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发器及换热浓缩装置与方法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2010045325.7

文献号 : CN111167142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韩东陈俊杰

申请人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摘要 :

本发明涉及蒸发器及换热浓缩装置与方法,属换热浓缩领域。蒸发器由若干个基础板片堆叠而成,基础板片之间布置有A型垫片组和B型垫片交替组;所述基础板片的一个面被A型垫片组由下至上依次划分为一效溶液蒸发区、一效气液分离区、二效溶液蒸发区、二效气液分离区和冷凝液放热区;另一个面被B型垫片组由下至上依次划分为一效冷凝放热区、一效气液分离区、二效冷凝放热区、二效气液分离区和溶液吸热区;由A型垫片组划分的五个区域与由B型垫片组划分的五个区域构成五个一一对应的界面关系。本发明耦合新型多效蒸发技术和机械蒸汽再压缩技术,实现对稀溶液的梯级蒸发与冷凝,所提出的换热浓缩装置热效率高、结构紧凑。

权利要求 :

1.一种蒸发器,其特征在于:

由若干个基础板片(6)堆叠而成;

单个基础板片(6)上端一侧设置有一组冷凝液出入口(1、2),该出入口由按上下或下上分布的1个冷凝液入口(1)和1个冷凝液出口(2)组成;基础板片(6)上端另一侧对称设置有一组溶液出入口(3、4),该出入口由按上下或下上分布的1个溶液出口(3)和1个溶液入口(4)组成;上述冷凝液出入口(1、2)的外侧,溶液出入口(3、4)的外侧均设置二效蒸汽孔(5);

上述冷凝液出入口(1、2)和溶液出入口(3、4)下方依次设置有1对二效气液溢出口(7),

1对二效溶液入口(9),1个二效溶液出口(11),1个二效凝液出口(19),1对一效气液溢出口(12),1组按上下或下上分布的一效凝液出口(16)和压缩蒸汽入口(17),1对一效溶液入口(13),1对一效溶液出口(15);

上述成对出现的二效气液溢出口(7)、二效溶液入口(9),一效气液溢出口(12)、一效溶液入口(13)、一效溶液出口(15)均沿基础板片(6)中轴线对称分布;上述单个出现的二效溶液出口(11)、二效凝液出口(19)、一效凝液出口(16)、压缩蒸汽入口(17)位于基础板片(6)中轴线上;

上述1对二效溶液入口(9)外侧邻近设置一效蒸汽孔(8),1对二效溶液入口(9)内侧邻近设置二效溶液孔(10);上述1对一效溶液入口(13)内侧邻近设置一效溶液孔(14);

相邻基础板片(6)之间均设置有垫片结构组,其中相邻基础板片(6)之间交替布置两种类型的垫片结构,即交替布置A型垫片组和B型垫片组;

上述A型垫片组由上而下依次包括冷凝液放热区垫片(22) 、二效溶液收集垫片(21)、二效溶液蒸发区垫片(20)和一效溶液蒸发区垫片(18);

其中冷凝液放热区垫片(22)的一侧包围在溶液出入口(3、4)的四周并将溶液入口(4)和溶液出口(3)相互隔开;冷凝液放热区垫片(22)从该侧向另一侧延伸,通过冷凝液出入口(1、2)与二效蒸汽孔(5)之间延伸至基础板片(6)上沿;同时有一支路将冷凝液入口(1)和冷凝液出口(2)分隔开后继续延伸至接近但不碰到溶液出入口(3、4)四周的垫片;

其中二效溶液收集垫片(21)中间部位将二效凝液出口(19)四周完全包围,并从二效凝液出口(19)和二效溶液出口(11)之间向两侧延伸,经过二效溶液入口(9)和一效蒸汽孔(8)之间后最终延伸至基础板片(6)的侧边沿;

其中二效溶液蒸发区垫片(20)的中间部位设置在二效溶液出口(11)上侧,其底边两端分别通过二效溶液入口(9)和一效蒸汽孔(8)之间向上延伸至二效气液溢出口(7)内侧下方;并且二效溶液蒸发区垫片(20)两侧底角内侧还分别将二效溶液入口(9)四周完全包围;

