壳体结构及电子设备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2010365654.X

文献号 : CN111447765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盖欣任璟睿王琪贺能耿伟彪

申请人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京东方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壳体结构及电子设备,涉及显示技术领域,解决了目前具有显示功能的电子设备的尺寸及视角的限制,双人或多人观看的便捷度和观看体验较低的问题。本发明的主要技术方案为: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出光板和第二出光板,所述第一出光板位于所述显示装置的出光侧;传输侧板,所述传输侧板连接于所述第一出光板和所述第二出光板之间;所述第一出光板的中部设置有透反组件,所述第二出光板的中部设置有反射组件,所述透反组件用于将部分接收光线沿第一方向射出,形成第一侧显示光线,并将另一部分所述接收光线反射后经所述传输侧板传输至所述反射组件,所述反射元件反射形成背离所述第一侧显示光线的第二侧显示光线。

权利要求 :

1.一种壳体结构,用于容纳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出光板和第二出光板,所述第一出光板位于所述显示装置的出光侧;

传输侧板,所述传输侧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反光件和第二反光件,所述第一反光件位于所述传输侧板与所述第一出光板的连接处,所述第二反光件位于所述传输侧板与所述第二出光板的连接处;

所述第一出光板内设置有半透半反件,所述第二出光板内设置有反射件,所述半透半反件用于将部分接收光线沿第一方向射出,形成第一侧显示光线,并将另一部分所述接收光线反射后经所述传输侧板传输至所述反射件,所述反射件反射形成背离所述第一侧显示光线的第二侧显示光线;

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为所述显示装置的所述出光侧的出光方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半透半反件的数量为若干个,且呈第一预设角度设置,且若干所述半透半反件沿第二方向间隔排列形成第一阶梯结构;

其中,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一阶梯结构以靠近所述第一反光件的方向为攀升方向。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光板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位于靠近所述显示装置的一侧,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二部分之间的分界面上排列有若干个所述半透半反件,且所述分界面位于相邻所述半透半反件之间的部分平行于所述显示装置的出光表面;

其中,所述第一部分的折射率高于所述第二部分的折射率。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件的数量为若干个,呈第二预设角度设置,且若干个所述反射件沿第二方向间隔排列形成第二阶梯结构;

其中,所述第二阶梯结构以远离所述第二反光件的方向为攀升方向。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所述第二出光板靠近所述第一出光板的一侧面设置有发光层,所述发光层的出光方向朝向所述第二出光板。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所述发光层包括光敏电阻和发光元件,所述光敏电阻用于接收环境光且其阻值用于调节所述发光元件的亮度。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侧板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传输侧板分设于所述第一出光板和所述第二出光板相对的两侧;

所述半透半反件的数量为两组,两组所述半透半反件相互对称设置,其中,每组所述半透半反件形成的所述第一阶梯结构以靠近对应的所述第一反光件的方向为攀升方向;

所述反射件的数量为两组,两组所述反射件相互对称设置,其中,每组所述反射件形成的所述第二阶梯结构以远离对应的所述第二反光件的方向为攀升方向。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侧板靠近所述显示装置的一侧表面设置有遮光层。

9.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装置,及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所述的壳体结构。

说明书 :

壳体结构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壳体结构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人们对于智能设备的功能需求越来越高,现阶段人们使用手机、平板电脑等具有显示功能的电子设备观看视频的频率非常之高,而受限于上述电子
设备的尺寸及视角的限制,双人或多人观看的便捷度和观看体验较低。而目前电子设备使
用的保护壳多为橡胶护或塑料制品,起到防摔、防磕碰等保护电子设备的功能,且可印刷各
种图案,以提高美观性,但对电子设备的显示方面无辅助的功能。

