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变压器辅助型PWM三电平零电压软开关逆变器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2010302133.X

文献号 : CN111711373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禹健安永泉

申请人 : 山西大学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变压器辅助型PWM三电平零电压软开关逆变器,在正半周期和负半周期逆变过程中,开关管S1,S2,S3和开关管S4,S5,S6互为辅助开关;本发明并未增加额外的辅助开关因此结构以及控制简单,实现了所有开关管的零电压开通,有效降低了开关管的开通损耗。

权利要求 :

1.一种变压器辅助型PWM三电平零电压软开关逆变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有第一主开关管S1、第二主开关管S2、第三主开关管S3、第四主开关管S4、第五主开关管S5、第六主开关管S6、第一分压电容Cd1、第二分压电容Cd2、隔离变压器T、初级绕组T1、次级绕组T2、钳位二极管D7、谐振电感Lr、飞跨电容Cs,第一主开关管S1的源极、第二主开关管S2的漏极相连于a点,这两个开关管构成高速开关上桥臂;所述第四主开关管S4的源极、第五主开关管S5的漏极相连于b点,这两个开关管构成高速开关下桥臂;第三主开关管S3的源极、第六主开关管S6的漏极相连于c点,这两个开关管构成低速开关桥臂;第二主开关管S2的源极、第四主开关管S4的漏极、第一分压电容Cd1的负极和第二分压电容Cd2的正极连于o点;第一分压电容Cd1和第二分压电容Cd2两端的电压分别为VDC/2;第一分压电容Cd1的正极与隔离变压器T的次级绕组T2的异名端、第一开关管S1的漏极相连;第二分压电容Cd2的负极与钳位二极管D7的正极、第五开关管S5的源极相连;钳位二极管D7的负极与变压器次级绕组T2的同名端相连;谐振电感Lr的一端与a点相连,另一端与隔离变压器T的初级绕组T1的同名端相连;隔离变压器T的初级绕组T1的异名端与飞跨电容Cs的阳极相连;飞跨电容Cs的阴极与b点相连;隔离变压器T的初级绕组T1的匝数与次级绕组T2的匝数比为1/k;负载的一端与c点相连,另一端与o点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压器辅助型PWM三电平零电压软开关逆变器,其特征在于:

iLOAD为流经负载电阻Load的工作电流;VO‑M为如果没有开关反并联二极管钳位,换流谐振电压的最大值;Ton为主开关S1开通的时间,T4‑5为t4时刻到t5时刻之间的时段;及文中所有ti‑j形式为ti时刻到tj时刻的时间段;

当负载电流为正时工作模式及切换时间间隔为:当电路处于稳定状态,S2、S3、S5处于导通状态,S1、S2、S4处于关断状态;钳位二极管D7和开关管的反并联二极管处于关断状态;

t0时刻,关断S5;

S5关断后延迟DP1,导通S4;

S4导通后延迟DP2,关断S2;

S2关断后延迟DP3,导通S1;

S1导通后延迟DP4,关断S4;

S4关断后延迟DP5,导通S5;

S5导通后延迟DP6,关断S1;

S1关断后延迟DP7,导通S2;

当负载电流为负时工作模式及切换时间间隔为:电路处于稳定状态,S1、S4、S6处于导通状态,S2、S3、S5处于关断状态;钳位二极管D7和开关管的反并联二极管处于关断状态;

t0时刻,关断S1;

S1关断后延迟DN1,导通S2;

S2导通后延迟DN2,关断S4;

S4关断后延迟DN3,导通S5;

S5导通后延迟DN4,关断S2;

S2关断后延迟DN5,导通S1;

S1导通后延迟DN6,关断S5;

S5关断后延迟DN7,导通S4;

以下参数均为输入量:VDC为直流母线电压;T3‑B为S1和S5最短开通时间;Iboost为换流电流峰值中超过负载电流的部分;Coss为主开关管S1‑S6并联吸收电容:Coss=C1=C2=C3=C4=C5=C6;以下参数均根据输入量约束表达;k为变压器匝比;Lr为换流电感;Lm为激磁电感;

为S1和S5换流前的激磁电流值,与每个开关周期中的负载电流值成正相关;

β为主开关ZVS实现的保障系数,理想状态为1,其中TA‑4为负载电流不同时tA‑t4的时间间隔,T1‑A为负载电流不同时t1‑tA的时间间隔,TA‑4和T1‑A值最小分别为TA‑4_min和T1‑A_min。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变压器辅助型PWM三电平零电压软开关逆变器,其特征在于:

当输出电流为正时各模式具体描述和间隔时间的计算过程为:模式1,t

S5两端电压 和电流 表达式为:其中:

在t1时刻,b点电位谐振至VDC/2,本模式持续时间为:模式3,t1‑t2:t1时刻,S5两端电压充电至VDC/2,D4零电压导通;激磁电感Lm和换流电感Lr串联两端电压为 换流电流iLr和激磁电流iLm以相同的斜率减少;tA时刻,换流电流和激磁电流反向减少至零,变压器原边被钳位为kVDC,S4在时间段t1‑tA之间控制导通为ZVS导通;

tA之后,换流电感两端的电压为 激磁电感两端电压为kVDC;换流电流iLr和激磁电流iLm以不同的斜率正向增加;

t1‑tA换流电流为:

S4的软开通时间为:

