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短纤维加热鼓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2010301058.5

文献号 : CN111473621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魏广明田浩卢玲

申请人 : 莱芜富新纤维制品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短纤维加热鼓,涉及再生聚酯纤维生产的技术领域,其包括机架、外筒、加热装置、冷却装置、分隔装置、抽真空装置与送料装置,分隔装置包括第一分隔板、第二分隔板、多个活动分隔板和与活动分隔板数量相同的液压缸,活动分隔板将加热装置与冷却装置分隔,活动分隔板与外筒活动连接,一个液压缸对应一个活动分隔板,液压缸的缸体与外筒内壁连接,液压缸的活塞杆与活动分隔板连接。本发明能够提高冷却效率,同时避免了加热筒内余热的浪费,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而且被加热的原料具有更长的时间进行冷却,降低了原料出料时的温度,提高了冷却效果,降低了原料再次从空气中吸水的吸水量,提高了原料的干燥性。

权利要求 :

1.一种短纤维加热鼓,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11)、外筒(12)、加热装置(2)、冷却装置(3)、分隔装置(4)、与抽真空装置(5),外筒(12)固定连接在机架(11)上,加热装置(2)包括加热筒(21)、第一进油管(22)与第一出油管(23),加热筒(21)同轴转动连接在外筒(12)内,加热筒(21)与外筒(12)之间形成加热腔(24),第一进油管(22)与第一出油管(23)均固定连接在外筒(12)上,且第一进油管(22)与第一出油管(23)连通在加热腔(24)的两端;冷却装置(3)包括冷却筒(31)、第二进油管(32)与第二出油管(33),冷却筒(31)也同轴转动连接在外筒(12)内,且冷却筒(31)与加热筒(21)连通,第二进油管(32)与第二出油管(33)均固定连接在外筒(12)上,且第二进油管(32)与第二出油管(33)连通在冷却腔(34)的两端,分隔装置(4)包括第一分隔板(41)、第二分隔板(42)、多个活动分隔板(43)和与活动分隔板(43)数量相同的液压缸(44),第一分隔板(41)与第二分隔板(42)均固定连接在外筒(12)的内周面上,且第一分隔板(41)与加热筒(21)的外周面抵接,第二分隔板(42)与冷却筒(31)的外周面抵接;多个活动分隔板(43)均设置在第一分隔板(41)与第二分隔板(42)之间,且活动分隔板(43)将加热筒(21)与冷却筒(31)分隔,活动分隔板(43)与外筒(12)活动连接,一个液压缸(44)对应一个活动分隔板(43),液压缸(44)的缸体与外筒(12)内壁连接,液压缸(44)的活塞杆与活动分隔板(43)连接;抽真空装置(5)包括第一真空泵(51)与第一抽气管(52),第一真空泵(51)与机架(11)固定连接,第一抽气管(52)的两端分别与加热筒(21)和第一真空泵(51)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短纤维加热鼓,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分隔板(43)上设置有前端面(431)、后端面(432)与外端面(434),多个活动分隔板(43)的前端面(431)与后端面(432)依次抵接,活动分隔板(43)的一端与外筒(12)内壁转动连接,液压缸(44)的缸体与外筒(12)转动连接,液压缸(44)的活塞杆与活动分隔板(43)的外端面(434)转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短纤维加热鼓,其特征在于:所述抽真空装置(5)还包括第二真空泵(53)与第二抽气管(54),第二真空泵(53)也与机架(11)固定连接,第二抽气管(54)的两端分别与冷却筒(31)和第二真空泵(53)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短纤维加热鼓,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11)上还设置有送料装置(6),送料装置(6)包括送料轴(61)、第一螺旋板(62)与第二螺旋板(63),送料轴(61)同轴转动在加热筒(21)和冷却筒(31)内,第一螺旋板(62)与第二螺旋板(63)均固定连接在送料轴(61)的外周面上,且第一螺旋板(62)设置在加热筒(21)内,第二螺旋板(63)设置在冷却筒(31)内,活动分隔板(43)设置在第一螺旋板(62)与第二螺旋板(63)之间,活动分隔板(43)还包括内端面(433),且活动分隔板(43)的内端面(433)与送料轴(61)外周面抵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短纤维加热鼓,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分隔板(43)的内端面(433)与前端面(431)上开设有导向面(436)。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短纤维加热鼓,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装置(4)还包括气扫机构(46),气扫机构(46)包括气泵(461)与输气管(462),气泵(461)固定连接在外筒(12)的内周面上,活动分隔板(43)呈中空设置,输气管(462)的两端分别与活动分隔板(43)内部和气泵(461)的出气口(463)连通,活动分隔板(43)的内端面(433)与前端面(431)上均匀开设有多个出气口(463)。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短纤维加热鼓,其特征在于:所述送料轴(61)的外周面上开设有与导向面(436)适配的第一卡槽(611),活动分隔板(43)的后端面(432)上开设有与导向面(436)适配的第二卡槽(437),活动分隔板(43)与送料轴(61)卡接,活动分隔板(43)与活动分隔板(43)之间依次卡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短纤维加热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槽(611)、第二卡槽(437)与导向面(436)上均固定连接有聚四氟乙烯密封垫(7)。

