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器的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器及电子设备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2010167693.9

文献号 : CN111336596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魏留柱

申请人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摘要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器,该方法包括:获取空调器所处室内环境的室内环境信息;根据室内环境信息,识别室内环境处于目标状态,则控制空调器进入目标运行模式,其中,目标运行模式下其中一个风机用作送风件使用,另一个风机用作换热件使用。本申请能够对空调器所处室内环境的室内环境信息进行获取,并根据室内环境信息的变化,识别室内环境是否处于目标状态,以在确定室内环境处于目标状态时,自动调节空调器的运行模式至目标运行模式,不再以用户输入的设定温度作为调节空调器的运行模式的唯一依据,能够克服无法根据空调器所处的室内环境信息,准确地控制空调器运行模式的技术问题。

权利要求 :

1.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空调器包括室内换热器、风机组件和风道,其中,所述室内换热器包括第一换热单元和第二换热单元,所述第一换热单元和所述第二换热单元上下设置;所述风机组件包括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所述风道包括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所述第一换热单元和所述第一风机对应所述第一风道,所述第二换热单元和所述第二风机对应所述第二风道;

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所述空调器所处室内环境的室内环境信息;

根据所述室内环境信息,识别所述室内环境处于目标状态,则控制所述空调器进入目标运行模式,其中,所述目标运行模式下其中一个风机用作送风件使用,另一个风机用作换热件使用,所述目标状态为使用户舒适的室内环境,且所述目标状态包括:室内温度处于第一温度区间时和/或所述室内温度处于第二温度区间内且室内湿度处于第一湿度区间时;

其中所述第二温度区间的下端点大于所述第一温度区间的上端点,所述第一湿度区间的下端点不低于其他湿度区间的上端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所述空调器进入目标运行模式,包括:

控制所述其中一个风机对应的换热单元进出口关闭;

控制所述其中一个风机转速保持不变或升高,增大所述另一个风机的转速至预设转速。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机设置在所述第二风机上方,所述第一换热单元设置在所述第二换热单元上方;

所述第二风机对应的所述第二换热单元进出口关闭;所述第一风机的转速保持不变或升高,增大所述第二风机的转速至预设转速。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所述空调器中的压缩机的运行频率降低至预设频率值。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所述空调器中的辅热组件在制热时开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室内环境信息,识别所述室内环境处于目标状态,包括:

从所述室内环境信息中提取室内温度;

识别所述室内温度所处的温度区间为第一温度区间,确定所述室内环境处于所述目标状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室内环境信息,识别所处室内环境处于目标状态,包括:

从所述室内环境信息中提取室内温度和室内湿度;

识别所述室内温度所处的温度区间为第二温度区间,且所述室内湿度所处的湿度为第一湿度区间,则确定所述室内环境处于所述目标状态;其中,所述第二温度区间的下端点大于所述第一温度区间的上端点。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识别所述室内温度所处的温度区间为所述第二温度区间,且所述室内湿度所处的湿度为第二湿度区间,则控制所述空调器进入送风模式,其中,所述第一风机和所述第二风机均开启;

识别所述室内温度所处的温度区间为所述第二温度区间,且所述室内湿度所处的湿度为第三湿度区间,则控制所述空调器进入送风模式,其中,所述第一风机和所述第二风机中的一个开启;

其中,所述第三湿度区间的上端点为所述第二湿度区间的下端点,所述第二湿度区间的上端点为所述第一湿度区间的下端点。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未开启的风机对应的换热单元进出口关闭。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识别所述室内温度所处的温度区间为第三温度区间;

识别所述室内环境信息中的室内湿度处于第一湿度区间,则控制所述空调器进行除湿;

识别所述室内湿度处于第二湿度区间,则控制所述空调器关闭;

识别所述室内湿度处于第三湿度区间,则控制所述空调器进行加湿;

其中,所述第三温度区间的下端点为第一温度区间的上端点,所述第三温度区间的上端点为第二温度区间的下端点。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识别所述室内温度所处的温度区间为第四温度区间;其中,所述第四温度区间的上端点为第一温度区间的下端点;

控制所述空调器制热,并且控制所述第一风机和所述第二风机均开启。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识别所述室内温度所处的温度区间为第五温度区间;其中,所述第五温度区间的下端点为第二温度区间的上端点;

控制所述空调器制冷,并且控制所述第一风机和所述第二风机均开启。

13.一种空调器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空调器包括室内换热器、风机组件和风道,其中,所述室内换热器包括第一换热单元和第二换热单元,所述第一换热单元和所述第二换热单元上下设置;所述风机组件包括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所述风道包括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所述第一换热单元和所述第一风机对应所述第一风道,所述第二换热单元和所述第二风机对应所述第二风道;

所述空调器的控制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空调器所处室内环境的室内环境信息;

识别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室内环境信息,识别所述室内环境处于目标状态,则控制所述空调器进入目标运行模式,其中,所述目标运行模式下其中一个风机用作送风件使用,另一个风机用作换热件使用,所述目标状态为使用户舒适的室内环境,且所述目标状态包括:室内温度处于第一温度区间时和/或所述室内温度处于第二温度区间内且室内湿度处于第一湿度区间时;其中所述第二温度区间的下端点大于所述第一温度区间的上端点,所述第一湿度区间的下端点不低于其他湿度区间的上端点。

14.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空调器的控制装置;

所述空调器包括室内换热器、风机组件和风道,其中,所述室内换热器包括第一换热单元和第二换热单元,所述第一换热单元和所述第二换热单元上下设置;所述风机组件包括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所述风道包括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所述第一换热单元和所述第一风机对应所述第一风道,所述第二换热单元和所述第二风机对应所述第二风道;所述第一换热单元和所述第二换热单元上下设置。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机设置在所述第二风机上方,所述第一换热单元设置在所述第二换热单元上方。

16.根据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机为轴流风机,所述第二风机为离心风机。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单元的换热面积小于所述第二换热单元的面积。

