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911363749.1

文献号 : CN111478069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平川孝宜田中泰弘北川拓树东谷昌伸町田健吾

申请人 :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摘要 :

提供一种能够保证恰当的导通特性,同时能够容易确认框体内的导通状态的连接器。连接器(1)包括:框体(10),具有容纳空间(SP)、将容纳空间和外部空间连通的贯通孔(10hb)及电线插入孔(10hc),并保持与配对侧设备连接的连接端子(40);布线材料(W),前端部(20a)经由电线插入孔插入到容纳空间,导体部(C)在前端部从覆皮(22)中露出,使露出的导体部在弯曲部分(21aa)弯曲并与连接端子(40)连接;以及导电性验电端子,具有在比弯曲部分更靠覆皮侧的位置与露出的导体部连接的连接部(31)及与贯通孔(10hb)对置的验电部(32),并且被设置为从连接端子和导体部的导通路径(R1)分支。

权利要求 :

1.一种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框体,所述框体具有容纳空间、将所述容纳空间与外部空间连通的贯通孔和电线插入孔,所述框体保持与配对侧设备连接的连接端子;

布线材料,所述布线材料的前端部经由所述电线插入孔插入到所述容纳空间,导体部在所述前端部从覆皮中露出,使露出的所述导体部在弯曲部分弯曲并且与所述连接端子连接;以及

导电性的验电端子,所述验电端子具有连接部和验电部,所述连接部在比所述弯曲部分更靠所述覆皮侧的位置与露出的所述导体部连接,所述验电部与所述贯通孔对置,所述验电端子被设置为从所述连接端子和所述导体部的导通路径分支,其中,所述验电端子具有在所述连接部和所述验电部之间朝远离所述导体部的方向弯曲的弯曲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验电端子沿所述布线材料相对于所述框体的插入方向延伸并且被所述导体部悬臂状地支承,

所述框体具有限制壁部,所述限制壁部限制所述验电端子在与所述插入方向交叉的方向上振动。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布线材料包括芯线被覆皮包覆的覆皮电线,露出的所述导体部是所述覆皮电线的芯线。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布线材料包括芯线被覆皮包覆的覆皮电线以及与所述芯线连接的编织体,露出的所述导体部是所述编织体,所述连接部固定所述芯线和所述编织体。

说明书 :

连接器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连接器。

背景技术

[0002] 在将与配对侧端子连接的端子以及连接于端子的电线的末端部容纳在框体内的连接器中,有时会经由形成于框体的贯通孔来进行对在框体内配设的布线材料的导通确
认、电压测定。专利文献1公开了有关连接器的技术,该连接器的后壳体容纳电线末端的端
子,前壳体容纳与端子连接的配对端子,在后壳体设置有能够确认端子的电压的确认窗部
和封闭确认窗部的防水盖。
[0003] 根据专利文献1的连接器,其被设置为能够获得可靠的防水性能,同时能够容易进行导通确认、电压测定。
[0004] 现有技术文献
[0005] 专利文献
[0006]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4/069285号

