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复式塑料袋输送装置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2010024778.1

文献号 : CN111232723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毛海玉

申请人 : 泰州海达塑胶包装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涉及对依次排出的片状塑料袋进行层叠并搬运的塑料袋输送装置,其包括:输出皮带、输入皮带、承接壳体一、挡板、滑道、底板、承接壳体二、储袋盒;所述输出皮带上方设有输入皮带、承接壳体一、挡板、滑道,输出皮带内围设有承接壳体二,输出皮带下方设有承接壳体二、储袋盒;本发明所述通过承接壳体一与挡板皮让塑料袋排出动作不中断的情况下,实现塑料袋按照设定的数量在承接壳体二内进行码垛并输送,使其不会发生偏移、滑动及变形,进而稳定的输送以设定数量码垛的塑料袋,且通过输出皮带让挡板与承接壳体一与承接壳体二同时工作,从而整体集成化程度高,减轻了复杂度,提高了设备的可靠性。

权利要求 :

1.往复式塑料袋输送装置,包括:输出皮带(1)、输入皮带(2)、承接壳体一(3)、挡板(4)、滑道(5)、底板(6)、承接壳体二(7)、储袋盒(8);

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皮带(1)壁面开设有贯通口一(11)与贯通口二(12),且贯通口一(11)与贯通口二(12)端部分别设有爪(13);

所述输入皮带(2)位于输出皮带(1)一端上方;

所述承接壳体一(3)为上下贯通的矩形壳体,设置在贯通口一(11)上方;

所述挡板(4)通过两侧滑道(5)水平设置在承接壳体一(3)与输出皮带(1)之间,其中挡板(4)底面设有扣合部一(42);

所述底板(6)水平设置在输出皮带(1)下方;

所述承接壳体二(7)为上下贯通的矩形壳体,设置在输出皮带(1)内围,正对上方承接壳体一(3);

所述承接壳体二(7)下端固定有连接部(71),且连接部(71)上设有扣合部二(72);

所述一个爪(13)作用于扣合部二(72),另一个爪(13)作用于扣合部一(42),所述爪(13)包括:连接部(131)、爪杆(132),所述连接部(131)连接输出皮带(1)与爪杆(132),所述爪杆(132)为水平放置的“L”型,通过轴同与连接部(131)连接,其中轴上环绕有扭力弹簧,扭力弹簧一端连接连接部(131),另一端连接爪杆(132);

所述储袋盒(8)设置在输出皮带(1)的下方,与底板(6)一端进行连接,其中储袋盒(8)内部设有承接板(8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往复式塑料袋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接壳体一(3)朝向垂直部向下爪杆(132)一面的下端设有向下延伸的凸块(31),且挡板(4)壁面上设有与凸块(31)能够相啮合的条形凹槽一(4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往复式塑料袋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131)与爪杆(132)连接处的扭力弹簧能够让爪杆(132)保持水平状拉动承接壳体一(3)或承接壳体二(7)进行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往复式塑料袋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爪杆(132)垂直端的延伸面为弧面。

说明书 :

往复式塑料袋输送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对依次排出的片状塑料袋进行层叠并搬运的塑料袋输送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现有的塑料袋制造过程中,制袋机一般通过加热器及切割机构对塑料膜进行热封、切割来制造塑料袋;塑料袋在成型后被依次排出,塑料袋在排出时会以设定的数量层
叠,并在层叠的状态下被输送。
[0003] 已知的塑料袋制袋机的层叠搬运装置,具有多个承接杆或多个捕获杆设置在搬运输送带的上方,与成型塑料袋排出位置对置,多个承接杆水平等距间隔的排列,还具有多个
上下垂直延伸的闸门杆,该多个闸门杆设置在塑料袋排出位置与承接杆之间,且与多个承
接杆排列方向一致的等距间隔排列;在塑料袋排出时,塑料袋与闸门杆碰撞,塑料袋下落至
搬运输送带上并层叠,在塑料袋层叠至设定数量时,多个承接杆穿过多个闸门杆之间向塑
料袋排出位置伸出,并承接后续排出的塑料袋,在搬运输送带搬运层叠的塑料袋后,多个承
接杆向原来的位置后退,使后续排出的塑料袋下落至搬运输送带上。
[0004] 由上述的现有塑料袋制袋机的层叠搬运装置可以看到,塑料袋会以设定数量层叠,并在层叠的状态下搬运,但问题在于塑料袋的种类,如果是较硬的、具有较高刚性的塑
料袋,使可以下落至搬运输送带上层叠,并在层叠的状态下进行搬运;如果是较软的、刚性
较低的塑料袋,在塑料袋层叠、搬运时,会存在塑料袋发生偏移、滑动、变形的问题。

