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节护罩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2010068122.X

文献号 : CN111497980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鹿内新平安田润平

申请人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摘要 :

本发明提供一种提高骑乘者的关节部的进一步的保护性的关节护罩。关节护罩具备:护罩构件(39),其配置于车辆的车把的把手(17)的前方;连结构件(50),其连结于护罩构件(39);以及脱离结构(60),其设置于护罩构件(39)与连结构件(50)之间的安装部,在从后方对护罩构件(39)作用了超过设定值的载荷时,所述脱离结构(60)使护罩构件(39)从所述连结构件(50)向前方脱离,脱离结构(60)设置于护罩构件(39)的车宽方向内侧部。

权利要求 :

1.一种关节护罩,其中,所述关节护罩具备:

护罩构件,其配置于跨骑型车辆的车把的把手的前方;

连结构件,其连结于所述护罩构件;以及脱离结构,其设置于所述护罩构件与所述连结构件之间的安装部,在从后方对所述护罩构件作用了超过设定值的载荷时,所述脱离结构使所述护罩构件从所述连结构件向前方脱离,

所述脱离结构设置于所述护罩构件的车宽方向内侧部,所述脱离结构具有:

能够进行弹性变形的弹性凸部,其从所述护罩构件向后方突出;

凸部保持孔,其设置于所述连结构件,用于安装所述弹性凸部;以及凸部脱离孔,其与所述凸部保持孔相连,用于使所述弹性凸部脱离,所述凸部保持孔设置于所述凸部脱离孔的后方,所述凸部脱离孔配置于所述凸部保持孔的车宽方向外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关节护罩,其中,所述连结构件具有相对于车辆前方在俯视下向车宽方向内侧后方倾斜的安装面,所述凸部保持孔及所述凸部脱离孔设置于所述安装面,所述弹性凸部从所述安装面的前方保持于所述凸部保持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关节护罩,其中,所述凸部保持孔与所述凸部脱离孔具有连续的形状,所述凸部脱离孔比所述凸部保持孔大,所述凸部保持孔经由比所述凸部保持孔小的狭窄部而与所述凸部脱离孔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关节护罩,其中,所述凸部保持孔与所述凸部脱离孔具有连续的形状,所述凸部脱离孔比所述凸部保持孔大,所述凸部保持孔经由比所述凸部保持孔小的狭窄部而与所述凸部脱离孔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关节护罩,其中,所述脱离结构还具备紧固连结构件,该紧固连结构件通过使所述弹性凸部弹性变形而将所述护罩构件与所述连结构件紧固连结。

说明书 :

关节护罩

[0001] 本申请以日本专利申请第2019‑015489号(申请日2019年1月31号)为基础,根据该申请而享受优先的利益。本申请参照该申请而包括该申请的内容的全部。

技术领域

[0002] 本发明涉及关节护罩。

背景技术

[0003] 例如,在日本国特开平10‑297568号公报中,公开了涉及摩托车等杆式车把车的关节护罩的发明。在日本国特开平10‑297568号公报中,在关节护罩的内端和外端的安装部位
中,将一方通过断裂销进行安装,将另一方通过螺栓进行紧固接合。
[0004] 然而,当关节护罩承受规定以上的载荷时,断裂销发生切割损伤而折断,安装有断裂销的一侧的关节护罩的安装部分开放。在该情况下,虽然考虑了来自车辆前方的载荷,但
未考虑来自后方的载荷,希望进一步的改良。

