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LCD背光源用弧形扩散膜及其制备方法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2010468846.3

文献号 : CN111399287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孟凡伟

申请人 : 马鞍山东毅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LCD背光源用弧形扩散膜及其制备方法,属于背光模组技术领域,包括与LCD背光源相接的扩散膜包括上扩散片、PET膜、下扩散片、抗刮伤层以及透镜层,上扩散片和下扩散片弯折设置且相互片平行,并形成容置空间,PET膜和透镜层从上至下依次叠加放置于该容置空间内,且抗刮伤层包覆在上扩散片和下扩散片位于外部的两面,在上弧形凹槽和下弧形凹槽的光线经过扩散成两个面的光线,其焦点分别集中在相对称的上弧形凹槽和下弧形凹槽,在入射光经过上弧形凹槽和下弧形凹槽的光线在焦点区域,上弧形凹槽以及下弧形凹槽的光会发生多角度的折射和散射,将分散后的面光线进一步的扩散,提高其整体扩散的效果。

权利要求 :

1.一种LCD背光源用弧形扩散膜,其特征在于,与LCD背光源相接的扩散膜包括上扩散片(1)、PET膜(2)、下扩散片(3)、抗刮伤层(4)以及透镜层(5),上扩散片(1)和下扩散片(3)弯折设置且相互片平行,并形成容置空间,PET膜(2)和透镜层(5)从上至下依次叠加放置于该容置空间内,且抗刮伤层(4)包覆在上扩散片(1)和下扩散片(3)位于外部的两面;

所述透镜层(5)包括上透镜(51)、下透镜(52)、粘结层(53)和增亮层(54),上透镜(51)和下透镜(52)之间通过粘结层(53)固定,增亮层(54)的一面与下透镜(52)的底面相接,增亮层(54)的另一面与下扩散片(3)相接,上透镜(51)的顶面与上扩散片(1)相接;

所述上透镜(51)和下透镜(52)相对的表面等间距的加工上弧形凹槽(6)以及下弧形凹槽(7),上弧形凹槽(6)以及下弧形凹槽(7)相互贴合,穿过上弧形凹槽(6)的光线其焦点位于下弧形凹槽(7)的表面上,穿过下弧形凹槽(7)的光线其焦点位于上弧形凹槽(6)的表面上;

所述上透镜(51)的折射率高于下透镜(52)的折射率,粘结层(53)的折射率介于上透镜(51)和下透镜(52)的折射率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LCD背光源用弧形扩散膜,其特征在于,上扩散片(1)和下扩散片(3)表面上涂覆不规则分布的光学散光扩散粒子,且光学散光扩散粒子为球状且粒径大小不一。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LCD背光源用弧形扩散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准备弧形扩散膜用组合物的工序;

S2:上透镜(51)和下透镜(52)移动至加工车床上,其车床上的钻头对上透镜(51)和下透镜(52)表面车削形成上弧形凹槽(6)和下弧形凹槽(7),并对内部抛光;

S3:上透镜(51)和下透镜(52)位于上弧形凹槽(6)和下弧形凹槽(7)的外侧端面上涂覆粘结层(53),上透镜(51)和下透镜(52)之间利用粘结层(53)粘合在一起,并在下透镜(52)下平铺增亮层(54);

S4:上扩散片(1)和下扩散片(3)的表面上涂覆光学散光扩散粒子后,放置烘干机内快速烘干,并将下扩散片(3)放置在增亮层(54)下方,将下扩散片(3)和上扩散片(1)一端边沿粘合在一起,并在下扩散片(3)和上扩散片(1)包覆上透镜(51)、下透镜(52)和PET膜(2)后,将下扩散片(3)和上扩散片(1)的另一侧边沿粘合。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LCD背光源用弧形扩散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针对S4,光学散光扩散粒子通过粒子核和溶剂形成粒子核分散混合,通过原位反应形成粒子核壳结构,制备扩散粒子溶液。