发明内容

[0005] 因此,本发明正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做出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对依次排出的片状塑料袋进行层叠并搬运的塑料袋输送装置中,即使是输送刚性较低的片状塑料袋也可
以进行可靠地层叠及输送。
[0006] 往复式塑料袋输送装置,包括:输出皮带、输入皮带、承接壳体一、挡板、滑道、底板、承接壳体二、储袋盒;
[0007] 所述输出皮带壁面开设有贯通口一与贯通口二,其中贯通口一与贯通口二为矩形,且贯通口二的长度大于贯通口一,贯通口一与贯通口二沿输出皮带顺时针旋转方向的
端部分别设有爪;
[0008] 所述两个爪的爪杆反向设置;
[0009] 所述输入皮带位于输出皮带上方,其中输入皮带输出塑料袋的端部朝向贯通口一;
[0010] 所述承接壳体一为上下贯通的矩形壳体,有一定间距的固定在输出皮带上方,并正对贯通口一;
[0011] 所述挡板通过两侧滑道水平设置在承接壳体一与输出皮带之间,其中挡板底面设有扣合部一;
[0012] 所述扣合部一与一个爪相扣合;
[0013] 所述底板水平设置在输出皮带下方,其中底板中部开设有条形贯通口二,且条形贯通口二一端设有阻挡板;
[0014] 所述承接壳体二为上下贯通的矩形壳体,设置在输出皮带内围,正对上方承接壳体一;
[0015] 所示承接壳体二靠近阻挡板一侧壁面下端固定有连接部,且在连接部上设有扣合部二;
[0016] 所述连接部为顺时针旋转九十度的“L”型,连接部的水平部连接承接壳体二,连接部垂直部延伸出条形贯通口二连接扣合部二;
[0017] 所述扣合部二的形状、摆放方向与扣合部一相同;
[0018] 所述储袋盒设置在输出皮带的下方,与底板位于挡板相反的一端进行连接,其中储袋盒通过凹槽连接有承接板,再通过凹槽内的弹簧让承接板位于储袋盒开放顶面。
[0019]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承接壳体一朝向垂直部向下爪杆一面的下端设有向下延伸的凸块,且挡板壁面上设有与凸起能够相啮合的条形凹槽一。
[0020]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部与爪杆连接处的扭力弹簧能够让爪杆保持水平状拉动承接壳体一或承接壳体二进行移动。
[0021]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爪杆垂直端的延伸面为弧面。
[0022] 有益效果
[0023] 1、在本技术方案中,所述通过承接壳体一与挡板让塑料袋排出动作不中断的情况下,实现塑料袋按照设定的数量的码垛,再通过承接壳体二,让塑料袋在输出的过程中不会
发生偏移、滑动及变形,进而稳定的输送以设定数量码垛的塑料袋。
[0024] 2、在本技术方案中,输出皮带通过逆时针转动时挡板与承接壳体一组成盒体,承接连续下落的塑料袋,同时承接壳体二把内部码垛好的塑料袋进行移出,从而整体集成化
程度高,减轻了设备的复杂度,提高了设备在移动塑料袋时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0025] 图1为本发明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6] 图2为本发明输出皮带结构示意图。
[0027] 图3为本发明上方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8] 图4为本发明挡板底面结构示意图。
[0029] 图5为本发明下方局部结构示意图。
[0030] 图6为本发明承接盒结构示意图。
