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砌筑工程施工工艺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2010609826.3

文献号 : CN111719869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杨栋秦松鹤冯坤昌赵凤华叶根龙王云王斌曲江鹏王军锋李依涛

申请人 : 中能建西北城市建设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砌筑工程施工工艺,属于建筑施工领域,其包括如下步骤:S1:测量放线;S2:浇筑定位基础并布置第一连接钢筋;S3:在定位基础的两端设置皮数杆;S4:砌筑墙体并布置横向加强钢筋;S5:布置第二连接钢筋;S6:安装纵向加强钢筋;S7:浇筑保护板;S8:浇筑构造柱;S9:消缺处理。本发明具有便于提高墙体受力性能的效果。

权利要求 :

1.一种砌筑工程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测量放线,在楼面上定出墙体(1)轴线位置,放出墙体(1)两侧的边线和门窗洞口位置;

S2:沿着墙体(1)两侧边线的位置浇筑定位基础(2),并在定位基础(2)内沿着定位基础(2)的长度方向间隔预埋多个第一连接钢筋(3),第一连接钢筋(3)的一端伸出至定位基础(2)外;

S3:在定位基础(2)的两端设置皮数杆,在皮数杆上注明门窗洞口、木砖、拉结筋、圈梁、过梁的尺寸标高,在两个皮数杆之间设置准线;

S4:砌筑墙体(1),第一层砌块位于两侧定位基础(2)之间,之后在第一层砌块的基础之上根据准线的位置进行砌筑,砌筑过程中,每沿墙体(1)高度0.5m设置一个横向加强钢筋(4),横向加强钢筋(4)位于两层砌块之间,在砌块上开设用于容纳横向加强钢筋(4)的容纳槽,横向加强钢筋(4)的两端延伸至墙体(1)外;

S5:砌筑墙体(1)至圈梁所在的标高位置后,在墙体(1)顶壁上沿着墙体(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多个第二连接钢筋(5),第二连接钢筋(5)的间距与第一连接钢筋(3)的间距相同,第二连接钢筋(5)的两端均延伸至墙体(1)外;

S6:在墙体(1)两侧安装纵向加强钢筋(6),将纵向加强钢筋(6)连接于对应的第一连接钢筋(3)和第二连接钢筋(5)之间,将纵向加强钢筋(6)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连接钢筋(3)和第二连接钢筋(5)焊接;

S7:在墙体(1)两侧立模,随后浇筑细石混凝土至模板内并进行养护,在混凝土成型后拆除模板,形成保护板(7),墙体(1)位于两侧保护板(7)之间;

S8:在墙体(1)长度方向的两端安装构造柱(8)钢筋,随后安装构造柱(8)模板,并且将横向加强钢筋(4)露出的端部置于构造柱(8)模板内,随后浇筑混凝土,对混凝土进行养护,混凝土成型后形成构造柱(8);

S9:完成施工,检查墙体(1)质量,对缺陷处进行消缺处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砌筑工程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S2中,浇筑定位基础(2)前,安装模板,并对位于安装模板内的楼面进行凿毛处理;定位基础(2)的高度为

50mm‑100mm,定位基础(2)采用C15细石混凝土浇筑;第一连接钢筋(3)露出的长度为50mm‑

60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砌筑工程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S3中,皮数杆上位于每个标高所在的位置开设有限位槽,准线的端部设置有固定环,固定环套设且滑动连接于皮数杆上,固定环与准线之间设置有弹簧,弹簧的两端分别与固定环和准线固定连接,弹簧处于拉伸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砌筑工程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S4中,墙体(1)的每日砌筑高度控制在1.4m以内,且两层砌块之间的竖向灰缝应相互错开,相互错开的长度为

100mm,同时相互错开的长度不小于砌块长度的1/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砌筑工程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S4中,砌块在砌筑前对砌块的砌筑面进行洒水湿润,砌块的湿润情况采取断砌法检查,水分浸入至砌块表面下的深度为15mm‑25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砌筑工程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横向加强钢筋(4)采用直径为15mm的光圆钢筋;纵向加强钢筋(6)采用直径为20mm的热轧带肋钢筋。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砌筑工程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墙体(1)上设置有门窗洞口时,应在门窗洞口的位置设置过梁,并对纵向加强钢筋(6)和横向加强钢筋(4)的位置进行相应的调整,且在门窗洞口处每个侧边的位置设置不少于三块的混凝土预制块,混凝土预制块采用粘结剂与墙体(1)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砌筑工程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S8中,对构造柱(8)施工前,在横向加强钢筋(4)的两端设置锚头,在浇筑构造柱(8)混凝土前,对保护板(7)与构造柱(8)接触的面进行凿毛处理。

说明书 :

