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物料盖一体成型的模具及双物料盖的加工方法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2010156666.1

文献号 : CN111300765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张信勤

申请人 : 广州承天包装设计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双物料盖的制作,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双物料盖一体成型的模具及双物料盖的加工方法,其技术方案要点是:两个动模同时作用在同一个第一模座上,第一动模与第一模座形成注塑上盖的腔体,第二动模与第一模座形成注塑底座的腔体;对注塑上盖的腔体和注塑底座的腔体进行注塑,第一动模形成上盖,第二动模形成底座;同时旋转第一模座,使得第一动模与第一模座形成注塑底座的腔体,第二动模与第一模座形成注塑上盖的腔体;对注塑上盖的腔体和注塑底座的腔体进行注塑。效果:其一,上盖与底座直接在第一动模与第二动模内压合组装成型。其二,上盖与底座的注塑可以同时进行,加快上盖与底座的注塑速度。

权利要求 :

1.一种双物料盖一体成型的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模座、第一动模与第二动模;

所述第一动模包括第一固定模块,所述第二动模包括第二固定模块;所述第一模座包括第一侧面与第二侧面,所述第一侧面与第二侧面均包括一排上盖模腔与一排底座模腔,所述上盖模腔与底座模腔可拆卸连接;第一模座的第一侧面可设置有若干组上盖模腔与底座模腔,适配于第一动模的上盖模腔设置的排数,同时第一模座的第二侧面可设置有若干组上盖模腔与底座模腔,适配于第二动模的底座模腔设置的排数;所述第一侧面与上盖模腔组合形成上盖的注塑腔,第二侧面与底座模腔组合形成底座的注塑腔;

在第一模座的中心上设置每次转动角度为180度的转轴;第一侧面与第二侧面内设置圆弧形齿条和齿轮;圆弧形齿条与齿轮齿合连接,圆弧形齿条的一端固定连接于上盖模腔,圆弧形齿条可带动上盖模腔绕半圆形齿条的自转轨迹位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物料盖一体成型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模座设置为长方体,所述第一侧面与第二侧面设置为第一模座对立的两侧面;在合模状态下,第一动模正对于所述第一侧面或第二侧面,第二动模正对于第一侧面或第二侧面;

沿所述第一侧面与第二侧面设置有注塑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物料盖一体成型的模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驱动装置与第二驱动装置,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动模正对于第一侧面或第二侧面位移,所述第一驱动装置驱动所述第二动模正对于第一侧面或第二侧面位移;所述第二驱动装置驱动所述第一模座转动或驱动所述第一动模和第二动模绕第一模座转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物料盖一体成型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包括第一螺杆与第一螺母,所述第一螺母与第一螺杆螺纹连接,所述第一动模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螺母;所述第一驱动装置还包括第二螺杆与第二螺母,所述第二螺母与第二螺杆螺纹连接,所述第二动模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螺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物料盖一体成型的模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定位装置和顶推机构,所述定位装置用于第一动模与第一侧面或第二模块的正对定位,和用于第二动模与第一侧面或第二模块的正对定位;所述顶推机构设置于第一模座内。

6.一种双物料盖的加工方法,采用如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双物料盖一体成型的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如下:

步骤一:将第一动模对准于第一侧面,第一驱动装置驱动第一动模向第一侧面移动,使第一动模上形成有上盖的注塑腔,同时第二动模对准于第二侧面,第一驱动装置驱动第二动模向第二侧面移动,使第二动模上形成有底座的注塑腔;

步骤二:对上盖的注塑腔与有底座的注塑腔进行注塑处理,使第一侧面的上盖模腔注塑形成有上盖,上盖留在了第一侧面上,第二侧面的底座模腔注塑形成有底座,底座留在了第二侧面上,然后将第一动模与第二动模退出第一模座;

步骤三:第一模座转动,或第一动模与第二动模绕第一模座转动,使第一动模对准于第二侧面,第一驱动装置驱动第一动模朝向第二侧面移动,使第一侧面上形成有底座的注塑腔,同时第二动模对准于第一侧面,第一驱动装置驱动第二动模朝向第一侧面移动,使第二动模上形成有上盖的注塑腔;

步骤四:对上盖的注塑腔与有底座的注塑腔进行注塑处理,使第二侧面的上盖模腔注塑形成有上盖,第一侧面的底座模腔注塑形成有底座;

步骤五:转动第一侧面与第二侧面内的齿轮,从而带动第一侧面与第二侧面内的圆弧形齿条转动度,使上盖模腔绕半圆形齿条的自转轨迹位移,使上盖模腔与底座模腔压合获得上盖与底座的压合成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物料盖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第一侧面与第二侧面均包括可拆卸连接的上盖模腔与底座模腔;第一动模与第二动模注塑完毕后,将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的上盖模腔与底座模腔正对压合,将底座压合于上盖中。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物料盖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上盖与底座压合完成后,从第一模座内顶出压合完成的制品。

