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避震安全仓用拉手棒及其安装方法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2010299852.0

文献号 : CN111395866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张峻华

申请人 : 张峻华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避震安全仓用拉手棒及其安装方法,包括定位板和扶手,定位板的边缘开设有环槽,定位板内设有两个锁腔,锁腔的底端均连通有插槽,锁腔侧壁嵌设有调节栓,调节栓的端头均固定连接有齿轮,锁腔内均设有导柱,导柱的底端均延伸至相邻插槽内,导柱的顶端与锁腔腔壁之间均固定连接有弹簧,插槽内均嵌设有螺栓,螺栓的一端外壁均开设有外螺纹,本发明一种避震安全仓用拉手棒,具有结构设计合理和安装牢固的特点,使用时,定位板嵌设在门板预留槽内,能够避免定位板向外拔出,由螺栓将定位板和扶手螺丝固定,导柱在弹簧的弹力作用下,能够插入锁孔内,防止螺栓退丝旋转,避免安全仓拉手棒长久使用后,会出现的掉落情况。

权利要求 :

1.一种避震安全仓用拉手棒,包括定位板(1)和扶手(2),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板(1)的边缘开设有环槽(7),所述定位板(1)内设有两个锁腔(3),所述锁腔(3)的底端均连通有插槽(9),所述锁腔(3)侧壁嵌设有调节栓(4),所述调节栓(4)的端头均固定连接有齿轮(5),所述锁腔(3)内均设有导柱(8),所述导柱(8)的底端均延伸至相邻插槽(9)内,所述导柱(8)的顶端与锁腔(3)腔壁之间均固定连接有弹簧(6),所述插槽(9)内均嵌设有螺栓(11),所述螺栓(11)的一端外壁均开设有外螺纹(13),所述螺栓(11)远离外螺纹(13)的一端外壁均开设有锁孔(12),所述扶手(2)的两端均开设有螺孔(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避震安全仓用拉手棒,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槽(9)的位置与螺孔(10)的位置相对应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避震安全仓用拉手棒,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槽(9)贯穿定位板(1)的内外两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避震安全仓用拉手棒,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柱(8)接近齿轮(5)的一侧等距设置有多个凸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避震安全仓用拉手棒,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柱(8)和齿轮(5)啮合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避震安全仓用拉手棒,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孔(12)与导柱(8)相对应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避震安全仓用拉手棒,其特征在于:所述螺孔(10)开设在扶手(2)的端面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一种避震安全仓用拉手棒的安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将定位板(1)嵌设在门板预留槽内,其中环槽(7)的尺寸与预留槽的尺寸相吻合,能够避免定位板(1)向外拔出;

S2、转动调节栓(4),使得齿轮(5)啮合导柱(8)上移,并将螺栓(11)穿过插槽(9)旋拧入扶手(2)的螺孔(10)内,松开调节栓(4),在弹簧(6)的弹力作用下,导柱(8)则能够始终保持对螺栓(11)的压紧状态:

S3、直至锁孔(12)与导柱(8)正对,导柱(8)则插入锁孔(12)内,防止螺栓(11)退丝旋转。

说明书 :

