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组合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910146799.8

文献号 : CN111628315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范建峰张学清

申请人 : 上海莫仕连接器有限公司莫列斯有限公司

摘要 :

一种电连接器组合,包含一第一电连接器,以及一第二电连接器。该第一电连接器包括一第一座体,以及多个第一端子。该第一座体具有一第一对接面、形成于该第一对接面的周缘处的多个对接凸部,以及分别位于相邻的两个对接凸部之间的多个避让凹部,每一第一端子具有显露于对应的对接凸部的内侧面的一接触板。该第二电连接器包括一第二座体,以及多个第二端子。每一第二端子具有突伸出该第二座体的外侧面的一弹性接触部。在初始对接状态时,该等避让凹部分别容置该等弹性接触部,在最终对接状态时,该等接触板分别侧向地接触于该等弹性接触部。

权利要求 :

1.一种电连接器组合,包含:

一第一电连接器,包括一第一座体,以及设置在该第一座体的多个第一端子,该第一座体具有朝向一对接方向的一第一对接面、彼此间隔地形成于该第一对接面的周缘处的多个对接凸部,以及分别位于相邻的两个对接凸部之间的多个避让凹部,该第一对接面与该多个对接凸部共同围绕界定一对接插槽,每一对接凸部具有一朝向该对接插槽的内侧面,每一第一端子具有显露于对应的对接凸部的内侧面的一接触板;以及一第二电连接器,包括一第二座体,以及设置在该第二座体的多个第二端子,该第二座体具有沿该对接方向朝向该第一对接面的一第二对接面,以及邻接于该第二对接面的周缘处的一外侧面,每一第二端子具有突伸出该外侧面的一弹性接触部,其中,该第一电连接器能相对于该第二电连接器沿一第一旋转方向从一初始对接状态旋转到一最终对接状态,在该初始对接状态时,该第一对接面面向该第二对接面且该第一座体的对接插槽容置该第二座体,该多个避让凹部分别容置该多个第二端子的弹性接触部,当该第一电连接器沿该第一旋转方向旋转至该最终对接状态时,该多个第一端子的接触板分别侧向地接触于该多个第二端子的弹性接触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组合,其中,每一第一端子的接触板沿该第一旋转方向朝远离该对接插槽的中心的方向倾斜地延伸。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组合,其中,每一第二端子具有一弹性臂,该弹性臂沿该第一旋转方向延伸,每一第二端子的弹性接触部位于该弹性臂的末端。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组合,其中,该多个对接凸部沿该第一对接面的周缘按序等距地间隔排列,该多个第一端子的接触板对应该多个对接凸部沿该第一对接面的周缘按序等距地间隔排列,且该多个第二端子的弹性接触部对应该多个第一端子的接触板绕该第二座体的外侧面按序等距地间隔排列。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组合,其中,每一避让凹部贯穿该第一座体的外侧面。

6.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所述的电连接器组合,其中,该第一座体还具有设置在所述对接凸部且朝该对接插槽的方向突出的第一挡块,该第二座体还具有形成于该外侧面且用以容置所述第一挡块的容置凹槽,以及邻接于所述容置凹槽的第二挡块,所述容置凹槽具有连通于该第二对接面且沿该对接方向延伸的一第一槽部,以及连通于该第一槽部且沿该第一旋转方向于该外侧面延伸的一第二槽部,所述第二挡块邻接于该第一槽部与该第二槽部,且所述第二挡块较所述第二槽部邻近该第二对接面,所述容置凹槽的第一槽部用以避让所述第一挡块,以使该第一电连接器能沿该对接方向朝该第二电连接器移动至该初始对接状态,当该第一电连接器由该初始对接状态旋转至该最终对接状态,所述容置凹槽的第二槽部容置所述第一挡块,且所述第一挡块与所述第二挡块在该对接方向上互相挡止。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连接器组合,其中,所述对接凸部具有沿相反于该第一旋转方向的一第二旋转方向延伸的一延伸臂,所述第一挡块设置于该延伸臂。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连接器组合,其中,所述容置凹槽的第二槽部具有位于末端且供所述第一挡块在该第一旋转方向上靠抵的一挡止面。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连接器组合,其中,所述容置凹槽的第二槽部处形成有较该第一槽部朝外侧突出的一推顶面,所述推顶面用以在该第一电连接器相对于该第二电连接器旋转且所述第一挡块进入所述容置凹槽的第二槽部的过程中朝外推顶所述第一挡块。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连接器组合,其中,所述容置凹槽的第二槽部还具有位于该挡止面与该推顶面之间且呈凹陷状的一卡沟,在该最终对接状态时,所述容置凹槽的卡沟对应容置所述第一挡块。