发明内容

[0005]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0006]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关于关节护罩而提高骑乘者的关节部的进一步的保护性。
[0007] (1)本发明的一方案的关节护罩具备:护罩构件,其配置于跨骑型车辆的车把的把手的前方;连结构件,其连结于所述护罩构件;以及脱离结构,其设置于所述护罩构件与所
述连结构件之间的安装部,在从后方对所述护罩构件作用了超过设定值的载荷时,所述脱
离结构使所述护罩构件从所述连结构件向前方脱离,所述脱离结构设置于所述护罩构件的
车宽方向内侧部。
[0008] (2)在本发明的一方案中,也可以是,所述脱离结构具有:能够进行弹性变形的弹性凸部,其从所述护罩构件向后方突出;凸部保持孔,其设置于所述连结构件,用于安装所
述弹性凸部;以及凸部脱离孔,其与所述凸部保持孔相连,用于使所述弹性凸部脱离,所述
凸部保持孔设置于所述凸部脱离孔的后方。
[0009] (3)在本发明的一方案中,也可以是,所述连结构件具有相对于车辆前方在俯视下向车宽方向内侧后方倾斜的安装面,所述凸部保持孔及所述凸部脱离孔设置于所述安装
面,所述弹性凸部从所述安装面的前方保持于所述凸部保持孔。
[0010] (4)在本发明的一方案中,也可以是,所述凸部保持孔与所述凸部脱离孔具有连续的形状,所述凸部脱离孔比所述凸部保持孔大,所述凸部保持孔经由比所述凸部保持孔小
的狭窄部而与所述凸部脱离孔相连。
[0011] (5)在本发明的一方案中,也可以是,所述脱离结构还具备紧固连结构件,该紧固连结构件通过使所述弹性凸部弹性变形而将所述护罩构件与所述连结构件紧固连结。
[0012] 根据上述(1)的方案,脱离结构设置于护罩构件的车宽方向内侧部,由此在来自车辆前方及侧方的载荷下护罩构件不容易从连结构件脱落,因此能够耐受来自车辆前方及侧
方的冲击。此外,在从后方对护罩构件作用了超过设置值的载荷时,护罩构件从连结构件向
前方脱离,因此骑乘者的身体不容易被把手和关节护罩约束。因此,能够提高骑乘者的关节
部的进一步的保护性。
[0013] 根据上述(2)的方案,脱离结构具有:能够进行弹性变形的弹性凸部,其从护罩构件向后方突出;凸部保持孔,其设置于连结构件,用于安装弹性凸部;以及凸部脱离孔,其与
凸部保持孔相连,用于使弹性凸部脱离,凸部保持孔设置于凸部脱离孔的后方,由此起到以
下的效果。以一定的紧固连结力将护罩构件与连结构件安装,在从后方对护罩构件作用了
超过设置值的载荷时,弹性凸部从凸部保持孔向凸部脱离孔移动,护罩构件从连结构件脱
落。因此,部件破损的可能性低,能够进行再组装。
[0014] 根据上述(3)的方案,连结构件具有相对于车辆前方在俯视下向车宽方向内侧后方倾斜的安装面,凸部保持孔及凸部脱离孔设置于安装面,弹性凸部从安装面的前方保持
于凸部保持孔,由此起到以下的效果。在从后方对护罩构件作用了超过设置值的载荷时,来
自后方的载荷通过安装面的倾斜而向使护罩构件脱落逸出的方向变化,因此护罩构件脱
落。此外,通过调整安装面的倾斜角,能够设定使护罩构件脱落的载荷。
[0015] 根据上述(4)的方案,凸部保持孔与凸部脱离孔具有连续的形状,凸部脱离孔比凸部保持孔大,凸部保持孔经由比凸部保持孔小的狭窄部而与凸部脱离孔相连,由此起到以
下的效果。通过设定狭窄部的宽度,能够进行护罩构件的逸出载荷的设定。
[0016] 根据上述(5)的方案,脱离结构还具备紧固连结构件,该紧固连结构件通过使弹性凸部弹性变形来将护罩构件与连结构件紧固连结,由此起到以下的效果。能够通过弹性凸
部的弹性变形来将护罩构件与连结构件紧固连结,且能够在沿着一定方向施加了载荷的情
况下使护罩构件从连结构件脱落。因此,能够调整设定载荷(护罩构件的逸出载荷)。

