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扶手箱和车辆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910095502.X

文献号 : CN111497753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刘永伟陈玉龙郭敬刚曹小硕王伟高明建刘贺李瑞涛

申请人 :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车辆扶手箱和车辆,所述的车辆扶手箱包括形成有储物腔的扶手箱本体,还包括呈对开状布置在储物腔开口处的两个盖板,且各盖板包括翻转连接于扶手箱本体上的下壳体,以及位于下壳体上的上壳体,且于下壳体和上壳体之间设有用以装设上壳体,以可实现上壳体相对于下壳体进行滑移调节的滑移机构,所述的车辆扶手箱还包括设于下壳体上,以控制下壳体于扶手箱本体上翻转启闭的盖板控制机构,以及设于上壳体上、以对盖板的翻转解锁的翻转解锁机构。本发明所述的车辆扶手箱能够实现上壳体相对于下壳体的滑移,便于调节肘部的搭接量,且两盖板任一可单独开启,便于取物。

权利要求 :

1.一种车辆扶手箱,包括形成有储物腔的扶手箱本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盖板,呈对开状设置于所述储物腔的开口处的两个,且所述盖板包括翻转连接于所述扶手箱本体上的下壳体(1),以及位于所述下壳体(1)上的上壳体(2);

盖板控制机构(4),设于所述下壳体(1)上,所述盖板控制机构(4)包括滑动设于所述下壳体(1)上的滑动单元(41),以及固设于所述滑动单元(41)上、并可与所述扶手箱本体相卡接的卡钩(42),还包括连接于所述下壳体(1)上,以对所述滑动单元(41)施加弹性力而保持所述卡钩(42)与所述扶手箱本体卡接的第一弹性部(43),且于所述滑动单元(41)的至少一端上固设有弹簧挡片(44),所述弹簧挡片(44)可承接推动而驱使所述卡钩(42)脱离与所述扶手箱本体间的卡接;

翻转解锁机构(5),设于所述上壳体(2)上,所述翻转解锁机构(5)包括设于所述盖板外的操作组件以及设于所述盖板内的开启组件,所述开启组件具有可承接所述操作组件的解锁操作而转动至被所述弹簧挡片(44)阻挡的阻挡单元(53),以可构成对所述弹簧挡片(44)的推动;

滑移机构(3),设于所述下壳体(1)和所述上壳体(2)之间,以构成所述上壳体(2)于所述下壳体(1)上的滑动布置,而可使所述上壳体(2)于所述阻挡单元(53)未被所述弹簧挡片(44)阻挡时,具有相对于所述下壳体(1)的、正交于所述下壳体(1)翻转方向的滑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扶手箱,其特征在于:于所述下壳体(1)和所述扶手箱本体之间设有对所述下壳体(1)施加弹性力、以使所述下壳体(1)翻转而构成所述储物腔开启的第二弹性部(6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扶手箱,其特征在于:于所述下壳体(1)和所述扶手箱本体之间设有对所述下壳体(1)相对于所述扶手箱本体的翻转施加阻尼力的第一阻尼部(64)。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扶手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组件包括转动设于所述上壳体(2)上的扣手(5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扶手箱,其特征在于:于所述扣手(51)和所述上壳体(2)之间设有对所述扣手(51)施加弹性力、以使所述扣手(51)翻转回位的第三弹性部(512)。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扶手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启组件包括与所述扣手(51)相抵接、以可由所述扣手(51)的转动驱动而于所述上壳体(2)上滑动的解锁单元(52),以及转动设于所述解锁单元(52)上的阻挡单元(53),还包括固设于所述上壳体(2)上、并具有与所述阻挡单元(53)相抵接的楔形面(543)的限位单元(54);所述阻挡单元(53)随所述阻挡单元(53)滑动时,可因所述楔形面(543)的挤压而转动至被所述弹簧挡片(44)阻挡,而可构成对所述弹簧挡片(44)的推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扶手箱,其特征在于:于所述解锁单元(52)和所述上壳体(2)之间设有对所述解锁单元(52)施加弹性力、以使所述解锁单元(52)滑移回位的第四弹性部(523),于所述阻挡单元(53)和所述解锁单元(52)之间设有对所述阻挡单元(53)施加弹性力、以使所述阻挡单元(53)转动回位的第五弹性部(524)。

