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温室甲鱼养殖方法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2010446753.0

文献号 : CN111513023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郑尧

申请人 : 镇江大成渔业发展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温室甲鱼养殖方法,通过科学建设养殖温室池,使得甲鱼养殖于相对封闭的密闭环境中,且为每个养殖温室池设置控温和增氧设施,以保证甲鱼的生存环境富氧且温度恒定,通过使用前后的及时消毒保证每一批次甲鱼的养殖质量,提高甲鱼成活率,提高甲鱼个体的营养价值;通过种蛋和种苗的混合选苗方式以便于针对不同批次的甲鱼育苗的养殖前期进行温度、氧气、和耐药性的检测,同时通过种苗和种蛋的科学选取保证甲鱼苗的健康从而保证成活率,再加上合理的饲料投喂方式保证甲鱼的健康成长及个体质量优良;通过有效控制甲鱼养殖水体的环境调节,从而为甲鱼提供最适用的生存环境。

权利要求 :

1.一种温室甲鱼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建造温室甲鱼池;

1.1)建造养殖温室池

采用砖混、混凝土、玻璃钢构建养殖池及养殖温室的外框,单个养殖温室的面积为700‑

1000㎡,在每个养殖温室的内部设置有若干个养殖温室池,每个养殖温室池的面积为25‑35㎡,水深为60‑100cm;在养殖温室的外框布置有温棚,在养殖温室的顶部加盖保温遮阳材料,在保温遮阳材料的四周等间距均匀开设有若干个通风窗口;

1.2)建造温室控温设施

为每个养殖温室池配置有常规控温装置和应急控温装置,其中所述常规控温装置选用空气能热泵或地源热泵,所述应急控温装置选用备用燃气或生物质常压锅炉;

1.3)建造温室增氧设施

为每个养殖温室池配置高压旋涡风机、曝气盘管及曝气砂头,将曝气盘管均匀且分散固定于每个养殖温室池的内部,在每个曝气盘管的出水口位置设置有曝气砂头,曝气盘管与曝气砂头的放置位置距离每个养殖温室池的池底3~5cm处;

1.4)对温棚及养殖池进行消毒

1.4.1)养殖池消毒前,先对温棚进行熏蒸消毒,保持养殖温室密闭,在养殖温室内部每3

1m空间内配比4‑5g固体甲醛并缓慢加热,熏蒸消毒时间为24‑36h,消毒后打开养殖温室的门窗进行通风换气2‑5d,待甲醛气体完全逸散后再使用温棚;

1.4.2)对养殖池进行消毒:在使用前往每个养殖温室池中注水浸泡15‑20d,并在每个养殖温室池中添加醋酸浸泡作脱碱处理;养殖使用过的空的养殖温室池采用生石灰或含氯消毒剂进行池水浸泡消毒1周后将池水排干,并用清水将池壁和池底残留生石灰或含氯消毒剂冲洗干净,再重新注入新水备用,重新注入的新水的水位不低于35cm,进水后使用碘制剂对水体进行消毒并调节水体pH值至7.2~8.0,消毒48‑56h后,对水体进行增氧,并往水体中接种有益菌;

2)选择与放养甲鱼种苗;

2.1)种蛋及种苗选取

种蛋选取:选用卵粒圆形或椭圆形的种蛋,种蛋的卵径为15‑20mm,且受精卵极化明显,蛋体表面色泽鲜亮光滑,无破损、霉变、虫叮现象;同一批次种蛋大小均匀,孵化周期在50—

70d;

种苗选取:选用躯体扁平,呈椭圆形,背腹具甲的,通体披柔软的革质皮肤,无角质盾片的种苗;且保证种苗体表光滑、视觉明锐、无畸形及病伤,刚出壳时体重3‑4g,背甲直径1.8‑

2.2cm,四肢健壮且后肢长于前肢,前后肢各有5趾,趾间有蹼,内侧3趾有锋利的爪;

2.2)种蛋及种苗消毒

种蛋消毒:选用2ppm的碘制剂并用喷雾器喷洒种蛋,并对孵化用沙子进行同步消毒处理;

种苗消毒:种苗入池前先将种苗放在塑料盆中,用1%的食盐水浸泡1min,然后用30mg/L的土霉素浸泡2h;

