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薯粉制作的下料装置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2010455635.6

文献号 : CN111634702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李泽鹏

申请人 : 李灼旺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下料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薯粉制作的下料装置。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供一种能够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薯粉制作效率的用于薯粉制作的下料装置。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这样一种用于薯粉制作的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座,其上连接有安装板,安装板上开有开口;驱动装置,靠近开口一侧的安装板上安装有驱动装置;下料装置,靠近驱动装置一侧的安装板上安装有下料装置。本发明通过下料桶不断上下抖动并转动,能够使薯粉浆均匀快速的落入煮锅内进行薯粉制作,从而能够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薯粉制作效率。

权利要求 :

1.一种用于薯粉制作的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座(1),其上连接有安装板(2),安装板(2)上开有开口(3);

驱动装置(4),靠近开口(3)一侧的安装板(2)上安装有驱动装置(4);

下料装置(5),靠近驱动装置(4)一侧的安装板(2)上安装有下料装置(5),驱动装置(4)能够驱动下料装置(5)进行工作;

驱动装置(4)包括:

横板(41),其连接在靠近开口(3)一侧的安装板(2)上,横板(41)上安装有伺服电机(42),伺服电机(42)上连接有第一转轴(43),第一转轴(43)穿过开口(3),第一转轴(43)上连接有第一锥齿轮(44);

支板(45),其连接于远离横板(41)一侧的安装板(2)上;

第二转轴(46),支板(45)上转动式连接有第二转轴(46),第二转轴(46)的一端连接有第二锥齿轮(47),第二锥齿轮(47)与第一锥齿轮(44)啮合,第二转轴(46)的另一端连接有小齿轮(48);

下料装置(5)包括:

连接板(51),其连接在与支板(45)同一竖直方向的安装板(2)上;

圆形滑轨(52),连接板(51)上连接有圆形滑轨(52),圆形滑轨(52)外侧连接有多个圆形凸起(53),圆形滑轨(52)的内壁连接有滑块(54),滑块(54)上连接有内齿圈(55),内齿圈(55)与小齿轮(48)啮合;

抖动板(56),滑块(54)靠近内齿圈(55)的一侧转动式连接有抖动板(56),抖动板(56)上连接有圆形卡箍(57),圆形卡箍(57)内设有下料桶(58),圆形卡箍(57)上设有多个能够固定下料桶(58)的紧固螺旋(59),下料桶(58)上开有多个下料孔(510);

接触杆(511),抖动板(56)靠近圆形卡箍(57)的一侧连接有接触杆(511),接触杆(511)与圆形凸起(53)接触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薯粉制作的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输料装置(6),输料装置(6)包括:

第三转轴(61),其转动式的安装在与第一转轴(43)同一竖直方向的安装板(2)上;

第四转轴(62),与第三转轴(61)同一水平线的安装板(2)上转动式连接有第四转轴(62),第四转轴(62)上连接有圆筒(63);第四转轴(62)远离圆筒(63)的一端和第三转轴(61)上均连接有第一皮带轮(64),两侧的第一皮带轮(64)之间连接有第一平皮带(65);

第二皮带轮(66),第一转轴(43)靠近伺服电机(42)的一端和第三转轴(61)上均连接有第二皮带轮(66),两侧的第二皮带轮(66)之间连接有第二平皮带(67)。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薯粉制作的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拨料装置(7),拨料装置(7)包括:

拨杆(71),其转动式连接在第三转轴(61)上方的安装板(2)上,拨杆(71)的上部开有一字孔(72);

圆盘(73),第三转轴(61)靠近拨杆(71)的一端连接有圆盘(73),圆盘(73)的偏心位置上连接有滑杆(74),滑杆(74)位于一字孔(72)内。

说明书 :