18.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处理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通过读取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可执行程序代码来运行与所述可执行程序代码对应的程序,以用于实现如权利要求1‑12中任一所述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19.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12中任一所述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说明书 :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器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0001] 本申请涉及空调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器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空调器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家用电器,特别是夏季、冬季,人们更是常常24小时开启空调器进行制冷或者制热。一般情况下,用户会根据自身需求向空调器
输入设定温度,空调器在工作时,则会一直按照设定温度进行制冷或者制热。
[0003] 但本申请人发现上述技术至少存在如下技术问题:
[0004] 按照相关技术中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由于一天之内,环境温度不是固定不变的,一些地区更是存在早晚温差极大的现象,因此仅根据获取到的用户输入的设定温度进行工
作,会出现环境温度大幅度降低而空调器持续制冷、环境稳定大幅度升高而空调器持续制
热等情况,严重影响了用户的舒适感,同时也极大地增加了能源消耗,造成了能源的浪费。

发明内容

[0005] 本申请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0006] 为此,本申请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用于解决现有空调器的控制方法中存在的无法根据空调器所处的室内环境信息准确地控制空调器的技术问
题。
[0007]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空调器包括室内换热器、风机组件和风道,其中,所述室内换热器包括第一换热单元和第二换热
单元,所述第一换热单元和所述第二换热单元上下设置;所述风机组件包括第一风机和第
二风机;所述风道包括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所述第一换热单元和所述第一风机对应所述
第一风道,所述第二换热单元和所述第二风机对应所述第二风道;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所述空调器所处室内环境的室内环境信息;根据所述室内环境信息,识别所述室内环
境处于目标状态,则控制所述空调器进入目标运行模式,其中,所述目标运行模式下其中一
个风机用作送风件使用,另一个风机用作换热件使用。
[0008] 另外,根据本申请上述实施例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0009]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控制所述空调器进入目标运行模式,包括:控制所述其中一个风机对应的换热单元进出口关闭;控制所述其中一个风机转速保持不变或升
高,增大所述另一个风机的转速至预设转速。
[0010]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风机设置在所述第二风机上方,所述第一换热单元设置在所述第二换热单元上方;所述第二风机对应的所述第二换热单元进出口关
闭;所述第一风机的转速保持不变或升高,增大所述第二风机的转速至预设转速。
[0011]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还包括:控制所述空调器中的压缩机的运行频率降低至预设频率值。
[0012]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还包括:控制所述空调器中的辅热组件在制热时开启。
[0013]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根据所述室内环境信息,识别所述室内环境处于目标状态,包括:从所述室内环境信息中提取室内温度;识别所述室内温度所处的温度区间
为第一温度区间,确定所述室内环境处于所述目标状态。
[0014]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根据所述室内环境信息,识别所处室内环境处于目标状态,包括:从所述室内环境信息中提取室内温度和室内湿度;识别所述室内温度所处
的温度区间为第二温度区间,且所述室内湿度所处的湿度为第一湿度区间,则确定所述室
内环境处于所述目标状态;其中,所述第二温度区间的下端点大于所述第一温度区间的上
端点。
[0015]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还包括:识别所述室内温度所处的温度区间为所述第二温度区间,且所述室内湿度所处的湿度为第二湿度区间,则控制所述空调器进入送风模
式,其中,所述第一风机和所述第二风机均开启;识别所述室内温度所处的温度区间为所述
第二温度区间,且所述室内湿度所处的湿度为第三湿度区间,则控制所述空调器进入送风
模式,其中,所述第一风机和所述第二风机中的一个开启;其中,所述第三湿度区间的上端
点为所述第二湿度区间的下端点,所述第二湿度区间的上端点为所述第一湿度区间的下端
点。
[0016]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还包括:控制未开启的风机对应的换热单元进出口关闭。
[0017]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还包括:识别所述室内温度所处的温度区间为第三温度区间;识别所述室内环境信息中的室内湿度处于第一湿度区间,则控制所述空调器进行
除湿;识别所述室内湿度处于第二湿度区间,则控制所述空调器关闭;识别所述室内湿度处
于第三湿度区间,则控制所述空调器进行加湿;其中,所述第三温度区间的下端点为第一温
度区间的上端点,所述第三温度区间的上端点为第二温度区间的下端点。
[0018]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还包括:识别所述室内温度所处的温度区间为第四温度区间;其中,所述第四温度区间的上端点为第一温度区间的下端点;控制所述空调器制
热,并且控制所述第一风机和所述第二风机均开启。
[0019]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还包括:识别所述室内温度所处的温度区间为第五温度区间;其中,所述第五温度区间的下端点为第二温度区间的上端点;控制所述空调器制
冷,并且控制所述第一风机和所述第二风机均开启。
[0020]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第二方面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器的控制装置,空调器包括室内换热器、风机组件和风道,其中,所述室内换热器包括第一换热单元和第二换热
单元,所述第一换热单元和所述第二换热单元上下设置;所述风机组件包括第一风机和第
二风机;所述风道包括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所述第一换热单元和所述第一风机对应所述
第一风道,所述第二换热单元和所述第二风机对应所述第二风道;所述空调器的控制装置
