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吸式固定起卧器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2010312698.6

文献号 : CN111494889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王鹏飞

申请人 : 安徽三远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涉及运动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自吸式固定起卧器,包括底座、脚踏以及负压单元,负压单元用于产生负压使得底座吸附在地面上,脚踏固定在底座上且用户训练时脚背支撑在脚踏下方,所述的脚踏旁侧设置有联动机构,联动机构监测到用户脚背抵靠在脚踏上时驱动负压单元启动。通过在脚踏旁侧设置联动机构来监测用户训练时的状态,并且在用户执行训练的过程中启动负压单元进行吸气提高吸力,联动机构的设置,避免了多次运动后吸力减弱的现象,使得仰卧起坐使用起来更可靠、更安全。

权利要求 :

1.一种自吸式固定起卧器,包括底座(10)、脚踏(22)以及负压单元,负压单元用于产生负压使得底座(10)吸附在地面上,脚踏(22)固定在底座(10)上且用户训练时脚背支撑在脚踏(22)下方,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脚踏(22)旁侧设置有联动机构,联动机构监测到用户脚背抵靠在脚踏(22)上时驱动负压单元启动;

所述的底座(10)上设置有两个立柱(13),两个立柱(13)之间铰接有直杆(21),脚踏(22)固定设置在直杆(21)的上部,负压单元固定在底座(10)上且负压单元的加压按钮(41)位于直杆(21)底部旁侧,用户脚背抵靠在脚踏(22)上时驱动直杆(21)绕铰接轴转动并挤压加压按钮(41)启动负压单元;

所述的负压单元包括圆筒状的壳体(30),壳体(30)的周壁上开设有第四通孔(31)构成负压单元的吸气口;位于第四通孔(31)一侧的壳体(30)内设置有第一止回阀(50)、空腔和加压模块(40),第一止回阀(50)只允许负压腔(11)中的气体进入空腔中,加压模块(40)中设置有第二止回阀(60),第二止回阀(60)只允许空腔中的气体排出至大气中,位于第四通孔(31)另一侧的壳体(30)内设置有泄压模块(70)用于泄去负压腔(11)内的负压;

脚踏(22)包括弧形本体(221),弧形本体(221)的中部设置有凹型卡块(222)用于卡合在直杆(21)上;直杆(21)的外周壁上设置有切面使得脚踏(22)的凹型卡块(222)正好卡在该切面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吸式固定起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座(10)下方设置有凹陷区构成负压腔(11),负压腔(11)旁侧的底座(10)板面上设置有密封环(12),底座(10)上方设置有凹槽(15)用于容纳负压单元,凹槽(15)的槽底设置有第一通孔(151)连通负压腔(11),负压单元的吸气口位于第一通孔(151)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吸式固定起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压模块(40)包括加压按钮(41)、垫片(42)、限位环(43)以及第一压簧(44);加压按钮(41)由两段不同外径的圆柱段构成且其靠近第四通孔(31)一侧的直径大于远离第四通孔(31)一侧的直径;限位环(43)固定在壳体(30)的一端,垫片(42)固定在限位环(43)和第四通孔(31)之间的壳体(30)内;

