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壳组件及具有该保护壳组件的连接器组件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2010143980.6

文献号 : CN111342283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吴小平张猷锐段白玉王晓凯

申请人 : 东莞立讯技术有限公司

摘要 :

一种保护壳组件,用于容置连接器,保护壳组件包含壳体及至少一导光管。壳体具有多个壁面,壁面互相连接而定义容置空间;所述至少一导光管穿过壁面其中之一,使导光管的一部分位于容置空间中,其他部分位于容置空间外。本发明还提出一种具上述保护壳组件的连接器组件。

权利要求 :

1.一种保护壳组件,用于容置一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保护壳组件包含:一壳体,具有多个壁面,该些壁面互相连接而定义一容置空间;以及至少一导光管,穿过该些壁面其中之一,使该导光管的一部分位于该容置空间中,其他部分位于该容置空间外;

该壳体更具有一前端以及一后端,且该些壁面位于该前端与该后端之间,该些壁面包含一顶壁面及二相对的侧壁面,该些侧壁面分别连接于该顶壁面的相对二侧,且该导光管穿过该二侧壁面的其中之一;

该导光管具有一本体部及一延伸部;该本体部设置于该容置空间中,并朝向该前端延伸;该延伸部一端连接于该本体部,另一端穿过该二侧壁面其中之一而位于该容置空间外。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护壳组件,其特征在于,该延伸部以远离该顶壁面的方向延伸。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护壳组件,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一导光管为二个以上,该些延伸部穿过同一该侧壁面,远离该壳体的该前端的该延伸部,其弯曲程度小于邻近于该壳体的该前端的该延伸部。

4.一种保护壳组件,用于容置一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保护壳组件包含:一壳体,具有一前端、一后端以及多个壁面,该些壁面位于该前端与该后端之间,且该些壁面互相连接而定义一容置空间;该壳体更具有一穿孔,开设于该些壁面其中之一;以及至少一导光管,具有一本体部及一延伸部,该本体部设置于该容置空间中并朝向该前端延伸,该延伸部一端连接于该本体部,另一端穿过该穿孔延伸至该容置空间之外;

该些壁面包含一顶壁面及二相对的侧壁面,该等侧壁面分别连接于该顶壁面的相对二侧,且该穿孔位于该二侧壁面其中之一。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保护壳组件,其特征在于,该延伸部以远离该顶壁面的方向延伸。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保护壳组件,其特征在于,该穿孔是一开口槽孔,连通于该侧壁面的底端。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保护壳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含一下盖,与该壳体接合,相接于该等侧壁面的底端,并封闭该开口槽孔。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保护壳组件,其特征在于,该壳体具有二个穿孔,于该壁面上,邻近于该壳体的该前端的该穿孔,在一纵向上的高度高于邻近于该壳体的该后端的该穿孔。

9.如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保护壳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含至少一限位框架,设置于该容置空间中,该至少一限位框架的两侧卡接于相对的该些侧壁面上,该至少一导光管限位于该至少一限位框架内。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保护壳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含一内笼,设置于该容置空间中,遮罩该至少一导光管及该至少一限位框架,该至少一限位框架具有一卡接结构,该至少一限位框架穿过该内笼而以该卡接结构卡接于该壳体的相对的该些侧壁面至少之一者上。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保护壳组件,其特征在于,该容置空间界定一上接口空间与一下接口空间,该内笼的一上壁面位于该上接口空间的底侧,该内笼的一下壁面位于该下接口空间的顶侧。

12.如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保护壳组件,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一导光管为两个以上,该等导光管以该等本体部并行的方式设置于该容置空间中。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保护壳组件,其特征在于,各该导光管还包含一连接部,延伸自该本体部,且相邻的该些连接部相连接。

14.如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保护壳组件,其特征在于,该壳体的前端界定一上接口与一下接口,该本体部的前端位于该容置空间的区域界定一出光区域,该出光区域位于该上接口与该下接口之间。

15.如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保护壳组件,其特征在于,位于该二侧壁面外的各该延伸部是错位配置。

16.一种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包含:如权利要求1至15任一项所述的保护壳组件;以及一连接器,设置于该壳体内,位于该容置空间的后侧,且不与该至少一导光管接触。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该连接器包含二个对接插口,分别对应该壳体的上接口与该壳体的下接口。

说明书 :

保护壳组件及具有该保护壳组件的连接器组件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保护壳组件,尤指一种适用于连接器的保护壳组件。

背景技术

[0002] 电连接器已普遍使用于现今社会,传统电连接器包括本体、发光元件、导光管及包覆本体的壳体。导光管可以协助光线集中,强化电连接器使用中的指示功能。
[0003] 然而,在传统电连接器中,壳体内的空间有限,因此如何有效的利用其空间装设组件,例如上述导光管,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及关心的课题。

