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单逆变器驱动的高稳定性永磁同步电机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2010295974.2

文献号 : CN111509899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谭宇航肖天伦梁康有温慧慧

申请人 : 重庆文理学院

摘要 :

本发明属于用于抑制或减少振动的电机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利用单逆变器驱动的高稳定性永磁同步电机,包括从内至外依次设置的转子、定子和外壳,转子上还同轴固定有贯穿外壳一端的驱动轴,驱动轴与外壳转动连接,还包括位于外壳下方的安装座,外壳竖向滑动连接在安装座上;安装座内设有与外壳底部相抵的减振组件,减振组件包括多个重叠设置的安装板,安装板内嵌设有多个第一柔性缓冲球,第一柔性缓冲球包括大径球和小径球,大径球和小径球交错设置。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由于电机运行时,转动惯量的不平衡导致电机运行不稳定的问题。

权利要求 :

1.一种利用单逆变器驱动的高稳定性永磁同步电机,包括从内至外依次设置的转子、定子和外壳,转子上还同轴固定有贯穿外壳一端的驱动轴,驱动轴与外壳转动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外壳下方的安装座,外壳竖向滑动连接在安装座上;安装座内设有与外壳底部相抵的减振组件,减振组件包括多个重叠设置的安装板,安装板内嵌设有多个第一柔性缓冲球,第一柔性缓冲球包括大径球和小径球,大径球和小径球交错设置;定子内还设置有一条冷却通道,冷却通道沿定子的轴向螺旋设置,冷却通道的左端为进气端,冷却通道的右端为出气端;定子的左端还设置有包裹冷却通道的环形槽,定子内还设有将环形槽与冷却通道连通导流孔;驱动轴左端位于外壳内的部分上还设置有三块散热翅片,散热翅片拼接呈风扇叶片的形状,能够将外部的气体导入冷却通道内;外壳的左右两端上均设有透气孔;滑动桶的出气口上还连通有导气管,导气管远离滑动桶的一端与环形槽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单逆变器驱动的高稳定性永磁同步电机,其特征在于:上侧所述安装板的大径球与下侧安装板的小径球相抵。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单逆变器驱动的高稳定性永磁同步电机,其特征在于:上侧所述安装板的大径球与下侧安装板的大径球相抵。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利用单逆变器驱动的高稳定性永磁同步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内设置限位框,减振组件位于限位框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利用单逆变器驱动的高稳定性永磁同步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框内侧均设有四块缓冲板,缓冲板与限位框的内壁之间均设有凹槽,凹槽内嵌设有第二柔性缓冲球。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利用单逆变器驱动的高稳定性永磁同步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柔性缓冲球也包括大径球和小径球,且大径球和小径球交错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利用单逆变器驱动的高稳定性永磁同步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柔性缓冲球和第二柔性缓冲球均为橡胶球、硅胶球或乳胶球。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利用单逆变器驱动的高稳定性永磁同步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框的外周和底部与安装座之间均设有弹簧。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利用单逆变器驱动的高稳定性永磁同步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框的底部固定有限位件,限位件包括固定在安装座底部的滑动桶,滑动桶内竖向滑动连接有拉杆,拉杆的底部固定有竖向滑动连接在滑动桶内的滑板,滑动桶的上部设置有泄压口,泄压口内设有泄压阀门;拉杆外还套设有弹簧。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利用单逆变器驱动的高稳定性永磁同步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桶的上部位于拉杆的外周设有橡胶块。

说明书 :

一种利用单逆变器驱动的高稳定性永磁同步电机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用于抑制或减少振动的电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单逆变器驱动的高稳定性永磁同步电机。