发明内容

[0007] 发明欲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8] 然而,在连接器中,框体有时会经由形成于框体的贯通孔来进行框体内的导通状态的确认。此时,希望连接器的构造是,例如,能保证连接端子和电线的芯线之间的部件的
彼此间更恰当的导通特性,同时能够容易进行框体内导通状态的确认。
[0009]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保证恰当的导通特性,同时能够容易确认框体内导通状态的连接器。
[0010]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0011] 本发明的连接器具有:框体,所述框体具有容纳空间、将所述容纳空间与外部空间连通的贯通孔和电线插入孔,所述框体保持与配对侧设备连接的连接端子;覆皮电线,所述
覆皮电线的前端部经由所述电线插入孔插入到所述容纳空间,导体部在所述前端部从覆皮
中露出,使露出的所述导体部在弯曲部分弯曲并且与所述连接端子连接;以及导电性的验
电端子,所述验电端子具有连接部和验电部,所述连接部在比所述弯曲部分更靠所述覆皮
侧的位置与露出的所述导体部连接,所述验电部与所述贯通孔对置,所述验电端子从所述
连接端子和所述导体部的导通路径分支设置。
[0012] 发明效果
[0013] 本发明涉及的连接器包括导电性的验电端子,该验电端子,该具有在比导体部的弯曲部分更靠覆皮侧的位置与露出的导体部连具有在比导体部的弯曲部分更靠覆皮侧的
位置与露出的导体部连接的连接部以及与贯通孔对置的验电部。且,该验电端子被设置为
从连接端子和导体部的导通路径分支。由于这种结构,根据本发明涉及的连接器,能够起到
在保证恰当的导通特性的同时,能够容易确认框体内导通状态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14] 图1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连接器的立体图。
[0015] 图2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连接器的立体图。
[0016] 图3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连接器的剖视图。
[0017] 图4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连接器的分解立体图。
[0018] 图5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端子的立体图。
[0019] 图6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涉及验电端子的立体图。
[0020] 图7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涉及验电端子的立体图。
[0021] 图8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连接器的立体剖视图。
[0022] 图9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连接器的剖视图。
[0023] 图10是示出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连接器的剖视图。
[0024] 附图标记的说明
[0025] 1 连接器
[0026] 10 框体
[0027] 10ha 第一开口部
[0028] 10hb 贯通孔
[0029] 10hc 电线插入孔
[0030] 11 第一框体部件
[0031] 12 第二框体部件
[0032] 20 覆皮电线
[0033] 20a 前端部
[0034] 21 芯线
[0035] 21a 芯线露出部
[0036] 21aa、50a 弯曲部分
[0037] 22 覆皮
[0038] 30 验电端子
[0039] 31 连接部
[0040] 32 验电部
[0041] 33 弯曲部
[0042] 34 延长部
[0043] 40 连接端子
[0044] 41 端子连接部
[0045] 42 压接部
[0046] 51 防水密封件
[0047] 60 内壳体
[0048] 70 前支架
[0049] 80 编织体
[0050] SP 容纳空间

