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充电桩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2010258618.3

文献号 : CN111284351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张玉华杨丽彦郭鹤贾华坡陈林林

申请人 : 郑州科技学院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充电桩,本发明有效解决了现有的汽车充电桩安全防护措施较差且容易受到损坏的问题;解决的技术方案包括:该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在不使用时可将其进行收缩,避免外界雨水对其侵蚀,当因操作失误汽车撞向充电桩时,首先作用于第一缓冲板并且吸收汽车撞击瞬间的大部分撞击力,随后作用于第二缓冲板并且通过第二缓冲板解除对防护箱的定位,当汽车迫使防护箱滑动的同时,使得车轮与若干组转动辊接触并且使得车轮空转,消弱汽车向前的惯性,从而减少对充电桩的损害。

权利要求 :

1.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充电桩,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上横向滑动安装有防护箱(2)且防护箱(2)由设置于底座(1)内的锁定装置锁定,所述防护箱(2)与底座(1)之间连接有第一弹簧(3),所述防护箱(2)内竖向滑动安装有充电箱(4)且充电箱(4)由设置于防护箱(2)内的升降装置驱动,所述底座(1)上竖向滑动安装有触发装置且当触发装置被触发时,控制升降装置驱动充电桩上移或者下降,位于防护箱(2)横向一侧的底座(1)上横向滑动安装有一级缓冲装置;

所述防护箱(2)纵向两侧壁滑动安装有二级缓冲装置且二级缓冲装置连接有设置于防护箱(2)内的解锁装置,所述解锁装置用于实现解除锁定装置对防护箱(2)的锁定,所述底座(1)上纵向两侧分别设置有矩形槽(5)且矩形槽(5)内均布设置有转动安装于矩形槽(5)侧壁上的转动辊(6),所述矩形槽(5)内竖向滑动安装有承托架(9)且承托架(9)上设置有与转动辊(6)相配合的矩形孔(7),所述承托架(9)与底座(1)之间连接有第二弹簧(8)且承托架(9)下方一体连接有竖向滑动安装于底座(1)内的承托杆(10),所述承托杆(10)下方横向间隔设有与之滚动接触配合的支撑装置且支撑装置下端与底座(1)之间同样为滚动接触配合,远离防护箱(2)的两支撑装置与底座(1)之间连接有第六弹簧(38),位于横向同侧的支撑装置之间经传动装置连接且两传动装置共同啮合有转动安装于底座(1)内的传动齿轮(11),其中一个传动装置与防护箱(2)连接;

所述承托杆(10)下端面靠近支撑装置位置处设有滑腔(12)且滑腔(12)内经第十弹簧(13)连接有与之滑动配合安装的U形块(14),其中一个所述U形块(14)一体连接有置于滑腔(12)外的梯形块(15)且底座(1)内设有与梯形块(15)相配合的通孔(16),所述通孔(16)上端与梯形斜块下端在竖向部分重叠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缓冲装置为横向滑动安装于底座(1)上的一级缓冲板(17)且一级缓冲板(17)与底座(1)之间连接有第三弹簧(18),所述底座(1)内设有与防护箱(2)横向滑动配合的滑槽(19),所述锁定装置包括与防护箱(2)之间连接有第五弹簧(20)且竖向滑动安装在防护箱(2)内的锁定柱(21),所述滑槽(19)底壁上设有与锁定柱(21)相配合的锁定孔(2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二级缓冲装置包括横向滑动安装在防护箱(2)纵向两侧壁上的二级缓冲板(23)且二级缓冲板(23)与防护箱(2)之间连接有第四弹簧(24),所述解锁装置包括设置于防护箱(2)内且与二级缓冲板(23)连接的L形齿条(25),所述L形齿条(25)啮合有转动安装于防护箱(2)内的解锁齿轮(26)且解锁齿轮(26)同轴转动安装有解锁滑轮(27),两所述锁定柱(21)之间经连杆(28)一体连接且连杆(28)上连接有缠绕于解锁滑轮(27)上的钢丝绳(56)。