2.3)种苗放养

计算种苗入池时间,在苗种入池前一天晚上将养殖温室内环境维持在空气温度28‑30℃、水体温度26‑28℃,待种苗入池后再逐步升温至空气温度32‑34℃、水体温度30‑32℃;将经消毒后的种苗缓慢倾倒在食台上,让种苗自然分散游开,消毒使用的药水不倒入养殖温室池内;种苗入池后第2天使用戊二醛2ppm或季胺盐碘3‑5ppm连续消毒二次;每个养殖温室2

池内的放养密度为45‑55只/m;

3)甲鱼投喂;

3.1)饲料选取

选用蛋白含量在40‑50%的粉状配合饲料或膨化沉性颗粒饲料,且在每次投喂前10min向饲料中加适量水搅拌待饲料软化后再及时投喂;

3.2)饲料投喂

在饲料搅拌软化过程中添加适量鱼油、花生油或豆油,并每隔15d停止饲料投喂1‑2次以达到空腹空肠的目的;

3.3)投喂方式

同时采用水上投喂和水下投喂两种投喂方式;水上投喂时,将饲料均匀倾倒于食台上表面上,而在水下投喂时,将投喂勺置于水面以下50‑60cm液面位置并在投喂时轻度抖动投喂勺;

3.4)投喂量

饲料每天投喂3次,早、中、晚三次投喂比例1.1︰0.8︰1.1,每次间隔时间相等,日投喂饲料量中干料占比在2%~4%,高温盛夏季节水温、室温超过甲鱼最适温度后减少投喂量及投喂次数;

3.5)温度控制

养殖温室内水体温度控制在28℃~30℃,养殖温室内空气温度控制在30℃~32℃;

4)调控温室甲鱼池水质;

4.1)调控水体pH值

可定期全池泼洒石灰水来调节甲鱼池水体pH值维持在7.2‑8.0以保持甲鱼池水体微碱性;

4.2)调控水体透明度

水质避免过清,保证能见度为15~20cm,水色呈现深黄色或茶褐色,保持水色透亮,防止出现发白、发黑、发红、和变清的突发现象;

4.3)调控水体含氧量

增氧时刻选择每天固定的时间点开始和结束,每天的增氧总时间在15~20h;

4.4)水质培养

根据水质发生状况定期向甲鱼池水体中投入对应微生物制剂调节水质;

5)甲鱼病害防治;

6)温室甲鱼池养殖尾水处理;

所述步骤1.2)中为每个养殖温室池配置的常规控温装置设置于每个养殖温室池的底部,而为每个养殖温室池配置的应急控温装置设置于每个养殖温室池的侧面;

所述步骤1.3)中每个养殖温室池中曝气盘管呈圆环状盘绕固定于每个养殖温室池的内部,曝气砂头沿曝气盘管的圆周方向等间距均匀设置;

所述步骤2)中甲鱼种苗部分选取经种蛋孵化后的种苗,部分直接选取种苗;

所述步骤5)中,

当甲鱼患有腮腺炎时,(1)定期在投喂饲料中添加维生素C、产酶益生素、免疫多糖和包含噬弧菌的生物杀菌剂AB;(2)定期通过生石灰、二溴海因、季胺盐碘制剂或三氯异腈尿酸交替对养殖温室池进行消毒;(3)水体消毒后3‑4d,及时向水体中加注新水和泼洒芽孢杆菌及EM原露;

当甲鱼患有穿孔病时,(1)重新划定放养密度;(2)定期通过过氧化氢及过硫酸钾交替对水体消毒;(3)甲鱼发病时用二氧化氯消毒,同时每公斤饲料中添加恩诺沙星1.5~2g及甲鱼多维5g伴料投喂,连用5~7天;(4)使用中药三花散煎煮后全池泼洒和拌饲投喂;

当甲鱼患有疥疮病时,(1)定期二氧化氯消毒;(2)甲鱼发病时先用小苏打或石灰水调节pH值至弱碱性;(3)泼洒过氧化氢,对水体消毒增氧;(4)泼洒双季铵碘及三黄粉消毒养殖水体;(5)1h后再泼洒阿莫西林或盐酸多西环素2~3ppm浸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温室甲鱼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1)中的保温遮阳材料采用全黑不透光材材质加保温棉覆盖以形成黑暗型养殖温室;或采用多层透光膜覆盖以形成阳光型养殖温室。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温室甲鱼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1)中的种苗选用中华鳖、日本鳖或日本杂交鳖、台湾鳖或台湾杂交鳖中的任意一种,且其中中华鳖选用体色一致,无鲜明的单色斑点,体色黄褐色,腹部白色松软的种苗;日本鳖或日本杂交鳖选用背部具有不规则放射状斑块,体色青褐色,腹部相间有黑色花斑的种苗;台湾鳖或台湾杂交鳖选用体表有不规则芝麻点状花斑,体色黑褐色的种苗。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温室甲鱼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6)中温室甲鱼池养殖尾水处理包括以下步骤:

