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参数分离的Wiener非线性系统辨识方法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2010198548.7

文献号 : CN111399477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杨晓冬

申请人 : 北华航天工业学院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参数分离的Wiener非线性系统辨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将待识别的火电厂控制系统转化为Wiener非线性系统,将待识别的火电厂控制系统的输入量进行合并;B、对Wiener非线性系统进行分析,包括系统线性动态部分结构、系统非线性静态部分结构、动态干扰类型、测量噪声;确定na、nb和nc,设定初始值,重复收集输入数据u(k)和y(k),直至k≥na+n,k≥nb+n;C、将Wiener非线性系统时不变参数和时变参数分离;D、对Wiener非线性系统进行辨识;E、当辨识得到的模型不满足要求时,返回步骤A,重新调整模型结构和初始值,重新辨识,直到得到满足要求的系统模型。本发明能够改进现有技术的不足,提高了对于Wiener非线性系统辨识的精度和收敛速度。

权利要求 :

1.一种基于参数分离的Wiener非线性系统辨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A、将待识别的火电厂控制系统转化为Wiener非线性系统,将待识别的火电厂控制系统的输入量进行合并;

B、对Wiener非线性系统进行分析,包括系统线性动态部分结构、系统非线性静态部分结构、动态干扰类型、测量噪声;确定na、nb和nc,设定初始值n=5、δ1(0)=1、δ2(0)=1、k=1,重复收集输入数据u(k)和y(k),直至k≥na+n,k≥nb+nC、将Wiener非线性系统时不变参数和时变参数分离;

D、对Wiener非线性系统进行辨识;

E、当辨识得到的模型不满足要求时,返回步骤A,重新调整模型结构和初始值,重新辨识,直到得到满足要求的系统模型;

步骤D中,预测误差向量为,其中,n表示多新息长度;

信息矩阵、测量噪声向量、动态扰动向量和系统输出向量为,无噪声Wiener非线性系统子模型输出向量、动态扰动子模型输出向量和系统输出向量表示为,

T

Y1(n,k)=Φ(n,k)θs(k)Y(n,k)=Y1(n,k)+Y2(n,k)+V(n,k)更新损失函数,

其中,δ1∈(0,1]和δ2∈(0,1]表示遗忘因子, 表示Φ(n,i)的估计值, 表示θ(k)的估计值, 表示 的估计值,引入可变遗忘因子策略,

信息向量中存在未知变量x(k),利用辅助模型输出代替未知变量,对 进行一阶求导,

对 进行一阶求导,

其中,E(n,k)为多新息, 为单新息,令k=k+1,收集输入数据u(k)和输出数据y(k),更新参数 和 直到满足截止条件 其中λ和γ为非负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参数分离的Wiener非线性系统辨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中,对输入量进行合并包括以下步骤,A1、根据输入量对于系统扰动的关联度对所有输入量进行降序排列;

A2、选取关联度最高的输入量为参考输入量,提取其它输入量中与参考输入量线性相关的特征分量;

A3、使用参考输入量与特征分量组成若干个输入量序列,每个输入量序列中参考输入量与特征分量的分布状态不同;

A4、对每个输入量序列中的特征分量进行权重赋值。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参数分离的Wiener非线性系统辨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B中,离散时间域的Wiener非线性模型如下,其中,u(k)表示系统输入,D(q‑1)表示线性动态部分函数,x(k)表示线性动态部分输出,S(x(k))表示非线性静态部分函数,w(k)表示系统的无噪声输出, 表示动态扰动,v(k)表示系统测量噪声,类型是白噪声,y(k)表示系统输出;

系统线性动态部分为输出误差模型,‑n

na和nb为整数表示线性环节阶次,q表示移位因子,即q u(k)=u(k‑n),系统非线性静态部分为一系列基本函数的组合,Wiener非线性系统模型的参数向量和信息向量如下,其中,nd=na+nb,ns=na+nb+nc;

线性动态部分输出、系统的无噪声输出和系统输出分别表示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参数分离的Wiener非线性系统辨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C中,将带扰动的Wiener非线性系统模型分离成无噪声Wiener非线性系统子模型和动态扰动子模型为,

y1(k)=w(k)

系统输出表示为,

y(k)=y1(k)+y2(k)+v(k),系统时不变参数为θs,系统时变参数为

说明书 :