包括: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空调器所处室内环境的室内环境信息;识别控制模块,用于
根据所述室内环境信息,识别所述室内环境处于目标状态,则控制所述空调器进入目标运
行模式,其中,所述目标运行模式下其中一个风机用作送风件使用,另一个风机用作换热件
使用。
[0021] 另外,根据本申请上述实施例的空调器的控制装置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0022]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识别控制模块,进一步用于:控制所述其中一个风机对应的换热单元进出口关闭;控制所述其中一个风机转速保持不变或升高,增大所述另
一个风机的转速至预设转速。
[0023]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风机设置在所述第二风机上方,所述第一换热单元设置在所述第二换热单元上方;所述第二风机对应的所述第二换热单元进出口关
闭;所述第一风机的转速保持不变或升高,增大所述第二风机的转速至预设转速。
[0024]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识别控制模块,进一步用于:控制所述空调器中的压缩机的运行频率降低至预设频率值。
[0025]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识别控制模块,进一步用于:控制所述空调器中的辅热组件在制热时开启。
[0026]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识别控制模块,进一步用于:从所述室内环境信息中提取室内温度;识别所述室内温度所处的温度区间为第一温度区间,确定所述室内环境
处于所述目标状态。
[0027]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识别控制模块,进一步用于:从所述室内环境信息中提取室内温度和室内湿度;识别所述室内温度所处的温度区间为第二温度区间,且所述
室内湿度所处的湿度为第一湿度区间,则确定所述室内环境处于所述目标状态;其中,所述
第二温度区间的下端点大于所述第一温度区间的上端点。
[0028]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识别控制模块,进一步用于:识别所述室内温度所处的温度区间为所述第二温度区间,且所述室内湿度所处的湿度为第二湿度区间,则控制
所述空调器进入送风模式,其中,所述第一风机和所述第二风机均开启;识别所述室内温度
所处的温度区间为所述第二温度区间,且所述室内湿度所处的湿度为第三湿度区间,则控
制所述空调器进入送风模式,其中,所述第一风机和所述第二风机中的一个开启;其中,所
述第三湿度区间的上端点为所述第二湿度区间的下端点,所述第二湿度区间的上端点为所
述第一湿度区间的下端点。
[0029]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识别控制模块,进一步用于:控制未开启的风机对应的换热单元进出口关闭。
[0030]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识别控制模块,进一步用于:识别所述室内温度所处的温度区间为第三温度区间;识别所述室内环境信息中的室内湿度处于第一湿度区间,
则控制所述空调器进行除湿;识别所述室内湿度处于第二湿度区间,则控制所述空调器关
闭;识别所述室内湿度处于第三湿度区间,则控制所述空调器进行加湿;其中,所述第三温
度区间的下端点为第一温度区间的上端点,所述第三温度区间的上端点为第二温度区间的
下端点。
[0031]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识别控制模块,进一步用于:识别所述室内温度所处的温度区间为第四温度区间;其中,所述第四温度区间的上端点为第一温度区间的下端
点;控制所述空调器制热,并且控制所述第一风机和所述第二风机均开启。
[0032]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识别控制模块,进一步用于:识别所述室内温度所处的温度区间为第五温度区间;其中,所述第五温度区间的下端点为第二温度区间的上端
点;控制所述空调器制冷,并且控制所述第一风机和所述第二风机均开启。
[0033]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第三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空调器,其包括上述的空调器的控制装置;所述空调器包括室内换热器、风机组件和风道,其中,所述室内换热器包
括第一换热单元和第二换热单元,所述第一换热单元和所述第二换热单元上下设置;所述
风机组件包括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所述风道包括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所述第一换热单
元和所述第一风机对应所述第一风道,所述第二换热单元和所述第二风机对应所述第二风
道。
[0034]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风机设置在所述第二风机上方,所述第一换热单元设置在所述第二换热单元上方。
[0035]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风机为轴流风机,所述第二风机为离心风机。
[0036]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换热单元的换热面积小于所述第二换热单元的面积。
[0037]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第四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上
述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0038]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第五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任一所述的空调器的
控制方法。
[0039]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0040] 1、由于本申请能够对空调器所处室内环境的室内环境信息进行获取,并根据室内环境信息的变化,识别室内环境是否处于目标状态,以在确定室内环境处于目标状态时,自
动调节空调器的运行模式至目标运行模式,不再以用户输入的设定温度作为调节空调器式
的唯一依据,能够克服无法根据空调器所处的室内环境信息,准确地控制空调器的技术问
题。进一步地,控制空调器进入目标运行模式,使得空调器在进行制冷或者制热的同时,可
以兼具送风功能,同时还能够合理降低能耗、提升用户的舒适程度。
[0041] 2、由于本申请能够预先将室内温度和室内湿度分别划分成多个区间,然后将获取到的室内温度和室内湿度与多个区间进行比较,分别确定其各自所属的区间,然后根据室
内温度和室内湿度所属的不同区间,控制空调器进入相应的运行模式,实现空调器的控制,
以在不同的室内环境下,均能够确保用户的舒适感,同时提高了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的智能
化程度。
[0042] 3、由于本申请能够在控制空调器进入目标运行模式下后,通过调节风机转速,减小因关闭其中一个风机对应的换热单元进出口导致的空调器的制冷或者制热能力的降低,
使得空调器所处的室内环境更加稳定,同时也可以避免室内环境的波动。
[0043] 4、由于本申请能够在控制空调器进入目标运行模式下后,通过降低空调器中的压缩机的运行频率至预设频率值,以在确保空调器正常工作的同时,避免能耗浪费。
[0044] 5、由于本申请能够在识别室内环境处于目标状态下,且空调器处于制热模式下时,通过开启空调器中的辅热组件,进一步减小因关闭其中一个风机对应的换热单元进出
口导致的空调器的制热能力的降低,进一步提升空调器的制热能力,确保空调器的制热效
果。