说明书 :

一种双物料盖一体成型的模具及双物料盖的加工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双物料盖的制作,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双物料盖一体成型的模具及双物料盖的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双物料盖作用于瓶子上,双物料盖一般包括一上盖和一底座,上盖与底座螺纹连接,对于不同的功能作用,双物料盖可设计为功能性多样化、结构复杂、不同材质及不同形
状。对于高端的酱料、饮料包装,还要求包装具备防伪功能,其防伪功能结构复杂可作用在
整体该包装和重要特征和门槛。
[0003] 目前市场上的多部件防伪密封瓶盖,多是采用多套第一模座各自生产后再另外工序组装而成。由于在组装工序通过设备组装有梳理部件、流水线、组装结构等的过程,对部
件材料和结构有局限性,使组装好的双物料盖间不具有明显的组装特色,易于造假者低成
本的假冒。
[0004] 并且在流水线中上盖与底座冷却定型后的组装会带来而外的卡不牢、卡不到位等的质量风险。

发明内容

[0005]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物料盖一体成型的模具及双物料盖的加工方法,具有可模内组装的优点。
[0006]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第一模座、第一动模与第二动模;所述第一动模包括第一固定模块,所述第二动模包括第二固定模块;所述第一模
座包括第一侧面与第二侧面,所述第一侧面与第二侧面均包括一排上盖模腔与一排底座模
腔,所述上盖模腔与底座模腔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侧面与所述第一动模或第二动模的上
盖模腔组合形成上盖的注塑腔,所述第二侧面与所述第一动模或第二动模的底座模腔组合
形成底座的注塑腔。
[0007] 可选的,所述第一模座设置为长方体,所述第一侧面与第二侧面设置为第一模座对立的两侧面;在合模状态下,所述第一侧面正对于所述第一侧面/第二侧面,所述第二侧
面正对于所述第二侧面/第二侧面;
[0008] 沿所述第一侧面与第二侧面设置有注塑口。
[0009] 可选的,还包括第一驱动装置与第二驱动装置,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动模正对于第一侧面或第二侧面位移,所述第一驱动装置驱动所述第二动模正对于第
一侧面或第二侧面位移;所述第二驱动装置驱动所述第一模座转动或驱动所述第一动模和
第二动模绕第一模座转动。
[0010] 可选的,还包括第一承载体与第二承载体,沿第一承载体设置若干排第一动模,沿第二承载体设置若干排第二动模。
[0011] 可选的,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包括第一螺杆与第一螺母,所述第一螺母与第一螺杆螺纹连接,所述第一动模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螺母;所述第一驱动装置还包括第二螺杆与
第二螺母,所述第二螺母与第二螺杆螺纹连接,所述第二动模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螺母。
[0012] 可选的,还包括定位装置和顶推机构,所述定位装置用于第一动模与第一侧面或第二模块的正对定位,和用于第二动模与第一侧面或第二模块的正对定位;所述顶推机构
设置于第一模座内。
[0013] 一种双物料盖的加工方法,包括:第一动模与第二动模同时作用在第一模座上,第一动模与第一模座形成注塑上盖的腔体,第二动模与第一模座形成注塑底座的腔体;
[0014] 对注塑上盖的腔体和注塑底座的腔体进行注塑,第一动模形成上盖,第二动模形成底座;
[0015] 同时旋转第一动模和第二动模,或者旋转第一模座,使得第一动模与第一模座形成注塑底座的腔体,第二动模与第一模座形成注塑上盖的腔体;
[0016] 对注塑上盖的腔体和注塑底座的腔体进行注塑,使第二动模形成上盖,第一动模形成底座。
[0017] 可选的,第一模座设置为长方体,其中第一模座包括设置于对立面的第一侧面与第二侧面,第一动模或第二动模与第一侧面组合形成注塑上盖的腔体;第一动模或第二动
模与第二侧面组合形成注塑底座的腔体。
[0018] 可选的,其其中所述第一侧面与第二侧面均包括可拆卸连接的上盖模腔与底座模腔;第一动模与第二动模注塑完毕后,将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的上盖模腔与底座模腔正对
压合,将底座压合于上盖中。
[0019] 可选的,在上盖与底座压合完成后,从第一模座内顶出压合完成的制品。
[0020]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1] 其一,上盖与底座直接在第一动模与第二动模内压合组装成型,不需要再用新模具对上盖与底座进行压合组装。
[0022] 其二,可以直接在第一动模与第二动模内压合组装,由于上盖与底座间通过螺纹连接,在模内组装由于上盖与底座注塑完毕后具有一定温度,使上盖与底座有一定的形变
能力,在模内的上盖与底座压合组装时可以通过直接压合进行组装,压合过程由于上盖与
底座具有一定形变性能力,使上盖的内螺纹与底座的外螺纹不会受到磨损,压合完毕待上
盖与底座冷却后会使上盖与底座形成螺纹连接。
[0023] 其三,一个模具可以设置两组动模,使上盖与底座的注塑可以同时进行,加快上盖与底座的注塑速度。
[0024] 其四,上盖与底座在具有形变能力下组装压合,利用上盖与底座此时具有一定的形变能力,使上盖与底座组装后的螺纹连接更加稳固。
[0025] 其五,通过新的注塑与组装工艺,使造假者难以造出同样的双物料盖,提高防伪精度。

