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森林火灾聚氨酯发泡围堵自灭方法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2010131179.X

文献号 : CN111346318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郭骏陆恒平周家峰赵永庆问林先周鹏飞李宏黄朝文

申请人 : 扬州市管件厂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一种森林火灾聚氨酯发泡围堵自灭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选用聚氨酯发泡材料;步骤S2:构建森林火灾围堵区域,并将森林火灾围堵区域划分为森林燃烧区、未燃烧森林间隔区和聚氨酯发泡围堵区;步骤S3:在聚氨酯发泡围堵区内部喷洒步骤S1中的氨酯发泡材料进行围堵,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森林火灾处理不够迅速,火灾面积易扩大的技术问题。

权利要求 :

1.一种森林火灾聚氨酯发泡围堵自灭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选用聚氨酯发泡材料;

步骤S2:构建森林火灾围堵区域,并将森林火灾围堵区域划分为森林燃烧区、未燃烧森林间隔区和聚氨酯发泡围堵区;

步骤S3:在聚氨酯发泡围堵区内部喷洒步骤S1中的聚氨酯发泡材料进行围堵;

所述步骤S2的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S201:设定参数,风速为V1,无风时火势蔓延速度为V2,无风情况下已燃物最快飘移速度为V3,聚氨酯发泡材料凝固时间为T;

步骤S202:以森林燃烧区外缘的每个点向外扩散距离S形成未燃烧森林间隔区,S≥(V1+V2)*T;

步骤S203:以未燃烧森林间隔区外缘的每个点向外扩散距离W形成聚氨酯发泡围堵区,W≥(V1+V3)*T;

所述步骤S1中聚氨酯发泡材料的混合时间为T1,聚氨酯发泡材料从空中飘落地面的时间为T2,所述步骤S1中的聚氨酯发泡材料的凝固时间T,T≥(T1+T2);

在完成步骤S3后,再进行步骤S4,步骤S4:在森林燃烧区、未燃烧森林间隔区的可燃物燃尽后林火自行熄灭,且人工扑灭聚氨酯发泡围堵区中的零星着火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森林火灾聚氨酯发泡围堵自灭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的聚氨酯发泡材料为B级防火聚氨酯发泡材料。

说明书 :

一种森林火灾聚氨酯发泡围堵自灭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火灾防治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森林火灾聚氨酯发泡围堵自灭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世界上每年发生大量的森林火灾,特别是全球变暖,火灾发生的越来越频繁,有的森林大火能够燃烧了3个月以上,尽管动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但是效果非常有限,传统的
灭火办法,如灭火水枪,直升机显然不适合森林火灾,因为森林火灾远离城市,水源和消防
器材的运输和数量,无法迅速的扑灭面积广大,燃烧速度迅猛的森林火灾,可以说传统的森
林火灾的防护和消防手段已经过时了,如果不采用全新的模式,人类只能在越来越大越来
越多的森林火灾面前束手待毙。

发明内容

[0003]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森林火灾聚氨酯发泡围堵自灭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森林火灾处理不够迅速,火灾面积易扩大的技术问题。
[0004] 一种森林火灾聚氨酯发泡围堵自灭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5] 步骤S1:选用聚氨酯发泡材料;
[0006] 步骤S2:构建森林火灾围堵区域,并将森林火灾围堵区域划分为森林燃烧区、未燃烧森林间隔区和聚氨酯发泡围堵区;
[0007] 步骤S3:在聚氨酯发泡围堵区内部喷洒步骤S1中的氨酯发泡材料进行围堵。
[0008] 本申请实施例是通过聚氨酯发泡进行围堵,先将火灾区域进行划分,然后在聚氨酯发泡围堵区喷洒围堵材料,使得火势在一定范围内,燃烧自灭,完成火灾救治。
[0009]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0010]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1中的聚氨酯发泡材料为B级防火聚氨酯发泡材料,采用本步的有益效果是通过防火材料进行灭火,这样能够有效避免火势蔓延。
[0011]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2的具体步骤如下:
[0012] 步骤S201:设定参数,风速为V1,无风时火势蔓延速度为V2,无风情况下已燃物最快飘移速度为V3,聚氨酯发泡材料凝固时间为T;
[0013] 步骤S202:以森林燃烧区外缘的每个点向外扩散距离S形成未燃烧森林间隔区,所述S≥(V1+V2)*T;
[0014] 步骤S203:以未燃烧森林间隔区外缘的每个点向外扩散距离W形成聚氨酯发泡围堵区,W≥(V1+V3)*T,采用本步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计算将森林火灾区域进行划分。
[0015]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1中聚氨酯发泡材料的充分混合时间为T1,聚氨酯发泡材料从空中飘落地面的时间为T2,所述步骤S1中的聚氨酯发泡材料的凝固时间T,T≥(T1+T2)。
[0016] 进一步地,在完成步骤S3后,再进行步骤S4,步骤S4:在森林燃烧区、未燃烧森林间隔区的可燃物燃尽后林火自行熄灭,且人工扑灭聚氨酯发泡围堵区中的零星着火点,采用
本步的有益效果是最后完成收尾工作,以此完成森林火灾的熄灭。
[0017]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0018] 1.本申请实施例先根据森林火灾的情况,进行区域划分,分隔成多个区域,对特定的区域喷洒防火材料,隔绝火源,从而避免火势蔓延。
[0019] 2.本申请实施例可以根据不同的火灾情况划定不同的灭火区域,同时能够适应多种不同的地形环境,能够完全迅速的处理火灾。
[0020] 3.本申请实施例能够就近完成火灾处理,安全性高。