6.1)将尾水排入调节沉淀池中,尾水中的部分有机物经沉淀后留于调节沉淀池中,上层尾水进入生物发酵池中,经控水后运出作为肥料使用,剩余尾水进入气浮池中;

6.2)在气浮池中加入PAC和PAM发生絮凝反应后将上层清液送入鱼塘,而将下层絮凝沉淀物送入污泥池中,污泥池中的下部沉淀被送入生物发酵池中,经控水后运出作为肥料使用,沉淀池中的上方清液经压滤后运出;

6.3)向鱼塘中充氧搅拌,然后将鱼塘中的尾水送至好氧池中;

6.4)向好氧池中进行曝气处理,好氧池中的沉淀进入三沉池中后排放,好氧池中的上层清液经回流泵流入污泥池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温室甲鱼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6.1)中的调节沉淀池中设置有交替运行的主驱动水泵和辅驱动水泵,进入调节沉淀池中的尾水在主驱动水泵和辅驱动水泵的交替驱动下上升成为上层尾水并进入生物发酵池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温室甲鱼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6.1)中的主驱动水泵和辅驱动水泵选用可提升式不堵塞潜水污水泵。

说明书 :

一种温室甲鱼养殖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水产养殖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温室甲鱼养殖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甲鱼是一种珍贵的、经济价值很高的水产动物。肉味鲜美,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高,尤以裙边更是脍炙人口的美味佳肴。我国常把甲鱼作为食用上选的珍品,且用作食疗的
滋补食品。
[0003] 为保证食用健康和口感舒适,食用甲鱼现已基本实现人工养殖,然而人工养殖甲鱼的过程中尚存在以下问题:1)养殖温室池的建设不合理,影响甲鱼的养殖质量;2)缺乏科
学的种苗选取和饲料投喂方式;3)甲鱼养殖水体的环境调节和病害防治不对应不及时;4)
甲鱼养殖尾水缺乏有效的处理手段,严重影响周边生态环境。

