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定制的皮鞋楦结构的方法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910076866.3

文献号 : CN111480943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王国强

申请人 : 王国强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定制的皮鞋楦结构的方法,建立直角坐标;确定楦后跷线上的5个控制点坐标位置;确定前端点B位置;素头楦后弧曲线的确定和楦底曲线的确定,在鞋楦结构设计坐标图上,楦底中心线和楦后弧中心线是两条相辅相成的结构控制线;掌握这两条线上数个控制点相互作用的变化规律,再结合人体工程学加以优化设计,就可以便捷地设计出造型优美满足特体定制所需的楦型来;此方法具有应用灵活,操作简单,可靠性强的特点,值得推广,本方法能进一步提高和完善制鞋技术水平,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个性化的消费需求。

权利要求 :

1.一种定制的皮鞋楦结构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步骤一:建立直角坐标;

步骤二:确定楦后跷线上的5个控制点坐标位置;

a.确定O点,O点是楦的后跷高度点,设计高度为90mm;

b.确定W点、R点、P点、E点坐标位置;

W点是后跷线与底横线交汇之点;而求取后跷线OW线段的长度是确定W点位置的关键;

按规律求得尺寸:后跷线OW长等于底样上OW长加着地点前移量,并按10%后跷高取值,=157+

9=166;后跷辅助设计线上R点、P点、E点坐标位置按底样上相对应的部位点长度数据取值 ;

步骤三:确定前端点B位置;首先确定楦底BW长度:由于后跷高为9公分,后跷设计线上W点前移了9毫米,加之后跷线经规律生成楦底OW曲线后又增长了4毫米左右,此数据简称曲线增长量,是经验值,后跷升高数值变大、后跷降低数值变小,计算规律:曲线增长量=1+

3.6%后跷高,故底样上前掌着地点W转移到楦底曲线上后实际前移了13毫米,此数据称为前掌着地点总前移量,总前移量=着地点前移量+曲线增长量,计算:楦底BW长度=底样上OB长‑底样上OW长‑总前移量=247‑157‑13=77;确定B点的前跷高:计算公式:前跷高=20‑10%后跷高=20‑9=11;满足上述2个条件即可找到前端点B位置;

步骤四:作跷平线OB;直线连接OB两点,得楦底长度线;

步骤五:素头楦后弧曲线的确定;楦后弧曲线是由O点,D'点,C点和A点为设计依据的;

a、确定A点:A点是楦统口后端点,它是由楦斜长AB与楦后身高OA为依据确定的;楦后身高OA是参考标准尺寸确立的,数值是67毫米,计算公式:楦后身高OA=20%脚长+20=67,另因设计图是以实用为目的1:1图,可实测OB楦底长度为230,利用楦底长与楦斜长的推导规律进而求得楦斜长数据,楦斜长AB=楦底长+5%后跷高=230+4.5=234.5,至此A点位置就可以确定了;

b、确定C点,C点是脚后跟骨上沿点,是控制皮鞋后帮高和鞋口门位置的重要设计点,它位于跷平线OB的垂线OC上,其高度尺寸可由脚型规律推导得出OC=21.66%脚长=0.2166X235=51;

c、确定D'点:OD是脚后跟凸点高,推导规律是:后跟凸点高=8.8%脚长=0.088X235=

20.7;DD'是后容差,推导规律是DD'=2%脚长=0.02X235=4.7 至此D'点坐标方位也被确定;

A点、C点、 D'点和后跷高度点O,通过顺滑连接这4个点就作出楦后弧曲线了;

步骤六:楦底曲线的确定;通过楦后跷线OW上5个控制点的坐标位置,以及跷平线OB的位置,就可以设计出楦底曲线了,具体方法如下:a.过R点,P点及E点做OW直线的垂线并交于R'点,P'点和E'点;

b.R'点向下3.5毫米处定点R";3.5毫米数值来源于脚的踵心凸度,女鞋3.5毫米左右,男鞋4mm左右,提高舒适度;

c.找P"点,P"点通常位于PP'线段的中点;P"点是楦底心凹度控制点,遇超常足弓尺寸的特型脚时,此设计点位置需相应调整;

d.找E"点,E"点通常位于EE'线段的四分之一处;E"点的位置过高时脚易前移,过低时,内底对脚掌托力不够;既要线条优美又要脚感舒适需要根据后跷高低,产品结构以及脚型差异作适当调整;

e.作辅助设计线P"E"交于G点;作辅助设计线OP",在RP线段中点的垂线上找到OP'、OP"两线的中点Z做为辅助设计点;然后顺连O、R"、Z、P"、G、E"、W各点即可完成楦后身楦底曲线的设计;