基于参数分离的Wiener非线性系统辨识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工业控制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基于参数分离的Wiener非线性系统辨识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系统辨识技术是控制领域的一大分支,其目的是利用系统的输入输出数据,辨识出系统参数模型,为系统优化、系统控制等奠定基础。系统模型一般分为线性模型和非线性
模型,其中非线性模型是广泛存在,针对非线性模型的辨识问题得到广大工程技术人员和
学者的关注。Wiener非线性系统是最为典型的非线性系统,其结构是线性动态部分和非线
性静态部分进行串联组成的。因此,Wiener非线性系统属于动态系统范畴。Wiener非线性系
统能够描述大部分工业系统,在实际工业系统中还存在各种噪声的干扰。在工业系统中,由
于各种原因存在着动态干扰噪声,动态干扰噪声对于系统辨识算法的的效果有很大影响,
严重的会导致无法辨识出系统模型。因此,系统辨识过程中,需要将系统参数和动态干扰同
时辨识出来。
[0003] 近些年来,系统辨识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常用的辨识方法有极大似然、梯度下降、最小二乘、人工智能方法等,但是针对动态扰动条件下的非线性系统辨识的研究在国内
外文献和专利中很少提及。学者F.Ding,X.Liu,M.Liu等在文献“The recursive least 
squares identification algorithm for a class of Wiener nonlinear systems”,(简
译:针对一类维纳非线性系统的递推最小二乘辨识算法,发表在国际期刊Journal of the 
Franklin Institute.353(7)(2016)1518‑1526)中构造了多项式形式的Wiener非线性系统
模型,构造辅助模型对中间未知变量进行估计,将系统模型推导成系统输出等于无噪声输
出与测量噪声之和的形式,最后利用递推最小二乘算法对系统参数进行辨识。但是该方法
不适用于存在动态扰动的情况,动态扰动会叠加到系统输出上,降低系统辨识方法的辨识
精度,甚至于无法辨识出真实参数,降低了该方法的适用性。学者D.Wang,F.Ding等在文献
“Least squares based and gradient based iterative identification for Wiener 
nonlinear systems”,(简译:最小二乘和梯度迭代算法在维纳非线性系统辨识中的应用,
发表在国际期刊Signal Processing.91(5)(2011)1182‑1189)中针对Wiener非线性系统提
出了两种方法:最下二乘迭代方法和梯度迭代方法,能够同时利用所有输入输出数据,该方
法在只有测量噪声的条件下,具有良好的辨识效果,但是在存在动态干扰的条件下,其辨识
的精度将有所下降。再有该方法属于离线方法,每次迭代利用全部输入输出数据,计算量
大,无法在线应用。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基于参数分离的Wiener非线性系统辨识方法,能够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高了对于Wiener非线性系统辨识的精度和收敛速度。
[0005]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 一种基于参数分离的Wiener非线性系统辨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7] A、将待识别的火电厂控制系统转化为Wiener非线性系统,将待识别的火电厂控制系统的输入量进行合并;
[0008] B、对Wiener非线性系统进行分析,包括系统线性动态部分结构、系统非线性静态部分结构、动态干扰类型、测量噪声;确定na、nb和nc,设定初始值
[0009] n=5、δ1(0)=1、δ2(0)=1、k=1,重复收集输入数据u(k)和y(k),直至k≥na+n,k≥nb+n
[0010] C、将Wiener非线性系统时不变参数和时变参数分离;
[0011] D、对Wiener非线性系统进行辨识;
[0012] E、当辨识得到的模型不满足要求时,返回步骤A,重新调整模型结构和初始值,重新辨识,直到得到满足要求的系统模型。
[0013] 作为优选,步骤A中,对输入量进行合并包括以下步骤,
[0014] A1、根据输入量对于系统扰动的关联度对所有输入量进行降序排列;
[0015] A2、选取关联度最高的输入量为参考输入量,提取其它输入量中与参考输入量线性相关的特征分量;
[0016] A3、使用参考输入量与特征分量组成若干个输入量序列,每个输入量序列中参考输入量与特征分量的分布状态不同;
[0017] A4、对每个输入量序列中的特征分量进行权重赋值。
[0018] 作为优选,步骤B中,离散时间域的Wiener非线性模型如下,
[0019]
[0020] 其中,u(k)表示系统输入,D(q‑1)表示线性动态部分函数,x(k)表示线性动态部分输出,S(x(k))表示非线性静态部分函数,w(k)表示系统的无噪声输出, 表示动态扰动,
v(k)表示系统测量噪声,类型是白噪声,y(k)表示系统输出;
[0021] 系统线性动态部分为输出误差模型,
[0022]
[0023]
[0024]
[0025] na和nb为整数表示线性环节阶次,q表示移位因子,即q‑nu(k)=u(k‑n),系统非线性静态部分为一系列基本函数的组合,
[0026]
[0027]
[0028] Wiener非线性系统模型的参数向量和信息向量如下,
[0029]
[0030]
[0031]
[0032]
[0033] 其中,nd=na+nb,ns=na+nb+nc;
[0034] 线性动态部分输出、系统的无噪声输出和系统输出分别表示为,
[0035]
[0036]
[0037]
[0038] 作为优选,步骤C中,将带扰动的Wiener非线性系统模型分离成无噪声Wiener非线性系统子模型和动态扰动子模型为,
[0039] y1(k)=w(k)
[0040]
[0041] 系统输出表示为,
[0042] y(k)=y1(k)+y2(k)+v(k),
[0043] 系统时不变参数为θs,系统时变参数为
[0044] 作为优选,步骤D中,预测误差向量为,
[0045]
[0046] 其中,n表示多新息长度;
[0047] 信息矩阵、测量噪声向量、动态扰动向量和系统输出向量为,
[0048]
[0049]
[0050]
[0051]
[0052] 无噪声Wiener非线性系统子模型输出向量、动态扰动子模型输出向量和系统输出向量表示为,
[0053] Y1(n,k)=Φ(n,k)Tθs(k)
[0054]
[0055] Y(n,k)=Y1(n,k)+Y2(n,k)+V(n,k)
[0056] 更新损失函数,
[0057]
[0058] 其中,δ1∈(0,1]和δ2∈(0,1]表示遗忘因子, 表示Φ(n,i)的估计值,表示θ(k)的估计值, 表示 的估计值,引入可变遗忘因子策略,
[0059]
[0060]
[0061] 信息向量中存在未知变量x(k),利用辅助模型输出代替未知变量,
[0062]
[0063] 对 进行一阶求导,
[0064]
[0065]
[0066]
[0067]
[0068]
[0069]
[0070]
[0071]
[0072]
[0073] 对 进行一阶求导,
[0074]
[0075]
[0076]
[0077] 其中,E(n,k)为多新息, 为单新息,
[0078] 令k=k+1,收集输入数据u(k)和输出数据y(k),更新参数 和 直到满足截止条件
[0079] 其中λ和γ为非负数。
[0080]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通过优化模型结构,并对不同参数进行分离处理,可以保持动态干扰和测量噪声的结构不变,而无噪声输出项可以根据
参数估计值进行估计,简化了辨识问题,提高系统参数辨识的精度和收敛速度。通过对输入
量进行合并操作,可以有效减少输入量的波动导致输出量的不稳定,降低模型运算量。

