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廊施工出渣及装配支护一体机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2010404800.5

文献号 : CN111305865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刘飞香彭正阳赵松华刘学范文军唐崇茂马海成

申请人 : 中国铁建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管廊施工出渣及装配支护一体机,包括掘进装置和出渣装置,出渣装置包括提升导轨、渣斗箱和渣土转运装置,提升导轨固定于掘进装置的尾部,渣斗箱可升降地滑动连接于提升导轨中,渣土转运装置设于提升导轨的前侧,渣土转运装置的进口设于掘进装置的开挖部件的下方;渣斗箱处于预设最低位置时,渣土转运装置的出口位于渣斗箱的顶部开口上方。由于出渣系统中的渣土转运装置、提升导轨和渣斗箱均搭载在掘进装置上,随着掘进装置推进施工,整套出渣系统跟随着掘进装置一起移动,在掘进的同时即可同步出渣,无需像现有技术中需要另外配设渣车往复运动以传送渣土,能够有效提高管廊施工出渣效率,设备简单,操作方便。

权利要求 :

1.一种管廊施工出渣及装配支护一体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掘进装置(1)和出渣装置,所述出渣装置包括提升导轨(5)、渣斗箱(4)和渣土转运装置(2),所述提升导轨(5)固定于所述掘进装置(1)的尾部,所述渣斗箱(4)可升降地滑动连接于所述提升导轨(5)中,所述渣土转运装置(2)设于所述提升导轨(5)的前侧,所述渣土转运装置(2)的进口设于所述掘进装置(1)的开挖部件的下方;所述渣斗箱(4)处于预设最低位置时,所述渣土转运装置(2)的出口位于所述渣斗箱(4)的顶部开口上方;

所述提升导轨(5)并列设置两个,所述渣土转运装置(2)的出口连接有两个分别对应于各所述提升导轨(5)的接渣斗(3),所述接渣斗(3)为环形结构,所述接渣斗(3)上设有用于控制其通断的阀门,所述渣土转运装置(2)中的渣土能够经所述接渣斗(3)进入对应所述提升导轨(5)中的所述渣斗箱(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廊施工出渣及装配支护一体机,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提升导轨(5)分别固定于所述掘进装置(1)上的两个沿着前后方向延伸的侧壁内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廊施工出渣及装配支护一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渣土转运装置(2)的进口位于所述提升导轨(5)的前方,且由前至后朝向两个所述提升导轨(5)连线的中点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廊施工出渣及装配支护一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渣斗(3)为可伸缩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廊施工出渣及装配支护一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渣土转运装置(2)倾斜设置;所述渣土转运装置(2)前端为低位端且后端为高位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管廊施工出渣及装配支护一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渣斗(3)倾斜设置;所述接渣斗(3)的高位端与所述渣土转运装置(2)相对接且低位端为出口。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管廊施工出渣及装配支护一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渣装置还包括设于所述掘进装置(1)上的用于驱动所述渣斗箱(4)升降运动的驱动装置,所述渣斗箱(4)连接于所述驱动装置的输出端。

8.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管廊施工出渣及装配支护一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渣土转运装置(2)为螺旋输送机、连续皮带机、刮板机中的任一者。

9.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管廊施工出渣及装配支护一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渣斗箱(4)为矩形体结构,所述渣斗箱(4)的四个平行的竖边分别滑动连接于所述提升导轨(5)的四个滑轨中。

说明书 :

管廊施工出渣及装配支护一体机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管廊施工领域,尤其是一种管廊施工出渣及装配支护一体机。