其中一效溶液蒸发区垫片(18)中间部位包围在压缩蒸汽入口(17)和一效凝液出口(16)四周并将压缩蒸汽入口(17)和一效凝液出口(16)相互分隔;其底边两端分别通过一效溶液入口(13)和一效溶液出口(15)之间向上延伸至一效气液溢出口(12)外侧下方;并且一效溶液蒸发区垫片(18)两侧底角内侧还分别将一效溶液入口(13)四周完全包围;

上述B型垫片组由上而下依次包括溶液吸热区垫片(23)、二效冷凝放热区垫片(24)、两组二效溶液入口分隔垫片(25)、二效凝液收集垫片(26)、一效冷凝放热区垫片(27)和气液分隔垫片(28);

其中溶液吸热区垫片(23)的一侧包围在冷凝液出入口(1、2)的四周并将冷凝液入口(1)和冷凝液出口(2)相互隔开;冷凝液放热区垫片(23)从该侧向另一侧延伸,通过溶液出入口(3、4)与二效蒸汽孔(5)之间延伸至至基础板片(6)上沿;同时有一支路将溶液入口(4)和溶液出口(3)分隔开后继续延伸至接近但不碰到冷凝液出入口(1、2)四周的垫片;

其中二效冷凝放热区垫片(24)中间部位包围在二效溶液出口(11)下侧并从两端同时向上延伸至二效气液溢出口(7)下方,然后继续分别向两侧延伸通过一效蒸汽孔(8)上侧至基础板片(6)边沿;

其中二效溶液入口分隔垫片(25)将二效溶液入口(9)和二效溶液孔(10)包围起来;

其中二效凝液收集垫片(26)中间部位包围在二效凝液出口(19)下侧,并从两端分别向上延伸至二效溶液出口(11)外侧下方,然后继续向两侧延伸至一效蒸汽孔(8)内侧下方;

其中一效冷凝放热区垫片(27)设置在一效气液溢出口(12)和一效溶液出口(15)之间,并且包围在压缩蒸汽入口(17)和一效凝液出口(16)外侧,同时其两侧底角内侧还包围在一效溶液入口(13)和一效溶液孔(14)四周;

其中气液分隔垫片(28)位于压缩蒸汽入口(17)和一效凝液出口(16)之间,将两者分隔;

一块基础板片(6)的一个面被A型垫片组由下而上依次划分成一效溶液蒸发区、一效气液分离区、二效溶液蒸发区、二效气液分离区和冷凝液放热区;

其中一效溶液蒸发区为一效气液溢出口(12)以下区域、一效气液分离区为一效气液溢出口(12)以上至二效溶液收集垫片(21)之间区域、二效溶液蒸发区为二效溶液蒸发区垫片(21)与二效气液溢出口(7)之间区域、二效气液分离区为二效气液溢出口(7)以上至冷凝液放热区垫片(22)之间区域、冷凝液放热区为冷凝液放热区垫片(22)内区域;

这块基础板片(6)的另一个面被B型垫片组由下而上依次划分成一效冷凝放热区、一效气液分离区、二效冷凝放热区、二效气液分离区和溶液吸热区;

其中一效冷凝放热区为一效气液溢出口(12)以下区域、一效气液分离区为一效气液溢出口(12)以上至二效凝液收集垫片(26)之间区域、二效冷凝放热区为二效凝液收集垫片(26)与二效冷凝放热区垫片(24)之间区域、二效气液分离区为二效气液溢出口(7)以上至溶液吸热区垫片(23)之间区域、溶液吸热区为溶液吸热区垫片(23)内区域;

上述被A型垫片组配合划分的五个区域,与被B型垫片组配合划分的五个区域一一对应;其中一效溶液蒸发区与一效冷凝放热区,一效气液分离区与一效气液分离区,二效溶液蒸发区与二效冷凝放热区,二效气液分离区与二效气液分离区,冷凝液放热区与溶液吸热区一一对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蒸发器组成的换热浓缩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进料泵(30)、冷凝水泵(32)、冷凝罐(33)、循环泵(34)、蒸汽压缩机(36)、一效凝液出口阀(29)、二效凝液出口阀(31)和溶液出口阀(35);