发明内容

[0003]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壳体结构及电子设备,主要目的是解决目前具有显示功能的电子设备的尺寸及视角的限制,双人或多人观看的便捷度和观看体验较低的
问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主要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4] 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壳体结构,该壳体结构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出光板和第二出光板,所述第一出光板位于所述显示装置的出光侧;
[0005] 传输侧板,所述传输侧板连接于所述第一出光板和所述第二出光板之间;
[0006] 所述第一出光板内设置有透反组件,所述第二出光板内设置有反射组件,所述透反组件用于将部分接收光线沿第一方向射出,形成第一侧显示光线,并将另一部分所述接
收光线反射后经所述传输侧板传输至所述反射组件,所述反射元件反射形成背离所述第一
侧显示光线的第二侧显示光线;
[0007] 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为所述显示装置的所述出光侧的出光方向。
[0008] 可选的,所述传输侧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反光件和第二反光件,所述第一反光件位于所述传输侧板与所述第一出光板的连接处,所述第二反光件位于所述传输侧板与所
述第二出光板的连接处。
[0009] 可选的,所述透反组件包括若干个呈第一预设角度的半透半反件,且若干所述半透半反件沿第二方向间隔排列形成第一阶梯结构;
[0010] 其中,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一阶梯结构以靠近所述第一反光件的方向为攀升方向。
[0011] 可选的,所述第一出光板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位于靠近所述显示装置的一侧,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二部分之间的分界面上排列有若干个所述半透半
反件,且所述分界面位于相邻所述半透半反件之间的部分平行于所述显示装置的出光表
面;
[0012] 其中,所述第一部分的折射率高于所述第二部分的折射率。
[0013] 可选的,所述反射组件包括若干个呈第二预设角度的反射件,且若干个所述反射件沿第二方向间隔排列形成第二阶梯结构;
[0014] 其中,所述第二阶梯结构以远离所述第二反光件的方向为攀升方向。
[0015] 可选的,所述第二出光板靠近所述第一出光板的一侧面设置有发光层,所述发光层的出光方向朝向所述第二出光板。
[0016] 可选的,所述发光层包括光敏电阻和发光元件,所述光敏电阻用于接收环境光且其阻值用于调节所述发光元件的亮度。
[0017] 可选的,所述传输侧板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传输侧板分设于所述第一出光板和所述第二出光板相对的两侧;
[0018] 所述透反组件的数量为两组,两组所述透反组件相互对称设置,其中,每组所述透反组件形成的所述第一阶梯结构以靠近对应的所述第一反光件的方向为攀升方向;
[0019] 所述反射组件的数量为两组,两组所述反射组件相互对称设置,其中,每组所述反射组件形成的所述第二阶梯结构以远离对应的所述第二反光件的方向为攀升方向。
[0020] 可选的,所述传输侧板靠近所述显示装置的一侧表面设置有遮光层。
[0021] 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显示装置,及上述的壳体结构。
[0022] 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一种壳体结构及电子设备,通过壳体结构第一出光板中的透反组件能够接收显示装置的显示光线,并能够将一部分光线沿第一方向透射出,形成第一
侧显示光线,使用者可从第一出光板的一侧观看到第一侧显示光线形成的显示画面,透反
组件还能够将另一部分光线反射至传输侧板并可经过传输侧板传递至反射组件,反射组件
反射形成第二侧显示光线,第二侧显示光线的方向为背离第一侧显示光线,使用者可以从
第二出光板的一侧观看到第二侧显示光线形成的显示画面,第一出光板和第二出光板都可
实现显示画面,达到双向显示的效果,能够满足双人或多人观看的需求,提高观看的便捷度
和观看体验,且不需要采用双向显示的显示装置即可达到双向显示的效果,能够降低电子
设备的成本。