附图说明

[0017] 图1是实施方式的机动二轮车的前部的左侧视图。
[0018] 图2是从前上方观察实施方式的左关节护罩而得到的立体图。
[0019] 图3是从后上方观察实施方式的左关节护罩而得到的立体图。
[0020] 图4是从前上方观察实施方式的左关节护罩的第一保护构件而得到的立体图。
[0021] 图5是实施方式的左关节护罩的俯视图。
[0022] 图6是包括图5的VI‑VI截面的图。
[0023] 图7是包括图5的VII‑VII截面的图。
[0024] 图8是包括图5的VIII‑VIII截面的图。
[0025] 图9是包括图1的IX‑IX截面的图。
[0026] 图10是实施方式的左关节护罩的配置的说明图。
[0027] 图11是包括实施方式的左关节护罩的脱离结构的截面在内的图9的主要部分放大图。
[0028] 图12是实施方式的左关节护罩的连结构件的俯视图。
[0029] 图13是实施方式的左关节护罩的连结构件的右侧视图。
[0030] 图14是实施方式的左关节护罩的连结构件的后视图。
[0031] 图15是实施方式的第一保护构件与第二保护构件之间的安装结构的说明图。
[0032] 图16是包括图5的XVI‑XVI截面的图。
[0033] 图17是包括图16的XVII‑XVII截面的图。
[0034] 图18是实施方式的右关节护罩的俯视图。
[0035] 图19是实施方式的右关节护罩的连结构件的俯视图。
[0036] 图20是实施方式的右关节护罩的连结构件的右侧视图。
[0037] 图21是实施方式的关节护罩的作用的说明图。
[0038] 图22是实施方式的第二保护构件的作用的说明图。
[0039] 图23是继图22之后的第二保护构件的作用的说明图。
[0040] 图24是实施方式的脱离结构的作用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1] 以下,参照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以下的说明中的前后左右等方向若无特殊记载则与以下说明的对于车辆而言的方向相同。在以下的说明所使用的图中适当部位
示出了表示车辆前方的箭头FR、表示车辆左方的箭头LH、表示车辆上方的箭头UP。
[0042] <车辆整体>
[0043] 图1作为跨骑型车辆的一例而示出机动二轮车1。参照图1,机动二轮车1在车身前后方向大致中央搭载发动机2。以下,有时将机动二轮车仅称作“车辆”。
[0044] 机动二轮车1在发动机2的前方配置前轮3。前轮3以能够转动的方式支承于左右一对前叉4。在前叉4的上部,从上方起依次架设有顶桥5、底桥6。在发动机2的上方设置有燃料
箱7。在顶桥5与底桥6之间架设有使轴向沿着上下的转向轴8。转向轴8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
承于在车架9的前端设置的头管10。头管10的周围被前盖罩11覆盖。
[0045] 在顶桥5的上表面设置有车把支架12。车把支架12具备在顶桥5的上表面固定的下支架13和在下支架13的上部安装的上支架14。车把15以被下支架13和上支架14夹持的方式
固定于车把支架12。例如,车把15由金属制的管体构成。车把15是使长度方向沿着车宽方向
的杆式车把。图中附图标记16表示对车把支架12的周围进行覆盖的车把罩。
[0046] 如图2所示,在车把15的车宽方向外侧部(在图中为左侧部),在车把15的外侧穿过安装有由树脂材料构成的筒状的把手17。在车把15中在把手17的车宽方向内侧,与把手17
相邻地安装有开关外壳18(双点划线),开关外壳18收容有各种开关。
[0047] 如图3所示,在车把15中在开关外壳18(参照图2)的车宽方向内侧,设置有将离合器杆19支承为能够摆动的杆支架20。在图3中,省略开关外壳18的图示。图中附图标记21表
示侧部后视镜的安装部。在车把15的右侧部以能够摆动的方式支承有制动器杆121(参照图
18)。
[0048] 在本实施方式中,关节护罩30在车把15的左右侧部分别设置。以下,有时将在车把15的左侧部设置的关节护罩称作“左关节护罩”,将在车把15的右侧部设置的关节护罩称作
“右关节护罩”,将左右的关节护罩总称为“关节护罩”。
[0049] <左关节护罩>
[0050] 如图5所示,左关节护罩30L(以下也简称作“关节护罩30”)以跨于把手17和车把15的方式配置于把手17的前方。例如,关节护罩30为树脂制品。关节护罩30在乘员把持把手17
时对乘员的手的前方进行覆盖。在俯视下,关节护罩30具有向后方开放的U字状。
[0051] 杆支架20兼用作对关节护罩30的内侧端部30a进行固定的紧固连结支架。关节护罩30的内侧端部30a被构成离合器杆19的摆动轴的螺栓22、套筒23等紧固连结(参照图8)。
[0052] 关节护罩30将其内侧端部30a固定于杆支架20并向车宽方向外侧延伸,且在车宽方向上跨过把手17。图中附图标记25表示从把手17向车宽方向外侧突出的重块。重块25具
有抑制车把15的振动的功能。在图9中,附图标记28表示用于对关节护罩30的外侧端部30b
进行固定的螺栓。