8.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扶手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滑移机构(3)包括设置于所述下壳体(1)上的滑轨(31),以及滑动设置于所述滑轨(31)上的上壳体固定支架(32)。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辆扶手箱,其特征在于:于所述上壳体固定支架(32)和所述滑轨(31)之间设有对所述上壳体固定支架(32)相对于所述滑轨(31)的滑动施加阻尼力的第二阻尼部(33)。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车辆上装设有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扶手箱。

说明书 :

车辆扶手箱和车辆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车辆零部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车辆扶手箱,本发明还涉及安装有该车辆扶手箱的车辆。

背景技术

[0002] 车辆扶手箱是安装在两个座椅中间的车辆配件,隶属于车辆内饰系统,其设计初衷是为了使驾驶员在长时间驾驶时能够放置胳膊,从而可使驾驶员的胳膊得到有效的休息
而不至于酸麻、僵硬。
[0003] 随着消费者对车辆内饰精致感要求提升,结合车辆制造技术的发展和工艺的改良,扶手箱逐渐的又多出了储物、装饰、遮挡以及作为电器件的载体等多种功能。不过一般
车辆上的扶手箱仅有支撑和装饰作用,高级车辆上才会通过增加滑移、净化器等功能提升
整车内外饰的精致感知。
[0004] 目前,市面上绝大部分扶手箱多为正向开启,在开启后均无法起到支撑作用或是支撑距离减短的问题,从而会导致舒适性降低。此外,现有的扶手箱或者不能滑移,使得手
肘搭接量小,而影响使用的舒适性,或者虽能滑移,但在滑动中间位置不能停止,不能因人
而异的调节手肘搭接量,也会影响使用效果。