上述进料泵(30)出口与溶液入口(4)相连,溶液出口(3)与循环泵(34)进口相连,循环泵(34)出口一路与溶液出口阀(35)进口相连、一路与一效溶液入口(13)相连、另一路与二效溶液入口(9)相连,一效溶液出口(15)和二效溶液出口(11)并联后与循环泵(34)进口相连,一效凝液出口(16)与一效凝液出口阀(29)进口相连,二效凝液出口(19)与二效凝液出口阀(31)进口相连,一效凝液出口阀(29)出口与二效凝液出口阀(31)出口并联后与冷凝水泵(32)进口相连,冷凝水泵(32)出口与冷凝液入口(1)相连,冷凝液出口(2)与冷凝罐(33)进口相连,二效蒸汽孔(5)与蒸汽压缩机(36)进口相连,蒸汽压缩机(36)出口与压缩蒸汽入口(17)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浓缩装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过程:步骤一:在启动工作前,确保二效溶液蒸发区的压力低于一效溶液蒸发区的压力,以使一效溶液蒸发区蒸发出的蒸汽的温度高于二效溶液蒸发区溶液的蒸发温度,也才能作为二效溶液蒸发的热源;为了建立各分区的传热温差,实现对稀溶液的两效蒸发浓缩,对一效凝液出口(16)和二效凝液出口(19)及其连通的空间进行抽真空,且二效凝液出口(19)的真空度要高于一效凝液出口(16)的真空度;

步骤二:外部稀溶液首先由进料泵(30)通过溶液入口(4)进入蒸发器(37)的溶液吸热区,吸收来自冷凝液放热区释放的热能后从溶液出口(3)排出蒸发器(37);

步骤三:预热后的稀溶液由循环泵(34)一路先后通过一效溶液入口(13)和 一效溶液孔(14) 进入一效溶液蒸发区、另一路先后通过二效溶液入口(9) 和二效溶液孔(10)进入二效溶液蒸发区,吸收一效冷凝放热区和二效冷凝放热区释放的热能后部分蒸发,其中一效溶液蒸发区未蒸发的浓溶液通过一效溶液蒸发区两侧通道从一效溶液出口(15)排出蒸发器(37)、二效溶液蒸发区未蒸发的浓溶液通过二效溶液蒸发区两侧通道从二效溶液出口(11)排出蒸发器(37),从一效溶液出口(15)和二效溶液出口(11)排出的浓溶液最终汇集后进入循环泵(34),循环蒸发;

步骤四:在一效溶液蒸发区蒸发的蒸汽一路直接经过这一面的一效气液分离区,然后通过一效蒸汽孔(8)进入二效冷凝放热区、另一路先通过一效气液溢出口(12)进入另一面的一效气液分离区,然后通过一效蒸汽孔(8)进入二效冷凝放热区,向二效溶液蒸发区的低压稀溶液释放潜热,冷凝后的凝液从二效凝液出口(19)排出蒸发器(37),通过二效凝液出口阀(31)进入冷凝水泵(32);

步骤五:在二效溶液蒸发区蒸发的蒸汽一路直接经过这一面的二效气液分离区,然后通过二效蒸汽孔(5)进入蒸汽压缩机(36)、另一路先通过二效气液溢出口(7)进入另一面的二效气液分离区,然后通过二效蒸汽孔(5)进入蒸汽压缩机(36),压缩后的高温蒸汽从压缩蒸汽入口(17)进入蒸发器(37)的一效冷凝放热区,释放潜热后的凝液从一效凝液出口(16)排出蒸发器(37),然后通过一效凝液出口阀(29)进入冷凝水泵(32);

步骤六:一效凝液和二效凝液由冷凝水泵(32)通过冷凝液入口(1)进入蒸发器(37)的冷凝液放热区,将热能释放给溶液吸热区的原料稀溶液,然后由冷凝液出口(2)排出蒸发器(37),最终汇集到冷凝罐(33);

步骤七:待溶液蒸发完成,浓溶液从溶液出口阀(35)排出系统。

说明书 :