附图说明

[0045] 图1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公开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中空调的示意图;
[0046] 图2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公开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中空调的局部示意图;
[0047] 图3为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公开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中导风机构的立体示意图;
[0048] 图4为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公开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中空调的局部示意图;
[0049] 图5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公开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中出风装置的示意图;
[0050] 图6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公开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0051] 图7为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公开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0052] 图8为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公开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0053] 图9为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公开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0054] 图10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公开的空调器的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55] 图11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公开的空调器的结构示意图;
[0056] 图12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公开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57] 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
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
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0058] 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以及具体的实施方式对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
[0059] 下面参照附图描述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器及电子设备。
[0060] 本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空调器包括室内换热器、风机组件和风道。
[0061] 本申请实施例中,室内换热器采用分段式设计,包括第一换热单元101和第二换热单元102。第一换热单元101相对室内换热器的上部设置,第二换热单元102相对室内换热器
的下部设置;第一换热单元101占室内换热器总体面积的1/3,第二换热单元102占室内换热
器总体面积的2/3。可选地,第一换热单元101可以为平行流室内换热器,第二换热单元102
可以为管翅式室内换热器。
[0062] 第一换热单元101前端设置有第一出风口107、后侧设置有第一进风口109,第二换热单元102前端设置有第二出风口108、后侧设置有第二进风口110。其中,第一出风口107与
第一进风口109连通并形成第一风道105,且第一风机103位于第一风道105中;第二出风口
108与第二进风口110连通并形成第二风道106,且第二风机104位于第二风道106中。可选
地,第一风机103为轴流风机,第二风机104为离心风机;第一风道105为轴流风道,第二风道
106为离心风道。
[0063]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室内换热器位于风道系统的正后方,第一换热单元101位于第一风道105的正前方,第二换热单元102位于第二风道106的正前方,第一出风口107设置于
第一风道105的正前方,第二出风口108设置于第二风道106的正前方。空气从第一进风口
109和第二进风口110进入室内机后,经室第一换热单元101换热后形成的风,在第一风机
103的作用下经第一风道105和第一出风口107流入室内;经室第二换热单元102换热后形成
的风,在第二风机104的作用下经第二风道106和第二出风口108流入室内。
[0064] 如图3所示,空调室内机的导风机构J还包括:出风框F。出风框F包括后板F1,后板F1上设有透风孔。导流圈G设于出风框F内且导流圈G的轴线垂直于透风孔设置,其中导流圈
G内限定有沿其轴向方向贯穿其长度方向的第一风道105,第一风道105与第一进风口109和
第一出风口107连通,第二出风口108由出风框F和导流圈G之间限定出。可以理解的是,第一
进风口109送来的空气的一部分可以通过透风孔向前流动,经过第一风道105的引流,从第
一出风口107进入室内。第一进风口109送来的空气的另一部分可以经过出风框F和导流圈G
之间的位置引流,从第二出风口108进入室内。这样第一进风口109的空气可以由多种方式
进行引流,提高空气流动的范围,从而提高导风机构J的送风效果。
[0065]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导风叶片200包括:多个横向导叶210。多个横向导叶210分别可转动地设于出风框F内且位于导流圈G的前侧,多个横向导叶210沿上下方向间隔
开设置,多个横向导叶210的至少一部分上设有用于容纳导流圈G的凹槽,位于凹槽两侧的
横向导叶210的部分向后延伸至导流圈G前端的后侧。可以理解的是,凹槽的设置可以使位
于凹槽两侧的横向导叶210的部分向后延伸至导流圈G前端的后侧。这样横向导叶210与第
一风机D(即:轴流风机)的距离缩短,使得送风的风量增大,且可以扩大横向导叶210的送风
范围,从而提高横向导叶210的送风效果。
[0066] 如图4所示,导风部件300设在风道部件301上,且导风部件300位于轴流风轮303的前方,导风部件300可对轴流风道302的气流起到从后向前导流的作用,其中,导风部件300
内可安装有与轴流风轮303相连的电机37,电机37用于驱动轴流风轮303转动,实现对轴流
风轮303的驱动作用,同时减少单独安装电机37所占用的空间。
[0067] 在一些实施例中,风道部件301还设有下游风道304,如图4所示,下游风道304位于轴流风道302的下方,即轴流风道302和下游风道304沿上下方向布置,且如图4所示,风道部
件301的顶部设有顶部出风通孔305,顶部出风通孔305设置为朝空调室内机1000的上方或
前上方敞开,风道部件301内设有导引风道306,导引风道306用于连通下游风道304和顶部
出风通孔305,且导引风道306位于轴流风道302的外侧。
[0068] 其中,下游风道304内设有离心风轮309。这样,下游风道304内的气流适于从离心风轮309的中心向四周扩散,且在下游风道304内壁的作用下使得气流逐渐朝上有序地引
导,以使下游风道304向上流动的气流可通过导引风道306逐渐地流向顶部出风通孔305,即
下游风道304内的气流适于从轴流风道302的外侧向上流动至顶部出风通孔305,进而从顶
部出风通孔305流向室内空间。
[0069] 由此,如图4~5所示,导引风道306位于导风部件300的两侧,这样,下游风道304中的气流从导风部件300的两侧通过导引风道向上流动,以使空调室内机1000可实现从后往
前及从下往上的气流流动,结构简单。