[0031] 图7为本发明码垛塑料袋运动示意图。
[0032] 图8为本发明移出熟料袋运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3]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在以下的描述中阐述了更多的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显然能够以多种不同于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
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根据实际应用情况作出类似推广、
演绎,因此不应以此具体实施例的内容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0034] 如图1所示,往复式塑料袋输送装置,包括:输出皮带1、输入皮带2、承接壳体一3、挡板4、滑道5、底板6、承接壳体二7、储袋盒8;
[0035] 如图2所示,所述输出皮带1壁面开设有贯通口一11与贯通口二12,其中贯通口一11与贯通口二12沿输出皮带1顺时针旋转方向的端部分别设有爪13;
[0036] 所述贯通口一11为矩形,面积略大于需要传输的塑料袋,初始位于输出皮带1顶面的一端;
[0037] 所述贯通口二12长度为贯通口一11的一倍,一端靠近贯通口一11,另一端延伸向输出皮带1底面;
[0038] 所述爪13包括:连接部131、爪杆132;
[0039] 所述连接部131连接输出皮带1与爪杆132,
[0040] 所述爪杆132为水平放置的“L”型,通过轴同与连接部131连接,其中轴上环绕有扭力弹簧,扭力弹簧一端连接连接部131,另一端连接爪杆132,从而让爪杆132翻转后能够复
位;
[0041] 上述两个爪13的爪杆132反向设置,其中位于贯通口一11一端的爪杆132沿输出皮带1顺时针旋转方向延伸,爪杆132的垂直端部向下,位于贯通口二12一端的爪杆132沿输出
皮带1逆时针旋转方向延伸,爪杆132的垂直端部向上;
[0042] 所述输入皮带2位于输出皮带1上方,其中输入皮带2输出塑料袋的端部朝向贯通口一11,输入皮带2输出端部上方设有轮,轮与输入皮带2相对主动旋转,用以对塑料袋进行
限位,让塑料袋沿一个固定角度移向输出皮带1;
[0043] 所述承接壳体一3为上下贯通的矩形壳体,有一定间距的固定在输出皮带1上方,并正对贯通口一11,其中承接壳体一3内部水平面积与贯通口一11相同,如图3所示,所述承
接壳体一3朝向输入皮带2的壁面高度小于其它三个壁面,当塑料袋移动向承接壳体一3时,
承接壳体一3较高的三个面能够对塑料袋进行阻挡,防止塑料袋移动出承接壳体一3;
[0044] 所述挡板4通过两侧滑道5水平设置在承接壳体一3与输出皮带1之间,初始时挡板4位于承接壳体一3带有凸块31面的一侧,挡板4沿滑道5滑动至末端时,能够封堵承接壳体
一3底面;
[0045] 如图4所示,所述挡板4底面设有扣合部一42;
[0046] 所述扣合部一42包括;挡块一421、挡块二422;
[0047] 所述挡块一421为倒置的直角三角型,挡块一421沿挡板4端部倾斜向下,其中挡块一421最低点为圆角;
[0048] 所述挡块二422设置在挡块一421垂直壁面的一侧,初始爪杆132的垂直部向上啮合在挡块一421与挡块二422之间;
[0049] 所述底板6水平设置在输出皮带1下方,如图5所示,底板6中部开设有条形贯通口二61,且底板6靠近输入皮带2的一端底面,位于条形贯通口二61的两侧分别设有阻挡板62;