说明书 :

电连接器组合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连接器组合,特别涉及一种以旋转方式实现对接的电连接器组合。

背景技术

[0002] 中国发明专利授权公告号CN106159553B(对应中国台湾专利公开号 TW201642529A)公开的第一端子与第二端子的接触方式为在对接方向上的接触,因此会占
据电连接器在对接方向上的长度空间。并且,其公开的卡持部收容于收容槽内且锁扣部扣
持入锁扣槽的锁扣构造,以达到锁扣及挡止的作用,但若端子间的接触方向为侧向,这种锁
扣构造则无法利用,需要另行设计。

发明内容

[0003] 因此,本发明的其中一目的,即在提供一种能改善现有技术中至少一缺点的电连接器组合。
[0004] 于是,本发明电连接器组合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是包含一第一电连接器,以及一第二电连接器。该第一电连接器包括一第一座体,以及设置在该第一座体的多个第一端子。该
第一座体具有朝向一对接方向的一第一对接面、彼此间隔地形成于该第一对接面的周缘处
的多个对接凸部,以及分别位于相邻的两个对接凸部之间的多个避让凹部,该第一对接面
与该等对接凸部共同围绕界定一对接插槽,每一对接凸部具有一朝向该对接插槽的内侧
面,每一第一端子具有显露于对应的对接凸部的内侧面的一接触板。该第二电连接器包括
一第二座体,以及设置在该第二座体的多个第二端子。该第二座体具有沿该对接方向朝向
该第一对接面的一第二对接面,以及邻接于该第二对接面的周缘处的一外侧面,每一第二
端子具有突伸出该外侧面的一弹性接触部。其中,该第一电连接器能相对于该第二电连接
器沿一第一旋转方向从一初始对接状态旋转到一最终对接状态。在该初始对接状态时,该
第一对接面面向该第二对接面且该第一座体的对接插槽容置该第二座体,该等避让凹部分
别容置该等第二端子的弹性接触部,当该第一电连接器沿该第一旋转方向旋转至该最终对
接状态时,该等第一端子的接触板分别侧向地接触于该等第二端子的弹性接触部。
[0005]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每一第一端子的接触板沿该第一旋转方向朝远离该对接插槽的中心的方向倾斜地延伸。
[0006]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每一第二端子具有一弹性臂,该弹性臂沿该第一旋转方向延伸,每一第二端子的弹性接触部位于该弹性臂的末端。
[0007]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该等对接凸部沿该第一对接面的周缘按序等距地间隔排列,该等第一端子的接触板对应该等对接凸部沿该第一对接面的周缘按序等距地间隔排列,且
该等第二端子的弹性接触部对应该等第一端子的接触板绕该第二座体的外侧面按序等距
地间隔排列。
[0008]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每一避让凹部贯穿该第一座体的外侧面。
[0009]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该第一座体还具有设置在所述对接凸部且朝该对接插槽的方向突出的第一挡块,该第二座体还具有形成于该外侧面且用以容置所述第一挡块的容置凹
槽,以及邻接于所述容置凹槽的第二挡块,所述容置凹槽具有连通于该第二对接面且沿该
对接方向延伸的一第一槽部,以及连通于该第一槽部且沿该第一旋转方向于该外侧面延伸
的一第二槽部,所述第二挡块邻接于该第一槽部与该第二槽部,且所述第二挡块较所述第
二槽部邻近该第二对接面,所述容置凹槽的第一槽部用以避让所述第一挡块,以使该第一
电连接器能沿该对接方向朝该第二电连接器移动至该初始对接状态,当该第一电连接器由
该初始对接状态旋转至该最终对接状态,所述容置凹槽的第二槽部容置所述第一挡块,且
所述第一挡块与所述第二挡块在该对接方向上互相挡止。
[0010]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对接凸部具有沿相反于该第一旋转方向的一第二旋转方向延伸的一延伸臂,所述第一挡块设置于该延伸臂。
[0011]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容置凹槽的第二槽部具有位于末端且供所述第一挡块在该第一旋转方向上靠抵的一挡止面。