一种砌筑工程施工工艺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砌筑工程施工工艺。

背景技术

[0002] 砌筑工程又叫砌体工程,是指在建筑工程中使用普通黏土砖、承重黏土空心砖、蒸压灰砂砖、粉煤灰砖、各种中小型砌块和石材等材料进行砌筑的工程。砌体主要由块材和砂
浆组成,其中砂浆作为胶结材料将块材结合成整体,以满足正常使用要求及承受结构的各
种荷载。
[0003] 现有的申请公布号为CN108978937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建筑砌块施工工艺,包括以下施工步骤:S1作业准备:测量放线,立皮数杆,拌制粘接剂;S2基础面铺设:浇筑铺设
混凝土;S3打眼植筋:利用电锤在铺设的混凝土上打孔,并将钢筋置入孔中,然后浇筑C细石
混凝土地垄墙固定;S4垒墙:将砌块本体自下而上垒砌,形成墙体;S5:墙体砌筑顶砖斜砌封
顶。
[0004]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墙体在砌筑完成后,由于砌块之间受力较为分散,在遭遇地震或受到外力撞击时,墙体就有可能发生损坏,产生裂缝,导致墙体的后
续使用受到影响。

发明内容

[0005]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便于提高墙体受力性能的砌筑工程施工工艺。
[0006] 本发明的上述发明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0007] 一种砌筑工程施工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0008] S1:测量放线,在楼面上定出墙体轴线位置,放出墙体两侧的边线和门窗洞口位置;
[0009] S2:沿着墙体两侧边线的位置浇筑定位基础,并在定位基础内沿着定位基础的长度方向间隔预埋多个第一连接钢筋,第一连接钢筋的一端伸出至定位基础外;
[0010] S3:在定位基础的两端设置皮数杆,在皮数杆上注明门窗洞口、木砖、拉结筋、圈梁、过梁的尺寸标高,在两个皮数杆之间设置准线;
[0011] S4:砌筑墙体,第一层砌块位于两侧定位基础之间,之后在第一层砌块的基础之上根据准线的位置进行砌筑,砌筑过程中,每沿墙体高度0.5m设置一个横向加强钢筋,横向加
强钢筋位于两层砌块之间,在砌块上开设用于容纳横向加强钢筋的容纳槽,横向加强钢筋
的两端延伸至墙体外;
[0012] S5:砌筑墙体至圈梁所在的标高位置后,在墙体顶壁上沿着墙体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多个第二连接钢筋,第二连接钢筋的间距与第一连接钢筋的间距相同,第二连接钢筋
的两端均延伸至墙体外;
[0013] S6:在墙体两侧安装纵向加强钢筋,将纵向加强钢筋连接于对应的第一连接钢筋和第二连接钢筋之间,将纵向加强钢筋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连接钢筋和第二连接钢筋焊接;
[0014] S7:在墙体两侧立模,随后浇筑细石混凝土至模板内并进行养护,在混凝土成型后拆除模板,形成保护板,墙体位于两侧保护板之间;
[0015] S8:在墙体长度方向的两端安装构造柱钢筋,随后安装构造柱模板,并且将横向加强钢筋露出的端部置于构造柱模板内,随后浇筑混凝土,对混凝土进行养护,混凝土成型后
形成构造柱;
[0016] S9:完成施工,检查墙体质量,对缺陷处进行消缺处理。
[0017]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砌筑墙体前,首先浇筑出定位基础,在定位基础内预埋多个定位钢筋,利用定位基础可以对墙体进行初步的定位,便于后续砌块的施工,在砌筑墙
体时,在墙体内设置横向加强钢筋,并使横向加强 钢筋固定于两层砌块之间,随后在砌筑
墙体好后,在墙体顶壁设置多个第二连接钢筋,在第一连接钢筋和第二连接钢筋之间焊接
纵向加强钢筋,并浇筑混凝土形成保护板,最后再浇筑构造柱,并使横向加强钢筋的两端锚
固于构造柱内,通过横向加强钢筋和纵向加强钢筋的设置增加了墙体的受力性能,在遭受
外力时更不易损坏,从而提高了墙体的使用寿命。
[0018]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S2中,浇筑定位基础前,安装模板,并对位于安装模板内的楼面进行凿毛处理;定位基础的高度为50mm‑100mm,定位基础采