发明内容

[0004]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与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温室甲鱼养殖方法。
[0005] 本发明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 一种温室甲鱼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0007] 1)建造温室甲鱼池;
[0008] 1.1)建造养殖温室池
[0009] 采用砖混、混凝土、玻璃钢构建养殖池及养殖温室的外框,单个养殖温室的面积为700‑1000㎡,在每个养殖温室的内部设置有若干个养殖温室池,每个养殖温室池的面积为
25‑35㎡,水深为60‑100cm;在养殖温室的外框布置有温棚,在养殖温室的顶部加盖保温遮
阳材料,在保温遮阳材料的四周等间距均匀开设有若干个通风窗口;
[0010] 1.2)建造温室控温设施
[0011] 为每个养殖温室池配置有常规控温装置和应急控温装置,其中所述常规控温装置选用空气能热泵或地源热泵,所述应急控温装置选用备用燃气或生物质常压锅炉;
[0012] 1.3)建造温室增氧设施
[0013] 为每个养殖温室池配置高压旋涡风机、曝气盘管及曝气砂头,将曝气盘管均匀且分散固定于每个养殖温室池的内部,在每个曝气盘管的出水口位置设置有曝气砂头,曝气
盘管与曝气砂头的放置位置距离每个养殖温室池的池底3~5cm处;
[0014] 1.4)对温棚及养殖池进行消毒
[0015] 1.4.1)养殖池消毒前,先对温棚进行熏蒸消毒,保持养殖温室密闭,在养殖温室内3
部每1m空间内配比4‑5g固体甲醛并缓慢加热,熏蒸消毒时间为24‑36h,消毒后打开养殖温
室的门窗进行通风换气2‑5d,待甲醛气体完全逸散后再使用温棚;
[0016] 1.4.2)对养殖池进行消毒:在使用前往每个养殖温室池中注水浸泡15‑20d,并在每个养殖温室池中添加醋酸浸泡作脱碱处理;养殖使用过的空的养殖温室池采用生石灰或
含氯消毒剂进行池水浸泡消毒1周后将池水排干,并用清水将池壁和池底残留生石灰或含
氯消毒剂冲洗干净,再重新注入新水备用,重新注入的新水的水位不低于35cm,进水后使用
碘制剂对水体进行消毒并调节水体pH值至7.2~8.0,消毒48‑56h后,对水体进行增氧,并往
水体中接种有益菌;
[0017] 2)选择与放养甲鱼种苗;
[0018] 2.1)种蛋及种苗选取
[0019] 种蛋选取:选用卵粒圆形或椭圆形的种蛋,种蛋的卵径为15‑20mm,且受精卵极化明显,蛋体表面色泽鲜亮光滑,无破损、霉变、虫叮现象;同一批次种蛋大小均匀,孵化周期
在50—70d;
[0020] 种苗选取:选用躯体扁平,呈椭圆形,背腹具甲的,通体披柔软的革质皮肤,无角质盾片的种苗;且保证种苗体表光滑、视觉明锐、无畸形及病伤,刚出壳时体重3‑4g,背甲直径
1.8‑2.2cm,四肢健壮且后肢长于前肢,前后肢各有5趾,趾间有蹼,内侧3趾有锋利的爪;
[0021] 2.2)种蛋及种苗消毒
[0022] 种蛋消毒:选用2ppm的碘制剂并用喷雾器喷洒种蛋,并对孵化用沙子进行同步消毒处理;
[0023] 种苗消毒:种苗入池前先将种苗放在塑料盆中,用1%的食盐水浸泡1min,然后用30mg/L的土霉素浸泡2h;
[0024] 2.3)种苗放养
[0025] 计算种苗入池时间,在苗种入池前一天晚上将养殖温室内环境维持在空气温度28‑30℃、水体温度26‑28℃,待种苗入池后再逐步升温至空气温度32‑34℃、水体温度30‑32
℃;将经消毒后的种苗缓慢倾倒在食台上,让种苗自然分散游开,消毒使用的药水不倒入养
殖温室池内;种苗入池后第2天使用戊二醛2ppm或季胺盐碘3‑5ppm连续消毒二次;每个养殖
2
温室池内的放养密度为45‑55只/m;
[0026] 3)甲鱼投喂;
[0027] 3.1)饲料选取
[0028] 选用蛋白含量在40‑50%的粉状配合饲料或膨化沉性颗粒饲料,且在每次投喂前10min向饲料中加适量水搅拌待饲料软化后再及时投喂;
[0029] 3.2)饲料投喂
[0030] 在饲料搅拌软化过程中添加适量鱼油、花生油或豆油,并每隔15d停止饲料投喂1‑2次以达到空腹空肠的目的;
[0031] 3.3)投喂方式
[0032] 同时采用水上投喂和水下投喂两种投喂方式;水上投喂时,将饲料均匀倾倒于食台上表面上,而在水下投喂时,将投喂勺置于水面以下50‑60cm液面位置并在投喂时轻度抖
动投喂勺;
[0033] 3.4)投喂量
[0034] 饲料每天投喂3次,早、中、晚三次投喂比例1.1︰0.8︰1.1,每次间隔时间相等,日投喂饲料量中干料占比在2%~4%,高温盛夏季节水温、室温超过甲鱼最适温度后减少投喂
量及投喂次数;
[0035] 3.5)温度控制
[0036] 养殖温室内水体温度控制在28℃~30℃,养殖温室内空气温度控制在30℃~32℃;
[0037] 4)调控温室甲鱼池水质;
[0038] 4.1)调控水体pH值
[0039] 可定期全池泼洒石灰水来调节甲鱼池水体pH值维持在7.2‑8.0以保持甲鱼池水体微碱性;
[0040] 4.2)调控水体透明度
[0041] 水质避免过清,保证能见度为15~20cm,水色呈现深黄色或茶褐色,保持水色透亮,防止出现发白、发黑、发红、和变清的突发现象;
[0042] 4.3)调控水体含氧量
[0043] 增氧时刻选择每天固定的时间点开始和结束,每天的增氧总时间在15~20h;