具体实施方式

[0051] 以下参照附图就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连接器进行详细说明。此外,该发明不被该实施方式所限定。另外,下述实施方式的构成要素包括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容易想
到的要素或者实质上相同的要素。
[0052] [第一实施方式]
[0053] 参照图1至图9就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实施方式涉及连接器。图1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连接器的立体图。图2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连接器的立体图。图3是示出第
一实施方式涉及的连接器的剖视图。图4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连接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5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端子的立体图。图6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涉及验电端子的立
体图。图7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涉及验电端子的立体图。图8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连
接器的立体剖视图。图9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连接器的剖视图。图3是图1示出的III‑
III截面。且,图9是图1示出的IX‑IX截面。且、图8是与图3示出的截面相对应的立体剖视图。
[0054] 本实施方式涉及的连接器1是与作为嵌合对象的配对侧设备的连接器(配对侧连接器)之间进行物理连接且电连接的连接器。以下在说明书中,将连接器1的相对于配对侧
连接器的插入拔出方向称为“前后方向X”,将与前后方向X正交的一个方向称为“宽度方向
Y”,将与前后方向X以及宽度方向Y分别正交的方向称为“高度方向Z”。且,关于连接器1,将
前后方向X中与配对侧连接器连接的一侧称为“前侧”,与前侧相反的一侧称为“后侧”。
[0055] 如图1至图3所示,连接器1构成为包括框体10、覆皮电线20、验电端子30以及连接端子40。
[0056] 框体10是在框体10内容纳连接端子40和覆皮电线20的末端20的箱状的部件。筐体10由绝缘性树脂材料形成。框体10具有电线容纳部10a和端子容纳部10b。电线容纳部10a是
容纳覆皮电线20的前端部20a的部分,端子容纳部10b是容纳连接端子40,且与配对侧连接
器嵌合的部分。
[0057] 如图1以及图2所示,实施方式的电线容纳部10a被形成为以高度方向Z为长度方向的长方体箱状。前后方向X上的电线容纳部10a的长度比宽度方向Y上的电线容纳部10a的长
度小。如图3所示,电线容纳部10a的前后方向X的前侧的壁部10sa形成有第一开口部10ha。
实施方式的第一开口部10ha呈圆形形成在壁部10sa的中央附近。
[0058] 如图1所示,端子容纳部10b被形成为筒状。端子容纳部10b以包围电线容纳部10a的第一开口部10ha的方式从电线容纳部10a的壁部10sa向前后方向X的前侧突出。由电线容
纳部10a包围的空间和由端子容纳部10b包围的空间经由第一开口部10ha相连通。在框体10
中,由电线容纳部10a包围的空间和由端子容纳部10b包围的空间构成了框体10的容纳空间
SP。容纳空间SP是容纳覆皮电线20的前端部20a、验电端子30、连接端子40等的空间部。
[0059] 框体10具有贯通孔10hb和电线插入孔10hc。在实施方式中,贯通孔10hb以及电线插入孔10hc被形成在电线容纳部10a。贯通孔10hb连通容纳空间SP和外部空间。贯通孔10hb
是供后述的验电探针P1插入的孔。贯通孔10hb形成于在高度方向Z上对置的电线容纳部10a
的两个壁部10sb、10sc中的一个壁部10sb。电线插入孔10hc是供后述的覆皮电线20的前端
