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仪器用防护机构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2010371310.X

文献号 : CN111524544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孙佳宇

申请人 : 杭州环企科技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公开的一种仪器用防护机构,包括仪器仪表本体,所述仪器仪表本体的一侧设有防护盖,所述防护盖为一侧开口的空腔结构,所述仪器仪表本体的两侧固定连接有固定轴,所述固定轴远离仪器仪表本体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限位齿轮,所述固定轴的外部套设有活动环,所述活动环与限位齿轮通过限位组件连接,所述活动环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柱,所述固定柱靠近防护盖的一端设有活动柱,所述固定柱和活动柱通过弹性组件连接。本发明所述的一种仪器用防护机构,可以对仪器仪表本体的仪器表盘进行防护,以及可以改变仪器仪表本体的倾斜角度,进而使得仪器仪表本体的仪器表盘直接朝向使用者,便于使用者观察和使用,提高了便利性。

权利要求 :

1.仪器用防护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仪器仪表本体(1),所述仪器仪表本体(1)的一侧设有防护盖(2),所述防护盖(2)为一侧开口的空腔结构,所述仪器仪表本体(1)的两侧固定连接有固定轴(3),所述固定轴(3)远离仪器仪表本体(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限位齿轮(9),所述固定轴(3)的外部套设有活动环(4),所述活动环(4)与限位齿轮(9)通过限位组件连接,所述活动环(4)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柱(5),所述固定柱(5)靠近防护盖(2)的一端设有活动柱(6),所述固定柱(5)和活动柱(6)通过弹性组件连接,所述活动柱(6)的一端与防护盖(2)通过连接块(7)连接,所述防护盖(2)的顶端和底端均设有支撑板(8),两个所述支撑板(8)与防护盖(2)通过控制组件连接,所述限位组件包括套设有固定轴(3)外部的按压环(10),且所述按压环(10)位于活动环(4)远离仪器仪表本体(1)的一侧,所述限位齿轮(9)的外部套设有限位环(14),且所述限位环(14)内设有与限位齿轮(9)相配合的轮齿,所述限位环(14)的一侧与按压环(10)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活动环(4)靠近按压环(10)的一侧开设有两个凹槽(11),所述凹槽(11)内设有限位柱(12),所述限位柱(12)的一端与凹槽(11)的一侧内壁通过第一弹簧(13)连接,所述限位柱(12)的另一端与按压环(10)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活动环(4)的顶端固定连接有限位卡板(15),且所述限位卡板(15)的一侧延伸至按压环(10)的顶端,所述限位卡板(15)的顶端开设有第一活动孔(16),所述第一活动孔(16)内设有第一螺纹柱(17),所述第一螺纹柱(17)的底端与按压环(10)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螺纹柱(17)的外部套设有位于限位卡板(15)顶端的第一螺母(18),且所述第一螺纹柱(17)和第一螺母(18)的连接方式为螺纹连接,所述控制组件包括开设于防护盖(2)顶端和底端的矩形孔(22),所述矩形孔(22)内设有活动板(23),所述活动板(23)的一侧与支撑板(8)的一侧固定连接,两个所述活动板(23)相靠近的一侧通过若干第二弹簧(24)连接,两个所述活动板(23)之间设有位于防护盖(2)内的两个按压柱(25),所述按压柱(25)的一端贯穿防护盖(2),且所述按压柱(25)的一端延伸至防护盖(2)的外部,所述按压柱(25)的另一端与位于防护盖(2)内的控制卡板(27)连接,且所述活动板(23)位于控制卡板(27)与防护盖(2)之间,所述按压柱(25)的外部套设有位于防护盖(2)和控制卡板(27)之间的第三弹簧(26),所述第三弹簧(26)的两端分别与防护盖(2)和控制卡板(27)固定连接,所述控制卡板(27)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两个卡块(29),所述活动板(23)的一侧开设有与卡块(29)相配合的卡槽(28),且所述卡块(29)位于卡槽(28)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仪器用防护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盖(2)靠近仪器仪表本体(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密封圈(21),且所述密封圈(21)与仪器仪表本体(1)相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仪器用防护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组件包括开设于固定柱(5)内的活动腔室(31),所述固定柱(5)靠近活动柱(6)的一端与活动腔室(31)通过通孔(32)连通,所述活动柱(6)的一端贯穿通孔(32),且所述活动柱(6)的一端与位于活动腔室(31)内的限位盘(33)固定连接,所述活动柱(6)的外部套设有位于通孔(32)和限位盘(33)之间的第四弹簧(3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仪器用防护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腔室(31)的顶端内壁开设有第二活动孔(35),所述第二活动孔(35)内设有第二螺纹柱(36),所述第二螺纹柱(36)的底端与限位盘(33)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螺纹柱(36)的外部套设有位于固定柱(5)顶端的第二螺母(30),且所述第二螺母(30)与第二螺纹柱(36)的连接方式为螺纹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仪器用防护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仪器仪表本体(1)的顶端中间位置固定连接有拉环(19)。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仪器用防护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仪器仪表本体(1)的底端固定连接有防滑垫(20)。