说明书 :

一种短纤维加热鼓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再生聚酯纤维生产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短纤维加热鼓。

背景技术

[0002] 在纺丝作业中,需将回收的瓶片或者短纤维原料进行预加热,预加热的时间长达8‑12小时,其主要目的是将瓶片或短纤维原料中的水分烘干,之后再通过抽真空将分离出
来的水分抽离。在瓶片或者短纤维原料烘干完毕后,需要对瓶片或者短纤维原料进行冷却、
转运和储存,在冷却完毕后,瓶片或短纤维原料的温度不得高于90摄氏度,以避免在转运
时,瓶片或短纤维原料吸收空气中的水分。
[0003] 参照图5,目前的短纤维加热鼓大都包括机架11、加热装置2与抽真空装置5,加热装置2包括外筒12与加热筒21,外筒12固定连接在机架11上,加热筒21同轴设置在外筒12
内,且加热筒21与外筒12同轴转动连接,外筒12与内筒之间形成加热腔24,加热腔24内填充
有加热油,加热装置2还包括第一进油管22与第一出油管23,第一进油管22与第一出油管23
均与加热腔24连通;抽真空装置5包括第一真空泵51与第一抽气管52,抽气管的两端分别与
加热筒21和第一真空泵51连通。
[0004] 在给瓶片或与短纤维原料加热时,先将原料投放到加热筒21内,之后向加热腔24内通入加热油,加热筒21转动以便于给原料加热,加热的同时第一真空泵51将加热筒21内
抽真空,以便于将蒸发的水分抽离;待加热完毕后,将加热腔24内的加热油排出,之后经过
自然冷却或者向加热腔24内再通入冷油,待加热筒21内的温度低于90摄氏度后,将加热筒
21与大气连通,将空气通入加热筒21内,之后再将除完水的原料排出待用。
[0005]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在加热完毕后需要对加热腔进行冷却,不仅冷却时间长,而且浪费了内筒的余热,既浪费了时间,又浪费了资源。