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箱(4)横向两侧分别经与之一体连接的矩形块(29)竖向滑动安装于防护箱(2)内,所述升降装置包括转动安装于防护箱(2)内且与其中一个矩形块(29)螺纹配合的丝杠(30),所述丝杠(30)由设置于防护箱(2)内的升降电机(31)驱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充电桩,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座(1)上设有容纳腔(32),所述触发装置包括竖向滑动安装于容纳腔(32)内的弧形板(33)且弧形板(33)经与之一体连接的滑杆(34)竖向滑动配合有固定于容纳腔(32)底壁上的滑筒(35),所述滑筒(35)与滑杆(34)之间经伸缩弹簧(60)连接,所述滑筒(35)底壁设置有第一压力传感器且第一压力传感器电性连接有微控制器,所述微控制器控制升降电机(3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装置包括支撑杆(36)且支撑杆(36)上下两端均转动安装有转轮(37),所述承托杆(10)下端面设有与转轮(37)相配合的卡槽(39)且转轮(37)与卡槽(39)顶壁之间滚动配合,所述传动装置包括:位于横向同侧的两支撑杆(36)之间固定连接有矩形杆(40)且两矩形杆(40)竖向间隔设置,所述矩形杆(40)中间部位一体连接有横向延伸的传动齿条(41),所述传动齿轮(11)位于两传动齿条(41)之间且与两传动齿条(41)啮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充电桩,其特征在于,靠近防护箱(2)一侧的传动齿条(41)经钢丝绳(56)连接有安装在底座(1)内的第一滑轮组(42)且钢丝绳(56)经第一滑轮组(42)导向后另一端与防护箱(2)底壁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板(33)底部纵向两端分别经钢丝绳(56)连接有过度块(43)且过度块(43)竖向滑动安装在固定于容纳腔(32)内的矩形筒(44)内,所述过度块(43)与矩形筒(44)之间连接有第七弹簧(45)且过度块(43)下端经钢丝绳(56)连接有设置于容纳腔(32)内的第二滑轮组(46),经过第二滑轮组(46)导向后钢丝绳(56)连接有横向滑动安装于底座(1)内的过度装置且过度装置与一级缓冲装置连接,过度装置满足:一级缓冲装置经过度装置使得触发装置被触发并且通过升降电机(31)带动充电箱(4)下移后升降电机(31)电性回路断开。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过度装置包括横向滑动安装在底座(1)内且与钢丝绳(56)连接的移动筒(47),所述移动筒(47)内滑动安装有移动杆(48)且移动筒(47)内经第八弹簧(49)连接有与之竖向滑动安装配合的定位柱(50),所述移动杆(48)上设有与定位柱(50)相配合的定位孔(51)且定位柱(50)头部一端进行倒圆角设置,所述移动筒(47)与底座(1)之间连接有第九弹簧(52),所述底座(1)内安装有挡板(53)且挡板(53)面向移动筒(47)一侧安装有第二压力传感器,第二压力传感器与微控制器电性连接。

说明书 :

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充电桩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充电桩。

背景技术

[0002] 电桩其功能类似于加油站里面的加油机,可以固定在地面或墙壁,安装于公共建筑和居民小区停车场或充电站内,充电桩的输入端与交流电网直接连接,输出端都装有充电插头用于为新能源汽车充电;
[0003] 然而现有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桩通常多采用外置裸露的安装结构,并且通常情况下固定安装在停车位尽头位置处,当新能源汽车需要充电时,通常会将汽车倒进(或者开进)车位内,使得汽车上的充电孔靠近充电桩位置,但是现有的充电桩缺少对外界碰撞冲击进行缓冲保护的措施,当驾驶员将汽车停进车位过程中,若发生操作失误(油门误当作刹车)或者因倒车时视野不佳而撞上充电桩时,使得充电桩在受到外力碰撞时容易发生损坏,降低了充电桩的使用安全性;
[0004] 再一个,现有的大部分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均没有设置有防雨措施,虽然充电桩的操作界面都进行了一定的防雨措施,但是充电用电缆都是暴露在外,而且操作界面由于日晒雨淋防雨橡胶等老化,就会容易进水导致漏电等问题,严重的会使得充电线路发生短路,导致起火燃烧等严重情况的发生;
[0005] 鉴于以上,我们提供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充电桩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0006]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充电桩,该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在不使用时可将其进行收缩,避免外界雨水对其侵蚀,当因操作失误汽车撞向充电桩时,首先作用于第一缓冲板并且吸收汽车撞击瞬间的大部分撞击力,随后作用于第二缓冲板并且通过第二缓冲板解除对防护箱的定位,当汽车迫使防护箱滑动的同时,使得车轮与若干组转动辊接触并且使得车轮空转,消弱汽车向前的惯性,从而减少对充电桩的损害。