附图说明

[0081] 图1是Wiener非线性系统系统原理图。
[0082] 图2是Wiener非线性系统系统辅助模型原理图。
[0083] 图3是本发明辨识方法的流程图。
[0084] 图4是本发明系统输入信号图。
[0085] 图5是本发明扰动信号图。
[0086] 图6是本发明输出信号图。
[0087] 图7是本发明与辅助模型最小二乘方法对第一个参数的辨识效果对比图。
[0088] 图8是本发明与辅助模型最小二乘方法对第二个参数的辨识效果对比图。
[0089] 图9是本发明与辅助模型最小二乘方法对第三个参数的辨识效果对比图。
[0090] 图10是本发明与辅助模型最小二乘方法对第四个参数的辨识效果对比图。
[0091] 图11是本发明与辅助模型最小二乘方法对第五个参数的辨识效果对比图。
[0092] 图12是本发明与辅助模型最小二乘方法对第六个参数的辨识效果对比图。
[0093] 图中,u(k)表示系统输入,D(q‑1)表示线性动态部分函数,x(k)表示线性动态部分输出,S(x(k))表示非线性静态部分函数,w(k)表示系统的无噪声输出, 表示动态扰
‑1
动,v(k)表示系统测量噪声,类型是白噪声,y(k)表示系统输出, 为D(q )的辅助模
型, 为辅助模型输出,代替未知变量x(k)。

