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填式地下室施工方法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2010357252.5

文献号 : CN111501829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陈雨生张正洪方伟强王文超朱远真余改

申请人 :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回填式地下室施工方法,首先进行地下室墙体施工,地下室墙体包括高跨区域墙体和低跨区域墙体,高跨区域墙体施工至高跨区域的次梁底位置,低跨区域的墙体施工至低跨区域的首层梁板的板底位置;然后回填高跨区域地下室的内部空间间隙的土方以及低跨区域地下室的内部空间间隙的土方,高跨区域地下室的内部空间间隙的土方回填至次梁底位置,低跨区域地下室的内部空间间隙的土方回填至低跨区域的首层梁板的板底位置;之后浇筑低跨区域的首层梁板,施工高跨区域的主次梁,高跨区域的主次梁施工至高跨区域的首层梁板的板底位置;最后进行高跨区域的首层梁板的板底模支设、钢筋绑扎,浇筑高跨区域的首层梁板。

权利要求 :

1.一种回填式地下室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施工地下室墙体,所述地下室墙体包括高跨区域墙体和低跨区域墙体,所述高跨区域墙体施工至高跨区域的次梁底位置,所述低跨区域的墙体施工至低跨区域的首层梁板的板底位置;

回填高跨区域地下室的内部空间间隙的土方以及低跨区域地下室的内部空间间隙的土方,所述高跨区域地下室的内部空间间隙的土方回填至所述次梁底位置,所述低跨区域地下室的内部空间间隙的土方回填至所述低跨区域的首层梁板的板底位置;

浇筑所述低跨区域的首层梁板,施工所述高跨区域的主次梁,所述高跨区域的主次梁施工至高跨区域的首层梁板的板底位置;在高跨区域和低跨区域的主次梁施工的时候,外墙剩余一段和梁一起浇筑;

进行所述高跨区域的首层梁板的板底模支设、钢筋绑扎,浇筑所述高跨区域的首层梁板;

所述高跨区域墙体包括高跨区域内墙和围设于所述高跨区域内墙外围的高跨区域外墙;

所述高跨区域外墙的数量为多块,多块所述高跨区域外墙相互连接围合成回形结构,相邻所述高跨区域外墙之间连接有第一立柱;

所述高跨区域内墙的数量为多块,多块所述高跨区域内墙相互交叉呈网格状设置且交叉处连接有第二立柱,每一所述高跨区域内墙的两端连接于位置相对的所述高跨区域外墙,所述高跨区域内墙和所述高跨区域外墙之间连接有第三立柱;

所述低跨区域墙体包括低跨区域内墙和围设于所述低跨区域内墙外围的低跨区域外墙;

所述低跨区域外墙的数量为多块,多块所述低跨区域外墙相互连接围合成回形结构,相邻所述低跨区域外墙之间连接有第四立柱;

所述低跨区域内墙的数量为多块,多块所述低跨区域内墙相互交叉呈网格状设置且交叉处连接有第五立柱,每一所述低跨区域内墙的两端连接于位置相对的所述低跨区域外墙,所述低跨区域内墙和所述低跨区域外墙之间连接有第六立柱。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回填式地下室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立柱、第二立柱、第三立柱、第四立柱、第五立柱以及第六立柱的柱脚分别连接有承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回填式地下室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相邻承台之间连接有基础梁。

说明书 :