S5关断到S4导通时间间隔DP1为:tA‑t2谐振电流即换流电流中不包括激磁电流的部分,即参与S1换流的电流增量为:t2时刻,谐振电流的值增至最大值:iR(t2)=Iboost+iLoad                  (27)其中:Iboost为谐振电流中超过负载电流的部分联立,充电模式TA‑2的持续时间为:S4导通到S2关断时间间隔DP2为:模式4,t2‑t3:t2时刻,主开关S2关断,谐振电流iR中超过负载电流的部分Iboost对电容C1放电C2充电,a点的电位开始谐振上升;

S2两端电压 和谐振电流iR表达式为:其中:

t3时刻,a点电位上升至VDC;本模式持续时间为:其中:

模式5,t3‑t4:t3时刻,a点电位升至VDC,D1自然导通,S1符合ZVS换流条件;谐振电感电流iR线性下降,tB时刻,谐振电感电流iR降至负载电流iLoad;主开关管S1在时间段t3‑tB之间控制导通实现ZVS导通;

主开关ZVS开通模式持续时间为:S2关断到S1导通时间间隔DP3为:本模式持续时间为:

S1导通到S4关断时间间隔DP4为:模式6,t4‑t6:在t4时刻,谐振电流iR降至0;激磁电流 增至 t5时刻,关断S4;激磁电流 对C4充电C5放电,b点电位开始谐振下降;

S4两端电压 和电流 表达式为:其中:

在t6时刻,b点电位谐振至0,本模式持续时间为:模式7,t6‑t7:t6时刻,b点电位降到0,D5自然导通;t6‑t7,激磁电流反向增大;

本模式激磁电流为:

S5的软开通时间为:

S4关断到S5导通时间间隔DP5为:t7时刻,激磁电流 增至 本模式持续时间为:S5导通到S1关断时间间隔DP6为:模式8,t7‑t8:t7时刻,关断S1,负载电流iLoad对C1充电,C2放电,a点电位线性下降;t8时刻,a点电位降至VDC/2,二极管D2自然导通;S2在t8之后控制导通;

本模式持续时间为:

S1关断到S2导通时间间隔DP7为:DP7=T7‑8                              (49)当输出电流为负时各模式具体描述和间隔时间的计算过程为:模式1,t

S1两端电压 和电流 表达式为:其中:

在t1时刻,a点电位谐振至VDC/2,本模式持续时间为:模式3,t1‑t2:t1时刻,电容C1充电至VDC/2,D2零电压导通;激磁电感Lr和换流电感Lr两端电压为 换流电流iLr和激磁电流iLm以相同的斜率反向减少;tA时刻,换流电流和激磁电流反向减少至零,变压器原边被钳位为kVDC,S2在时间段t1‑tA之间控制导通为ZVS导通;tA之后,换流电感两端的电压为 激磁电感两端电压为kVDC;换流电流和激磁电流以不同的斜率正向增加;

t1‑tA换流电流为:

S2的软开通时间为:

S1关断到S2导通时间间隔DN1为:tA‑t2谐振电流即换流电流中不包括激磁电流的部分,即参与S1换流的电流增量为:t2时刻,谐振电流的值增至最大值:iR(t2)=Iboost+iLoad                  (58)其中:Iboost为谐振电流中超过负载电流的部分联立,充电模式TA‑2的持续时间为:S2导通到S4关断时间间隔DN2为:模式4,t2‑t3:t2时刻,主开关S4关断,谐振电流iR中超过负载电流的部分Iboost对电容C5放电C4充电,b点的电位开始谐振下降;

S4两端电压 和谐振电流iR表达式为:其中:

t3时刻,b点电位下降至0;本模式持续时间为:其中:

模式5,t3‑t4:t3时刻,a点电位降至0,D5自然导通,S5符合ZVS换流条件;谐振电流iR线性下降,tB时刻,谐振电流iR降至负载电流iLoad;主开关管S5在时间段t3‑tB之间控制导通实现ZVS导通;

由,得:主开关ZVS开通模式持续时间为:S4关断到S5导通时间间隔DN3为:本模式持续时间为:

S5导通到S2关断时间间隔DN4为:模式6,t4‑t6:在t4时刻,谐振电流iLr降至0,激磁电流iLm升至 t5时刻,关断S2;激磁电流 对C2充电C1放电,a点电位开始谐振上升;

S2两端电压 和电流 表达式为:其中:

在t6时刻,a点电位谐振至VDC,本模式持续时间为:模式7,t6‑t7:t6时刻,a点电位升到VDC,D1自然导通;t6‑t7,换流电流反向增大;

本模式激磁电流为:

S1的软开通时间为:

S2关断到S1导通时间间隔DN5为:t7时刻,激磁电流 增至 本模式持续时间为:S1导通到S5关断时间间隔DN6为:模式8,t7‑t8:t7时刻,关断S5,负载电流iLoad对C6充电,C5放电,b点电位线性上升;t8时刻,b点电位升至VDC/2,二极管D4自然导通;S4在t8之后控制导通;

本模式持续时间为:

S1关断到S2导通时间间隔DN7为:DN7=T7‑8                       (80)开关完成零电压换流需要设计换流电感、激磁电感、变压器匝比、开关并联吸收电容;

各元件参数的设计将在以下完成,以输出电流为正时分析;

当(1/2‑k)VDC小于VDC/2时,在换流电流大于负载电流一定值的条件下关断S2保证开关管可靠完成换流;且主开关的关断损耗与关断时刻的沟道电流的平方成正比,因此S2的关断电流在满足式时,主开关的关断损耗近似忽略,关断损耗小于1/10:其中ILoad_rms为负载电流有效值;

在实际的电路运行过程中,负载电流检测存在误差,导致Iboost的误差,影响换流时间T2‑3和ZVT开通时间T3‑B,式和求和之后对Ir求导,当Ir满足公式的时主开关的死区时间为一固定值;