[0007] 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充电桩,包括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上横向滑动安装有防护箱且防护箱由设置于底座内的锁定装置锁定,所述防护箱与底座之间连接有第一弹簧,所述防护箱内竖向滑动安装有充电箱且充电箱由设置于防护箱内的升降装置驱动,所述底座上竖向滑动安装有触发装置且当触发装置被触发时,控制升降装置驱动充电桩上移或者下降,位于防护箱横向一侧的底座上横向滑动安装有一级缓冲装置;
[0008] 所述防护箱纵向两侧壁滑动安装有二级缓冲装置且二级缓冲装置连接有设置于防护箱内的解锁装置,所述解锁装置用于实现解除锁定装置对防护箱的锁定,所述底座上纵向两侧分别设置有矩形槽且矩形槽内均布设置有转动安装于矩形槽侧壁上的转动辊,所述矩形槽内竖向滑动安装有承托架且承托架上设置有与转动辊相配合的矩形孔,所述承托架与底座之间连接有第二弹簧且承托架下方一体连接有竖向滑动安装于底座内的承托杆,所述承托杆下方横向间隔设有与之滚动接触配合的支撑装置且支撑装置下端与底座之间同样为滚动接触配合,远离防护箱的两支撑装置与底座之间连接有第六弹簧,位于横向同侧的支撑装置之间经传动装置连接且两传动装置共同啮合有转动安装于底座内的传动齿轮,其中一个传动装置与防护箱连接;
[0009] 所述承托杆下端面靠近支撑装置位置处设有滑腔且滑腔内经第十弹簧连接有与之滑动配合安装的U形块,其中一个所述U形块一体连接有置于滑腔外的梯形块且底座内设有与梯形块相配合的通孔,所述通孔上端与梯形斜块下端在竖向部分重叠设置。
[0010] 优选的,所述一级缓冲装置为横向滑动安装于底座上的一级缓冲板且一级缓冲板与底座之间连接有第三弹簧,所述底座内设有与防护箱横向滑动配合的滑槽,所述锁定装置包括与防护箱之间连接有第五弹簧且竖向滑动安装在防护箱内的锁定柱,所述滑槽底壁上设有与锁定柱相配合的锁定孔。
[0011] 优选的,所述二级缓冲装置包括横向滑动安装在防护箱纵向两侧壁上的二级缓冲板且二级缓冲板与防护箱之间连接有第四弹簧,所述解锁装置包括设置于防护箱内且与二级缓冲板连接的L形齿条,所述L形齿条啮合有转动安装于防护箱内的解锁齿轮且解锁齿轮同轴转动安装有解锁滑轮,两所述锁定柱之间经连杆一体连接且连杆上连接有缠绕于解锁滑轮上的钢丝绳。
[0012] 优选的,所述充电箱横向两侧分别经与之一体连接的矩形块竖向滑动安装于防护箱内,所述升降装置包括转动安装于防护箱内且与其中一个矩形块螺纹配合的丝杠,所述丝杠由设置于防护箱内的升降电机驱动。
[0013] 优选的,所述底座上设有容纳腔,所述触发装置包括竖向滑动安装于容纳腔内的弧形板且弧形板经与之一体连接的滑杆竖向滑动配合有固定于容纳腔底壁上的滑筒,所述滑筒与滑杆之间经伸缩弹簧连接,所述滑筒底壁设置有第一压力传感器且第一压力传感器电性连接有微控制器,所述微控制器控制升降电机。
[0014] 优选的,所述支撑装置包括支撑杆且支撑杆上下两端均转动安装有转轮,所述承托杆下端面设有与转轮相配合的卡槽且转轮与卡槽顶壁之间滚动配合,所述传动装置包括:位于横向同侧的两支撑杆之间固定连接有矩形杆且两矩形杆竖向间隔设置,所述矩形杆中间部位一体连接有横向延伸的传动齿条,所述传动齿轮位于两传动齿条之间且与两传动齿条啮合。
[0015] 优选的,靠近防护箱一侧的传动齿条经钢丝绳连接有安装在底座内的第一滑轮组且钢丝绳经第一滑轮组导向后另一端与防护箱底壁固定连接。
[0016] 优选的,所述弧形板底部纵向两端分别经钢丝绳连接有过度块且过度块竖向滑动安装在固定于容纳腔内的矩形筒内,所述过度块与矩形筒之间连接有第七弹簧且过度块下端经钢丝绳连接有设置于容纳腔内的第二滑轮组,经过第二滑轮组导向后钢丝绳连接有横向滑动安装于底座内的过度装置且过度装置与一级缓冲装置连接,过度装置满足:一级缓冲装置经过度装置使得触发装置被触发并且通过升降电机带动充电箱下移后升降电机电性回路断开。
[0017] 优选的,所述过度装置包括横向滑动安装在底座内且与钢丝绳连接的移动筒,所述移动筒内滑动安装有移动杆且移动筒内经第八弹簧连接有与之竖向滑动安装配合的定位柱,所述移动杆上设有与定位柱相配合的定位孔且定位柱头部一端进行倒圆角设置,所述移动筒与底座之间连接有第九弹簧,所述底座内安装有挡板且挡板面向移动筒一侧安装有第二压力传感器,第二压力传感器与微控制器电性连接。
[0018] 上述技术方案有益效果在于:
[0019] (1)该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在不使用时可将其进行收缩,避免外界雨水对其侵蚀,当因操作失误汽车撞向充电桩时,首先作用于第一缓冲板并且吸收汽车撞击瞬间的大部分撞击力,随后作用于第二缓冲板并且通过第二缓冲板解除对防护箱的定位,进而汽车迫使防护箱沿底座进行滑动,进而压缩第一弹簧用于缓冲汽车的撞击力,伴随着防护箱的移动,驱动承托架下移并且使得车轮与若干组转动辊接触,最终使得车轮打滑并发生空转,从而消弱汽车向前的惯性,减少对充电桩的损害;