蒸发器及换热浓缩装置与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蒸发器及换热浓缩装置与方法,特别是一种换热浓缩装置及其工作方法,属于能源与动力领域。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多效蒸发技术作为热法蒸发浓缩重要方法之一,已被广泛应用于化工、食品、医药等多个行业。但常规的多效蒸发系统由于存在分离设备的必然性以及设备繁多等
诸多问题导致各个设备部件之间连接的管道复杂,进而导致多效蒸发系统的安装、制造繁
琐、成本高、运行稳定性差。
[0003] 板式换热器作为一种常见的高效紧凑换热器,多用于单相液态工作介质的加热和冷却,同时也可以用于液态工作介质的蒸发和气态工作介质的冷凝。板式换热器可以通过
在板片间增加不同的形状垫片,对冷源、热源、蒸发区、冷凝区以及分离区进行分隔,而且板
片拆卸、清洗方便,还可以通过增减板片数来调整板式换热器的换热能力。
[0004] 因此,开发一种新型板式换热器作为蒸发浓缩系统中重要部件‑‑蒸发器,将具有重要的工程应用价值。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紧凑、换热效率高、组装方便的换热浓缩装置。
[0006]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7] 一种蒸发器,其特征在于:由若干个基础板片堆叠而成;
[0008] 单个基础板片上端一侧设置有一组冷凝液出入口,该出入口由按上下或下上分布的1个冷凝液入口和1个冷凝液出口组成;基础板片上端另一侧对称设置有一组溶液出入
口,该出入口由按上下或下上分布的1个溶液出口和1个溶液入口组成;上述冷凝液出入口
的外侧,溶液出入口的外侧均设置二效蒸汽孔;
[0009] 上述冷凝液出入口和溶液出入口下方依次设置有1对二效气液溢出口,1对二效溶液入口,1个二效溶液出口,1个二效凝液出口,1对一效气液溢出口,1组按上下或下上分布
的一效凝液出口和压缩蒸汽入口,1对一效溶液入口,1对一效溶液出口;
[0010] 上述成对出现的二效气液溢出口、二效溶液入口,一效气液溢出口、一效溶液入口、一效溶液出口均沿基础板片中轴线对称分布;上述单个出现的二效溶液出口、二效凝液
出口、一效凝液出口、压缩蒸汽入口位于基础板片中轴线上;
[0011] 上述1对二效溶液入口外侧邻近设置一效蒸汽孔,1对二效溶液入口内侧邻近设置二效溶液孔;上述1对一效溶液入口内侧邻近设置一效溶液孔;
[0012] 相邻基础板片之间均设置有垫片结构组,其中相邻基础板片之间交替布置两种类型的垫片结构,即交替布置A型垫片组和B型垫片组;
[0013] 上述A型垫片组由上而下依次包括冷凝液放热区垫片、二效溶液收集垫片、二效溶液蒸发区垫片和一效溶液蒸发区垫片;
[0014] 其中冷凝液放热区垫片的一侧包围在溶液出入口的四周并将溶液入口和溶液出口相互隔开;冷凝液放热区垫片从该侧向另一侧延伸,通过冷凝液出入口与二效蒸汽孔之
间延伸至基础板片上沿;同时有一支路将冷凝液入口和冷凝液出口分隔开后继续延伸至接
近但不碰到溶液出入口四周的垫片;
[0015] 其中二效溶液收集垫片中间部位将二效凝液出口四周完全包围,并从二效凝液出口和二效溶液出口之间向两侧延伸,经过二效溶液入口和一效蒸汽孔之间后最终延伸至基
础板片的侧边沿;
[0016] 其中二效溶液蒸发区垫片的中间部位设置在二效溶液出口上侧,其底边两端分别通过二效溶液入口和一效蒸汽孔之间向上延伸至二效气液溢出口内侧下方;并且二效溶液
