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室内排水管地漏防渗结构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2010166847.2

文献号 : CN111321795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邱文俐丁红赵雨

申请人 : 深圳机械院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涉及建筑室内排水管地漏防渗结构,其包括圆柱形的封碗,封碗的底面固接有内芯,封碗的底面开设有用于连通内芯的通孔,内芯上套设有直径大于内芯的外芯,外芯的上端固接在封碗上,外芯的下端封闭,外芯的周面高于内芯下端的位置上开设有出水孔,外芯插入到排水管内,封碗的底面粘接在排水管的端口处,封碗的开口处设置有盖板,盖板上贯穿开设有若干个导流孔,封碗的周面上固接有阻水板,阻水板的上表面铺设有防水层,阻水板上表面固接有绕封碗的轴线环形布置的第一插板并且第一插板嵌入到防水层中。本发明具有的优点是加长地漏与防水层的连接长度,并降低防水层与地漏发生脱裂的可能,提高地漏周围的防渗效果。

权利要求 :

1.一种建筑室内排水管地漏防渗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圆柱形的封碗(1),封碗(1)的底面固接有内芯(2),封碗(1)的底面开设有用于连通内芯(2)的通孔(3),内芯(2)上套设有直径大于内芯(2)的外芯(4),外芯(4)的上端固接在封碗(1)上,外芯(4)的下端封闭,外芯(4)的周面高于内芯(2)下端的位置上开设有出水孔(41),外芯(4)插入到排水管内,封碗(1)的底面粘接在排水管的端口处,封碗(1)的开口处设置有盖板(5),盖板(5)上贯穿开设有若干个导流孔(51),封碗(1)的周面上固接有阻水板(11),阻水板(11)的上表面铺设有防水层(93),阻水板(11)上表面固接有绕封碗(1)的轴线环形布置的第一插板(12)并且第一插板(12)嵌入到防水层(93)中;所述阻水板(11)的上方设置有焊接在封碗(1)周面上的夹板(13),夹板(13)抵靠在防水层(93)的上表面,夹板(13)的下表面固接有绕封碗(1)的轴线环形布置的第二插板(14)并且第二插板(14)插入到防水层(93)中;所述第二插板(14)直径大于第一插板(12)直径,并且第一插板(12)与第二插板(14)的高度均小于防水层(93)厚度的一半;所述第二插板(14)的下端面固接有环形气囊(15),气囊(15)上固接有与其内部连通的气嘴(16),气嘴(16)竖直嵌设在第二插板(14)内,夹板(13)的上表面开设有将气嘴(16)的充气端暴露出来的豁孔(131);所述夹板(13)上固接有若干焊接板(132),每个焊接板(132)抵接在封碗(1)的周面上,焊接板(132)背离封碗(1)的一面贯穿开设有焊孔(133);

所述封碗(1)内的通孔(3)处盖设有圆锥罩状的过滤网(6),过滤网(6)的尖端朝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室内排水管地漏防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网(6)的锥面上均匀布设有若干个凸柱(62),每个凸柱(62)均垂直固接于过滤网(6)的锥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建筑室内排水管地漏防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网(6)的底部固接有环形凸台(7),凸台(7)包括抵触在封碗(1)底壁上的环形抵靠板(71),抵靠板(71)的下表面同心固接有插入到内芯(2)中的定位环(72),定位环(72)的外周面固接环形弹性带(73),弹性带(73)的截面为半圆形,内芯(2)的内周面上开设有供弹性卡接配合的凹槽(2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建筑室内排水管地漏防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封碗(1)的顶部设有用于定位盖板(5)的台肩(17)。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建筑室内排水管地漏防渗结构,其特征在于:盖板(5)与台肩(17)之间设置有两组锁定组件(8),两组锁定组件(8)对称布置在盖板(5)两侧,每组锁定组件(8)包括分别沿同一圆弧段分别开设在盖板(5)与台肩(17)上的滑道(81),滑道(81)分为两端,开设在台肩(17)上的为第一滑道(811),第一滑道(811)的两端分别位于台肩(17)的上表面和台肩(17)的内周面上,开设在盖板(5)上的滑道(81)为第二滑道(812),第二滑道(812)的一端位于盖板(5)的周面,另一端封闭,滑道(81)内设置有与其滑移连接的圆弧状滑杆(82),滑杆(82)的一端固接有限位板(83),限位板(83)抵靠在台肩(17)的上表面,此时滑杆(82)充满滑道(81)。