[0020] (2)在本方案中,当汽车因操作失误撞击到一级缓冲板时,一级缓冲板在向前移动的同时通过与之连接的相互配合的移动杆、移动筒使得触发装置被再次触发,进而充电箱在触发装置的控制下快速收缩至防护箱内,在汽车还未撞击到二级缓冲板时,将充电箱收缩至防护箱内,进一步增强了对充电箱的防护功能,从而使得充电箱的安全性能大大提高。

附图说明

[0021] 图1为本发明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2] 图2为本发明充电箱收缩至防护箱内时示意图;
[0023] 图3为本发明防护箱部分剖视后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4] 图4为本发明防护箱剖视后充电箱收缩至防护箱内时示意图;
[0025] 图5为本发明防护箱与滑槽配合关系示意图;
[0026] 图6为本发明锁定装置与底座配合关系示意图;
[0027] 图7为本发明防护箱与锁定装置配合关系仰视示意图;
[0028] 图8为本发明底座纵向一侧剖视后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9] 图9为本发明承托架、承托杆、若干组转动辊配合关系示意图;
[0030] 图10为本发明梯形块与承托杆以及两支撑杆与承托杆配合关系示意图;
[0031] 图11为本发明支撑杆与卡槽配合关系以及U形块与滑腔配合关系示意图;
[0032] 图12为本发明承托杆剖视后U形块与滑腔配合关系示意图;
[0033] 图13为本发明删去底座以及触发装置后内部结构示意图;
[0034] 图14为本发明传动装置与支撑装置连接关系示意图;
[0035] 图15为本发明支撑杆滑入至滑腔内且带动U形块移动时示意图;
[0036] 图16为本发明底座远离防护箱一端剖视后内部示意图;
[0037] 图17为本发明矩形筒与过度块安装关系示意图;
[0038] 图18为本发明移动杆、移动筒配合关系示意图;
[0039] 图19为本发明移动筒剖视后与移动杆配合关系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0] 有关本发明的前述及其他技术内容、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附图1至图19对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呈现,以下实施例中所提到的结构内容,均是以说明书附图为参考。
[0041] 实施例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充电桩,参照附图1所示,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我们在底座1上横向滑动安装有防护箱2且防护箱2由设置于底座1内的锁定装置锁定(在正常充电或者充电箱4收缩至防护箱2内时,防护箱2处于被锁定状态),所述防护箱2内竖向滑动安装有充电箱4(充电箱4连接有外接充电线路,所述充电箱4上一侧设置有充电枪54)且充电箱4由设置于防护箱2内的升降装置驱动,参照附图1所示,我们在底座1上间隔防护箱2一段距离位置处,竖向滑动安装有触发装置且当触发装置被触发时,控制升降装置驱动充电桩上移或者下降,初始当未有汽车充电时,充电箱4收缩至防护箱2内(如附图2所示),当有汽车前来充电时,在汽车朝着靠近充电箱4的方向移动时,当车轮压到触发装置时,触发装置控制升降装置驱动防护箱2上移并且使其从防护箱2内伸出至如附图1中所示状态,所述升降装置驱动防护箱2上移一定距离后停止工作,随后汽车进行充电(在此值得注意的是,当汽车车轮压到触发装置后,再向前移动一定距离后停止移动,即,汽车移动到待充电位置,此时汽车另一组车轮还未移动至触发装置,即,当汽车在进行充电时,触发装置位于汽车前后两组车轮之间,在具体设置时,我们可根据车型尺寸的大小设置触发装置与充电箱4之间的距离,如普通三箱轿车、两箱轿车其长度轴距不同,根据车型尺寸设置不同的充电桩,使得汽车在进行充电时,触发装置位于汽车前后两组车轮之间);
[0042] 当汽车完成充电时,将充电枪54拔掉并且重新固定在充电箱4一侧壁上,随后汽车向后朝着远离充电箱4的方向移动,伴随着汽车的后移,当车轮再次压到触发装置时,触发装置控制升降装置带动充电箱4向下移动并且收缩至防护箱2内,如附图2中所示,较好的,我们在充电箱4顶部安装有防雨板55,在雨天时可避免雨水淋到充电箱4上对充电箱4内部电路造成损伤;
[0043] 我们在汽车位于防护箱2横向一侧的底座1上横向滑动安装有一级缓冲装置,当汽车需要充电并且靠近充电箱4移动过程中,因视野不佳造成操作失误,导致汽车撞向充电箱4时,汽车首先撞击到一级缓冲装置上,一级缓冲装置初步实现对汽车的撞击势能进行缓冲,消弱汽车撞击时产生的冲击力;
