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淮海小麦-玉米零茬口轻简栽培方法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2010345189.3

文献号 : CN111418457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李升东刘开昌李宗新赵海军刘萍

申请人 :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摘要 :

本公开涉及一种黄淮海小麦‑玉米零茬口轻简栽培方法。黄淮海小麦‑玉米零茬口轻简栽培技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区域内光、温、水资源,增加小麦、玉米周年粮食产量为目标,优化整合两季作物栽培技术,达到周年粮食生产互补、综合、平衡的目的。黄淮海小麦‑玉米零茬口轻简栽培技术的技术核心是玉米收获后在不翻耕土壤、秸秆还田条件下直接少耕播种小麦,小麦收获后也是在不翻耕土壤、秸秆还田条件下直接少耕播种玉米,从而实现了黄淮海平原小麦、玉米周年种植的零茬口,最大限度的利用光温资源,提升区域粮食周年产量。

权利要求 :

1.一种黄淮海小麦‑玉米零口茬轻简栽培方法,其特征是,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玉米收获后在不翻耕土壤、秸秆还田条件下直接少耕播种小麦,小麦收获后也是在不翻耕土壤、秸秆还田条件下直接少耕播种玉米,从而实现了黄淮海平原小麦、玉米周年种植的零茬口,利用光温资源,提升区域粮食周年产量;

改传统生产中玉米收获后的工序,为小麦苗床整平播种1道工序;玉米播种改传统玉米播种的贴茬直播为玉米苗床整平播种;

小麦种植技术参数为:苗床深松深度为28cm、苗床精整深度为12cm、苗床宽度为18cm,苗床内播种两行小麦、行距为10cm,苗床单侧或两侧为不扰动土、宽度为12cm,小麦播种深度为4cm,种肥施肥深度为10cm,肥料位于小麦种子侧方3cm;苗床精整标准是指11~13cm深3

的土壤容重为1.1‑1.2g/cm,土壤总孔隙度在54‑56%;

玉米种植技术参数为:玉米种植技术参数为:玉米苗床深松深度为20cm,苗床内播种一行玉米,苗床宽度为10cm,苗床的单侧或两侧为不扰动土、宽度为35cm,玉米等行距45cm,苗床精整深度为8cm,玉米播种深度为3cm,种肥施肥深度为15cm,肥料位于玉米种子正下方;

3

苗床精整标准为7~9cm,土壤容重为1.1‑1.2g/cm ,土壤总孔隙度在54‑56%;肥料选择缓释肥;

玉米收获后当日或次日播种小麦;小麦收获后当日或次日播种玉米。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完成小麦苗床整平播种工序的设备采用免耕施肥播种机。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完成玉米苗床整平播种的设备采用免耕施肥播种机。

说明书 :

黄淮海小麦‑玉米零茬口轻简栽培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公开涉及一种黄淮海小麦‑玉米周年轻简化、光温资源高效利用的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公开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公开的总体背景的一些理解,而不必然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经成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0003] 小麦、玉米一年两熟是黄淮海平原的主要粮食生产系统,2000年前,受农业机械化水平的影响,该生产系统主要采用的是玉米套种,即小麦播种时预留玉米套种行,在临近小麦收获时人工在预留的套种行中点播玉米。该项技术在当时农业机械化水平不高的条件下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至2005年时,随着黄淮海平原小麦玉米生产过程中机械化水平的提高,玉米播种逐渐实现了由人工点播到机械直播的变化。该项改变不仅提高了玉米的密度和整齐度,提高了粮食产量,而且从农业生产中解放了大量的劳动力。但是随着玉米直播技术的推广应用,在黄淮海平原小麦玉米周年两季作物光温资源不足的问题逐步显现。即如果满足玉米完熟后播种小麦则小麦极有可能错过最适播种期,不能在冬季来临之前形成壮苗,反之如果让小麦进行完整的生育进程,则会影响玉米的生产。以此为背景,部分科学家采用较短生育期的小麦、玉米品种,以期实现周年丰产,但是该类品种的产量和品质均较传统种植品种差,因此实际推广应用效果较差。
[0004] 传统生产中玉米收获后,小麦播种以前一般会进行旋耕粉碎秸秆、农田翻耕、撒种肥、旋耕碎土、耙平、起畦、播种、镇压8道工序,耗费了大量的农时。小麦收获后由玉米贴茬播种机直接在麦田秸秆行间播种玉米,由于是贴茬播种并且恰好处于旱季,玉米出苗率、整齐度很难得到保障,限制了玉米品种产量潜力的发挥。