说明书 :

建筑室内排水管地漏防渗结构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建筑室内排水管地漏防渗结构。

背景技术

[0002] 地漏设置在卫生间、厨房、阳台等处,作用是将生活用水汇集并通过排水管道排出,是住宅中排水系统的重要部件。
[0003] 卫生间地面由下到上的层结构一般包括混凝土层、水泥砂浆层、防水层、水泥砂浆保护层及基面层,现在的地漏整体呈圆形筒状结构,且埋设在地面中,地面中防水层铺设在
地漏周围,通过防水层与地漏外面之间的粘接固定,消除防水层与地漏外表面之间的缝隙,
从而起到防水效果,来解决地漏周围的渗透问题。
[0004]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防水层与地漏的外表面的粘结高度一般为40‑50mm,粘结长度不足,而防水层与地漏受温度的影响,又宜形成脱裂现象,达不到阻水的
有效长度和效果。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建筑室内排水管地漏防渗结构,其优点是加长地漏与防水层的连接长度,并降低防水层与地漏发生脱裂的可能,提高地漏周围的防渗效果。
[0006] 本发明的上述发明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建筑室内排水管地漏防渗结构,包括圆柱形的封碗,封碗的底面固接有内芯,封碗的底面开设有用于连通内芯
的通孔,内芯上套设有直径大于内芯的外芯,外芯的上端固接在封碗上,外芯的下端封闭,
外芯的周面高于内芯下端的位置上开设有出水孔,外芯插入到排水管内,封碗的底面粘接
在排水管的端口处,封碗的开口处设置有盖板,盖板上贯穿开设有若干个导流孔,封碗的周
面上固接有阻水板,阻水板的上表面铺设有防水层,阻水板上表面固接有绕封碗的轴线环
形布置的第一插板并且第一插板嵌入到防水层中。
[0007]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卫生间的水通过导流孔进入到封碗内,在通过通孔流入到内芯,从而污水流到外芯的底部,当外芯内的水面上升至外芯的出水孔处时,会将污水
排入到排水管中,此时外芯内会存留一部分水,而内芯的下端位于水面下方,从而实现了地
漏水封阻止排水管内的臭气进入到室,外芯的直径大于内芯的直径的设置,使外芯与内芯
之间形成导流腔,在安装地漏时,阻水板位于防水层的下方,并且第一插板插入到防水层
中,阻水板延长了防水层与地漏连接的路径,第一插板不仅延长了防水层与地漏的连接路
径,而且在地漏受到温度的影响而发生体积变化时,第一插板位于插入到防水层中,从而带
动地漏周围的防水层随地漏体积变化发生微小的位移,从而减少地漏与防水层之间发生脱
裂的情况。
[0008]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夹板的上方设置有焊接在封碗周面上的夹板,夹板的下表面固接有绕封碗的轴线环形布置的第二插板并且第二插板插入到防水层中。
[0009]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夹板与第二插板进一步增加了地漏与防水层之间的连接长度,而此时可通过第一插板与第二插板共同驱使地漏附近的防水层随地漏的体积变化发
生移动,而且夹板与阻水板对防水层进行加持保护,使得防水层与封碗周面保持较好的粘
接。
[0010]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插板直径大于第一插板直径,并且第一插板与第二插板的高度均小于防水层厚度的一半。
[0011]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第一插板与第二插板相互错开,减小第一插板与第二插板对防水层的破坏,而且在驱使防水层发生移动时,有限避免防水层发生断裂。
[0012]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插板的下端面固接有环形气囊,气囊上固接有与其内部连通的气嘴,气嘴竖直嵌设在第二插板内,夹板的上表面开设有将气嘴的充气端暴
露出来的豁孔。
[0013]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第二插板插入到防水层中后,气囊位于防水层内,通过气嘴向气囊中充入气体,使得气囊膨胀并与防水层紧密贴合,从而实现夹板与防水层之间