联立:

由,得:

其中由和有解得β的取值范围为:为保证S5可靠换流且S4有足够得ZVS开通时间,假设Lm>>Lr,由得:为保证磁化电流在换流电感Lr线性放电阶段后t=t4与S5换流之前t=t0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忽略下桥臂谐振换流阶段磁化电流的变化:上述T1‑A,TA‑4都与负载电流有关,当负载电流为0时,T1‑A和TA‑4值最小分别为T1‑A_min和TA‑4_min,在此条件下计算出的Lm符合任何负载电流大于0时S4有足够得ZVS开通时间的要求;

因此:

激磁电流由下式表示:

其中TA‑4为负载电流不同时所得的tA‑t4的时间间隔;因此每个开关周期的 不同。

说明书 :

一种变压器辅助型PWM三电平零电压软开关逆变器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电力电子变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变压器辅助型PWM三电平零电压软开关逆变器。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普遍使用的硬开关技术虽然拓扑电路和控制原理简单但是会产生巨大的开关损耗,而且会使高功率IGBT的硬开关频率严重受限于几kHz,此外,硬开关会产生高频的
电磁干扰,影响周围电子设备的正常运行。软开关技术以有效缓和以上提到的技术问题,其
基本思想是通过谐振回路的辅助,使功率器件在其电压或电流值较低甚至为零时进行开关
动作,减弱甚至完全消除功率器件电压和电流的交叠。
[0003] 多电平整流器与其两级整流器相比具有许多优势,每个功率开关管所承受的电压峰值只有两电平整流器的1/N,降低了功率开关管的电压应力,较好的解决了开关管器件耐
压不够高的问题。此外多电平整流器有更好的电源质量,更高的电压和功率容量以及更低
的电磁干扰。因此,多电平整流器非常适合于高功率应用。
[0004] 两电平的ZVT技术以扩展到三电平。然而,相应的软开关三电平拓扑结构面临着辅助开关管过多和控制复杂的问题。已有技术,见Evaluation  of Soft Switching 
Techniques for the Neutral‑Point‑Clamped(NPC)Inverter总结了四种软开关三电平电
路,其中四种电路都有四个辅助开关管,虽然实现了主开关管的软开关并且在一定程度上
减少了开关管的损耗,但其电路结构和控制复杂且造价昂贵,体积较大导致其不适用于实
际场合。已有技术在原有技术的基础上减少两个开关管,提出了新的三电平零电压开关和
零电流开关变换器电路。技术与技术相比在电路结构和控制方面明显简化,但应用在实际
中仍然比较复杂。