发明内容

[0005] 有鉴于此,本发明旨在提出一种车辆扶手箱,以能够实现扶手箱的滑移,便于调节手肘的搭接量,且两个盖板任一可被开启,方便取物。
[0006]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07] 一种车辆扶手箱,包括形成有储物腔的扶手箱本体,还包括:
[0008] 盖板,呈对开状设置于所述储物腔开口处的两个,且所述盖板包括翻转连接于所述扶手箱本体上的下壳体,以及位于所述下壳体上的上壳体;
[0009] 盖板控制机构,设于所述下壳体上,所述盖板控制机构包括滑动设于所述下壳体上的滑动单元,以及固设于所述滑动单元上、并可与所述扶手箱本体卡接的卡钩,还包括连
接于所述下壳体上,以对所述滑动单元施加弹性力而保持所述卡钩与所述扶手箱本体相卡
接的第一弹性部,且于所述滑动单元的至少一端上固设有弹簧挡片,所述弹簧挡片可承接
推动而驱使所述卡钩脱离与所述扶手箱本体间的卡接;
[0010] 翻转解锁机构,设于所述上壳体上,所述翻转解锁机构包括设于所述盖板外的操作组件以及设于所述盖板内的开启组件,所述开启组件具有可承接所述操作组件的解锁操
作而转动至被所述弹簧挡片阻挡的阻挡单元,以可构成对所述弹簧挡片的推动;
[0011] 滑移机构,设于所述下壳体和所述上壳体之间,以构成所述上壳体于所述下壳体上的滑动布置,而可使所述上壳体于所述阻挡单元未被所述弹簧挡片阻挡时,具有相对于
所述下壳体的、正交于所述下壳体翻转方向的滑动。
[0012] 进一步的,于所述下壳体和所述扶手箱本体之间设有对所述下壳体施加弹性力、以使所述下壳体翻转而构成所述储物腔开启的第二弹性部。
[0013] 进一步的,于所述下壳体和所述扶手箱本体之间设有对所述下壳体相对于所述扶手箱本体的翻转施加阻尼力的第一阻尼部。
[0014] 进一步的,所述操作组件包括转动设于所述上壳体上的扣手。
[0015] 进一步的,于所述扣手和所述上壳体之间设有对所述扣手施加弹性力、以使所述扣手翻转回位的第三弹性部。
[0016] 进一步的,所述开启组件包括与所述扣手相抵接、以可由所述扣手的转动驱动而于所述上壳体上滑动的解锁单元,以及转动设于所述解锁单元上的阻挡单元,还包括固设
于所述上壳体上、并具有与所述阻挡单元相抵接的楔形面的限位单元;所述阻挡单元随所
述阻挡单元滑动时,可因所述楔形面的挤压而转动至被所述弹簧挡片阻挡,而可构成对所
述弹簧挡片的推动。
[0017] 进一步的,于所述解锁单元和所述上壳体之间设有对所述解锁单元施加弹性力、以使所述解锁单元滑移回位的第四弹性部,于所述阻挡单元和所述解锁单元之间设有对所
述阻挡单元施加弹性力、以使所述阻挡单元转动回位的第五弹性部。
[0018] 进一步的,所述滑移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下壳体上的滑轨,以及滑动设置于所述滑轨上的上壳体固定支架。
[0019] 进一步的,于所述上壳体固定支架和所述滑轨之间设有对所述上壳体固定支架相对于所述滑轨的滑动施加阻尼力的第二阻尼部。
[0020]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具有以下优势:
[0021] 本发明所述的车辆扶手箱通过两侧盖板的对开设置,以及使得盖板由上壳体与下壳体构成,并使得盖板控制机构位于下壳体上,同时亦在上壳体与下壳体之间设置滑移机
构,由此可通过上壳体相对于下壳体的滑移,而实现扶手箱手肘搭接部分的位置调整,以可
实现对手肘搭接量的调节。与此同时,且两个盖板独立设置,因此任一可单独开启而便于取
物。
[0022]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在所述车辆上装设有如上所述的车辆扶手箱。
[0023] 本发明的车辆和上述车辆扶手箱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的有益效果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0024] 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25]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所述的车辆扶手箱下壳体结构轴测图;
[0026] 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
[0027] 图3为图1的另一视角视图;