[0012]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容置凹槽的第二槽部处形成有较该第一槽部朝外侧突出的一推顶面,所述推顶面用以在该第一电连接器相对于该第二电连接器旋转且所述第一挡
块进入所述容置凹槽的第二槽部的过程中朝外推顶所述第一挡块。
[0013]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容置凹槽的第二槽部还具有位于该挡止面与该推顶面之间且呈凹陷状的一卡沟,在该最终对接状态时,所述容置凹槽的卡沟对应容置所述第一挡
块。
[0014] 本发明电连接器组合通过彼此间以侧向方式接触的该等第一端子与该等第二端子,能降低该第一电连接器与该第二电连接器在该对接方向上的长度尺寸。且通过倾斜地
延伸的该等第一端子的接触板,避免该等第二端子因操作不当而挫曲或断裂,并且还能在
该等第二端子遭受相同下压量的条件下,减缓该等第一端子与该等第二端子表面电镀层的
磨损速度,以增加该电连接器组合的寿命。此外,通过所述第一挡块、所述容置凹槽与所述
第二挡块的对应配合,能使该第一电连接器相对于该第二电连接器定位于该最终对接状
态,进而保证该第一电连接器与该第二电连接器之间的电连接工作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15] 本发明的其他的特征及技术效果,将于参照附图的实施方式中清楚地呈现,其中:
[0016] 图1是本发明电连接器组合的一第一实施例的一立体图,说明该第一实施例的第一电连接器相对于第二电连接器在初始对接状态;
[0017] 图2是该第一实施例的一立体图,说明该第一实施例的第一电连接器相对于第二电连接器在最终对接状态;
[0018] 图3是图1的一立体分解图;
[0019] 图4是图3以另一视角观看的一立体分解图;
[0020] 图5是该第一实施例的第一电连接器的一立体分解图;
[0021] 图6是该第一实施例的第一电连接器的俯视图;
[0022] 图7是该第一实施例的第二电连接器的一立体图,图中第二电连接器的摆放方式与图1中的摆放方式上下颠倒;
[0023] 图8是图7的一立体分解图;
[0024] 图9是该第一实施例的第二电连接器的一仰视图;
[0025] 图10是图1的一侧视图;
[0026] 图11是沿图10中A‑A线所截取的一剖视图;
[0027] 图12是图2的一侧视图;
[0028] 图13是沿图12中B‑B线所截取的一剖视图;
[0029] 图14是本发明电连接器组合的一第二实施例的一立体图,说明该第一实施例的第一电连接器相对于第二电连接器在初始对接状态;
[0030] 图15是该第二实施例的一立体图,说明该第二实施例的第一电连接器相对于第二电连接器在最终对接状态;以及
[0031] 图16是图14的一立体分解图。
[0032] 附图标记列表
[0033] 10   电连接器组合
[0034] 1    第一电连接器
[0035] 11   第一座体
[0036] 111  第一对接面
[0037] 112  第一安装面
[0038] 113  对接凸部
[0039] 113a 内侧面
[0040] 113b 延伸臂
[0041] 114  避让凹部
[0042] 115  定位柱
[0043] 116  对接插槽
[0044] 117  端子收容槽
[0045] 118  第一挡块
[0046] 119  外侧面
[0047] C    中心点
[0048] 12   第一端子
[0049] 121  接触板
[0050] 121a 第一端缘
[0051] 121b 第二端缘
[0052] 122  尾部
[0053] 123  延伸部
[0054] 2    第二电连接器
[0055] 21   第二座体
[0056] 211  第二对接面
[0057] 212  外侧面
[0058] 213  第二安装面
[0059] 214  端子收容槽
[0060] 215  容置凹槽
[0061] 215a 第一槽部
[0062] 215b 第二槽部
[0063] 215c 挡止面
[0064] 215d 推顶面
[0065] 215e 卡沟
[0066] 216  第二挡块
[0067] 22   第二端子
[0068] 221  弹性臂
[0069] 221a 弹性接触部
[0070] 222  尾部
[0071] 23   定位件
[0072] D    对接方向
[0073] R1   第一旋转方向
[0074] R2   第二旋转方向
[0075] L1   第一距离
[0076] L2   第二距离