[0053] 如图7所示,关节护罩30具备在把手17的前方配置的导风部35。导风部35具有向上下方向开口的连通孔36。导风部35以前视下看不到连通孔36的方式覆盖连通孔36。
[0054] 关节护罩30具有分割结构。关节护罩30具备在把手17的前方配置的第一保护构件31和在第一保护构件31的前方配置的第二保护构件32。
[0055] <第一保护构件>
[0056] 在俯视下,第一保护构件31具有向后方开放的U字状(参照图9)。如图4所示,第一保护构件31具备在把手17的前方配置的护罩构件39和将护罩构件39与杆支架20连结的连
结构件50。
[0057] 护罩构件39以保护骑乘者的关节部的前表面及侧面的方式在俯视下具有L字状(参照图9)。护罩构件39具备位于把手17的前方的前方保护部40和位于把手17的侧方的侧
方保护部45。前方保护部40及侧方保护部45由同一构件一体地形成。
[0058] 在剖视下,前方保护部40具有向后方开放的U字状(参照图6)。如图9所示,前方保护部40具备第一延伸部41、第二延伸部42、第三延伸部43及第四延伸部44。
[0059] 在俯视下,第一延伸部41以第一延伸部41的车宽方向内端位于后方且第一延伸部41的车宽方向外端位于前方的方式倾斜。第一延伸部41以能够从连结构件50脱离的方式安
装于连结构件50(参照图9)。
[0060] 在第一延伸部41的车宽方向外侧部(与第二延伸部42相邻的相邻部分)设置有能够与连结构件50的前壁部53的凹部53a卡合的卡合凸部47(参照图9)。卡合凸部47从第一延
伸部41的车宽方向外侧部的后表面向后方突出(参照图7)。
[0061] 在俯视下,第二延伸部42从第一延伸部41的车宽方向外端朝向斜前外侧延伸。第二延伸部42将第一延伸部41与第三延伸部43连结。
[0062] 在俯视下,第三延伸部43从第二延伸部42的前端朝向车宽方向外侧延伸。第三延伸部43具有供第二保护构件32的卡合爪74(参照图22)穿过的爪插通孔43a。爪插通孔43a呈
在车宽方向(具体而言为第三延伸部43的延伸方向)上具有长边的矩形形状(参照图4)。爪
插通孔43a配置于第三延伸部43的车宽方向内侧部的上部(参照图4)。
[0063] 在俯视下,第四延伸部44从第三延伸部43的车宽方向外端朝向斜后外侧延伸。第四延伸部44具有用于安装第二保护构件32(参照图22)的安装孔44a。安装孔44a呈在车宽方
向(具体而言为第四延伸部44的延伸方向)上具有长边的矩形形状(参照图4)。安装孔44a配
置于第四延伸部44的上部(参照图4)。
[0064] 在俯视下,侧方保护部45从第四延伸部44的车宽方向外端朝向后方延伸。侧方保护部45的后端部固定于车把15的车宽方向外端部(固定用橡胶构件26)。
[0065] 在俯视下,连结构件50的外形具有向后方凸出的U字状(参照图5)。在剖视下,连结构件50具有向后方开放的U字状(参照图8)。连结构件50保护离合器杆19的转动部。如图14
所示,连结构件50具有上壁部51、下壁部52及前壁部53。上壁部51、下壁部52及前壁部53由
同一构件一体地形成。
[0066] 如图8所示,上壁部51配置于离合器杆19的上方。上壁部51具有沿着前后方向延伸的板状。在俯视下,上壁部51具有越靠后侧则左右宽度越小的外形(参照图12)。
[0067] 下壁部52配置于离合器杆19的下方。下壁部52具有沿着前后方向延伸的板状。在前后方向上,下壁部52比上壁部51长(参照图13)。
[0068] 前壁部53配置于离合器杆19的前方。前壁部53将上壁部51的前端与下壁部52的前端连结。在俯视下,前壁部53沿着前方保护部40的第一延伸部41而以前壁部53的车宽方向
内端位于后方且前壁部53的车宽方向外端位于前方的方式倾斜(参照图9)。前壁部53具有
相对于车辆前方在俯视下向车宽方向内侧后方倾斜的安装面54(参照图12)。在前壁部53设
置有向车宽方向外侧开放的凹部53a。
[0069] 如图9所示,在护罩构件39与连结构件50之间的安装部设置有脱离结构60,在从后方对护罩构件39作用了超过设定值的载荷时,脱离结构60使护罩构件39从连结构件50向前
方脱离。脱离结构60设置于护罩构件39的车宽方向内侧部。
[0070] 如图8所示,脱离结构60具有:能够进行弹性变形的弹性凸部61,其从护罩构件39向后方突出;凸部保持孔62,其设置于连结构件50,用于安装弹性凸部61;凸部脱离孔63,其
与凸部保持孔62相连,用于使弹性凸部61脱离;以及紧固连结构件65(参照图9),其通过使
弹性凸部61弹性变形来将护罩构件39与连结构件50紧固连结。
[0071] 如图9所示,弹性凸部61具有从护罩构件39的第一延伸部41向后方突出的圆筒状。例如,弹性凸部61为橡胶制的帽型螺母。弹性凸部61通过螺栓等紧固连结构件65而安装于
第一延伸部41。弹性凸部61从第一延伸部41向斜左后方突出。
[0072] 如图13所示,凸部保持孔62及凸部脱离孔63设置于连结构件50的前壁部53(安装面54)。凸部保持孔62与凸部脱离孔63在车宽方向(具体而言,前壁部53的倾斜方向)上排
列。凸部保持孔62设置于凸部脱离孔63的后方。
[0073] 如图14所示,凸部保持孔62与凸部脱离孔63具有连续的形状。凸部脱离孔63比凸部保持孔62大。凸部保持孔62经由比凸部保持孔62小的狭窄部64而与凸部脱离孔63相连。