蒸发区垫片两侧底角内侧还分别将二效溶液入口四周完全包围;
[0017] 其中一效溶液蒸发区垫片中间部位包围在压缩蒸汽入口和一效凝液出口四周并将压缩蒸汽入口和一效凝液出口相互分隔;其底边两端分别通过一效溶液入口和一效溶液
出口之间向上延伸至一效气液溢出口外侧下方;并且一效溶液蒸发区垫片两侧底角内侧还
分别将一效溶液入口四周完全包围;
[0018] 上述B型垫片组由上而下依次包括溶液吸热区垫片、二效冷凝放热区垫片、两组二效溶液入口分隔垫片、二效凝液收集垫片、一效冷凝放热区垫片和气液分隔垫片;
[0019] 其中溶液吸热区垫片的一侧包围在冷凝液出入口的四周并将冷凝液入口和冷凝液出口相互隔开;冷凝液放热区垫片从该侧向另一侧延伸,通过溶液出入口与二效蒸汽孔
之间延伸至至基础板片上沿;同时有一支路将溶液入口和溶液出口分隔开后继续延伸至接
近但不碰到冷凝液出入口四周的垫片;
[0020] 其中二效冷凝放热区垫片中间部位包围在二效溶液出口下侧并从两端同时向上延伸至二效气液溢出口下方,然后继续分别向两侧延伸通过一效蒸汽孔上侧至基础板片边
沿;
[0021] 其中二效溶液入口分隔垫片将二效溶液入口和二效溶液孔包围起来;
[0022] 其中二效凝液收集垫片中间部位包围在二效凝液出口下侧,并从两端分别向上延伸至二效溶液出口外侧下方,然后继续向两侧延伸至一效蒸汽孔内侧下方;
[0023] 其中一效冷凝放热区垫片设置在一效气液溢出口和一效溶液出口之间,并且包围在压缩蒸汽入口和一效凝液出口外侧,同时其两侧底角内侧还包围在一效溶液入口和一效
溶液孔四周;
[0024] 其中气液分隔垫片位于压缩蒸汽入口和一效凝液出口之间,将两者分隔;
[0025] 一块基础板片的一个面被A型垫片组由下而上依次划分成一效溶液蒸发区、一效气液分离区、二效溶液蒸发区、二效气液分离区和冷凝液放热区;
[0026] 其中一效溶液蒸发区为一效气液溢出口以下区域、一效气液分离区为一效气液溢出口以上至二效溶液收集垫片之间区域、二效溶液蒸发区为二效溶液蒸发区垫片与二效气
液溢出口之间区域、二效气液分离区为二效气液溢出口以上至冷凝液放热区垫片之间区
域、冷凝液放热区为冷凝液放热区垫片内区域;
[0027] 这块基础板片的另一个面被B型垫片组由下而上依次划分成一效冷凝放热区、一效气液分离区、二效冷凝放热区、二效气液分离区和溶液吸热区;
[0028] 其中一效冷凝放热区为一效气液溢出口以下区域、一效气液分离区为一效气液溢出口以上至二效凝液收集垫片之间区域、二效冷凝放热区为二效凝液收集垫片与二效冷凝
放热区垫片之间区域、二效气液分离区为二效气液溢出口以上至溶液吸热区垫片之间区
域、溶液吸热区为溶液吸热区垫片内区域。
[0029] 上述被A型垫片组配合划分的五个区域,与被B型垫片组配合划分的五个区域一一对应;其中一效溶液蒸发区与一效冷凝放热区,一效气液分离区与一效气液分离区,二效溶
液蒸发区与二效冷凝放热区,二效气液分离区与二效气液分离区,冷凝液放热区与溶液吸
热区一一对应。
[0030] 所述蒸发器组成的换热浓缩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进料泵、冷凝水泵、冷凝罐、循环泵、蒸汽压缩机、一效凝液出口阀、二效凝液出口阀和溶液出口阀;
[0031] 上述进料泵出口与溶液入口相连,溶液出口与循环泵进口相连,循环泵出口一路与溶液出口阀进口相连、一路与一效溶液入口相连、另一路与二效溶液入口相连,一效溶液