部20a插入的孔。电线插入孔10hc形成在电线容纳部10a的两个壁部10sb、10sc中的另一个
壁部10sc。贯通孔10hb以及电线插入孔10hc在宽度方向Y上位于实质相同的位置。且,在前
后方向X上,贯通孔10hb位于与电线插入孔10hc相比靠前侧的位置。
[0060] 如图4所示,实施方式的框体10为被分成两个框体部件(第一框体部件11以及第二框体部件12)的分割构造,且通过将第一框体部件11和第二框体部件12组装而形成为箱状。
[0061] 第一框体部件11包括电线容纳部10a的一部分和端子容纳部10b,第二框体部件12包括电线容纳部10a的其他部分。此处,第一框体部件11包括电线容纳部10a中的壁部10sa、
壁部10sb、壁部10sc的前侧部分以及在宽度方向Y上对置的一组壁部10sd和10se。第一框体
部件11的后侧为开口部(第二开口部10hd),且第一框体部件11被形成为以前后方向X为轴
向的筒状。上述贯通孔10hb设置于该第一框体部件11。
[0062] 第二框体部件12包括电线容纳部10a中的壁部10sc的后侧部分以及与壁部10sa对置的壁部10sf。第二框体部件12是封闭第一框体部件11的第二开口部10hd的盖状部件。第
二框体部件12通过对于第一框体部件11以从后侧堵住第二开口部10hd的方式组装到第一
框体部件11,从而与第一框体部件11共同构成框体10。其结果,由第一框体部件11和第二框
体部件12包围的空间成为容纳空间SP。此时,壁部10sc的前侧部分的一部分与壁部10sc的
后侧部分的一部分之间形成有上述电线插入孔10hc。
[0063] 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进一步具有防水密封垫51。防水密封垫51通过以安装在覆皮电线20的状态,存在于第一框体部件11和第二框体部件12之间的间隙中,从而抑制水等
液体从外部空间浸入到容纳空间SP。防水密封垫51形成有插通孔51a。防水密封垫51被形成
为包围插通孔51a的圆筒形状。防水密封垫51的插通孔51a的形状以及大小被设定为与覆皮
电线20的形状以及粗细相对应。覆皮电线20通过被插入到插通孔51a而被安装于防水密封
垫51。防水密封垫51在第一框体部件11的内侧被配设于第二开口部10hd的壁部10sc。此处,
防水密封垫51配设为插通孔51a和电线插入孔10hc连通。防水密封垫51抑制液体从覆皮电
线20和电线插入孔10hc之间的缝隙或者壁部10sc中的第一框体部件11和第二框体部件12
之间的缝隙浸入到容纳空间SP。覆皮电线20以插入到插通孔51a的状态,与防水密封垫51共
同配设在第一框体部件11和第二框体部件12之间(图4参照)。且,通过组装第一框体部件11
和第二框体部件12,使覆皮电线20插入到电线插入孔10hc中而配设于容纳空间SP。通过这
样的组装,防水密封垫51在第一框体部件11和第二框体部件12之间,抑制水等液体从外部
空间浸入到容纳空间SP。在实施方式中,电线插入孔10hc在壁部10sc形成有2个,覆皮电线
20分别插入到2个电线插入孔10hc中。每个覆皮电线20分别各安装一个防水密封垫51。
[0064] 实施方式中,覆皮电线20构成连接器1的布线材料W。覆皮电线20包括芯线21和覆皮22。芯线21构成布线材料W的导体部C。如图3所示,覆皮电线20的前端部20a经由电线插入
孔10hc被插入到容纳空间SP。在覆皮电线20的前端部20a中,芯线21的末端从覆皮22中露
出。使芯线21的从覆皮22中露出的末端(芯线露出部21a)的一部分(弯曲部分21aa)弯曲,且
与容纳在端子容纳部10b的连接端子40连接。在芯线露出部21a中,比弯曲部分21aa更靠覆
皮22侧的部分21ab沿高度方向Z延伸,比弯曲部分21aa更靠连接端子40侧的部分21ac沿前
后方向X延伸。
[0065] 此处,在说明验电端子30之前,首先,就连接端子40进行说明。
[0066] 连接端子40容纳在框体10的端子容纳部10b。在端子容纳部10b与配对侧连接器嵌合时,连接端子40与配对侧连接器的端子电连接。如图5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连接端子40是
阴连接端子。连接端子40具有端子连接部41以及压接部42。
[0067] 端子连接部41是与配对侧连接器的端子连接的部分。端子连接部41被形成为圆筒状。端子连接部41的内壁面形成有作为与配对侧连接器的端子的触点的凹部41a。压接部42
是与芯线露出部21a电连接的部分。压接部42从连接端子40的前后方向X的后侧的端部延