在图中,附图标记D1表示凸部保持孔62的直径,附图标记D2表示凸部脱离孔63的上下宽度,
附图标记D3表示狭窄部64的上下宽度。凸部脱离孔63的上下宽度D2比凸部保持孔62的直径
D1大(D2>D1)。狭窄部64的上下宽度D3比凸部保持孔62的直径D1小(D3<D1)。
[0074] 在从后方对护罩构件39作用超过设定值的载荷之前(即设定值以下的载荷进行作用的期间),狭窄部64限制弹性凸部61向车宽方向外侧移动以使弹性凸部61位于凸部保持
孔62(参照图24中的双点划线的弹性凸部61)。在从后方对护罩构件39作用了超过设定值的
载荷时,弹性凸部61从凸部保持孔62朝向凸部脱离孔63移动(参照图24中的沿着安装面54
的箭头K1)。
[0075] 如图11所示,弹性凸部61从安装面54的前方保持于凸部保持孔62。例如,通过从单侧(车辆前侧)进行的螺栓紧固作业来使弹性凸部61弹性变形,由此能够将护罩构件39与连
结构件50紧固连结。在图中,用双点划线表示弹性变形前的弹性凸部61,用实线表示弹性变
形后的弹性凸部61。
[0076] 具体而言,通过拧紧螺栓65,从而弹性凸部61的一部分(螺栓的轴部侧的部分)发生挠曲,因此能够将护罩构件39与连结构件50紧固连结。通过使弹性凸部61介于护罩构件
39与连结构件50之间,能够得到防振、绝缘、密封效果。图中附图标记66表示在护罩构件39
(弹性凸部61的螺栓头部侧的部分)与连结构件50之间设置的垫圈。
[0077] 在图10中,附图标记L1表示沿着前后方向延伸的假想直线,附图标记L2表示沿着安装面54(前壁部53的前表面)的假想延长线。在此,假想直线L1设想对护罩构件39施加向
车辆前方方向的载荷(与碰撞时相当)的情况来设定。例如,假想直线L1与假想延长线L2(安
装面54)所成的角度A1为90度以下(锐角)。由此,在从后方对护罩构件39作用了超过设定值
的载荷时,能够容易使护罩构件39从连结构件50向前方脱离。
[0078] 需要说明的是,角度A1若处于能够发挥脱离作用的范围内则没有限制,但在本实施方式中,角度A1设定为70度左右。
[0079] <第二保护构件>
[0080] 如图2所示,第二保护构件32具有比第一保护构件31的前方保护部40大的外形。第二保护构件32沿着前方保护部40在车宽方向上延伸。第二保护构件32的上端位于比第一保
护构件31的上端靠上方的位置。第二保护构件32的上缘具有向上方凸出的弯曲形状。第二
保护构件32的下端位于比前方保护部40的下端靠上方的位置。第二保护构件32的下缘具有
沿着前方保护部40的前缘的外形。在剖视下,第二保护构件32的前表面以第二保护构件32
的上端位于后方且第二保护构件32的下端位于前方的方式倾斜(参照图6)。
[0081] 在第二保护构件32的前表面设置有多个(例如在实施方式中为三个)肋70。肋70沿着第二保护构件32的前表面的倾斜方向延伸。三个肋70在车宽方向(具体而言,第二保护构
件32的延伸方向)上隔开间隔地配置。
[0082] 第二保护构件32相对于第一保护构件31能够拆装。第二保护构件32的车宽方向内侧部通过螺栓等紧固连结构件29而安装于第一保护构件31的第一延伸部41。第二保护构件
32与第一保护构件31一起,以能够从连结构件50脱离的方式安装于连结构件50。
[0083] 第二保护构件32的车宽方向外端部通过螺栓等紧固连结构件72而安装于第一保护构件31的第四延伸部44。图15的实线表示第二保护构件32挠曲之前的初始状态。如图15
所示,在第二保护构件32的车宽方向外侧部设置有能够使螺栓72的轴部穿过的圆形的贯通
孔32a。例如,使螺栓72通过第二保护构件32的贯通孔32a并穿过第四延伸部44的安装孔
44a,使螺栓72从第四延伸部44的后表面突出(参照图22)。并且,通过将螺母73螺合于螺栓
72的突出部(外螺纹部),能够将第二保护构件32固定于第一保护构件31(参照图22)。
[0084] 如图22所示,在第二保护构件32的车宽方向中央部没置有卡合爪74,该卡合爪74穿过第一保护构件31的第三延伸部43的爪插通孔43a。卡合爪74作为在安装孔44a中规定第
一保护构件31与第二保护构件32之间的相对位置的定位部发挥功能。卡合爪74从第二保护
构件32的车宽方向中央部的后表面向后方突出。卡合爪74具有向斜左后方延伸的L字状。
[0085] <连通孔>
[0086] 如图7所示,第一保护构件31与第二保护构件32形成保护构件彼此重叠的层叠部37。连通孔36使层叠部37在上下方向上开放。层叠部37为在前视下第一保护构件31中的前
方保护部40与第二保护构件32的下部重叠的部分(参照图2)。连通孔36是前方保护部40的
前表面与第二保护构件32的下部后表面之间的间隙。在剖视下,连通孔36以开口上端位于
后方且开口下端位于前方的方式倾斜。
[0087] <右关节护罩>
[0088] 以下,说明右关节护罩30R。在右关节护罩30R中,对与左关节护罩30L同样的结构标注同一附图标记,省略其详细说明。
[0089] 如图18所示,右关节护罩30R以跨于右侧的把手17和车把15的方式配置于右侧的把手17的前方。在俯视下,右关节护罩30R具有向后方开放的U字状。
