)制备的有机硅改性聚醚‑聚碳酸酯多元醇、二异氰酸酯、多羟基亲水扩链剂与催化剂B搅拌反应,制备得到末端带有NCO基团的聚氨酯预聚物,再依次经碱性中和剂反应及扩链反应制备得到有机硅改性聚醚‑聚碳酸酯水性聚氨酯。采用本方法制备的有机硅改性聚醚‑聚碳酸酯水性聚氨酯具有优异的拉伸强度、耐热性及耐水性。

权利要求 :

1.一种有机硅改性聚醚-聚碳酸酯水性聚氨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将环氧化合物、二氧化碳、起始剂、催化剂A与含环氧基硅烷偶联剂混合,经反应制备得到有机硅改性聚醚-聚碳酸酯多元醇;

所述起始剂选自数均分子量为200~1000g/mol的聚丙二醇;

反应器内,所述二氧化碳压力为2~5MPa;

所述环氧化合物、起始剂与含环氧基硅烷偶联剂的摩尔比为1:(3.41~4.26)%:

7.5%;

(2)将步骤(1)制备的有机硅改性聚醚-聚碳酸酯多元醇、二异氰酸酯、多羟基亲水扩链剂与催化剂B搅拌反应,制备得到末端带有NCO基团的聚氨酯预聚物;

(3)将步骤(2)制备的末端带有NCO基团的聚氨酯预聚物与碱性中和剂反应得到水性聚氨酯预聚物;

(4)将步骤(3)制备的水性聚氨酯预聚物、水和多元胺扩链剂混合,经反应制备得到有机硅改性聚醚-聚碳酸酯水性聚氨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硅改性聚醚-聚碳酸酯水性聚氨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环氧化合物选自环氧乙烷或环氧丙烷;

所述含环氧基硅烷偶联剂选自KH56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硅改性聚醚-聚碳酸酯水性聚氨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反应,温度为80~120℃,时间为5~24h;

所述催化剂A选自双金属氰化络合物;

所述环氧化合物与催化剂A的质量比为1:(0.01~0.1)%。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有机硅改性聚醚-聚碳酸酯水性聚氨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起始剂选自数均分子量为400g/mol聚丙二醇;

所述反应的温度为10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硅改性聚醚-聚碳酸酯水性聚氨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二异氰酸酯选自2,4-甲苯二异氰酸酯、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二环己基甲烷二异氰酸酯、1,6-己二异氰酸酯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多羟基亲水扩链剂选自2,2-二羟甲基丙酸和/或2,2-二羟甲基丁酸;

所述催化剂B选自二月桂酸二丁基锡;

所述二异氰酸酯、有机硅改性聚醚-聚碳酸酯多元醇和多羟基亲水扩链剂的摩尔比为

1:(15~40)%:(20~40)%;

所述二异氰酸酯与催化剂B的质量比为1:(0.01~0.1)%;

所述反应的温度为75~85℃,反应时间为1.5~3h。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硅改性聚醚-聚碳酸酯水性聚氨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碱性中和剂选自三乙胺、氨水或氢氧化钠;

所述碱性中和剂与所述多羟基亲水扩链剂的摩尔比为1:(0.8~1.1);

所述反应的温度为30~45℃,反应时间为20~40min。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硅改性聚醚-聚碳酸酯水性聚氨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所述多元胺扩链剂选自乙二胺、1,3-丙二胺、1,4-丁二胺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多元胺扩链剂与二异氰酸酯的摩尔比为1:(1.6~3.3);

所述水性聚氨酯预聚物和水的质量比为(25~60):100;

所述反应的温度为15~30℃,反应时间为1~2h。

8.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制备的有机硅改性聚醚-聚碳酸酯水性聚氨酯。

说明书 :