加压按钮(41)的大直径圆柱段位于垫片(42)和限位环(43)之间,加压按钮(41)的小直径圆柱段从限位环(43)中间的圆孔中伸出至壳体(30)外侧;加压按钮(41)和垫片(42)之间的空间即构成空腔,加压按钮(41)内为中空状用于连通空腔和大气,第一压簧(44)的一端抵靠在垫片(42)上、另一端抵靠在加压按钮(41)内设置的台阶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吸式固定起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止回阀(50)包括第一挡块(51)、第二挡块(52)、第一球头(53)以及第二压簧(54),第一挡块(51)和第二挡块(52)固定在第四通孔(31)和垫片(42)之间的壳体(30)内部且第一挡块(51)靠近第四通孔(31)一侧,第一挡块(51)和第二挡块(52)内部均设置有台阶孔用于连通空腔和第四通孔(31),第一挡块(51)和第二挡块(52)彼此靠近的一侧台阶孔孔径大于彼此远离的一侧,第一挡块(51)内设置有第一球头(53),第二挡块(52)内设置有第二压簧(54),第二压簧(54)的一端抵靠在第二挡块(52)内的台阶上、另一端将第一球头(53)抵靠在第一挡块(51)内的台阶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吸式固定起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止回阀(60)包括第三挡块(61)、第二球头(62)以及第三压簧(63),第三挡块(61)位于加压按钮(41)内部,第一压簧(44)位于加压按钮(41)内部的一端将第三挡块(61)抵靠在台阶上;第三挡块(61)和加压按钮(41)之间按照与第一挡块(51)和第二挡块(52)相同的方式设置有台阶孔用于容纳第二球头(62)和第三压簧(63),第二球头(62)位于第三挡块(61)中。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吸式固定起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泄压模块(70)包括第四挡块(71)和橡胶塞(72),第四挡块(71)固定在壳体(30)内部用于密封壳体(30)的一端,第四挡块(71)中开设有气孔且其气孔外侧通过橡胶塞(72)堵塞;第一挡块(51)、加压按钮(41)的大直径圆柱段、第四挡块(71)均与壳体(30)内壁之间设置有密封圈(80),第一挡块(51)和第二挡块(52)之间、第一挡块(51)和第二挡块(52)另一端、第四挡块(71)的两端均通过C型卡簧固定在壳体(30)内部,限位环(43)里端抵靠在壳体(30)内部设置的台阶上、外端通过C型卡簧固定。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吸式固定起卧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摇杆(20),摇杆(20)由直杆(21)、脚踏(22)和螺钉(23)构成;直杆(21)的截面呈圆形或椭圆形,直杆(21)中部设置有第二通孔(211)供销棒(14)穿过,第二通孔(211)的孔芯垂直于直杆(21)的杆长方向,直杆(21)沿其杆长方向设置有直槽(212),直槽(212)的槽底均匀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三通孔(213);螺钉(23)从第三通孔(213)中穿过并与凹型卡块(222)底部设置的螺纹孔(223)构成螺纹连接。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吸式固定起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0)的凹槽(15)上设置有安装盖(16)用于固定负压单元,底座(10)上与用户脚后跟相抵的一侧设置有两个凹口(17)分别用于托撑用户脚后跟,凹口(17)的弧度与用户的脚后跟弧度一致;负压腔(11)位于第一通孔(151)位置处固定设置有过滤棉(152)用于过滤通过第一通孔(151)的气体。

说明书 :

自吸式固定起卧器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运动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自吸式固定起卧器。

背景技术

[0002] 仰卧起坐(SITUP),一种锻炼身体的方式,运动方式如下:仰卧,两腿并拢,两手上举,利用腹肌收缩,两臂向前摆动,迅速成坐姿,上体继续前屈,两手触脚面,低头;然后还原
成坐姿,如此连续进行。现在很多人身体素质较差,在进行仰卧起坐锻炼时,常因腹肌力量
不够不能从仰卧状态变成坐姿状态,为此很多人提出了通过器材来辅助锻炼的方案。
[0003] 现有的一种较常见的仰卧起坐辅助器材是仰卧起坐板,其主要包括卧板和支腿,用户躺在卧板上的同时将腿卡在支腿上即可进行仰卧起坐,仰卧起坐板常见于公园、小区
等健身场所,其体积较大,不适合家用。另一种常见的仰卧起坐辅助器,主要包括底座、竖直
设置在底座上的支撑体、设置在支撑体两侧的两横杆,底座通过真空吸盘可吸附在地面上,
两横杆横向延伸布置,在进行仰卧起坐训练时,训练者的两脚脚背支撑在两横杆的下方,从
而辅助训练者进行仰卧起坐训练,而无需另外的辅助人员进行辅助训练。这种结构的仰卧
起坐辅助器体积小巧、使用方便,非常适合家庭使用。但是其依然存在有不足:随着用户的
运动,空气会缓慢进入真空吸盘中,造成吸盘中的负压降低,底座和地面的吸附力会逐渐减
弱,常常在做了几个动作后就会出现松动脱落现象,不利于用户的持续锻炼,严重时还会造
成用户受伤。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吸式固定起卧器,能够可靠的吸住地面。
[0005]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自吸式固定起卧器,包括底座、脚踏以及负压单元,负压单元用于产生负压使得底座吸附在地面上,脚踏固定在底座上且
用户训练时脚背支撑在脚踏下方,所述的脚踏旁侧设置有联动机构,联动机构监测到用户
脚背抵靠在脚踏上时驱动负压单元启动。
[0006]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存在以下技术效果:通过在脚踏旁侧设置联动机构来监测用户训练时的状态,并且在用户执行训练的过程中启动负压单元进行吸气提高吸力,联
动机构的设置,避免了多次运动后吸力减弱的现象,使得仰卧起坐使用起来更可靠、更安
全。