良好的密封性。
[0014]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夹板上固接有若干焊接板,每个焊接板抵接在封碗的周面上,焊接板背离封碗的一面贯穿开设有焊孔。
[0015]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焊接板延长了夹板与封碗之间的焊接长度,而使得通过焊孔加大了焊接板与封碗的焊接面积,从而使得夹板较稳固地连接在封碗上。
[0016]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封碗内的通孔处盖设有圆锥罩状的过滤网,过滤网的尖端朝上。
[0017]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减少杂物通过通孔流向外芯内,并且落到过滤网的杂物易于滑落到过滤网的四周,减小过滤网被杂物完全封盖住的情况。
[0018]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过滤网的锥面上均匀布设有若干个凸柱,每个凸柱均垂直固接于过滤网的锥面。
[0019]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凸柱使得杂物与过滤网之间产生间隙,从而过滤网上的滤孔不会完全遮盖住,使得过滤网仍能有较好的排水作用。
[0020]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过滤网的底部固接有环形凸台,凸台包括抵触在封碗底壁上的环形抵靠板,抵靠板的下表面同心固接有插入到内芯中的定位环,定位环的外周
面固接环形弹性带,弹性带的截面为半圆形,内芯的内周面上开设有供弹性卡接配合的凹
槽。
[0021]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工作人员需要将过滤网安装在通孔处时,驱使凸台的的定位环插入到内芯中,直到地靠板抵触在封碗的底壁上,此时定位环上的弹性带卡入内
芯上的凹槽中,从而使得过滤网在受到在水流的冲击下,过滤网不易发生移动并与通孔错
开。
[0022]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封碗的顶部设有用于定位盖板的台肩。
[0023]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台肩实现对盖板的定位,台肩的背面形成台阶,加长有效防水长度,加强地漏周围防渗漏的效果。
[0024]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盖板与台肩之间设置有两组锁定组件,两组锁定组件对称布置在盖板两侧,每组锁定组件包括分别沿同一圆弧段分别开设在盖板与台肩上的滑道,
滑道分为两端,开设在台肩上的为第一滑道,第一滑道的两端分别位于台肩的上表面和台
肩的内周面上,开设在盖板上的滑道为第二滑道,第二滑道的一端位于盖板的周面,另一端
封闭,滑道内设置有与其滑移连接的圆弧状滑杆,滑杆的一端固接有限位板,限位板抵靠在
台肩的上表面,此时滑杆充满滑道。
[0025]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限位板抵靠在台肩的上表面时,滑杆同时位于第一滑道与第二滑道内,从而对盖板起到锁定作用,限制盖板脱离台肩,减少盖板丢失的情况发
生,当工作人员需要将盖板取下时,可手握限位板,然后驱使滑杆在滑道内移动,当滑杆滑
出第二滑道时,即可将盖板从封碗上移开,并且由于滑道沿圆弧段开设,使得盖板在受到水
流冲击所产生的振动,不易驱使滑杆在滑道内产生移动,使得盖板更加稳定地安装在封碗
顶部。
[0026]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0027] 1.通过封碗、内芯、外芯、盖板以及阻水板和第一插板,使得地漏具有水封作用,减少排水管的臭气进入到室内,而且加长地漏与防水层的连接长度,并降低防水层与地漏发
生脱裂的可能,提高地漏周围的防渗效果;
[0028] 2.通过气囊和气嘴,使得气囊在充气膨胀时与防水层紧密贴合,从而提高了夹板与防水层的密封性。