具体实施方式

[0077] 在本发明被详细描述之前,应当注意在以下的说明内容中,类似的元件是以相同的编号来表示。
[0078] 参阅图1与图2,本发明电连接器组合10的一第一实施例,包含一第一电连接器1,以及一第二电连接器2。
[0079] 配合参阅图3至图6,该第一电连接器1包括一第一座体11,以及设置在该第一座体11的多个第一端子12,在本第一实施例中,该等第一端子12 的数量为四个,但在其他实施
方式中,该等第一端子12的数量也可以为两个、三个或五个以上,另外,举例来说,该等第一
端子12可以是如同本第一实施例中以嵌入成型(insert molding)方式设于该第一座体11,
但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该等第一端子12也可以是在该第一座体11成型后再插设于该第一座
体11,不以此为限。在本第一实施例中,该第一座体11呈沿一对接方向D 延伸的圆柱状,该
第一座体11具有朝向该对接方向D的一第一对接面111、相反于该第一对接面111且适用于
设于一第一电路板(图未示)的一第一安装面112、彼此间隔地形成于该第一对接面111的周
缘处且沿该对接方向D 延伸的多个对接凸部113、分别位于相邻的两个对接凸部113之间的
多个避让凹部114,以及一体构造地设于该第一安装面112且适用于穿设于该第一电路板的
多个定位孔(图未示)的多个定位柱115,该等定位柱115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是由突
伸出该第一安装面112地穿设于该第一座体11 的定位件(图未示)取代,不以此为限。该第
一对接面111与该等对接凸部 113共同围绕界定一对接插槽116,每一对接凸部113具有一
朝向该对接插槽 116的内侧面113a,且该第一座体11还具有分别自该等对接凸部113的内
侧面113a形成且分别容置该等第一端子12的多个端子收容槽117,每一第一端子12具有显
露于对应的对接凸部113的内侧面113a的一接触板121,自该接触板121朝该第一安装面112
延伸形成并突出该第一安装面112以用以电性连接于该第一电路板的一尾部122,以及自该
接触板121朝对应的对接凸部113内部延伸形成而埋入对应的对接凸部113内以加强所受固
持力的一延伸部123,该尾部122在本第一实施例中为板状且可以通过表面粘着技术 (SMT,
Surface‑mount technology)设置于该第一电路板上的电性接点,但不应以此为限。进一步
地说,在本第一实施例中每一避让凹部114由相邻的两个对接凸部113共同界定出且贯穿该
第一座体11的外侧面119,并且,该等对接凸部113沿该第一对接面111的周缘按序等距地间
隔排列,该等第一端子12的接触板121对应该等对接凸部113沿该第一对接面111的周缘按
序等距地间隔排列,但不以此为限制。
[0080] 参阅图3、图4及图7至图9,该第二电连接器2包括一第二座体21,以及设置在该第二座体21的多个第二端子22。在本第一实施例中,该等第二端子22的数量对应该等第一端
子12的数量而为四个,但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该等第二端子22的数量如同该等第一端子12
的数量也可以为两个、三个或五个以上,另外,举例来说,该等第二端子22可以是如同本第
一实施例中是以插设方式设于该第二座体21,但在其他变化实施例中,该等第二端子 22也
可以是以嵌入成型(insert molding)方式设于该第二座体21,不以此为限制。在本第一实
施例中,该第二座体21呈沿该对接方向D延伸的圆柱状,该第二座体21具有沿该对接方向D
朝向该第一对接面111的一第二对接面 211、邻接于该第二对接面211的周缘处的一外侧面
212、相反于该第二对接面211且适用于设于一第二电路板(图未示)的一第二安装面213,以