一种有机硅改性聚醚-聚碳酸酯水性聚氨酯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水性聚氨酯的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有机硅改性聚醚-聚碳酸酯水性聚氨酯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石油资源被大量消耗日益枯竭,对石化资源的利用也会造成环境的污染。二氧化碳是一种丰富且廉价的碳一资源,有效地利用二氧化碳是当今世界摆脱石油资源依赖的突破口。
[0003] 传统的水性聚氨酯所用的多元醇主要为聚酯型多元醇和聚醚型多元醇。聚酯型聚氨酯的耐水解性差,而聚醚型聚氨酯则在机械性能方面表现较差。因此,由二氧化碳和环氧丙烷开环共聚得到的聚醚-聚碳酸酯应运而生。
[0004] 申请公布号为CN 105566597 A的中国专利文献中公开了一种二氧化碳基水性聚氨酯、制备方法及涂料,该方法是将二氧化碳基二元醇、聚酯或聚醚二元醇、二异氰酸酯及羧酸类亲水扩链剂或胺类亲水扩链剂搅拌反应,得到末端带有NCO的聚氨酯预聚物;然后向末端带有NCO的聚氨酯预聚物中加入碱性或酸性中和剂搅拌,得到水性聚氨酯预聚物;最后向水性聚氨酯预聚物中加入多元胺扩链剂,得到二氧化碳基水性聚氨酯涂料。
[0005] 但上述技术方案中制备的二氧化碳基水性聚氨酯涂料存在机械强度不足、耐水耐热性差等缺点。