发明内容

[0005]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缺点和不足,提供一种变压器辅助型PWM三电平零电压软开关逆变器,该三电平零电压软开关电路具有结构和控制简单,实现所有开关管的零电压导通,
有效降低开关管的导通损耗,更易于实用化的优点。
[0006] 为实现本发明目的而提供的一种变压器辅助型PWM三电平零电压软开关逆变器,包括有第一主开关管S1、第二主开关管S2、第三主开关管S3、第四主开关管S4、第五主开关管
S5、第六主开关管S6、第一分压电容Cd1、第二分压电容Cd2、隔离变压器T、初级绕组T1、次级绕
组T2、钳位二极管D7、谐振电感Lr、飞跨电容Cs,第一主开关管S1的源极、第二主开关管S2的
漏极相连于a点,这两个开关管构成高速开关上桥臂;所述第四主开关管S4的源极、第五主
开关管S5的漏极相连于b点,这两个开关管构成高速开关下桥臂;第三主开关管S3的源极、第
六主开关管S6的漏极相连于c点,这两个开关管构成低速开关桥臂;第二主开关管S2的源极、
第四主开关管S4的漏极、第一分压电容Cd1的负极和第二分压电容Cd2的正极连于o点;第一分
压电容Cd1和第二分压电容Cd2两端的电压分别为VDC/2;第一分压电容Cd1的正极与隔离变压
器T的次级绕组T2的异名端、第一开关管S1的漏极相连;第二分压电容Cd2的负极与钳位二极
管D7的正极、第五开关管S5的源极相连;钳位二极管D7的负极与变压器次级绕组T2的同名端
相连;谐振电感Lr的一端与a点相连,另一端与隔离变压器T的初级绕组T1的同名端相连;隔
离变压器T的初级绕组T1的异名端与飞跨电容Cs的阳极相连;飞跨电容Cs的阴极与b点相
连;隔离变压器T的初级绕组T1的匝数与次级绕组T2的匝数比为1/k;负载的一端与c点相连,
另一端与o点相连。
[0007]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当负载电流为正时工作模式及切换时间间隔为:
[0008] iLOAD为流经负载电阻Load的工作电流;VO‑M为如果没有开关反并联二极管钳位,换流谐振电压的最大值;Ton为主开关S1开通的时间,T4‑5为t4时刻到t5时刻之间的时段;及文中
所有ti‑j形式为ti时刻到tj时刻的时间段。
[0009] 当负载电流为正时工作模式及切换时间间隔为:
[0010] 当电路处于稳定状态,S2、S3、S5处于导通状态,S1、S2、S4处于关断状态;钳位二极管D7和开关管的反并联二极管处于关断状态;
[0011] t0时刻,关断S5;
[0012] S5关断后延迟DP1,导通S4;
[0013]
[0014] S4导通后延迟DP2,关断S2;
[0015]
[0016] S2关断后延迟DP3,导通S1;
[0017]
[0018] S1导通后延迟DP4,关断S4;
[0019]
[0020] S4关断后延迟DP5,导通S5;
[0021]
[0022] S5导通后延迟DP6,关断S1;
[0023]
[0024] S1关断后延迟DP7,导通S2;
[0025]
[0026] 当负载电流为负时工作模式及切换时间间隔为:
[0027] 电路处于稳定状态,S1、S4、S6处于导通状态,S2、S3、S5处于关断状态;钳位二极管D7和开关管的反并联二极管处于关断状态;
[0028] t0时刻,关断S1;
[0029] S1关断后延迟DN1,导通S2;
[0030]
[0031] S2导通后延迟DN2,关断S4;
[0032]
[0033] S4关断后延迟DN3,导通S5;
[0034]
[0035] S5导通后延迟DN4,关断S2;
[0036]
[0037] S2关断后延迟DN5,导通S1;
[0038]
[0039] S1导通后延迟DN6,关断S5;
[0040]
[0041] S5关断后延迟DN7,导通S4;
[0042]
[0043] 以下参数均为输入量:VDC为直流母线电压;T3‑B为S1和S5最短开通时间;Iboost为换流电流峰值中超过负载电流的部分;Coss为主开关管S1‑S6并联吸收电容:Coss=C1=C2=C3=
C4=C5=C6;以下参数均根据输入量约束表达;k为变压器匝比;Lr为换流电感;Lm为激磁电
感; 为S1和S5换流前的激磁电流值,与每个开关周期中的负载电流值成正相关;
[0044]
[0045] β为主开关ZVS实现的保障系数,理想状态为1,
[0046]
[0047]
[0048]
[0049] 其中TA‑4为负载电流不同时tA‑t4的时间间隔,T1‑A为负载电流不同时t1‑tA的时间间隔,TA‑4和T1‑A值最小分别为TA‑4_min和T1‑A_min。
[0050]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当输出电流为正时各模式具体描述和间隔时间的计算过程为:
[0051] 模式1,t
[0052] 模式2,t0‑t1:t0时刻,关断S5;激磁电感Lm和换流电感Lr串联与电容C5,C4发生谐振;
[0053] S5两端电压 和电流 表达式为:
[0054]
[0055]
[0056] 其中:
[0057]
[0058] 在t1时刻,b点电位谐振至VDC/2,本模式持续时间为:
[0059]
[0060] 模式3,t1‑t2:t1时刻,S5两端电压充电至VDC/2,D4零电压导通;激磁电感Lm和换流电感Lr串联两端电压为 换流电流iLr和激磁电流iLm以相同的斜率减少;tA时刻,换流电流
和激磁电流反向减少至零,变压器原边被钳位为kVDC,S4在时间段t1‑tA之间控制导通为ZVS
导通;tA之后,换流电感两端的电压为 激磁电感两端电压为kVDC;换流电流iLr和
激磁电流iLm以不同的斜率正向增加。
[0061] t1‑tA换流电流为:
[0062]
[0063] S4的软开通时间为:
[0064]
[0065] S5关断到S4导通时间间隔DP1为:
[0066]
[0067] tA‑t2谐振电流即换流电流中不包括激磁电流的部分,即参与S1换流的电流增量为:
[0068]
[0069] t2时刻,谐振电流的值增至最大值:
[0070] iR(t2)=Iboost+iLoad      (27)
[0071] 其中:Iboost为谐振电流中超过负载电流的部分
[0072] 充电模式TA‑2的持续时间为:
[0073]
[0074] S4导通到S2关断时间间隔DP2为:
[0075]
[0076] 模式4,t2‑t3:t2时刻,主开关S2关断,谐振电流iR中超过负载电流的部分Iboost对电容C1放电C2充电,a点的电位开始谐振上升。
[0077] S2两端电压 和谐振电流iR表达式为:
[0078]
[0079]
[0080] 其中:
[0081]
[0082] t3时刻,a点电位上升至VDC;本模式持续时间为:
[0083]
[0084] 其中:
[0085]
[0086] 模式5,t3‑t4:t3时刻,a点电位升至VDC,D1自然导通,S1符合ZVS换流条件;谐振电感电流iR线性下降,tB时刻,谐振电感电流iR降至负载电流iLoad;主开关管S1在时间段t3‑tB之
间控制导通实现ZVS导通。
[0087] 主开关ZVS开通模式持续时间为:
[0088]
[0089] S2关断到S1导通时间间隔DP3为:
[0090]
[0091] 本模式持续时间为:
[0092]
[0093] S1导通到S4关断时间间隔DP4为:
[0094]