f.楦前端点B'点是延长WB线段9毫米而确定的,B'点位置可根据审美需要并参考后跷高度灵活设计,弧线连接WB'即可完成楦底前身的曲线设计,前后跷关系:后跷升高前跷降低,高跟楦前跷高度取值在8‑12毫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定制的皮鞋楦结构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楦底样部位点长度计算规律:L代表脚长,n代表后容差;脚趾端点:OK=100%L‑n;拇趾凸度点:OS=90%L‑n;小趾凸点ON=78%L‑n ;第一跖趾部位点OF=72.5%L‑n;前掌着地点OW=68.8%L‑n ;第五跖趾部位点OE=63.5%L‑n;外腰窝部位点OP=41%L‑n;踵心部位点OR=18%L‑n;后容差n=2%L;放余量BK=7%L,男鞋8% ;审美调节量基础参考值BB'=10%后跷高。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定制的皮鞋楦结构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楦底样部位宽度的计算规律:基本宽度(F'F+EE')=(脚跖围一收紧量)X转换系数;收紧量依产品结构而定;系带鞋为3.5毫米时,浅口船鞋为7毫米;转换系数视后跷高度不同而有所变化;后跷高在0‑3厘米时取37%,在4‑6厘米时取36%,在7‑9厘米时取35%,在10‑12厘米时取34%;计算公式为:基宽转换系数=(38‑后跷高)%;拇趾里宽SS'=38%基宽,小趾外宽NN'=56%基宽,第一跖趾里宽FF'=42%基宽,第五跖趾外宽EE'=58%基宽,腰窝外宽PP'=44%基宽(男楦44.5%),踵心全宽H'H"=67%基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定制的皮鞋楦结构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分踵线的设计特点;底样上O'E'=F'F ∠EOO'=6°;后跷10厘米时∠EOO'≈5°。

说明书 :