[0070] 进一步地,出风装置400还包括第一导风板51和驱动器6,第一导风板51安装于框体2且第一导风板51位于第一出风口107处,驱动器6设在框体2上且驱动器6用于驱动第一
导风板51运动以调节出风方向,使得第一出风口107处的气流可以具有多种出风方向,从而
丰富了出风装置400的出风效果,以更好地满足用户的差异化需求。
[0071] 进一步地,箱体1的底部敞开以构造成与第一风道10连通的第一进风口109,出风装置400还包括蜗壳7和第一风机组件81,蜗壳7连接在箱体1的下方,蜗壳7内限定出与第一
进风口109连通的第三风道70,第一风机组件81包括离心风机811且第一风机组件8设在第
三风道70内。当离心风机811运行时,离心风机811可以驱动第三风道70内的空气流动,由于
第三风道70与第一风道10通过第一进风口10b连通,则第三风道70内的气流可以通过第一
进风口109流至第一风道10内,如果此时出风口20a显露在环境中、且第一出风口107打开,
第一风道10内的气流可以通过第一出风口107直接排至环境中,实现出风装置400的出风。
[0072] 例如,在图5的示例中,蜗壳7可以包括蜗壳本体71和安装板72,蜗壳本体71安装于安装板72以与安装板72共同限定出第三风道70,安装板72可以与后板92形成为一体件,但
不限于此。
[0073] 图6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公开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0074] 如图6所示,该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75] S101、获取空调器所处室内环境的室内环境信息。
[0076]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空调器上设置有一些与室内环境信息相关的采集装置,例如室内温度传感器、室内湿度传感器等。空调器上的采集装置可以实时或者周期性进行
采集,周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定。
[0077] 可选地,可以通过室内温度传感器获取空调器所处室内环境的室内温度;可选地,可以通过室内湿度传感器获取空调器所处室内环境的室内湿度。
[0078] S102、根据室内环境信息,识别室内环境处于目标状态,则控制空调器进入目标运行模式,其中,目标运行模式下其中一个风机用作送风件使用,另一个风机用作换热件使
用。
[0079] 可选地,在获取到室内环境信息后,可以根据室内环境信息判断室内环境是否处于目标状态,如果识别室内环境处于目标状态,则控制空调器进入目标运行模式;如果识别
室内环境不处于目标状态,则控制空调器执行相应流程。其中,目标运行模式下其中一个风
机用作送风件使用,另一个风机用作换热件使用。
[0080] 上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的技术效果或优点:
[0081] 由于本申请能够对空调器所处室内环境的室内环境信息进行获取,并根据室内环境信息的变化,识别室内环境是否处于目标状态,以在确定室内环境处于目标状态时,自动
调节空调器的运行模式至目标运行模式,不再以用户输入的设定温度作为调节空调器的唯
一依据,能够克服无法根据空调器所处的室内环境信息,准确地控制空调器的技术问题。进
一步地,控制空调器进入目标运行模式,使得空调器在进行制冷或者制热的同时,可以兼具
送风功能,同时还能够合理降低能耗、提升用户的舒适程度。
[0082] 需要说明的是,针对不同的室内环境信息应该对应不同的运行模式,然而由于当一个室内环境信息匹配有一个运行模式时,势必会造成风机的频繁波动,从而导致空调器
无法稳定运行。因此,为了确保空调器能够稳定运行,并提升控制效率,本申请实施例中,可
以从室内环境信息中分别提取出室内温度和室内湿度,并预先将室内温度和室内湿度分别
划分成多个区间,以识别室内环境是否处于目标状态,如图7所示,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0083] S201、获取室内温度和室内湿度各自的预设区间。
[0084] 需要说明的是,在获取室内温度和室内湿度所属的目标区间之前,可以预先根据温度和湿度设置各自不同的预设区间。
[0085] 针对室内温度,可以预先对用户在使用空调器的过程中输入的设定温度进行获取,并对设定温度的出现次数进行分析,根据出现次数生成多个区间,并逐一将其标记为不
同的温度区间。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预先进行设置具体的区间范围。
[0086]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可以根据设定温度的出现次数,将出现次数最多的温度区间10~18℃设置为第一温度区间,将出现次数次多的温度区间25~30℃设置为第二温
度区间。进一步地,可以根据温度划分其余三个温度区间,将温度区间18~25℃设置为第三
温度区间;将温度区间小于10℃设置为第四温度区间;将温度区间大于30℃设置为第五温
度区间。
[0087] 针对室内湿度,可以预先根据湿度生成多个区间,并逐一将其标记为不同的湿度区间。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预先进行设置具体的区间范围。
[0088]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可以将湿度区间大于70%设置为第一湿度区间;将湿度区间40~70%设置为第二湿度区间;将湿度区间小于40%设置为第三湿度区间。
[0089] S202、将获取到的室内温度和室内湿度与多个区间进行比较,分别确定其各自所属的区间。
[0090] 可选地,可以将获取到的室内温度和室内湿度与多个区间进行比较,进而确定室内温度和室内湿度所落入的区间。
[0091] 例如,如果获取到的室内温度为15℃,则确定获取到的室内温度所属的区间为第一温度区间;如果获取到的室内湿度为60%,则确定获取到的室内湿度所属的区间为第二
湿度区间。
[0092] S203、根据室内温度和室内湿度分别所属的区间,判断室内环境是否处于目标状态。
[0093] 如果室内温度所属的区间为其第一温度区间,则确定室内环境处于目标状态。
[0094] 如果室内温度所属的区间为其第二温度区间,则可以进一步对室内湿度所属的区间进行判断。如果室内湿度所属的区间为其第一湿度区间,则确定室内环境处于目标状态;
如果室内湿度所属的区间为其第二、三湿度区间,则确定室内环境未处于目标状态。
[0095] 如果室内温度所属的区间为其第三至五温度区间,则确定室内环境未处于目标状态。
[0096] S204、控制空调器进入目标运行模式。
[0097] 如果识别室内环境处于目标状态,则可以控制空调器进入目标运行模式。其中,目标运行模式下其中一个风机用作送风件使用,另一个风机用作换热件使用。
[0098] 可选地,在试图控制空调器进入目标运行模式时,可以控制第一风机和所述第二风机均开启,并控制其中一个风机对应的换热单元进出口关闭;控制其中一个风机转速保
持不变或升高,增大另一个风机的转速至预设转速。
[0099] 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应用中,由于处于目标状态下的室内环境通常较为舒适,不需要送远风吹人,此时相较于制冷或者制热,用户对空调器实现送风功能有更多需求。因
此,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可以关闭往往用于送远风且面积更大的第二风机对应的第
二换热单元,以在进行送风的同时能够合理降低能源消耗。
[0100] 可选地,可以控制第二风机对应的第二换热单元进出口关闭,以使第二换热单元中不进出冷媒,仅使一部分空气在第二风机的作用下经第二风道和第二出风口流入室内,
使第二换热仅维持送风功能。同时,控制第一风机对应的第一换热单元进出口开启,以使冷
媒流通,实现空调器的制冷或者制热。
[0101] 可选地,如果室内温度所属的区间为其第一温度区间,说明室内温度较低,用户感到稍冷。此时,在试图控制空调器进入目标运行模式时,可以控制第一风机和所述第二风机
均开启,并控制第一风机对应的第一换热单元进出口开启,实现空调器的制热。同时,可以
控制第二风机对应的第二换热单元进出口关闭,使第二风机仅维持送风功能,以将热量散
发至室内。
[0102] 可选地,如果室内温度所属的区间为其第二温度区间,且室内湿度所属的区间为其第一湿度区间,说明室内温度较高,用户感到稍热,且较大的湿度会使用户感到更加不
适。此时,在试图控制空调器进入目标运行模式时,可以控制第一风机和所述第二风机均开
启,并控制第一风机对应的第一换热单元进出口开启,实现空调器的制冷。同时,可以控制
第二风机对应的第二换热单元进出口关闭,使第二换热仅维持送风功能,以将冷量散发至
室内。
[0103] S205、控制空调器进入其他相应的运行模式。
[0104] 需要说明的是,在试图控制空调器进入相应的运行模式前,可以针对室内温度和室内湿度所属的不同区间,确定相应的空调器控制策略。