具体实施方式

[0094] 参照图1‑3,本发明一个具体实施方式包括以下步骤:
[0095] A、将待识别的火电厂控制系统转化为Wiener非线性系统,将待识别的火电厂控制系统的输入量进行合并;
[0096] B、对Wiener非线性系统进行分析,包括系统线性动态部分结构、系统非线性静态部分结构、动态干扰类型、测量噪声;确定na、nb和nc,设定初始值
[0097] n=5、δ1(0)=1、δ2(0)=1、k=1,重复收集输入数据u(k)和y(k),直至k≥na+n,k≥nb+n
[0098] C、将Wiener非线性系统时不变参数和时变参数分离;
[0099] D、对Wiener非线性系统进行辨识;
[0100] E、当辨识得到的模型不满足要求时,返回步骤A,重新调整模型结构和初始值,重新辨识,直到得到满足要求的系统模型。
[0101] 步骤A中,对输入量进行合并包括以下步骤,
[0102] A1、根据输入量对于系统扰动的关联度对所有输入量进行降序排列;
[0103] A2、选取关联度最高的输入量为参考输入量,提取其它输入量中与参考输入量线性相关的特征分量;
[0104] A3、使用参考输入量与特征分量组成若干个输入量序列,每个输入量序列中参考输入量与特征分量的分布状态不同;
[0105] A4、对每个输入量序列中的特征分量进行权重赋值。
[0106] 步骤B中,离散时间域的Wiener非线性模型如下,
[0107]
[0108] 其中,u(k)表示系统输入,D(q‑1)表示线性动态部分函数,x(k)表示线性动态部分输出,S(x(k))表示非线性静态部分函数,w(k)表示系统的无噪声输出, 表示动态扰
动,v(k)表示系统测量噪声,类型是白噪声,y(k)表示系统输出;
[0109] 系统线性动态部分为输出误差模型,
[0110]
[0111]
[0112]
[0113] na和nb为整数表示线性环节阶次,q表示移位因子,即q‑nu(k)=u(k‑n),系统非线性静态部分为一系列基本函数的组合,
[0114]
[0115]
[0116] Wiener非线性系统模型的参数向量和信息向量如下,
[0117]
[0118]
[0119]
[0120]
[0121] 其中,nd=na+nb,ns=na+nb+nc;
[0122] 线性动态部分输出、系统的无噪声输出和系统输出分别表示为,
[0123]
[0124]
[0125]
[0126] 步骤C中,将带扰动的Wiener非线性系统模型分离成无噪声Wiener非线性系统子模型和动态扰动子模型为,
[0127] y1(k)=w(k)
[0128]
[0129] 系统输出表示为,
[0130] y(k)=y1(k)+y2(k)+v(k),
[0131] 系统时不变参数为θs,系统时变参数为
[0132] 步骤D中,预测误差向量为,
[0133]
[0134] 其中,n表示多新息长度;
[0135] 信息矩阵、测量噪声向量、动态扰动向量和系统输出向量为,
[0136]
[0137]
[0138]
[0139]
[0140] 无噪声Wiener非线性系统子模型输出向量、动态扰动子模型输出向量和系统输出向量表示为,
[0141] Y1(n,k)=Φ(n,k)Tθs(k)
[0142]
[0143] Y(n,k)=Y1(n,k)+Y2(n,k)+V(n,k)
[0144] 更新损失函数,
[0145]
[0146] 其中,δ1∈(0,1]和δ2∈(0,1]表示遗忘因子, 表示Φ(n,i)的估计值,表示θ(k)的估计值, 表示 的估计值,引入可变遗忘因子策略,
[0147]
[0148]
[0149] 信息向量中存在未知变量x(k),利用辅助模型输出代替未知变量,
[0150]
[0151] 对 进行一阶求导,
[0152]
[0153]
[0154]
[0155]
[0156]
[0157]
[0158]
[0159]
[0160]
[0161] 对 进行一阶求导,
[0162]
[0163]
[0164]
[0165] 其中,E(n,k)为多新息, 为单新息,
[0166] 令k=k+1,收集输入数据u(k)和输出数据y(k),更新参数 和 直到满足截止条件
[0167] 其中λ和γ为非负数。
[0168] 对燕郊三河电厂三期350兆瓦发电机组的控制系统进行辨识,系统模型如下:
[0169]
[0170] 其中,待辨识参数为A=[‑0.82,0.52],B=[‑0.45,0.19],C=[0.33,0.65],输入信号u(k)采用均值0方差为1的随机信号如图4所示;扰动信号如图5所示;输出信号y(k)如
图6所示。模型初始值为
[0171] n=9,δ1(0)=1,δ2(0)=1,N=5000。参照图7‑12,本发明提出的方法和Ding F,Liu X,Liu M等学者在文献“Ding F,Liu X,Liu M.The recursive least 
squares identification algorithm for a class of Wiener nonlinear systems[J]
.Journal of the Franklin Institute,2016,353(7):1518‑1526.”中提到的方法对系统
模型进行辨识,证明了本发明方法的有效性。
[0172]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
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
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
等效物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