出口和二效溶液出口并联后与循环泵进口相连,一效凝液出口与一效凝液出口阀进口相
连,二效凝液出口与二效凝液出口阀进口相连,一效凝液出口阀出口与二效凝液出口阀出
口并联后与冷凝水泵进口相连,冷凝水泵出口与冷凝液入口相连,冷凝液出口与冷凝罐进
口相连,二效蒸汽孔与蒸汽压缩机进口相连,蒸汽压缩机出口与压缩蒸汽入口相连。
[0032] 所述的换热浓缩装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过程:
[0033] 步骤一:在启动工作前,确保二效溶液蒸发区的压力低于一效溶液蒸发区的压力,以使一效溶液蒸发区蒸发出的蒸汽的温度高于二效溶液蒸发区溶液的蒸发温度,也才能作
为二效溶液蒸发的热源;为了建立各分区的传热温差,实现对稀溶液的两效蒸发浓缩,对一
效凝液出口和二效凝液出口及其联通的空间进行抽真空,且二效凝液出口的真空度要高于
一效凝液出口的真空度;
[0034] 步骤二:外部稀溶液首先由进料泵通过溶液入口进入蒸发器的溶液吸热区,吸收来自冷凝液放热区释放的热能后从溶液出口排出蒸发器;
[0035] 步骤三:预热后的稀溶液由循环泵一路先后通过一效溶液入口和 一效溶液孔进入一效溶液蒸发区、另一路先后通过二效溶液入口和二效溶液孔进入二效溶液蒸发区,吸
收一效冷凝放热区和二效冷凝放热区释放的热能后部分蒸发,其中一效溶液蒸发区未蒸发
的浓溶液通过一效溶液蒸发区两侧通道从一效溶液出口排出蒸发器、二效溶液蒸发区未蒸
发的浓溶液通过二效溶液蒸发区两侧通道从二效溶液出口排出蒸发器,从一效溶液出口和
二效溶液出口排出的浓溶液最终汇集后进入循环泵,循环蒸发;
[0036] 步骤四:在一效溶液蒸发区蒸发的蒸汽一路直接经过这一面的一效气液分离区,然后通过一效蒸汽孔进入二效冷凝放热区、另一路先通过一效气液溢出口进入另一面的一
效气液分离区,然后通过一效蒸汽孔进入二效冷凝放热区,向二效溶液蒸发区的低压稀溶
液释放潜热,冷凝后的凝液从二效凝液出口排出蒸发器,通过二效凝液出口阀进入冷凝水
泵;
[0037] 步骤五:在二效溶液蒸发区蒸发的蒸汽一路直接经过这一面的二效气液分离区,然后通过二效蒸汽孔进入蒸汽压缩机、另一路先通过二效气液溢出口进入另一面的二效气
液分离区,然后通过二效蒸汽孔进入蒸汽压缩机,压缩后的高温蒸汽从压缩蒸汽入口进入
蒸发器的一效冷凝放热区,释放潜热后的凝液从一效凝液出口排出蒸发器,然后通过一效
凝液出口阀进入冷凝水泵;
[0038] 步骤六:一效凝液和二效凝液由冷凝水泵通过冷凝液入口进入蒸发器的冷凝液放热区,将热能释放给溶液吸热区的原料稀溶液,然后由冷凝液出口排出蒸发器,最终汇集到
冷凝罐;
[0039] 步骤七:待溶液蒸发完成,浓溶液从溶液出口阀排出系统。
[0040]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本发明主要通过在基础板片上增加多个通孔,并且在其基础板片之间布置异型垫片组实现对基础板片的区域划分,将其奇
偶通道分为两个低压蒸发区、两个冷凝区、一个高压冷源吸热区和一个高压热源放热区,并
且耦合机械蒸汽再压缩技术,将蒸发出来的蒸汽作为一效蒸汽供给蒸汽压缩机,再由蒸汽
压缩机做功提高其热能,进而作为蒸发器的热源加热原溶液,省去了高温热源的需求,同时
实现对稀溶液的梯级蒸发冷凝。该换热浓缩装置换热效率高、结构紧凑。而且该系统拆装维
护方便,可通过改变基础板片数来调整稀溶液的蒸发冷凝量,还可以通过增减蒸发区和冷
凝区来改善整个装置的热效率。