发明内容

[0006]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短纤维加热鼓,能够在不冷却加热腔的前提下对原料进行冷却,既可以节约冷却时间,还可以节约资源。
[0007] 本发明的上述发明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0008] 一种短纤维加热鼓,包括机架、外筒、加热装置、冷却装置、分隔装置、与抽真空装置,外筒固定连接在机架上,加热装置包括加热筒、第一进油管与第一出油管,加热筒同轴
转动连接在外筒内,加热筒与外筒之间形成加热腔,第一进油管与第一出油管均固定连接
在外筒上,且第一进油管与第一出油管连通在加热腔的两端;冷却装置包括冷却筒、第二进
油管与第二出油管,冷却筒也同轴转动连接在外筒内,且冷却筒与加热筒连通,第二进油管
与第二出油管均固定连接在外筒上,且第二进油管与第二出油管连通在冷却腔的两端,分
隔装置包括第一分隔板、第二分隔板、多个活动分隔板和与活动分隔板数量相同的液压缸,
第一分隔板与第二分隔板均固定连接在外筒的内周面上,且第一分隔板与加热筒的外周面
抵接,第二分隔板与冷却筒的外周面抵接;多个活动分隔板均设置在第一分隔板与第二分
隔板之间,且活动分隔板将加热筒与冷却筒分隔,活动分隔板与外筒活动连接,一个液压缸
对应一个活动分隔板,液压缸的缸体与外筒内壁连接,液压缸的活塞杆与活动分隔板连接;
抽真空装置包括第一真空泵与第一抽气管,第一真空泵与机架固定连接,第一抽气管的两
端分别与加热筒和第一真空泵连通,第一进气管与加热筒连通。
[0009]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给原料进行加热时,先通过多个活动分隔板将加热筒与冷却筒分隔开,同时将原料投入加热筒内,并且向加热腔内通入加热油,加热的同时通过
真空泵将加热筒内抽真空;待原料内的水分被完全蒸发抽离后,打开活动分隔板,将加热筒
与冷却筒连通,并将加热好的原料通入冷却筒内,在加热好的原料完全被送入冷却筒内后,
活动分隔板再次将加热筒和冷却筒分离,此时便可再向加热筒内投放未加热的原料;之后
加热筒与冷却筒同步运转,加热筒不必再被冷却,既提高了冷却效率,同时避免了加热筒内
余热的浪费,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而且被加热的原料具有更长的时间进行冷却,降低了原
料出料时的温度,提高了冷却效果,降低了原料再次从空气中吸水的吸水量,提高了原料的
干燥性。
[0010]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活动分隔板上设置有前端面、后端面与外端面,多个活动分隔板的前端面与后端面依次抵接,活动分隔板的一端与外筒内壁转
动连接,液压缸的缸体与外筒转动连接,液压缸的活塞杆与活动分隔板的外端面转动连接。
[0011]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活动分隔板关闭将加热筒和冷却筒分离时,活动分隔板的前端面与后端面依次抵接,进而起到密封的作用;在活动分隔板打开将加热筒和冷却
筒连通时,活动分隔板的前端面始终与相邻的活动分隔板的后端面与外端面的交线抵接,
进而避免原料从加热筒转运至冷却筒时,原料从活动分隔板处漏出。
[0012]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抽真空装置还包括第二真空泵与第二抽气管,第二真空泵也与机架固定连接,第二抽气管的两端分别与冷却筒和第二真空泵连
通,第二进气管与冷却筒连通。
[0013]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需要从加热筒向冷却筒内转运物料时,先将冷却筒内抽真空,使冷却筒与加热筒内的气压相同,如此既便于活动分隔板的打开,同时能够将冷却
筒内的水分抽离,避免原料在冷却时吸收水分,提高了原料的干燥性。
[0014]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机架上还设置有送料装置,送料装置包括送料轴、第一螺旋板与第二螺旋板,送料轴同轴转动在加热筒和冷却筒内,第一螺旋板
与第二螺旋板均固定连接在送料轴的外周面上,且第一螺旋板设置在加热筒内,第二螺旋
板设置在冷却筒内,活动分隔板设置在第一螺旋板与第二螺旋板之间,活动分隔板还包括
内端面,且活动分隔板的内端面与送料轴外周面抵接。