及形成于该第二对接面211且连通该外侧面212并分别容置该等第二端子22的多个端子收
容槽214。每一第二端子22具有一弹性臂221,以及一尾部222,该弹性臂221具有突伸出该外
侧面212的一弹性接触部221a,且在本第一实施例中该等第二端子22的弹性接触部221a对
应该等第一端子12的接触板 121绕该第二座体21的外侧面212按序等距地间隔排列,但不
以此为限,该尾部222朝该第二安装面213延伸并突出该第二安装面213以用以电性连接于
该第二电路板。此外,该第二电连接器2还包括突伸出该第二安装面213 地穿设于该第二座
体21且用以穿设于该第二电路板的定位孔(图未示)的一定位件23,但在其他实施方式中,
该定位件23也可以由一体构造地设于该第二安装面213的定位柱(图未示)取代,不以此为
限。
[0081] 参阅图6、图9及图10至图13,该第一电连接器1能相对于该第二电连接器2沿一第一旋转方向R1从一初始对接状态旋转到一最终对接状态。在该初始对接状态时,该第一对
接面111面向该第二对接面211且该第一座体 11的对接插槽116容置该第二座体21,该等避
让凹部114分别容置该等第二端子22的弹性接触部221a,当该第一电连接器1沿该第一旋转
方向R1旋转至该最终对接状态时,该等第一端子12的接触板121分别侧向压抵地接触于该
等第二端子22的弹性接触部221a。通过彼此间以侧向方式接触的该等第一端子12与该等第
二端子22,能降低该第一电连接器1与该第二电连接器2 在该对接方向D上的长度尺寸。另
外,于本第一实施例中,每一对接凸部113 的内侧面113a与每一第一端子12的接触板121沿
该第一旋转方向R1朝远离该对接插槽116的中心的方向倾斜地延伸,换句话说,该接触板
121具有在该第一旋转方向R1上相间隔一第一端缘121a以及一第二端缘121b,该第二端缘
121b在该第一旋转方向R1上位于该第一端缘121a前方,该第二端缘121b与该第一座体11的
中心点C的第二距离L2大于该接触板121的第一端缘121a与该第一座体11的中心点C的第一
距离L1(见图6)。通过倾斜地延伸的该等第一端子12的接触板121,避免该等第二端子22因
操作不当而挫曲或断裂,并且还能在该等第二端子22遭受相同下压量的条件下,减缓该等
第一端子12与该等第二端子22表面电镀层的磨损速度,以增加该电连接器组合10的寿命。
此外,每一第二端子22的弹性臂221是沿该第一旋转方向R1延伸,且每一第二端子22的弹性
接触部221a位于该弹性臂221 的末端。借此能使该第一电连接器1沿该第一旋转方向R1旋
转时,该等对接凸部113与该等第一端子12的接触板121能够顺着该等第二端子22的弹性臂
221的延伸方向移动,以进一步减少在由该初始对接状态旋转至该最终对接状态时该等第
二端子22的弹性臂221挫曲或断裂的几率。
[0082]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该电连接器组合10由该初始对接状态至该最终对接状态的过程中不限于使该第一电连接器1沿该第一旋转方向R1旋转,也可以将该第二电连接器2沿
相反于该第一旋转方向R1的一第二旋转方向R2 进行旋转,或将该第一电连接器1沿该第一
旋转方向R1旋转且同时将该第二电连接器2沿该第二旋转方向R2旋转,不以此为限制。另
外,在本第一实施例中,该第一旋转方向R1为逆时针方向,且该第二旋转方向R2为顺时针方
向,但在一变化实施例中,该第一旋转方向R1可以为顺时针方向,且该第二旋转方向R2择为
逆时针方向。
[0083] 参阅图14至图16,本发明电连接器组合10的一第二实施例与该第一实施例的差异在于,于本第二实施例中,每一对接凸部113具有沿该第二旋转方向R2延伸的一延伸臂
113b,该第一座体11还具有分别设置在所述对接凸部113的延伸臂113b的末端且朝该对接
插槽116的方向突出的多个第一挡块 118,需要说明的是,在一变化实施例中,所述对接凸
部113也可以不具有该延伸臂113b,此时该等第一挡块118是直接地设于该对接凸部113。该