[0095] 模式6,t4‑t6:在t4时刻,谐振电流iR降至0;激磁电流 增至 t5时刻,关断S4;激磁电流 对C4充电C5放电,b点电位开始谐振下降。
[0096] S4两端电压 和电流 表达式为:
[0097]
[0098]
[0099] 其中:
[0100]
[0101] 在t6时刻,b点电位谐振至0,本模式持续时间为:
[0102]
[0103] 模式7,t6‑t7:t6时刻,b点电位降到0,D5自然导通;t6‑t7,激磁电流反向增大。
[0104] 本模式激磁电流为:
[0105]
[0106] S5的软开通时间为:
[0107]
[0108] S4关断到S5导通时间间隔DP5为:
[0109]
[0110] t7时刻,激磁电流 增至 本模式持续时间为:
[0111]
[0112] S5导通到S1关断时间间隔DP6为:
[0113]
[0114] 模式8,t7‑t8:t7时刻,关断S1,负载电流iLoad对C1充电,C2放电,a点电位线性下降;t8时刻,a点电位降至VDC/2,二极管D2自然导通;S2在t8之后控制导通;
[0115] 本模式持续时间为:
[0116]
[0117] S1关断到S2导通时间间隔DP7为:
[0118] DP7=T7‑8      (49)
[0119] 当输出电流为负时各模式具体描述和间隔时间的计算过程为:
[0120] 模式1,t
[0121] 模式2,t0‑t1:t0时刻,关断S1;激磁电感Lm和换流电感Lr串联与电容C1,C2发生谐振;
[0122] S1两端电压 和电流 表达式为:
[0123]
[0124]
[0125] 其中:
[0126]
[0127] 在t1时刻,a点电位谐振至VDC/2,本模式持续时间为:
[0128]
[0129] 模式3,t1‑t2:t1时刻,电容C1充电至VDC/2,D2零电压导通;激磁电感Lr和换流电感Lr两端电压为 换流电流iLr和激磁电流iLm以相同的斜率反向减少;tA时刻,换流电流和激
磁电流反向减少至零,变压器原边被钳位为kVDC,S2在时间段t1‑tA之间控制导通为ZVS导通;
tA之后,换流电感两端的电压为 激磁电感两端电压为kVDC;换流电流和激磁电流
以不同的斜率正向增加。
[0130] t1‑tA换流电流为:
[0131]
[0132] S2的软开通时间为:
[0133]
[0134] S1关断到S2导通时间间隔DN1为:
[0135]
[0136] tA‑t2谐振电流即换流电流中不包括激磁电流的部分,即参与S1换流的电流增量为:
[0137]
[0138] t2时刻,谐振电流的值增至最大值:
[0139] iR(t2)=Iboost+iLoad      (58)
[0140] 其中:Iboost为谐振电流中超过负载电流的部分
[0141] 充电模式TA‑2的持续时间为:
[0142]
[0143] S2导通到S4关断时间间隔DN2为:
[0144]
[0145] 模式4,t2‑t3:t2时刻,主开关S4关断,谐振电流iR中超过负载电流的部分Iboost对电容C5放电C4充电,b点的电位开始谐振下降。
[0146] S4两端电压 和谐振电流iR表达式为:
[0147]
[0148]
[0149] 其中:
[0150]
[0151] t3时刻,b点电位下降至0;本模式持续时间为:
[0152]
[0153] 其中:
[0154]
[0155] 模式5,t3‑t4:t3时刻,a点电位降至0,D5自然导通,S5符合ZVS换流条件;谐振电流iR线性下降,tB时刻,谐振电流iR降至负载电流iLoad;主开关管S5在时间段t3‑tB之间控制导通
实现ZVS导通。
[0156] 主开关ZVS开通模式持续时间为:
[0157]
[0158] S4关断到S5导通时间间隔DN3为:
[0159]
[0160] 本模式持续时间为:
[0161]
[0162] S5导通到S2关断时间间隔DN4为:
[0163]
[0164] 模式6,t4‑t6:在t4时刻,谐振电流iLr降至0,激磁电流iLm升至 时刻,关断S2;激磁电流 对C2充电C1放电,a点电位开始谐振上升。
[0165] S2两端电压 和电流 表达式为:
[0166]
[0167]
[0168] 其中:
[0169]
[0170] 在t6时刻,a点电位谐振至VDC,本模式持续时间为:
[0171]
[0172] 模式7,t6‑t7:t6时刻,a点电位升到VDC,D1自然导通;t6‑t7,换流电流反向增大。
[0173] 本模式激磁电流为:
[0174]
[0175] S1的软开通时间为:
[0176]
[0177] S2关断到S1导通时间间隔DN5为:
[0178]
[0179] t7时刻,激磁电流 增至 本模式持续时间为:
[0180]
[0181] S1导通到S5关断时间间隔DN6为:
[0182]
[0183] 模式8,t7‑t8:t7时刻,关断S5,负载电流iLoad对C6充电,C5放电,b点电位线性上升;t8时刻,b点电位升至VDC/2,二极管D4自然导通;S4在t8之后控制导通;
[0184] 本模式持续时间为:
[0185]
[0186] S1关断到S2导通时间间隔DN7为:
[0187] DN7=T7‑8      (80)
[0188] 开关完成零电压换流需要设计换流电感、激磁电感、变压器匝比、开关并联吸收电容;各元件参数的设计将在以下完成,以输出电流为正时分析;
[0189] 当(1/2‑k)VDC小于VDC/2时,在换流电流大于负载电流一定值的条件下关断S2保证开关管可靠完成换流;且主开关的关断损耗与关断时刻的沟道电流的平方成正比,因此S2
的关断电流在满足式时,主开关的关断损耗近似忽略,关断损耗小于1/10:
[0190]
[0191] 其中ILoad_rms为负载电流有效值;
[0192] 在实际的电路运行过程中,负载电流检测存在误差,导致Iboost的误差,影响换流时间T2‑3和ZVT开通时间T3‑B,当Ir满足最小值时,主开关的死区时间以为一固定值;
[0193]
[0194]
[0195]
[0196] β的取值范围为:
[0197]
[0198] 为保证S5靠换流且S4有足够得ZVS开通时间,假设Lm>>Lr,则:
[0199]
[0200] 为保证磁化电流在换流电感Lr线性放电阶段后t=t4与S5换流之前t=t0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忽略下桥臂谐振换流阶段磁化电流的变化:
[0201]
[0202] 上述T1‑A,TA‑4都与负载电流有关,当负载电流为0时,T1‑A和TA‑4值最小分别为T1‑A_min和TA‑4_min,在此条件下计算出的Lm符合任何负载电流大于0时S4有足够得ZVS开通时
间的要求;因此:
[0203]
[0204] 激磁电流由下式表示:
[0205]
[0206] 其中TA‑4为负载电流不同时所得的tA‑t4的时间间隔;因此每个开关周期的 不同。
[0207]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0208]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一种变压器辅助型PWM三电平零电压软开关逆变器,在正半周期和负半周期逆变过程中,开关管S1,S2,S3和开关管S4,S5,S6互为辅助开关;本发明
并未增加额外的辅助开关因此结构以及控制简单,实现了所有开关管的零电压开通,有效
降低了开关管的开通损耗。