发明内容

[0005]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从降低小麦收获后玉米播种和玉米收获后小麦播种的空闲期出发,在充分发挥黄淮海平原现有光温生产资源的条件下,通过实现小麦收获后马上直播玉米、玉米收获后马上直播小麦提高周年光温资源生产效率和周年粮食产量。
[0006] 黄淮海小麦‑玉米零茬口轻简栽培技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区域内光温资源,增加小麦、玉米周年粮食产量为目标,优化整合两季作物栽培技术,达到周年粮食生产互补、综合、平衡的目的。黄淮海小麦‑玉米零茬口轻简栽培技术的技术核心是玉米收获后在不翻耕土壤、秸秆还田条件下直接少耕播种小麦,小麦收获后也是在不翻耕土壤、秸秆还田条件下直接少耕播种玉米,从而实现了黄淮海平原小麦、玉米周年种植的零茬口,最大限度的利用光温资源,提升区域粮食周年产量。
[0007] 具体的,本公开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8] 一种黄淮海小麦‑玉米零茬口轻简栽培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9] 黄淮海小麦‑玉米零茬口轻简栽培改传统生产中玉米收获后的旋耕粉碎秸秆、农田翻耕、撒种肥、旋耕碎土、耙平、起畦、播种、镇压8道工序,为小麦苗床整平播种1道工序,即玉米收获后当日或次日播种小麦;玉米播种改传统玉米播种的贴茬直播为玉米苗床整平播种,小麦收获后当日或次日播种玉米;实现了玉米‑小麦两季作物衔接的零茬口。
[0010] 在本发明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玉米收获后当日播种小麦,小麦收获后当日播种玉米。
[0011] 在本发明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完成小麦苗床整平播种工序的设备采用免耕施肥播种机。
[0012] 进一步优选的,选用山东大华机械有限公司的2BMF型小麦免耕施肥播种机。
[0013] 多年来,发明人一直从事小麦和玉米的生产研究和技术开发工作,在以上构思的基础上,发明人对小麦种植技术参数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分析,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实践得到了一套较为优选的小麦种植技术参数,这些技术参数对于区域粮食周年产量具有重要的影响,具体包括:苗床深松深度为27~29cm、苗床精整深度为11~13cm、苗床宽度为17~19cm,苗床内播种两行小麦、行距为9~11cm,苗床两侧为不扰动土、宽度为11~13cm,小麦播种深度为3.5~4.5cm,种肥施肥深度为9~11cm,肥料位于小麦种子侧方2.5~3.5cm。采用以上种植参数,经过试验验证,相比于其他种植参数,可最大限度的利用光温资源,提升区域粮食周年产量。
[0014] 进一步的,所述苗床精整标准是指11~13cm深的土壤容重为以1.1‑1.2g/cm3较宜,土壤总孔隙度在54‑56%。
[0015] 进一步优选的,小麦种植技术参数为:苗床深松深度为28cm、苗床精整深度为12cm、苗床宽度为18cm,苗床内播种两行小麦、行距为10cm,苗床单侧或两侧为不扰动土、宽度为12cm,小麦播种深度为4cm,种肥施肥深度为10cm,肥料位于小麦种子侧方3cm。