伸。从前后方向X观察连接到芯线露出部21a之前的连接端子40时,压接部42被形成为U字形
状。芯线露出部21a配设在压接部42的U字形状的部分的内侧,且通过与压接部42一起被紧
固而与连接端子40连接(参照图7)。
[0068] 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进一步具有内壳体60和前支架70。连接端子40以被容纳在内壳体60的状态被端子容纳部10b内的容纳空间SP所支承。而且,连接端子40通过在端子容
纳部10b的前后方向X的后侧的端部安装的前支架70,而与内壳体60一起被保持在容纳空间
SP内。由于这种构成,在容纳空间SP内,连接端子40的位置被限制。
[0069] 验电端子30是用于确认框体10的容纳空间SP中的覆皮电线20和连接端子40的导通状态的导电性的端子部件。如图6所示,验电端子30具有连接部31、验电部32、弯曲部33以
及延长部34。连接部31、弯曲部33、延长部34以及验电部32沿着高度方向Z从一侧到另一侧
依次排列,并由它们一体地形成验电端子30。
[0070] 连接部31是与覆皮电线20的芯线21连接的部分。如图3所示,连接部31在比弯曲部分21aa更靠覆皮22侧的位置与芯线露出部21a连接。也就是说,连接部31被连接在芯线露出
部21a的部分21ab。本实施方式的连接部31具有中间部31a以及一对筒片部31b和31c。筒片
部31b从宽度方向Y的中间部31a的一个的端部突出。且,筒片部31c从宽度方向Y的中间部
31a的另一个的端部突出。中间部31a以及一对筒片部31b和31c被缠绕并压接在芯线露出部
21a的部分21ab。验电端子30和芯线21通过连接部31被压接在芯线露出部21a的部分21ab而
电连接。
[0071] 验电部32是在进行对框体10内的导通状态的确认时与验电探针P1接触的部分。验电部32经由延长部34、弯曲部33以及连接部31与芯线露出部21a电连接。如图8所示,验电部
32被配设在与貫通孔10hb对置的位置。实施方式的验电部32被形成为具有2个主面的板状。
验电部32被设置为使2个主面中的一面朝向贯通孔10hb。
[0072] 弯曲部33被设置在连接部31和延长部34之间。在验电端子30中,弯曲部33是朝远离芯线21的方向弯曲的部分。弯曲部33从连接部31的贯通孔10hb侧的端部沿高度方向Z延
伸。弯曲部33以离连接部31越远的部分越位于后侧的方式倾斜。在本实施方式中,弯曲部33
从中间部31a的贯通孔10hb侧的端部延伸(参照图6)。
[0073] 延长部34被设置在弯曲部33和验电部32之间。延长部34从与弯曲部33的连接部31侧的相反侧的端部起沿覆皮电线20的插入方向(高度方向Z)延伸。延长部34在高度方向Z上
延伸到比弯曲部分21aa更靠近第一开口部10ha的位置。验电部32从延长部34的与弯曲部33
侧的相反侧的端部起向前侧延伸。即,从宽度方向Y观察,包括验电端子30的验电部32和延
长部34的部分被形成为倒L字形状。此时,在前后方向X上,验电部32延伸到比贯通孔10hb更
靠前侧的位置。
[0074] 如上构成的验电端子30以经由连接部31与覆皮电线20的芯线21连接的状态,沿着与覆皮电线20(布线材料W)相对于框体10插入的插入方向相当的高度方向Z延伸且被芯线
21(导体部C)悬臂状地支承。且,验电端子30被设置为从连接端子40和芯线21的导通路径分
支。本实施方式的验电端子30以芯线21和连接部31的连接部位为分支点,从连接端子40和
芯线21的导通路径分支。
[0075] 在进行框体10内的导通状态的确认时,作业人员经由贯通孔10hb使验电探针P1接触验电部32。通过使验电探针P1接触验电部32,可以确认框体10内的导通状态。在通过验电
探针P1确认导通状态时,可以检测出例如在连接端子40和芯线21之间流通的电力的电流
值、电压值等。
[0076] 如图9所示,框体10还具有限制壁部13,该限制壁部限制验电端子30在与覆皮电线20的插入方向交叉的方向(例如、前后方向X和宽度方向Y)上振动。本实施方式的限制壁部
13包括第一限制壁部13a以及第二限制壁部13b。
[0077] 第一限制壁部13a是从第一框体部件11的壁部10sa向延长部34突出的壁部。在高度方向Z,第一限制壁部13a位于芯线21和验电部32之间,且形成为以前后方向为长边方向
的长方形板状。当验电端子30要相对于框体10在前后方向X上振动时,第一限制壁部13a与
延长部34接触。其结果,第一限制壁部13a限制验电端子30相对于框体10向前后方向X的前