说明书 :

一种仪器用防护机构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测量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仪器用防护机构。

背景技术

[0002] 仪器仪表是用以检出、测量、观察、计算各种物理量、物质成分、物性参数等的器具或设备。真空检漏仪、压力表、测长仪、显微镜、乘法器等均属于仪器仪表。广义来说,仪器仪
表也可具有自动控制、报警、信号传递和数据处理等功能,例如用于工业生产过程自动控制
中的气动调节仪表,和电动调节仪表,以及集散型仪表控制系统也皆属于仪器仪表。但是随
着使用时间的延长,仪器表盘上往往会附着很厚的灰尘,严重影响工作人员对智能仪器表
数据的读取和对设备情况的考察,常常需要不断地擦拭清理,费时费力,并且还可能发生碰
撞从而磕坏仪器仪表,而仪器表盘不一定与使用者的视线处于同一水平位置,在实际使用
时,工作人员可能还需要凑到仪器表盘的一侧进行观看和操作,进而不便于实际使用。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仪器用防护机构,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仪器表盘上往往会附着很厚的灰尘,严重影响工作人员对智能仪器表数
据的读取和对设备情况的考察,常常需要不断地擦拭清理,费时费力,并且还可能发生碰撞
从而磕坏仪器仪表,而仪器表盘不一定与使用者的视线处于同一水平位置,在实际使用时,
工作人员可能还需要凑到仪器表盘的一侧进行观看和操作,进而不便于实际使用的问题。
[0004]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0005] 一种仪器用防护机构,包括仪器仪表本体,所述仪器仪表本体的一侧设有防护盖,所述防护盖为一侧开口的空腔结构,所述仪器仪表本体的两侧固定连接有固定轴,所述固
定轴远离仪器仪表本体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限位齿轮,所述固定轴的外部套设有活动环,所
述活动环与限位齿轮通过限位组件连接,所述活动环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柱,所述固定
柱靠近防护盖的一端设有活动柱,所述固定柱和活动柱通过弹性组件连接,所述活动柱的
一端与防护盖通过连接块连接,所述防护盖的顶端和底端均设有支撑板,两个所述支撑板
与防护盖通过控制组件连接,所述限位组件包括套设有固定轴外部的按压环,且所述按压
环位于活动环远离仪器仪表本体的一侧,所述限位齿轮的外部套设有限位环,且所述限位
环内设有与限位齿轮相配合的轮齿,所述限位环的一侧与按压环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活
动环靠近按压环的一侧开设有两个凹槽,所述凹槽内设有限位柱,所述限位柱的一端与凹
槽的一侧内壁通过第一弹簧连接,所述限位柱的另一端与按压环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活
动环的顶端固定连接有限位卡板,且所述限位卡板的一侧延伸至按压环的顶端,所述限位
卡板的顶端开设有第一活动孔,所述第一活动孔内设有第一螺纹柱,所述第一螺纹柱的底
端与按压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螺纹柱的外部套设有位于限位卡板顶端的第一螺母,且所
述第一螺纹柱和第一螺母的连接方式为螺纹连接,所述控制组件包括开设于防护盖顶端和
底端的矩形孔,所述矩形孔内设有活动板,所述活动板的一侧与支撑板的一侧固定连接,两
个所述活动板相靠近的一侧通过若干第二弹簧连接,两个所述活动板之间设有位于防护盖
内的两个按压柱,所述按压柱的一端贯穿防护盖,且所述按压柱的一端延伸至防护盖的外