[0044] 我们在防护箱2纵向两侧壁滑动安装有二级缓冲装置且二级缓冲装置连接有设置于防护箱2内的解锁装置,伴随着车辆的惯性冲击,当一级缓冲装置在汽车的惯性冲击下向前移动以至于抵触在二级缓冲装置上时,此时,一级缓冲装置在汽车的冲击下同步带动二级缓冲装置向前移动,此时二级缓冲装置实现对汽车惯性势能的进一步缓冲、消弱,伴随着汽车的继续向前移动(带动二级缓冲装置沿防护箱2纵向两侧进行滑动),此时二级缓冲装置通过与之连接的解锁装置实现对锁定装置的解锁,即,使得防护箱2由正常状态使得锁定状态处于自由状态,此时在汽车的惯性势能下,带动防护箱2同步沿着底座1进行横向移动,所述防护箱2与底座1之间连接有第一弹簧3,如附图2所示,伴随着防护箱2的移动使得第一弹簧3被压缩,进一步消弱汽车的惯性势能;
[0045] 参照附图2所示,我们在底座1上位于触发装置横向两侧设置有矩形槽5且矩形槽5内均布设置有转动安装于矩形槽5侧壁上的转动辊6,所述矩形槽5内竖向滑动安装有承托架9且承托架9上设置有与转动辊6相配合的矩形孔7(所述矩形孔7的宽度与转动辊6的直径相同或者稍大于转动辊6的直径),当该装置在正常使用状态时,承托架9上端面与底座1上端面平齐,如附图1所示,并且若干转动辊6最高点位置低于底座1上端面(即,当有汽车在底座1上移动时,车轮压在承托架9上时,车轮不会与转动辊6接触);
[0046] 参照附图8所示,我们在承托架9与底座1之间连接有第二弹簧8且承托架9下方一体连接有竖向滑动安装于底座1内的承托杆10,所述承托杆10下方横向间隔设有与之滚动接触配合的支撑装置(每个承托杆10下方配合有两个支撑装置,所述承托杆10在两支撑装置的作用下处于被定为状态,即,此时承托杆10无法下移),所述支撑装置下端与底座1之间同样为滚动接触配合(将支撑装置与承托杆10下端面以及与底座1之间设置为滚动接触是为了减少带动支撑装置移动时产生的阻力,滚动摩擦相对于滑动摩擦其摩擦力会更小),当在汽车的惯性势能下带动防护箱2沿底座1进行横向移动时,防护箱2通过与之连接的其中一组传动装置带动转动安装于底座1内的传动齿轮11,并且通过传动齿轮11带动另一传动装置朝着相反方向在底座1内进行移动,进而带动位于横向两侧的两组支撑装置(位于横向同侧的两支撑装置之间经传动装置连接,参照附图13、14所示)沿着相反方向在底座1内进行移动(我们在底座1内设有与传动装置、支撑装置相配合的腔体,使得传动装置、支撑装置能够沿着与之对应配合的腔体进行滑动,在此图中不再给于示出);
[0047] 参照附图11所示,我们在承托杆10下端面靠近支撑装置位置处设有滑腔12且滑腔12内经第十弹簧13连接有与之滑动配合安装的U形块14,当防护箱2通过传动装置带动位于横向两侧的两支撑装置沿相反方向进行移动时,以至于使得支撑装置滑入至滑腔12内并且刚好使得支撑装置卡入至U形块14两悬臂之间位置处,如附图15所示,此时承托杆10失去支撑装置对其的支撑,因此在车轮的重压下,承托架9开始向下移动并且压缩第二弹簧8,当承托架9向下移动时,车轮开始接触到转动安装于矩形槽5内的若干转动辊6,如附图2中所示,车辆与若干组转动辊6接触,此时车轮作用于转动辊6表面开始打滑,从而进一步减小汽车向前移动的惯性势能,使得汽车在尽量短的时间内停下,减少对充电箱4的损伤;
[0048] 此时承托架9虽然在车轮的重压下向下移动一段距离,但是此时承托架9未处于定位状态,位于承托架9上的相邻的两矩形孔7之间部位可能仍会与车轮接触,导致车辆车轮作用于承托架9上,削弱了转动辊6对汽车车轮的作用,较好的,我们在其中一个U形块14纵向一侧一体连接有梯形块15,如附图11所示,并且我们在底座1内设有与U形块14相配合的通孔16,如附图16所示,所述梯形块15下端部位与通孔16上端部位有一部分重叠,即,梯形块15为斜面部位抵触在通孔16顶壁上(参照附图16所示),当防护箱2通过传动装置带动位于横向两侧的两支撑装置朝着相反方向移动时,即,当支撑装置滑入至滑腔12内并且同步带动U形块14进行移动时,与U形块14一体连接的梯形块15在通孔16顶壁的限位下,迫使向前移动的梯形块15首先下移并且随后滑入至通孔16内(我们设定当梯形块15在通孔16的迫使下滑入至通孔16内时,承托架9向下移动并且此时车轮不再与承托架9接触),随后伴随着U形块14的继续移动同步带动梯形块15在通孔16内移动,并且在此过程中,承托架9在相配合的梯形块15、通孔16的配合下一直处于被定为状态;
[0049] 参照附图13、16所示,远离防护箱2一侧的两支撑装置与底座1之间连接有第六弹簧38,伴随着支撑装置的移动压缩第六弹簧38可实现对汽车惯性势能的进一步缓冲,所述U形块14与底座1之间连接的第十弹簧13同样可实现对汽车惯性势能的缓冲、削弱,配合一级缓冲装置、二级缓冲装置共同实现对汽车冲击力的缓冲、消弱,最终迫使汽车停下。