一种定制的皮鞋楦结构的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天花扣皮鞋领域,具体为一种定制的皮鞋楦结构的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在皮鞋生产过程中,鞋楦是必不可少的定型模具,决定着皮鞋的舒适度和美观度。鞋厂所使用的鞋楦是由设计师先设计出一只标准样楦,再经刻楦机翻刻出不同鞋号的整套
鞋楦。设计标准楦所依据的尺寸是国标尺寸,而对于私人定制所需要的特大、特小等特体尺
寸楦,如从这种方式获得是较为困难的,无法满足特体脚型差异化需求。这就迫使我们探索
新方法加以解决。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定制的皮鞋楦结构的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提出的问题。
[0004]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定制的皮鞋楦结构的方法,其具体步骤如下,
[0005] 步骤一:建立直角坐标;
[0006] 步骤二:确定楦后跷线上的5个控制点坐标位置;
[0007] a.确定O点,O点是楦的后跷高度点,设计高度为90mm;
[0008] b.确定W点、R点、P点、E点坐标位置;
[0009] W点是后跷线与底横线交汇之点;而求取后跷线OW线段的长度是确定W点位置的关键;按规律求得尺寸:后跷线OW长等于底样上OW长加着地点前移量,并按10%后跷高取值,=
157+9=166;后跷辅助设计线上R点、P点、E点坐标位置按底样上相对应的部位点长度数据取
值;
[0010] 步骤三:确定前端点B位置;首先确定楦底BW长度:由于后跷高为9公分,后跷设计线上W点前移了9毫米,加之后跷线经规律生成楦底OW曲线后又增长了4毫米左右,此数据简
称曲线增长量,是经验值,后跷升高数值变大、后跷降低数值变小,计算规律:曲线增长量=1
+3.6%后跷高,故底样上前掌着地点W转移到楦底曲线上后实际前移了13毫米,此数据称为
前掌着地点总前移量,总前移量=着地点前移量+曲线增长量,计算:楦底BW长度=底样上OB
长‑底样上OW长‑总前移量=247‑157‑13=77;确定B点的前跷高:计算公式:前跷高=20‑10%后
跷高=20‑9=11;满足上述2个条件即可找到前端点B位置;
[0011] 步骤四:作跷平线OB;直线连接OB两点,得楦底长度线;
[0012] 步骤五:素头楦后弧曲线的确定;楦后弧曲线是由O点,D'点,C点和A点为设计依据的;
[0013] a、确定A点:A点是楦统口后端点,它是由楦斜长AB与楦后身高OA为依据确定的;楦后身高OA是参考标准尺寸确立的,数值是67毫米,计算公式:楦后身高OA=20%脚长+20=67,
另因设计图是以实用为目的1:1图,可实测OB楦底长度为230,利用楦底长与楦斜长的推导
规律进而求得楦斜长数据,楦斜长AB=楦底长+5%后跷高=230+4.5=234.5,至此A点位置就可
以确定了;
[0014] b、确定C点,C点是脚后跟骨上沿点,是控制皮鞋后帮高和鞋口门位置的重要设计点,它位于跷平线OB的垂线OC上,其高度尺寸可由脚型规律推导得出OC=21.66%脚长=
0.2166X235=51;
[0015] c、确定D'点:OD是脚后跟凸点高,推导规律是:后跟凸点高=8.8%脚长=0.088X235=20.7;DD'是后容差,推导规律是DD'=2%脚长=0.02X235=4.7 至此D'点坐标方位也被确定;
[0016] A点、C点、 D'点和后跷高度点O,通过顺滑连接这4个点就作出楦后弧曲线了;
[0017] 步骤六:楦底曲线的确定;通过楦后跷线OW上5个控制点的坐标位置,以及跷平线OB的位置,就可以设计出楦底曲线了,具体方法如下:
[0018] a.过R点,P点及E点做OW直线的垂线并交于R'点,P'点和E'点;
[0019] b.R'点向下3.5毫米处定点R";3.5毫米数值来源于脚的踵心凸度,女鞋3.5毫米左右,男鞋4mm左右,适当加大可提高舒适度;
[0020] c.找P"点,P"点通常位于PP'线段的中点;P"点是楦底心凹度控制点,遇超常足弓尺寸的特型脚时,此设计点位置需相应调整;
[0021] d.找E"点,E"点通常位于EE'线段的四分之一处;E"点的位置过高时脚易前移,过低时,内底对脚掌托力不够;既要线条优美又要脚感舒适需要根据后跷高低,产品结构以及
脚型差异作适当调整;
[0022] e.作辅助设计线P"E"交于G点;作辅助设计线OP",在RP线段中点的垂线上找到OP'、OP"两线的中点Z做为辅助设计点;然后顺连O、R"、Z、P"、G、E"、W各点即可完成楦后身楦
底曲线的设计;