侧的相对移动。
[0078] 第二限制壁部13b形成于壁部10sf的与验电端子30对置的面。第二限制壁部13b是被形成为沿高度方向Z延伸的槽状的壁部,包括底壁面13ba以及一对侧壁面13bb和13bc。底
壁面13ba是在前后方向X上与验电端子30对置的壁面,一对侧壁面13bb、13bc是在宽度方向
Y上对置的壁面。在宽度方向Y上,底壁面13ba位于侧壁面13bb和侧壁面13bc之间。在宽度方
向Y上,侧壁面13bb和侧壁面13bc之间的宽度设定为比宽度方向Y上的延长部34的宽度略
宽。本实施方式的延长部34沿着高度方向Z在槽状的第二限制壁部13b所包围的空间延伸。
在验电端子30将要在宽度方向Y上相对于框体10振动时,第二限制壁部13b中的一对侧壁面
13bb和13bc与延长部34接触。其结果,第二限制壁部13b限制验电端子30向宽度方向Y的振
动。且,在验电端子30要相对于框体10向后侧相对移动时,第二限制壁部13b的底壁面13ba
与延长部34接触。其结果,第二限制壁部13b限制验电端子30相对于框体10的向后侧的相对
移动。
[0079]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本实施方式涉及的连接器1包括:框体10,其具有容纳空间SP、将容纳空间SP和外部空间连通的贯通孔10hb以及电线插入孔10hc,并保持与配对侧设备连
接的连接端子40;布线材料W,其前端部20a经由电线插入孔10hc插入到容纳空间SP,在前端
部20a处导体部C从覆皮22中露出,使露出的导体部C在弯曲部分21aa弯曲并与连接端子40
连接;以及导电性验电端子30,其具有在比弯曲部分21aa更靠覆皮22侧的位置与露出的导
体部C连接的连接部31以及与贯通孔10hb对置的验电部32,并且被设置为从所述连接端子
40和所述导体部C的导通路径R1分支。
[0080] 此时,作为本实施方式的比较例,也考虑构成为:在与连接端子连接的布线和芯线之间设置验电端子,且在框体的与验电端子对置的部分形成有贯通孔。这种结构的情况下,
例如,布线和验电端子之间的接触电阻、验电端子和芯线之间的接触电阻等有时会引起连
接器和芯线之间的阻抗值的增加。然而,本实施方式涉及的连接器1包括具有连接部31和验
电部32的导电性的验电端子30,该连接部31在芯线21中比弯曲部分21aa更靠覆皮22侧的位
置与露出的芯线21连接,该验电部32与贯通孔10hb对置。验电端子30被设置为从连接端子
40和导体部C的导通路径R1分支。根据这种结构,通过使验电探针P1从貫通孔10hb与验电部
32接触,从而能够容易确认框体10内的导通状态。且,由于验电端子30设置为从连接端子40
和导体部C的导通路径R1分支,因此不需要增加连接端子40和导体部C之间的部件的彼此的
连接部位就可以设置验电端子30。因此,本实施方式涉及的连接器1能够起到保证恰当的导
通特性的同时,能够确认框体10内导通状态的效果。例如,能够抑制连接端子40和芯线21之
间的电阻值的增加,同时能够容易确认框体10内的导通状态。
[0081] 且,本实施方式涉及的验电端子30中,框体10具有贯通孔10hb,且验电部32与贯通孔10hb对置。通过使验电探针P1从貫通孔10hb与验电部32接触,使得能够容易确认框体10
内的导通状态。
[0082] 且,比较例的结构中,当验电端子安装在比与弯曲部分21aa对应的部分更靠连接端子侧时,载荷施加在连接端子和配对侧连接器的端子的触点部,耐振动性会变差。在本实
施方式中,通过使连接部31在比弯曲部分21aa更靠覆皮22侧的位置与芯线露出部21a连接,
可以削减施加在连接端子40和配对侧连接器的端子的触点部的载荷。因此,可以提高连接
器1的耐振动性。在这一点上,本实施方式涉及的连接器1也能够起到保证恰当的导通特性
的同时,能够确认框体10内导通状态的效果。
[0083] 且,本实施方式涉及的连接器1中,验电端子30在连接部31和验电部32之间,具有朝远离芯线21的方向弯曲的弯曲部33。由于验电端子30具有弯曲部33,从而例如,当连接端
子40和配对侧连接器的端子连接时,可以确保芯线21(芯线露出部21a)可以向后侧挠曲的
空间。利用这一结构,弯曲部33可以用作吸收芯线21的相对于验电端子30的位置公差的交
叉吸收部。
[0084] 且,本实施方式涉及的连接器1中,验电端子30沿布线材料W相对于框体10的插入方向延伸并且被导体部C悬臂状地支承,框体10具有限制验电端子30在与插入方向交叉的