[0050] 实施例2,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参照附图1、2所示,所述一级缓冲装置为横向滑动安装于底座1上的一级缓冲板17,所述一级缓冲板17纵向两端分别经斜杆横向滑动安装在底座1上,所述斜杆与底座1之间连接有第三弹簧18,当汽车撞击到一级缓冲板17上时,带动一级缓冲板17移动并且压缩第三弹簧18,实现对汽车惯性势能的缓冲,参照附图5所示,我们在底座1内设有与防护箱2横向滑动配合的滑槽19,使得防护箱2能够在受到汽车的撞击后沿着滑槽19进行滑动,我们将第一弹簧3设置在滑槽19内,当防护箱2沿着滑槽19进行滑动时压缩第一弹簧3并且削弱汽车的冲击势能,我们可根据场地大小或者实际需求来设定滑槽19的长度,即汽车撞击到防护箱2后防护箱2的最大滑移距离;
[0051] 参照附图6所示,所述锁定装置包括与防护箱2之间连接有第五弹簧20且竖向滑动安装在防护箱2内的锁定柱21,我们在滑槽19底壁上设有与锁定柱21相配合的锁定孔22,初始时,当防护箱2处于被锁定状态时,锁定柱21插入至与之对应的锁定孔22内 ,并且实现对防护箱2的锁定 ,当汽车迫使一级缓冲板17向前移动以至使得一级缓冲板17抵触于二级缓冲装置时,二级缓冲装置通过设置于防护箱2内的解锁装置带动锁定柱21从与之对应的锁定孔22内退出,进而实现对防护箱2的解锁,使得防护箱2处于自由状态,当汽车撞击到二级缓冲装置上时,能够带动防护箱2沿滑槽19滑动(通过压缩第一弹簧3消弱汽车的势能),进而减少对充电箱4的损害。
[0052] 实施例3,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参照附图3所示,二级缓冲装置包括横向滑动安装在防护箱2纵向两侧壁上的二级缓冲板23且二级缓冲板23与防护箱2之间连接有第四弹簧24,当一级缓冲板17抵触在二级缓冲板23上时,带动二级缓冲板23沿着防护箱2侧壁进行移动并且压缩第四弹簧24,两所述锁定柱21之间经连杆28固定连接,如附图6所示,并且我们在连杆28上一体设置有连接柱57,所述连接柱57上端与缠绕在解锁滑轮27上的钢丝绳56连接,我们在防护箱2底壁上设有与连接柱57相配合的圆形滑孔(图中不再示出),并且我们在防护箱2底壁上设有与连杆28竖向滑动配合的矩形滑孔58,参照附图7所示,所述防护箱2底壁我们设置有开口,用于使得连接于充电箱4上的电缆通过该开口向外伸出并且与外接充电线路连接;
[0053] 参照附图3、4所示,二级缓冲板23通过与之连接的L形齿条25带动转动安装在防护箱2内的解锁齿轮26转动,进而带动与之同轴转动的解锁滑轮27,解锁滑轮27通过钢丝绳56向上拉动与连杆28一体连接的连接柱57,进而带动两锁定柱21向上移动并且使得锁定柱21从与之对应的锁定孔22内撤出,解除锁定柱21对防护箱2的锁定;
[0054] 当撞击车辆被从底座1上转移走时,防护箱2在第一弹簧3弹力作用下恢复至初始位置处,即,如附图1中位置所示,在防护箱2朝着初始位置移动的过程中,车辆不再抵触在一级缓冲板17上,一级缓冲板17、二级缓冲板23开始在与之对应的弹簧作用下复归原位,并且在二级缓冲板23复归原位的过程中,通过解锁齿轮26、解锁滑轮27的配合,使得解锁滑轮27释放钢丝绳56,在当防护箱2沿滑槽19移动至初始位置时,即,此时竖向滑动安装在防护箱2内的锁定柱21刚好移动至与之相对应的锁定孔22位置处,则锁定柱21在第五弹簧20的作用下插入至锁定孔22内,再次实现对防护箱2的锁定,并且此时连接于解锁滑轮27和连接柱57之间的钢丝绳56被再次绷紧。
[0055] 实施例4,在实施例1基础上,参照附图3所示,所述充电箱4横向两侧分别经与之一体连接的矩形块29竖向滑动安装于防护箱2内,所述升降装置包括转动安装于防护箱2内且与其中一个矩形块29螺纹配合的丝杠30,所述丝杠30由设置于防护箱2内的升降电机31驱动,当触发装置被触发时通过升降电机31驱动丝杠30转动进而带动矩形块29在防护箱2内移动,最终实现驱动充电箱4向上伸出或者向下收缩至防护箱2内的效果。
[0056] 实施例5,在实施例4的基础上,参照附图16所示,我们在底座1上设有容纳腔32,所述触发装置包括竖向滑动安装于容纳腔32内的弧形板33,初始时弧形板33在相互配合的滑杆34、伸缩弹簧60的作用下处于如附图16中所示位置,即,弧形板33高度高于底座1上端面,我们在滑筒35底壁与伸缩弹簧60连接固定安装部位设置有第一压力传感器且第一压力传感器电性连接有微控制器,当有汽车进行充电时,车轮首先压过弧形板33并且迫使其沿容纳腔32向下移动并且压缩伸缩弹簧60,此时第一压力传感器检测到压力信号变化并且微控制器通过升降电机31控制器控制升降电机31启动工作,从而带动充电箱4沿防护箱2向上移动,使其从防护箱2内向外伸出,即,由附图2中所示位置移动至附图1中所示位置后升降电机31在升降电机31在微控制的作用下停止工作(微控制器通过升降电机31控制器控制升降电机31的启停,电机控制器是通过主动工作来控制电机按照设定的方向、速度、角度、响应时间进行工作的集成电路),当车辆车轮压过弧形板33后,弧形板33在伸缩弹簧60的弹力作用下再次沿容纳腔32向上移动,从而恢复至初始位置;