附图说明

[0209]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其中:
[0210] 图1是本发明的变压器辅助型PWM三电平零电压软开关逆变器电路;
[0211] 图2为本发明电路在输出电流为正时,一个PWM开关周期内各模式电路状态图;
[0212] 图3为本发明电路在输出电流为负时,一个PWM开关周期内各模式电路状态图;
[0213] 图4是本发明中,一个PWM开关周期内模式2、模式6等效电路图;
[0214] 图5、图6是本发明中,一个PWM开关周期内模式3t1‑tA段和t1‑tA段等效电路图;
[0215] 图7是本发明中,一个PWM开关周期内模式4等效电路图;
[0216] 图8是本发明中,一个PWM开关周期内模式5等效电路图;
[0217] 图9是本发明中,一个PWM开关周期内模式7等效电路图;
[0218] 图10为本发明电路在输出电流为正时,一个PWM开关周期内各个开关管的驱动脉冲信号和主要结点电压和支路电流的波形图;
[0219] 图11本发明电路在输出电流为负时,一个PWM开关周期内各个开关管的驱动脉冲信号和主要结点电压和电流的波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220] 本发明的一种变压器辅助型PWM三电平零电压软开关逆变器包括有第一主开关管S1、第二主开关管S2、第三主开关管S3、第四主开关管S4、第五主开关管S5、第六主开关管S6、
第一分压电容Cd1、第二分压电容Cd2、隔离变压器T、初级绕组T1、次级绕组T2、钳位二极管D7、
谐振电感Lr、飞跨电容Cs,第一主开关管S1的源极、第二主开关管S2的漏极相连于a点,这两
个开关管构成高速开关上桥臂;所述第四主开关管S4的源极、第五主开关管S5的漏极相连于
b点,这两个开关管构成高速开关下桥臂;第三主开关管S3的源极、第六主开关管S6的漏极相
连于c点,这两个开关管构成低速开关桥臂;第二主开关管S2的源极、第四主开关管S4的漏
极、第一分压电容Cd1的负极和第二分压电容Cd2的正极连于o点;第一分压电容Cd1和第二分
压电容Cd2两端的电压分别为VDC/2;第一分压电容Cd1的正极与隔离变压器T的次级绕组T2的
异名端、第一开关管S1的漏极相连;第二分压电容Cd2的负极与钳位二极管D7的正极、第五开
关管S5的源极相连;钳位二极管D7的负极与变压器次级绕组T2的同名端相连;谐振电感Lr的
一端与a点相连,另一端与隔离变压器T的初级绕组T1的同名端相连;隔离变压器T的初级绕
组T1的异名端与飞跨电容Cs的阳极相连;飞跨电容Cs的阴极与b点相连;隔离变压器T的初
级绕组T1的匝数与次级绕组T2的匝数比为1/k;负载的一端与c点相连,另一端与o点相连。
[0221] 进一步改进,当负载电流为正时工作模式及切换时间间隔为:
[0222] iLOAD为流经负载电阻Load的工作电流;VO‑M为如果没有开关反并联二极管钳位,换流谐振电压的最大值;Ton为主开关S1开通的时间,T4‑5为t4时刻到t5时刻之间的时段;及文中
所有ti‑j形式为ti时刻到tj时刻的时间段。
[0223] 当负载电流为正时工作模式及切换时间间隔为:
[0224] 当电路处于稳定状态,S2、S3、S5处于导通状态,S1、S2、S4处于关断状态;钳位二极管D7和开关管的反并联二极管处于关断状态;
[0225] t0时刻,关断S5;
[0226] S5关断后延迟DP1,导通S4;
[0227]
[0228] S4导通后延迟DP2,关断S2;
[0229]
[0230] S2关断后延迟DP3,导通S1;
[0231]
[0232] S1导通后延迟DP4,关断S4;
[0233]
[0234] S4关断后延迟DP5,导通S5;
[0235]
[0236] S5导通后延迟DP6,关断S1;
[0237]
[0238] S1关断后延迟DP7,导通S2;
[0239]
[0240] 当负载电流为负时工作模式及切换时间间隔为:
[0241] 电路处于稳定状态,S1、S4、S6处于导通状态,S2、S3、S5处于关断状态;钳位二极管D7和开关管的反并联二极管处于关断状态;
[0242] t0时刻,关断S1;
[0243] S1关断后延迟DN1,导通S2;
[0244]
[0245] S2导通后延迟DN2,关断S4;
[0246]
[0247] S4关断后延迟DN3,导通S5;
[0248]
[0249] S5导通后延迟DN4,关断S2;
[0250]
[0251] S2关断后延迟DN5,导通S1;
[0252]
[0253] S1导通后延迟DN6,关断S5;
[0254]
[0255] S5关断后延迟DN7,导通S4;
[0256]
[0257] 以下参数均为输入量:VDC为直流母线电压;T3‑B为S1和S5最短开通时间;Iboost为换流电流峰值中超过负载电流的部分;Coss为主开关管S1‑S6并联吸收电容:Coss=C1=C2=C3=
C4=C5=C6;以下参数均根据输入量约束表达;k为变压器匝比;Lr为换流电感;Lm为激磁电
感; 为S1和S5换流前的激磁电流值,与每个开关周期中的负载电流值成正相关;
[0258]
[0259]
[0260]
[0261]
[0262] 其中TA‑4为负载电流不同时(28)tA‑t4的时间间隔;TA‑4_min为负载电流为0时tA‑t4的时间间隔。