一种用于薯粉制作的下料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下料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薯粉制作的下料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为了提高番薯的销量,防止番薯滞销坏在泥土地里,与提高番薯的附加值,农名伯伯普遍会将番薯制作成薯粉,农名伯伯将番薯制作成薯粉首先需要将番薯磨成番薯粉,然
后将番薯粉制作成番薯粉浆,随后将番薯粉浆倒入漏斗内,再人工用手拿住漏斗不断抖动,
使漏斗内的番薯粉浆落入煮锅内,人工并在抖动漏斗的同时,需要转动手使漏斗转动,从而
使番薯粉浆均匀的落入煮锅内,防止薯粉结团,然后人工用手将煮锅内热薯粉捞入冷水锅
内冷却。
[0003] 目前,通过人工用手拿住漏斗不断抖动,并转动手使漏斗转动进行薯粉制作的方式,长时间的工作工人手臂易酸痛,且需要人工用手间断的将煮锅内热薯粉捞入冷水锅内
冷却,如此工人的劳动强度较大,制作薯粉的效率较低。
[0004] 因此需要研发一种能够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薯粉制作效率的用于薯粉制作的下料装置。

发明内容

[0005]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6] 本发明为了克服需要人工用手拿住漏斗不断抖动和转动的薯粉制作方式,工人的劳动强度较大,长时间的工作工人手臂易酸痛,制作薯粉效率较低的缺点,本发明要解决的
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薯粉制作效率的用于薯粉制作的下料
装置。
[0007] (2)技术方案
[0008]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这样一种用于薯粉制作的下料装置,包括:安装座,其上连接有安装板,安装板上开有开口;驱动装置,靠近开口一侧的安装板上安装
有驱动装置;下料装置,靠近驱动装置一侧的安装板上安装有下料装置,驱动装置能够驱动
下料装置进行工作。
[0009] 优选地,驱动装置包括:横板,其连接在靠近开口一侧的安装板上,横板上安装有伺服电机,伺服电机上连接有第一转轴,第一转轴穿过开口,第一转轴上连接有第一锥齿
轮;支板,其连接于远离横板一侧的安装板上;第二转轴,支板上转动式连接有第二转轴,第
二转轴的一端连接有第二锥齿轮,第二锥齿轮与第一锥齿轮啮合,第二转轴的另一端连接
有小齿轮。
[0010] 优选地,下料装置包括:连接板,其连接在与支板同一竖直方向的安装板上;圆形滑轨,连接板上连接有圆形滑轨,圆形滑轨外侧连接有多个圆形凸起,圆形滑轨的内壁连接
有滑块,滑块上连接有内齿圈,内齿圈与小齿轮啮合;抖动板,滑块靠近内齿圈的一侧转动
式连接有抖动板,抖动板上连接有圆形卡箍,圆形卡箍内设有下料桶,圆形卡箍上设有多个
能够固定下料桶的紧固螺旋,下料桶上开有多个下料孔;接触杆,抖动板靠近圆形卡箍的一
侧连接有接触杆,接触杆与圆形凸起接触配合。
[0011] 优选地,还包括:输料装置,输料装置包括:第三转轴,其转动式的安装在与第一转轴同一竖直方向的安装板上;第四转轴,与第三转轴同一水平线的安装板上转动式连接有
第四转轴,第四转轴上连接有圆筒;第四转轴远离圆筒的一端和第三转轴上均连接有第一
皮带轮,两侧的第一皮带轮之间连接有第一平皮带;第二皮带轮,第一转轴靠近伺服电机的
一端和第三转轴上均连接有第二皮带轮,两侧的第二皮带轮之间连接有第二平皮带。
[0012] 优选地,还包括:拨料装置,拨料装置包括:拨杆,其转动式连接在第三转轴上方的安装板上,拨杆的上部开有一字孔;圆盘,第三转轴靠近拨杆的一端连接有圆盘,圆盘的偏
心位置上连接有滑杆,滑杆位于一字孔内。
[0013] (3)有益效果
[0014] 1.本发明通过下料桶不断上下抖动并转动,能够使薯粉浆均匀快速的落入煮锅内进行薯粉制作,从而不需要人工用手拿住漏斗不断抖动和转动,进而能够降低工人的劳动
强度,提高薯粉制作效率。
[0015] 2.圆筒逆时针转能够将成型的薯粉带入冷水锅内,如此不需要人工用手间断的将煮锅内热薯粉捞入冷水锅内冷却,从而能够进一步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能够进一步的提
高薯粉制作效率。
[0016] 3.拨杆不断的左右拨动能够防止薯粉结团,从而能够更好的制作薯粉。