附图说明

[0023]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壳体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4]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壳体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5]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壳体结构的半透半反件接收光线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为达成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发明提出的壳体结构及电子设备,其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
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0027] 实施例一
[0028] 参考附图1至附图3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一提出一种壳体结构1,该壳体结构1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出光板11和第二出光板12,所述第一出光板11位于所述显示装置的出
光侧;传输侧板13,所述传输侧板13连接于所述第一出光板11和所述第二出光板12之间;所
述第一出光板11的中部设置有透反组件,所述第二出光板12的中部设置有反射组件,所述
透反组件用于将部分接收光线沿第一方向射出,形成第一侧显示光线,并将另一部分所述
接收光线反射后经所述传输侧板13传输至所述反射组件,所述反射元件反射形成背离所述
第一侧显示光线的第二侧显示光线;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为所述显示装置的所述出光侧的
出光方向。
[0029] 具体的,本实施例提出的壳体结构1用于容纳显示装置,如手机、平板电脑等,当显示装置为手机是,壳体结构1可以作为手机壳使用。壳体结构1至少包括第一出光板11、第二
出光板12及连接在第一出光板11和第二出光板12之间的传输侧板13,传输侧板13连接第一
出光板11和第二出光板12的侧边边缘,用于在第一出光板11和第二出光板12之间形成光线
通路,其可以仅设置于第一出光板11和第二出光板12的一侧,还可以设置在第一出光板11
和第二出光板12相对的两侧,且可以设置在第一出光板11和第二出光板12较长的侧边,也
可以设置在第一出光板11和第二出光板12较短的侧边,此处不作具体限制;显示装置放置
于第一出光板11和第二出光板12之间,且显示装置的出光侧朝向第一出光板11,第一出光
板11能够接收显示装置的出光侧发出的光线;第一出光板11、第二出光板12及传输侧板13
均能够传输光线,可以采用导光效果好的材料制成,例如:可以采用玻璃材料制成;为实现
显示装置双面显示,可供双人或多人观看的效果,如附图1所示,第一出光板11的中部设置
有透反组件,透反组件对于接收的光线既能够对一部分进行透射,又能够对一部分光线进
行反射,第二出光板12的中部设置有反射组件,能够对其接受的光线进行反射;在显示装置
进行画面显示时,第一出光板11中部的透反组件能够接收显示装置的显示光线,并能够将
一部分光线沿第一方向透射出,形成第一侧显示光线,第一方向为显示装置的显示出光侧
的出光方向,使用者即可从第一出光板11的一侧观看到第一侧显示光线形成的显示画面,
为正常显示效果,透反组件还能够将另一部分光线反射至传输侧板13并可经过传输侧板13
传递至反射组件,反射组件反射形成第二侧显示光线,第二侧显示光线的方向为背离第一
侧显示光线,使用者可以从第二出光板12的一侧观看到第二侧显示光线形成的显示画面,
为虚拟显示效果,通过本实施例提出的壳体结构1即可辅助显示装置达到双向显示的效果;
传输侧板13起到传输光线并将光线进行两侧方向反转,以使透反组件反射出的光线传递至
反射组件。上述的传输侧板13及透反组件、反射组件可以有多种具体的设置方式,以实现壳
体与显示装置结合达到双面显示的效果,其具体的设置方式,将在后面进行详述。
[0030] 具体的,第一出光板11和第二出光板12可以设置为矩形,若传输侧板13的数量为一个,连接于第一出光板11和第二出光板12的一侧边缘之间,壳体结构1除包括第一出光板
11、第二出光板12及传输侧板13外,还可包括连接于第一出光板11和第二出光板12的其余