[0023] f.楦前端点B'点是延长WB线段9毫米而确定的,B'点位置可根据审美需要并参考后跷高度灵活设计,弧线连接WB'即可完成楦底前身的曲线设计,前后跷关系:后跷升高前
跷降低,一般情况下高跟楦前跷高度取值在8‑12毫米较为理想。
[0024]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楦底样部位点长度计算规律:L代表脚长,n代表后容差;脚趾端点:OK=100%L‑n;拇趾凸度点:OS=90%L‑n;小趾凸点ON=78%L‑n ;第一跖
趾部位点OF=72.5%L‑n;前掌着地点OW=68.8%L‑n ;第五跖趾部位点OE=63.5%L‑n;外腰窝部
位点OP=41%L‑n;踵心部位点OR=18%L‑n;后容差n=2%L 放余量BK=7%L男鞋8% ;审美调节量
基础参考值BB'=10%后跷高。
[0025]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楦底样部位宽度的计算规律:基本宽度(F'F+EE')=(脚跖围一收紧量)X转换系数;收紧量依产品结构而定;系带鞋为3.5毫米时,浅口
船鞋为7毫米;转换系数视后跷高度不同而有所变化;后跷高在0‑3厘米时取37%,在4‑6厘米
时取36%,在7‑9厘米时取35%,在10‑12厘米时取34%;计算公式为:基宽转换系数=(38‑后跷
高)%;拇趾里宽SS'=38%基宽,小趾外宽NN'=56%基宽,第一跖趾里宽FF'=42%基宽,第五跖趾
外宽EE'=58%基宽,腰窝外宽PP'=44%基宽(男楦44.5%),踵心全宽H'H"=67%基宽。
[0026]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分踵线的设计特点;底样上O'E'=F'F ∠EOO'=6°;后跷10厘米时∠EOO'≈5°
[0027]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在鞋楦结构设计坐标图上,楦底中心线和楦后弧中心线是两条相辅相成的结构控制线;掌握这两条线上数个控制点相互作用的变化规律,再结合人
体工程学加以优化设计,就可以便捷地设计出造型优美满足特体定制所需的楦型来;此方
法具有应用灵活,操作简单,可靠性强的特点,值得推广,本方法能进一步提高和完善制鞋
技术水平,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个性化的消费需求。
[0028] 本技术首先脱离了传统技术离不开固定数据的束缚,能灵活设计各种脚尺寸的楦型;
[0029] 第二、总结出脚型空间变化规律,在楦结构设计坐标图上,能方便找到各控制点的坐标方位,操作简单,效率高。
[0030] 第三、本技术以素头楦结构为基础,推导生成多种产品楦结构,让复杂的结构设计变得更加高效便捷。
[0031] 第四、本技术所提出的楦统口围度控制,楦跗背长设计与控制,楦底前、后身分界线的位置设定及作用,前掌着地点随后跷升高而前移的变化规律以及楦后身高推算公式,
分踵线与中心线夹角的变化等十余项创新技术,为楦体结构尺寸的精确控制起到不可或缺
的作用!
[0032] 附图说明:
[0033] 图1为37码9公分后跷女素头楦底样设计示意图;
[0034] 图2为37码9公分后跷女素头(系带式)楦主结构设计图;
[0035] 图3为37码9公分后跷女浅口楦主结构设计图;
[0036] 图4为37码9公分后跷女靴楦主结构设计图;
[0037] 图5为楦跟座面及楦底前后身分界线的设计与端正度控制图。
[0038] 具体实施方式:
[0039]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被本领域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0040] 实施例1
[0041] 请参阅图1,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定制的皮鞋楦结构的方法,
[0042] 私人定制皮鞋楦主结构曲线构成,其具体步骤如下,
[0043] 步骤一:建立直角坐标;
[0044] 步骤二:确定楦后跷线上的5个控制点坐标位置;
[0045] a.确定O点,O点是楦的后跷高度点,设计高度为90mm;
[0046] b.确定W点、R点、P点、E点坐标位置;
[0047] W点是后跷线与底横线交汇之点;而求取后跷线OW线段的长度是确定W点位置的关键;按规律求得尺寸:后跷线OW长等于底样上OW长加着地点前移量,并按10%后跷高取值,=
157+9=166;后跷辅助设计线上R点、P点、E点坐标位置按底样上相对应的部位点长度数据取
值;