[0015]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送料轴与加热筒发生相对转动时,第一螺旋板便可将加热筒内的原料输送至冷却筒内,当送料轴与冷却筒发生相对转动时,第二螺旋板便可将
冷却筒内的原料排出,进而实现原料的输送。
[0016]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活动分隔板的内端面与前端面上开设有导向面。
[0017]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第一螺旋板将原料输送至冷却筒内时,活动分隔板处会堆积少量原料,导向面的开设,使得位于活动分隔板处的原料被分散到加热筒和冷却筒
内,避免活动分隔板之间无法闭合,同时避免活动分隔板和送料轴无法闭合,提高了气密
性。
[0018]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分隔装置还包括气扫机构,气扫机构包括气泵与输气管,气泵固定连接在外筒的内周面上,活动分隔板呈中空设置,输气管的两
端分别与活动分隔板内部和气泵的出气口连通,活动分隔板的内端面与前端面上均匀开设
有多个出气口。
[0019]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液压缸的活塞杆伸出时,在气泵的作用下,出气口开始喷气,在活动分隔板逐渐闭合时,出气口将后端面和送料轴上的原料吹下,避免原料卡在活
动分隔板与活动分隔板之间、活动分隔板与送料轴之间,提高了气密性。
[0020]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送料轴的外周面上开设有与导向面适配的第一卡槽,活动分隔板的后端面上开设有与导向面适配的第二卡槽,活动分隔板与送
料轴卡接,活动分隔板与活动分隔板之间依次卡接。
[0021]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活动分隔板逐渐闭合时,出气口朝向第一卡槽与第二卡槽喷气,在第一卡槽与第二卡槽的导向作用下,气流反向吹动导向面,提高了导向面的洁
净度,进而提高了活动分隔板与活动分隔板之间、活动分隔板与送料轴之间的密闭程度;同
时,活动分隔板与送料轴卡接,活动分隔板之间依次卡接,在加热筒与冷却筒内的气压不同
时,活动分隔板不易被挤压变型,提高了活动分隔板的抗压性。
[0022]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第一卡槽、第二卡槽与导向面上均固定连接有聚四氟乙烯密封垫。
[0023]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聚四氟乙烯密封垫具有良好的耐磨性和密封性,既可以提高活动分隔板的密封性,同时在活动分隔板关闭时便于送料轴转动,提高了上下料的灵
活性;而且原料不易粘附在聚四氟乙烯密封垫的外表面上,降低了活动分隔板被原料卡死
的概率。
[0024] 综上所述,本发明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0025] 1.通过活动分隔板的设置,将加热筒与冷却筒分隔开,加热筒对短纤维进行加热除水的同时,冷却筒可对短纤维进行冷却,如此不需再将加热腔内的加热油卸出,也不需将
加热筒进行冷却,节约了能源,而且提高了冷却效率,同时加长了冷却筒的冷却时间,提高
了短纤维的冷却效果,降低了短纤维再次吸水的数量,提高了短纤维原料的品质。
[0026] 2.通过导向面、第一卡槽与第二卡槽的设置,第一螺旋板将原料输送至冷却筒内时,活动分隔板处会堆积少量原料,导向面的开设,使得位于活动分隔板处的原料被分散到
加热筒和冷却筒内,避免活动分隔板之间无法闭合,同时避免活动分隔板和送料轴无法闭
合,提高了气密性;同时,活动分隔板与送料轴卡接,活动分隔板之间依次卡接,在加热筒与
冷却筒内的气压不同时,活动分隔板不易被挤压变型,提高了活动分隔板的抗压性。
[0027] 3.通过气扫机构的设置,在活动分隔板逐渐闭合时,出气口朝向第一卡槽与第二卡槽喷气,在第一卡槽与第二卡槽的导向作用下,气流反向吹动导向面,提高了导向面的洁
净度,进而提高了活动分隔板与活动分隔板之间、活动分隔板与送料轴之间的密闭程度。
[0028] 4.通过聚四氟乙烯密封垫的设置,既可以提高活动分隔板的密封性,同时在活动分隔板关闭时便于送料轴转动,提高了上下料的灵活性;而且原料不易粘附在聚四氟乙烯
密封垫的外表面上,降低了活动分隔板被原料卡死的概率。