说明书 :

一种LCD背光源用弧形扩散膜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背光模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LCD背光源用弧形扩散膜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扩散膜,主要是指应用于LCD模组的背光光源部分。按LCD显示器的分类,有侧投式,直下式两类扩散膜,其中用於侧投式的扩散材料称为扩散膜(或扩散片);在直下式背光光源中则应用到了两种扩散材料,一种是扩散膜,一种是扩散板。扩散膜的重要指标为全光透过率及雾度。扩散膜功能为提供液晶显示器一个均匀的面光源,一般传统的扩散膜主要是在扩散膜基材中,加入一颗颗的化学颗粒,作为散射粒子,而现有之扩散板其微粒子分散在树脂层间,所以光线在经过扩散层时,会不断于两个折射率相异的介质中穿过,故光线就会发生许多折射、反射与散射的现象,如此便造成了光学扩散的效果。
[0003] 目前,导光板上粘贴的扩散膜,扩散膜膜边用于将扩散膜固定在导光板上的固定片,固定片与扩散膜之间形成折线,折线上裁开的部分与连接的部分比例太小,这样,将固定片粘贴于导光板侧壁的时候,因为扩散膜与固定片连接的部分太多,粘贴的时容易引起皱折,使得扩散膜在导光板上粘贴不整齐;其次,还是因为扩散膜与固定片连接的部分太多,容易在扩散膜与固定板之间密封不好,使得粘贴不牢;扩散膜在导光板上粘贴不牢或者引起皱折,导光板上扩散的光线会起光斑,光学效果就难以达到最佳状态。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LCD背光源用弧形扩散膜及其制备方法,在上弧形凹槽和下弧形凹槽的光线经过扩散成两个面的光线,其焦点分别集中在相对称的上弧形凹槽和下弧形凹槽,在入射光经过上弧形凹槽和下弧形凹槽的光线在焦点区域,上弧形凹槽以及下弧形凹槽的光会发生多角度的折射和散射,将分散后的面光线进一步的扩散,提高其整体扩散的效果,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0005]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LCD背光源用弧形扩散膜,与LCD背光源相接的扩散膜包括上扩散片、PET膜、下扩散片、抗刮伤层以及透镜层,上扩散片和下扩散片弯折设置且相互片平行,并形成容置空间,PET膜和透镜层从上至下依次叠加放置于该容置空间内,且抗刮伤层包覆在上扩散片和下扩散片位于外部的两面。
[0006] 进一步地,上扩散片和下扩散片表面上涂覆不规则分布的光学散光扩散粒子,且光学散光扩散粒子为球状且粒径大小不一。
[0007] 进一步地,透镜层包括上透镜、下透镜、粘结层和增亮层,上透镜和下透镜之间通过粘结层固定,增亮层的一面与下透镜的底面相接,增亮层的另一面与下扩散片相接,上透镜的顶面与上扩散片相接。
[0008] 进一步地,上透镜和下透镜相对的表面等间距的加工上弧形凹槽以及下弧形凹槽,上弧形凹槽以及下弧形凹槽相互贴合,穿过上弧形凹槽的光线其焦点位于下弧形凹槽的表面上,穿过下弧形凹槽的光线其焦点位于上弧形凹槽的表面上。
[0009] 进一步地,上透镜的折射率高于下透镜的折射率,粘结层的折射率介于上透镜和下透镜的折射率之间。
[0010] 本发明提出的另一种技术,包括一种LCD背光源用弧形扩散膜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1] S1:准备弧形扩散膜用组合物的工序;