附图说明

[0026] 图1是本实施例中一种双物料盖一体成型的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0027] 图2是本实施例中一种双物料盖一体成型的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0028] 图3是双物料盖的结构示意图;
[0029] 图4是第一侧面或第二侧面的结构示意图;
[0030] 图5是第一侧面或第二侧面的结构示意图;
[0031] 图6是第一侧面或第二侧面的结构示意图;
[0032] 图7是第一侧面或第二侧面的结构示意图。
[0033] 图中:1、第一模座;101、第一侧面;102、第二侧面;2、第一动模;3、第二动模;4、上盖模腔;5、底座模腔;6、第一驱动装置;7、第二驱动装置;8、第一承载体;9、第二承载体;10、
双物料盖;11、圆弧形齿条;12、上盖;13、底座。

具体实施方式

[0034]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
[0035] 本发明提供一种双物料盖一体成型的模具,如图1所示,包括第一模座1、第一动模2与第二动模3。其中,第一模座1设置为长方体,第一侧面101与第二侧面102分设于第一模
座1对立的两个侧面中,使第一模座1形成了两个工作工位,其中第一侧面101与第二侧面
102的结构一致。第一动模2和第二动模3需要与第一侧面101或第二侧面102正对组合才能
形成一完整的上盖12或底座13注塑腔。
[0036] 第一动模2包括第一固定模块,第二动模3包括第二固定模块。
[0037] 第一固定模块上设置的是上盖12的半模,第二固定模块上设置的是底座13的半模。
[0038] 在一种双物料盖一体成型的模具的工作状态下,第一动模2需要正对于所述第一侧面101或第二侧面102,第二动模3同时需要正对于第一侧面101或第二侧面102。
[0039] 第一侧面101与第二侧面102均包括一排上盖模腔4与一排底座模腔5,工作状态下上盖模腔4与底座模腔5为连接状态。
[0040] 其中,“上盖12的注塑腔”是指由第一侧面101与上盖模腔4组合形成的内腔。“底座13的注塑腔”是指由第二侧面102与底座模腔5组合形成的内腔。
[0041] 如图2所示,第一侧面101和第二侧面102可与第一动模2组合形成上盖12注塑腔,第一侧面101和第二侧面102可与底座模腔5组合形成底座13注塑腔。如图1,第一模座1的第
一侧面可设置有若干组上盖模腔4与底座模腔5,适配于第一动模2的上盖模腔4设置的排
数。同时第一模座1的第二侧面102可设置有若干组上盖模腔4与底座模腔5,适配于第二动
模3的底座模腔5设置的排数。
[0042] 可选的,沿所述第一动模2与第二动模3设置有注塑口,可以通过外部接入注塑枪进行注塑。其中,所述第一侧面101与上盖12模腔4组合形成上盖12的注塑腔,第二侧面102
与底座13模腔5组合形成底座13的注塑腔。
[0043] 可选的,本申请的双物料盖一体成型的模具还包括第一驱动装置6与第二驱动装置7。第一驱动装置6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动模2正对于第一模座1的第一侧面101或第二侧面
102移动,第一驱动装置6同时用于驱动所述第二动模3正对于第一模座1的第一侧面101或
第二侧面102移动。应用中,第一驱动装置6包括设置于第一动模2的第一螺杆与第一螺母,
第一螺母与第一螺杆螺纹连接,第一动模2固定连接于第一螺母,使第一动模2与第一螺杆
组成丝杠副,可以通过第一螺杆的转动使第一动模2靠近或远离第一侧面101。所述第一驱
动装置6还包括设置于第二动模3的第二螺杆与第二螺母,同时通过第二螺杆与第二动模3
组成丝杠副,通过第二螺杆的转动使第二动模3靠近或远离第二侧面102面。
[0044]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第二驱动装置7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模座1转动或驱动所述第一动模2和第二动模3绕第一模座1转动。可以通过固定第一动模2与第二动模3,使第一动模2
与第二动模3设置有注塑腔的面正对设置,通过在第一模座1的中心上设置转轴,每次转动
的角度为180度,实现第一动模2与第二动模3在第一模座1转一圈后,上盖模腔4与底座模腔
5均注塑形成有上盖12产品与底座13产品。或在其他实施方案中,可以通过保持第一模座1