发明内容

[0004]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出一实施例的一种保护壳组件,用于容置连接器,保护壳组件包含壳体及至少一导光管。
[0005] 壳体具有多个壁面,壁面互相连接而定义容置空间;所述至少一导光管穿过壁面其中之一,使导光管的一部分位于容置空间中,其他部分位于容置空间外。
[0006] 如上所述的保护壳组件,在一实施例中,壳体更具有前端以及后端,且壁面位于前端与后端之间。
[0007] 如上所述的保护壳组件,在一实施例中,壁面包含顶壁面及二相对的侧壁面,侧壁面分别连接于顶壁面的相对二侧,且导光管穿过二侧壁面的其中之一。
[0008] 如上所述的保护壳组件,在一实施例中,导光管具有本体部及延伸部;本体部设置于容置空间中,并朝向前端延伸;延伸部一端连接于本体部,另一端穿过二侧壁面其中之一
而位于容置空间外。
[0009] 如上所述的保护壳组件,在一实施例中,延伸部以远离顶壁面的方向延伸。
[0010] 如上所述的保护壳组件,在一实施例中,导光管为二个以上,各导光管具有本体部及延伸部;延伸部穿过同一侧壁面,远离壳体的前端的延伸部,其弯曲程度小于邻近于壳体
的前端的延伸部。
[0011] 本发明还提出一实施例的一种保护壳组件,用于容置连接器,保护壳组件包含壳体及至少一导光管。
[0012] 壳体具有前端、后端以及多个壁面,壁面位于前端与后端之间,且壁面互相连接而定义容置空间;壳体更具有穿孔,开设于壁面其中之一;至少一导光管,具有本体部及延伸
部,本体部设置于容置空间中并朝向前端延伸,延伸部一端连接于本体部,另一端穿过穿孔
延伸至容置空间之外。
[0013] 如上所述的保护壳组件,在一实施例中,壁面包含顶壁面及二相对的侧壁面,侧壁面分别连接于顶壁面的相对二侧,且穿孔位于二侧壁面其中之一。
[0014] 如上所述的保护壳组件,在一实施例中,延伸部以远离顶壁面的方向延伸。
[0015] 如上所述的保护壳组件,在一实施例中,穿孔是开口槽孔,连通于侧壁面的底端。
[0016] 如上所述的保护壳组件,在一实施例中,还包含下盖,与壳体接合,相接于侧壁面的底端,并封闭开口槽孔。
[0017] 如上所述的保护壳组件,在一实施例中,壳体具有二个穿孔,于壁面上,邻近于壳体之前端的穿孔,在纵向上的高度高于邻近于壳体之后端的穿孔。
[0018] 如上所述的保护壳组件,在一实施例中,还包含至少一限位框架,设置于容置空间中,至少一限位框架的两侧卡接于相对的侧壁面上,至少一导光管限位于至少一限位框架
内。
[0019] 如上所述的保护壳组件,在一实施例中,还包含内笼,设置于容置空间中,遮罩至少一导光管及至少一限位框架,至少一限位框架具有卡接结构,至少一限位框架穿过内笼
而以卡接结构卡接于壳体的相对的侧壁面至少之一者上。
[0020] 如上所述的保护壳组件,在一实施例中,容置空间界定上接口空间与下接口空间,内笼的上壁面位于上接口空间的底侧,内笼的下壁面位于下接口空间的顶侧。
[0021] 如上所述的保护壳组件,在一实施例中,至少一导光管为两个以上,导光管以本体部并行的方式设置于容置空间中。
[0022] 如上所述的保护壳组件,在一实施例中,各导光管还包含一连接部,延伸自本体部,且相邻的连接部相连接。
[0023] 如上所述的保护壳组件,在一实施例中,壳体的前端界定上接口与下接口,本体部的前端位于容置空间的区域界定出光区域,出光区域位于上接口与下接口之间。
[0024] 如上所述的保护壳组件,在一实施例中,位于二侧壁面外的各延伸部是错位配置。
[0025] 本发明还提出一实施例的一种连接器组件,包含上述中任一个所述的保护壳组件及连接器。连接器设置于壳体内,位于容置空间的后侧,且不与至少一导光管接触。
[0026] 如上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在一实施例中,连接器包含二个对接插口,分别对应上接口与下接口。
[0027] 经由本发明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保护壳组件,导光管一部份穿出壳体的壁面,如此可以有效的利用壳体内的容置空间,且不影响导光管的功能,解决先前技术所遭遇的问
题。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连接器组件,由于具有上述保护壳组件,因此具有相同的功效。
[0028]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附图说明