[0012] S2:上透镜和下透镜移动至加工车床上,其车床上的钻头对上透镜和下透镜表面车削形成上弧形凹槽和下弧形凹槽,并对内部抛光;
[0013] S3:上透镜和下透镜位于上弧形凹槽和下弧形凹槽的外侧端面上涂覆粘结层,上透镜和下透镜之间利用粘结层粘合在一起,并在下透镜下平铺增亮层;
[0014] S4:上扩散片和下扩散片的表面上涂覆光学散光扩散粒子后,放置烘干机内快速烘干,并将下扩散片放置在增亮层下方,将下扩散片和上扩散片一端边沿粘合在一起,并在下扩散片和上扩散片包覆上透镜、下透镜和和PET膜后,将下扩散片和上扩散片的另一侧边沿粘合。
[0015] 进一步地,针对S4,光学散光扩散粒子通过粒子核和溶剂形成粒子核分散混合,通过原位反应形成粒子核壳结构,制备扩散粒子溶液。
[0016]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提出的一种LCD背光源用弧形扩散膜及其制备方法,穿过上弧形凹槽的光线其焦点位于下弧形凹槽的表面上,穿过下弧形凹槽的光线其焦点位于上弧形凹槽的表面上,在上弧形凹槽和下弧形凹槽由于经过扩散膜两个面的光线,其焦点分别集中在相对称的上弧形凹槽和下弧形凹槽,由于其上弧形凹槽和下弧形凹槽的弧形结构,在入射光经过上弧形凹槽和下弧形凹槽的光线在焦点区域,再将对应上弧形凹槽和下弧形凹槽形成扩散,经过上弧形凹槽以及下弧形凹槽的光会发生多角度的折射和散射,在直射光进入的同时以及将光的角度,在进入该部分的所有光线中,只有几乎垂直于透镜平面的光线才能通过上弧形凹槽以及下弧形凹槽,上扩散片和下扩散片内涂覆不规则的分布光学散光扩散粒子,且光学散光扩散粒子为球状且粒径大小不一,在光线经过这些大小不一的粒子时,保护粒子将光线聚集到一定的出射角度,并且粒子也避免光线不会直接从扩散膜中直射,完成其雾化的效果,将分散后的面光线进一步的扩散,提高其整体扩散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17] 图1为本发明的扩散膜侧面图;
[0018] 图2为本发明的上透镜和下透镜剖面图;
[0019] 图3为本发明的上弧形凹槽和下弧形凹槽的扩散效果图。
[0020] 图中:1、上扩散片;2、PET膜;3、下扩散片;4、抗刮伤层;5、透镜层;51、上透镜;52、下透镜;53、粘结层;54、增亮层;6、上弧形凹槽;7、下弧形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1]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22] 请参阅图1,一种LCD背光源用弧形扩散膜,与LCD背光源相接的扩散膜包括上扩散片1、PET膜2、下扩散片3、抗刮伤层4以及透镜层5,上扩散片1和下扩散片3弯折设置且相互片平行,并形成容置空间,PET膜2和透镜层5从上至下依次叠加放置于该容置空间内,且抗刮伤层4包覆在上扩散片1和下扩散片3位于外部的两面。
[0023] 上扩散片1和下扩散片3表面上涂覆不规则分布的光学散光扩散粒子,且光学散光扩散粒子为球状且粒径大小不一,由于光学散光扩散粒子的功能类似于凸透镜,可以将多个角度折射过来的过线,在光线经过这些大小不一的粒子时,保护粒子将光线聚集到一定的出射角度,增强其光亮度,并且粒子也避免光线不会直接从扩散膜中直射,完成其雾化的效果,上扩散片1具备高光穿透的性能,可以改善视角,增加光源的柔和性。
[0024] 请参阅图2,透镜层5包括上透镜51、下透镜52、粘结层53和增亮层54,上透镜51和下透镜52之间通过粘结层53固定,增亮层54的一面与下透镜52的底面相接,增亮层54的另一面与下扩散片3相接,上透镜51的顶面与上扩散片1相接,增亮层54进一步的提高背光面板发出光的亮度。