背景技术

[0002] 在盖挖法进行管廊施工的项目中,出渣系统需要将挖掘装置开挖下来的渣土运输到地面。现有技术中,通过皮带机配合渣车将渣土运输到地面,渣土转运效率较低。
[0003] 因此,如何提高出渣效率,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0004]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管廊施工出渣及装配支护一体机,其出渣效率较高。
[0005]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 一种管廊施工出渣及装配支护一体机,包括掘进装置和出渣装置,所述出渣装置包括提升导轨、渣斗箱和渣土转运装置,所述提升导轨固定于所述掘进装置的尾部,所述渣斗箱可升降地滑动连接于所述提升导轨中,所述渣土转运装置设于所述提升导轨的前侧,
所述渣土转运装置的进口设于所述掘进装置的开挖部件的下方;所述渣斗箱处于预设最低
位置时,所述渣土转运装置的出口位于所述渣斗箱的顶部开口上方。
[0007] 优选地,所述提升导轨并列设置两个,所述渣土转运装置的出口连接有两个分别对应于各所述提升导轨的接渣斗,所述接渣斗为环形结构,所述接渣斗上设有用于控制其
通断的阀门,所述渣土转运装置中的渣土能够经所述接渣斗进入对应所述提升导轨中的所
述渣斗箱。
[0008] 优选地,两个所述提升导轨分别固定于所述掘进装置上的两个沿着前后方向延伸的侧壁内表面。
[0009] 优选地,所述渣土转运装置的进口位于所述提升导轨的前方,且由前至后朝向两个所述提升导轨连线的中点延伸。
[0010] 优选地,所述接渣斗为可伸缩结构。
[0011] 优选地,所述渣土转运装置倾斜设置;所述渣土转运装置前端为低位端且后端为高位端。
[0012] 优选地,所述接渣斗倾斜设置;所述接渣斗的高位端与所述渣土转运装置相对接且低位端为出口。
[0013] 优选地,所述出渣装置还包括设于所述掘进装置上的用于驱动所述渣斗箱升降运动的驱动装置,所述渣斗箱连接于所述驱动装置的输出端。
[0014] 优选地,所述渣土转运装置为螺旋输送机、连续皮带机、刮板机中的任一者。
[0015] 优选地,所述渣斗箱为矩形体结构,所述渣斗箱的四个平行的竖边分别滑动连接于所述提升导轨的四个滑轨中。
[0016] 本发明提供的管廊施工出渣及装配支护一体机,包括掘进装置和出渣装置,出渣装置包括提升导轨、渣斗箱和渣土转运装置,提升导轨固定于掘进装置的尾部,渣斗箱可升降地滑动连接于提升导轨中,渣土转运装置设于提升导轨的前侧,渣土转运装置的进口设
于掘进装置的开挖部件的下方;渣斗箱处于预设最低位置时,渣土转运装置的出口位于渣
斗箱的顶部开口上方。
[0017] 在挖掘过程中,开挖部件开挖后产生渣土,渣土落入渣土转运装置的进口,渣土转运装置可以对其内渣土向后传送,实现水平方向的渣土转运,渣土经渣土转运装置的出口落入渣斗箱中,通过渣斗箱沿着提升导轨的上升将渣土上传。
[0018] 由于出渣系统中的渣土转运装置、提升导轨和渣斗箱均搭载在掘进装置上,随着掘进装置推进施工,整套出渣系统跟随着掘进装置一起移动,在掘进的同时即可同步出渣,无需像现有技术中需要另外配设渣车往复运动以传送渣土,能够有效提高管廊施工出渣效
率,设备简单,操作方便。

附图说明

[0019]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
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0] 图1为本发明所提供管廊施工出渣及装配支护一体机具体实施例一的主视图,图中左侧为前侧,右侧为后侧;
[0021] 图2为本发明所提供管廊施工出渣及装配支护一体机具体实施例一的侧视图;
[0022] 图3为本发明所提供管廊施工出渣及装配支护一体机具体实施例二中接渣斗和渣斗箱的位置关系图。
[0023] 附图标记:
[0024] 1、掘进装置;2、渣土转运装置;3、接渣斗;4、渣斗箱;5、提升导轨。