[0090] 在图中,附图标记120表示对右关节护罩30R的内侧端部进行固定的支架,附图标记121表示制动器杆,附图标记122表示构成制动器杆121的摆动轴的螺栓,附图标记123表
示主工作缸,附图标记124表示侧部后视镜的安装部。
[0091] 在俯视下,右关节护罩30R的连结构件150具有比左关节护罩30L的连结构件50(参照图12)小的外形(参照图19)。在侧视下,连结构件150具有向后方开放的U字状(参照图
20)。连结构件150保护制动器杆121的转动部。如图20所示,连结构件150具有上壁部151、下
壁部152及前壁部153。上壁部151、下壁部152及前壁部153由同一构件一体形成。
[0092] 上壁部151配置于制动器杆121的上方。在俯视下,上壁部151具有越靠后侧则左右宽度越大的外形(参照图19)。
[0093] 下壁部152配置于制动器杆121的下方。在前后方向上,下壁部152比上壁部151短。
[0094] 前壁部153配置于制动器杆121的前方。前壁部153将上壁部151的前端与下壁部152的前端连结。前壁部153具有相对于车辆前方在俯视下向车宽方向内侧后方倾斜的安装
面154(参照图19)。在前壁部153设置有向车宽方向外侧开放的凹部153a。
[0095] 以下,作为关节护罩30、第二保护构件32、脱离结构60各自的作用,例举左关节护罩30L、右关节护罩30R中的左关节护罩30L侧的例子来进行说明。右关节护罩30R具有与左
关节护罩30L同样的作用,因此省略其详细说明。
[0096] <关节护罩的作用>
[0097] 参照图21,与比较例一起说明实施方式的关节护罩30的作用。
[0098] 比较例不具有实施方式的连通孔36。或者,比较例的连通孔36的开口下端被封闭。图中箭头Wx表示比较例的行驶风的流动,箭头W1、W2表示实施方式的行驶风的流动。
[0099] 在比较例中,行驶风沿着第二保护构件32的前表面向后上方流动之后,向第二保护构件32的后方进入(参照箭头Wx)。在比较例中,关节护罩30的前方与后方之间的压力差
变大,因而在第二保护构件32的上部处发生行驶风的卷入。
[0100] 在实施方式中,行驶风沿着第二保护构件32的前表面向后上方流动(参照箭头W1),并且从连通孔36的开口下端进入连通孔36(参照箭头W2)。沿着第二保护构件32的前表
面流动了的风从第二保护构件32的上缘朝向后上方流动。进入到连通孔36中的风向第二保
护构件32的后方进入。在实施方式中,通过使行驶风的一部分向第二保护构件32的后方流
动,能够减小关节护罩30的前方与后方之间的压力差,能够抑制行驶风的卷入。
[0101] <实施方式的第二保护构件的作用>
[0102] 参照图22、图23来说明实施方式的第二保护构件32的作用。
[0103] 第二保护构件32通过沿着第一保护构件31中的安装孔44a向车宽方向内侧挠曲,能够扩大连通孔36。
[0104] 图22表示第二保护构件32挠曲之前的初始状态。在图22中,将穿过第二保护构件32的车宽方向外侧部的贯通孔32a(参照图15)后的螺栓72在第四延伸部44的安装孔44a的
车宽方向外侧进行固定。在图22中,卡合爪74卡合于第三延伸部43的爪插通孔43a的开口缘
部(以下称作“爪插通孔形成部”)。
[0105] 如图16所示,在爪插通孔形成部设置有卡合突出部75,该卡合突出部75与卡合爪74一起作为定位部发挥功能。在侧视下,卡合突出部75具有从第一保护构件31的后表面(倾
斜面)向下方突出的三角形形状。在初始状态下,卡合爪74抵接于卡合突出部75的后表面。
通过在初始状态下,卡合爪74卡合于爪插通孔形成部(卡合突出部75),从而第二保护构件
32相对于第一保护构件31向前方及车宽方向外侧的移动得到限制(参照图17)。
[0106] 在图16中,附图标记71表示在初始状态下规定第一保护构件31与第二保护构件32之间的前后间隔的定位凸部。定位凸部71在上下方向上隔开间隔地设置有多个(在图中为3
个)。定位凸部71在车宽方向上隔开间隔地设置。在车宽方向上相邻的两个定位凸部71之间
的间隙形成连通孔36(参照图7)。
[0107] 图23表示第二保护构件32挠曲了的状态。在图23中,将穿过第二保护构件32的车宽方向外侧部的贯通孔32a(参照图15)后的螺栓72在第四延伸部44的安装孔44a的车宽方
向内侧进行固定。图15的双点划线表示第二保护构件32呈向前方凸出的弯曲形状而挠曲了
的状态。
[0108] 例如,在保持将第二保护构件32的车宽方向内侧部紧固连结了的状态下,使第二保护构件32的车宽方向外侧部向车宽方向内侧偏移,由此使第二保护构件32以具有向前方
凸出的弯曲形状的方式挠曲。卡合爪74不与爪插通孔形成部卡合而与第三延伸部43的前表
面的台阶部76抵接。并且,在使第二保护构件32挠曲了的状态下,将第二保护构件32的车宽
方向外侧部紧固连结。由此,能够使连通孔36比图23的初始状态扩大。
[0109] <实施方式的脱离结构的作用>
[0110] 参照图24,说明实施方式的脱离结构60的作用。在图24中,省略第二保护构件32的图示。