[0048] 步骤三:确定前端点B位置;首先确定楦底BW长度:由于后跷高为9公分,后跷设计线上W点前移了9毫米,加之后跷线经规律生成楦底OW曲线后又增长了4毫米左右,此数据简
称曲线增长量,是经验值,后跷升高数值变大、后跷降低数值变小,计算规律:曲线增长量=1
+3.6%后跷高,故底样上前掌着地点W转移到楦底曲线上后实际前移了13毫米,此数据称为
前掌着地点总前移量,总前移量=着地点前移量+曲线增长量,计算:楦底BW长度=底样上OB
长‑底样上OW长‑总前移量=247‑157‑13=77;确定B点的前跷高:计算公式:前跷高=20‑10%后
跷高=20‑9=11;满足上述2个条件即可找到前端点B位置;
[0049] 步骤四:作跷平线OB;直线连接OB两点,得楦底长度线;
[0050] 步骤五:素头楦后弧曲线的确定,见图4;楦后弧曲线是由O点,D'点,C点和A点为设计依据的;
[0051] a、确定A点:A点是楦统口后端点,它是由楦斜长AB与楦后身高OA为依据确定的;楦后身高OA是参考标准尺寸确立的,数值是67毫米,计算公式:楦后身高OA=20%脚长+20=67,
另因设计图是以实用为目的1:1图,可实测OB楦底长度为230,利用楦底长与楦斜长的推导
规律进而求得楦斜长数据,楦斜长AB=楦底长+5%后跷高=230+4.5=234.5,至此A点位置就可
以确定了;
[0052] b、确定C点,C点是脚后跟骨上沿点,是控制皮鞋后帮高和鞋口门位置的重要设计点,它位于跷平线OB的垂线OC上,其高度尺寸可由脚型规律推导得出OC=21.66%脚长=
0.2166X235=51;
[0053] c、确定D'点:OD是脚后跟凸点高,推导规律是:后跟凸点高=8.8%脚长=0.088X235=20.7;DD'是后容差,推导规律是DD'=2%脚长=0.02X235=4.7 至此D'点坐标方位也被确定;
[0054] A点、C点、 D'点和后跷高度点O,通过顺滑连接这4个点就作出楦后弧曲线了;
[0055] 步骤六:楦底曲线的确定;通过楦后跷线OW上5个控制点的坐标位置,以及跷平线OB的位置,就可以设计出楦底曲线了,具体方法如下:
[0056] a.过R点,P点及E点做OW直线的垂线并交于R'点,P'点和E'点;
[0057] b.R'点向下3.5毫米处定点R";3.5毫米数值来源于脚的踵心凸度,女鞋3.5毫米左右,男鞋4mm左右,适当加大可提高舒适度;
[0058] c.找P"点,P"点通常位于PP'线段的中点;P"点是楦底心凹度控制点,遇超常足弓尺寸的特型脚时,此设计点位置需相应调整;
[0059] d.找E"点,E"点通常位于EE'线段的四分之一处;E"点的位置过高时脚易前移,过低时,内底对脚掌托力不够;既要线条优美又要脚感舒适需要根据后跷高低,产品结构以及
脚型差异作适当调整;
[0060] e.作辅助设计线P"E"交于G点;作辅助设计线OP",在RP线段中点的垂线上找到OP'、OP"两线的中点Z做为辅助设计点;然后顺连O、R"、Z、P"、G、E"、W各点即可完成楦后身楦
底曲线的设计;
[0061] f.楦前端点B'点是延长WB线段9毫米而确定的,B'点位置可根据审美需要并参考后跷高度灵活设计,弧线连接WB'即可完成楦底前身的曲线设计,前后跷关系:后跷升高前
跷降低,一般情况下高跟楦前跷高度取值在8‑12毫米较为理想。
[0062] 楦底样部位点长度计算规律:L代表脚长,n代表后容差;脚趾端点:OK=100%L‑n;拇趾凸度点:OS=90%L‑n;小趾凸点ON=78%L‑n ;第一跖趾部位点OF=72.5%L‑n;前掌着地点OW=
68.8%L‑n ;第五跖趾部位点OE=63.5%L‑n;外腰窝部位点OP=41%L‑n;踵心部位点OR=18%L‑
n;后容差n=2%L 放余量BK=7%L男鞋8% ;审美调节量基础参考值BB'=10%后跷高。
[0063] 楦底样部位宽度的计算规律:基本宽度(F'F+EE')=(脚跖围一收紧量)X转换系数;收紧量依产品结构而定;系带鞋为3.5毫米时,浅口船鞋为7毫米;转换系数视后跷高度不同
而有所变化;后跷高在0‑3厘米时取37%,在4‑6厘米时取36%,在7‑9厘米时取35%,在10‑12厘
米时取34%;计算公式为:基宽转换系数=(38‑后跷高)%;拇趾里宽SS'=38%基宽,小趾外宽
NN'=56%基宽,第一跖趾里宽FF'=42%基宽,第五跖趾外宽EE'=58%基宽,腰窝外宽PP'=44%基
宽(男楦44.5%),踵心全宽H'H"=67%基宽。
[0064] 分踵线的设计特点;底样上O'E'=F'F ∠EOO'=6°;后跷10厘米时∠EOO'≈5°
[0065] 浅口楦结构的特点:
[0066] 因浅口鞋开口大,后帮口需在素头鞋基础上收紧抱脚,所以楦后弧线需向内调整一定的量,一般来说,把基础后弧线上端口收5‑7毫米左右,C点向内收3‑5毫米左右。(注:瘦