发明内容

[0006]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有机硅改性聚醚-聚碳酸酯水性聚氨酯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有机硅改性聚醚-聚碳酸酯水性聚氨酯具有优异的拉伸强度、耐水性和耐热性。
[0007] 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0008] 一种有机硅改性聚醚-聚碳酸酯水性聚氨酯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09] (1)将环氧化合物、二氧化碳、起始剂、催化剂A与含环氧基硅烷偶联剂混合,经反应制备得到有机硅改性聚醚-聚碳酸酯多元醇;
[0010] 所述起始剂选自多羟基小分子或多羟基聚合物;
[0011] (2)将步骤(1)制备的有机硅改性聚醚-聚碳酸酯多元醇、二异氰酸酯、多羟基亲水扩链剂与催化剂B搅拌反应,制备得到末端带有NCO基团的聚氨酯预聚物;
[0012] (3)将步骤(2)制备的末端带有NCO基团的聚氨酯预聚物与碱性中和剂反应得到水性聚氨酯预聚物;
[0013] (4)将步骤(3)制备的水性聚氨酯预聚物、水和多元胺扩链剂混合,经反应制备得到有机硅改性聚醚-聚碳酸酯水性聚氨酯。
[0014] 本发明通过在环氧化合物与二氧化碳的共聚反应中加入含环氧基硅烷偶联剂作为第三反应单体,共聚得到有机硅改性聚醚-聚碳酸酯多元醇,并以此作为软段制备水性聚氨酯,提高聚氨酯膜的耐水性、耐候性以及机械性能。
[0015] 步骤(1)中:
[0016] 所述环氧化合物选自常见的种类,如环氧乙烷或环氧丙烷;优选地,所述环氧化合物选自环氧丙烷。
[0017] 步骤(1)中,所述起始剂同时起到链转移剂的功能,选自多羟基小分子或多羟基聚合物。
[0018] 所述多羟基小分子,比如丙二醇、丁二醇。
[0019] 所述多羟基聚合物,比如聚乙二醇、聚丙二醇。
[0020] 优选地,所述起始剂选自聚丙二醇,经试验发现,采用聚丙二醇作为起始剂与链转移剂,一方面可以尽量少引入其它链节,产物的链段更规整,分子量分布更窄;另一方面性质比较稳定,相态不受实验温度和压力影响,减小实验误差。
[0021] 进一步优选,所述聚丙二醇的数均分子量选自200~1000g/mol。经试验发现,采用该数均分子量范围的聚丙二醇为起始剂制备得到的有机硅改性聚醚-聚碳酸酯多元醇的数均分子量适中,以其为软段最终制备的水性聚氨酯膜的机械性能更佳。
[0022] 优选地,所述含环氧基硅烷偶联剂选自市面上常见的硅烷偶联剂—KH560。
[0023] 优选地:
[0024] 所述环氧化合物、起始剂与含环氧基硅烷偶联剂的摩尔比为1:
[0025] (1~5)%:(5~15)%;通过调整所述环氧化合物与含环氧基硅烷偶联剂的摩尔比可以对产物有机硅改性聚醚-聚碳酸酯多元醇中的有机硅含量进行大范围的调控;而通过调整所述环氧化合物与起始剂的摩尔比可以对产物有机硅改性聚醚-聚碳酸酯多元醇中的有机硅含量进行小范围的调控。
[0026] 反应器内,所述二氧化碳压力为2~5MPa。
[0027] 所述催化剂A选自双金属氰化络合物,如锌-钴双金属氰化络合物;
[0028] 所述环氧化合物与催化剂A的质量比为1:(0.01~0.1)%。
[0029] 步骤(1)中,所述三元共聚反应的实现受反应温度的影响较大,优选地,所述反应的温度为80~120℃,经试验发现,当反应温度低于80℃,产物中基本检测不到有机硅链段。进一步优选,所述反应的温度为100℃,时间为5~24h。
[0030] 再优选:
[0031] 所述起始剂选自平均数均分子量为400g/mol聚丙二醇;
[0032] 所述环氧化合物、起始剂与含环氧基硅烷偶联剂的摩尔比为1:(1.19~4.26)%:7.5%。
[0033] 经试验发现,采用数均分子量为400g/mol的聚丙二醇为起始剂,制备得到的有机硅改性聚醚-聚碳酸酯多元醇的数均分子量为1500~4000g/mol;同时采用环氧化合物、起始剂与含环氧基硅烷偶联剂的摩尔比为1:(1.19~4.26)%:7.5%时,制备得到的有机硅改性聚醚-聚碳酸酯多元醇中,有机硅链段的含量为3.6~5.4%。