[0057] 当车辆完成充电后,车辆启动后移时,其车轮再次经过弧形板33并且将其下压,此时第一压力传感器再次检测到压力信号的变化,微控制器通过升降电机31控制器控制升降电机31驱动并且驱动充电箱4向下移动,以至使得充电箱4完全收缩至防护箱2内时,即,由附图1中所示状态移动至附图2中所示位置时,微控制器控制升降电机31停止工作,此时充电箱4收回至防护箱2内,使得充电箱4在不使用时,为其提供一个较好的存放环境,避免外界雨水以及杂物等进入至充电箱4内,对充电箱4造成损伤,在本方案中,当第一压力传感器检测到压力信号产生变化时,微控制器便控制升降电机31启动工作,进而带动充电箱4上移(充电箱4位于防护箱2内时,即,处于不使用状态时)或者下降(充电箱4向外伸出防护箱2时,即,处于充电工位时)。
[0058] 实施例6,在实施例1基础上,参照附图11所示,所述支撑装置包括支撑杆36且支撑杆36上下两端均转动安装有转轮37(如附图12所示,支撑杆36上下两端均转动安装有转轮37),参照附图11所示,所述承托杆10下端面设有与转轮37相配合的卡槽39且转轮37与卡槽
39顶壁之间滚动配合(所述支撑杆36在卡槽39的配合限位下只能沿着卡槽39延伸的方向在底座1内进行移动,如附图12所示,转动安装于支撑杆36上端的若干转轮37与卡槽39顶壁配合关系示意图);
[0059] 参照附图13所示,传动装置包括:位于横向同侧的两支撑杆36之间固定连接有矩形杆40且两矩形杆40竖向间隔设置,两所述矩形杆40中间部位均一体连接有横向延伸的传动齿条41,所述传动齿轮11位于两传动齿条41之间且与两传动齿条41啮合, 靠近防护箱2一侧的传动齿条41与防护箱2底壁连接,当防护箱2在汽车的冲击下沿底座1进行横向移动时,防护箱2同步带动传动齿条41移动进而通过传动齿轮11带动另一传动齿条41沿着相反方向在底座1内移动,从而实现带动位于横向两侧的两组支撑杆36沿与之对应的卡槽39进行相背移动的效果,最终使得支撑杆36由卡槽39内移动至滑腔12内并且带动横向滑动安装在滑腔12内的U形块14在滑腔12内移动,如附图15中所示,当支撑杆36由卡槽39内滑入至滑腔12内并且带动U形块14移动时,承托架9在车辆的重压下沿矩形槽5向下移动,使得转动安装在矩形槽5内的若干转动辊6与车辆接触,参照附图14所示,我们在设置两矩形杆40的时候,使得当承托杆10向下移动并且在梯形块15、通孔16的配合下处于定位状态时,承托杆10下端面不会触碰到位于上方的其中一个矩形杆40。
[0060] 实施例7,在实施例6基础上,参照附图13中所示,靠近防护箱2一侧的传动齿条41经钢丝绳56连接有安装在底座1内的第一滑轮组42,参照附图5所示,我们在底座1内设置有用于安装第一滑轮组42的空腔(图中未标号),所述钢丝绳56经第一滑轮组42导向后另一端与防护箱2底壁固定连接(如附图5中所示),当防护箱2在受到汽车的冲击而沿滑槽19移动时,通过钢丝绳56经过第一滑轮组42的导向进而实现带动靠近防护箱2一侧的传动齿条41移动的效果;
[0061] 在具体设置的时候,我们可在矩形槽5以及容纳腔32、空腔内设置有与下水道连通的管道,即,当下雨天时,进入至空腔、容纳腔32、矩形槽5内的雨水经提前预埋的管道排入至下水道内避免雨水堆的堆积,关于管道的预埋设置方式,均为常规的技术并且本领域技术人员很容易实现,故在此不做描述。
[0062] 实施例8,在实施例5基础上,参照附图17所示,弧形板33底部纵向两端分别经钢丝绳56连接有过度块43且过度块43竖向滑动安装在固定于容纳腔32内的矩形筒44内,所述过度块43与矩形筒44之间连接有第七弹簧45且过度块43下端经钢丝绳56连接有设置于容纳腔32内的第二滑轮组46,经过第二滑轮组46导向后钢丝绳56连接有横向滑动安装于底座1内的过度装置且过度装置与一级缓冲装置连接,过度装置满足:一级缓冲装置经过度装置使得触发装置被触发并且通过升降电机31带动充电箱4下移后升降电机31电性回路断开;
[0063] 在本方案中通过过度装置、第二滑轮组46、矩形筒44、过度块43的设置,使得汽车在撞向一级缓冲装置时(在进行正常充电时,车辆只有一组车轮经过弧形板33,另一组车轮还未移动至弧形板33位置处),使得触发装置同样能够被触发(当汽车撞击到一级缓冲装置并且带动一级缓冲装置沿底座1进行移动时,一级缓冲装置通过过度装置带动经过第二滑轮组46导向后的钢丝绳56,并且向下拉动过度块43,进而通过钢丝绳56将弧形板33向下拉,使得设置于滑筒35底壁上的第一压力传感器检测到压力信号变化,进而通过微控制器控制升降电机31启动工作)并且通过升降电机31带动充电箱4向下收缩至防护箱2内,并且当升降电机31驱动充电箱4向下收缩至防护箱2内时,使得升降电机31电性回路断开,在车辆因惯性向前继续移动时,以至车辆的另一组车轮压过弧形板33时,触发装置不再控制升降电机31启动工作,使得防护箱2安全的处于防护箱2内,避免车辆失控撞向防护箱2时对伸出防护箱2的充电箱4造成损害,进一步确保充电箱4的安全使用;