型脚多收,肥型脚少收)我们就能得到浅口楦后弧控制线A'C'D'O。(见图3)
[0067] 舌式楦结构的特点:
[0068] 因舌式鞋的开口比素头鞋大,比浅口鞋小的特点,我们把舌式鞋楦的后弧控制线设计在基础设计线与浅口鞋后弧线之间的位置上。我们可根据鞋品开口的大小,对抱脚能
力的要求以及产品的不同特性,灵活设计多种皮鞋后弧控制线。
[0069] 操作过程简介:
[0070] 1、根据脚特征部位尺寸,结合脚型规律设计楦底样。
[0071] 2、利用脚型空间变化规律设计楦后弧曲线及楦底曲线(二者并称为楦主结构曲线)。
[0072] 3、利用楦主结构曲线、楦底样结合楦体维度、长度、宽度、高度以及楦体肉头(凸度)的尺寸特点,塑造楦型。
[0073] 利用跟座面、前后身分界线,楦体中心线,楦面三点一线楦底轮廓线、后弧中心线,分踵线等结构线控制楦体端正度。
[0074] 原理:
[0075] 在鞋楦结构设计坐标图上,楦底中心线和楦后弧中心线是两条相辅相成的结构控制线,掌握这两条线上数个控制点相互作用的变化规律,再结合人体工程学加以优化设计,
就可以便捷地设计出造型优美满足特体定制所需的楦型来。
[0076] 技术特点:
[0077] 本技术是一种利用脚的特征部位尺寸,结合脚型空间变化规律,具有直观、便捷特点的楦型设计方法,涵盖各种男女皮鞋楦,从平跟到12厘米以上特高跟的结构设计规律,揭
示了不同产品楦结构的内在联系及变化特点,独创了十余种控制楦尺寸及端正度的新方
法,具有产品舒适美观,适用面广,应用灵活,准确性强的特点,可适用于鞋厂产品时装化、
个性化设计及私人定制服务。
[0078] 楦体围度的变化规律:
[0079] 1、楦跖围的尺寸变化:
[0080] 后跷高在4厘米时楦跖围=脚跖围‑收紧量,(素头楦跖围减3.5毫米,浅口楦减7毫米。靴类楦因鞋垫较厚则不必减收紧量)以此为基础,后跷每增(减)一厘米,楦跖围加(减)
一毫米。
[0081] 2、楦跗围的尺寸变化:
[0082] 后跷高在4厘米时楦跗围=楦跖围,(注:对于正常脚型,脚跗围与脚跖围是相等的关系,对于超常的脚附围就要相应作出调整。)以此为基础后跷每增(减)一厘米,楦跗围减
(加)一毫米。对于没有攀带的浅口鞋楦跗围要另减3‑5毫米以增加抱脚力。
[0083] 3、楦兜跟围的尺寸变化:
[0084] 后跷0公分时,楦兜跟围比脚兜跟围大40毫米左右,以此为基础,楦后跷每升高一厘米,楦兜跟围减小1.3毫米左右。
[0085] 4、靴楦统口围度控制经验值:
[0086] 靴楦统口围度设计依靴鞋帮高尺寸、开口方式和材质特性而定,通常情况下可以把靴楦统口附近围度控制在脚跖围尺寸的1.15倍左右(一脚蹬马靴楦是1.25‑1.3倍)。脚腕
以下低帮靴减小尺寸,脚腕以上高帮靴可加大尺寸。柔软面料,减小尺寸,硬挺面料相应加
大尺寸。这些尺寸变化是根据顾客对运动、审美等因素的综合诉求而决定的。
[0087] 注:控制靴楦统口围度是本技术为控制靴楦统口部位尺寸而独创的一种解决方案,其测量方法是:将楦后跷放在正确高度上并使楦体直立端正然后测量楦统口前端到楦
后弧线在水平方向上的围度尺寸。为使产品舒适美观就要设计合理的统口围度。
[0088] 5、楦体里(外)怀围度的控制:
[0089] (1)楦跖围里(外)怀尺寸的分布特点:
[0090] 在跖围测量线上找到楦背中点和楦底中点就可以测量出楦体里(外)怀的围长,进而计算出里(外)怀围长占跖围尺寸的百分比,然后按正常楦比例调整使其达到合理分布。
一般情况下:外怀楦跖围 =55%楦跖围,后跷高10厘米以上取54%。
[0091] 同理我们也可以调整楦面里、外怀长度使其达到合理分布。一般情况下:外怀楦面长度比内怀长8‑12毫米。后跷高在10厘米以上时长约4‑8毫米。(注:小码鞋差值小,大码鞋
差值大)
[0092] (2)楦跗围里(外)怀尺寸的分布特点:
[0093] 测量及调整方法同楦跖围。
[0094] 一般情况下:外怀楦跗围=55%楦跗围。里、外怀楦面长度相等。
[0095] (3)统口里、外怀围度的特点:
[0096] 楦背中线和后弧中心线将统口台分成里、外两部分,其两侧围长应保持相等;楦后弧中心线两侧(特别是后跟骨上沿点以上)的楦体外形尺寸应力求一致,避免对靴筒前后缝
的端正产生不利影响。
[0097] (4)兜跟围里、外怀围长的特点:
[0098] 测量兜跟围首先应确定脚舟上弯点所对应的测量点位置。由于脚背在不同后跷状态下其长度尺寸伸缩变化很大,用传统目测方式定位测量无法满足高跟,特高跟楦的测量
需要。为了统一测量点位置,本技术采用一种较为合理的确位方法:以楦背中线和跖围测量
线的交点(注:此点称为楦跗背起弯点是楦前身弯曲最大之处)为起点沿背中线以楦跗背长
为依据向后找到测量点。
[0099] 计算规律:楦跗背长L=30%脚长+10%后跷高
[0100] 找到合理的测量点就可以比较里、外怀长度了。