附图说明

[0029] 图1是本实施例中的安置在地面时的地漏结构示意图。
[0030] 图2是图1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31] 图3是本实施例中的地漏结构示意图。
[0032] 图4是图1中B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33] 图5是图1中C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34] 图中,1、封碗;10、排水管;11、阻水板;12、第一插板;13、夹板;131、豁孔;132、焊接板;133、焊孔;14、第二插板;15、气囊;16、气嘴;17、台肩;2、内芯;21、凹槽;3、通孔;4、外芯;
41、出水孔;5、盖板;51、导流孔;6、过滤网;61、提拉环;62、凸柱;7、凸台;71、抵靠板;72、定
位环;73、弹性带;8、锁定组件;81、滑道;811、第一滑道;812、第二滑道;82、滑杆;83、限位
板;91、混凝土层;92、水泥砂浆层;93、防水层;94、水泥砂浆保护层;95、基面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35]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36] 参照图1,为本发明公开的建筑室内排水管地漏防渗结构,包括圆柱形的封碗1,封碗1的底面固接有内芯2,封碗1的底面贯穿开设有通孔3,并通过通孔3实现内芯2与封碗1的
连通,内芯2上套设有外芯4,外芯4的直径大于内芯2的直径,外芯4与内芯2之间形成导流
腔,外芯4的上端固接在封碗1上,外芯4下端封闭并且其周面上开设有若干个出水孔41,若
干个出水孔41绕外芯4的轴线等间距开设,内芯2的下端低于外芯4的出水孔41,外芯4插入
到排水管10中,这样会使外芯4内存留一部分水,而内芯2的下端位于水面下方,从而实现了
地漏水封阻止排水管10内的臭气进入到室内,封碗1的底面抵靠在排水管10的端口处,并通
过使用防水胶粘接在排水管10的端口上,封碗1的开口处设置有盖板5,盖板5上贯穿开设有
若干个导流孔51,便于污水进入到封碗1中。
[0037] 参照图1,封碗1的周面上固接有阻水板11,阻水板11的上表面铺设有防水层93,防水层93下方由上到下铺设有水泥砂浆层92和混凝土层91,防水层93上方由下到上依次铺设
有水泥砂浆保护层94及基面层95,阻水板11的上表面固接有嵌入防水层93的第一插板12,
第一插板12为绕封碗1轴线布设的闭合环形,在安装地漏时,阻水板11位于防水层93的下
方,并且第一插板12插入到防水层93中,阻水板11延长了防水层93与地漏连接的路径,第一
插板12不仅延长了防水层93与地漏的连接路径,而且在地漏受到温度的影响而发生体积变
化时,第一插板12位于插入到防水层93中,从而带动地漏周围的防水层93随地漏体积变化
发生微小的位移,从而减少地漏与防水层93之间发生脱裂的情况。
[0038] 参照图1,封碗1的周面上通过焊接的方式固接有夹板13,夹板13位于阻水板11的上方,当工作人员将防水层93铺设在阻水板11上时,夹板13抵靠在防水层93的上表面,夹板
13的的下表面凸出有用于插入到防水层93中的第二插板14,第二插板14同样为绕封碗1的
轴线布设的闭合环形,通过夹板13与第二插板14进一步增加了地漏与防水层93之间的连接
长度,而此时可通过第一插板12与第二插板14共同驱使地漏附近的防水层93随地漏的体积
变化发生移动,而且夹板13与阻水板11对防水层93进行加持保护,使得防水层93与封碗1周
面保持较好的粘接。
[0039] 参照图1,第二插板14的直径大于第一插板12,这样使得第一插板12与第二插板14相互错开,第一插板12与第二插板14的高度均小于防水层93厚度的一半,这样减小第一插
板12与第二插板14对防水层93的破坏,而且在驱使防水层93发生移动时,有限避免防水层
93发生断裂。
[0040] 参照图1和图2,为了使夹板13与防水层93之间的密封效果更好,故在第二插板14的下端面固接有环形气囊15,气囊15与第二插板14同心布设,在第二插板14内嵌设有竖直
布置的气嘴16,气嘴16与气囊15相固接并与气囊15内部连通,夹板13的上表面与气嘴16相