[0025] 请参阅图3,上透镜51和下透镜52相对的表面等间距的加工上弧形凹槽6以及下弧形凹槽7,上弧形凹槽6以及下弧形凹槽7相互贴合,穿过上弧形凹槽6的光线其焦点位于下弧形凹槽7的表面上,穿过下弧形凹槽7的光线其焦点位于上弧形凹槽6的表面上,在上弧形凹槽6和下弧形凹槽7经过扩散膜两个面的光线,其焦点分别集中在相对称的上弧形凹槽6和下弧形凹槽7,由于其上弧形凹槽6和下弧形凹槽7的弧形结构,在入射光经过上弧形凹槽6和下弧形凹槽7的光线会集中在焦点区域,再经过对应的上弧形凹槽6和下弧形凹槽7形成扩散,上透镜51的折射率高于下透镜52的折射率,粘结层53的折射率介于上透镜51和下透镜52的折射率之间,上透镜51和下透镜52的透明结构,让光线透过上透镜51和下透镜52发散,以及经过上弧形凹槽6以及下弧形凹槽7的光会发生多角度的折射和散射,在直射光进入的同时以及将光的角度,在进入该部分的所有光线中,只有几乎垂直于透镜平面的光线才能通过上弧形凹槽6以及下弧形凹槽7,将分散后的面光线进一步的扩散,提高其整体扩散的效果。
[0026] 为了更好的展现弧形扩散膜制备的流程,本实施例现提出一种LCD背光源用弧形扩散膜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7] 步骤一:准备弧形扩散膜用组合物的工序;
[0028] 步骤二:上透镜51和下透镜52移动至加工车床上,其车床上的钻头对上透镜51和下透镜52表面车削形成上弧形凹槽6和下弧形凹槽7,并对内部抛光;
[0029] 步骤三:上透镜51和下透镜52位于上弧形凹槽6和下弧形凹槽7的外侧端面上涂覆粘结层53,上透镜51和下透镜52之间利用粘结层53粘合在一起,并在下透镜52下平铺增亮层54;
[0030] 步骤四:上扩散片1和下扩散片3的表面上涂覆光学散光扩散粒子后,光学散光扩散粒子通过粒子核和溶剂形成粒子核分散混合,通过原位反应形成粒子核壳结构,制备扩散粒子溶液,放置烘干机内快速烘干,并将下扩散片3放置在增亮层54下方,将下扩散片3和上扩散片1一端边沿粘合在一起,并在下扩散片3和上扩散片1包覆上透镜51、下透镜52和和PET膜2后,将下扩散片3和上扩散片1的另一侧边沿粘合。
[0031]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LCD背光源用弧形扩散膜及其制备方法,穿过上弧形凹槽6的光线其焦点位于下弧形凹槽7的表面上,穿过下弧形凹槽7的光线其焦点位于上弧形凹槽6的表面上,在上弧形凹槽6和下弧形凹槽7经过扩散两个面的光线,其焦点分别集中在相对称的上弧形凹槽6和下弧形凹槽7,由于其上弧形凹槽6和下弧形凹槽7的弧形结构,在入射光经过上弧形凹槽6和下弧形凹槽7的光线在焦点区域,再将对应上弧形凹槽6和下弧形凹槽7形成扩散,经过上弧形凹槽6以及下弧形凹槽7的光会发生多角度的折射和散射,在直射光进入的同时以及将光的角度,在进入该部分的所有光线中,只有几乎垂直于透镜平面的光线才能通过上弧形凹槽6以及下弧形凹槽7,上扩散片1和下扩散片3内涂覆不规则的分布光学散光扩散粒子,且光学散光扩散粒子为球状且粒径大小不一,在光线经过这些大小不一的粒子时,保护粒子将光线聚集到一定的出射角度,并且粒子也避免光线不会直接从扩散膜中直射,完成其雾化的效果,将分散后的面光线进一步的扩散,提高其整体扩散的效果。
[0032]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披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