背景技术

[0002] 电机在运行的过程中,由于转子和驱动轴的转动做功,会产生较大的热量,而高温会使得转子(永磁体消磁)进而影响电机的稳定运行。同时,电机在物理结构上,不是完全的
中心对称、轴对称,因此电机在运行的过程中,转子和驱动轴转动时,由于转动惯量的不平
衡会导致振动,导致电机运行不稳定,进而影响电机的动力输出。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意在提供一种利用单逆变器驱动的高稳定性永磁同步电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电机运行时,转动惯量的不平衡导致电机运行不稳定的问题。
[0004]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利用单逆变器驱动的高稳定性永磁同步电机,包括从内至外依次设置的转子、定子和外壳,转子上还同轴固定有贯穿外壳
一端的驱动轴,驱动轴与外壳转动连接,还包括位于外壳下方的安装座,外壳竖向滑动连接
在安装座上;安装座内设有与外壳底部相抵的减振组件,减振组件包括多个重叠设置的安
装板,安装板内嵌设有多个第一柔性缓冲球,第一柔性缓冲球包括大径球和小径球,大径球
和小径球交错设置。
[0005] 本技术方案的技术原理:
[0006] 通过设置减振组件能够对电机起到减振的作用,进而减少电机在运行过程中的振动,确保电机运行的稳定。通过多块安装板的重叠设置,安装板上均设有第一柔性缓冲球,
在电机发生振动时,会使得第一柔性缓冲球受到挤压,并且柔性球吸收电机振动的能量,并
将能量传输至安装板上,实现振动能量的消解,进而起到减缓电机振动的作用。
[0007] 本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
[0008] 1、本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安装板和第一柔性缓冲球,在电机振动时,挤压第一柔性缓冲球,使得第一柔性缓冲球发生挤压,避免外壳与安装板刚性接触,从而降低外壳受损的
概率;
[0009] 2、第一柔性缓冲球在振动时,能够吸收外壳的振动能量,并将能量传送给安装板,在此过程中实现能量的消解,进而减少电机的振动;
[0010] 3、通过将第一柔性缓冲球设置为大径球和小径球,在振动较小时,通过挤压第一柔性缓冲球便能实现减振,而在振动的幅度较大时,挤压大径球的力会变大,因此,此时会
挤压小径球,通过小径球来进行减振,提高减振的效果。
[0011] 4、本技术方案通过第一柔性缓冲球进行减振,与现有直接利用弹簧减振相比,弹簧的吸振效果有限,并且其减振的效果,只能是减少刚性接触导致的受损,而且由于弹簧快
速复位的作用,会使得整个弹簧的振动加速,进而使得电机的运行更不稳定;因此,本技术
方案的设置,能够解决电机在运行过程中,振动较大导致的运行不稳定的问题。
[0012] 发明人在研发的过程中发现,利用第一柔性缓冲球来进行缓冲,能够减少减振组件随外壳同步振动的情况发生,同时第一柔性缓冲球嵌设在安装板内,能够通过第一柔性
缓冲球和安装板吸收振动的能量,进而能够减少电机的振动,确保电机的稳定运行。
[0013] 进一步,上侧所述安装板的大径球与下侧安装板的小径球相抵。
[0014] 有益效果:将大径球和小径球相抵,能够使得向下传递振动能量的效果更佳,进而能够提升减振的效果。
[0015] 进一步,上侧所述安装板的大径球与下侧安装板的大径球相抵。
[0016] 有益效果:将大径球与大径球相抵,能够使得减振时可压缩的空间变大,进而能够使得减振的限度变大。
[0017] 进一步,所述安装座内设置限位框,减振组件位于限位框内。
[0018] 有益效果:利用限位框对减振组件进行限位,能够对减振组件的运动轨迹进行限定,避免减振组件发生错位,进而避免减振组件的减振效果受到影响。
[0019] 进一步,所述限位框内侧均设有四块缓冲板,缓冲板与限位框的内壁之间均设有凹槽,凹槽内嵌设有第二柔性缓冲球。
[0020] 有益效果:电机的振动不仅仅是竖向的,还会发生横向的振动,因此通过设置缓冲板和第二柔性缓冲球,能够实现横向减振,进一步提高减振效果。
[0021] 进一步,所述第二柔性缓冲球也包括大径球和小径球,且大径球和小径球交错设置。
[0022] 有益效果:第二柔性缓冲球也包括大径球和小径球,在振动较大时,能够利用小径球进行减振,进而提高减振的限度。
[0023] 进一步,所述第一柔性缓冲球和第二柔性缓冲球均为橡胶球、硅胶球或乳胶球。
[0024] 有益效果:橡胶球、硅胶球和乳胶球均具有一定的弹性形变能力,并且具有吸振的效果,能够使得整个减振组件的减振效果佳。
[0025] 进一步,所述限位框的外周和底部与安装座之间均设有弹簧。
[0026] 有益效果:在限位框和安装座之间设置弹簧,能够避免限位框与安装座的刚性接触导致的振动受损的情况出现。而在限位框与安装座之间设置弹簧,通过限位框内的减振
组件吸收振动的能量进行减振后,限位框实际发生的振动会较小,而通过设置弹簧,能够起
到缓冲的作用,避免振动导致的受损的情况出现;又能够避免因为弹簧本身的特性,导致电
机振动的情况出现。
[0027] 进一步,所述限位框的底部固定有限位件,限位件包括固定在安装座底部的滑动桶,滑动桶内竖向滑动连接有拉杆,拉杆的底部固定有竖向滑动连接在滑动桶内的滑板,滑
动桶的上部设置有泄压口,泄压口内设有泄压阀门;拉杆外还套设有弹簧。
[0028] 有益效果;通过限位件的设置能够减缓振动。在电机的振动没有完全消解的情况下,限位框会随外壳发生振动,因此会使得限位框挤压会拉伸拉杆,而在此过程中,在气压
的作用下,拉杆和滑板的移动会受到阻碍,进而能够减少限位框的振动,起到减振的效果。
[0029] 进一步,所述滑动桶的上部位于拉杆的外周设有橡胶块。
[0030] 有益效果:橡胶块具有弹性形变能力,能够被挤压,但其形变的受力要求较大,因此能够进一步增加滑板和拉杆滑动时受到的阻碍,并且能利用橡胶块减振。