侧边边缘之间的连接侧板,连接侧板可以不具有光线传输功能,仅对显示装置起到限位的
作用,保证壳体结构1的一侧具有可用于放置显示装置的开口即可;当显示装置为手机时,
壳体结构1可以作为便于携带可日常使用的手机壳,可通过设置固定结构将手机固定于壳
体结构1的内部,且不影响手机取出即可;或壳体结构1还可以设置为供多人观看显示装置,
满足双面显示的壳体结构1,此时可设置支撑结构用于支撑壳体结构1,便于用户使用和观
看,此处对上述的固定结构和支撑结构不作具体显示,能够实现相应的功能即可。
[0031] 根据上述所列,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一种壳体结构1,用于容纳显示装置,主要包括第一出光板11和第二出光板12及传输侧板13,通过第一出光板11中部的透反组件能够接收
显示装置的显示光线,并能够将一部分光线沿第一方向透射出,形成第一侧显示光线,使用
者可从第一出光板11的一侧观看到第一侧显示光线形成的显示画面,透反组件还能够将另
一部分光线反射至传输侧板13并可经过传输侧板13传递至反射组件,反射组件反射形成第
二侧显示光线,第二侧显示光线的方向为背离第一侧显示光线,使用者可以从第二出光板
12的一侧观看到第二侧显示光线形成的显示画面,第一出光板11和第二出光板12都可实现
显示画面,达到双向显示的效果,能够满足双人或多人观看的需求,提高观看的便捷度和观
看体验,且相较于双面显示的显示装置能够节约成本。
[0032] 进一步的,参考附图1和附图2,在具体实施中,所述传输侧板13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反光件1301和第二反光件1302,所述第一反光件1301位于所述传输侧板13与所述第一出
光板11的连接处,所述第二反光件1302位于所述传输侧板13与所述第二出光板12的连接
处。
[0033] 具体的,为了实现传输侧板13能够在第一出光板11和第二出光板12之间进行光线传输,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中,传输侧板13包括第一反光件1301和第二反光件1302,其
中,第一反光件1301设置于传输侧板13和第一出光板11的连接处,第二反光件1302设置于
传输侧板13与第二出光板12的连接处,具体可为连接位置的拐角处;为实现第一反光件
1301和第二反光件1302既能够接收第一出光板11的透反组件反射出的光线,又能够将光线
反射至反射组件,第一反光件1301和第二反光件1302可呈一定角度,且相对设置,例如:第
一反光件1301可与水平面呈45度角设置,对应的第二反光件1302可与水平面呈负45度角设
置,但不限于此,第一反光件1301和第二反光件1302部分相对,且第一反光件1301部分朝向
第一出光板11的透反组件,第二反光件1302的部分朝向第二出光板12的反射组件,第一反
光件1301对透反组件反射出的光线进行第一次反射方向反转,将光线反射至第二反射件,
第二反射件能够对光线进行第二次反射方向反转,以使光线传递至反射组件。其中,第一反
光件1301和第二反光件1302可以设置为反光镜面、反光膜层等,此处部做具体限制,使其具
有良好的反射光线效果即可。
[0034] 进一步的,参考附图1和附图2,在具体实施中,所述透反组件包括若干个呈第一预设角度θ的半透半反件1101,所述半透半反件1101的反射面朝向所述第一反光件1301,且若
干所述半透半反件1101沿第二方向间隔排列形成第一阶梯结构;其中,所述第二方向垂直
于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一阶梯结构以靠近所述第一反光件1301的方向为攀升方向。
[0035] 具体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中,透反组件包括若干个半透半反件1101,每个半透半反件1101呈第一预设角度θ,且若干个半透半反件1101沿第二方向间隔排列形成第一
阶梯结构,第二方向即为第一方向的垂直方向,第一阶梯结构以靠近第一反光件1301的方
向为攀升方向,能够实现每个半透半反件1101对应于部分光线且单独将该部分光线投射和
反射,且可以互不干扰的反射至传输侧板13的第一反光件1301;第一预设角度θ可以根据实
际情况设置,例如:第一预设角度θ可以设置为45度,即半透半反件1101与显示装置的出光
线侧表面即水平面呈45度夹角,但不限于此;半透半反件1101可对应于显示装置的每列或
每行像素设置,其数量对应于显示装置的像素行数或列数,以保证其良好的显示效果;其
中,半透半反件1101可以为半透半反镜、半透半反膜层等,此处不作具体限制。