[0044] 4.4)水质培养
[0045] 根据水质发生状况定期向甲鱼池水体中投入对应微生物制剂调节水质;
[0046] 5)甲鱼病害防治;
[0047] 6)温室甲鱼池养殖尾水处理。
[0048]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1.1)中的保温遮阳材料采用全黑不透光材材质加保温棉覆盖以形成黑暗型养殖温室;或采用多层透光膜覆盖以形成阳光型养殖温室。
[0049]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1.2)中为每个养殖温室池配置的常规控温装置设置于每个养殖温室池的底部,而为每个养殖温室池配置的应急控温装置设置于每个养殖温室池的侧
面。
[0050]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1.3)中每个养殖温室池中曝气盘管呈圆环状盘绕固定于每个养殖温室池的内部,曝气砂头沿曝气盘管的圆周方向等间距均匀设置。
[0051]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2)中甲鱼种苗部分选取经种蛋孵化后的种苗,部分直接选取种苗。
[0052]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2.1)中的种苗选用中华鳖、日本鳖或日本杂交鳖、台湾鳖或台湾杂交鳖中的任意一种,且其中中华鳖选用体色一致,无鲜明的单色斑点,体色黄褐色,腹
部白色松软的种苗;日本鳖或日本杂交鳖选用背部具有不规则放射状斑块,体色青褐色,腹
部相间有黑色花斑的种苗;台湾鳖或台湾杂交鳖选用体表有不规则芝麻点状花斑,体色黑
褐色的种苗。
[0053]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5)中,
[0054] 当甲鱼患有腮腺炎时,(1)定期在投喂饲料中添加维生素C、产酶益生素、免疫多糖和包含噬弧菌的生物杀菌剂AB;(2)定期通过生石灰、二溴海因、季胺盐碘制剂或三氯异腈
尿酸交替对养殖温室池进行消毒;(3)水体消毒后3‑4d,及时向水体中加注新水和泼洒芽孢
杆菌及EM原露;
[0055] 当甲鱼患有穿孔病时,(1)重新划定放养密度;(2)定期通过过氧化氢及过硫酸钾交替对水体消毒;(3)甲鱼发病时用二氧化氯消毒,同时每公斤饲料中添加恩诺沙星1.5~
2g及甲鱼多维5g伴料投喂,连用5~7天;(4)使用中药三花散煎煮后全池泼洒和拌饲投喂;
[0056] 当甲鱼患有疥疮病时,(1)定期二氧化氯消毒;(2)甲鱼发病时先用小苏打或石灰水调节pH值至弱碱性;(3)泼洒过氧化氢,对水体消毒增氧;(4)泼洒双季铵碘及三黄粉消毒
养殖水体;(5)1h后再泼洒阿莫西林或盐酸多西环素2~3ppm浸浴。
[0057]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6)中温室甲鱼池养殖尾水处理包括以下步骤:
[0058] 6.1)将尾水排入调节沉淀池中,尾水中的部分有机物经沉淀后留于调节沉淀池中,上层尾水进入生物发酵池中,经控水后运出作为肥料使用,剩余尾水进入气浮池中;
[0059] 6.2)在气浮池中加入PAC和PAM发生絮凝反应后将上层清液送入鱼塘,而将下层絮凝沉淀物送入污泥池中,污泥池中的下部沉淀被送入生物发酵池中,经控水后运出作为肥
料使用,沉淀池中的上方清液经压滤后运出;
[0060] 6.3)向鱼塘中充氧搅拌,然后将鱼塘中的尾水送至好氧池中;
[0061] 6.4)向好氧池中进行曝气处理,好氧池中的沉淀进入三沉池中后排放,好氧池中的上层清液经回流泵流入污泥池中。
[0062]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6.1)中的调节沉淀池中设置有交替运行的主驱动水泵和辅驱动水泵,进入调节沉淀池中的尾水在主驱动水泵和辅驱动水泵的交替驱动下上升成为上层
尾水并进入生物发酵池中。
[0063]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6.1)中的主驱动水泵和辅驱动水泵选用可提升式不堵塞潜水污水泵。
[0064] 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取得的有益效果是:
[0065] 1)通过科学建设养殖温室池,使得甲鱼养殖于相对封闭的密闭环境中,且为每个养殖温室池设置控温和增氧设施,以保证甲鱼的生存环境富氧且温度恒定,通过使用前后
的及时消毒保证每一批次甲鱼的养殖质量,提高甲鱼成活率,提高甲鱼个体的营养价值。
[0066] 2)通过种蛋和种苗的混合选苗方式以便于针对不同批次的甲鱼育苗的养殖前期进行温度、氧气、和耐药性的检测,同时通过种苗和种蛋的科学选取保证甲鱼苗的健康从而
保证成活率,再加上合理的饲料投喂方式保证甲鱼的健康成长及个体质量优良。
[0067] 3)通过有效控制甲鱼养殖水体的环境调节,从而为甲鱼提供最适用的生存环境,同时针对甲鱼罹患病害及时采取对应药物,保证甲鱼的健康成活。
[0068] 4)通过对甲鱼养殖尾水在厌氧、缺氧、好氧运行的条件有效实现水体的除磷脱氮,同时有效抑制丝状菌的繁殖,克服污泥膨胀,有利于泥水分离,由于厌氧、缺氧和好氧三个
区严格分开,有利于不同微生物菌群的繁殖生长,脱氮除磷的效果好,降低对周边生态环境
的影响,有效环保。