附图说明

[0031]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0032]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2中限位件的结构示意图;
[0033]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3中电机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0034] 图4为图3中A‑A向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5]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
[0036]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电机主体1、转子11、定子12、冷却通道121、环形槽122、外壳13、透气孔131、驱动轴14、散热翅片141、安装座2、限位框3、安装板4、第一柔性缓
冲球41、缓冲板5、第二柔性缓冲球51、连接板6、滑动桶7、滑板71、拉杆72、橡胶块73、进气口
74、出气口75、限位环76、导气管8。
[0037] 实施例1:
[0038] 一种利用单逆变器驱动的高稳定性永磁同步电机,基本如附图1所示,安装座2和电机主体1。电机主体1包括从内至外依次设置的转子11、定子12和外壳13(图1中未画出),
定子12上同轴转动连接有驱动轴14,且转子11包裹在驱动轴14外侧。驱动轴14的左端贯穿
外壳13并延伸至外壳13外,驱动轴14的左端与外壳13转动连接。还包括与外壳13底部螺纹
连接的连接板6。
[0039] 安装座2内设有安装槽,安装槽内设有限位框3,限位框3的底部和侧壁与安装槽之间设有弹簧或限位件,本实施例中优选弹簧。限位框3内设置有减振组件,限位框3的顶部设
有限位块。
[0040] 减振组件包括多块叠放在限位框3内的安装板4,安装板4上设置有多个通孔,每个通孔内均卡合有第一柔性缓冲球41,第一柔性缓冲球41包括大径球和小径球,且大径球和
小径球交错设置。相邻安装板4上的大径球与小径球相抵或相邻安装板4上的大径球与大径
球相抵,本实施例选用相邻安装板4上的大径球与大径球相抵的设置方式。连接板6的底部
与顶部的安装板4焊接。
[0041] 限位框3内还设有四个分别限位框3的侧边平行的缓冲板5,缓冲板5靠近限位框3一侧的侧壁上设有凹槽,限位框3的内侧壁上也设有凹槽,缓冲板5和限位框3上的凹槽数量
相等,且凹槽之间相互配合。还包括与限位框3上的凹槽数量相等的第二柔性缓冲球51,第
二柔性缓冲球51设置在限位框3和缓冲板5上相互配合的两个凹槽内。第二柔性缓冲球51也
包括大径球和小径球,且大径球和小径球交错设置。大径球和小径球的直径根据实际需求
进行选择,例如本实施例中大径球选用直径为2cm的球体,小径球选用直径为1cm的球体。
[0042] 第一柔性缓冲球41和第二柔性缓冲球51可以为橡胶球、硅胶球或乳胶球,本实施例优选橡胶球。
[0043] 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0044] 在电机运行过程中,由于电机主体1的结构不是完全轴对称的,因此会在驱动轴14和转子11转动时,出现转动惯量不平衡的情况,因此会导致电机主体1不稳定,发生振动,进
而影响电机的动力输出。而在此过程中,电机主体1发生竖向振动时,会挤压安装板4,从而
使得安装板4上的第一柔性缓冲球41被挤压,起到一个缓冲的作用,避免电机主体1与安装
座2的刚性接触导致的外壳13受损的情况出现。而且在第一柔性缓冲球41被挤压时,会吸收
振动的能量,并向与之接触的第一柔性缓冲球41和安装板4进行传输,实现振动能量的分
解,进而减少电机主体1的振动,提高运行的稳定性。