附图说明

[0021]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
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
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2] 图1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森林火灾聚氨酯发泡围堵自灭方法的区域分布示意图;
[0023] 图2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森林火灾聚氨酯发泡围堵自灭方法的S、W示意图;
[0024] 附图标记:
[0025] 1‑森林燃烧区;2‑未燃烧森林间隔区;3‑聚氨酯发泡围堵区。

具体实施方式

[0026]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
围。
[0027] 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另有说明,本申请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发明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
[0028] 本申请实施例是针对于现有的森林火灾进行灭火的处理方式,现有的森林火灾通常需要人工携带消防器械进行灭火,而且是直接进行扑灭,这样扑灭效率低;本申请实施例
通过先根据火灾情况进行火灾范围划定,在一定区域外放置灭火材料,避免火灾继续蔓延。
[0029] 实施例
[0030]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森林火灾聚氨酯发泡围堵自灭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31] 步骤S1:选用聚氨酯发泡材料;
[0032] 步骤S2:构建森林火灾围堵区域,并将森林火灾围堵区域划分为森林燃烧区、未燃烧森林间隔区和聚氨酯发泡围堵区;
[0033] 步骤S3:在聚氨酯发泡围堵区内部喷洒步骤S1中的氨酯发泡材料进行围堵。
[0034] 如图1、2所示,本申请实施例中采用的聚氨酯发泡材料为B级防火聚氨酯发泡材料,通过该发泡材料能够形成围堵区域,使得区域内的火势能够自灭,安全性高。
[0035] 具体地,所述步骤S2的具体步骤如下:
[0036] 步骤S101:设定参数:风速为V1,无风时火势蔓延速度为V2,无风情况下已燃物最快飘移速度为V3,聚氨酯发泡材料凝固时间为T;该步骤中的森林燃烧区的面积是根据森林
实际火灾的区域进行划分和估算的。
[0037] 步骤S202:以森林燃烧区外缘的每个点向外扩散距离S形成未燃烧森林间隔区,所述S≥(V1+V2)*T;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计算方法是观察森林燃烧区域,然后根据无风时火势
蔓延速度为V2,风速为V1,计算出火势蔓延的最远距离,以森林燃烧区域外缘边上的每个点
为端点延伸距离S,围成的区域去除掉森林燃烧区后作为未燃烧森林间隔区。
[0038] 步骤S203:以未燃烧森林间隔区外缘的每个点向外扩散距离W形成聚氨酯发泡围堵区,W≥(V1+V3)*T。本申请实施例的该步骤是根据无风情况下已燃物最快飘移速度为V3、
风速为V1,计算出火星着陆的最远距离,以未燃烧森林间隔区外缘边上的每个点为端点延
伸距离W,围成的区域去除掉未燃烧森林间隔区和森林燃烧区后,作为聚氨酯发泡围堵区。
[0039] 具体地,所述步骤S1中聚氨酯发泡材料的充分混合时间为T1,聚氨酯发泡材料从空中飘落地面的时间为T2,所述步骤S1中的聚氨酯发泡材料的凝固时间T,T≥(T1+T2);本
申请实施例根据聚氨酯发泡材料特性,得出凝固的时间,以确保聚氨酯发泡材料落地后发
生凝固,形成围堵区域。
[0040] 具体地,在完成步骤S3后,再进行步骤S4,步骤S4:在森林燃烧区、未燃烧森林间隔区的可燃物燃尽后林火自行熄灭,且人工扑灭聚氨酯发泡围堵区中的零星着火点;本申请
实施例待围堵区域内的火势结束后,再人工熄灭火星,保证火灾能够完全消除。
[0041] 本发明的说明书中,说明了大量具体细节。然而,能够理解,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实践。在一些实例中,并未详细示出公知的方法、结构和技
术,以便不模糊对本说明书的理解。
[0042]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
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
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
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
合和组合。
[0043]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
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
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
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