[0034] 步骤(2)中:
[0035] 所述二异氰酸酯选自2,4-甲苯二异氰酸酯、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二环己基甲烷二异氰酸酯、1,6-己二异氰酸酯中的至少一种;
[0036] 所述多羟基亲水扩链剂选自2,2-二羟甲基丙酸和/或2,2-二羟甲基丁酸;
[0037] 所述催化剂B优选为二月桂酸二丁基锡;
[0038] 所述二异氰酸酯、有机硅改性聚醚-聚碳酸酯多元醇和多羟基亲水扩链剂的摩尔比为1:(15~40)%:(20~40)%;
[0039] 所述二异氰酸酯与催化剂B的质量比为1:(0.01~0.1)%;
[0040] 所述反应的温度为75~85℃,反应时间为1.5~3h。
[0041] 步骤(3)中:
[0042] 所述碱性中和剂选自三乙胺、氨水或氢氧化钠;
[0043] 所述碱性中和剂与多羟基亲水扩链剂的摩尔比为1:0.8~1.1;
[0044] 所述反应的温度为30~45℃,反应时间为20~40min。
[0045] 步骤(4)中:
[0046] 所述多元胺扩链剂选自乙二胺、1,3-丙二胺、1,4-丁二胺中的至少一种;
[0047] 所述多元胺扩链剂与所述二异氰酸酯的摩尔比为1:1.6~3.3;
[0048] 所述水性聚氨酯预聚物和水的质量比为(25~60):100;
[0049] 所述反应的温度为15~30℃,反应时间为1~2h。
[0050] 上述整个制备工艺的反应式如下式所示:
[0051]
[0052] 再优选:
[0053] 步骤(1)中:
[0054] 所述环氧化合物、起始剂与含环氧基硅烷偶联剂的摩尔比为1:(3.41~4.26)%:7.5%;
[0055] 步骤(2)中:
[0056] 所述二异氰酸酯、有机硅改性聚醚-聚碳酸酯多元醇和多羟基亲水扩链剂的摩尔比为1:(20~26)%:(22~26)%;
[0057] 步骤(3)中:
[0058] 所述碱性中和剂与多羟基亲水扩链剂的摩尔比为1:1;
[0059] 步骤(4)中:
[0060] 所述多元胺扩链剂与所述二异氰酸酯的摩尔比为1:1.83~1.91。
[0061] 经试验发现,采用上述工艺制备得到的有机硅改性聚醚-聚碳酸酯水性聚氨酯具有更佳的机械性能。
[0062] 再进一步优选:
[0063] 步骤(1)中:
[0064] 所述环氧化合物、起始剂与含环氧基硅烷偶联剂的摩尔比为1:4.26%:7.5%;
[0065] 步骤(2)中:
[0066] 所述二异氰酸酯、有机硅改性聚醚-聚碳酸酯多元醇和多羟基亲水扩链剂的摩尔比为1:25.9%:22.7%;
[0067] 步骤(3)中:
[0068] 所述碱性中和剂与多羟基亲水扩链剂的摩尔比为1:1;
[0069] 步骤(4)中:
[0070] 所述多元胺扩链剂与所述二异氰酸酯的摩尔比为1:1.91。
[0071] 经试验发现,采用上述工艺制备得到的有机硅改性聚醚-聚碳酸酯水性聚氨酯兼具优异的拉伸强度、耐水性和耐热性。
[0072] 本发明还公开了根据上述方法制备的有机硅改性聚醚-聚碳酸酯水性聚氨酯,结构通式如下式
[0073]
[0074] 式中:
[0075] R1选自
[0076] R2选自—CH2CH2—、—CH2CH2CH2—或—CH2CH2CH2CH2—;
[0077] R3选自 NH4或Na;
[0078] R4选自 其中x为1~15,y为1~60,z为1~5。
[0079]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80]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有机硅改性聚醚-聚碳酸酯水性聚氨酯的制备方法,通过在环氧化合物与二氧化碳的共聚反应中加入含环氧基硅烷偶联剂作为第三反应单体,共聚得到有机硅改性聚醚-聚碳酸酯多元醇,并以此作为软段制备水性聚氨酯,提高聚氨酯膜的耐水性、耐热性以及机械性能。