[0016] 在本发明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完成玉米苗床整平播种的设备采用免耕施肥播种机。
[0017] 进一步优选的,选用雷沃重工马特马克气吸式精量播种机。采用该播种机,苗床整平、清茬、播种、施肥(选用缓控肥)一次作业完成。
[0018] 同样地,发明人对玉米种植技术参数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分析,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实践得到了一套较为优选的玉米种植技术参数:玉米苗床深松深度为19~21cm,苗床内播种一行玉米,苗床宽度为9~11cm,苗床的单侧或两侧为不扰动土、宽度为34~36cm,玉米行距44~46cm,苗床精整深度为7~9cm,玉米播种深度为2.5~3.5cm,种肥施肥深度为14~16cm,肥料位于玉米种子正下方。采用以上种植参数,经过试验验证,相比于其他种植参数,可最大限度的利用光温资源,提升区域粮食周年产量。
[0019] 进一步优选的,玉米种植技术参数为:玉米苗床深松深度为20cm,苗床内播种一行玉米,苗床宽度为10cm,苗床的单侧或两侧为不扰动土、宽度为35cm,苗床精整深度为8cm,玉米等行距、行距为45cm,玉米播种深度为3cm,种肥施肥深度为15cm。
[0020] 更进一步优选的,肥料采用缓控肥。
[0021] 进一步的,苗床精整标准为7~9cm土壤容重为以1.1‑1.2g/cm3较宜,土壤总孔隙度在54‑56%。
[0022] 黄淮海小麦‑玉米零茬口轻简栽培方法改传统小麦播种需要的农时10‑15天为0天,改玉米播种时的贴茬硬土直播为苗床深松、整平直播,在延续零茬口的同时显著提高了玉米播种质量,保障了玉米的密度和整齐度为周年粮食高产打下了基础。
[0023] 黄淮海小麦‑玉米零茬口轻简栽培技术解决的关键问题是:
[0024] (1)解决了传统生产中耕种繁琐、种植规格多且衔接性差、田间作业环节复杂,粮食生产比较效益低等问题,实现了小麦、玉米轻简化、零茬口播种,周年光温资源利用效率增加5%以上,粮食产量增加7%以上。
[0025] (2)解决了传统生产中玉米群体质量差,产量低,气候资源匹配度差等问题,实现了玉米出苗率和整齐度的提升,玉米产量较传统生产增加7%‑15%。
[0026] 相比于现有技术,黄淮海小麦‑玉米零茬口轻简栽培技术取得的有益效果:
[0027] (1)农机农艺结合,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小麦深松少耕播种施肥一体机、玉米少耕播种整平施肥一体机,统一了小麦玉米种植模式,减少了畦背,提高土地利用率6%左右。
[0028] (2)良种良法配套,充分利用光热资源。本发明的黄淮海小麦‑玉米零茬口轻简栽培技术有效地避免了小麦播种环节的疙瘩苗及缺苗断垄等问题,后期田间通风透光好,病虫危害轻,提高抗逆性能,利于后期夺取高产;玉米采用机械单粒种肥同播,苗床整平、清茬、播种、施肥(选用缓控肥)一次作业完成,效率高,既保证种植密度,避免了粗缩病危害,节约玉米用种10%以上,同时采用玉米缓控肥,化肥使用量降低,肥料利用率提高20%以上,农田水分生产效能提高15%,提高了玉米产量和品质。
[0029] (3)机械化程度高,节本增效效果突出。该新型种植模式,更多利用农业机械作业,提高机械化程度,减少劳动用工,真正实现省种省肥省工,得到农民特别是种粮大户的认可,综合计算每亩可增加收入350元以上,显著提升了区域内的粮食生产比较效益。