附图说明

[0007] 图1是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08] 图2是底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09] 图3是底座另一个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0] 图4是底座的剖视图;
[0011] 图5是负压单元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其中壳体是剖开状态;
[0012] 图6是负压单元的剖视图;
[0013] 图7是摇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4] 图8是直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5] 图9是脚踏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 下面结合图1至图9,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叙述。
[0017] 参阅图1‑图4以及图7,一种自吸式固定起卧器,包括底座10、脚踏22以及负压单元,负压单元用于产生负压使得底座10吸附在地面上,脚踏22固定在底座10上且用户训练
时脚背支撑在脚踏22下方,所述的脚踏22旁侧设置有联动机构,联动机构监测到用户脚背
抵靠在脚踏22上时驱动负压单元启动。通过在脚踏22旁侧设置联动机构来监测用户训练时
的状态,并且在用户执行训练的过程中启动负压单元进行吸气提高吸力,联动机构的设置,
避免了多次运动后吸力减弱的现象,使得仰卧起坐使用起来更可靠、更安全。
[0018] 这里的联动机构有很多方式可以实现,比如在脚踏22上设置一个按压开关构成联动机构,用户训练时按压开关被按下驱动负压单元启动。还可以通过机械联动的方式来实
现,这样就无需使用电力控制,使用更可靠,且结构更为简单。本发明中优选的实施方式即
采用机械式联动,具体结构如下:所述的底座10上设置有两个立柱13,两个立柱13之间铰接
有直杆21,脚踏22固定设置在直杆21的上部,负压单元固定在底座10上且负压单元的加压
按钮41位于直杆21底部旁侧,用户脚背抵靠在脚踏22上时驱动直杆21绕铰接轴转动并挤压
加压按钮41启动负压单元。这样设置以后,可以将用户脚背抵靠脚踏的力量转换成驱动负
压单元进行吸气的动力,这里是纯机械式结构,运动起来非常可靠。在使用的时候,首先将
底座10放在地面上,然后用手拨动直杆21驱动负压单元动作进行吸气,待底座10完全吸附
在地面上的时候,就可以进行运动了,运动过程中,用户每从仰卧状态变为坐姿状态时,都
会用脚背抵靠一下脚踏22,而脚踏22被抵靠时会驱动直杆21绕铰接轴转动,进而驱动负压
单元吸气,也就实现了运动过程中持续充气维持负压,这样即使长时间运动也不会导致负
压不足。
[0019] 参阅图2‑图4,具体地,所述的底座10下方设置有凹陷区构成负压腔11,这个可以在加工底座10的时候一体成型,负压腔11旁侧的底座10板面上设置有密封环12,这样可以
提高负压腔11的密封性,也大大降低了漏气的速度。底座10上方设置有凹槽15用于容纳负
压单元,凹槽15的槽底设置有第一通孔151连通负压腔11,负压单元的吸气口位于第一通孔
151处,这样负压单元的吸气口也就连通了负压腔11,为了避免漏气,负压单元的吸气口和
第一通孔151之间可以设置有密封圈,如图2中所示。
[0020] 参阅图5和图6,负压单元的结构有很多种,本发明中优选地,所述的负压单元包括圆筒状的壳体30,壳体30的周壁上开设有第四通孔31构成负压单元的吸气口;位于第四通