部,所述按压柱的另一端与位于防护盖内的控制卡板连接,且所述活动板位于控制卡板与
防护盖之间,所述按压柱的外部套设有位于防护盖和控制卡板之间的第三弹簧,所述第三
弹簧的两端分别与防护盖和控制卡板固定连接,所述控制卡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两个卡
块,所述活动板的一侧开设有与卡块相配合的卡槽,且所述卡块位于卡槽内。
[0006] 优选的,所述防护盖靠近仪器仪表本体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密封圈,且所述密封圈与仪器仪表本体相接触。
[0007] 优选的,所述弹性组件包括开设于固定柱内的活动腔室,所述固定柱靠近活动柱的一端与活动腔室通过通孔连通,所述活动柱的一端贯穿通孔,且所述活动柱的一端与位
于活动腔室内的限位盘固定连接,所述活动柱的外部套设有位于通孔和限位盘之间的第四
弹簧。
[0008] 优选的,所述活动腔室的顶端内壁开设有第二活动孔,所述第二活动孔内设有第二螺纹柱,所述第二螺纹柱的底端与限位盘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螺纹柱的外部套设有位于
固定柱顶端的第二螺母,且所述第二螺母与第二螺纹柱的连接方式为螺纹连接。
[0009] 优选的,所述仪器仪表本体的顶端中间位置固定连接有拉环。
[0010] 优选的,所述仪器仪表本体的底端固定连接有防滑垫。
[0011]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2] 针对现有存在的弊端,通过设置防护盖、固定轴、活动环、固定柱、活动柱、连接块、限位齿轮、限位组件和弹性组件的配合作用,可以对仪器仪表本体的仪器表盘进行防护,避
免灰尘附着在仪器表盘上,同时减少仪器表盘被磕坏的风险,需要打开防护盖从而对仪器
仪表本体的仪器表盘进行操作时,可以调节防护盖相对仪器仪表本体的倾斜角度,进而通
过防护盖对仪器仪表本体进行支撑,可以改变仪器仪表本体的倾斜角度,进而使得仪器仪
表本体的仪器表盘直接朝向使用者,便于使用者观察和使用,提高了便利性,通过设置防护
盖、支撑板和控制组件的配合作用,当防护盖与地面进行接触时,整个装置本身的重力驱使
按压柱的一端移动至与防护盖的一侧相齐平的位置,使得两个支撑板远离防护盖运动,增
加了整个装置的支撑面,进而提高了整个装置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13] 图1为本发明一种仪器用防护机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4] 图2为本发明一种仪器用防护机构的侧视图;
[0015] 图3为本发明一种仪器用防护机构防护盖的结构示意图;
[0016] 图4为图3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17] 图5为本发明一种仪器用防护机构限位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8] 图6为本发明一种仪器用防护机构弹性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9] 图中:1、仪器仪表本体;2、防护盖;3、固定轴;4、活动环;5、固定柱;6、活动柱;7、连接块;8、支撑板;9、限位齿轮;10、按压环;11、凹槽;12、限位柱;13、第一弹簧;14、限位环;
15、限位卡板;16、第一活动孔;17、第一螺纹柱;18、第一螺母;19、拉环;20、防滑垫;21、密封
圈;22、矩形孔;23、活动板;24、第二弹簧;25、按压柱;26、第三弹簧;27、控制卡板;28、卡槽;
29、卡块;30、第二螺母;31、活动腔室;32、通孔;33、限位盘;34、第四弹簧;35、第二活动孔;
36、第二螺纹柱。