[0105] 如果室内温度所属的区间为其第二温度区间,且室内湿度所属的区间为其第二、三湿度区间,则可以控制空调器进入送风模式。
[0106] 可选地,如果室内温度所属的区间为其第二温度区间,且室内湿度所属的区间为其第二湿度区间,说明室内温度较高,用户感到稍热,但湿度适宜。此时,在试图控制空调器
进入送风模式时,可以控制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均开启,并控制第一风机对应的第一换热
单元进出口,以及第二风机对应的第二换热单元进出口均关闭,使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均
仅维持送风功能。
[0107] 可选地,如果室内温度所属的区间为其第二温度区间,且室内湿度所属的区间为其第三湿度区间,说明室内温度较高,用户感到稍热,但湿度较小。此时,在试图控制空调器
进入送风模式时,可以仅控制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中的一个开启,并控制未开启的风机对
应的换热单元进出口关闭。
[0108] 如果室内温度所属的区间为其第三温度区间,则可以针对室内湿度所属的不同区间,对室内湿度进行相应的调整。
[0109] 可选地,如果室内温度所属的区间为其第三温度区间,且室内湿度所属的区间为其第一湿度区间,说明室内温度适宜,但湿度较大。此时,可以控制空调器进行除湿。
[0110] 可选地,如果室内温度所属的区间为其第三温度区间,且室内湿度所属的区间为其第二湿度区间,说明室内温度适宜,且湿度适宜。此时,可以控制空调器关闭。
[0111] 可选地,如果室内温度所属的区间为其第三温度区间,且室内湿度所属的区间为其第三湿度区间,说明室内温度适宜,但湿度较小。此时,可以控制空调器进行加湿。
[0112] 如果室内温度所属的区间为其第四、五温度区间,可以控制第一风机对应的第一换热单元进出口,以及第二风机对应的第二换热单元进出口均开启,以使冷媒流通,实现空
调器的正常制冷或者正常制热。
[0113] 可选地,如果室内温度所属的区间为其第四温度区间,说明室内温度极低,用户感到极冷。此时,可以控制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均开启,并控制第一风机对应的第一换热单元
进出口,以及第二风机对应的第二换热单元进出口均开启,实现空调器的正常制热。
[0114] 可选地,如果室内温度所属的区间为其第五温度区间,说明室内温度极高,用户感到极热。此时,可以控制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均开启,并控制第一风机对应的第一换热单元
进出口,以及第二风机对应的第二换热单元进出口均开启,实现空调器的正常制冷。
[0115] 上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的技术效果或优点:
[0116] 由于本申请能够预先将室内温度和室内湿度分别划分成多个区间,然后将获取到的室内温度和室内湿度与多个区间进行比较,分别确定其各自所属的区间,然后根据室内
温度和室内湿度所属的不同区间,控制空调器进入相应的运行模式,实现空调器的控制,以
在不同的室内环境下,均能够确保用户的舒适感,同时提高了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的智能化
程度。
[0117] 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应用中,控制空调器进入目标运行模式下后,由于仅剩一个风机进行制冷或者制热,换热单元面积明显缩减,换热效果不佳,势必会导致空调器的制冷
或者制热能力变差。因此,本申请中,可以通过调节风机转速,增强空调器的制冷或者制热
能力。
[0118] 可选地,可以控制第一风机转速保持不变,控制第二风机转速增大至预设转速;可选地,也可以同时控制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的转速增大至预设转速。其中,预设转速可以根
据实际情况进行设定。
[0119] 上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的技术效果或优点:
[0120] 由于本申请能够在控制空调器进入目标运行模式下后,通过调节风机转速,减小因关闭其中一个风机对应的换热单元进出口导致的空调器的制冷或者制热能力的降低,使
得空调器所处的室内环境更加稳定,同时也可以避免室内环境的波动。
[0121] 需要说明的是,在控制空调器进入目标运行模式后,由于此时仅有其中一个风机对应的换热单元进出口开启,控制压缩机维持当前的运行频率会造成能耗浪费,因此,本申
请中,在控制空调器进入目标运行模式后,可以控制空调器中的压缩机的运行频率降低至
预设频率值。其中,预设频率值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定。
[0122] 上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的技术效果或优点:
[0123] 由于本申请能够在控制空调器进入目标运行模式下后,通过降低空调器中的压缩机的运行频率至预设频率值,以在确保空调器正常工作的同时,避免能耗浪费。
[0124] 需要说明的是,当空调器处于制热模式下时,为了进一步减小因关闭其中一个风机对应的换热单元进出口导致的空调器的制热能力的降低,本申请中,可以控制空调器中
的辅热组件开启,通过额外的电加热增加制热量,提升空调器的制热效果。
[0125] 举例来说,当室内温度所属的区间为其第一温度区间时,在控制第一风机进行换热,控制第二风机进行送风的同时,还可以开启辅热组件增加额外热量,以使第二风机能够
将辅热组件产生的热量也散发至室内,进一步提升空调器的制热能力,确保空调器的制热
效果。
[0126] 上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的技术效果或优点:
[0127] 由于本申请能够在识别室内环境处于目标状态下,且空调器处于制热模式下时,通过开启空调器中的辅热组件,进一步减小因关闭其中一个风机对应的换热单元进出口导
致的空调器的制热能力的降低,进一步提升空调器的制热能力,确保空调器的制热效果。
[0128] 图8为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公开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以空调器处于制热模式为例进行解释说明,如图8所示,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0129] S301、获取空调器所处室内环境的室内环境信息。
[0130] S302、从室内环境信息中分别提取室内温度和室内湿度。
[0131] S303、获取室内温度和室内湿度各自的预设区间。
[0132] S304、将获取到的室内温度和室内湿度与多个区间进行比较,分别确定其各自所属的区间。
[0133] S305、根据室内温度和室内湿度分别所属的区间,判断室内环境是否处于目标状态。
[0134] S306、控制空调器进入目标运行模式。
[0135] S307、控制空调器进入其他相应的运行模式。
[0136] S308、控制空调器中的压缩机的运行频率降低至预设频率值,并开启空调器中的辅热组件。
[0137] 需要说明的是,关于步骤S301~S308的介绍可参见上述实施例中的相关记载,此处不再赘述。
[0138] 上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的技术效果或优点:
[0139] 1、由于本申请能够对空调器所处室内环境的室内环境信息进行获取,并根据室内环境信息的变化,识别室内环境是否处于目标状态,以在确定室内环境处于目标状态时,自
动调节空调器的运行模式至目标运行模式,不再以用户输入的设定温度作为调节空调器式
的唯一依据,能够克服无法根据空调器所处的室内环境信息,准确地控制空调器的技术问
题。进一步地,控制空调器进入目标运行模式,使得空调器在进行制冷或者制热的同时,可
以兼具送风功能,同时还能够合理降低能耗、提升用户的舒适程度。
[0140] 2、由于本申请能够预先将室内温度和室内湿度分别划分成多个区间,然后将获取到的室内温度和室内湿度与多个区间进行比较,分别确定其各自所属的区间,然后根据室
内温度和室内湿度所属的不同区间,控制空调器进入相应的运行模式,实现空调器的控制,
以在不同的室内环境下,均能够确保用户的舒适感,同时提高了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的智能
化程度。
[0141] 3、由于本申请能够在控制空调器进入目标运行模式下后,通过调节风机转速,减小因关闭其中一个风机对应的换热单元进出口导致的空调器的制冷或者制热能力的降低,
使得空调器所处的室内环境更加稳定,同时也可以避免室内环境的波动。