孔31一侧的壳体30内设置有第一止回阀50、空腔和加压模块40,第一止回阀50只允许负压
腔11中的气体进入空腔中,加压模块40中设置有第二止回阀60,第二止回阀60只允许空腔
中的气体排出至大气中,位于第四通孔31另一侧的壳体30内设置有泄压模块70用于泄去负
压腔11内的负压。通过设置第一止回阀50和第二止回阀60,使得负压腔11中的气体只能通
过第四通孔31——第一止回阀50——空腔——第二止回阀60这样的气体通路进入大气中,
从而也就实现了负压腔11内气体的抽取。
[0021] 进一步地,所述的加压模块40包括加压按钮41、垫片42、限位环43以及第一压簧44;加压按钮41由两段不同外径的圆柱段构成且其靠近第四通孔31一侧的直径大于远离第
四通孔31一侧的直径,大直径的圆柱段外径和壳体30的内径相吻合;限位环43固定在壳体
30的一端,垫片42固定在限位环43和第四通孔31之间的壳体30内;加压按钮41的大直径圆
柱段位于垫片42和限位环43之间,加压按钮41的小直径圆柱段从限位环43中间的圆孔中伸
出至壳体30外侧,这样设置以后,加压按钮41的大直径圆柱段就可以在垫片42和限位环43
之间自由移动。加压按钮41和垫片42之间的空间即构成空腔,加压按钮41内为中空状用于
连通空腔和大气,空腔并非直接连通大气,而是通过第二止回阀60连通大气的。第一压簧44
的一端抵靠在垫片42上、另一端抵靠在加压按钮41内设置的台阶上,设置第一压簧44以后,
第一压簧44的弹性作用力会让加压按钮41的大直径圆柱段抵靠在限位环43上。当用户卧起
时,脚背对脚踏22施加压力驱动直杆21转动从而按压加压按钮41,加压按钮41就会克服第
一压簧44的弹性作用力向内运动,直到加压按钮41抵靠在垫片42上,此时空腔的体积就会
缩小,空腔内的气体就会通过第二止回阀60通入大气中。当用户躺下时,脚背不会对脚踏22
施加压力,第一压簧44的弹性作用力就会让加压按钮41复位至抵靠在限位环43上,此时,由
于空腔内的体积变大,气压降低,就会通过第一止回阀50从负压腔11中抽取气体。如此反
复,即可在运动过程中实现气体的抽取。该加压模块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只需要按压加压
按钮41即可进行抽气。
[0022] 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一止回阀50包括第一挡块51、第二挡块52、第一球头53以及第二压簧54,第一挡块51和第二挡块52固定在第四通孔31和垫片42之间的壳体30内部且第一
挡块51靠近第四通孔31一侧,第一挡块51和第二挡块52内部均设置有台阶孔用于连通空腔
和第四通孔31,第一挡块51和第二挡块52彼此靠近的一侧台阶孔孔径大于彼此远离的一
侧,这样第一挡块51和第二挡块52之间就相当于形成了一个小的空腔。第一挡块51内设置
有第一球头53,第二挡块52内设置有第二压簧54,第二压簧54的一端抵靠在第二挡块52内
的台阶上、另一端将第一球头53抵靠在第一挡块51内的台阶上。在常态下,第二压簧54的弹
性作用力使得第一球头53抵靠在台阶上将空腔和第四通孔31之间封闭。当空腔内压力过小
的时候,负压腔11中的气体就会对第一球头53施加一个压力,使得第一球头53能够克服第
二压簧53的弹性作用力远离台阶,当第一球头53和台阶之间存在缝隙后,负压腔11就会和
空腔连通,两者之间的气压差会逐渐缩小,当气压差缩小至一定程度后,第一球头53上收到
的气体压力不足以克服第二压簧53的弹性作用力时,第二压簧53就会挤压第一球头53闭合
负压腔11和空腔之间的连通,恢复至常态。如此反复,即可实现气体的单向流动。