[0028]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所述的车辆扶手箱上壳体结构轴测图;
[0029]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所述的车辆扶手箱的半剖视图;
[0030] 图6为图5中A处的放大图
[0031] 附图标记说明:
[0032] 1‑下壳体,11‑夹板,101‑安装槽,2‑上壳体,21‑解锁单元限位块,3‑滑移机构,31‑滑轨,32‑上壳体固定支架,33‑第二阻尼部,4‑盖板控制机构,41‑滑动单元,411‑导向块,
412‑延长杆,42‑卡钩,43‑第一弹性部,44‑弹簧挡片,441‑第一平面,442‑第二平面,45‑侧
挡板,46‑弹簧挡片安装槽,5‑翻转解锁机构,51‑扣手,511‑扣手枢转轴,512‑第三弹性部,
52‑解锁单元,521‑阻挡单元安装轴,522‑安装板,523‑第四弹性部,524‑第五弹性部,53‑阻
挡单元,54‑限位单元,541‑第一平面,542‑第二平面,543‑楔形面,6‑铰链,61‑连接端,62‑
下壳体连接轴,63‑第二弹性部,64‑第一阻尼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33]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34]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0035] 本实施例涉及一种车辆扶手箱,该车辆扶手箱整体上包括形成有储物腔的扶手箱本体,所述扶手箱本体的结构可参见现有车辆上的、固定于主驾驶位和副驾驶位之间的扶
手箱结构,储物腔开口于扶手箱本体的顶部。本实施例的车辆扶手箱还进一步包括设置在
储物腔开口处的两个呈对开状布置的盖板,该盖板由与扶手箱本体翻转连接的下壳体1,以
及位于下壳体1上的上壳体2构成。同时,在下壳体1和上壳体2之间设置有用以装设上壳体
2,且能够实现上壳体2相对于下壳体1进行滑移调节的滑移机构3。此外,该车辆扶手箱还包
括设于下壳体1上,以用于实现下壳体1于扶手箱本体上的翻转锁定或开启的盖板控制机构
4,以及设于上壳体2上,以用于解锁盖板控制机构4的翻转解锁机构5。
[0036] 基于如上的整体结构,本实施例的下壳体1于扶手箱本体上的翻转设置的具体结构如图1中所示,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结构均位于盖板上,且两侧的盖板对称布置,故
扶手箱本体的结构未在本实施例附图示出,且对开布置的盖板也仅显示了其中一个。在扶
手箱本体上固定有铰链6,下壳体1通过和铰链6之间的连接,以最终实现与扶手箱本体之间
的翻转连接。详细来说,在下壳体1的一侧形成有两个间隔布置的安装槽101,在铰链6的顶
端则对应的形成有两个连接端61,各连接端61分别置于对应的安装槽101内,并且通过穿设
于安装槽101以及连接端61中的下壳体连接轴62,实现连接端61与安装槽101之间,也即下
壳体1与铰链6之间的翻转连接。
[0037] 本实施例中在下壳体1和扶手箱本体之间,也即在下壳体1和铰链6之间还设置有对下壳体1施加弹性力,以在解除下述卡钩42与扶手箱本体的锁定后,驱使下壳体1翻转而
使储物腔开启的第二弹性部63。该第二弹性部63具体为套设在下壳体连接轴62上,且两端
分别连接在安装槽101以及连接端61上的扭簧。当下壳体1承接外力而向下翻转至与扶手箱
本体盖合时,该扭簧会积聚弹性势能,当卡钩42与扶手箱本体之间的锁定解除时,扭簧即可
对下壳体1施加弹性力而驱使下壳体1翻转至开启储物腔。
[0038] 在设置第一弹性部43的基础上,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在下壳体1和铰链6之间亦设置有可对下壳体1相对于扶手箱本体的翻转施加阻尼力的第一阻尼部64。该第一阻尼部
64即为固定在下壳体1上、并位于一侧的连接端61旁的旋转阻尼器,旋转阻尼器具体采用现
有的旋转阻尼结构即可,使用中,该旋转阻尼器与相应侧的下壳体连接轴62同轴布置,且旋
转阻尼器与铰链6上的连接端61进行连接,由此便可在下壳体1相对于铰链6进行翻转时,对
下壳体1施加阻尼力,以与扭簧相配合而控制下壳体1的翻转速度。