一种避震安全仓用拉手棒及其安装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拉手棒,特别涉及一种避震安全仓用拉手棒及其安装方法,属于避震安全仓施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 避震安全仓拉手通过螺钉固定在门板上,人手握住拉手即可开启安全仓仓门,但是避震安全仓仓门开启或关闭极易造成螺钉震荡,长久使用后,螺钉便会出现退丝的情况,
使得安全仓拉手棒掉落,因此,现有的避震安全仓用拉手结构尚不完善。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避震安全仓用拉手棒及其安装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避震安全仓仓门开启或关闭极易造成螺钉震荡,长久使用后,螺钉便会出现
退丝的情况,使得安全仓拉手棒掉落,因此,现有的避震安全仓用拉手结构尚不完善的问
题。
[0004]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避震安全仓用拉手棒,包括定位板和扶手,所述定位板的边缘开设有环槽,所述定位板内设有两个锁腔,所述锁腔的底端均
连通有插槽,所述锁腔侧壁嵌设有调节栓,所述调节栓的端头均固定连接有齿轮,所述锁腔
内均设有导柱,所述导柱的底端均延伸至相邻插槽内,所述导柱的顶端与锁腔腔壁之间均
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插槽内均嵌设有螺栓,所述螺栓的一端外壁均开设有外螺纹,所述螺
栓远离外螺纹的一端外壁均开设有锁孔,所述扶手的两端均开设有螺孔。
[0005] 优选的,所述插槽的位置与螺孔的位置相对应设置。
[0006] 优选的,所述插槽贯穿定位板的内外两侧。
[0007] 优选的,所述导柱接近齿轮的一侧等距设置有多个凸齿。
[0008] 优选的,所述导柱和齿轮啮合连接。
[0009] 优选的,所述锁孔与导柱相对应设置。
[0010] 优选的,所述螺孔开设在扶手的端面上。
[0011] 一种避震安全仓用拉手棒的安装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2] S1、将定位板嵌设在门板预留槽内,其中环槽的尺寸与预留槽的尺寸相吻合,能够避免定位板向外拔出;
[0013] S2、转动调节栓,使得齿轮啮合导柱上移,并将螺栓穿过插槽旋拧入扶手的螺孔内,松开调节栓,在弹簧的弹力作用下,导柱则能够始终保持对螺栓的压紧状态:
[0014] S3、直至锁孔与导柱正对,导柱则插入锁孔内,防止螺栓退丝旋转
[0015]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一种避震安全仓用拉手棒,具有结构设计合理和安装牢固的特点,使用时,定位板嵌设在门板预留槽内,能够避免定位板向外
拔出,由螺栓将定位板和扶手螺丝固定,导柱在弹簧的弹力作用下,能够插入锁孔内,防止
螺栓退丝旋转,避免安全仓拉手棒长久使用后,会出现的掉落情况,与传统固定方式相比,
该方式安装简易,拆卸方便,且能够永久保持高强度的连接状态。

附图说明

[0016] 图1为本发明的侧面剖视图;
[0017] 图2为本发明附图1中的A处结构放大图;
[0018] 图3为本发明中锁腔的结构剖面图;
[0019] 图4为本发明中螺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0] 图中:1、定位板;2、扶手;3、锁腔;4、调节栓;5、齿轮;6、弹簧;7、环槽;8、导柱;9、插槽;10、螺孔;11、螺栓;12、锁孔;13、外螺纹。

具体实施方式

[0021]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
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
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22] 请参阅图1‑4,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避震安全仓用拉手棒,包括定位板1和扶手2,所述定位板1的边缘开设有环槽7,所述定位板1内设有两个锁腔3,所述锁腔3的底
端均连通有插槽9,所述锁腔3侧壁嵌设有调节栓4,所述调节栓4的端头均固定连接有齿轮
5,所述锁腔3内均设有导柱8,所述导柱8的底端均延伸至相邻插槽9内,所述导柱8的顶端与
锁腔3腔壁之间均固定连接有弹簧6,所述插槽9内均嵌设有螺栓11,所述螺栓11的一端外壁
均开设有外螺纹13,所述螺栓11远离外螺纹13的一端外壁均开设有锁孔12,所述扶手2的两
端均开设有螺孔10。
[0023] 其中,所述插槽9的位置与螺孔10的位置相对应设置,方便螺栓11连接扶手2。
[0024] 其中,所述插槽9贯穿定位板1的内外两侧,方便穿插螺栓11。
[0025] 其中,所述导柱8接近齿轮5的一侧等距设置有多个凸齿,导柱8可在锁腔3内滑动。
[0026] 其中,所述导柱8和齿轮5啮合连接,由齿轮5驱动导柱8。
[0027] 其中,所述锁孔12与导柱8相对应设置,所述导柱8插入锁孔12内,能够防止螺栓11退丝滑动。
[0028] 其中,所述螺孔10开设在扶手2的端面上,扶手2与定位板1板面垂直。
[0029] 一种避震安全仓用拉手棒的安装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30] S1、将定位板1嵌设在门板预留槽内,其中环槽7的尺寸与预留槽的尺寸相吻合,能够避免定位板1向外拔出;
[0031] S2、转动调节栓4,使得齿轮5啮合导柱8上移,并将螺栓11穿过插槽9旋拧入扶手2的螺孔10内,松开调节栓4,在弹簧6的弹力作用下,导柱8则能够始终保持对螺栓11的压紧
状态:
[0032] S3、直至锁孔12与导柱8正对,导柱8则插入锁孔12内,防止螺栓11退丝旋转。
[0033]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同轴”、“底部”、“一端”、“顶部”、“中部”、“另一端”、“上”、“一侧”、“顶部”、“内”、“前部”、“中央”、“两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
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
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
本发明的限制。
[0034]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
三”、“第四”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
[0035]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连接”、“固定”、“旋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
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
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
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0036]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
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