附图说明

[0017] 图1为本发明的第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8] 图2为本发明驱动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9] 图3为本发明下料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0] 图4为本发明下料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1] 图5为本发明的第二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2] 图6为本发明拨料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3] 附图中的标记为:1‑安装座,2‑安装板,3‑开口,4‑驱动装置,41‑横板,42‑伺服电机,43‑第一转轴,44‑第一锥齿轮,45‑支板,46‑第二转轴,47‑第二锥齿轮,48‑小齿轮,5‑下
料装置,51‑连接板,52‑圆形滑轨,53‑圆形凸起,54‑滑块,55‑内齿圈,56‑抖动板,57‑圆形
卡箍,58‑下料桶,59‑紧固螺旋,510‑下料孔,511‑接触杆,6‑输料装置,61‑第三转轴,62‑第
四转轴,63‑圆筒,64‑第一皮带轮,65‑第一平皮带,66‑第二皮带轮,67‑第二平皮带,7‑拨料
装置,71‑拨杆,72‑一字孔,73‑圆盘,74‑滑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24]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0025] 实施例1
[0026] 一种用于薯粉制作的下料装置,如图1‑6所示,包括有安装座1、安装板2、驱动装置4和下料装置5,安装座1的前侧面连接有安装板2,安装板2上的右侧开有开口3,安装板2后
侧面的上部右侧安装有驱动装置4,安装板2前侧面的上部右侧安装有下料装置5,驱动装置
4与下料装置5传动连接。
[0027] 驱动装置4包括有横板41、伺服电机42、第一转轴43、第一锥齿轮44、支板45、第二转轴46、第二锥齿轮47和小齿轮48,横板41的前侧面与安装板2后侧面上部连接,横板41位
于开口3的上侧,横板41的底部安装有伺服电机42,伺服电机42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连接有
第一转轴43,第一转轴43穿过开口3,第一转轴43的前端连接有第一锥齿轮44,开口3上侧的
安装板2前侧面连接有支板45,支板45的前部转动式连接有第二转轴46,第二转轴46的上部
连接有第二锥齿轮47,第二锥齿轮47与第一锥齿轮44啮合,第二转轴46的下端连接有小齿
轮48。
[0028] 下料装置5包括有连接板51、圆形滑轨52、圆形凸起53、滑块54、内齿圈55、抖动板56、圆形卡箍57、下料桶58、紧固螺旋59和接触杆511,连接板51连接在安装板2前侧面的上
部右侧,连接板51的前侧面连接有圆形滑轨52,圆形滑轨52外侧均匀间隔的连接有多个圆
形凸起53,圆形滑轨52的内壁滑动式连接有滑块54,滑块54上连接有内齿圈55,内齿圈55与
小齿轮48啮合,滑块54的底部转动式连接有抖动板56,抖动板56的右侧面连接有圆形卡箍
57,圆形卡箍57内设有下料桶58,圆形卡箍57上设有多个紧固螺旋59,下料桶58的底部均匀
间隔开有多个下料孔510,抖动板56的顶部右侧连接有接触杆511,接触杆511与圆形凸起53
接触配合。
[0029] 将本发明安装在灶台上,当要制作薯粉时,人工启动伺服电机42使第一转轴43逆时针转动,随后人工将番薯粉浆倒入下料桶58内,番薯粉浆随之经下料孔510落入煮锅内;