[0029] 图1A为本发明之保护壳组件的一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
[0030] 图1B为图1A所示实施例的另一视角的分解示意图。
[0031] 图2为图1A所示实施例的组合图。
[0032] 图3A为图1A所示实施例的导光管的外观示意图。
[0033] 图3B为图3A所示实施例的另一视角的外观示意图。
[0034] 图4为图1A所示实施例的内笼、限位框架及导光管的组合图。
[0035] 图5A为本发明之连接器组件的一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
[0036] 图5B为图5A所示实施例的另一视角的分解示意图。
[0037] 图6为图5A所示实施例的组合图。
[0038] 其中,附图标记:
[0039] 100:连接器组件
[0040] 1:保护壳组件
[0041] 11:壳体
[0042] 111:壁面
[0043] 111a:顶壁面
[0044] 111b:侧壁面
[0045] 112:穿孔
[0046] 112’:开口槽孔
[0047] 12:导光管
[0048] 121:本体部
[0049] 122:延伸部
[0050] 123:连接部
[0051] 13:下盖
[0052] 131:遮盖部
[0053] 14:限位框架
[0054] 14a:上框架
[0055] 14b:下框架
[0056] 141:卡接结构
[0057] 15:内笼
[0058] 151:上壁面
[0059] 152:下壁面
[0060] 153:通孔
[0061] 16:前盖
[0062] 161:孔洞
[0063] 17:后盖
[0064] A:前端
[0065] B:后端
[0066] O1:上接口
[0067] O2:下接口
[0068] S:容置空间
[0069] S1:上接口空间
[0070] S2:下接口空间
[0071] 2:连接器
[0072] 21a,21b:对接插口
[0073] 3:电路板
[0074] D1:纵向
[0075] D2:横向