对应的位置上开设有豁孔131,从而将气嘴16的充气端暴露出来,当第二插板14插入到防水
层93中后,气囊15位于防水层93内,通过气嘴16向气囊15中充入气体,使得气囊15膨胀并与
防水层93紧密贴合,从而实现夹板13与防水层93之间良好的密封性。
[0041] 参照图3,夹板13的上表面固接有若干个焊接板132,若干焊接板132绕封碗1的轴线等间距圆周布置,每个焊接板132抵接在封碗1的周面上,每个焊接板132背离封碗1的一
面上贯穿开设有焊孔133;焊接板132延长了夹板13与封碗1之间的焊接长度,而使得通过焊
孔133加大了焊接板132与封碗1的焊接面积,从而使得夹板13较稳固地连接在封碗1上。
[0042] 参照图1,为了避免污水中杂物进入到外芯4中,造成堵塞而不便于清理,故在封碗1内的通孔3处盖设有过滤网6,过滤网6呈圆锥罩状,过滤网6的尖端朝上,并在过滤网6的尖
端固接有提拉环61,这样使得杂物易于滑落到过滤网6的四周,减小过滤网6被杂物完全封
盖住的情况。
[0043] 参照图1,在过滤网6的锥面上均匀布设有若干个凸柱62,每个凸柱62垂直固接于过滤网6的锥面,凸柱62使得杂物与过滤网6之间产生间隙,从而过滤网6上的滤孔不会完全
遮盖住,使得过滤网6仍能有较好的排水作用。
[0044] 参照图1和图4,为了避免在水流的冲击下,过滤网6发生移动并与通孔3错开,从而使得通孔3暴露出来的情况,故在过滤网6的底部固接有环形凸台7,凸台7包括抵触在封碗1
底壁上的环形抵靠板71,抵靠板71的下表面同心固接有插入到内芯2中的定位环72,定位环
72的外周面固接环形弹性带73,弹性带73的截面为半圆形,内芯2的内周面上开设有供弹性
卡接配合的凹槽21。
[0045] 参照图1,封碗1的顶部设有用于定位盖板5的台肩17。台肩17实现对盖板5的定位,台肩17的背面形成台阶,加长有效防水长度,加强地漏周围防渗漏的效果。
[0046] 参照图1和图5,为了使盖板5更稳定,故在盖板5与台肩17之间设置有两组锁定组件8,两组锁定组件8对称布置在盖板5两侧,每组锁定组件8包括分别沿同一圆弧段分别开
设在盖板5与台肩17上的滑道81,滑道81分为两端,开设在台肩17上的为第一滑道811,第一
滑道811的两端分别位于台肩17的上表面和台肩17的内周面上,开设在盖板5上的滑道81为
第二滑道812,第二滑道812的一端位于盖板5的周面,另一端封闭,滑道81内设置有与其滑
移连接的圆弧状滑杆82,滑杆82的一端固接有限位板83,限位板83抵靠在台肩17的上表面,
此时滑杆82充满滑道81,从而对盖板5起到锁定作用,限制盖板5脱离台肩17,减少盖板5丢
失的情况发生,当工作人员需要将盖板5取下时,可手握限位板83,然后驱使滑杆82在滑道
81内移动,当滑杆82滑出第二滑道812时,即可将盖板5从封碗1上移开。
[0047]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排水管10埋设在混凝土层91和水泥砂浆层92中,然后外芯4插入到排水管10中,封碗1的底面抵靠在排水管10的端口处,并通过使用防水胶粘接在
排水管10的端口上,封碗1上的阻水板11上表面与水泥砂浆层92平齐,然后铺设防水层93,
阻水板11上的第一插板12插入到防水层93中,然后将夹板13抵靠在防水层93的上表面,此
时夹板13上的第二插板14插入到防水层93中,将夹板13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在封碗1上,通
过气嘴16向气囊15中充入气体,使得气囊15膨胀并与防水层93紧密贴合,阻水板11、第一插
板12夹板13和第二插板14加长地漏与防水层93的连接长度,第一插板12与第二插板14共同
驱使地漏附近的防水层93随地漏的体积变化发生移动,降低防水层93与地漏发生脱裂的可
能,又通过夹板13与阻水板11对防水层93进行加持保护,进一步降低防水层93与地漏发生
脱裂的可能。
[0048]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发明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
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