方向上振动的限制壁部13。通过使限制壁部13限制验电端子30在与覆皮电线20的插入方向
交叉的方向上的振动,可以使连接器1的耐振动性得到提高。
[0085] 且,本实施方式涉及的连接器1中,布线材料W是覆皮电线20,且露出的导体部C是覆皮电线20的芯线21(芯线露出部21a)。由于连接端子40和芯线21被直接连接,因此可以不
需要增加连接端子40和芯线21之间的部件的彼此连接的部位就可以设置验电端子30。
[0086] [第二实施方式]
[0087] 参照图10就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涉及连接器。本实施方式中,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具有同样功能的构成要素标注同样的标号,并省略重复的说明。
图10是示出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连接器的剖视图。需要说明的是,图10是与上述第一实施
方式的图3对应的剖视图。
[0088] 本实施方式的布线材料W包括覆皮电线20以及编织体80。覆皮电线20的芯线21以及编织体80构成布线材料W的导体部。此处,编织体80是从覆皮电线20的覆皮22中露出的导
体部C。如图10所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连接器1中,芯线21和连接端子40之间设有导电性的
编织体80。
[0089] 编织体80由多个金属制的裸线即编织体被编织成网格状而形成,且具有可挠性。实施方式的编织体8具有比芯线21高的可挠性。芯线21和连接端子40经由编织体80被电连
接。芯线21沿覆皮电线的插入方向(高度方向Z)延伸,且编织体80的一端和芯线21的端部连
接。且,编织体80使芯线21侧的端部与连接端子40侧的端部之间的一部分(弯曲部分50a)弯
曲而与连接端子40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验电端子30利用连接部31将露出的芯线21和编
织体80固定且与芯线21连接。导体部C中,芯线21和编织体80直接接触。验电端子30的连接
部31压接于芯线21和编织体80的接触部分。利用该结构,芯线21和编织体80以连接的状态
被固定。由于芯线21和编织体80直接连接,因此验电端子30被设置为从导通路径R1分支。
[0090] 如上说明,本实施方式涉及的连接器1中,布线材料W包括覆皮电线20以及编织体80,且露出的导体部C是与覆皮电线20的芯线连接的编织体80,连接部31将芯线21和编织体
80固定。
[0091] 本实施方式涉及的连接器1中,芯线21和连接端子40通过编织体80连接。通过使用可挠性比芯线21高的编织体80,从而能够使向框体10安装覆皮电线20容易进行。在此基础
上,连接器1经由验电端子30可以容易进行验电,该验电端子30以从构成布线材料W的导体
部C的编织体80分支的方式被连接。因此,本实施方式涉及的连接器1能够均衡实现保证向
框体安装的容易性和适当的导通特性。在此基础上,能够确认框体10内的导通状态。
[0092] 且,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通过使验电探针P1从贯通孔10hb与验电部32接触,从而能够容易确认框体10内的导通状态。
[0093]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涉及的连接器不受上述各实施方式限定,在请求保护的范围内可以各种变更。
[0094] 例如,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举例说明了在验电端子30的连接部31和验电部32之间,具有弯曲部33以及延长部34的结构。然而,验电端子30的结构不被该例限定。例如,验
电端子30可以是连接部31和验电部32只经由延长部34连接。也就是说,验电端子30也可以
不设置弯曲部33。
[0095] 且,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举例说明了框体10具有限制壁部13的结构。然而,框体10的构成不被该例限定。例如,框体10也可以不具有限制壁部13。
[0096] 上述各实施方式所公开的内容可以适当组合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