回填式地下室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回填式地下室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按照地基基础设计规范要求,楼栋高度超28m应设置地下室,但由于工程情况特殊性,对于部分楼栋不宜设置有使用功能的地下室,并且造价也较高。此类地下室会设计成回
填式地下室,常规井字梁设计对回填及首层结构梁板施工要求比较高,故如何施工回填式
地下室,是浅基础施工的重点。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回填式地下室的施工方法,避免井字梁施工时需要预留过多钢筋,且需二次开挖、首层梁砖胎膜砌筑等问题。
[0004]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 一种回填式地下室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6] 施工地下室墙体,所述地下室墙体包括高跨区域墙体和低跨区域墙体,所述高跨区域墙体施工至高跨区域的次梁底位置,所述低跨区域的墙体施工至低跨区域的首层梁板
的板底位置;
[0007] 回填高跨区域地下室的内部空间间隙的土方以及低跨区域地下室的内部空间间隙的土方,所述高跨区域地下室的内部空间间隙的土方回填至所述次梁底位置,所述低跨
区域地下室的内部空间间隙的土方回填至所述低跨区域的首层梁板的板底位置;
[0008] 浇筑所述低跨区域的首层梁板,施工所述高跨区域的主次梁,所述高跨区域的主次梁施工至高跨区域的首层梁板的板底位置;
[0009] 进行所述高跨区域的首层梁板的板底模支设、钢筋绑扎,浇筑所述高跨区域的首层梁板。
[0010] 所述高跨区域墙体包括高跨区域内墙和围设于所述高跨区域内墙外围的高跨区域外墙。
[0011] 所述高跨区域外墙的数量为多块,多块所述高跨区域外墙相互连接围合成回形结构,相邻所述高跨区域外墙之间连接有第一立柱。
[0012] 所述高跨区域内墙的数量为多块,多块所述高跨区域内墙相互交叉呈网格状设置且交叉处连接有第二立柱,每一所述高跨区域内墙的两端连接于位置相对的所述高跨区域
外墙,所述高跨区域内墙和所述高跨区域外墙之间连接有第三立柱。
[0013] 所述低跨区域墙体包括低跨区域内墙和围设于所述低跨区域内墙外围的低跨区域外墙。
[0014] 所述低跨区域外墙的数量为多块,多块所述低跨区域外墙相互连接围合成回形结构,相邻所述低跨区域外墙之间连接有第四立柱。
[0015] 所述低跨区域内墙的数量为多块,多块所述低跨区域内墙相互交叉呈网格状设置且交叉处连接有第五立柱,每一所述低跨区域内墙的两端连接于位置相对的所述低跨区域
外墙,所述低跨区域内墙和所述低跨区域外墙之间连接有第六立柱。
[0016] 所述第一立柱、第二立柱、第三立柱、第四立柱、第五立柱以及第六立柱的柱脚分别连接有承台,相邻承台之间连接有基础梁。
[0017]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8]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回填式地下室施工方法,土方回填时,所述低跨区域地下室的空间间隙的土方回填至低跨区域的相应的首层梁板的板底位置,所述高跨区域的空间间隙
的土方回填至高跨区域的相应的次梁底的位置;再实施后续主次梁以及外墙剩余段的施
工,在高跨区域和低跨区域的主次梁施工的时候,外墙剩余一段和梁一起浇筑,在所述高跨
区域和所述低跨区域的主次梁施工的时候,无须预留多余的钢筋,减少了钢筋连接,本发明
提供的方法能解决井字梁预留过多钢筋导致的质量问题,且无需二次开挖、首层梁砖胎膜
砌筑等。