[0039] 本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3所示,前述的盖板控制机构4包括滑动设于所述下壳体1上的滑动单元41,以及固设于所述滑动单元41上、并可与所述扶手箱本体相卡接的卡钩42,
还包括连接于所述下壳体1上,以对所述滑动单元41施加弹性力而保持所述卡钩42与所述
扶手箱本体相卡接的第一弹性部43,且于所述滑动单元41的至少一端上固设有可承接推动
而驱使所述卡钩42脱离与所述扶手箱本体间卡接的弹簧挡片44。
[0040] 具体结构上,如图1所示,在下壳体1上对称布置有两列、以与下壳体1的底板围构形成T型槽的侧挡板45。滑动单元41可于该T型槽内往复导向滑动,由于T型槽的两个端部受
限,滑动单元41难以从T型槽的两个端部安装。为此,本实施例中,各列的侧挡板45呈断续设
置,对应的,设于滑动单元41两侧的、以滑动于T型槽内宽槽部分的导向块411也断续布置,
从而可从T型槽的上方将该滑动单元41嵌装在T型槽内,而且侧挡板45及导向块411的断续
布置也有利于该下壳体11的轻量化。
[0041] 卡钩42固设在该滑动单元41的端部,并在下壳体1上形成有可容卡钩42穿入或穿出该下壳体1的槽口,该卡钩42随着滑动单元41的滑动而由槽口内伸出下壳体1时,可构成
与扶手箱本体的卡接,也即构成下壳体1于扶手箱本体上的锁定。当卡钩42随着滑动单元41
滑动而由槽口缩入下壳体1内时,可脱离与扶手箱本体的卡接,也即可构成下壳体1于扶手
箱本体上的翻转开启。
[0042] 第一弹性部43具体由抵接在滑动单元41和下壳体1之间的弹簧构成。为了便于该弹簧的安装,如图1所示,在滑动单元41背离卡钩42的一端设有延长杆412,该延长杆412的
一端夹置在设于构造在下壳体1上的两夹板11之间,第一弹性部43具体套设在延长杆412
上,且抵置在两夹板11形成的端面与滑动单元41的端面之间。
[0043] 弹簧挡片44的具体结构如图1、并结合图5至图6所示,在滑动单元41上、且沿滑动单元41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有弹簧挡片安装槽46,且于各弹簧挡片安装槽46内卡装有弹簧
挡片44,弹簧挡片44由金属片弯折形成,且弹簧挡片44具有迎着被下述的阻挡单元53推动
而构成卡钩42脱离与扶手箱本体卡接的方向的第一平面441,且该第一平面411垂直于该方
向,该弹簧挡片44的、与该第一平面441相对的第二平面442与该方向呈夹角布置。
[0044] 弹簧挡片44设置成上述结构,在承接下述的阻挡单元53的推动而开启盖板时,因阻挡单元53与弹簧挡片44之间为弹性接触,使得开启手感更加柔和,,且在该弹簧挡片44失
效时,仅更换该弹簧挡片44即可。而且在上壳体2相对于下壳体1滑动的方向与卡钩42的开
启方向相反时,若操作者无意识的翻动了下述的扣手51,阻挡单元53会首先挤压第二平面
442,推力逐渐变大,可以让操作者意识到操作有误,避免阻挡单元53的直接冲击而影响使
用寿命。
[0045] 本实施例中,所述翻转解锁机构5包括设于所述盖板外的操作组件以及设于所述壳体内的开启组件,所述开启组件具有可承接所述操作端的解锁操作而转动至被所述弹簧
挡片44所阻挡的阻挡单元53,以可构成对所述弹簧挡片44的推动。
[0046] 其中操作组件具体由转动设于所述上壳体2上的扣手51构成,作为开启组件的一个优选方案,本实施例中,该开启组件具体包括与一端所述扣手51相抵接、以可由所述扣手
51的转动驱动而于所述上壳体2上滑动的解锁单元52,以及转动设于所述解锁单元52上的
阻挡单元53,还包括固设于所述上壳体2上、并具有与所述阻挡单元53抵接的楔形面543的
限位单元54;所述阻挡单元53随所述阻挡单元53滑动时,可因所述楔形面543的挤压而转动
至被所述弹簧挡片44阻挡,以构成对所述弹簧挡片44的推动。。
[0047] 具体结构上,如图2至图5所示,在上壳体2的底面上设有解锁单元限位块21,该解锁单元限位块21可构成对解锁单元52高度方向及宽度方向的限制,而将解锁单元52限定为
仅可沿其长度方向滑动。且该解锁单元52的滑动路径与前述的滑动单元41的滑动路径相平
行。
[0048] 如图5和图6所示,在该解锁单元52远离扣手51的一端、且向远离扣手51的方向延伸设有阻挡单元安装轴521,阻挡单元53转动设于该阻挡单元安装轴521上。在上壳体2的底
面上开设有贯穿底面的滑槽,该阻挡单元53向下延伸,并穿过该滑槽,当解锁单元52未被推
动时,该阻挡单元53位于弹簧挡片44的一侧,不会被弹簧挡片44所阻挡,上壳体2因滑移机
构3而在下壳体1上滑动时,也不会受到弹簧挡片44的限制。