附图说明

[0030] 构成本公开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本公开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公开,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不当限定。
[0031] 图1是小麦播种示意图,图中粗实线组成的方形框中的虚线代表小麦种子中心线。
[0032] 图2是玉米播种示意图,图中虚线代表玉米种子中心线。

具体实施方式

[0033] 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示例性的,旨在对本公开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公开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0034]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和/或它们的组合。
[0035] 为了使得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更加清楚地了解本公开的技术方案,以下将结合具体的实施例详细说明本公开的技术方案。
[0036] 实施例1
[0037] 2018‑2019年在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试验田进行。本实施例冬小麦为2018年10月2日玉米收获后于当日马上播种,选用山东大华机械有限公司的2BMF型小麦免耕施肥播种机,小麦种植技术参数为:苗床深松深度为28cm,苗床精整深度为12cm,苗床精
3
整标准为12cm土壤容重为以1.1‑1.2g/cm 较宜,土壤总孔隙度在54‑56%,苗床宽度为
18cm,苗床内播种两行小麦、行距为10cm,苗床单侧或两侧为不扰动土、宽度为12cm,示意图如图1所示,小麦播种深度为4cm,种肥施肥深度为10cm,肥料位于小麦种子侧方3cm。
[0038] 传统生产技术为2018年10月12日整理好农田后播种,传统生产技术包括:玉米收获后的旋耕粉碎秸秆、农田翻耕、撒种肥、旋耕碎土、耙平、起畦、播种、镇压8道工序。本实施例小麦在2019年6月7日完熟收获,传统生产技术在2019年6月5日小麦完熟后收获。
[0039] 本实施例玉米在6月8日采用苗床整平播种,播种机选用雷沃重工马特马克气吸式精量播种机,玉米苗床深松深度为20cm,苗床内播种一行玉米,苗床宽度为10cm,苗床的单侧或两侧为不扰动土、宽度为35cm,等行距45cm,示意图如图2所示,苗床精整深度为8cm,苗3
床精整标准为8cm土壤容重为以1.1‑1.2g/cm 较宜,土壤总孔隙度在54‑56%,玉米播种深度为3cm,种肥施肥深度为15cm,肥料位于玉米种子正下方。传统生产技术采用贴茬直播播种。当年分别于10月4日和10月6日完熟后收获。
[0040] 调查、统计和计算光温资源利用效率、玉米出苗率、小麦产量、玉米产量和生产成本;结果如表1所示。
[0041] 表1两种生产技术的光温资源利用效率、玉米出苗率、小麦产量、
[0042] 玉米产量和生产成本的比较
[0043]
[0044] 由表1可得,实施例1与传统生产技术相比,光温资源利用效率提高6.3%,玉米出苗率提高16%,小麦产量增加7.9%,玉米产量增加17.9%,生产成本降低41.7%,在产品品质上,按照实施例1的方法生产的小麦和玉米的颗粒更加饱满,产品品质更加优异。
[0045] 实施例2
[0046] 2018‑2019年在山东省泰安市马庄岳洋农业专业合作社进行。冬小麦为2018年10月5日玉米收获后于当日马上播种,选用山东大华机械有限公司的2BMF型小麦免耕施肥播种机,小麦种植技术参数为:苗床深松深度为28cm、苗床精整深度为12cm,苗床精整标准为3
12cm土壤容重为以1.1‑1.2g/cm较宜,土壤总孔隙度在54‑56%,苗床宽度为18cm,苗床内播种两行小麦、行距为10cm,苗床单侧或两侧为不扰动土、宽度为12cm,小麦播种深度为
4cm,种肥施肥深度为10cm,肥料位于小麦种子侧方3cm。传统生产技术为2018年10月13日整理好农田后播种,传统生产技术包括:玉米收获后的旋耕粉碎秸秆、农田翻耕、撒种肥、旋耕碎土、耙平、起畦、播种、镇压8道工序。本实施例小麦在2019年6月10日完熟收获,传统生产技术在2019年6月7日晚熟后收获。
[0047] 本实施例玉米在6月11日采用苗床整平播种,播种机选用雷沃重工马特马克气吸式精量播种机,玉米苗床深松深度为20cm,苗床内播种一行玉米,苗床宽度为10cm,苗床的单侧或两侧为不扰动土、宽度为35cm,等行距45cm,苗床精整深度为8cm,苗床精整标准为3
8cm土壤容重为以1.1‑1.2g/cm较宜,土壤总孔隙度在54‑56%,玉米播种深度为3cm,种肥施肥深度为15cm,肥料位于玉米种子正下方。传统生产技术采用贴茬直播播种,当年分别于
10月5日和10月12日完熟后收获。
[0048] 调查、统计和计算光温资源利用效率、玉米出苗率、小麦产量、玉米产量和生产成本;结果如表2所示。
[0049] 表2两种生产技术的光温资源利用效率、玉米出苗率、小麦产量、玉米产量和生产成本的比较
[0050]
[0051] 由表2可得,实施例2与传统生产技术相比,光温资源利用效率提高5.1%,玉米出苗率提高17%,小麦产量增加9.1%,玉米产量增加18.5%,生产成本降低39.8%,在产品品质上,按照实施例2的方法生产的小麦和玉米的颗粒更加饱满,产品品质更加优异。
[0052] 上述实施例为本公开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公开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公开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