具体实施方式

[0076]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结构原理和工作原理作具体的描述:
[0077] 请参阅图1A至图2,图1A为本发明之保护壳组件的一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图1B为图1A所示实施例的另一视角之分解示意图。图2为图1A所示实施例的组合图。保护壳组件1
可用于容置连接器,所述的连接器类型如QSFP(Quad Small Form‑factor Pluggable)、SFP
(Small Form‑factor Pluggable)、OSFP(Octal Small Form‑factor Pluggable)、SFP‑DD
(Double Density)等。
[0078] 如图1A至图2所示,保护壳组件1包含壳体11及至少一导光管12。在此实施例中,导光管12为多个。壳体11具有多个壁面111,壁面111互相连接而定义容置空间S。导光管12穿
过壁面111其中之一,使导光管12的一部分位于容置空间S中,其他部分位于容置空间S外。
[0079] 如图1A至图2所示,在该实施例中,壳体11更具有前端A以及后端B,且壁面111位于前端A与后端B之间。在此实施例中,壁面111包含顶壁面111a及二相对的侧壁面111b,侧壁
面111b分别连接于顶壁面111a的相对二侧,邻近二侧壁面111b的导光管12是分别穿过二侧
壁面111b。然而,本发明并不限于此,在一些实施例中,导光管12可以是穿过顶壁面111a(图
未示出)。在图1A所示的实施例中,保护壳组件1还包含前盖16及后盖17,前盖16位于壳体11
的前端A,大体呈H型,与顶壁面111a及二侧壁面111b相接合。后盖17位于壳体11的后端B,与
顶壁面111a及二侧壁面111b相接合。
[0080] 请参阅图3A及图3B,分别为图1A所示实施例的导光管之外观示意图,图3A及图3B的差异在于视角的不同。导光管12具有本体部121及延伸部122。本体部121设置于容置空间
S中,并朝向前端A延伸。各延伸部122一端连接于本体部121,另一端分别穿过二侧壁面111b
而位于容置空间S外。此外,于此实施例中,位于容置空间S外的延伸部122,是以远离顶壁面
111a的方向延伸。多个导光管12是以本体部121并行的方式设置于容置空间S中,且各导光
管12还包含连接部123,连接部123延伸自本体部121,相邻的导光管12经由连接部123相连
接。
[0081] 如图3A及图3B所示,导光管12位于二侧壁面111b外的各延伸部122是错位配置,如此,在一横向D2设置多个保护壳组件1时,例如多个保护壳组件1相互并行,在不同保护壳组
件1的相邻侧壁面111b上,导光管12的各延伸部122彼此不干涉,可以有效的利用空间。
[0082] 此外,图3A及图3B所示的实施例中,导光管12为多个,穿出同一个侧壁面111b的延伸部122为两个,其中远离壳体11的前端A的延伸部122,其弯曲程度小于邻近于壳体11的前
端A的延伸部122。由于其延伸部122远离壳体11前端A的导光管12较长,将延伸部122的弯曲
程度设计小于邻近于壳体11的前端A的延伸部122,如此可以确保较多光线全反射,避免产
生漏光的现象。
[0083] 请再参阅图1A至图2,在此实施例中,壳体11具有穿孔112,开设于侧壁面111b上,使导光管12的延伸部122的一端穿过而延伸至容置空间S之外。此外,穿孔112是开口槽孔
112’,连通于侧壁面111b的底端。开口槽孔112’于侧壁面111b的底端的开口用于供延伸部
122通过,而形成延伸部122穿过穿孔112的态样。然而,本发明并不限于此,在一些实施例
中,穿孔112并无连通于侧壁面111b的底端。保护壳组件1另包含下盖13,可与壳体11相接
合,相接于侧壁面111b的底端,下盖13包含遮盖部131,对应于开口槽孔112’并封闭开口槽
孔112’于侧壁面111b的底端的开口,使得延伸部122不会沿着平行于侧壁面111b的方向脱
离,如图2所示。
[0084] 在此实施例中,侧壁面111b开设有二个穿孔112,其中邻近于壳体11之前端A的穿孔112,在纵向D1上的高度高于邻近于壳体11之后端B的穿孔112,如图1A至图1B所示。诚如
上述,由于其延伸部122远离壳体11前端A的导光管12较长,对应于延伸部122弯曲程度,开
设不同高度的穿孔112,可以确保较多光线全反射,避免产生漏光的现象。
[0085] 请再参阅图1A至图2,并同参阅图4,图4为图1A所示实施例的内笼15、限位框架14及导光管12的组合图。保护壳组件1还包含限位框架14。限位框架14可以是一个或多个,其
设置于容置空间S中,限位框架14具有卡接结构141,可卡接于侧壁面111b上。限位框架14有
多种形式,例如概呈C字型,两侧具有卡接结构141,卡接于侧壁面111b上。亦或是区分为上
框架14a及下框架14b,各具有卡接结构141,分别卡接于侧壁面111b上。限位框架14框环设
于导光管12外,以限位导光管12于内。在此实施例中,限位框架14为多个,包含上述的形式。
然而,本发明并不限于此,在一些实施例中,限位框架14为一体式结构并设有卡接结构141,
分别卡接于二侧壁面111b上。
[0086] 在此实施例中,保护壳组件1还包含内笼15,其设置于容置空间S中,遮罩导光管12及限位框架14,限位框架14穿过内笼15并以卡接结构141卡接于侧壁面111b,以固定内笼15
于壳体(如图4所示)。为加强保护导光管12不受外物接触磨损,内笼15可保护导光管12。此
外,内笼15的前端A开设有通孔153,分别对应于各导光管12的前端A,使其凸露于通孔153。
而前盖16对应于各导光管12的前端A亦开设有孔洞161,使各导光管12的前端A凸露于孔洞
161,如此导光管12可将光线集中于前端A,指示使用者。
[0087] 承上所述,请再参阅图2,保护壳组件1适用于连接器,在此实施例中,容置空间S内界定上接口空间S1与下接口空间S2,内笼15的上壁面151位于上接口空间S1的底侧,内笼15
的下壁面152位于下接口空间S2的顶侧。也就是说,容置空间S内,内笼15将其区分成两个空
间,即上接口空间S1与下接口空间S2。与上接口空间S1及下接口空间S2对应的,壳体11的前
端A界定出上接口O1与下接口O2,导光管12的本体部121的前端A界定出光区域,出光区域位
于上接口O1与下接口O2之间。也就是说,使用者使用插接器,于插入上接口O1时,插接器直
接接触内笼15的上壁面151,而于插入下接口O2时,插接器直接接触内笼15的下壁面152。
[0088] 请参阅图5A至图6,图5A为本发明的连接器组件100的一实施例之分解示意图。图5B为图5A所示实施例的另一视角之分解示意图。图6为图5A所示实施例的组合图。连接器组
件100包含上述中保护壳组件1、连接器2以及电路板3。关于保护壳组件1,请再参阅图1A至
图4,及上述段落的相关说明,在此不再赘述。
[0089] 导光管12的延伸部122以及连接器2电接在电路板3上。连接器2设置于保护壳组件1的壳体11内,位于容置空间S的后侧,且并不与导光管12接触。承上所述,由于内笼15(内有
导光管12)将容置空间S区隔为上接口O1空间与下接口O2空间,因此在此实施例中,连接器2
包含二个对接插口21a、21b,其位置分别对应于上接口O1与下接口O2。
[0090] 本发明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保护壳组件,其导光管一部份穿出壳体的壁面,在不影响导光管的作用下,有效的利用容置空间,装设多个导光管,且为强化保护导光管,还可
在壳体内(容置空间)设置限位框架及内笼,综上所述,能解决先前技术所遭遇的问题。本发
明一实施例的连接器组件,由于具有上述保护壳组件,因此具有相同的功效。
[0091] 当然,本发明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发明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
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