具体实施方式

[0020] 为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0021]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前端”、“后端”、“两端”、“一端”、“另一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
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
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
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22]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
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
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
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0023] 如图1‑6所示,一种仪器用防护机构,包括仪器仪表本体1,仪器仪表本体1的一侧设有防护盖2,防护盖2为一侧开口的空腔结构,仪器仪表本体1的两侧固定连接有固定轴3,
固定轴3远离仪器仪表本体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限位齿轮9,固定轴3的外部套设有活动环4,
活动环4与限位齿轮9通过限位组件连接,活动环4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柱5,固定柱5靠近
防护盖2的一端设有活动柱6,固定柱5和活动柱6通过弹性组件连接,活动柱6的一端与防护
盖2通过连接块7连接,防护盖2的顶端和底端均设有支撑板8,两个支撑板8与防护盖2通过
控制组件连接,限位组件包括套设有固定轴3外部的按压环10,且按压环10位于活动环4远
离仪器仪表本体1的一侧,限位齿轮9的外部套设有限位环14,且限位环14内设有与限位齿
轮9相配合的轮齿,限位环14的一侧与按压环10的一侧固定连接,活动环4靠近按压环10的
一侧开设有两个凹槽11,凹槽11内设有限位柱12,限位柱12的一端与凹槽11的一侧内壁通
过第一弹簧13连接,限位柱12的另一端与按压环10的一侧固定连接;活动环4的顶端固定连
接有限位卡板15,且限位卡板15的一侧延伸至按压环10的顶端,限位卡板15的顶端开设有
第一活动孔16,第一活动孔16内设有第一螺纹柱17,第一螺纹柱17的底端与按压环10固定
连接,第一螺纹柱17的外部套设有位于限位卡板15顶端的第一螺母18,且第一螺纹柱17和
第一螺母18的连接方式为螺纹连接;控制组件包括开设于防护盖2顶端和底端的矩形孔22,
矩形孔22内设有活动板23,活动板23的一侧与支撑板8的一侧固定连接,两个活动板23相靠
近的一侧通过若干第二弹簧24连接,两个活动板23之间设有位于防护盖2内的两个按压柱
25,按压柱25的一端贯穿防护盖2,且按压柱25的一端延伸至防护盖2的外部,按压柱25的另
一端与位于防护盖2内的控制卡板27连接,且活动板23位于控制卡板27与防护盖2之间,按
压柱25的外部套设有位于防护盖2和控制卡板27之间的第三弹簧26,第三弹簧26的两端分
别与防护盖2和控制卡板27固定连接,控制卡板27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两个卡块29,活动板23
的一侧开设有与卡块29相配合的卡槽28,且卡块29位于卡槽28内,当防护盖2与地面进行接
触时,整个装置本身的重力驱使按压柱25的一端移动至与防护盖2的一侧相齐平的位置,使
得两个支撑板8远离防护盖2运动,增加了整个装置的支撑面,进而提高了整个装置的稳定
性;
[0024] 防护盖2靠近仪器仪表本体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密封圈21,且密封圈21与仪器仪表本体1相接触,通过密封圈21增加防护盖2与仪器仪表本体1之间的密封性;弹性组件包括开