[0101] 控制兜跟围里、外怀长度相等有利于鞋面前、后缝的端正。
[0102] 楦跗背长是本技术定义的楦体部位长度概念,特指鞋楦从跗背起弯点至脚舟上弯点对应点的距离。对于靴楦,跗背长后端点既是兜围控制点也是楦统口台前弧线的起点。对
于单鞋楦,跗背长是指脚跗背(面)所对应的长度,不是楦背总长。我们通过借位控制法就可
以方便地控制楦跗背长后端点的高度与宽度。其方法是:先找到楦跗背长中点(即跗骨凸点
或跗围测量点)再以腰窝外宽点为起点测出两点间楦面长度,所测长度加上5%后跷高就是
腰窝外宽点到楦跗背长后端点的楦面长度。此时楦跗背长后端点到腰窝里宽点与到外宽点
的距离相等。这种借用腰窝部位里宽点和外宽点来控制楦跗背长后端点的高度与宽度的方
法称为借位控制法。单鞋楦跗背长后端点既可用于控制楦背长度,同时也是鞋口位置的定
位点。
[0103] 楦体长度、宽度及高度的非常规处理:
[0104] 1、定制鞋号的确定
[0105] 正常脚型是以脚的长度确定鞋号,而对于脚趾偏长或偏短的脚型则需要采用更为合理的方法来确定。方法是:利用第一跖趾凸点所在脚长来推算适合的鞋号;推算公式为:
特型脚定制鞋号=第一跖骨球所在脚长/0.725;
[0106] 2、第一跖趾里宽与第五跖趾外宽尺寸的特殊处理:
[0107] 后跷在10厘米以上时,前掌受力重心前移1厘米以上,在第一跖趾及拇趾部位受力最大,内底要保持足够宽度。而第五跖趾及小趾部位受力变小,脚的肉头需进一步收紧以增
加受力值达到内外平衡。为了人体站立时的稳定,增强鞋的抱脚力以及此部位鞋品的外形
圆顺美观,我们可以打破常规把第五跖趾部位外宽收窄2毫米,并上调其楦体高度2毫米。调
整值应视后跷增加值作适当增减。以产品穿着舒适、美观为前提。
[0108] 3、里腰窝楦底轮廓线的设计特点:
[0109] 通常情况下楦的后跷越高其里腰窝楦底轮廓线设计的越弯曲,内底总宽度随后跷升高而变窄,这样做的目的是让脚内腰窝受到鞋帮的托顶力,使鞋更抱脚更舒适更美观。但
楦后跷超过10厘米后楦体腰窝与脚的腰窝已充分接触,过窄的内底反而引起对脚底的托举
面减少,容易造成内底边硌脚现象的发生。由于手工鞋内底边口在里腰窝处可以被削成较
缓的坦坡以顺应楦腰窝肉头,也就可以让外底尺寸收窄许多变得秀气美观,故较高后跷的
楦底里腰窝部位要保持足够的宽度。见图1里腰窝底样轮廓线的设计。
[0110] 4、楦统口宽度、长度及高度的尺寸控制:
[0111] (1)楦统口宽度的尺寸特点:
[0112] 计算公式:男(女)靴楦统口宽=12%脚跖围;
[0113] 男素头(男舌式)统口宽=11%脚跖围;
[0114] 女素头楦统口前端宽=9%脚跖围;
[0115]  后端宽=6%脚跖围
[0116] 女浅口楦统口前端宽=8%脚跖围
[0117]  后端宽=4%脚跖围
[0118] (2)楦统口长度的尺寸特点:
[0119] 楦统口前端点距跗背长后端点(脚舟上弯点对应点)男(250)单鞋楦为18毫米,女(235)单鞋楦为17毫米(注:此数据称为楦跗背长放余量,计算公式:男(女)跗背长放余量=
7.2%脚长)男(女)靴楦为30‑50毫米(此数据称为靴楦统口台前弧线长,根据实际需要而
定)。楦统口后端点在楦后弧中心线上。前端点与后端点之间的长度受统口宽度、统口围度、
兜跟围度以及两端点的高度共同制约而定,不需特定数据加以控制。
[0120] (3)统口高度的特点:
[0121] 楦统口高度可在整体尺寸设计完成之后,根据工艺及审美需要作适当调整。一般情况下,为了楦体美观,高跟女素头楦后身高可降低3毫米左右,女浅口楦可降低4毫米左
右。男单楦可加高5毫米左右。单楦统口台(不含前端峰高)与跟座面相平行。
[0122] 5、楦头厚(拇趾高度)的控制:
[0123] 首先强调一点:脚是“运动器官”,在设计脚相关楦尺寸时,既要掌握脚静态尺寸,又要考虑其运动前、后的尺寸变化。例如:脚的跖围在人站立与静座时、负重时,外界温度变
化时以及长距离行走前、后其尺寸都有所变化。
[0124] 同时,脚还是一个具有复杂生理系统、连接身体各器官的“人体第二心脏”。掌握相关知识有助于更好地满足楦的舒适度要求,从而更好地保护人体健康。
[0125] 在运动状态下,人的脚趾关节用力抓地是要拱起的,比静态测量时高出许多,跖趾上方的肌腱也是绷直拉高的,设计头厚及跖趾部位楦体尺寸时就要首先考虑脚的运动生理
需要再根据审美素求来确定其最佳尺寸。
[0126] 楦体肉头(凸度)的分布及特点:
[0127] 1、楦体侧面肉头(凸度)的分布及特点
[0128] 我们以水平面为基准定义肉头的高与宽,以男女中间号中跟素头楦尺寸为依据列表如下:
[0129]
[0130] 注:(1)以上尺寸及计算规律应视产品种类,后跷高度,脚型特征等要素作适当调整。(2)根据列表可换算出男楦腰窝肉体总宽度=183%腰窝外宽+2,女楦腰窝肉体总宽度=