用C15细石混凝土浇筑;第一连接钢筋露出的长度为50mm‑60mm。
[0019]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楼面进行凿毛处理,使得定位基础可以更好地与楼面结合,从而对墙体起到的一定的固定作用。
[0020]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S3中,皮数杆上位于每个标高所在的位置开设有限位槽,准线的端部设置有固定环,固定环套设且滑动连接于皮数杆上,固
定环与准线之间设置有弹簧,弹簧的两端分别与固定环和准线固定连接,弹簧处于拉伸状
态。
[0021]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利用准线确定标高时,施工人员可以在皮数杆上滑动固定环,使固定环进入不同标高的限位槽内,从而使准线位于不同的标高,便于墙体的砌筑
施工,而在固定环与准线之间设置处于拉伸状态的弹簧,使得弹簧可以对固定环和准线产
生拉力,使得固定环可以更好固定在限位槽内,并且使得准线可以始终处于绷紧状态,从而
提供更准确的标高指示。
[0022]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S4中,墙体的每日砌筑高度控制在1.4m以内,且两层砌块之间的竖向灰缝应相互错开,相互错开的长度为100mm,同时相互
错开的长度不小于砌块长度的1/3。
[0023]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控制墙体的每日砌筑高度是为了保证砌筑墙体时,先砌筑的部分具有一定的强度,从而减少发生墙体砌筑时发生倒塌的情况,而使两层砌块的竖
向灰缝相互错开,也可以保证砌块与砌块之间的结合效果,进而提高墙体的强度。
[0024]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S4中,砌块在砌筑前对砌块的砌筑面进行洒水湿润,砌块的湿润情况采取断砌法检查,水分浸入至砌块表面下的深度为
15mm‑25mm。
[0025]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砌块砌筑前润湿砌块,可以提高砌块与砂浆之间的结合效果,保证墙体的强度。
[0026]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横向加强钢筋采用直径为15mm的光圆钢筋;纵向加强钢筋采用直径为20mm的热轧带肋钢筋。
[0027]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墙体上设置有门窗洞口时,应在门窗洞口的位置设置过梁,并对纵向加强钢筋和横向加强钢筋的位置进行相应的调整,且在门
窗洞口处每个侧边的位置设置不少于三块的混凝土预制块,混凝土预制块采用粘结剂与墙
体连接。
[0028]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钢筋混凝土过梁可以支撑洞口上部砌体所传来的各种荷载,而混凝土预制块的设置可以进一步保护洞口位置,减少发生门窗洞口位置发生坍塌的
情况。
[0029]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S8中,对构造柱施工前,在横向加强钢筋的两端设置锚头,在浇筑构造柱混凝土前,对保护板与构造柱接触的面进行凿毛处
理。
[0030]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锚头的设置使得横向加强钢筋的两端可以锚固于构造柱内,从而提高墙体与构造柱之间的整体性,而对保护板进行凿毛处理则是为了使保护板可
以更好地与构造柱结合。
[0031] 综上所述,本发明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0032] 1.通过在墙体内设置横向加强钢筋,在墙体两侧设置纵向加强钢筋,并使横向加强钢筋与纵向加强钢筋和墙体有机地结合到一起,从而提高了墙体的受力性能,减少了墙
体收到外力时被损坏的情况;
[0033] 2.通过在皮数杆上开设限位槽,在皮数杆上设置与准线相连的固定环,并在固定环与准线之间设置弹簧,在皮数杆上移动固定环可以调节准线的位置,而弹簧的设置则可
以对固定环和准线提供拉力,使得固定环可以固定在限位槽内的同时保证准线的绷紧。