[0023] 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二止回阀60包括第三挡块61、第二球头62以及第三压簧63,第三挡块61位于加压按钮41内部,第一压簧44位于加压按钮41内部的一端将第三挡块61抵靠
在台阶上,这样设置以后,可以方便的在第三挡块61中装入第二球头62和第三压簧63。第三
挡块61和加压按钮41之间按照与第一挡块51和第二挡块52相同的方式设置有台阶孔用于
容纳第二球头62和第三压簧63,第二球头62位于第三挡块61中,这里就不再详细对第三挡
块61和加压按钮41之间的结构进行过多的描述了,具体可以参照第一止回阀50的结构描述
以及附图6。
[0024] 进一步地,所述的泄压模块70包括第四挡块71和橡胶塞72,第四挡块71固定在壳体30内部用于密封壳体30的一端,第四挡块71中开设有气孔且其气孔外侧通过橡胶塞72堵
塞,在常态下,橡胶塞72是堵在第四挡块71的气孔处的,当用户训练完成后,只需要拔出橡
胶塞72,这样负压腔11就会通过第四通孔31以及第四挡块71上的气孔直接连接大气,从而
实现泄压。第一挡块51、加压按钮41的大直径圆柱段、第四挡块71均与壳体30内壁之间设置
有密封圈80,这样可以避免漏气破坏空腔和负压腔11内的真空度,提高吸气效率,避免漏
气。第一挡块51和第二挡块52之间、第一挡块51和第二挡块52另一端、第四挡块71的两端均
通过C型卡簧固定在壳体30内部,限位环43里端抵靠在壳体30内部设置的台阶上、外端通过
C型卡簧固定,通过C型卡簧进行固定,固定起来很可靠且非常方便,更重要的是,便于组合
安装。在安装时,首先向壳体30中装入第二挡块52和垫片42之间的C型卡簧,然后以这个C型
卡簧为基准,向两侧依次装入其他部件。
[0025] 参阅图7‑图9,直杆21和脚踏22的结构有很多种,本发明中优选地,包括摇杆20,摇杆20由直杆21、脚踏22和螺钉23构成;直杆21的截面呈圆形或椭圆形,直杆21中部设置有第
二通孔211供销棒14穿过,销棒14两端固定在底座10的立柱13上的,第二通孔211的孔芯垂
直于直杆21的杆长方向。直杆21沿其杆长方向设置有直槽212,直槽212的槽底均匀间隔设
置有多个第三通孔213;脚踏22包括弧形本体221,弧形本体221的中部设置有凹型卡块222
用于卡合在直杆21上;螺钉23从第三通孔213中穿过并与凹型卡块222底部设置的螺纹孔
223构成螺纹连接。直槽212的设置,避免螺钉23伸出过多且能够对螺钉有一定的限位作用。
通过螺钉23、第三通孔213以及螺纹孔223这种结构将脚踏22固定在直杆21上,可以方便的
实现脚踏22的位置调节,以使得本装置适用于不同年龄段的人群使用。为了保证脚踏22在
直杆21上固定的可靠性,直杆21的外周壁上位于第三通孔213的位置设置有切面,使得脚踏
22的凹型卡块222正好卡在该切面上,不会轻易发生位移。
[0026] 进一步地,所述底座10的凹槽15上设置有安装盖16用于固定负压单元,这样就方便的对负压单元进行拆卸、安装和维修,底座10上与用户脚后跟相抵的一侧设置有两个凹
口17分别用于托撑用户脚后跟,凹口17的弧度与用户的脚后跟弧度一致,设置凹口17,可以
提高用户使用时的舒适度,脚后跟正好抵靠在这个凹口17中,不容易出现负伤现象,同时,
也可以避免用户运动时脚部随意晃动。负压腔11位于第一通孔151位置处固定设置有过滤
棉152用于过滤通过第一通孔151的气体,过滤棉152的结构可以从图4中清晰的看出,设置
过滤棉152以后,位于负压腔11内部的地面上的灰尘就不会被吸入负压单元中,这样就可以
大大提高本装置的使用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