[0111] 在从后方对护罩构件39作用了超过设定值的载荷时,脱离结构60使护罩构件39从连结构件50向前方脱离。
[0112] 图24的双点划线表示护罩构件39从连结构件50脱离之前的安装状态。在安装状态下,弹性凸部61位于凸部保持孔62(参照图8)。在安装状态下,狭窄部64限制了弹性凸部61
向车宽方向外侧移动(参照图8)。
[0113] 图24的实线表示护罩构件39从连结构件50脱离了的脱离状态。
[0114] 当从后方对护罩构件39作用超过设定值的载荷时,弹性凸部61越过狭窄部64,从凸部保持孔62朝向凸部脱离孔63移动。当弹性凸部61移动到凸部脱离孔63时,从凸部脱离
孔63向前方逸出。由此,在从后方对护罩构件39作用了超过设定值的载荷时,能够使护罩构
件39从连结构件50向前方脱离。
[0115] 如以上所说明那样,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关节护罩30具备:护罩构件39,其配置于车辆的车把15的把手17的前方;连结构件50,其连结于护罩构件39;以及脱离结构60,其设置
于护罩构件39与连结构件50之间的安装部,在从后方对护罩构件39作用了超过设定值的载
荷时,所述脱离结构60使护罩构件39从所述连结构件50向前方脱离,脱离结构60设置于护
罩构件39的车宽方向内侧部。
[0116] 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脱离结构60设置于护罩构件39的车宽方向内侧部,从而在来自车辆前方及侧方的载荷下护罩构件39不容易从连结构件50脱落,因此能够耐受来自车
辆前方及侧方的冲击。此外,在从后方对护罩构件39作用了超过设置值的载荷时,护罩构件
39从连结构件50向前方脱离,因此骑乘者的身体不容易被把手17和关节护罩30约束。因此,
能够提高骑乘者的关节部的进一步的保护性。
[0117] 脱离结构60具有:能够进行弹性变形的弹性凸部61,其从护罩构件39向后方突出;凸部保持孔62,其设置于连结构件50,用于安装弹性凸部61;以及凸部脱离孔63,其与凸部
保持孔62相连,用于使弹性凸部61脱离,凸部保持孔62设置于凸部脱离孔63的后方,由此起
到以下的效果。
[0118] 根据该结构,在将护罩构件39与连结构件50以一定的紧同连结力进行安装、且从后方对护罩构件39作用了超过设置值的载荷时,弹性凸部61从凸部保持孔62向凸部脱离孔
63移动,护罩构件39从连结构件50脱落。因此,部件破损的可能性低,能够进行再组装。
[0119] 连结构件50具有相对于车辆前方在俯视下向车宽方向内侧后方倾斜的安装面54,凸部保持孔62及凸部脱离孔63设置于安装面54,弹性凸部61从安装面54的前方保持于凸部
保持孔62,由此起到以下的效果。
[0120] 根据该结构,在从后方对护罩构件39作用了超过设置值的载荷时,来自后方的载荷通过安装面54的倾斜而向使护罩构件39脱落逸出的方向变化,因此护罩构件39脱落。此
外,通过调整安装面54的倾斜角,能够设定使护罩构件39脱落的载荷。
[0121] 凸部保持孔62与凸部脱离孔63具有连续的形状,凸部脱离孔63比凸部保持孔62大,凸部保持孔62经由比凸部保持孔62小的狭窄部64而与凸部脱离孔63相连,由此起到以
下的效果。
[0122] 根据该结构,通过设定狭窄部64的宽度,能够进行护罩构件39的逸出载荷的设定。
[0123] 脱离结构60还具备通过使弹性凸部61弹性变形而将护罩构件39与连结构件50紧固连结的紧固连结构件,由此起到以下的效果。
[0124] 根据该结构,能够通过弹性凸部61的弹性变形而将护罩构件39与连结构件50紧固连结,且在沿着一定方向施加了载荷的情况下能够使护罩构件39从连结构件50脱落。因此,
能够调整设定载荷(护罩构件39的逸出载荷)。
[0125] 关节护罩30具备导风部35,该导风部35具有在上下方向上开口的连通孔36,导风部35在前视下覆盖连通孔36,由此起到以下的效果。
[0126] 根据该结构,导风部35通过在前视下覆盖连通孔36,从而不具有朝向车辆前方的开口。因此,能够利用导风部35来保护骑乘者的关节部、腕部免受行驶中的风、水、泥、沙、树
枝等的影响。因此,能够抑制行驶中的防风·防泥·防沙砾·防树枝效果受损。此外,具备
导风部35,该导风部35配置于车辆的车把15的把手17的前方,且具有在上下方向上开口的
连通孔36,由此能够通过连通孔36来修正关节护罩30的后方的负压。因此,能够利用较小的
前表面投影面积来得到较大的防风效果。此外,连通孔36在前视下看不到,因此做出关节护
罩30的一体感,外观设计性优异。
[0127] 关节护罩30具备:第一保护构件31,其配置于把手17的前方;以及第二保护构件32,其配置于第一保护构件31的前方,第一保护构件31与第二保护构件32形成保护构件彼
此重叠的层叠部37,连通孔36使层叠部37在上下方向上开放,由此起到以下的效果。
[0128] 根据该结构,使关节护罩30为分割结构,由分割部件(第一保护构件31及第二保护构件32)的层叠部37形成连通孔36,因此抑制关节护罩30成为复杂的结构,且关节护罩30的
成形变得容易。