附图说明

[0034]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0035]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浇筑保护板及构造柱前的结构示意图;
[0036]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浇筑保护板及构造柱后的结构示意图;
[0037]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用于展示门窗洞口的结构示意图。
[0038] 图中,1、墙体;2、定位基础;3、第一连接钢筋;4、横向加强钢筋;5、第二连接钢筋;51、固定带;6、纵向加强钢筋;7、保护板;8、构造柱;9、门窗洞口;91、过梁;92、混凝土预制
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39]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40] 参照图1,为本发明公开的一种砌筑工程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0041] S1:测量放线,在楼面上定出墙体1轴线位置,放出墙体1两侧的边线位置,若墙体1上包含门窗洞口,还需放出门窗洞口位置。
[0042] 参照图2,S2:沿着墙体1两侧边线的位置浇筑定位基础2,浇筑定位基础2前,安装模板,为了提高楼面与定位基础2之间的结合效果,可以对位于安装模板内的楼面进行凿毛
处理,定位基础2的高度为50mm‑100mm,并且在浇筑前,在定位基础2的模板内预埋有多个第
一连接钢筋3,多个第一连接钢筋3沿着定位基础2的长度方向均匀间隔设置,第一连接钢筋
3的一端伸出至定位基础2外50mm‑60mm;随后采用C15细石混凝土浇筑定位基础2,待定位基
础2成型后拆除模板。
[0043] S3:在定位基础2的两端设置皮数杆,在皮数杆上注明门窗洞口、木砖、拉结筋、圈梁、过梁的尺寸标高,并且皮数杆应保证垂直、牢固和标高一致,在两个皮数杆之间设置准
线,准线可以使用麻线,皮数杆上位于每个标高所在的位置开设有限位槽,限位槽沿着皮数
杆的周向开设,而准线的端部固定连接有固定环,固定环套设且滑动连接于皮数杆上,固定
环与准线之间设置有弹簧,弹簧的两端分别与固定环和准线固定连接,弹簧处于拉伸状态;
在拉准线时,调整固定环在皮数杆上的位置,使准线位于不同的标高,处于拉伸状态的弹簧
会对固定环和准线产生拉力,在固定环移动到相应标高的限位槽内后,便会使固定环卡接
于限位槽内,同时使得准线被拉紧,更有利于施工人员进行砌筑施工。
[0044] 参照图2,S4:砌筑墙体1,在砌筑砌块时,将第一层砌块置于两侧定位基础2之间,并对所需的砌块数量以及需要对砌块所做的调整进行确定,之后在第一层砌块的基础之上
根据准线的位置进行砌筑,砌筑过程中,为了保证砌块的砌筑效果,两层砌块之间的竖向灰
缝应相互错开,相互错开的长度为100mm,同时相互错开的长度不小于砌块长度的1/3。
[0045] 随后,在砌筑过程中,每沿墙体1高度0.5m设置一个横向加强钢筋4,横向加强钢筋4位于两层砌块之间,在这两层砌块上相对的面上开设有用于容纳横向加强钢筋4的容纳
槽,横向加强钢筋4的两端延伸至墙体1外,横向加强钢筋4采用直径为15mm的光圆钢筋。
[0046] 墙体1的每日砌筑高度控制在1.4m以内,且砌块在砌筑前对砌块的砌筑面进行洒水湿润,砌块的湿润情况采取断砌法检查,即将砌块断开,测量水分浸入深度,为保证砌块
与砂浆结合效果,水分浸入至砌块表面下的深度控制在15mm‑25mm。
[0047] 砌筑砌块应采用自拌砂浆,且每一楼层的砌体必须留置一组砂浆试块,砖墙灰缝应横平竖直,全部灰缝均应铺填砂浆,施工人员应常用百格网进行检查,平灰缝的砂浆饱满
度不低于90%,竖直灰缝应不低于80%,灰缝厚度应水平缝为15mm,竖缝为20mm,并应随手厚
浆勾缝,严禁出现瞎缝和透亮缝。
[0048] 参照图2,S5:砌筑墙体1至圈梁所在的标高位置后,在墙体1顶壁上沿着墙体1的长度方向浇筑固定带51,在固定带51上间隔预埋多个第二连接钢筋5,第二连接钢筋5的间距
与第一连接钢筋3的间距相同,第二连接钢筋5的两端均延伸至墙体1外,第二连接钢筋5伸
出的长度与第一连接钢筋3露出的长度相同。
[0049] 参照图2,S6:在墙体1两侧安装纵向加强钢筋6,将每个纵向加强钢筋6连接于对应的第一连接钢筋3和第二连接钢筋5之间,并且将纵向加强钢筋6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连接钢
筋3和第二连接钢筋5焊接,纵向加强钢筋6采用直径为20mm的热轧带肋钢筋。
[0050] 参照图4,在墙体1上设置有门窗洞口9时,应在门窗洞口9的顶部设置过梁91,并对纵向加强钢筋6和横向加强钢筋4的位置进行相应的调整,同时在门窗洞口9处每个侧边的
位置设置有三个混凝土预制块92(在本实施例中为三个,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是更多数
量),三个混凝土预制块92沿高度方向间隔设置,混凝土预制块采用粘结剂与墙体1连接。
[0051] 参照图3,S7:在墙体1两侧立模,使墙体1及纵向预埋钢筋位于模板内,随后浇筑C25细石混凝土至模板内并进行养护,在混凝土成型后拆除模板,形成保护板7,墙体1则位
于两侧保护板7之间。
[0052] 参照图3,S8:在墙体1长度方向的两端安装构造柱8钢筋,对保护板7与构造柱8接触的面进行凿毛处理,随后安装构造柱8模板,并且将横向加强钢筋4露出的端部置于构造
柱8模板内,同时在横向加强钢筋4的两端焊接锚头,随后浇筑混凝土,对混凝土进行养护,
混凝土成型后拆除模板形成构造柱8。
[0053] S9:完成施工,检查墙体1质量,对缺陷处进行消缺处理。
[0054] 通过在墙体1内设置横向加强钢筋4,在墙体1两侧设置纵向加强钢筋6,并使横向加强钢筋4与纵向加强钢筋6和墙体1有机地结合到一起,从而提高了墙体1的受力性能,减
少了墙体1收到外力时被损坏的情况。
[0055]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发明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
内。