176%腰窝外宽+1.5
[0131] 2、楦底肉头(凸度)的特点:
[0132] (1)前掌凸度男楦5.5毫米左右,女楦4.5毫米左右。
[0133] 设计高跟鞋时,为了站立稳定,前掌着地部分鞋底面要平而宽,需要根据底型及帮面材料厚度适当调节凸度量。
[0134] 前掌肉面呈三角形分布中部较为平缓,边缘跷度稍大。
[0135] (2)踵心凸度男楦4毫米左右,女楦3.5毫米左右。
[0136] 计算公式:踵心凸度=1.6%脚跖围
[0137] 以楦底分踵线为中心两侧肉体对称分布。
[0138] (3)腰窝部位肉体高度男5.5毫米左右,女5毫米左右。
[0139] 腰窝部位外宽线上分布着一条纵向延伸的明显肉头,前与第五跖趾部位后侧肉头相接,后与踵心部位肉头相接,其肉头高度相较于楦底中心线高出一个踵心凸度量即男楦4
毫米女楦3.5毫米。相较于楦底轮廓线来说男楦凸度高是5.5毫米左右,女楦凸度高是5毫米
左右,通过这样的设计既可以符合脚型特点提高舒适度又可以让脚掌有个定位槽使脚不易
向外侧滑移,从而提高鞋的稳定性。在高跟楦设计中,合理的槽深可减轻外腰窝局部受力较
大的影响,平衡外纵弓前后受力不均的状态。
[0140] (4)第五跖趾部位后侧楦底肉头的特点:
[0141] 第五跖趾部位后侧肉头凸点位于楦底中心线和分踵线中间的位置上。凸点高度相较于楦底轮廓线男楦4.5毫米,女楦3.5毫米。中心线与分踵线之间区域肉头较为平缓,并与
前、后楦底肉头平顺相接。
[0142] 楦体端正度的控制:
[0143] 1、楦底跟座面的设计特点:
[0144] (1)楦跟座面是以楦底后端点向前,以分踵线为中心线,以跷平线的高度(斜度)为依据设计的鞋跟基座面,也是控制楦体端正度的基准面,特点是在满足三点一线使楦后弧
中心线端正后保持其中心线两边的对称点的高度相等且与跷平线处在同一平面内,即可达
到跟座面的端正度要求。(见图5)
[0145] (2)楦底前后身分界线的设计及作用(见图5)
[0146] 从前移后的前掌着地点向前楦底逐渐抬升形成了前跷,向后楦底逐渐抬升形成了后跷,前掌着地点明显地把楦底分成了前后两个部分。根据这一特点和脚的里、外两侧弯曲
及受力位置前、后不同的形态特征我们把前后身分界线设定在前掌着地点上,且与分踵线
垂直。又由于踵心部位两个边沿点所在直线和分踵线也是垂直关系即所述这两条线平行。
利用两者相平行的关系就可以方便控制楦前后身分界线的端正度。同理:在楦前后身分界
线向后至跟座面前端区域,我们也可以划上几条与楦前后身分界线相平行的检测线。然后
将楦底面朝上在楦体后弧中心线放置端正的前提下,各检测线里侧端点与外侧端点高度相
等,这是楦底后身端正的主要特征。我们在分界线的前面划几条与楦底中心线相垂直的检
测线,然后把楦底朝下,调整好后跷高度并在楦体后身端正的前提下,各检测线两个边沿点
的高度也是相等的关系。这样我们利用楦底前后身分界线就可以把整个楦底的端正度控制
好。
[0147] (3)楦底轮廓线的端正度控制
[0148] 由于楦底是一个不规则的曲形面,用楦底样描画楦底轮廓线时极易跑偏应加以控制,确保楦底轮廓线端正。
[0149] 我们可以顺中心线用几个钉把底样钉在楦底上,然后借助大直角尺目视钉子和底样中心线看是否和楦底前后端点及楦后弧中心线同处一个平面内,如同处一个平面就可以
画出端正的轮廓线了。
[0150] 该定制的皮鞋楦结构的方法,把男女素头楦结构设计设定为楦结构的基础设计,进而推导生成多种产品楦结构是本技术的创新之举;根据脚型规律和产品特性灵活设计各
种楦结构,填补了针对私人定制所需的特体楦结构设计的技术空白;进一步完善了楦体尺
寸及端正度的控制方法。此方法的应用为特体用楦在舒适性、美观度等方面的主体设计起
到了关键性作用,进而促进定制产品的完美设计与生产。
[0151] 本技术首先脱离了传统技术离不开固定数据的束缚,能灵活设计各种脚尺寸的楦型;
[0152] 第二、总结出脚型空间变化规律,在楦结构设计坐标图上,能方便找到各控制点的坐标方位,操作简单,效率高。
[0153] 第三、本技术以素头楦结构为基础,推导生成多种产品楦结构,让复杂的结构设计变得更加高效便捷。
[0154] 第四、本技术所提出的楦统口围度控制,楦跗背长设计与控制,楦底前、后身分界线的位置设定及作用,前掌着地点随后跷升高而前移的变化规律以及楦后身高推算公式,
分踵线与中心线夹角的变化等十余项创新技术,为楦体结构尺寸的精确控制起到不可或缺
的作用!
[0155]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
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
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