[0263] 进一步改进,当输出电流为正时各模式具体描述和间隔时间的计算过程为:
[0264] 模式1,t
[0265] 模式2,t0‑t1:t0时刻,关断S5;激磁电感Lm和换流电感Lr串联与电容C5,C4发生谐振;
[0266] S5两端电压 和电流 表达式为:
[0267]
[0268]
[0269] 其中:
[0270]
[0271] 在t1时刻,b点电位谐振至VDC/2,本模式持续时间为:
[0272]
[0273] 模式3,t1‑t2:t1时刻,S5两端电压充电至VDC/2,D4零电压导通;激磁电感Lm和换流电感Lr串联两端电压为 换流电流iLr和激磁电流iLm以相同的斜率减少;tA时刻,换流电流
和激磁电流反向减少至零,变压器原边被钳位为kVDC,S4在时间段t1‑tA之间控制导通为ZVS
导通;tA之后,换流电感两端的电压为 激磁电感两端电压为kVDC;换流电流iLr和
激磁电流iLm以不同的斜率正向增加。
[0274] t1‑tA换流电流为:
[0275]
[0276] S4的软开通时间为:
[0277]
[0278] S5关断到S4导通时间间隔DP1为:
[0279]
[0280] tA‑t2谐振电流即换流电流中不包括激磁电流的部分(即参与S1换流的电流)增量为:
[0281]
[0282] t2时刻,谐振电流的值增至最大值:
[0283] iR(t2)=Iboost+iLoad      (116)
[0284] 其中:Iboost为谐振电流中超过负载电流的部分
[0285] 充电模式TA‑2的持续时间为:
[0286]
[0287] S4导通到S2关断时间间隔DP2为:
[0288]
[0289] 模式4,t2‑t3:t2时刻,主开关S2关断,谐振电流iR中超过负载电流的部分Iboost对电容C1放电C2充电,a点的电位开始谐振上升。
[0290] S2两端电压 和谐振电流iR表达式为:
[0291]
[0292]
[0293] 其中:
[0294]
[0295] t3时刻,a点电位上升至VDC;本模式持续时间为:
[0296]
[0297] 其中:
[0298]
[0299] 模式5,t3‑t4:t3时刻,a点电位升至VDC,D1自然导通,S1符合ZVS换流条件;谐振电感电流iR线性下降,tB时刻,谐振电感电流iR降至负载电流iLoad;主开关管S1在时间段t3‑tB之
间控制导通实现ZVS导通。
[0300] 主开关ZVS开通模式持续时间为:
[0301]
[0302] S2关断到S1导通时间间隔DP3为:
[0303]
[0304] 本模式持续时间为:
[0305]
[0306] S1导通到S4关断时间间隔DP4为:
[0307]
[0308] 模式6,t4‑t6:在t4时刻,谐振电流iR降至0;激磁电流 增至 t5时刻,关断S4;激磁电流 对C4充电C5放电,b点电位开始谐振下降。
[0309] S4两端电压 和电流 表达式为:
[0310]
[0311]
[0312] 其中:
[0313]
[0314] 在t6时刻,b点电位谐振至0,本模式持续时间为:
[0315]
[0316] 模式7,t6‑t7:t6时刻,b点电位降到0,D5自然导通;t6‑t7,激磁电流反向增大。
[0317] 本模式激磁电流为:
[0318]
[0319] S5的软开通时间为:
[0320]
[0321] S4关断到S5导通时间间隔DP5为:
[0322]
[0323] t7时刻,激磁电流 增至 本模式持续时间为:
[0324]
[0325] S5导通到S1关断时间间隔DP6为:
[0326]
[0327] 模式8,t7‑t8:t7时刻,关断S1,负载电流iLoad对C1充电,C2放电,a点电位线性下降;t8时刻,a点电位降至VDC/2,二极管D2自然导通;S2在t8之后控制导通;
[0328] 本模式持续时间为:
[0329]
[0330] S1关断到S2导通时间间隔DP7为:
[0331] DP7=T7‑8      (138)
[0332] 当输出电流为负时各模式具体描述和间隔时间的计算过程为:
[0333] 模式1,t
[0334] 模式2,t0‑t1:t0时刻,关断S1;激磁电感Lm和换流电感Lr串联与电容C1,C2发生谐振;
[0335] S1两端电压 和电流 表达式为:
[0336]
[0337]
[0338] 其中:
[0339]
[0340] 在t1时刻,a点电位谐振至VDC/2,本模式持续时间为:
[0341]
[0342] 模式3,t1‑t2:t1时刻,电容C1充电至VDC/2,D2零电压导通;激磁电感Lr和换流电感Lr两端电压为 换流电流iLr和激磁电流iLm以相同的斜率反向减少;tA时刻,换流电流和激
磁电流反向减少至零,变压器原边被钳位为kVDC,S2在时间段t1‑tA之间控制导通为ZVS导通;
tA之后,换流电感两端的电压为 激磁电感两端电压为kVDC;换流电流和激磁电流
以不同的斜率正向增加。
[0343] t1‑tA换流电流为:
[0344]
[0345] S2的软开通时间为:
[0346]
[0347] S1关断到S2导通时间间隔DN1为:
[0348]
[0349] tA‑t2谐振电流即换流电流中不包括激磁电流的部分(即参与S1换流的电流)增量为:
[0350]
[0351] t2时刻,谐振电流的值增至最大值:
[0352] iR(t2)=Iboost+iLoad      (147)
[0353] 其中:Iboost为谐振电流中超过负载电流的部分