的位置固定,通过机械手或拖板将第一动模2和第二动模3绕固定的圆圈轨迹转动180度,实
现第一动模2与第二动模3转一圈后,上盖12模腔4与底座13模腔5均注塑形成有上盖12产品
与底座13产品。
[0045] 可选的,在第一动模2与第二动模3内设置有顶推机构,如图2,顶推机构为一顶针,可以伸入到第一动模2与第二动模3内将产品顶推出第一动模2与第二动模3。
[0046] 第一模座1的模内结构,如图4~图7,可选的,第一侧面101与第二侧面102内设置圆弧形齿条11和齿轮,假设当圆弧形齿条11等于或小于180度时,上盖模腔4与底座模腔5正
对压合时,需要圆弧形齿条11转过180度,那么圆弧形齿条11就会脱离齿轮的传动。由于第
一动模2与第二动模3面为平面,圆弧形齿条11大于180的角度会凸出于第一侧面101或第二
侧面102的平面,那么在第一动模2与第二动模3上开设有用于容纳凸出于第一侧面101与第
二侧面102面的圆弧形齿条11的容纳腔。在第一侧面101与第二侧面102内圆弧形齿条11与
齿轮齿合连接,圆弧形齿条11的一端固定连接于上盖模腔4,圆弧形齿条11可带动上盖模腔
4绕半圆形齿条11的自转轨迹位移,其中当齿条转动时,可带动上盖模腔4绕半圆齿条11自
转的轨迹位移。初始状态下,上盖模腔4与底座模腔5处于同一水平面,当需要合模时,圆弧
形齿条11自转使上盖模腔4正面朝向于底座模腔5的正面压合,使上盖12与底座13压合形成
双物料盖。
[0047] 本申请的双物料盖一体成型的模具还包括定位装置,定位装置设置为视觉传感器,用于第一动模2与第一侧面101或第二侧面102的正对定位,和用于第二动模3与第一侧
面101或第二侧面102的正对定位。定位装置可以对第二驱动装置7进行微调,使第一动模2
与第一侧面101或第二侧面102保持正对定位。
[0048]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使用本申请中的双物料盖一体成型的模具制造双物料盖的方法,步骤如下:
[0049] 步骤一:将第一动模2对准于第一侧面101,第一驱动装置6驱动第一动模2向第一侧面101移动,使第一动模2上形成有上盖12的注塑腔,同时第二动模3对准于第二侧面102,
第一驱动装置6驱动第二动模3向第二侧面102移动,使第二动模3上形成有底座13的注塑
腔。
[0050] 步骤二:对上盖12的注塑腔与有底座13的注塑腔进行注塑处理,使第一侧面101的上盖模腔4注塑形成有上盖12,上盖12留在了第一侧面2上,第二侧面102的底座模腔5注塑
形成有底座13,底座13留在了第二侧面2上,然后将第一动模2与第二动模3退出第一模座。
[0051] 步骤三:第一模座1转动,或第一动模2与第二动模3绕第一模座1转动,使第一动模2对准于第二侧面102,第一驱动装置6驱动第一动模2朝向第二侧面102移动,使第一侧面
101上形成有底座13的注塑腔,同时第二动模3对准于第一侧面101,第一驱动装置6驱动第
二动模3朝向第一侧面101移动,使第二动模3上形成有上盖12的注塑腔。
[0052] 步骤四:对上盖12的注塑腔与有底座13的注塑腔进行注塑处理,使第二侧面102的上盖模腔4注塑形成有上盖12,第一侧面101的底座模腔5注塑形成有底座13。
[0053] 步骤五:将第一侧面101和第二侧面102的上盖模腔4与底座模腔5拆卸,且通过机械手将上盖模腔4拔出于第一侧面101和第二侧面102,通过机械手将上盖模腔4与底座模腔
5的正对压合,获得上盖12与底座13的压合成品。
[0054] 可选的,步骤五还可以替换为,转动第一侧面101与第二侧面102内的齿轮,从而带动第一侧面101与第二侧面102内的圆弧形齿条11转动180度,使上盖模腔5绕半圆形齿条11
的自转轨迹位移,使上盖模腔4与底座模腔5压合获得上盖12与底座13的压合成品。
[0055] 步骤六:在上盖12与底座13压合完成后,从底座模腔5顶出压合完成的制品。
[0056] 综上所述,本申请的模具可以在同一套模具中制造出上盖12与底座13压合后的成品。使同一套模具既可以注塑出上盖12与底座13,也可以将上盖12与底座13压合形成双物
料盖成品。同时本申请的第一模座1具有两个工作面(第一侧面101与第二侧面102),使两个
工位同时运作加快了生产效率。
[0057]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发明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
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