[0036] 进一步的,参考附图1、附图2和附图3,在具体实施中,所述第一出光板11包括第一部分111和第二部分112,所述第一部分111位于靠近所述显示装置的一侧,所述第一部分
111与所述第二部分112之间的分界面上排列有若干个所述半透半反件1101,且所述分界面
110位于相邻所述半透半反件1101之间的部分平行于所述显示装置的出光表面;其中,所述
第一部分111的折射率高于所述第二部分112的折射率。
[0037] 具体的,第一出光板11包括折射率不同的第一部分111和第二部分112,第一部分111相较于第二部分112更靠近显示装置,第一部分111的折射率n1高于第二部分112的折射
率n2,例如:第一部分111可以采用UV胶材料,其折射率n1为1.625,第二部分112的材料可以
与第二出光板12及传输侧板13的材料相同,采用玻璃材料,其折射率n2为1.5,但不限于此;
第一部分111和第二部分112由若干个间隔排列形成第一阶梯结构的半透半反件1101间隔
形成,而第一部分111和第二部分112位于相邻的半透半反件1101之间的分界面110可以设
置为水平面,即平行于显示装置的出光表面。
[0038] 为了提高第二出光板12一侧的显示效果,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中,半透半反件1101能够将部分光线反射,由于其反射出的光线的反射角与半透半反件1101设置的第一预
设角度相关,其反射出的光线有可能反射至第一部分111和第二部分112的分界面110上,则
会造成部分光线折射进入第二部分112,而无法传递至第二出光板12的反射组件,则会造成
显示光线的损失,影响第二出光板12一侧的显示效果;在显示装置正常显示出光时,为避免
半透半反件1101反射的光线部分折射至第二部分112,可使半透半反件1101反射处的光线
满足全反射条件,而不进入第二部分112造成光线的损失,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中,假设
一种极限情况,即:通过第一预设角度的设置使半透半反件1101反射出的光线反射至第一
部分111和第二部分112位于相邻半透半反件1101之间的分界面上,在这种情况下若反射至
第一部分111和第二部分112的分界面110上的光线满足全反射条件,则不会折射到第二部
分112,而全反射具有两个条件,上述的第一部分111和第二部分112的折射率设置满足全反
射的第一条件,全反射的另一条件为入射至相邻半透半反件1101之间的分界面110的入射
角θ1满足临界角条件:n1*sinθ1=n2*sin90°,参考附图3,如上述的若第一部分111采用折射
率n1为1.625的UV胶材料,第二部分112采用折射率n2为1.5的玻璃材料时,计算得θ1为64°,
故入射角θ1等于或大于64°时,可保证反射至第一部分111和第二部分112位于相邻半透半
反件1101之间的分界面110上的光线发生全反射,即该部分光线在第一部分111传播,而不
能够从第一部分111射出至第二部分112,能够减少光线的损失,提高第二第二出光板12一
侧的显示效果;当入射至相邻半透半反件1101之间的分界面的入射角θ1满足等于或大于
64°时,经计算,半透半反件1101的第一预设角度θ需要满足小于等于58°,故第一预设角度θ
应小于等于58°,因此,如上述的第一预设角度θ为45度时,可以满足第一部分111部分光线
的全反射,半透半反件1101可将接收的部分光线沿平行显示装置的出光面的方向反射至第
一反光件1301。
[0039] 进一步的,参考附图1和附图2,在具体实施中,所述反射组件包括若干个呈第二预设角度的反射件1201,所述反射件1201的反射面朝向所述第二反光件1302,且若干个所述
反射件1201沿第二方向间隔排列形成第二阶梯结构;其中,所述第二阶梯结构以远离所述
第二反光件1302的方向为攀升方向。
[0040] 具体的,为了实现传输至反射组件的光线能够经反射组件反射形成背离第一侧显示光线的第二侧显示光线,保证第二出光板12一侧良好的显示效果,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
案中,反射组件可以包括若干个呈第二预设角度的反射件1201,反射件1201的数量和位置
可以与半透半反件1101对应设置;且若干个反射件1201沿第二方向间隔排列形成第二阶梯
结构,第二方向即为第一方向的垂直方向,第二阶梯结构的攀升方向与第一阶梯结构的攀
升方向相反,第二阶梯结构以远离第二反光件1302的方向为攀升方向,能够实现每个反射
件1201对应于部分光线且单独将该部分光线反射,且可以互不干扰将光线反射至背离第一