[0129] 第一保护构件31具有用于安装第二保护构件32的安装孔44a,安装孔44a为在车宽方向上具有长边的长孔,第二保护构件32通过沿着安装孔44a向车宽方向内侧挠曲而能够
扩大连通孔36,由此起到以下的效果。
[0130] 根据该结构,通过使第二保护构件32向车宽方向内侧挠曲且在第一保护构件31的安装孔44a的车宽方向内侧将第二保护构件32固定,来扩大层叠部37的连通孔36(间隙),由
此能够调整去往关节护罩30的后方的风量(用于修正关节护罩30的后方的负压的风量)。因
此,容易加入行驶速度、气温(包括手边环境温度)等行驶条件等而根据骑乘者的喜好来调
整关节护罩30的后方的负压。
[0131] 在第一保护构件31与第二保护构件32之间,设置有在安装孔44a中对位置进行规定的定位部74,由此起到以下的效果。
[0132] 根据该结构,能够规定第一保护构件31与第二保护构件32的相对位置。
[0133] 第一保护构件31具有爪插通孔43a,该爪插通孔43a为在车宽方向上具有长边的长孔,在第二保护构件32上,作为定位部74而设置有能够穿过第一保护构件31的爪插通孔43a
的卡合爪74,卡合爪74呈从第二保护构件32的后表面向斜后外侧延伸的L字状,在第二保护
构件32挠曲之前的初始状态下,卡合爪74与第一保护构件31的爪插通孔43a的开口缘部卡
合,在第二保护构件32呈向前方凸出的弯曲形状而挠曲了的状态下,卡合爪74与第一保护
构件31的前表面的台阶部76抵接,由此起到以下的效果。
[0134] 根据该结构,能够在第二保护构件32的初始状态及弯曲状态下分别规定第一保护构件31与第二保护构件32的相对位置。
[0135] 第二保护构件32相对于第一保护构件31能够装卸,由此起到以下的效果。
[0136] 根据该结构,通过将第二保护构件32从第一保护构件31取下,能够仅以第一保护构件31的形式加以使用。例如,在长距离行驶时、越野路面行驶时,将第二保护构件32安装
于第一保护构件31而进行行驶。例如,在低速行驶时、市区等的公路行驶时,仅以第一保护
构件31进行行驶。例如,在气温的高低方面气温低时,将第二保护构件32安装于第一保护构
件31而行驶。例如,在气温高时,仅以第一保护构件31进行行驶。能够像这样根据条件来变
更关节护罩30的用法,因此用法变更的自由度提高。
[0137] 此外,无需将关节护罩30的全部更换为其他部件,仅追加一部分部件就能够进行用法变更,因此部件成本降低。此外,在第一保护构件31具有用于安装第二保护构件32的安
装孔44a的情况下,能够使安装孔44a作为导风孔发挥功能。
[0138] <变形例>
[0139]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举出连通孔36使在前视下第一保护构件31与第二保护构件32重叠的层叠部37的全部在上下方向上开放的例子而进行了说明,但不限定于此。例如,连通
孔36也可以使层叠部37的一部分在上下方向上开放。连通孔36也可以使层叠部37的至少一
部分在上下方向上开放。
[0140]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举出使关节护罩30为分割结构且具备分割部件(第一保护构件31及第二保护构件32)的例子而进行了说明,但不限定于此。例如,关节护罩30也可以不
设为分割结构而仅具备一个保护构件。
[0141]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举出第二保护构件32相对于第一保护构件31能够装卸的例子而进行了说明,但不限定于此。例如,第二保护构件32也可以相对于第一保护构件31不能装
卸而与第一保护构件31一体化。
[0142]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举出前方保护部40及侧方保护部45由同一构件一体地形成的例子而进行了说明,但不限定于此。例如,前方保护部40及侧方保护部45也可以分别由不同
构件形成。例如,侧方保护部45也可以通过螺栓等而紧固连结于前方保护部40。
[0143]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举出安装关节护罩30的车把15为杆式车把的例子而进行了说明,但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使安装关节护罩30的车把15为左右分离的所谓的分离式车
把。例如,在具有固定于顶桥5的基部和沿着车宽方向延伸的管状部的分离式车把中,也可
以在使重块穿入管状部的基础上,安装关节护罩30。
[0144] 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上述跨骑型车辆包括驾驶员跨车身而乘车的全部车辆,不仅包括机动二轮车(包括带原动机的自行车及小型摩托车型车辆),还包括三轮
(除了前一轮且后二轮以外,还包括前二轮且后一轮的车辆)或四轮的车辆。
[0145] 并且,上述实施方式中的结构为本发明的一例,能够将实施方式的构成要素替换为周知的构成要素等而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