具体实施方式

[0025]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
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26] 本发明的核心是提供一种管廊施工出渣及装配支护一体机,其出渣效率较高。
[0027]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前”、“后”、“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
明的限制。
[0028]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
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
[0029] 本发明所提供管廊施工出渣及装配支护一体机,具体可以应用于盖挖法施工。一种具体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和图2,包括掘进装置1和出渣装置。另外,该一体机还包括装配支护装置。
[0030] 出渣装置包括提升导轨5、渣斗箱4和渣土转运装置2。提升导轨5固定于掘进装置1的尾部。渣斗箱4可升降地滑动连接于提升导轨5中,渣斗箱4可上下运动,将渣土运输到地面完成管廊施工出渣。渣土转运装置2设置在提升导轨5的前侧,渣土转运装置2的进口设置在掘进装置1的开挖部件的下方,具体地,掘进装置1具体可以包括前盾和盾尾,渣土转运装置2的前端位于前盾的开挖部件的下方,尾端位于盾尾内。渣斗箱4处于预设最低位置时,渣土转运装置2的出口位于渣斗箱4的顶部开口上方。
[0031] 在挖掘过程中,开挖部件开挖后产生渣土,渣土落入渣土转运装置2的进口,渣土转运装置2可以对其内渣土向后传送,实现水平方向的渣土转运,渣土经渣土转运装置2的
出口落入渣斗箱4中,通过渣斗箱4沿着提升导轨5的上升将渣土上传。
[0032] 本实施例中,由于出渣系统中的渣土转运装置2、提升导轨5和渣斗箱4均搭载在掘进装置1上,随着掘进装置1推进施工,整套出渣系统跟随着掘进装置1一起移动,在掘进的同时即可同步出渣,无需像现有技术中需要另外配设渣车往复运动以传送渣土,能够有效
提高管廊施工出渣效率,设备简单,操作方便。
[0033] 进一步地,提升导轨5并列设置两个,渣土转运装置2的出口连接有两个分别对应于各提升导轨5的接渣斗3,接渣斗3为环形结构,更具体为锥形结构。接渣斗3上设有用于控制其通断的阀门,渣土转运装置2中的渣土能够经接渣斗3进入对应提升导轨5中的渣斗箱
4。
[0034] 其中,两个提升导轨5分别固定于掘进装置1上的两个沿着前后方向延伸的侧壁内表面,提升导轨5安装的稳定性较好。具体地,两个提升轨道可以在垂直于前后方向上并列设置,两个提升轨道分别靠近开挖出的隧道的两个侧面。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提升导轨5也可以设置为其他数量。
[0035] 通过设置两个提升导轨5以及对应设置两个接渣斗3,可交替装渣实现连续竖直提升。如图2所示方位,当左侧渣斗箱4盛满渣土后,左侧接渣斗3上的阀门关闭,控制左侧渣斗箱4上升;在左侧接渣斗3上的阀门关闭的同时,打开右侧接渣斗3上的阀门,使渣土转运装置2中的渣土经右侧接渣斗3进入右侧的渣斗箱4中,右侧的渣斗箱4中放满渣土后,关闭右
侧接渣斗3上的阀门,在右侧渣斗箱4带动其内渣土上升的过程中,左侧已经被取出渣土的
渣斗箱4下降以供下次接收渣土。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提升导轨5也可以设置一个或者多于两个。
[0036] 进一步地,渣土转运装置2的进口位于提升导轨5的前方,且由前至后朝向两个提升导轨5连线的中点延伸,使得渣土转运装置2将渣土传送至两个提升导轨5的距离相差较
小。
[0037] 进一步地,接渣斗3为可伸缩结构,以减小对接渣斗3的出口与渣斗箱4的顶部开口之间的位置关系的限制。在需要提升渣斗箱4时,可以使接渣斗3收缩运动,以可靠地避让开渣斗箱4上升运动的空间,避免在渣斗箱4上升的过程中,接渣斗3与渣斗箱4发生干涉。当
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接渣斗3的出口端面也可以设置在一个平行于升降方向的平面上,如图3所示接渣斗3的右端面,渣斗箱4位于该接渣斗3对的出口后侧(图示方向下右侧),同样能够避免影响渣斗箱4的升降。
[0038] 进一步地,渣土转运装置2倾斜设置,渣土转运装置2前端为低位端且后端为高位端。具体地,渣土转运装置2为螺旋输送机、连续皮带机、刮板机中的任一者。渣土转运装置2的倾斜设置,可以适应渣斗箱4的高度,保证渣土转运装置2尾端能够从上至下将渣土送入
预设最低位置的渣斗箱4。
[0039] 进一步地,接渣斗3倾斜设置,接渣斗3的高位端与渣土转运装置2相对接且低位端为出口,渣斗箱4处于预设最低位置时,接渣斗3的出口位于渣斗箱4的顶部开口上方。具体如图2所示,两个接渣斗3呈人字形设于渣土转运装置2的尾端,两个接渣斗3的出口端分别
朝着两个提升导轨5中的渣斗箱4中。
[0040] 进一步地,出渣装置还包括设于掘进装置1上的驱动装置,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渣斗箱4升降运动,渣斗箱4连接于驱动装置的输出端。可选地,驱动装置包括电机,渣斗箱4通过滑轮组件连接于该电机的输出端;又或者,渣斗箱4也可以通过传送带连接于电机。通过驱动装置的控制,能够实现渣斗箱4的自动化升降,提高出渣效率。
[0041] 进一步地,渣斗箱4为矩形体结构,渣斗箱4的四个平行的竖边分别滑动连接于提升导轨5的四个滑轨中渣斗箱4的四个竖边与提升导轨5的四个滑轨分别配合,能够提高渣
斗箱4升降运动的平稳性。
[0042] 本实施例提供的管廊施工出渣及装配支护一体机的工作过程:
[0043] 渣土开挖后掉落至设备底部,且直接进入渣土转运装置2的前端进口中,渣土转运装置2将渣土进行收集并输送至掘进装置尾部的渣斗箱4。渣土可以交替从两个接渣斗3落
入对应的渣斗箱4。例如,当左侧的渣斗箱4接渣时,左侧接渣斗3开启,右侧接渣斗3关闭,左侧渣斗箱4接满渣土后,左侧渣斗箱4沿左侧的提升导轨5输送到地面,此时启动右侧渣斗箱
4接渣,右侧接渣斗3的阀门打开,左侧接渣斗3的阀门关闭。
[0044]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0045] 以上对本发明所提供的管廊施工出渣及装配支护一体机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
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
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