第二座体21还具有形成于该外侧面212且用以容置所述第一挡块118的多个容置凹槽215,
以及分别邻接于所述容置凹槽215的多个第二挡块216,所述容置凹槽215具有连通于该第
二对接面211且沿该对接方向D延伸的一第一槽部 215a,以及连通于该第一槽部215a且沿
该第一旋转方向R1于该外侧面212 延伸的一第二槽部215b,所述容置凹槽215的第二槽部
215b具有位于末端且供所述第一挡块118在该第一旋转方向R1上靠抵的一挡止面215c。所
述第二挡块216邻接于该第一槽部215a与该第二槽部215b,且所述第二挡块 216较所述第
二槽部215b邻近该第二对接面211。其中,在该电连接器组合10对接的过程中,所述容置凹
槽215的第一槽部215a用以避让所述第一挡块118,以使该第一电连接器1能沿该对接方向D
朝该第二电连接器2移动至该初始对接状态,当该第一电连接器1由该初始对接状态旋转至
该最终对接状态,所述容置凹槽215的第二槽部215b容置所述第一挡块118,且所述第一挡
块118与所述第二挡块216在该对接方向D上互相挡止,以防止该第一电连接器1与该第二电
连接器2沿该对接方向D移动而彼此脱离。在本第二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挡块118、所述容置
凹槽215与所述第二挡块216的数量各自为四个,但在其他变化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挡块
118、所述容置凹槽215与所述第二挡块216的数量也可以为一个、两个、三个或五个以上,不
以此为限制。
[0084] 在本第二实施例中,所述容置凹槽215的第二槽部215b处形成有比第一槽部215a更为朝外侧突出的一推顶面215d,所述推顶面215d用以在该第一电连接器1相对于该第二
电连接器2旋转且所述第一挡块118进入所述容置凹槽215的第二槽部215b的过程中朝外推
顶所述第一挡块118,借此使该第一电连接器1相对于该第二电连接器2较容易停留于该初
始对接状态与该最终对接状态。进一步地,所述容置凹槽215的第二槽部215b还具有位于该
挡止面215c与该推顶面215d之间且呈凹陷状的一卡沟215e,在该最终对接状态时,所述容
置凹槽215的卡沟215e对应容置所述第一挡块118,以进一步地加强该第一电连接器1在该
最终对接状态时的定位,且进一步能够设计成让使用者感觉到定位的触感或声音。通过所
述第一挡块118、所述容置凹槽 215与所述第二挡块216的对应配合,能使该第一电连接器1
相对于该第二电连接器2定位于该最终对接状态,进而保证该第一电连接器1与该第二电连
接器2之间的电连接工作稳定性。
[0085] 综上所述,本发明电连接器组合10通过彼此间以侧向方式接触的该等第一端子12与该等第二端子22,能降低该第一电连接器1与该第二电连接器2 在该对接方向D上的长度
尺寸。且通过倾斜地延伸的该等第一端子12的接触板121,避免该等第二端子22因操作不当
而挫曲或断裂,并且还能在该等第二端子22遭受相同下压量的条件下,减缓该等第一端子
12与该等第二端子22表面电镀层的磨损速度,以增加该电连接器组合10的寿命。此外,通过
所述第一挡块118、所述容置凹槽215与所述第二挡块216的对应配合,能使该第一电连接器
1相对于该第二电连接器2定位于该最终对接状态,进而保证该第一电连接器1与该第二电
连接器2之间的电连接工作稳定性。
[0086] 而以上所述者,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此限定本发明实施的范围,凡是依本发明权利要求及专利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仍属本发明专利
涵盖的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