[0045] 而在电机主体1发生横向振动时,会挤压缓冲板5,使得缓冲板5挤压第二柔性缓冲球51,通过第二柔性缓冲球51和缓冲板5进行振动能量的消解,从而减少电机的振动,提高
电机运行的稳定性。
[0046] 而在减振的过程中,限位框3也会受到一个振动的力,通过设置弹簧,能够起到缓冲的作用,避免限位框3直接与安装座2发生撞击导致的受损的情况出现。
[0047] 实施例2:
[0048] 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仅在于,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限位框3与安装槽底部和侧壁之间均设置有限位件,未设置弹簧。以底部的限位件为例,限位件包括焊接在安
装槽上的滑动桶7,滑动桶7顶部开口,且滑动桶7顶部的内壁上设有限位环76。滑动桶7内竖
向滑动连接有滑板71,滑板71的顶部铰接有拉杆72,拉杆72的顶部与限位框3的底部铰接。
[0049] 滑动桶7的位于滑板71下方处设有进气口74和出气口75,进气口74内设有进气单向阀,当滑板71向上滑动时,滑动桶7下部的压强减小,因此通过进气口74吸入气体;出气口
75内设有出气单向阀,当滑板71向下滑动时,挤压滑动桶7下部的气体,使得下部的压强增
加,进而将出气单向阀打开,能够将下部的气体排出。滑板71的顶部还固定有橡胶块73,橡
胶块73包裹拉杆72。
[0050] 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0051] 利用限位件来进行缓冲,在限位框3受到振动时,会直接带动拉杆72移动,由于拉杆72的两端分别与限位框3铰接,能够实现拉杆72的多方位移动。而且在振动的过程中,当
拉杆72移动,使得滑板71在滑动桶7内滑动时,会挤压滑动桶7的上部或下部,由于滑动桶7
下部密封,并且设置有泄压阀,能够通过气体的压强来进行缓冲和减震,而滑动桶7的上部
设置有橡胶块73,除了能起到缓冲、减震的作用外,还能够对拉杆72的移动进行限制,因此
能够对限位框3的移动进行限制,避免限位框3位置发生大幅度移动,从而确保电机本体1的
稳定性。
[0052] 实施例3:
[0053] 实施例3与实施例2的不同之处仅在于,如图3所示,定子12内还设置有一条冷却通道121,冷却通道121沿定子12的轴向螺旋设置,冷却通道121的左端为进气端,冷却通道121
的右端为出气端。结合图4所示,定子12的左端还设置有包裹冷却通道121的环形槽122,定
子12内还设有将环形槽122与冷却通道121连通导流孔。驱动轴14左端位于外壳13内的部分
上还设置有三块散热翅片141,散热翅片141拼接呈风扇叶片的形状,能够将外部的气体导
入冷却通道121内。外壳13的左右两端上均设有透气孔131。滑动桶7的出气口75上还连通有
导气管8,导气管8远离滑动桶7的一端与环形槽122连通。
[0054] 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0055] 电机的运行不稳定除了与振动相关之外,还与电机运行时大量的发热相关。通过设置散热翅片141和冷却通道121,在电机运行时,驱动轴14带动散热翅片141转动,从而产
生气流,并将气流导流至冷却通道121内。而在电机振动过程中,挤压滑板71时,会挤压滑动
桶7内的气体,使得气体通过导流管进入环形槽122内,再进入冷却通道121内。冷却通道121
和环形槽122构成一个空气放大器的结构,根据空气放大器的运行原理,能够使得气体在冷
却通道121内的流速加快,再根据能量守恒定律,气体的流速变快后,温度变低,因此能够进
一步加快气体与定子12之间的热交换,从而实现对定子12和转子11的降温;减少热量对电
机运行的影响,提高电机运行的稳定性。
[0056] 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专利实施的效
果和专利的实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