附图说明

[0081] 图1为实施例2制备的有机硅改性聚醚-聚碳酸酯多元醇的核磁氢谱图;
[0082] 图2为实施例2制备的有机硅改性聚醚-聚碳酸酯多元醇的红外谱图,并给出PPG-2000与对比例1制备的聚醚-聚碳酸酯多元醇的红外谱图作为对比;
[0083] 图3为实施例2、对比例1~2分别制备得到的水性聚氨酯的红外谱图对比图;
[0084] 图4为实施例1~4分别制备的有机硅改性聚醚-聚碳酸酯水性聚氨酯的应力-应变曲线;
[0085] 图5为实施例2与对比例1~2分别制备的水性聚氨酯的应力-应变曲线。

具体实施方式

[0086] 为进一步阐明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并不因此而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0087] 实施例1
[0088] 步骤1:有机硅改性聚醚-聚碳酸酯多元醇的制备
[0089] 反应开始前,先将100mL不锈钢高压釜清洗干净,并于80℃下真空干燥2h以除去釜中的水。将34.08g(0.587mol)环氧丙烷、10.4g(0.044mol)KH560、10.0g(0.025mol)PPG-400和20mg锌-钴双金属氰化络合物加入反应釜中,充入少量CO2并升温至100℃,随后调整CO2压力至5MPa反应12h。反应结束后,将反应釜在冰水浴中冷却,常温下缓慢释放釜中的气体。粗产物用20mL二氯甲烷溶解,然后在150mL正己烷中沉淀,得到有机硅改性的聚醚-聚碳酸酯多元醇。
[0090] 经测试,产物数均分子量为1500g/mol,PDI为1.7,碳酸酯含量13.5mol%,有机硅链段含量3.6mol%。
[0091] 步骤2:有机硅改性聚醚-聚碳酸酯水性聚氨酯的制备
[0092] 在250mL四口烧瓶中加入8.5g(0.0057mol)步骤1中制备的有机硅改性聚醚-聚碳酸酯多元醇、0.71g(0.005mol)2,2-二羟甲基丙酸和0.001g二月桂酸二丁基锡催化剂,升温至80℃后,往烧瓶中缓慢滴加5g(0.022mol)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滴加完毕后反应2h,降温至40℃,加入0.54g(0.005mol)三乙胺,反应0.5h,加入10.8g去离子水,降温至25℃,加入25.2g(1.4mol)去离子水和0.69g(0.0115mol)乙二胺,600rpm搅拌1h,倒入四氟乙烯模具中,40℃固化48小时,即得到有机硅改性聚醚-聚碳酸酯水性聚氨酯,记为WPU1。
[0093] 根据GB/T 1040.1-2006规定的方法,对本实施例制备的有机硅改性聚醚-聚碳酸酯水性聚氨酯的拉伸强度进行测试。测试数据列于下表1中。
[0094] 实施例2
[0095] 步骤1:有机硅改性聚醚—聚碳酸酯多元醇的制备
[0096] 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中步骤1相同,仅将PPG-400质量更改为8.1g(0.02mol),得到有机硅改性的聚醚-聚碳酸酯多元醇,数均分子量为2200g/mol,PDI为2.0,碳酸酯含量17.1mol%,有机硅链段含量4.1mol%。
[0097] 步骤2:有机硅改性聚醚-聚碳酸酯水性聚氨酯的制备
[0098] 在250mL四口烧瓶中加入10g(0.0045mol)步骤1中制备的有机硅改性聚醚-聚碳酸酯多元醇、0.79g(0.0056mol)二羟甲基丙酸和0.001g二月桂酸二丁基锡催化剂,升温至80℃后,往烧瓶中缓慢滴加5g(0.022mol)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滴加完毕后反应2h,降温至40℃,加入0.60g三乙胺(0.0056mol),反应0.5h,加入12.0g去离子水,降温至25℃,加入27.9g去离子水和0.72g(0.012mol)乙二胺,600rpm搅拌1h,倒入四氟乙烯模具中,40℃固化48小时,即得到有机硅改性聚醚-聚碳酸酯水性聚氨酯,记为WPU2。
[0099] 根据GB/T 1040.1-2006规定的方法,对本实施例制备的有机硅改性聚醚-聚碳酸酯水性聚氨酯的拉伸强度进行测试。测试数据列于下表1中。本实施例制备的产物的耐水性与耐热性能数据列于下表2中。
[0100] 实施例3
[0101] 步骤1:有机硅改性聚醚-聚碳酸酯多元醇的制备
[0102] 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中步骤1相同,仅将PPG-400质量更改为5.9g(0.015mol),得到有机硅改性的聚醚-聚碳酸酯多元醇,数均分子量为3100g/mol,PDI为2.2,碳酸酯含量21.9mol%,有机硅链段含量4.6mol%。
[0103] 步骤2:有机硅改性聚醚-聚碳酸酯水性聚氨酯的制备