[0064] 在具体使用时,当汽车进行充电时,汽车车轮压过弧形板33后使得收缩至防护箱2内的充电箱4向上升起,并且对汽车进行充电,当车辆车轮将弧形板33下压时,连接于弧形板33下方的钢丝绳56处于松弛状态,较好的,通过相互配合的过度块43、矩形筒44使得松弛的钢丝绳56不会从第二滑轮组46上脱落,在初始时,过度块43在第七弹簧45的弹力作用下处于如附图17中所示状态,并且连接于过度块43下端与第二滑轮组46上的钢丝绳56处于绷直状态,当弧形板33收到车轮的下压向下移动时,连接于弧形板33与过度块43上端的钢丝绳56变松弛,但是连接于过度块43下方的钢丝绳56仍处于绷直状态,确保了钢丝绳56不会从第二滑轮组46上脱落。
[0065] 实施例9,在实施例8的基础上,参照附图18所示,所述过度装置包括横向滑动安装在底座1内且与钢丝绳56连接的移动筒47,所述移动筒47内滑动安装有移动杆48,所述移动杆48长度长于移动筒47,并且我们在底座1内设有与移动杆48滑动配合的腔体,如附图18所示,同样我们在底座1内设有与移动筒47滑动配合的腔体(移动筒47只能在该腔体内进行移动,如附图19所示),所述一级缓冲板17通过圆杆59与移动杆48固定连接,当车辆未撞击到一级缓冲板17时,相互配合的移动筒47、移动杆48处于如附图18中所示状态,并且移动杆48被定位柱50进行定位,参照附图19中所示,当车辆撞击到一级缓冲板17并且迫使一级缓冲板17沿着底座1进行移动时,一级缓冲板17通过圆杆59带动移动杆48在与之滑动配合的腔体内滑动,此时移动杆48与移动筒47在定位柱50的作用下处于一个整体,即,一级缓冲板17通过圆杆59带动移动筒47、移动杆48同步进行移动(此时第九弹簧52被压缩,并且移动筒47通过与之连接的钢丝绳56带动弧形板33向下移动,使得第一压力传感器检测到压力信号变化,进而通过微控制器控制升降电机31驱动工作),当移动筒47移动至挡板53位置处时,移动筒47受到挡板53的阻碍并且停止移动(我们在设置挡板53的时候,使得挡板53不妨碍移动杆48在底座内的移动),此时移动杆48在一级缓冲板17的带动下有继续向前移动的趋势,则,此时移动杆48迫使插入至定位孔51内的定位柱50向外撤出至移动筒47内(我们在定位柱50插入定位孔51内一端进行倒圆角设置,使得定位柱50在受到横向的挤压力后能够更好的从定位孔51中退出);
[0066] 当定位柱50从定位孔51中撤出后,移动筒47与移动杆48不再保持一个整体,此时移动杆48在一级缓冲板17的驱动下继续沿着设置在底座1中的腔体中向前移动(直至车辆在底座1上停止向前移动),此时,移动筒47在挡板53的作用下不再移动并且移动筒47在第九弹簧52的弹力作用下,开始朝着远离挡板53的方向移动,即朝着与移动杆48相反的方向在腔体内滑动,我们在设置移动杆48、移动筒47时,使得移动杆48与移动筒47滑动配合接触部位表面覆盖一层较为光滑的材质,如:TPE塑料,表面光滑且耐磨、硬度大,以至于移动筒47在第九弹簧52的弹力作用下移动至初始位置,即,使得移动筒47连接有钢丝绳56一端再次抵触在与之相配合的腔体侧壁上;
[0067] 当我们将撞击车辆从底座1上转移走时,一级缓冲板17在第三弹簧18的作用下移动至初始位置,并且通过圆杆59同步带动移动杆48在底座1内朝着远离防护箱2的方向移动,以至于使得设置于移动杆48上的定位孔51再次移动至与竖向滑动安装在移动筒47内的定位柱50相对应位置处时 ,定位柱50在第八弹簧49作用下插入至定位孔51中,重新实现对移动杆48的定位效果;
[0068] 我们在挡板53面向移动筒47一侧安装有第二压力传感器,第二压力传感器与微控制器电性连接,当移动筒47抵触在挡板53上时,第二压力传感器检测到压力信号变化并且当微控制器控制升降电机31带动充电箱4向下完全收缩进防护箱2内后,微控制器控制升降电机31电性回路断开。
[0069] 该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在不使用时可将其进行收缩,避免外界雨水对其侵蚀,当因操作失误汽车撞向充电桩时,首先作用于第一缓冲板并且吸收汽车撞击瞬间的大部分撞击力,随后作用于第二缓冲板并且通过第二缓冲板解除对防护箱2的定位,进而汽车迫使防护箱2沿底座1进行滑动,进而压缩第一弹簧3用于缓冲汽车的撞击力,伴随着防护箱2的移动,驱动承托架9下移并且使得车轮与若干组转动辊6接触,最终使得车轮打滑并发生空转,从而消弱汽车向前的惯性,减少对充电桩的损害;
[0070] 在本方案中,当汽车因操作失误撞击到一级缓冲板17时,一级缓冲板17在向前移动的同时通过与之连接的相互配合的移动杆48、移动筒47使得触发装置被再次触发,进而充电箱4在触发装置的控制下快速收缩至防护箱2内,在汽车还未撞击到二级缓冲板23时,将充电箱4收缩至防护箱2内,进一步增强了对充电箱4的防护功能,从而使得充电箱4的安全性能大大提高。
[0071] 上面所述只是为了说明本发明,应该理解为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以上实施例,符合本发明思想的各种变通形式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