第一转轴43转动带动第一锥齿轮44转动,第一锥齿轮44转动通过第二锥齿轮47带动第二转
轴46转动,第二转轴46转动小齿轮48随之转动,小齿轮48转动带动内齿圈55转动,内齿圈55
转动能够使滑块54在圆形滑轨52上转动,滑块54转动带动抖动板56转动;初始时,接触杆
511与圆形凸起53接触,抖动板56转动带动接触杆511转动,当接触杆511转动至不与圆形凸
起53接触时,在重力的作用下抖动板56向下抖动,当接触杆511慢慢转动至与圆形凸起53接
触时,接触杆511拉动下抖动板56向上抖动;如此抖动板56能够不断的上下抖动,抖动板56
不断的上下抖动带动圆形卡箍57不断的上下抖动,如此能够使下料桶58不断的上下抖动。
抖动板56转动带动圆形卡箍57转动,圆形卡箍57转动下料桶58随之转动,如此下料桶58在
不断上下抖动的同时还能够转动,从而不需要人工用手拿住漏斗不断抖动和转动,进而能
够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薯粉制作效率。当不需要制作薯粉时,人工关闭伺服电机42即
可;当要对下料桶58进行清洗时,人工拧松紧固螺旋59,使紧固螺旋59将下料桶58松开,随
后即可将下料桶58取出进行清洗;当要制作薯粉时,将下料桶58放回并拧紧紧固螺旋59,使
紧固螺旋59将下料桶58固定即可。
[0030] 实施例2
[0031] 在实施例1的基础之上,如图1和图5所示,还包括有输料装置6,输料装置6包括有第三转轴61、第四转轴62、圆筒63、第一皮带轮64、第一平皮带65、第二皮带轮66和第二平皮
带67,开口3正下方的安装板2上转动式连接有第三转轴61,安装板2上的左侧转动式连接有
第四转轴62,第四转轴62的前部连接有圆筒63,第四转轴62的后部和第三转轴61的后部均
连接有第一皮带轮64,两个第一皮带轮64之间连接有第一平皮带65,第一皮带轮64前侧的
第三转轴61上连接有第二皮带轮66,第一转轴43的后部也连接有第二皮带轮66,两个第二
皮带轮66之间连接有第二平皮带67。
[0032] 第一转轴43逆时针转动,第一转轴43上第二皮带轮66随之逆时针转动,第一转轴43上第二皮带轮66逆时针转动通过第二平皮带67使第三转轴61逆时针转动,第三转轴61逆
时针转动第三转轴61上的第一皮带轮64随之逆时针转动,第三转轴61上的第一皮带轮64逆
时针转动通过第一平皮带65使第四转轴62逆时针转动,第四转轴62逆时针转动带动圆筒63
逆时针转动。人工随后可将成型的薯粉头端通过圆筒63放入冷水锅内,圆筒63逆时针转能
够将成型的薯粉带入冷水锅内,如此不需要人工用手间断的将煮锅内热薯粉捞入冷水锅内
冷却,从而能够进一步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能够进一步的提高薯粉制作效率。
[0033] 如图1和图6所示,还包括有拨料装置7,拨料装置7包括有拨杆71、圆盘73和滑杆74,开口3与第三转轴61之间的安装板2前侧面转动式的连接有拨杆71,拨杆71的上部开有
一字孔72,第三转轴61的前端连接有圆盘73,圆盘73前侧面的偏心位置上连接有滑杆74,滑
杆74位于一字孔72内。
[0034] 第三转轴61转动带动圆盘73转动,圆盘73转动带动滑杆74在一字孔72内滑动,如此能够使拨杆71不断的左右拨动,拨杆71不断的左右拨动能够防止薯粉结团,从而能够更
好的制作薯粉。
[0035]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
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改进及替代,这些都属于本发
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