[0104] 在250mL四口烧瓶中加入12g(0.0039mol)步骤1制备的有机硅改性聚醚-聚碳酸酯多元醇、0.89g(0.0063mol)二羟甲基丙酸和0.001g二月桂酸二丁基锡催化剂,升温至80℃后,往烧瓶中缓慢滴加5g(0.022mol)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滴加完毕后反应2h,降温至40℃,加入0.67g(0.0063mol)三乙胺,反应0.5h,加入13.5g去离子水,降温至25℃,加入31.5g去离子水和0.72g(0.012mol)乙二胺,600rpm搅拌1h,倒入四氟乙烯模具中,40℃固化48小时,即得到有机硅改性聚醚—聚碳酸酯水性聚氨酯,记为WPU3。
[0105] 根据GB/T 1040.1-2006规定的方法,对本实施例制备的有机硅改性聚醚-聚碳酸酯水性聚氨酯的拉伸强度进行测试。测试数据列于下表1中。
[0106] 实施例4
[0107] 步骤1:有机硅改性聚醚-聚碳酸酯多元醇的制备
[0108] 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中步骤1相同,仅将PPG-400质量更改为2.7g(0.007mol),得到有机硅改性的聚醚-聚碳酸酯多元醇,数均分子量为3900g/mo,PDI为2.5,碳酸酯含量12.0mol%,有机硅链段含量5.4mol%。
[0109] 步骤2:有机硅改性聚醚-聚碳酸酯水性聚氨酯的制备
[0110] 在250mL四口烧瓶中加入14g(0.0036mol)步骤1制备的有机硅改性聚醚-聚碳酸酯多元醇、0.89g(0.0063mol)二羟甲基丙酸和0.001g二月桂酸二丁基锡催化剂,升温至80℃后,往烧瓶中缓慢滴加5g(0.022mol)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滴加完毕后反应2h,降温至40℃,加入0.67g(0.0063mol)三乙胺,反应0.5h,加入13.5g去离子水,降温至25℃,加入31.5g去离子水和0.72g(0.012mol)乙二胺,600rpm搅拌1h,倒入四氟乙烯模具中,40℃固化48小时,即得到有机硅改性聚醚—聚碳酸酯水性聚氨酯,记为WPU4。
[0111] 根据GB/T 1040.1-2006规定的方法,对本实施例制备的有机硅改性聚醚-聚碳酸酯水性聚氨酯的拉伸强度进行测试。测试数据列于下表1中。
[0112] 对比例1
[0113] 步骤1:聚醚-聚碳酸酯多元醇的制备
[0114] 制备方法与实施例中的步骤1类似,与实施例2相比,仅将反应物改成34.08g环氧丙烷和8.1g PPG-400,而未加入KH560,得到产物为聚醚-聚碳酸酯多元醇,数均分子量为1900g/mol,PDI为1.6,碳酸酯含量14.9mol%。
[0115] 步骤2:聚醚-聚碳酸酯水性聚氨酯的制备
[0116] 在250mL四口烧瓶中加入10g步骤1制备的聚醚-聚碳酸酯多元醇、0.79g二羟甲基丙酸和0.001g二月桂酸二丁基锡催化剂,升温至80℃后,往烧瓶中缓慢滴加5g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滴加完毕后反应2h,降温至40℃,加入0.60g三乙胺,反应0.5h,加入11.9g去离子水,降温至25℃,加入27.9g去离子水和0.68g乙二胺,600rpm搅拌1h,倒入四氟乙烯模具中,40℃固化48小时,即得到聚醚-聚碳酸酯水性聚氨酯,记为WPU—DB1。
[0117] 根据GB/T 1040.1-2006规定的方法,对本对比例制备的聚醚-聚碳酸酯水性聚氨酯的拉伸强度进行测试。测试数据列于下表1中。
[0118] 本对比例制备的产物的耐水性与耐热性能数据列于下表2中。
[0119] 对比例2
[0120] 在250mL四口烧瓶中加入10gPPG-2000、0.79g二羟甲基丙酸和0.001g二月桂酸二丁基锡催化剂,升温至80℃后,往烧瓶中缓慢滴加5g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滴加完毕后反应2h,降温至40℃,加入0.60g三乙胺,反应0.5h,加入12.0g去离子水,降温至25℃,加入27.9g去离子水和0.70g乙二胺,600rpm搅拌1h,倒入四氟乙烯模具中,40℃固化48小时,即得到有PPG水性聚氨酯,记为WPU—DB2。
[0121] 根据GB/T 1040.1-2006规定的方法,对本对比例制备的水性聚氨酯的拉伸强度进行测试。测试数据列于下表1中。本对比例制备的产物的耐水性与耐热性能数据列于下表2中。
[0122] 表1
[0123]
[0124] 表2
[0125]
[0126] 对比表2数据可知,相对于对比例1-2分别制备的产物,实施例制备的产物具有更佳的耐水性和耐热性。说明通过本发明公开的方法制备的有机硅改性聚醚-聚碳酸酯水性聚氨酯,具有更佳的拉伸强度、耐水性和耐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