[0049] 限位单元54的具体结构如图5和图6所示,其一体成型在上壳体2上,具有呈高低平行布置的第一平面541和第二平面542,以及连接在第一平面541和第二平面542之间、与解
锁单元52的滑动方向呈夹角布置的楔形面543。具体的说,阻挡单元53的工作过程如下,解
锁单元52不相对于上壳体2滑动时,阻挡单元53的顶部与第一平面541搭接,并相对于第一
平面541静止,此时阻挡单元53位于弹簧挡片44的一侧,不与弹簧挡片44相搭接,此时上壳
体2可于下壳体1上自由滑动,不会构成下壳体1翻转的开启。当解锁单元52被推动而相对于
上壳体2滑动时,阻挡单元53也会相对于第一平面541移动,当阻挡单元53的顶部移动至第
一平面541的末端也即楔形面543的始端,阻挡单元53相对于楔形面543继续移动时,阻挡单
元53会因被楔形面543挤压而发生转动,且阻挡单元53会逐渐转动至与滑动单元41上的弹
簧挡片44相搭接,直至阻挡单元53滑移至楔形面543的末端,此时阻挡单元53与弹簧挡片44
具有最大的搭接面积,也即阻挡单元53会被弹簧挡片44所阻挡,阻挡单元53继续相对于第
二平面542滑移时,阻挡单元53会推动弹簧挡片44滑动,即推动滑动单元41滑动,当阻挡单
元53滑移至第二平面542的末端时,卡钩42也随之被推动至脱离与扶手箱本体的卡接,此时
盖板可相对于扶手箱本体发生翻转,可构成储物腔的开启。
[0050] 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上述的弹簧挡片44设置在滑动单元41的两端,因此只有上壳体2处于相对于下壳体1的滑移位置的两端时,才能由解锁机构构成下壳体1的翻转开
启,当该解锁部位于两弹簧挡片44之间时,即使扣手51转动也不会使下壳体1的翻转。
[0051] 为了使阻挡单元53能与解锁单元52同步产生相对于限位单元54移动,而不会产生相对于解锁单元52的移动,本实施例中,如图5和图6所示,在阻挡单元53上设有贯穿阻挡单
元53的贯穿槽,并在解锁单元52上固设有穿设于该贯穿槽内的安装板522。为了使解锁单元
52能相对于上壳体2滑动,解锁单元52的一端与扣手51相搭接,且扣手51与解锁单元52的搭
接面为斜面,由此扣手51的转动可驱使解锁单元52相对于上壳体2滑动。
[0052] 为了能使扣手51、解锁单元52及阻挡单元53复位,本实施例中,于所述扣手51和所述上壳体2之间设有对所述扣手51施加弹性力、以使所述扣手51翻转回位的第三弹性部
512,于所述解锁单元52和上壳体2之间设有对所述解锁单元52施加弹性力、以使解锁单元
52滑移回位的第四弹性部523,于所述阻挡单元53与所述解锁单元52之间设有对所述阻挡
单元53施加弹性力、以使所述阻挡单元53转动回位的第五弹性部524。第三弹性部512具体
由设于扣手51和所述上壳体2之间的第三扭簧构成,第四弹性部523由设于解锁单元52和上
壳体2之间弹簧构成,第五弹性部524由设于阻挡单元53与解锁单元52之间的扭簧构成。
[0053] 本实施例前述的滑移机构3的结构由图1至图4所示,其包括设置在下壳体1上的滑轨31,以及滑动设置在滑轨31上的用于上壳体2安装的上壳体固定支架32,上壳体固定支架
32可于滑轨31上相对于所述下壳体1滑动,因此,安装于上壳体固定支架32上的上壳体2也
可相对于下壳体1滑动。此外,本实施例中在上壳体固定支架32与滑轨31之间还设置有对上
壳体固定支架32的滑动施加阻尼力的第二阻尼部33。
[0054] 上述的第二阻尼部33为设置于上壳体固定支架32和滑轨31之间的阻尼器,该阻尼器采用现有的用于直线运动的阻尼结构便可,且其一种示例性结构例如可使滑轨31采用金
属材质,而阻尼器由弹性夹紧于滑轨31上的同为橡胶材质的阻尼圈构成,以此来达到对上
壳体固定支架32滑动的阻尼要求。
[0055] 另外,本实施例的上壳体2长于下壳体1,上壳体2相对于下壳体1滑动的过程中,上壳体2均会保持对下壳体1的遮盖,因而较为美观。而且本实施例中,扶手箱本体上的杯托设
置在上壳体2长于下壳体1的部分覆盖的扶手箱本体上,以使上壳体2相对于所述下壳体1的
滑动或者上壳体2与下壳体1的翻转均可构成杯托的开启,较为方便。
[0056] 实施例二
[0057] 本实施例涉及一种车辆,于所述车辆上装设有如实施例一所述的车辆扶手箱。
[0058] 本实施例的车辆,通过安装有如实施例一所述的车辆扶手箱,扶手可滑移,并可在任意位置停止,方便调整肘部的搭接量,以可更加舒适。
[0059]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