附图说明

[0069] 图1是本发明的步骤流程图;
[0070] 图2是本发明的尾水处理的步骤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71]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0072] 如图1‑2所示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温室甲鱼养殖方法。
[0073] 其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0074] 一种温室甲鱼养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75] 1)建造温室甲鱼池;
[0076] 1.1)建造养殖温室池
[0077] 采用砖混、混凝土、玻璃钢构建养殖池及养殖温室的外框,单个养殖温室的面积为700‑1000㎡,在每个养殖温室的内部设置有若干个养殖温室池,每个养殖温室池的面积为
25‑35㎡,水深为60‑100cm;在养殖温室的外框布置有温棚,在养殖温室的顶部加盖保温遮
阳材料,在保温遮阳材料的四周等间距均匀开设有若干个通风窗口以实现通风效果,作为
优选,通风窗口同时包括能够根据需要开启的横向通风口和竖向通风口以实现不同方向的
通风需求;
[0078] 1.2)建造温室控温设施
[0079] 为每个养殖温室池配置有常规控温装置和应急控温装置,其中所述常规控温装置选用空气能热泵或地源热泵,所述应急控温装置选用备用燃气或生物质常压锅炉,以在更
换维护等特殊使用场合中也能保证甲鱼的正常生长环境不被打破;
[0080] 1.3)建造温室增氧设施
[0081] 为每个养殖温室池配置高压旋涡风机、曝气盘管及曝气砂头,将曝气盘管均匀且分散固定于每个养殖温室池的内部,在每个曝气盘管的出水口位置设置有曝气砂头,曝气
盘管与曝气砂头的放置位置距离每个养殖温室池的池底3~5cm处;
[0082] 1.4)对温棚及养殖池进行消毒
[0083] 1.4.1)养殖池消毒前,先对温棚进行熏蒸消毒,保持养殖温室密闭,在养殖温室内3
部每1m空间内配比4‑5g固体甲醛并缓慢加热,熏蒸消毒时间为24‑36h,消毒后打开养殖温
室的门窗进行通风换气2‑5d,待甲醛气体完全逸散后再使用温棚;
[0084] 1.4.2)对养殖池进行消毒:在使用前往每个养殖温室池中注水浸泡15‑20d,并在每个养殖温室池中添加醋酸浸泡作脱碱处理;养殖使用过的空的养殖温室池采用生石灰或
含氯消毒剂进行池水浸泡消毒1周后将池水排干,并用清水将池壁和池底残留生石灰或含
氯消毒剂冲洗干净,再重新注入新水备用,重新注入的新水的水位不低于35cm,进水后使用
碘制剂对水体进行消毒并调节水体pH值至7.2~8.0,消毒48‑56h后,对水体进行增氧,并往
水体中接种有益菌;
[0085] 2)选择与放养甲鱼种苗;
[0086] 2.1)种蛋及种苗选取
[0087] 种蛋选取:选用卵粒圆形或椭圆形的种蛋,种蛋的卵径为15‑20mm,且受精卵极化明显,蛋体表面色泽鲜亮光滑,无破损、霉变、虫叮现象;同一批次种蛋大小均匀,孵化周期
在50—70d;
[0088] 种苗选取:选用躯体扁平,呈椭圆形,背腹具甲的,通体披柔软的革质皮肤,无角质盾片的种苗;且保证种苗体表光滑、视觉明锐、无畸形及病伤,刚出壳时体重3‑4g,背甲直径
1.8‑2.2cm,四肢健壮且后肢长于前肢,前后肢各有5趾,趾间有蹼,内侧3趾有锋利的爪;
[0089] 2.2)种蛋及种苗消毒
[0090] 种蛋消毒:选用2ppm的碘制剂并用喷雾器喷洒种蛋,并对孵化用沙子进行同步消毒处理;