附图说明

[0029] 图1为本实施例的整体结构局部剖视示意图;
[0030] 图2为分隔装置处的剖视示意图示意图,目的在于体现活动分隔板的连接方式;
[0031] 图3为从加热筒朝向冷却筒的局部结构示意图;目的在于体现分隔装置的连接方式;
[0032] 图4为活动分隔板的爆炸示意图,目的在于体现活动分隔板的结构;
[0033] 图5为现有技术的整体结构局部剖视示意图。
[0034] 附图标记:11、机架;12、外筒;2、加热装置;21、加热筒;22、第一进油管;23、第一出油管;24、加热腔;25、第一齿轮;26、第二齿轮;27、第一驱动电机;3、冷却装置;31、冷却筒;
32、第二进油管;33、第二出油管;34、冷却腔;4、分隔装置;41、第一分隔板;42、第二分隔板;
43、活动分隔板;431、前端面;432、后端面;433、内端面;434、外端面;435、铰接耳;436、导向
面;437、第二卡槽;44、液压缸;45、支撑臂;46、气扫机构;461、气泵;462、输气管;463、出气
口;5、抽真空装置;51、第一真空泵;52、第一抽气管;53、第二真空泵;54、第二抽气管;6、送
料装置;61、送料轴;611、第一卡槽;62、第一螺旋板;63、第二螺旋板;64、第三齿轮;65、第四
齿轮;66、第二驱动电机;7、聚四氟乙烯密封垫。