[0142] 4、由于本申请能够在控制空调器进入目标运行模式下后,通过降低空调器中的压缩机的运行频率至预设频率值,以在确保空调器正常工作的同时,避免能耗浪费。
[0143] 5、由于本申请能够在识别室内环境处于目标状态下,且空调器处于制热模式下时,通过开启空调器中的辅热组件,进一步减小因关闭其中一个风机对应的换热单元进出
口导致的空调器的制热能力的降低,进一步提升空调器的制热能力,确保空调器的制热效
果。
[0144] 图9为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公开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9所示,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0145] S401、获取空调器所处室内环境的室内环境信息。
[0146] S402、从室内环境信息中分别提取室内温度和室内湿度。
[0147] S403、获取室内温度,并识别室内温度所属的区间。
[0148] 可选地,可以将室内温度分为3个区间,包括:舒适区、制热区、制冷区。其中,舒适区内,室内温度处于18~25℃;制热区内,室内温度小于18℃;制冷区内,室内温度大于25
℃。
[0149] 如果识别室内温度所属的区间为舒适区,则可以进一步执行步骤S404;如果识别室内温度所属的区间为制热区,则可以进一步执行步骤S405;如果识别室内温度所属的区
间为制冷区,则可以进一步执行步骤S406。
[0150] S404、获取室内湿度,并识别室内湿度所属的区间。
[0151] 可选地,可以将室内湿度分为3个区间。其中,第一室内湿度区间为小于40%;第二室内湿度区间为40%~70%;第三室内湿度区间为大于70%。
[0152] 如果识别室内温度所属的区间为第一室内湿度区间,则可以进一步执行步骤S409;如果识别室内温度所属的区间为第二室内湿度区间,则可以进一步执行步骤S410;如
果识别室内温度所属的区间为第三室内湿度区间,则可以进一步执行步骤S411。
[0153] S405、判断室内温度是否小于10℃。
[0154] 可选地,如果室内温度小于10℃,则可以进一步执行步骤S407;反之,即室内温度处于10~18℃,则可以进一步执行步骤S408。
[0155] S406、判断室内温度是否大于30℃。
[0156] 可选地,如果室内温度大于30℃,则可以进一步执行步骤S412;反之,即室内温度处于25~30℃,则可以进一步执行步骤S413。
[0157] S407、控制空调器进入正常制热运行模式,其中,轴流风机和离心风机均开启,平行流室内换热器进出口和管翅式室内换热器进出口均开启。
[0158] S408、控制空调器进入目标运行模式,其中,管翅式室内换热器进出口关闭,平行流室内换热器进出口开启,轴流风机的转速保持不变或升高,增大离心风机的转速至预设
转速,空调器中的压缩机的运行频率降低至预设频率值,空调器中的辅热组件开启。
[0159] S409、控制空调器进入加湿运行模式。
[0160] S410、控制空调器关机。
[0161] S411、控制空调器进入除湿运行模式。
[0162] S412、控制空调器进入正常制冷运行模式,其中,轴流风机和离心风机均开启,平行流室内换热器进出口和管翅式室内换热器进出口均开启。
[0163] S413、获取室内湿度,并识别室内湿度所属的区间。
[0164] 如果识别室内温度所属的区间为第一室内湿度区间,则可以进一步执行步骤S414;如果识别室内温度所属的区间为第二室内湿度区间,则可以进一步执行步骤S415;如
果识别室内温度所属的区间为第三室内湿度区间,则可以进一步执行步骤S416。
[0165] S414、控制空调器进入送风模式,其中,轴流风机和离心风机中的一个开启,未开启的风机对应的换热单元进出口关闭。
[0166] S415、控制空调器进入送风模式,其中,轴流风机和离心风机均开启,平行流室内换热器进出口、管翅式室内换热器进出口均关闭。
[0167] S416、控制空调器进入目标运行模式,其中,管翅式室内换热器进出口关闭,平行流室内换热器进出口开启,轴流风机的转速保持不变或升高,增大离心风机的转速至预设
转速,空调器中的压缩机的运行频率降低至预设频率值。
[0168]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轴流风机对应的换热单元为平行流室内换热器,平行流室内换热器相对室内换热器的上部设置,且其占室内换热器总体面积的1/3;离心风机对应
的换热单元为管翅式室内换热器,管翅式室内换热器相对室内换热器的下部设置,且其占
室内换热器总体面积的2/3。
[0169] 上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的技术效果或优点:
[0170] 由于本申请能够在获取到室内温度和室内湿度分别所属的区间后,可以直接控制空调器进入匹配的运行模式,实现空调器的控制,以在不同的室内环境下,均能够更加快速
有效地对空调器进行控制。
[0171] 基于同一申请构思,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对应的装置。
[0172]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的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0所示,该空调器3000,包括:室内换热器、风机组件和风道,其中,所述室内换热器包括第一换热单元
101和第二换热单元102,所述第一换热单元101和所述第二换热单元101上下设置;所述风
机组件包括第一风机103和第二风机104;所述风道包括第一风道105和第二风道106,所述
第一换热单元101和所述第一风机103对应所述第一风道105,所述第二换热单元102和所述
第二风机104对应所述第二风道106;所述第一换热单元101和所述第二换热单元102上下设
置。空调器的控制装置200,包括:获取模块1100,用于获取所述空调器所处室内环境的室内
环境信息;识别控制模块1200,用于根据所述室内环境信息,识别所述室内环境处于目标状
态,则控制所述空调器进入目标运行模式,其中,所述目标运行模式下其中一个风机用作送
风件使用,另一个风机用作换热件使用。
[0173]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识别控制模块1200,进一步用于:控制所述其中一个风机对应的换热单元进出口关闭;控制所述其中一个风机转速保持不变或升高,增大所
述另一个风机的转速至预设转速。
[0174]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风机设置在所述第二风机上方,所述第一换热单元设置在所述第二换热单元上方;所述第二风机对应的所述第二换热单元进出口关
闭;所述第一风机的转速保持不变或升高,增大所述第二风机的转速至预设转速。
[0175]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识别控制模块1200,进一步用于:控制所述空调器中的压缩机的运行频率降低至预设频率值。
[0176]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识别控制模块1200,进一步用于:控制所述空调器中的辅热组件在制冷时开启。
[0177]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识别控制模块1200,进一步用于:从所述室内环境信息中提取室内温度;识别所述室内温度所处的温度区间为第一温度区间,确定所述室内
环境处于所述目标状态。
[0178]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识别控制模块1200,进一步用于:从所述室内环境信息中提取室内温度和室内湿度;识别所述室内温度所处的温度区间为第二温度区间,且
所述室内湿度所处的湿度为第一湿度区间,则确定所述室内环境处于所述目标状态;其中,
所述第二温度区间的下端点大于所述第一温度区间的上端点。
[0179]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识别控制模块1200,进一步用于:识别所述室内温度所处的温度区间为所述第二温度区间,且所述室内湿度所处的湿度为第二湿度区间,则
控制所述空调器进入送风模式,其中,所述第一风机和所述第二风机均开启;识别所述室内
温度所处的温度区间为所述第二温度区间,且所述室内湿度所处的湿度为第三湿度区间,
则控制所述空调器进入送风模式,其中,所述第一风机和所述第二风机中的一个开启;其
中,所述第三湿度区间的上端点为所述第二湿度区间的下端点,所述第二湿度区间的上端
点为所述第一湿度区间的下端点。
[0180]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识别控制模块1200,进一步用于:控制未开启的风机对应的换热单元进出口关闭。