出光板11的一侧;第二预设角度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置,例如:第二预设角度也可以设置为
45度,即反射件1201与显示装置的出光线侧表面即水平面呈45度夹角,但不限于此;每个反
射件1201可以与反射件1201同样的对应于显示装置的每列或每行像素设置,以保证其良好
的显示效果;为实现反射件1201的设置,可以将第二出光板12设置为两部分,两部分采用相
同材料制成,且两部分之间的分界处用于安装反射件1201;其中,反射件1201可以为反光
镜、反光膜层等,此处不作具体限制。
[0041] 进一步的,参考附图1和附图2,在具体实施中,所述第二出光板12靠近所述第一出光板11的一侧面设置有发光层14,所述发光层14的出光方向朝向所述第二出光板12。
[0042] 具体的,为了提高第二出光板12一侧良好的显示效果,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中,由于第二侧显示光线构成的画面为虚拟显示的效果,当外界环境光较弱时,会影响第二侧
显示光线的显示效果,为避免外界光线对第二侧显示光线的影响,在第二出光板12开进第
一出光板11的一侧设置发光层14,且发光层14的发光侧朝向第二出光板12,可提高第二侧
显示光线构成的显示画面的背光亮度,从而可提高第二出光板12一侧显示画面的显示清晰
度,从而提高使用者的观看体验。发光层14的设置可以有多种具体的结构形式,此处不做具
体限定,旨在实现为第二出光板12所在一侧提供亮度增强效果即可。
[0043] 进一步的,在具体实施中,所述发光层14包括光敏电阻和发光元件,所述光敏电阻用于接收环境光且其阻值用于调节所述发光元件的亮度。
[0044] 具体的,为了在保证第二出光板12一侧显示画面的良好效果的同时,达到节省能源的效果,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中,发光层14可以包括光敏电阻和发光元件以及相应的
控制电路,光敏电阻用于接收外界的环境光,其阻值随环境光的强弱而发生变化,当环境光
较弱甚至处于黑暗环境中时,光敏电阻的阻值较大,当环境光较强时,光敏电阻的阻值较
低,控制电路可根据光敏电阻的阻值控制发光元件的发光亮度,即当光线较强时,光敏电阻
的阻值较小,使发光元件的电流减小,发光区的亮度减弱,依靠外界光环境光反射,可降低
功耗;当外部环境光线较弱时,光敏电阻的阻值变大,使发光元件的电流增大,发光区的亮
度提高,使得第二出光板12一侧显示的虚拟画面更加清晰。
[0045] 进一步的,参考附图2,在具体实施中,所述传输侧板13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传输侧板13分设于所述第一出光板11和所述第二出光板12相对的两侧;所述透反组件的数量
为两组,两组所述透反组件相互对称设置,其中,每组所述透反组件形成的所述第一阶梯结
构以靠近对应的所述第一反光件1301的方向为攀升方向;所述反射组件的数量为两组,两
组所述反射组件相互对称设置,其中,每组所述反射组件形成的所述第二阶梯结构以远离
对应的所述第二反光件1302的方向为攀升方向。
[0046] 具体的,传输侧板13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且连接于第一出光板11和第二出光板12的一侧边缘之间,如上述的透反组件包括若干个呈第一预设角度且沿第二方向间隔排列形
成第一阶梯结构的半透半反件1101,反射组件包括若干个呈第二预设角度且沿第二方向间
隔排列形成第二阶梯结构的反射件1201,为提高显示画面的效果,半透半反件1101和反射
件1201最优的应对应于显示装置的每行或每列像素设置,因此会增大第一阶梯结构和第二
阶梯结构的梯度,从而当壳体结构1适用于较大尺寸的显示装置时,若仅通过一侧的传输侧
板13进行光线的传输,则可能会造成靠近传输侧板13一侧的光线传输路径较短,而远离传
输侧板13一侧的光线传输路径大大增加,则可能会影响第二出光板12所在一侧的第二侧显
示光线构成的虚拟显示画面的显示效果,且第一阶梯结构和第二阶梯结构的梯度增大也会
增加第一出光板11和第二出光板12的厚度,当壳体结构1作为手机壳使用时,影响其便携
性,因此,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中,传输侧板13的数量可以设置为两个,两个传输侧板13
相对设置在第一出光板11和第二出光板12,即第一出光板11两侧均可实现将光线传输至第
二出光板12,且第二出光板12的两侧均可接收光线;对应的,透反组件的数量也为两组,两
组透反组件相互对称设置,且每组透反组件形成的第一阶梯结构以靠近对应的第一反光件