附图说明

[0041] 图1是本发明提出的一种二效换热浓缩装置流程图。
[0042] 图2是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由基础板片堆叠而成的蒸发器示意图。
[0043] 图3是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由A型垫片组划分的基础板片示意图。
[0044] 图4是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由B型垫片组划分的基础板片示意图。
[0045] 图中标号为:1‑冷凝液入口;2‑冷凝液出口;3‑溶液出口;4‑溶液入口;5‑二效蒸汽孔;6‑基础板片;7‑二效气液溢出口;8‑一效蒸汽孔;9‑二效溶液入口;10‑二效溶液孔;11‑
二效溶液出口;12‑一效气液溢出口;13‑一效溶液入口;14‑一效溶液孔;15‑一效溶液出口;
16‑一效凝液出口;17‑压缩蒸汽入口;18‑一效溶液蒸发区垫片;19‑二效凝液出口;20‑二效
溶液蒸发区垫片;21‑二效溶液收集垫片;22‑冷凝液放热区垫片;23‑溶液吸热区垫片;24‑
二效冷凝放热区垫片;25‑二效溶液入口分隔垫片;26‑二效凝液收集垫片;27‑一效冷凝放
热区垫片;28‑气液分隔垫片;29‑一效凝液出口阀;30‑进料泵;31‑二效凝液出口阀;32‑冷
凝水泵;33‑冷凝罐;34‑循环泵;35‑溶液出口阀;36‑蒸汽压缩机;37‑蒸发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46]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是对本发明的解释而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
[0047]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所述的一种换热浓缩装置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详细工作步骤:
[0048] 步骤一:在启动工作前,确保二效溶液蒸发区的压力低于一效溶液蒸发区的压力,以使一效溶液蒸发区蒸发出的蒸汽的温度高于二效溶液蒸发区溶液的蒸发温度,也才能作
为二效溶液蒸发的热源;为了建立各分区的传热温差,实现对稀溶液的两效蒸发浓缩,对一
效凝液出口16和二效凝液出口16及其联通的空间进行抽真空,且二效凝液出口19的真空度
要高于一效凝液出口16的真空度;
[0049] 步骤二:外部稀溶液首先由进料泵30通过溶液入口4进入蒸发器37的溶液吸热区,吸收来自冷凝液放热区释放的热能后从溶液出口3排出蒸发器37;
[0050] 步骤三:预热后的稀溶液由循环泵34一路先后通过一效溶液入口13和 一效溶液孔14 进入一效溶液蒸发区、另一路先后通过二效溶液入口9 和二效溶液孔10进入二效溶
液蒸发区,稀溶液分别吸收一效冷凝放热区和二效冷凝放热区释放的热能后部分蒸发,其
中一效溶液蒸发区未蒸发的浓溶液通过一效溶液蒸发区两侧通道从一效溶液出口15排出
蒸发器37、二效溶液蒸发区未蒸发的浓溶液通过二效溶液蒸发区两侧通道从二效溶液出口
11排出蒸发器37,从一效溶液出口15和二效溶液出口11排出的浓溶液最终汇集后进入循环
泵34,循环蒸发;
[0051] 步骤四:在一效溶液蒸发区蒸发的蒸汽一路直接经过这一面的一效气液分离区,然后通过一效蒸汽孔5进入二效冷凝放热区、另一路先通过一效气液溢出口12进入另一面
的一效气液分离区,然后通过一效蒸汽孔5进入二效冷凝放热区,向二效溶液蒸发区的低压
稀溶液释放潜热,冷凝后的凝液从二效凝液出口19排出蒸发器37,通过二效凝液出口阀31
进入冷凝水泵32;
[0052] 步骤五:在二效溶液蒸发区蒸发的蒸汽一路直接经过这一面的二效气液分离区,然后通过二效蒸汽孔5进入蒸汽压缩机36、另一路先通过二效气液溢出口7进入另一面的二
效气液分离区,然后通过二效蒸汽孔5进入蒸汽压缩机36,压缩后的高温蒸汽从压缩蒸汽入
口17进入蒸发器37的一效冷凝放热区,释放潜热后的凝液从一效凝液出口16排出蒸发器
37,然后通过一效凝液出口阀29进入冷凝水泵32;
[0053] 步骤六:一效凝液和二效凝液由冷凝水泵32通过冷凝液入口1进入蒸发器37的冷凝液放热区,将热能释放给溶液吸热区的原料稀溶液,然后由冷凝液出口2排出蒸发器37,
最终汇集到冷凝罐33;
[0054] 步骤七:待溶液蒸发完成,浓溶液从溶液出口阀35排出系统。
[0055] 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发明所作的举例说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
要不偏离本发明说明书的内容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发明的保
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