[0181]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识别控制模块1200,进一步用于:识别所述室内温度所处的温度区间为第三温度区间;识别所述室内环境信息中的室内湿度处于第一湿度区
间,则控制所述空调器进行除湿;识别所述室内湿度处于第二湿度区间,则控制所述空调器
关闭;识别所述室内湿度处于第三湿度区间,则控制所述空调器进行加湿;其中,所述第三
温度区间的下端点为第一温度区间的上端点,所述第三温度区间的上端点为第二温度区间
的下端点。
[0182]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识别控制模块1200,进一步用于:识别所述室内温度所处的温度区间为第四温度区间;其中,所述第四温度区间的上端点为第一温度区间的
下端点;控制所述空调器制热,并且控制所述第一风机和所述第二风机均开启。
[0183]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识别控制模块1200,进一步用于:识别所述室内温度所处的温度区间为第五温度区间;其中,所述第五温度区间的下端点为第二温度区间的
上端点;控制所述空调器制冷,并且控制所述第一风机和所述第二风机均开启。
[0184] 上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的技术效果或优点:
[0185] 1、由于本申请能够对空调器所处室内环境的室内环境信息进行获取,并根据室内环境信息的变化,识别室内环境是否处于目标状态,以在确定室内环境处于目标状态时,自
动调节空调器的运行模式至目标运行模式,不再以用户输入的设定温度作为调节空调器式
的唯一依据,能够克服无法根据空调器所处的室内环境信息,准确地控制空调器的技术问
题。进一步地,控制空调器进入目标运行模式,使得空调器在进行制冷或者制热的同时,可
以兼具送风功能,同时还能够合理降低能耗、提升用户的舒适程度。
[0186] 2、由于本申请能够预先将室内温度和室内湿度分别划分成多个区间,然后将获取到的室内温度和室内湿度与多个区间进行比较,分别确定其各自所属的区间,然后根据室
内温度和室内湿度所属的不同区间,控制空调器进入相应的运行模式,实现空调器的控制,
以在不同的室内环境下,均能够确保用户的舒适感,同时提高了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的智能
化程度。
[0187] 3、由于本申请能够在控制空调器进入目标运行模式下后,通过调节风机转速,减小因关闭其中一个风机对应的换热单元进出口导致的空调器的制冷或者制热能力的降低,
使得空调器所处的室内环境更加稳定,同时也可以避免室内环境的波动。
[0188] 4、由于本申请能够在控制空调器进入目标运行模式下后,通过降低空调器中的压缩机的运行频率至预设频率值,以在确保空调器正常工作的同时,避免能耗浪费。
[0189] 5、由于本申请能够在识别室内环境处于目标状态下,且空调器处于制热模式下时,通过开启空调器中的辅热组件,进一步减小因关闭其中一个风机对应的换热单元进出
口导致的空调器的制热能力的降低,进一步提升空调器的制热能力,确保空调器的制热效
果。
[0190] 由于本申请实施例所介绍的装置,为实施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所采用的装置,故而基于本申请上述实施例所介绍的方法,本领域所属人员能够了解该系
统的具体结构及变形,故而在此不再赘述。凡是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所
采用的装置都属于本申请所欲保护的范围。
[0191] 如图1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一种空调器3000,该空调器3000包括上述空调器的控制装置2000。
[0192] 其中,所述空调器包括室内换热器、风机组件和风道,其中,所述室内换热器包括第一换热单元和第二换热单元,所述第一换热单元和所述第二换热单元上下设置;所述风
机组件包括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所述风道包括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所述第一换热单元
和所述第一风机对应所述第一风道,所述第二换热单元和所述第二风机对应所述第二风
道;所述第一换热单元和所述第二换热单元上下设置。
[0193]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风机设置在所述第二风机上方,所述第一换热单元设置在所述第二换热单元上方。
[0194]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风机为轴流风机,所述第二风机为离心风机。
[0195]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换热单元的换热面积小于所述第二换热单元的面积。
[0196] 如图12所示,本申请实施例还提出了一种电子设备4000,该电子设备4000包括:存储器410、处理器420及存储在存储器410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处理器执行
程序,以实现上述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0197] 为了实现上述实施例,本发明还提出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0198]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申请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申请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
施例的形式。而且,本申请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
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
品的形式。
[0199] 本申请是参照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
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
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
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
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0200]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
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
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0201]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
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
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0202] 应当注意的是,在权利要求中,不应将位于括号之间的任何参考符号构造成对权利要求的限制。单词“包含”不排除存在未列在权利要求中的部件或步骤。位于部件之前的
单词“一”或“一个”不排除存在多个这样的部件。本申请可以借助于包括有若干不同部件的
硬件以及借助于适当编程的计算机来实现。在列举了若干装置的单元权利要求中,这些装
置中的若干个可以是通过同一个硬件项来具体体现。单词第一、第二、以及第三等的使用不
表示任何顺序。可将这些单词解释为名称。
[0203] 尽管已描述了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
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申请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0204]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申请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申请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
之内,则本申请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