[0091] 种苗消毒:种苗入池前先将种苗放在塑料盆中,用1%的食盐水浸泡1min,然后用30mg/L的土霉素浸泡2h;
[0092] 2.3)种苗放养
[0093] 计算种苗入池时间,在苗种入池前一天晚上将养殖温室内环境维持在空气温度28‑30℃、水体温度26‑28℃,待种苗入池后再逐步升温至空气温度32‑34℃、水体温度30‑32
℃;将经消毒后的种苗缓慢倾倒在食台上,让种苗自然分散游开,消毒使用的药水不倒入养
殖温室池内;种苗入池后第2天使用戊二醛2ppm或季胺盐碘3‑5ppm连续消毒二次;每个养殖
2
温室池内的放养密度为45‑55只/m;
[0094] 3)甲鱼投喂;
[0095] 3.1)饲料选取
[0096] 选用蛋白含量在40‑50%的粉状配合饲料或膨化沉性颗粒饲料,且在每次投喂前10min向饲料中加适量水搅拌待饲料软化后再及时投喂;
[0097] 3.2)饲料投喂
[0098] 在饲料搅拌软化过程中添加适量鱼油、花生油或豆油,并每隔15d停止饲料投喂1‑2次以达到空腹空肠的目的;
[0099] 3.3)投喂方式
[0100] 同时采用水上投喂和水下投喂两种投喂方式;水上投喂时,将饲料均匀倾倒于食台上表面上,而在水下投喂时,将投喂勺置于水面以下50‑60cm液面位置并在投喂时轻度抖
动投喂勺;
[0101] 3.4)投喂量
[0102] 饲料每天投喂3次,早、中、晚三次投喂比例1.1︰0.8︰1.1,每次间隔时间相等,日投喂饲料量中干料占比在2%~4%,高温盛夏季节水温、室温超过甲鱼最适温度后减少投喂
量及投喂次数;
[0103] 3.5)温度控制
[0104] 养殖温室内水体温度控制在28℃~30℃,养殖温室内空气温度控制在30℃~32℃;
[0105] 4)调控温室甲鱼池水质;
[0106] 4.1)调控水体pH值
[0107] 可定期全池泼洒石灰水来调节甲鱼池水体pH值维持在7.2‑8.0以保持甲鱼池水体微碱性;
[0108] 4.2)调控水体透明度
[0109] 水质避免过清,保证能见度为15~20cm,水色呈现深黄色或茶褐色,保持水色透亮,防止出现发白、发黑、发红、和变清的突发现象;
[0110] 4.3)调控水体含氧量
[0111] 增氧时刻选择每天固定的时间点开始和结束,每天的增氧总时间在15~20h;
[0112] 4.4)水质培养
[0113] 根据水质发生状况定期向甲鱼池水体中投入对应微生物制剂调节水质;
[0114] 5)甲鱼病害防治;
[0115] 6)温室甲鱼池养殖尾水处理。
[0116] 具体地,所述步骤1.1)中的保温遮阳材料采用全黑不透光材材质加保温棉覆盖以形成黑暗型养殖温室;或采用多层透光膜覆盖以形成阳光型养殖温室,以符合不同的封闭
养殖需求。
[0117] 具体地,所述步骤1.2)中为每个养殖温室池配置的常规控温装置设置于每个养殖温室池的底部,而为每个养殖温室池配置的应急控温装置设置于每个养殖温室池的侧面,
从而使得两者布设的加热管道等设施互不干扰,当其中一者拆卸维护时不影响到另一者的
正常使用。
[0118] 具体地,所述步骤1.3)中每个养殖温室池中曝气盘管呈圆环状盘绕固定于每个养殖温室池的内部,曝气砂头沿曝气盘管的圆周方向等间距均匀设置,从而保持养殖温室池
底部的整体平整避免对甲鱼的生长造成影响,同时尽可能延长曝气盘管的长度也有利于适
度降低曝气压力,避免对甲鱼的周边生长环境造成惊扰。
[0119] 具体地,所述步骤2)中甲鱼种苗部分选取经种蛋孵化后的种苗,部分直接选取种苗,通过种蛋和种苗的混合选苗方式以便于针对不同批次的甲鱼育苗的养殖前期进行温
度、氧气、和耐药性的检测,既有效避免因选择同一批次种苗而有可能导致罹患同一疾病影
响养殖效果的风险,也有利于针对不同批次种苗和种蛋养殖技术的提高和改进。