具体实施方式

[0035]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36] 参照图1,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短纤维加热鼓,包括机架11、外筒12、加热装置2、冷却装置3、分隔装置4、与抽真空装置5。外筒12架放在机架11上并通过螺栓进行固定连接,且
外筒12呈卧式设置。
[0037] 加热装置2包括加热筒21、第一进油管22与第一出油管23,加热筒21同轴转动连接在外筒12内,使加热筒21与外筒12之间形成加热腔24。第一进油管22与第一出油管23均焊
接或者通过螺栓与法兰固定连接在外筒12上,且第一进油管22与第一出油管23连通在加热
腔24的两端。
[0038] 冷却装置3包括冷却筒31、第二进油管32与第二出油管33,冷却筒31也同轴转动连接在外筒12内。冷却筒31的直径与长度均与加热筒21相同,且冷却筒31与加热筒21连通。第
二进油管32与第二出油管33均焊接或者通过螺栓与法兰固定连接在外筒12上,且第二进油
管32与第二出油管33连通在冷却腔34的两端。
[0039] 冷却装置3还包括第一齿轮25、第二齿轮26与第一驱动电机27,第一齿轮25同轴焊接在加热筒21的外周面上。第一驱动电机27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机架11上,第二齿轮26同
轴键连接在第一驱动电机27的输出轴上,且第一齿轮25与第二齿轮26啮合,第一驱动电机
27用以驱动加热筒21转动。冷却筒31的驱动方式与加热筒21的驱动方式相同,在此不做赘
述。
[0040] 抽真空装置5包括第一真空泵51、第一抽气管52、第二真空泵53与第二抽气管54,第一真空泵51与第二真空泵53均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机架11上。第一抽气管52的两端分别
与加热筒21内部和第一真空泵51的进气管连通,第二抽气管54的两端分别与冷却筒31内部
和第二真空泵53的进气管连通。
[0041] 分隔装置4包括第一分隔板41与第二分隔板42,第一分隔板41与第二分隔板42均呈环形。第一分隔板41与第二分隔板42的外周面均焊接在外筒12的内周面上,第一分隔板
41的内周面与加热筒21的外周面转动连接,第二分隔板42的内周面与冷却筒31的外周面转
动连接。第一分隔板41设置在加热筒21靠近冷却筒31的一端,第二分隔板42设置在冷却筒
31靠近加热筒21的一端。
[0042] 参照图1及图2,机架11上还设置有送料装置6,送料装置6包括送料轴61、第一螺旋板62与第二螺旋板63,送料轴61同轴转动在加热筒21和冷却筒31内。第一螺旋板62与第二
螺旋板63均焊接在送料轴61的外周面上,第一螺旋板62与第二螺旋板63的螺旋方向相同。
第一螺旋板62设置在加热筒21内,第二螺旋板63设置在冷却筒31内。
[0043] 送料装置6还包括第三齿轮64、第四齿轮65与第二驱动电机66,第三齿轮64同轴焊接在送料轴61的外周面上,第二驱动电机66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机架11上,第四齿轮65同
轴键连接在第二驱动电机66的输出轴上,第三齿轮64与第四齿轮65啮合,第二驱动电机66
用以驱动送料轴61转动。
[0044] 参照图3及4,分割装置还包括多个活动分隔板43、与活动分隔板43数量相同的液压缸44、与活动分隔板43数量相同的支撑臂45,本实施例中活动分隔板43设置有六个。活动
分隔板43设置在加热筒21与冷却筒31之间,且加热筒21与冷却筒31均与活动分隔板43抵
接,第一螺旋板62与第二螺旋板63分别设置在活动分隔板43的两侧。
[0045] 活动分隔板43上设置有前端面431、后端面432、内端面433与外端面434,活动分隔板43的外端面434上靠近前端面431的一侧焊接有铰接耳435,液压缸44的缸体与外筒12的
内壁转动连接,液压缸44的活塞杆与铰接耳435铰接。支撑臂45的一端焊接或者通过螺栓固
定连接在外筒12的内壁上,支撑臂45的另一端与活动分隔板43转动连接。应当注意的是,支
撑臂45与活动分隔板43的转动轴应当处于加热筒21和冷却筒31的周面上。
[0046] 前端面431为向外凸的弧形,后端面432为向内凹的弧形,前端面431与后端面432适配,六个活动分隔板43的前端面431与后端面432依次抵接。前端面431的弧心与支撑臂45
和活动分隔板43之间的转动轴同轴,且前端面431的半径与两个相邻的支撑臂45和活动分
隔板43的转动轴之间的距离相同。
[0047] 活动分隔板43的前端面431开设有导向面436,活动分隔板43的后端面432上开设有与前端面431适配的第二卡槽437。活动分隔板43的后端面432的第二卡槽437处通过螺钉
和密封胶固定连接有聚四氟乙烯密封垫7,活动分隔板43的前端面431的导向面436上也通
过螺钉和密封胶固定连接有聚四氟乙烯密封垫7,上述两处的聚四氟乙烯密封垫7互相抵
紧。
[0048] 参照图2及图4,活动分隔板43的内端面433与送料轴61的外周面抵接,活动分隔板43的内端面433上也开设有导向面436,送料轴61的外周面上开设有与活动分隔板43的内端
面433适配的第一卡槽611。活动分隔板43的内端面433的导向面436上也通过螺钉和密封胶
固定连接有聚四氟乙烯密封垫7,送料轴61的外周面的第一卡槽611处也通过螺钉和密封胶
固定连接有聚四氟乙烯密封垫7,上述两处的聚四氟乙烯密封垫7互相抵紧。
[0049] 参照图3,分隔装置4还包括气扫机构46,气扫机构46包括气泵461与输气管462,气泵461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外筒12的内周面上,活动分隔板43呈中空设置,输气管462的两
端分别与活动分隔板43内部和气泵461的出气口463连通,活动分隔板43的内端面433与前
端面431上均匀开设有多个出气口463。
[0050]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
[0051] 在对短纤维进行加热烘干时,先将短纤维投放入加热筒21内,之后对加热筒21进行密封,之后第一驱动电机27驱动加热筒21转动,加热腔24内充斥的加热油将短纤维内的
水蒸发,之后通过第一真空泵51将加热筒21内抽真空,进而将加热筒21内的水汽抽离;之后
第二真空泵53将冷却筒31抽真空,之后收回液压缸44的活塞杆,将活动分隔板43打开,使加
热筒21与冷却筒31连通;之后第二驱动电机66驱动送料轴61转动,进而将加热好的短纤维
送入冷却筒31内;之后伸出液压缸44的活塞杆,同时气泵461吹气,将粘接在活动分隔板43
内端面433、前端面431与后端面432上的短纤维吹离;待分隔板的内端面433与送料轴61的
外端面434抵接后,加热筒21与冷却筒31再次分隔开,此时通过第一真空泵51将加热筒21内
的气压恢复至大气压,并再次向加热筒21内投入短纤维物料;之后冷却筒31与加热筒21同
时转动,加热筒21对新投放的短纤维进行加热除水,冷却筒31对加热好的短纤维进行冷却;
待冷却筒31内的短纤维冷却完毕后,通过第二真空泵53将冷却筒31内的气压恢复至大气
压,并将冷却筒31内的原料卸出,准备下一次的冷却,如此依次循环。
[0052]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发明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
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