[0354] 充电模式TA‑2的持续时间为:
[0355]
[0356] S2导通到S4关断时间间隔DN2为:
[0357]
[0358] 模式4,t2‑t3:t2时刻,主开关S4关断,谐振电流iR中超过负载电流的部分Iboost对电容C5放电C4充电,b点的电位开始谐振下降。
[0359] S4两端电压 和谐振电流iR表达式为:
[0360]
[0361]
[0362] 其中:
[0363]
[0364] t3时刻,b点电位下降至0;本模式持续时间为:
[0365]
[0366] 其中:
[0367]
[0368] 模式5,t3‑t4:t3时刻,a点电位降至0,D5自然导通,S5符合ZVS换流条件;谐振电流iR线性下降,tB时刻,谐振电流iR降至负载电流iLoad;主开关管S5在时间段t3‑tB之间控制导通
实现ZVS导通。
[0369] 主开关ZVS开通模式持续时间为:
[0370]
[0371] S4关断到S5导通时间间隔DN3为:
[0372]
[0373] 本模式持续时间为:
[0374]
[0375] S5导通到S2关断时间间隔DN4为:
[0376]
[0377] 模式6,t4‑t6:在t4时刻,谐振电流iLr降至0,激磁电流iLm升至 时刻,关断S2;激磁电流 对C2充电C1放电,a点电位开始谐振上升。
[0378] S2两端电压 和电流 表达式为:
[0379]
[0380]
[0381] 其中:
[0382]
[0383] 在t6时刻,a点电位谐振至VDC,本模式持续时间为:
[0384]
[0385] 模式7,t6‑t7:t6时刻,a点电位升到VDC,D1自然导通;t6‑t7,换流电流反向增大。
[0386] 本模式激磁电流为:
[0387]
[0388] S1的软开通时间为:
[0389]
[0390] S2关断到S1导通时间间隔DN5为:
[0391]
[0392] t7时刻,激磁电流 增至 本模式持续时间为:
[0393]
[0394] S1导通到S5关断时间间隔DN6为:
[0395]
[0396] 模式8,t7‑t8:t7时刻,关断S5,负载电流iLoad对C6充电,C5放电,b点电位线性上升;t8时刻,b点电位升至VDC/2,二极管D4自然导通;S4在t8之后控制导通;
[0397] 本模式持续时间为:
[0398]
[0399] S1关断到S2导通时间间隔DN7为:
[0400] DN7=T7‑8      (169)
[0401] 由以上电路结构和工作原理的分析知,开关完成零电压换流需要设计换流电感、激磁电感、变压器匝比、开关并联吸收电容;以上各元件参数的设计将在以下完成(以输出
电流为正时分析);
[0402] 当(1/2‑k)VDC小于VDC/2时,在换流电流大于负载电流一定值的条件下关断S2保证开关管靠完成换流;且主开关的关断损耗与关断时刻的沟道电流的平方成正比,因此S2的
关断电流在满足式(81)时,主开关的关断损耗近似忽略(关断损耗小于1/10):
[0403]
[0404] 其中ILoad_rms为负载电流有效值;
[0405] 在实际的电路运行过程中,负载电流检测存在误差,导致Iboost的误差,影响换流时间T2‑3和ZVT开通时间T3‑B,当Ir达到最小值时时,主开关的死区时间以为一固定值;
[0406]
[0407]
[0408]
[0409] β的取值范围为:
[0410]
[0411] 为保证S5靠换流且S4有足够得ZVS开通时间,假设Lm>>Lr,则:
[0412]
[0413] 为保证磁化电流在换流电感Lr线性放电阶段后t=t4与S5换流之前t=t0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忽略下桥臂谐振换流阶段磁化电流的变化):
[0414]
[0415] 上述T1‑A,TA‑4都与负载电流有关,当负载电流为0时,T1‑A和TA‑4值最小为T1‑A_min TA‑4_min,在此条件下计算出的Lm符合任何负载电流大于0时S4有足够得ZVS开通时间的要求;
因此:
[0416]
[0417] 激磁电流由下式表示:
[0418]
[0419] 其中TA‑4为负载电流不同时,所得的tA‑t4的时间间隔;因此每个开关周期的 不同。
[0420] 回路中各电气变量参考正方向与图1中箭头方向一致。
[0421] 输入参数如表1所示:
[0422]输入DC电压VDC 400V
开关频率fsw 20KHz
Coss 100pF
Iboost 2A
T1A_min 10ns
T3B 10ns
[0423] 表1输入参数
[0424] 根据输入参数的约束计算出的电感和变压器具体值如表2
[0425]换流电感Lr 1.6uH
激磁电感Lm 40.3uH
变压器匝比k 0.4
[0426] 表2
[0427] 根据具体元件参数表计算出各持续时间和 与负载电流的关系:
[0428]
[0429]
[0430]
[0431] DP3=DN3=(22.9+5)×10‑9      (182)
[0432]
[0433]
[0434]
[0435]
[0436] 以上实施例不局限于该实施例自身的技术方案,实施例之间以相互结合成新的实施例。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并非对其进行限制,凡未脱离本发明精
神和范围的任何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