设于固定柱5内的活动腔室31,固定柱5靠近活动柱6的一端与活动腔室31通过通孔32连通,
活动柱6的一端贯穿通孔32,且活动柱6的一端与位于活动腔室31内的限位盘33固定连接,
活动柱6的外部套设有位于通孔32和限位盘33之间的第四弹簧34;活动腔室31的顶端内壁
开设有第二活动孔35,第二活动孔35内设有第二螺纹柱36,第二螺纹柱36的底端与限位盘
33固定连接,第二螺纹柱36的外部套设有位于固定柱5顶端的第二螺母30,且第二螺母30与
第二螺纹柱36的连接方式为螺纹连接;仪器仪表本体1的顶端中间位置固定连接有拉环19;
仪器仪表本体1的底端固定连接有防滑垫20,通过防滑垫20增加仪器仪表本体1与地面之间
的摩擦力。
[0025]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为一种仪器用防护机构,在使用时,通过防护盖2对仪器仪表本体1的仪器表盘进行防护,避免灰尘附着在仪器表盘上,同时减少仪器表盘被磕坏的风
险,需要打开防护盖2从而对仪器仪表本体1的仪器表盘进行操作时,拉动防护盖2远离仪器
仪表本体1运动,增加防护盖2与仪器仪表本体1之间的距离,便于驱动防护盖2旋转,进而使
得活动柱6远离固定柱5运动,减少活动柱6位于活动腔室31内的长度,进而限位盘33驱动第
四弹簧34处于压缩状态,调节完毕后,旋转第二螺母30,使得第二螺母30紧贴固定柱5,进而
通过第二螺母30限位此时限位盘33的位置,进而对此时防护盖2的位置进行固定,推动按压
环10远离限位齿轮9运动,使得限位环14脱离限位齿轮9,解除限位齿轮9和限位环14的限位
关系,进而限位柱12增加位于凹槽11内的长度,第一弹簧13处于压缩状态,当限位环14脱离
限位齿轮9时,转动第一螺母18,使得第一螺母18紧贴限位卡板15,通过第一螺母18对此时
按压环10的位置进行固定,进而旋转防护盖2,使得防护盖2以固定轴3为旋转轴旋转,把防
护盖2移动至仪器仪表本体1的下方,通过防护盖2对仪器仪表本体1进行支撑,同时调节防
护盖2相对仪器仪表本体1的倾斜角度,进而使得仪器仪表本体1的仪器表盘直接朝向使用
者,便于使用者观察和使用,提高了便利性,调节完毕后,转动第一螺母18,使得第一螺母18
远离限位卡板15运动,进而第一弹簧13驱动按压环10远离活动环4运动,进而限位环14移动
至限位齿轮9的外部,通过限位环14和拉环19的配合,使得活动环4相对固定轴3的位置固
定,进而限位防护盖2和仪器仪表本体1的倾斜角度,当防护盖2的一侧与地面接触时,整个
装置本身的重力驱使按压柱25的一端移动至与防护盖2的一侧相齐平的位置,进而第三弹
簧26处于拉伸状态,按压柱25驱动控制卡板27远离活动板23运动,进而卡块29脱离卡槽28,
解除活动板23和控制卡板27之间的固定关系,进而第二弹簧24驱动两个活动板23相远离运
动,进而使得两个支撑板8远离防护盖2运动,增加了整个装置的支撑面,进而提高了整个装
置的稳定性,不需要使用仪器仪表本体1时,驱动支撑板8朝向防护盖2移动,使得卡槽28位
于卡块29的下方,进而提起仪器仪表本体1,使得防护盖2脱离地面,进而第三弹簧26驱动控
制卡板27朝向活动板23移动,使得卡块29卡入卡槽28内,同理,解除固定轴3和活动环4的限
位关系,驱动防护盖2移动至仪器仪表本体1仪器表盘的一侧,进而转动第二螺母30,使得第
二螺母30不与固定柱5接触,解除限位盘33位置的限定,进而第四弹簧34驱动防护盖2朝向
仪器仪表本体1运动,使得防护盖2通过密封圈21与仪器仪表本体1紧贴,使得防护盖2复位
初始位置,进而再次限位固定轴3和活动环4之间的位置关系,即可使得整个装置复位初始
位置。
[0026]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
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
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
等效物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