附图说明

[0019] 图1为本发明一种回填式地下室施工方法的回填式地下室单体的首层结构示意图。
[0020] 图2为本发明一种回填式地下室施工方法的高跨区域的地下室外墙以及低跨区域的地下室外墙施工示意图。
[0021] 图3为本发明一种回填式地下室施工方法的高跨区域地下室的内部空间间隙的土方回填以及低跨区域地下室的内部空间间隙的土方回填施工示意图。
[0022] 图4为本发明一种回填式地下室施工方法的高跨区域的首层梁板施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 本发明具体实施中,浅基坑挖深约1.5m~2.8m,根据地基基础设计规范,浅基础地上结构建筑高度超过28m,需要设置地下室。由于此类工程的特殊性,浅基础区域不宜设置
有功能性的地下室,根据施工需求,设置高低跨回填式地下室,由于回填式半地下结构的设
计,对施工难度提出了要求。
[0024]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一种回填式地下室施工方法作进一步说明。
[0025] 如图1~图4所示为一种回填式地下室施工方法,具体施工步骤如下:
[0026] 步骤一,施工地下室墙体,地下室墙体包括高跨区域墙体和低跨区域墙体,高跨区域墙体施工至高跨区域的次梁31底位置,低跨区域的墙体施工至低跨区域的首层梁板41的
板底位置。
[0027] 步骤二,回填高跨区域地下室3的内部空间间隙的土方以及低跨区域地下室4的内部空间间隙的土方,高跨区域地下室3的内部空间间隙的土方回填至次梁底位置,低跨区域
地下室4的内部空间间隙的土方回填至低跨区域的首层梁板41的板底位置。
[0028] 其中回填采用40%粗砂或砾砂+10%瓜子片+50%级配石子;砂石料含水率在(8~10)%,含泥率小于3%;砂石回填须分层夯实,每层虚铺厚度250mm,用平板式振动器压实6
~8遍或蛙式打夯机压实3~4遍,压实系数≥0.97。
[0029] 步骤三,浇筑低跨区域的首层梁板41,施工高跨区域的主次梁,高跨区域的主次梁施工至高跨区域的首层梁板32的板底位置。
[0030] 步骤四,进行高跨区域的首层梁板32的板底模支设、钢筋绑扎,浇筑高跨区域的首层梁板32。
[0031] 在高跨区域和低跨区域的主次梁施工的时候,外墙剩余一段和梁一起浇筑,无须预留多余的钢筋,减少了存在钢筋连接的质量问题,本发明提供的方法能解决井字梁预留
过多钢筋导致的质量问题,且无需二次开挖、首层梁砖胎膜砌筑等,其中井字梁是高低跨区
域的主次梁。
[0032] 高跨区域墙体包括高跨区域内墙和围设于高跨区域内墙外围的高跨区域外墙。
[0033] 高跨区域外墙的数量为多块,多块高跨区域外墙相互连接围合成回形结构,相邻高跨区域外墙之间连接有第一立柱。
[0034] 高跨区域内墙的数量为多块,多块高跨区域内墙相互交叉呈网格状设置且交叉处连接有第二立柱,每一高跨区域内墙的两端连接于位置相对的高跨区域外墙,高跨区域内
墙和高跨区域外墙之间连接有第三立柱。
[0035] 低跨区域墙体包括低跨区域内墙和围设于低跨区域内墙外围的低跨区域外墙。
[0036] 低跨区域外墙的数量为多块,多块低跨区域外墙相互连接围合成回形结构,相邻低跨区域外墙之间连接有第四立柱。
[0037] 低跨区域内墙的数量为多块,多块低跨区域内墙相互交叉呈网格状设置且交叉处连接有第五立柱,每一低跨区域内墙的两端连接于位置相对的低跨区域外墙,低跨区域内
墙和低跨区域外墙之间连接有第六立柱。
[0038] 第一立柱、第二立柱、第三立柱、第四立柱、第五立柱以及第六立柱的柱脚分别连接有承台1,相邻承台1之间连接有基础梁2,其中承台1是桩与柱或墩联系部分,承台1用于
承载上部结构荷载。
[0039]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0040]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回填式地下室施工方法,土方回填时,所述低跨区域地下室的空间间隙的土方回填至低跨区域的相应的首层梁板的板底位置,所述高跨区域的空间间隙
的土方回填至高跨区域的相应的次梁底的位置;再实施后续主次梁以及外墙剩余段的施
工,在高跨区域和低跨区域的主次梁施工的时候,外墙剩余一段和梁一起浇筑,在所述高跨
区域和所述低跨区域的主次梁施工的时候,无须预留多余的钢筋,减少了钢筋连接,本发明
提供的方法能解决井字梁预留过多钢筋导致的质量问题,且无需二次开挖、首层梁砖胎膜
砌筑等。
[0041] 以上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发明已经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
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
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
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0042] 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限
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
影响本发明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发明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
能涵盖的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