[0120] 具体地,所述步骤2.1)中的种苗选用中华鳖、日本鳖或日本杂交鳖、台湾鳖或台湾杂交鳖中的任意一种,且其中中华鳖选用体色一致,无鲜明的单色斑点,体色黄褐色,腹部
白色松软的种苗;日本鳖或日本杂交鳖选用背部具有不规则放射状斑块,体色青褐色,腹部
相间有黑色花斑的种苗;台湾鳖或台湾杂交鳖选用体表有不规则芝麻点状花斑,体色黑褐
色的种苗,通过种苗和种蛋的科学选取保证甲鱼苗的健康从而保证成活率。
[0121] 具体地,所述步骤5)中,
[0122] 当甲鱼患有腮腺炎时,(1)定期在投喂饲料中添加维生素C、产酶益生素、免疫多糖和包含噬弧菌的生物杀菌剂AB;(2)定期通过生石灰、二溴海因、季胺盐碘制剂或三氯异腈
尿酸交替对养殖温室池进行消毒;(3)水体消毒后3‑4d,及时向水体中加注新水和泼洒芽孢
杆菌及EM原露;
[0123] 当甲鱼患有穿孔病时,(1)重新划定放养密度;(2)定期通过过氧化氢及过硫酸钾交替对水体消毒;(3)甲鱼发病时用二氧化氯消毒,同时每公斤饲料中添加恩诺沙星1.5~
2g及甲鱼多维5g伴料投喂,连用5~7天;(4)使用中药三花散煎煮后全池泼洒和拌饲投喂;
[0124] 当甲鱼患有疥疮病时,(1)定期二氧化氯消毒;(2)甲鱼发病时先用小苏打或石灰水调节pH值至弱碱性;(3)泼洒过氧化氢,对水体消毒增氧;(4)泼洒双季铵碘及三黄粉消毒
养殖水体;(5)1h后再泼洒阿莫西林或盐酸多西环素2~3ppm浸浴;
[0125] 从而通过针对甲鱼罹患病害及时采取对应药物,保证甲鱼的健康成活。
[0126] 具体地,所述步骤6)中温室甲鱼池养殖尾水处理包括以下步骤:
[0127] 6.1)将尾水排入调节沉淀池中,尾水中的部分有机物经沉淀后留于调节沉淀池中,上层尾水进入生物发酵池中,经控水后运出作为肥料使用,剩余尾水进入气浮池中;
[0128] 6.2)在气浮池中加入PAC和PAM发生絮凝反应后将上层清液送入鱼塘,而将下层絮凝沉淀物送入污泥池中,污泥池中的下部沉淀被送入生物发酵池中,经控水后运出作为肥
料使用,沉淀池中的上方清液经压滤后运出;
[0129] 6.3)向鱼塘中充氧搅拌,然后将鱼塘中的尾水送至好氧池中;
[0130] 6.4)向好氧池中进行曝气处理,好氧池中的沉淀进入三沉池中后排放,好氧池中的上层清液经回流泵流入污泥池中。
[0131] 从而通过除磷脱氮工艺,在厌氧、缺氧、好氧运行的条件下,有效抑制丝状菌的繁殖,克服污泥膨胀,使得SVI值小于100,有利于泥水分离,在厌氧和缺氧段内设置搅拌机实
现均匀沉淀和排水。由于厌氧、缺氧和好氧三个区严格分开,有利于不同微生物菌群的繁殖
生长,脱氮除磷的效果更佳。
[0132] 由于进水量波动较大,为保护后续生物处理工段的正常稳定运行、保证和提高生物发酵池的有效利用,避免较大的砂粒等在生物发酵池沉积,在厌氧前设置有调节沉淀池
进行水质的调节。
[0133] 具体地,所述步骤6.1)中的调节沉淀池中设置有交替运行的主驱动水泵和辅驱动水泵,进入调节沉淀池中的尾水在主驱动水泵和辅驱动水泵的交替驱动下上升成为上层尾
水并进入生物发酵池中,从而通过主驱动水泵和辅驱动水泵的交替运行可以有效应对大负
荷功率水体或其他突发状况的需求。
[0134] 具体地,所述步骤6.1)中的主驱动水泵和辅驱动水泵选用可提升式不堵塞潜水污水泵,效率高、能耗低,精简结构空间,检修方便,投资低,噪音小。
[0135]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
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
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