[0050] 所述承接壳体二7为上下贯通的矩形壳体,设置在输出皮带1内围,承接壳体二7上端靠近输出皮带1内围顶面,正对上方承接壳体一3,且内壁上下垂直,下端沿贯通口二12向
下延伸连接底板6;
[0051] 如图6所示,所示承接壳体二7靠近阻挡板62一侧壁面下端固定有连接部71,且在连接部71上设有扣合部二72;
[0052] 所述连接部71为顺时针旋转九十度的“L”型,连接部71的水平部连接承接壳体二7,连接部71垂直部延伸出条形贯通口二61连接扣合部二72;
[0053] 所述扣合部二72的形状、摆放方向与扣合部一42相同,设有挡块一721、挡块二722,其中挡块二722与阻挡板62相贴合;
[0054] 所述储袋盒8设置在输出皮带1的下方,与底板6位于挡板62相反的一端进行连接,且储袋盒8开放顶面与底板6平行,其中储袋盒8内壁设有垂直向下的凹槽,凹槽内设有弹
簧,通过凹槽,储袋盒8内部连接有承接板81,再通过弹簧让承接板81位于储袋盒8开放顶
面。
[0055] 进一步地,所述承接壳体一3朝向垂直部向下爪杆132一面的下端设有向下延伸的凸块31,且挡板4壁面上设有与凸起31能够相啮合的条形凹槽一41,由于塑料袋较薄,通过
凸起31能够防止在挡板4与承接壳体一3分离时,最下方塑料袋沿挡板4与承接壳体一3的缝
隙处被带出。
[0056]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部131与爪杆132连接处的扭力弹簧能够让爪杆132保持水平状拉动承接壳体一3或承接壳体二7进行移动。
[0057] 进一步地,所述爪杆132垂直端的延伸面为弧面,其目的为当爪杆132与阻挡块一421或阻挡块一721相分离时,减少爪杆132与挡块一421或挡块一721的摩擦力,让其更好的
进行分离。
[0058] 本发明工作原理:
[0059] 如图7所示,输入皮带2把塑料袋移动向承接壳体一3,塑料袋沿承接壳体一3水平下落,沿贯通口一11进入承接壳体二7内,最后与底板6顶面相贴合,通过上述动作塑料袋连
接的在承接壳体二7内进行码垛,当码垛至一定高度时,如图8所示,输出皮带1逆时针转动,
首先在塑料袋未与输入皮带2与上方的轮分离时,通过贯通口一11端部爪13快速拉动挡板4
封堵承接壳体一3底面,组成盒体,挡板4承接下落的接塑料袋,同时输出皮带1继续逆时针
转动,由于挡板4到达滑道5末端无法继续滑动,贯通口一11端部爪13上的爪杆132沿挡块一
421最低点的圆角,让爪杆132沿轴向下翻转与扣合部一42分离,而后贯通口二12端部爪13
移动至输出皮带1下方,贯通口二12端部爪13的爪杆132此时垂直端向上,沿底板6的条形贯
通口二61移动至扣合部二72,爪杆132沿挡块一721倾斜壁面向下翻转而后向上扣合在挡块
一721与挡块二722之间,通过爪杆132推动挡块二722与贯通口二12截面推动承接壳体二7
壁,让承接壳体二7向储袋盒8移动,承接壳体二7逐渐移动至储袋盒8正上方,输出皮带1停
止,在此过程中码垛后的塑料袋逐渐与承接板81相贴合,从而承接板81逐渐重量增加向下
移动,当码垛后的塑料袋完全与承接板81贴合时,通过码垛后塑料袋的重量,让承接板81移
动至储袋盒8下方,此时输出皮带1顺时针旋转,贯通口二12端部爪13拉动承接壳体二7反向
移动,当挡块二722与阻挡板62相贴合时,爪杆132沿阻挡块二721最低点圆角向下翻转,与
扣合部二72分离,承接壳体二7停止,同时贯通口一11端部爪13重新与扣合部一42向扣合,
并推动挡板4与承接壳体一3分离,挡板4回到初始位置,且贯通口二12一端截面与承接壳体
二7壁面贴合,承接壳体一3内码垛少层的塑料袋水平落入承接壳体二7内,同时输入皮带2
连续把塑料袋输入向承接壳体一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