1301的方向为攀升方向,可将显示装置出光侧的光线均分为两部分,其中一部分光线位于
靠近一侧的传输侧板13的一侧,另一部分光线位于靠近另一传输侧板13,在出光侧的光线
发出时,两部分光线分别通过对应的半透半反件1101进行透射或反射;进一步的,反射组件
的数量也为两组,两组反射组件相互对称设置,其中,每组反射组件形成的第二阶梯结构以
远离对应的第二反光件1302的方向为攀升方向,两组反射组件可以从两侧分别接收由对应
的透反组件反射出并经过对应的传输侧板13依次反射的光线,并对其反射形成第二侧显示
光线,构成完整的显示画面。
[0047] 进一步的,参考附图1和附图2,在具体实施中,所述传输侧板13靠近所述显示装置的一侧表面设置有遮光层15。
[0048] 具体的,为了避免显示装置出光侧发出的部分光线从传输侧板13处发散而无法进入第一出光板11,造成光线损失,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中,可在传输侧板13的内侧表面,
即靠近显示装置一侧的表面设置遮光侧,使显示装置发出的光线无法直径射入传输侧板
13,达到减小光线损失,提高显示效果的目的。进一步的,遮光层15可以采用的材料除具有
遮光性能外,还可具有一定柔性或弹性,能够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减小显示装置与传输侧
板13之间的碰撞,能够提高对显示装置的保护作用。
[0049] 实施例二
[0050] 本发明的实施例二提出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显示装置,及上述的壳体结构1。
[0051] 具体的,显示装置可以为具有显示功能的手机、平板电脑、电视等,壳体结构1能够容纳显示装置,显示装置可以活动设置在壳体结构1的中部,实现连着的可安装、可拆卸,或
显示装置与壳体结构1还可以为一体结构,此处不作具体限制;在显示装置安装至壳体结构
1的中部时,显示装置的出光侧朝向壳体结构1的第一出光板11,第一出光板11的透反组件
能够接收显示装置发出的显示光线,并将部分显示光线进行反射,并经过传输侧板13和反
射组件的依次反射能够在壳体结构1的第二出光板12侧射出第二侧显示光线,从而可在第
二出光板12侧形成虚拟的显示画面,即可实现电子设备双面显示的效果,可便于多个用户
同时观看,提高用户的观看体验。
[0052] 根据上述所列,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一种电子设备,包括显示装置和用于容纳显示装置的壳体结构1,通过壳体结构1第一出光板11中的透反组件能够接收显示装置的显示光
线,并能够将一部分光线沿第一方向透射出,形成第一侧显示光线,使用者可从第一出光板
11的一侧观看到第一侧显示光线形成的显示画面,透反组件还能够将另一部分光线反射至
传输侧板13并可经过传输侧板13传递至反射组件,反射组件反射形成第二侧显示光线,第
二侧显示光线的方向为背离第一侧显示光线,使用者可以从第二出光板12的一侧观看到第
二侧显示光线形成的显示画面,第一出光板11和第二出光板12都可实现显示画面,达到双
向显示的效果,能够满足双人或多人观看的需求,提高观看的便捷度和观看体验,且不需要
采用双向显示的显示装置即可达到双向显示的效果,能够降低电子设备的成本。
[0053]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
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
本发明的限制;术语“连接”、“安装”、“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
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
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
义。
[0054]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
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
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
合适的方式结合。
[0055]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
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